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模拟题及答案_第1页
202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模拟题及答案_第2页
202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模拟题及答案_第3页
202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模拟题及答案_第4页
202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模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模拟题及答案

1.区分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正确标准是()。

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以上都是

答案:B

解析: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一

个反应一刺激过程,而后者则是一个刺激一反应过程。所以,区分操

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正确标准是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2.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迁移可以分

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答案:A

解析: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迁移可

以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

抽象和概括化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学习内容在难度、复

杂程度上属于同一水平层次,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如

直角、钝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都处于同一抽

象和概括化水平。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和概括化

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从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上来看,有的学

习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高,形成了认知结构中的上位概念;有的

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低,形成了认知结构中的下位概念。

3.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D

解析: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资

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

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资

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

略和学业求助策略。所以本题选D。

4.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

是()。

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答案:A

解析:韦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分为三个维

度,又把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将它们

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三维度模式”。他认为三个维度是内归因和外归

因、稳定的归因和非稳定的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六个

因素是努力、能力、运气、任务难度、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能力属

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5.对“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解释是0。

A.期待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答案:D

解析: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学

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指向。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

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

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杀鸡儆猴”看到的就是

惩罚的行为,所以本题选D。

6.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

这是()。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答案:A

解析: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人和动物一

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

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题干所述就是刺激泛化。所以本题选A。

7.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0。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答案:C

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

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

过程。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所以本题选C。

8.小米上课认真了,教师取消了对她抄课文的惩罚,小米以后上

课都很认真。这体现了()的作用。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答案:B

解析: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

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

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结合

题干,本题选B。

9.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

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0。

A.班杜拉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

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一错误的过程(试误)。代表

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所以本题选B。

10.“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答案:C

解析:“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替代性强化。替代性

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

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一般说来,

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

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

这种行为的倾向。

n.下列不属于自我调控系统的是()。

A.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分析

答案:D

解析:自我调控系统也称自我意识,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

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

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12.下列对气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B.人的气质差异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

C.气质不具有好坏之分

D.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大小

答案:B

解析: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即先天因素占主要地位。

故B项错误。

13.多血质的人较难形成()。

A.忍耐与坚持

B.自制与细心

C.主动与果断

D.勇敢与灵活

答案:A

解析:多血质的人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

作发生得很快,变化得也快,但较为温和;易于产生情感,但体验不

深,善于结交朋友,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语言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

姿态活泼,表情生动,有明显的外倾性特点;机智灵敏,思维灵活,

但常表现出对问题不求甚解;注意与兴趣易于转移,不稳定;在意志力

方面缺乏忍耐性,毅力不强。

14.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不可以摘花,花会疼的”,这是

个体认知发展到()的表现。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B

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主要有:知觉集中倾向、不可

逆性、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其中泛灵论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认

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是有感知、有情感和有人性的。题

干所述正是泛灵论的表现。

15.根据艾森克的气质理论,一个人表现为温和、镇定、安宁、

善于克制自己,这种人的气质属于0。

A.稳定外倾型

B.稳定内倾型

C.不稳定外倾型

D.不稳定内倾型

答案:B

解析:艾森克认为,可以借助于维度的概念来描述人格的个体差

异,对人格的类型加以划分。根据内倾一外倾和情绪稳定一不稳定这

两个基本的人格维度,可以把人分成四种类型:稳定内倾型、稳定外

倾型、不稳定内倾型和不稳定外倾型。其中,稳定内倾型表现为温和、

镇定、安宁、善于克制自己。

16.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答案:D

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学会调适,包括

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

17.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是

Oo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惩罚法

D.行为塑造法

答案:D

解析:题干所述为行为塑造法的定义。示范法是观察模仿教师呈

现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

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出一

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

应。惩罚法是通过施加一种厌恶刺激来消除某种不良行为的方法。

18.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理性一情绪疗法”属

于()。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答案:B

解析:ABC理论是理性一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该理论特别强调

认知的重要性,其主要观点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A本身引

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主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价即8所

引起的,B才是C的根源。因此,“理性情绪疗法”属于认知改变疗

法。

19.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

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心理现象是0反应。

A.压力

B.挫折

C.焦虑

D.愤怒

答案:B

解析: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

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遇到

了障碍,就产生了挫折。遭受严重挫折后,个体会在情绪上表现出抑

郁、消极和愤懑。所以本题选B。

20.“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A,生理健康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答案:C

解析: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

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只关注了生理健康,

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21.1942年,罗杰斯在他的著作()中强调咨询过程应当重视当事

人认识和改善自我的能力和责任,即“当事人中心”的观点。

A.《咨询和心理治疗》

B.《变化世界中的咨询者》

C.《发展性咨询》

D.《学生指导技术》

答案:A

解析: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之一。1942

年,罗杰斯出版了他最著名的著作《咨询和心理治疗》,他在该书中

强调咨询过程应当重视当事人认识和改善自我的能力和责任,即“当

事人中心”的观点。

22.个体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或反复去做不希望执

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这样做,就会感到焦虑的神经症是()。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惧症

答案:C

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

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

执行的动作。因此,本题选C。

23.下列不属于行为改变的方法的是()。

A.自我控制法

B.系统脱敏法.

C.强化法

D.示范法

答案:B

解析: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

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系统脱敏法是属于行为演

练的基本方法。

24.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A.开发潜能

B.寻求发展

C.个案辅导

D.学会调适

答案:D

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

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

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

为发展性辅导。

2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答案:c

解析:精神分析法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显示其效果:精神宣泄;

自省;反复剖析。因此宣泄疗法属于精神分析疗法。

26.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惧症

D.抑郁症

答案:D

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

一是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二是

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

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三是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四是躯体上

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27.学生中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人际焦虑

B.睡眠焦虑

C.考试焦虑

D.恋爱焦虑

答案:C

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

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

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28.关于考试焦虑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考试焦虑必要时可用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

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答案:C

解析:考试焦虑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

念是远远不够的。

29.小宋升入高中以后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但他却表现得满不在

乎,别人劝他学习时他总是说“破罐子破摔吧”,他的这种状态被称

为()。

A.焦虑

B.认知功能障碍

C.抑郁

D.习得性无助

答案:D

解析: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

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题干中小宋正是由于以往的挫折经

历形成了习得性无助,认为努力学习对自己来说也是无济于事的。

30.学生害怕在社会公共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

声音发颤、El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

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0。

A.抑郁症

B.恐惧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为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31.积极青少年发展观提出了青少年个体积极发展的5个特征指

标,下列不属于的是()。

A.能力

B.自信

C.连接

D.友好

答案:D

解析:积极青少年发展观提出了青少年个体积极发展的5个特征

指标,一是能力:指个体在社会、学业、认知、健康以及职业方面的

优良表现;二是自信:指拥有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三是连

接:指与他人(同伴、家庭等)或机构(学校、社区)建立积极的联系;

四是品格:指遵守社会或文化规范、行为表现良好、有是非观念、诚

实;五是关怀或同情:指对他人有同情心、有移情能力。如果具备了

前5个条件,就会具备第六个能力:贡献。

32.系统脱敏法是由0创立和发展的。

A.埃利斯

B.罗杰斯

C.沃尔帕

D.弗洛伊德

答案:C

解析: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

发展的。

33.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

好的()。

A.社会适应性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答案:A

解析: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

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

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34.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的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的惧怕

答案:C

解析: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

怕。

35.对于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感情和想法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

方法是()。

A.肯定性训练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理性一情绪疗法

答案:A

解析:肯定性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当事人的自我尊严和自我尊重,

让当事人能够畅快地表达自己,可以自由做决定,可以与人建立亲密

的人际关系,可以享受个人的权益并保护自己。而这正是题干中所述

“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感情和想法”的学生所缺乏的,故本题选A。全

身松弛训练主要是用在学生压力较大需要放松时,系统脱敏法主要是

帮助人去掉某种不好的习惯。理性一情绪疗法主要用于帮助人改变某

种不合理的观念。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36.教学评价就是某一学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总评价。

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

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

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它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因此,教学评价

不仅仅包括学段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学业成绩总评价。

37.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即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具有自身

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具有能动作用。但是教育的独

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教育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决

定的。因此,教育虽有自身发展规律,但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38.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负迁移作用。

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

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其中,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

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又可把迁

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

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不论是顺向迁移还是逆

向迁移,都有正负之分。因此,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既可能产生负迁

移作用,也可能产生正迁移作用。

39.气质由遗传决定。

答案:这种说法正确。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

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主要受生理因素制约,

具有稳定性,因此,气质主要由遗传决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40.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案:

(1)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1.班主任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案: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2.简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

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

起来的。

(1)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

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包括:

第一,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只是一

种解释、一种假设;

第二,知识并不是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

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第三,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

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

都会有同样的理解,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

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3)学生观

第一,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

能;

第二,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

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

兴趣和认知风格。

(4)教学观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

递客观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

进知识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

新组织、转化和改造。

4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⑤为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利用相关课程和活动,进行创造性训练

①推测与假设训练;

②自我设计训练;

③头脑风暴训练;

④发散思维训练;

⑤直觉思维训练。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8分,共计36分)

44.材料:

上学期初,我们班转来个学生叫王伟,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

习不认真,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还常常旷课。

我对王伟定期家访。在家访时了解到,早在王伟读小学的时候,

父母为了不让他到处乱跑、便常给他零花钱去玩电子游戏以至于形成

了网瘾。鉴于此,我建议王伟的父母多抽些时间来与他文流、沟通,

并控制好他的零花钱,尽可能地限制他玩网络游戏

同时,我发动了全班同学利用各种报刊,网络收集资料,并召开

了一次题为“网络游戏给我们带来什么”的主题班会,通过激烈辩论,

最终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弊远远大于利,我们不

能沉迷于网络游戏。王伟在班会课后感中写道:“通过主题班会,我

才真正意识到经常旷课上网是多么愚蠢。过去我对学习一直不感兴

趣,上课听不懂,整天无所事事,为了消磨时间,我就常常逃课去上

网了……

针对王伟的情况,我语重心长地与他谈心,并为他采取了一项措

施:他每坚持一天不上网,就会有一位同学给他写上一句祝福或鼓励

的话。我们班共有50个同学,有四十九颗火热的心愿意帮助他,我

希望他不要辜负同学们的期望,王伟爽快地说:“没问题。”

止匕外,为了培养王伟对班集体的责任心,我与班委协商,让他担

任学校清洁区卫生评分员,他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同时,同学们充

分发掘王伟的特长,在每次出黑板报时,就把画报头和插图的任务交

给他。班干部们也非常热心,主动担任王伟各科学习的辅导员,常常

辅导他做作业。

一学期过去了,他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比以前明显提

高,思想也有了很大进步。

材料中的“我”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

(1)材料中的“我”贯彻了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

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集体教育

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

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的“我”通

过与王伟语重心长的谈心,循循善诱,为他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从而

调动了他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疏导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

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

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材料中的“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

王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提高王伟的道德认识,体现了因材施

教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

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

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的“我”在

针对王伟不爱学习、玩游戏的情况,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发动全班同

学关心他、表扬他,在尊重的基础上要求他不上网,体现了尊重学生

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

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

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

展。材料中的“我”通过做家访,发动家庭力量,通过开班会,发动

学校集体力量,保证对王伟的教育从空间上和时间上保持一致,体现

了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

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

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

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材料中的“我”通过开班会,提高班集体对

网络游戏的认识,通过发动全班同学对王伟进行关心、表扬、监督,

过让王伟担任学校清洁区卫生评分员,赋予他一定的责任,体现了集

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

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

到长善救失的目的。材料中的“我”发挥王伟的特长,将画板报的任

务交给他,从而提高他的思想水平,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

综上所述,材料中的“我”遵循德育过程的规律,善于运用德育

原则,值得大家学习。

45.材料:

初中开学第一天,七年级(1)班班主任李老师到班级开班会,她

在点名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比较熟悉的名字。

“上官文俐?”

“到!,,

“你是不是有个姐姐叫上官文伶?”

“是的。”

“我记得上官文伶,她是我前几年带过的学生。她学习很努力,

成绩优秀。平时很有礼貌,大家都很喜欢她,我看你和她长得非常像,

在各个方面你也应该像她一样优秀。”

两个月后,班主任推荐地参加学校的中学生创新竞赛,结果她取

得了好成绩。得到这个好消息后,李老师对她说,“正如我想的那样,

你不但爱学习,还很有创新意识。”

在随后的日子里,上官文俐努力学习,团结同学,积极为班级服

务,努力使自己成为李老师所期望的那样,像她姐姐一样优秀的学生。

结合案例阐述教师期望的作用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案:

(1)教师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对学生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发展的

一种教学行为。这种影响称为教师期望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或皮革马利翁效应。教师期望效应的作用体现有:

①激励作用。教师采用激励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在驱动力这样可

以把教师的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使学生获得主动的

发展。材料中老师表达了对上官文俐的期望,在这期望的激励下,上

官文俐努力进步,使自己变得优秀体现了这一点。

②调整作用。当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时,

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共鸣。因此,教师期望

效应具有调节师生之间关系的作用。材料中学生努力达到老师的期

望,团结同学等体现了教师期望对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

③转化作用。教师期望需要教师关注、尊重、理解并相信每一位

学生,转变以往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材料中老师推荐学生

参加竞赛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老师还认识到学生还有创新精神,接

受学生新的优点体现了这一点。

④支援性作用。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

的困难,表现出苦闷和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

需要给予学生以心理支援,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2)教师期望效应对教育的启示:

①教师要对学生保持合理的期望。教师切不可对学生期望过高,

拔苗助长;或者是期望过低,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②接受每个学生都有其不足的地方。

③在课堂讨论时特别注意对高低成就学生的反应平等。

④反思在教学中有无种族、性别的刻板印象或偏见。

⑤相信所有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

⑥将注意力平均放在学生身上,让所有人都有参与感。

⑦监视自己非言语上的反应。

46.简答题

1.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