专题08 函数基础及平面直角坐标系(讲义)(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8 函数基础及平面直角坐标系(讲义)(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8 函数基础及平面直角坐标系(讲义)(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8 函数基础及平面直角坐标系(讲义)(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8 函数基础及平面直角坐标系(讲义)(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函数基础及平面直角坐标系核心知识点精讲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点的坐标的概念;掌握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特征;掌握点的坐标规律并能进行运用;理解掌握变量和常量的关系;掌握函数解析式及表示方法;掌握函数图象的画法。考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2.点的坐标的概念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考点2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第一象限点P(x,y)在第二象限点P(x,y)在第三象限点P(x,y)在第四象限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点P(x,y)在x轴上,x为任意实数点P(x,y)在y轴上,y为任意实数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相等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与y互为相反数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5.关于x轴、y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6.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1)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2)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考点3点的坐标规律(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点坐标的意义;(2)探索各个象限的点和坐标轴上的点其坐标符号规律;(3)探索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关对称,平移等变化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考点4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考点5函数解析式及表示方法1.函数的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1)解析式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2)列表法: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3)图象法: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考点6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题型1:实数的有概念】【典例1】(2023•蓬江区校级三模)若点A(n,n+2)在x轴上,则n的值为()A.﹣2 B.﹣1 C.1 D.2【答案】A【分析】根据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列方程求出n的值即可.【解答】解:∵点A(n,n+2)在x轴上,∴n+2=0,解得n=﹣2.故选:A.1.(2023•韶关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答案】B【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解答】解:点P坐标为(﹣2,1),即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则它位于第二象限,故选:B.2.(2023•顺德区校级一模)已知点Q(a﹣1,a+2)在x轴上,那么Q点的坐标为()A.(﹣3,0) B.(3,0) C.(0,3) D.(0,﹣3)【答案】A【分析】根据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列方程求出a的值,再求解即可.【解答】解:∵点Q(a﹣1,a+2)在x轴上,∴a+2=0,解得a=﹣2,∴a﹣1=﹣2﹣1=﹣3,∴点A的坐标为(﹣3,0).故选:A.3.(2023•金平区三模)已知点A(2,1),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则点C的坐标为()A.(1,0) B.(0,1) C.(2,0) D.(0,2)【答案】C【分析】先画图,过点A作x轴的垂线,结合图形可得答案.【解答】解:如图,点A(2,1),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C(2,0);故选:C.【题型2: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典例2】(2023•广东模拟)已知点M(﹣2,3),点N(2,a),且MN∥x轴,则a的值为()A.﹣2 B.2 C.﹣3 D.3【答案】D【分析】根据平行于x轴的直线纵坐标相等解答即可.【解答】解:∵点M(﹣2,3),点N(2,a),且MN∥x轴,∴a=3,故选:D.1.(2022•濠江区一模)若点A(m+1,﹣2)、点B(3,m﹣1),且AB∥x轴,则AB的值为()A.2 B.3 C.4 D.5【答案】B【分析】根据AB∥x轴,得到点A,B纵坐标相等,求出m的值,得到A,B的坐标,进而得到AB的值.【解答】解:∵AB∥x轴,∴点A,B纵坐标相等,∴m﹣1=﹣2,∴m=﹣1,∴m+1=0,∴A(0,﹣2),B(3,﹣2),∴AB=3﹣0=3.故选:B.2.(2022•香洲区校级一模)(−1A.﹣5 B.15 C.5 D.【答案】B【分析】根据x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其横坐标差的绝对值进行解答便可.【解答】解:∵(−15,0)在∴(−15,0)到坐标原点的距离是|−1故选:B.3.(2023•南沙区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A(﹣2,1),AB=5,且∠AOB=90°.那么点B到x轴的距离是()A.2 B.4 C.25 D.【答案】B【分析】如图,过点A作AC⊥x轴于C,过点B作BD⊥x轴于D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O,OB的长,证明△ACO∽△ODB,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C⊥x轴于C,过点B作BD⊥x轴于D,∵点A的坐标是A(﹣2,1),∴AC=1,OC=2,∴AO=1∵AB=5,且∠AOB=90°,∴OB=52−(∵∠AOB=∠ACO=90°,∴∠CAO+∠AOC=∠AOC+∠BOD=90°,∴∠CAO=∠BOD,∵∠ACO=∠BDO=90°,∴△ACO∽△ODB,∴OCBD∴2BD∴BD=4,即点B到x轴的距离是4.故选:B.【题型3:点的坐标规律应用】【典例4】(2023•中山市校级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3),B(﹣1,0).过点A作AB的垂线交x轴于点A1,过点A1作AA1的垂线交y轴于点A2,过点A2作A1A2的垂线交x轴于点A3…,按此规律继续作下去,则点A2022的坐标为(0,−(3【答案】(0,−(【分析】分别写出A1、A2、A3的坐标找到变化规律后写出答案即可.【解答】解:∵A(0,3)、B(﹣1,0),∴AB⊥AA1,∴A1的坐标为:(3,0),同理可得:A2的坐标为:(0,﹣33),A3的坐标为:(﹣9,0),A4的坐标为(0,93),A5的坐标为(27,0),由此可发现规律,这些点的坐标的为位置都在坐标轴上,经过4次一循环后又回到相应的坐标轴上,∴点A4n+1在x轴正半轴上,点A4n+2在y轴负半轴上,点A4n+3在x轴负半轴上,点A4n在y轴正半轴上,且对应点的纵、横坐标值一个为0,一个的绝对值为(−3…∵2022÷4=505…2,∴点A2022在y轴负半轴上,∴点A2022横坐标为(−3)2023故答案为:(0,−(1.(2023•东莞市校级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B(﹣1,1),C(﹣1,﹣2),D(1,﹣2),把一条长为2023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处,并按A﹣B﹣C﹣D﹣A……的规律绕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A.(﹣1,0) B.(0,2) C.(﹣1,﹣2) D.(0,1)【答案】A【分析】由点A、B、C的坐标可得出AB、BC的长度,从而可得四边形ABCD的周长,再根据12=1×10+2即可得出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解答】解:∵A点坐标为(1,1),B点坐标为(﹣1,1),C点坐标为(﹣1,﹣2),∴AB=1﹣(﹣1)=2,BC=2﹣(﹣1)=3,∴从A→B→C→D→A一圈的长度为2(AB+BC)=10.2023÷10=202…3,∴细线另一端在绕四边形第202圈的第3个单位长度的位置,即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1,0).故选:A.2.(2023•东莞市一模)如图,直线l为y=3x,过点作A1B1⊥x轴,与直线l交于点B1,以原点O为圆心.OB1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2;再作A2B2⊥x轴.交直线l于点B2,以原点O为圆心,OB2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A3;……按此作法进行下去,点An坐标为(2n﹣1【答案】(2n﹣1,0).【分析】依据直线l为y=3x,点A1(1,0),A1B1⊥x轴,可得A2(2,0),同理可得,A3(4,0),A4(8,0),…依据规律可得点An的坐标为(2n﹣1【解答】解:∵直线l为y=3x,点A1(1,0),A1B1⊥x∴当x=1时,y=3即B1(1,3),∴tan∠A1OB1=3∴∠A1OB1=60°,∠A1B1O=30°,∴OB1=2OA1=2,∵以原点O为圆心,OB1长为半径画圆弧交x轴于点A2,∴A2(2,0),同理可得,A3(4,0),A4(8,0),…∴点An的坐标为(2n﹣1,0),故答案为:(2n﹣1,0).3.(2023•惠东县二模)如图,点O(0,0),A(0,1)是正方形的两个顶点,以对角线为边作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对角线作正方形,…,依此规律,则点A8的坐标是(0,16).【答案】(0,16).【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看出每经过一次变化,都顺时针旋转45°,边长都乘以2,所以可求出从A到A3的后变化的坐标,再求出A1、A2、A3、A4、A5,得出A8即可.【解答】解:由图知,点A(0,1),根据题意和图形可看出每经过一次变化,都顺时针旋转45°,边长都乘以2,∵从A到A3经过了3次变化,∵45°×3=135°,1×(2)3=22.∴点A1(1,1),A2(2,0),∴点A3所在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2,点A3位置在第四象限.∴点A3的坐标是(2,﹣2);可得出:A1点坐标为(1,1),A2点坐标为(2,0),A3点坐标为(2,﹣2),A4点坐标为(0,﹣4),A5点坐标为(﹣4,﹣4),A6(﹣8,0),A7(﹣8,8),A8(0,16).故答案为:(0,16).【题型4:常量与变量】【典例4】(2023•惠来县模拟)某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工100个零件,如果用n表示工作效率,用t表示规定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数100和n,t都是常量 B.数100和n都是变量 C.n和t都是变量 D.数100和t都是变量【答案】C【分析】利用效率等于工作量除以工作时间得到n=100【解答】解:n=100t,其中n、故选:C.1.(2023•英德市三模)球的体积是V,球的半径为R,则V=43πRA.变量是V,R;常量是43,πB.变量是R,π;常量是43C.变量是V,R,π;常量是43D.变量是V,R3;常量是π【答案】A【分析】根据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解答即可.【解答】解:球的体积是V,球的半径为R,则V=34πR其中变量是V,R;常量是43,故选:A.2.(2023•蓬江区校级三模)如图,把两根木条AB和AC的一端A用螺栓固定在一起,木条AB自由转动至AB′位置.在转动过程中,下面的量是常量的为()A.∠BAC的度数 B.AB的长度 C.BC的长度 D.△ABC的面积【答案】B【分析】根据常量和变量的定义进行判断.【解答】解:木条AB绕点A自由转动至AB′过程中,AB的长度始终不变,故AB的长度是常量;而∠BAC的度数、BC的长度、△ABC的面积一直在变化,均是变量.故选:B.【题型5:函数的解析式及表示方法】【典例5】(2023•花都区一模)下表反映的是某地区电的使用量x(千瓦时)与应缴电费y(元)之间的关系:用电量x(千瓦时)12345…应缴电费y(元)0.551.11.652.22.7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B.用电量每增加1千瓦时,电费增加0.55元 C.若用电量为8千瓦时,则应缴电费4.4元 D.若所缴电费为3.75元,则用电量为7千瓦时【答案】D【分析】根据图表,先写出函数关系,再逐个判断各个选择支.【解答】解:由图表可知:应交电费与用电量间的关系为y=0.55x,对于这个函数关系,x、y都是变量,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所以选项A正确;根据图表可知,用电量每增加1千瓦时,电费增加0.55元,选项B正确;当x=8千瓦时,y=0.55×8=4.4(元),故选项C正确.当y=3.75元时,x=3.750.55≈故选:D.1.(2022•河源一模)已知两个变量x和y,它们之间的3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x﹣101y321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可能是()A.y=x B.y=3x C.y=x2+x+1 D.y=﹣【答案】D【分析】根据变化规律,自变量加1,因变量就减少1,自变量增加a个1,因变量就从3到少a个1,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知,有两个变量,x和y,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当自变量x增加1时,因变量y减少1,所以当自变量为x时,即增加了[x﹣(﹣1)]个1,则因变量应减少了[x﹣(﹣1)],即3﹣[x﹣(﹣1)]=﹣x+2,即y=﹣x+2,故选:D.2.(2021•佛山校级三模)已知y是x的函数,用列表法给出部分x与y的值.表中“▲”处的数可以是1.5(答案不唯一).(填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x﹣2134y﹣362▲【答案】1.5(答案不唯一).【分析】观察表格发现:xy=6,所以y=6x,当x=4时,代入表达式,即可得出【解答】解:观察表格发现:xy=6,∴y=6当x=4时,y=6故答案为:1.5(答案不唯一).3.(2022•广东)物理实验证实:在弹性限度内,某弹簧长度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满足函数关系y=kx+15.下表是测量物体质量时,该弹簧长度与所挂物体质量的数量关系.x025y151925(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弹簧长度为20cm时,求所挂物体的质量.【答案】(1)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15(x≥0);(2)所挂物体的质量为2.5kg.【分析】(1)把x=2,y=19代入y=kx+15中,即可算出k的值,即可得出答案;(2)把y=20代入y=2x+15中,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把x=2,y=19代入y=kx+15中,得19=2k+15,解得:k=2,所以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15(x≥0);(2)把y=20代入y=2x+15中,得20=2x+15,解得:x=2.5.所挂物体的质量为2.5kg.【题型6: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典例6】(2023•东莞市校级一模)如图,将一圆柱形水杯杯底固定在大圆柱形容器底面中央,现用一个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则水杯内水面的高度h(单位:cm)与注水时间t(单位:s)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 B. C. D.【答案】B【分析】根据将一盛有部分水的圆柱形小玻璃杯放入事先没有水的大圆柱形容器内,现用一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即可求出小水杯内水面的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s)的函数图象.【解答】解:当注入大圆柱形容器的水面高度到达小水杯的高度前,水杯内水面的高度为0,故选项A、C不合题意;当注入大圆柱形容器的水面高度到达小水杯的高后,水杯内水面的高度逐渐增大,当水杯内水面的高度达到水杯高度时,水杯内水面的高度不再增加,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D不合题意.故选:B..1.(2023•香洲区二模)一个小球沿一个斜坡上下滚动,其速度v(单位:m/s)与时间t(单位:s)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球的初始速度为6m/s B.小球先沿斜坡向上滚动,再沿斜坡向下滚动 C.当3≤t≤6时,小球的速度每秒增加2m/s D.小球在整个滚动过程中,当t=3时,到达斜坡的最低处【答案】D【分析】根据函数图象结合图形分析即可.【解答】解:t=0时速度为6m/s,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由函数图象可得速度先减小后增加,所以小球先沿斜坡向上滚动,再沿斜坡向下滚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当3≤t≤6时,小球的速度每秒增加2m/s,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当t=3时,到达斜坡的最高处,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2023•龙华区二模)如图是小杰同学家中的一个30min沙漏计时器,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沙漏中的沙下落的速度可以近似看成匀速,从计时器开始计时到计时30min止,上面玻璃球内的含沙量Q(cm3)与时间t(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为()A. B. C. D.【答案】D【分析】根据一个30min沙漏计时器,沙漏中的沙下落的速度可以近似看成匀速,即上面玻璃球中含沙量会匀速地减少,在t=30时,含沙量减少到0,以此即可选择.【解答】解:沙漏中的沙下落的速度可以近似看成匀速,则相同时间内,玻璃球内的含沙量Q的减少量相同,从计时器开始计时到计时30min止,上面玻璃球内的含沙量Q(cm3)与时间t(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为一条直线.故选:D.3.(2022•赤坎区二模)工程队铺设某段公路效率是v(单位:km/天)和铺设时间t(单位:天)之间函数图象是()A. B. C. D.【答案】D【分析】根据实际意义,写出函数的解析式,根据函数的类型,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进行判断.【解答】解:设铺设公路的长度为skm,根据题意有:s=v•t,故v与t之间是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在第一象限.故选:D.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3•高要区二模)如图,这是一个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的某学校的示意图,如果这个坐标系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并且综合楼和食堂的坐标分别是(4,1)和(5,4),则教学楼的坐标是()A.(1,1) B.(1,2) C.(2,1) D.(2,2)【答案】D【分析】根据综合楼和食堂的坐标分别是(4,1)和(5,4),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解答.【解答】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楼的坐标是(2,2),故选:D.2.(2022•东莞市校级一模)点C在x轴的下方,y轴的右侧,距离x轴3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5个单位长度,则点C的坐标为()A.(﹣3,5) B.(3,﹣5) C.(5,﹣3) D.(﹣5,3)【答案】C【分析】点C在x轴的下方,y轴的右侧,易得此点在第四象限,根据距离x轴3个单位长度,可得点的纵坐标,根据距离y轴5个单位长度可得点的横坐标.【解答】解:∵点C在x轴的下方,y轴的右侧,∴点C在第四象限;∵点C距离x轴3个单位长度,距离y轴5个单位长度,∴点C的坐标为(5,﹣3),故选C.3.(2023•鹤山市模拟)如图甲,A、B是半径为1的⊙O上两点,且OA⊥OB.点P从A出发,在⊙O上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回到点A运动结束.设运动时间为x,弦BP的长度为y,那么如图乙图象中可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A.① B.④ C.①或③ D.②或④【答案】C【分析】分两种情形讨论当点P顺时针旋转时,图象是③,当点P逆时针旋转时,图象是①,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当点P顺时针旋转时,图象是③,当点P逆时针旋转时,图象是①,故答案为①③,故选:C.4.(2023•南海区校级三模)如表中列出的是一个二次函数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几组对应值.下列各选项中,正确的是()x…﹣2013…y…﹣6464…A.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 B.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 C.函数的最大值大于6 D.当﹣1≤x≤2时,对应函数y的取值范围是3≤y≤6【答案】C【分析】由表格中的几组数求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然后通过函数的性质得到结果.【解答】解: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由题意知−6=(−2)解得a=−1b=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3x+4=﹣(x﹣4)(x+1)=﹣(x−32)2A.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函数的与x轴的交点为(4,0)和(﹣1,0),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当x=32时,函数的最大值为D.当﹣1≤x≤2时,对应函数y的取值范围是0≤y≤6,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5.(2023•福田区模拟)函数y=1x−1中自变量A.x≥0 B.x>1 C.x≥1 D.x≠0【答案】B【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1>0,解得:x>1.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6.(2023•惠阳区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P(2x+6,4﹣x)在第二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是x<﹣3.【答案】x<﹣3.【分析】由P(2x+6,4﹣x)在第二象限得到2x+6<04−x>0【解答】解:∵P(2x+6,4﹣x)在第二象限,∴2x+6<04−x>0解得x<﹣3,故答案为:x<﹣3.7.(2022•越秀区校级二模)若P(a+2,a﹣1)在y轴上,则点P的坐标是(0,﹣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让横坐标为0可得a的值,进而可得P的坐标.【解答】解:∵P(a+2,a﹣1)在y轴上,∴a+2=0,解得a=﹣2,∴点P的坐标是(0,﹣3),故答案为(0,﹣3).8.(2023•金平区二模)函数y=1x+1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分母不为0可得:x+1≠0,然后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故答案为:x≠﹣1.9.(2023•越秀区校级二模)在函数y=2x+9x−5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答案】x≠5.【分析】根据分母不为0可得:x﹣5≠0,然后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由题意得:x﹣5≠0,解得:x≠5,故答案为:x≠5.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的坐标为(﹣1,0),以OA1为直角边作等腰Rt△OA1A2,再以OA2为直角边作等腰Rt△OA2A3,再以OA3为直角边作等腰Rt△OA3A4,…,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点A2020的横坐标为()A.﹣21009 B.21009 C.﹣21010 D.21010【答案】B【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A1=1,OA2=2,OA3=(2)2,…,OA2020=(2)2019,再利用A1、A2、A3、…,每8个一循环,再回到x轴的负半轴的特点可得到点A2020在第一象限,即可确定点A2020【解答】解:∵等腰直角三角形OA1A2的直角边OA1在x轴的负半轴上,且OA1=A1A2=1,以OA2为直角边作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2A3,以OA3为直角边作第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3A4,…,∴OA1=1,OA2=2,OA3=(2)2,…,OA2020=(2)2019∵A1、A2、A3、…,每8个一循环,再回到x轴的负半轴,2020=8×252+4,∴点A2020在第一象限,∵OA2020=(2)2019,∴点A2020的坐标为:22×(2)2019=2故选:B.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55,0),顶点D的坐标为(0,255),延长CB交x轴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交x轴于点A₂,作正方形A2B2C2A.(32)2020 B.(32)C.4×(32)2020 D.4×(32【答案】C【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A1B∽△A1A2B1,继而得知∠BAA1=∠B1A1A2;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最后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三个正方形的周长,从中找出规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解答】解:设正方形的周长分别为C1,C2…C2021,根据题意,得:AD∥BC∥C1A2∥C2B2,∴∠BAA1=∠B1A1A2=∠B2A2x(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A1=∠A1B1A2=90°,∴△BAA1∽△B1A1A2,∵顶点A的坐标为(55,0),顶点D的坐标为(0,2∴OA=55,OD在直角△ADO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D=O∴AD=AB=1,∵tan∠DAO=OD∵tan∠BAA1=A∴BA1=12AB∴CA1=1+1同理,得:C1A2=32+34由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得:C1=4×(32)C2=4×(32)1C3=4×(32)2…由此,可得∁n=4×(32)n﹣1∴C2021=4×(32)2020故选:C.3.若点N的坐标为(a,2a﹣1),则点N一定不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答案】B【分析】根据点在各个象限的坐标符号可建立不等式组,求出无解的不等式组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02a−1>0,a<02a−1>0,a<02a−1<0解这四组不等式组可知a<02a−1>0∴点N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不能同时成立,即点N一定不在第二象限.故选:B.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E、F、G、H分别为各边上的点,且AE=BF=CG=DH,设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y,AE为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 B. C. D.【答案】B【分析】由已知得BE=CF=DG=AH=1﹣x,根据y=S正方形ABCD﹣S△AEH﹣S△BFE﹣S△CGF﹣S△DHG,求函数关系式,判断函数图象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E=BF=CG=DH=x,∴BE=CF=DG=AH=1﹣x,∴y=S正方形ABCD﹣S△AEH﹣S△BFE﹣S△CGF﹣S△DHG=1×1−4×1=2x2﹣2x+1(0≤x≤1),该函数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1所以,四个选项中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如图是底部放有一个实心铁球的长方体水槽轴截面示意图,现向水槽匀速注水,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水槽中水的深度(y)与注水时间(x)关系的是()A. B. C. D.【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可分两段进行分析:当水的深度未超过球顶时;当水的深度超过球顶时.分别分析出水槽中装水部分的宽度变化情况,进而判断出水的深度变化快慢,以此得出答案.【解答】解:当水的深度未超过球顶时,水槽中能装水的部分的宽度由下到上由宽逐渐变窄,再变宽,所以在匀速注水过程中,水的深度变化先从上升较慢变为较快,再变为较慢;当水的深度超过球顶时,水槽中能装水的部分宽度不再变化,所以在匀速注水过程中,水的深度的上升速度不会发生变化.综上,水的深度先上升较慢,再变快,然后变慢,最后匀速上升.故选:D.6.如图是边长为2的菱形ABCD,∠DAB=60°,过点A作直线l⊥AB,将直线l沿线段AB方向匀速向右平移,直至l经过点C时停止,在平移的过程中,若菱形在直线l左边的部分面积为y,则y与直线l平移的距离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 B. C. D.【答案】A【分析】利用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出三个距离段的面积对应的解析式,根据相应图象即可解答.【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DAB=60°,∴AB=AD=DC=BC=2,∠C=60°,①当0≤x≤1时,y=12x(xtan60°)=3②当1<x≤2时,y=12×1××3+3(③当2≤x<3时,y=2×3−32(3﹣x)2=−32x综上所述,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如选项A所示.故选:A.7.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CD边的中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BC匀速运动,运动到点C时停止.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线段PE的长为y,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点M的坐标为()A.(4,23) B.(4,4) C.(4,25) D.(4,5)【答案】C【分析】根据图2确定M点的横坐标为AB的长度,纵坐标为BE的长度,然后求值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点P在边AB上时,y的值先减小后增大,当点P在边BC上时,y的值逐渐减小,∴M点的横坐标为AB的长度,纵坐标为BE的长度,∵AB=4,EC=ED=12AB∴BE=BC2∴M(4,25),故选:C.8.如图1,在Rt△ABC中,动点P从A点运动到B点再到C点后停止,速度为2单位/s,其中BP长与运动时间t(单位:s)的关系如图2,则AC的长为()A.1552 B.427 C.17 【答案】C【分析】根据图象可知t=0时,点P与点A重合,得到AB=15,进而求出点P从点A运动到点所需的时间,进而得到点P从点B运动到点C的时间,求出B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解答】解:由图象可知:t=0时,点P与点A重合,∴AB=15,∴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所需的时间为15÷2=7.5(s);∴点P从点B运动到点C的时间为11.5﹣7.5=4(s),∴BC=2×4=8;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17;故选C.二.填空题(共1小题)9.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ABC,AC边在x轴上,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以OB为边作等边△OBA1,边OA1与AB交于点O1,以O1B为边作等边△O1BA2,边O1A2与A1B交于点O2,以O2B为边作等边△O2BA3,边O2A3与A2B交于点O3,…,依此规律继续作等边△On﹣1BAn,则A2021的横坐标0.【答案】0.【分析】由题意:△OO1A∽△O1O2A1∽△O2O3A2∽…∽△On﹣1OnAn﹣1,相似比=O1A【解答】解:∵边长为4的等边△ABC,AC边在x轴上,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OB⊥AC,∴∠BAC=∠ABC=60°,∠ABO=12∠∴AO=12AB=2,OB=3AO∵以OB为边作等边△OBA1,边OA1与AB交于点O1,以O1B为边作等边△O1BA2,边O1A2与A1B交于点O2,∴∠BA1O=∠A1OB=∠A2O1B=60°,∠A1BO1=∠OBO1=12∠A1∴∠AOO1=∠A1O1O2=90°﹣60°=30°,∴△OO1A∽△O1O2A1,同理,可得△OO1A∽△O1O2A1∽△O2O3A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