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初中语++文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初中语++文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初中语++文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初中语++文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岭三章陈毅学习目标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3.能够体会并学习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等革命精神。新课导入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一些人物,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走进一位伟大革命家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在生死存亡之际,那份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豪情壮志。这位革命家,就是我们的开国元帅——陈毅同志。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天黑时佯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当夜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丛莽间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地方。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十二月初“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同志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知识链接梅岭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和广东南雄交界处的大庾岭。梅岭,又称大庾岭,是五岭之一,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和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1934年下半年至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期间,梅岭成为红军游击战争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著名的新四军将领陈毅在此期间被围困,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知识链接中国十大元帅初读诗歌梅岭三章

陈毅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知识拓展“章”,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三章就是三首。《梅岭三章》是由三首现代绝句组合而成,与旧体诗结构是相同的,讲求平仄和押韵。但赋予旧诗新鲜的含义,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用旧体诗描写革命情怀的成功典范。释题认识小序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小序虑不得脱:估计不能脱险衣底:衣服最里面旋围解:不久围困解除了。旋,不就,随即。这段小序是作者后来补记的。认识小序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估计不能脱险,写成三首诗藏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口译小序。小序有什么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2.交代了环境、背景。重伤患病被围,是“绝命诗”。3.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字词积累阎(yán)罗(luó)捷(jié)报(bào)血(xuè)雨(yǔ)腥(xīng)风(fēng)取(qǔ)义(yì)成(chéng)仁(rén)疏通文意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第一章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呢?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战斗啊。这次(如果我死了),我(就)去阴间招集我过去的部下,十万人挥舞着红旗斩杀凶恶残暴的敌人。章节解读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第一章断头:倒装,强调“断头”,身处必死的险恶处境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运用设问,总领全诗泉台: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旌旗: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直向用刀,更有力量,有气势。更能解心中之恨。阎罗:即阎罗王、阎王。比喻(借喻)反动派。“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写出诗人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本章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血战到底的革命斗争精神疏通文意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第二章国内革命战争已经打了十年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希望幸存的同志们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章节解读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第二章烽烟:借代战争此头须向国门悬:“头悬国门”化用伍子胥的典故一个“须”字,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殉难的光荣形象跃然纸上。“多”字表达了诗人对战友的无限期望。“飞”字想象捷报来得又多又快,描绘胜利到来之日的景象。本章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解放热切情感。知识链接“头悬国门”化用伍子胥的典故:《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他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就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疏通文意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第三章革命者四海为家,残酷的战争应当有止境。今天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生命,国民党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定会实现。章节解读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第三章血雨腥风:比喻(借喻)战争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自由花:比喻(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情景“应有涯”表明诗人对未来的乐观展望。“遍”字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前途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信心。本章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必胜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歌词意象泉台——旧部——旌旗——阎罗——烽烟——捷报——血雨腥风——自由花——指阴间,象征诗人将为革命献身指代为革命牺牲的同志借指军队或武装力量象征着凶恶残暴的敌人指国内革命战争指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指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残酷镇压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愿景深入探究请把上述意象按照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划分为两类。(提示:视死如归;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泉台、旧部、旌旗、阎罗、烽烟、血雨腥风,这组意象写出了革命事业的艰难,诗人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捷报、自由花写出了诗人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文章结构第一首第二首第三首过去回首征程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现在勉励战友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将来展望未来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文章主旨《梅岭三章》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在生死关头写下的一曲气拉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表现了诗人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元長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理想境界,表达了诗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脏的信念。写作特色1.多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引用、借代等修辞方法。例如:“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2.浪漫主义色彩浓郁。诗人由回首过去征程到展望美好未来,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以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来表现自己的主观内心世界,抒发自己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3.善用传说和典故。在这组诗中,“泉台”和“阎罗”是引用民间传说,“此头须向国门悬”是引用典故,“取义成仁今日事”是引用孟子、孔子语。诗歌所感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也是博学多才、文武双全的诗人。从他的诗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正气凛然、刚毅如山、胸襟坦荡的伟人风范。虽然英雄已去,但他留下的这些诗篇,将一直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合作探究1.思考:这三首诗歌内在联系在哪里?(提示:时间顺序)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照时间顺序,从首章“创业艰难百战多”追忆往昔,次章“南国烽烟正十年”面对当下,末章“人间遍种自由花”展望未来,用三个角度回答了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虽然三首诗有内在的联系,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情感表达上也有不同。合作探究2.思考:这三首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上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第一章写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章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第三章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合作探究3.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为“大军十万打阎罗”好不好?不好。“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军队盛大的气势。“斩”字,力度强,速度快,写毙敌干脆利落,表现出巨大的威力,笔力千钧,充分展现了作者死后也要奋勇杀敌的决心。“大军”,只有数量而无气势。“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淡。合作探究4.“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不好。“飞”表现捷报的多且快,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胜利到来之日的景象。“飘”则过于舒缓,没有这种效果。合作探究5.第二首的四句诗中,“正”“须”“多”三个字起了什么作用?结合这三个字理解各句的深刻含义。“正”字,从时间和程度上反映了革命战争的漫长、艰苦,也流露出一个革命者回顾战斗历程的自豪心情。“须”字,表达了无产阶级战士在死亡面前的浩然正气。即使牺牲了也心系国家,坚持革命的信念丝毫不会改变。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献身的光荣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多”字,表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同志、战友的无限希望。课堂小结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写实、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写作特色借代、借喻,用典,语言形象精练。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思想感情课堂测验1、理解性默写(1)《梅岭三章》中

统领三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