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_第1页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_第2页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_第3页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_第4页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fùxí)检测:从汉至明,君主是如何(rúhé)削弱相权的?如何评价科举制?共二十八页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wéihù)国家主权的斗争共二十八页中国(zhōnɡɡuó)近代史旧民主主义(mínzhǔzhǔyì)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1949年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二十八页近代中国(zhōnɡɡuó)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2、中国(zhōnɡɡuó)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顽强抗击外来侵略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重新获得独立1、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耻辱史)(抗争史、)探索史18401842鸦片战争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中法战争18941895甲午战争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19371945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抗日运动中国军民抗英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日本侵华战争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1933年经济危机共二十八页第一课、列强(lièqiáng)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知道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述《南京(nánjīnɡ)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认识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共二十八页基础知识梳理(shūlǐ):(见学案)存在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原因?门户开放(ménhùkāifànɡ)政策的影响。共二十八页基础知识检测(jiǎncè)1.下列事件按其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香港岛被英国割走②外国(wàiguó)军队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扎③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③②①

2.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

BC共二十八页3、英国(yīnɡɡuó)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4.下列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内容都有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辛丑条约》

③《胶澳租界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①③④

B.①④C.②③

D.③④CB共二十八页5、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A.广州

B.厦门

C.福州

D.深圳6、《南京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意图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C、协定关税(guānshuì)

D、领事裁判权7、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BCC共二十八页8、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9、1858年,英国在侵华战争中所拥有的有利条件是①中国国内政治腐朽②工业革命的完成③得到法国(fǎɡuó)的支持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

D.①③CA共二十八页鸦片战争(YāpiànZhànzhēng)第二次鸦片战争(YāpiànZhànzhēng)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协定关税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领事裁判权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准许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开放天津为商埠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连线题共二十八页重难点探究(tànjiū)(一)比较,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zhōnɡɡuó)造成的影响有哪些不同?(小组讨论)侵华战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鸦片战争中国丧失独立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向西方学习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过分中国的狂潮,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经济侵略加深,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客观条件。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的产生。共二十八页重难点探究(tànjiū)(二)运用多元史观解读列强(lièqiáng)侵华战争。(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共二十八页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gōngyè)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共二十八页1)从革命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从近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3)从全球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加强(jiāqiáng)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之一世界体系。4)从文明史角度看:侵略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5)从社会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发生重大变化,也产生了相应的社会问题。共二十八页新课程下的高考,多数考题设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诸多的有效信息中,题眼是最为关键的。所谓(suǒwèi)的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题眼快速找寻的办法是:(1)弄清楚试题究竟是要求回答什么。(2)读材料,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顺利得出答案。这个特殊性就是题干中的某个关键性的话或字,这就是“题眼”。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规范答题结束(jiéshù)放映返回导航页共二十八页(2013·高考浙江文综卷)近代(jìndài)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这反映出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解题(jiětí)要旨:审题干、抓题眼题眼:利益均沾解题关键:上述材料针对什么?【高考例析】结束放映返回导航页共二十八页(高考(ɡāokǎo)浙江文综卷)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这反映出()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解题(jiětí)要旨:析选项【高考例析】是外国在中国获得的司法权,与材料无关,A错误。体现了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即片面最惠国待遇,B正确。这两项题干材料未涉及,CD不正确。共二十八页【高考例析】(2012·高考北京卷)有西方学者在分析(fēnxī)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根据史实判断“最惠国待遇(dàiyù)”应改为“片面最惠国待遇(dàiyù)”,故A项错误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提出了“修约”的要求,没有实现,继而发动了战争,所以B项正确腐朽的清政府遵守了《南京条约》的规定,C项错误总理衙门设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以D项错误。

答案:B

解题流程共二十八页知识运用(yùnyòng)与能力提升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jīhū)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D共二十八页2、“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shìqing)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B3、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yǒushí)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C共二十八页材料一

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责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zhōngwài)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共二十八页材料二

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ránhòu)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共二十八页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1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tèdiǎn),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13分)

共二十八页【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归纳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基本内容”可从朝贡制度涉及的地区、手段、目的、性质(xìngzhì)等方面去分析内涵。第二小问“评价”需指出产生朝贡制度的根源,对中国发展的不利影响。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

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影响可从对中国外交、社会性质与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的侵略·晚清外交的变化及认识共二十八页1)内涵:清代朝贡制度丰要涉及以中国为核心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包含了部分西方国家;朝贡制度的核心是通过礼仪体现中国“天朝(tiāncháo)上国”的地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维护朝贡制度的主要手段;朝贡贸易兼有官方和私人性质。(8分)

评述: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强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逐渐脱离世界潮流。(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2)特点: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神。(6分)

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中国逐渐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