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_第1页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_第2页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_第3页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_第4页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

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

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

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

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

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

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

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

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

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

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

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

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

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一一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

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

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利用多媒

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气氛高涨的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包括图片、文字

等,让他们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激发

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

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

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

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乐于

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

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了六个环节: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件演示设计意图

创设“地球还1、观察地球仪直观生动的形象,

是水球?”的问题和动画演示引发学生的兴趣,

情景导入新课。使他们的

(-)师:地球是我们注意力始终集中在

生活的家园,早课堂上;通过对问

已广被接受,但题的讨

宇航员加加林在

太空看到的地球

却是一个蔚蓝色

的美丽的星球。

他说:“我们给

地球起锚了名

字,它应叫做水

球。”“那么到

底应该叫

创设情景地球还是水球?”2、学习小组讨地球动画和图论和交流,让学生

论:是地球还是片发表见解,培养语

水球?言表达的

导入本课教师提问:同学能力,发挥学生学

们你认为是地球习的主动性,营造

还是水球?宽松的学

3、学生发言交习环境。

流不同的观点

4分钟

1、师:引导学生1,随机地用双1、展示著名探活动可以调动学生

旋转地球仪,开手拥抱地球,看险家和他们为的学习热情,培养

展“拥抱地球”看他们的右手人类认识世界和提高

活动,观察任何大拇指所指的所作的贡献

半球是陆地大,地方是海洋还

还是海洋大?最是陆地。

后统计学生

(二)的拥抱结果,从2、观看展示2、世界海陆分学生读图的能力,

而得出结论。布图使学生在使用地球

(海洋比陆地大)仪、世界

动手观察2、师:这个结果3、观察不同的3、世界海陆面地图中,培养学生

对于我们现代人地图积比较图分析资抖、提取信

来讲是很容易息、发现问题、解

的,而古代人认决问题及“快速获

识海陆分布有没取、分析、加工和

有那么容易呢?利用地理信息能

接下来就让我们力。让学生体会人

来认识几位著名类的认识世界是需

的探险家和他们要不断的探究和拼

为人类认识世界搏的。

所作的贡献吧。

探究新知3、师:看看陆地4、水、陆半球

主要集中在哪个图

半球?海洋大多

分布在哪个半

球?图中北极地

区和南极地区分

别是海洋还是陆

地?

d、学生踊跃回5、南、北半球

答问题和东西半球海

陆分布图

7分钟

1、师:无论是学生看图巩固:1、“大陆、半让学生提取信息、

哪个半球,海岛、岛屿与海分析资料,学会运

洋面积总是比陆洋”素描图用地图

地大,接下来请

学生在图中找出

海洋有几种表示

方式?(海、洋、

海峡)

(三)2、师:看完海洋,陆地和海洋的2、世界地形图判别大洲、大陆、

找们一各种表现形式,半岛、岛屿及大洋、

并回答问题。海和海

观察思考起来看我们熟悉峡

的陆地吧。(引导

学生区别大陆半

岛、岛屿和大洲)

深入自学

5分钟

1、师:在地球的1、请一位同学1、大洲、大洋组织学生深入的自

广大的海洋和陆带领全班学生的分布图主学习,培养学生

地我们可以用六认识七大洲、四对新知

个字含盖全部。

(四)(七大洲四大洋)大洋。2、各大洲大小识的理解能力。通

比较示意图过师生互动,创建

一种民主、平等、

交往的新型师生关

系,一起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使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逐

渐从“学会”发展

到''会

师生互动2、教师指导并和2,让全体同学3、亚洲与欧学“,掌握学习方

学生一起根据世界地图,洲、非洲分界法,促进学生学习

说出主要大洲图能力发展,体现以

学生发展为本的教

学理念

突出重点找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4、各大洋大小

比较示意图

“亚非北南美、3、用简单的几5、“一笔画世

南极欧大洋”何图形绘制各界”

大洲的轮廓和

四大洋相对位

置(大多数学生

可以完成,学习

困难的学生可

以向组长和老

师求助)

20分钟“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讨论各大洲

的轮廓及分布特

1、设置抢答题:以小组为单位1、所提的问题中学生好胜心强,

参加竞赛活动,和答案用竞赛的方式,引

以抢答形式为发竞争意

㈤(1)七大洲面积主(各组每一成2、世界地形图识,这样能使学生

由大到小排序如员都可抢答,答竞赛版增强自信心,激发

何?对的为本组得学习热情,同时通

分).过课堂练习,启发

学生从书本知识回

到社会实践,学以

致用,落实教学目

标。

竞赛话动(2)亚洲和欧洲

的界线是什么?

巩固练习(3)七大洲的轮

廓大致有什么特

点?

(4)赤道横穿哪

几个洲?

6分钟(5)哪些大洲全

部或大部分在北

半球?那南半球

呢?……

_2、对各组的表

现作点评

1、师:“本节课1、总结并记录板书和作业内培养学生归纳总结

你学习了哪些?”重点难点容能力,通过书面作

引导学生总结,业对所

并以板书形式将

重、难点内容用

彩笔表示出来,

巩固本节知识。

(六)2、布置作业:2,记录作业内学知识加以巩固。

容并做作业

小结本课地理填充图册

P12-13

布置作业

3分钟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

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

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

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

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1、四大洋

(1)洋、海和海峡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1)大陆、半岛、岛屿

(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分界线一一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

大高加索山(黑海)1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一一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分界线一一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一一白令海峡

《季风气候显著》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培养

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进一步

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⑵能力目标: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

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通过

学习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帮助学生初步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季风、锋面雨的形成。

二、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

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

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

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L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

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流程

视频直观生

动,有强烈的吸引

导力。

播放视频超强台风“桑美”影响浙江、福建沿海

入这样联系学生

想一想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本地一年中的风向有什么

新的生活实际导入新

变化,这种变化对本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课课,体现学习生活

中的有用地理的基

本理念。

要求学生读冬季风图、夏季风图,列表比较冬夏季风的发源地、培养学生读图比

比一比

风向、特点及影响范围等。较能力。

要求学生读“我国的季风区图与非季风区图”,并配合“中国

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图”,小组讨论: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提高学生的读

是根据什么划分的?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至以什么山图技能,培养学生

议一议

教脉为界?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讨论运用已学知识解决

并全班交流后,教师再利用课件演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问题的能力。

学展示漳州市降水柱状图和乌鲁木齐降水柱状图加以印证。

新利用课件演示动画“锋面雨的形成”,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39动画形象生

看一看页短文“锋面雨”,完成:锋面雨是怎样形成的?“梅雨”和“伏动,有利于突破难

课旱”发生在什么时间,是怎样形成的?点。

提高学生读气

1.课件展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

候直方图的能力,

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哪几个月气温较

强化地理与生产生

高?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活的联系。

想一想

激发学生的问题

2.课件展示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图,设问:两地处

意识,培养学生分析

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

比较能力,强化知识

么吗?

的运用。

我比较注重直

观、系统的板书设

计,还及时地体现

利用知识结构图对本课进行总结。教材中的知识点,

理一理以便于学生能够理

解掌握

是课堂教学的

进一步延伸,本课

内容的总结。

运用一组有关我国气象灾害图。要求学生观察。培养学生收集

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我国的寒潮、台风、水旱灾害处理地理信息的能

查一查等资料,从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方面力。

进行说明。使教学由课内

引伸到课外。

《辽阔的疆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

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教材

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

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

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

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k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

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

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

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

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活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所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图)

答: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大,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图)

答: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东部气候

湿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

(二)、国土辽阔

1、国土: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土和领海。

(附图)我国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那里是祖国每天最先迎接太

阳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约在凌晨2点20分。

我国最西端:新疆乌恰县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过国境线不远处是塔吉克斯坦的喀拉湖。

我国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纬4°)这里是一个隐没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最高

点距离海面还有17.5米。我国渔民历来在这里捕捞作业,海军与科学考察船经常在这里巡行和调查。

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53°)夏至日白昼长达17小时,东至

日白昼短至7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