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鄂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鄂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鄂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鄂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鄂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基础乐园。(共45分)1.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渲染(xuàn)勾勒(lèi)千均一发斩钉截铁B.抡起(lūn)围歼(qiān)别出心裁忘乎所以C.俨然(yǎn)蟠龙(pán)技高一筹自作自受D.蜷缩(juán)收敛(liǎn)心弛神往沧海一粟2.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B.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C.“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D.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B.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C.乡音无改鬓毛衰。(衰老)D.还来就菊花。(返回)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学习中,我们要慢慢学会怎样去及时解决并发现问题。B.手机作为科技进步的成果,本身并无对错。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D.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5.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1)由于天气gānzào,他的脸上长出了几个gēda,这使得他的心情变得zāogāo起来。(2)听着屋外寒风hūxiào,xiōngyǒngpéngpài的海浪páoxiào拍打着海岸,桑娜感到xīnjīngròutiào。(3)清晨,bówù散去,我看到几朵小小的huālěidiǎnzhuì在枝头,散发着淡淡的yōuxiāng。6.用“立”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再填入句子中。(1)那高高的电视塔于蓝天白云之间。(2)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处的方向。(3)升旗仪式上,同学们在国歌声中庄严,向着五星红旗敬礼。(4)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明亮夺目,神气十足。7.按要求写句子。(1)我们要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失去生命。他背叛自己的祖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句子合并为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仿写句子。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在,使;我在,使。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小说三要素是指、、。《穷人》是国作家写的一篇小说,他的代表作有。《草原》一文的作者是,原名,文中表现蒙汉情深的诗句是:“,。”(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到了月:“,。”《宿建德江》中也写到了月:“,。”同为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宿建德江》表达了。二、阅读天地。(25分)9.阅读(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③,去后乃④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⑤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⑥。”元方曰:“君与家君⑦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⑧,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注释】①期:约定。②日中:正午时分。③舍去:丢下(他)而离开。④乃:才。⑤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⑥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⑦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⑧惭:惭愧。(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①太丘舍去()A.失去,丢掉了B.距离C.离开②下车引之()A.离开B.拉,牵拉C.惹③入门不顾()A.回头看B.拜访C.珍惜,顾念(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①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3)元方驳斥友人的原因是什么?()(多选)A.友人日中不至,失信于人。 B.友人生气发怒,脾气暴躁。C.友人对子骂父,没有礼貌。 D.友人不尊重元方,瞧不起人。(4)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二)呦呦之蒿,中国神药“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竞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书《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书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研究小组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高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A.青蒿 B.疟疾 C.青蒿素 D.甲氟喹(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3)文中“天然克星”中引号的作用是()。A.直接引用 B.特殊含义C.强调,着重指出 D.特定称谓(4)阅读下列句子,说说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以“呦呦之蒿,中国神药”为题,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习作展台。(30分)11.我们的课内外活动丰富多彩,升旗仪式、体操表演、朗诵会、运动会、文艺汇演、各种游戏……这些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场面,请选择你参加过的一次活动写一篇习作。要求:①活动过程要写清楚,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②写活动场面时要做到点面结合,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③要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50字,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拼音和字词。A选项中“勒”的拼音是"lè”,应该是“千钧一发”。

B选项中“歼”的拼音是"jiān"。

C选项正确

D选项中“蜷"的拼音是“quán”,应该是“心驰神往”。

故答案为:C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了描写手法。文章的描写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C项是心理描写,其他三项不是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描写方法的辨析。认真分析所给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对描写方法的了解完成。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A、B、D正确。

C.有误,“乡音无改髻毛衰"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叠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衰"是疏落,减少的意思。

故答案为:C

【点评】练习这一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根据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做题。4.【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A.有语病,把“解决"和"发现"交换位置,属于词序混乱。

B.正确。

C.有语病,把“防止"去掉,属于词语重复的语病。

D.有语病,缺主语把“使"去掉。

故答案为:B

【点评】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尽量少改。注意结合句子间的关系造句。5.【答案】(1)干燥;疙瘩;糟糕(2)呼啸;汹涌澎湃;咆哮;心惊肉跳(3)薄雾;花蕾;点缀;幽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干燥”的“燥”不要写成同音字“澡”,“糟糕”的“糟”不要写成形近字“槽”。

(2)“汹涌澎湃”的“涌”不要写成同音字“佣”,“咆哮”的“咆”不要写成形近字“跑”。

(3)“花蕾”的“蕾”不要写成同音字“雷”,“点缀”的“缀”不要写成形近字“辍”。

故答案为:(1)干燥、疙瘩、糟糕(2)呼啸、汹涌澎湃、咆哮、心惊肉跳(3)薄雾、花蕾、点缀、幽香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6.【答案】(1)耸立(2)屹立(3)肃立(4)挺立【解析】【分析】“立”字组成的词语有很多:耸立、屹立、肃立、挺立等。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细微差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1)“耸立”是“高高地嘉立”的意思,明显地高于周围的物体,重点在高,高而突出地立着。句中的“挺立”是在蓝天白云之间,当然是明显地高于周围的物体了,所以这里用“耸立”。

(2)屹立:象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因为五壮士是"在狼牙山顶峰”,表现了他们坚定不可动摇的意志,所以应该填“吃立"。

(3)肃立:意思是指恭敬严肃地站着。

(4)“挺立"指直立。多指持身正直。在这句话里,不仅仅是写每一朵小花傲然挺立在那里,更有对其精神品格的一种肯定和赞美,所以这里用“挺立”。

故答案为:(1)耸立(2)屹立(3)肃立(4)挺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组词填空的能力,结合语境学会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7.【答案】(1)难道我们不要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吗?(2)他宁可失去生命,也不背叛自己的祖国。(3)阳光下绽放;阳光更加灿烂;细雨中舞蹈;雨滴更加甜蜜。【解析】【分析】(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加上"难道不""吗",“。”改为”?”。

(2)考查了关联词。前后句子为选择关系,可用“宁可也不"相联。

(3)考查了仿写句子。结合前面进行合理的想象,运用“我在,使”的句式仿写。

故答案为:(1)难道我们不要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吗?(2)他宁可失去生命,也不背叛自己的祖国。(3)阳光下绽放,阳光更加灿烂;细雨中舞蹈,雨滴更加甜蜜。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写句子、关联词、句子仿写。认真分析所给句子特点,然后完成。改写完句子后,要好好读读是否通顺,合适。8.【答案】(1)人物;情节;环境;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老舍;舒庆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旅途中的愁思【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小说三要素和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小说是一种倾向于通过讲故事来反映我们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讲故事就少不了对于故事当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和背景环境的刻画与描写。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有《穷人》《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蒙汉情深何别忍,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爱,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离开呢,在斜阳下,大家站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相互倾诉着离别之情。

(2)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通过对比,对诗词主旨进行深入的理解。同写月,但意不同,一为赞美,一为忧愁。这样的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出自《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思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思是: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出自《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故答案为:(1)人物、情节、环境、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老舍、舒庆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旅途中的愁思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完成诗歌默写不难,只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9.【答案】(1)C,B,A(2)①元方回答道:“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②正午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3)A;C(4)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讲诚信,说话要有礼貌,要知错就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

①"太丘舍去"的意思是: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故选C。②"下车引之"的意思是: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故选B。③"入门不顾"的意思是: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故选A。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①"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意思是:元方回答道:“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意思是:正午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古文“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可知,元方驳斥友人的原因是:友人日中不至,失信于人;友人对子骂父,没有礼貌。故选AC。

(4)考查了道理启发。这篇古文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说话要有礼貌,要知错就改。

故答案为:(1)C,B,A(2)①元方回答道:“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②正午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3)AC(4)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讲诚信,说话要有礼貌,要知错就改。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10.【答案】(1)C(2)C(3)B(4)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90次”“第191次”写出了提取青蒿素的实验次数,准确有力地说明了提取青蒿素的困难之大。②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青蒿素控制住了柬埔寨疫情,表现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效果显著,增强了说服力。(5)这样定题既富有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又点明了说明对象及特点。【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这篇短文介绍了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它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故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青蒿素。故选C。

(2)考查了对说明顺序的理解。文章第①段以《诗经》的句子,引出被誉为“青蒿素之母"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第②~④段,分别介绍青蒿素的作用、性状,及对疟疾的治疗效果;第⑤⑥段补充介绍了青蒿素的局限和不足。因此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故选C。

(3)考查了引号的作用。从“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可知,这里是说"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天然克星"中引号的具有特殊含义。故选B。

(4)考查学生对文说明方法的理解。①从“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可知,“190次""第191次"写出了提取青蒿素的实验次数,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有力地说明了提取青蒿素的困难之大。②阅读句子“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可知,这句话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5)考查学生对题目的理解。题目"呦呦之蒿,中国神药"点明说明对象以及特点,题目中“呦呦”,是指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题目富有文采,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1)C(2)C(3)B(4)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90次"“第191次"写出了提取青蒿素的实验次数,准确有力地说明了提取青蒿素的困难之大。②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青蒿素控制住了柬埔寨疫情,表现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效果显著,增强了说服力。(5)这样定题既富有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又点明了说明对象及特点。

【点评】(1)、(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4)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