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肯定的整数学问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主要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其中,重点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概念。难点是了解和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进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教科书坚持精简理论概念和分散难点的处理方式,精简了整除、分解质因数、互质数等概念。首先用除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因数与倍数的本质意义,领悟到这两个概念反映了整数除法中余数为0的情况;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探究2、5、3的倍数的特征,其中在把握了2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又安排了介绍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在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本单元的学问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科书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数学始终被认为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本单元的学问作为数论学问的初步,始终是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本单元内容是后续学习约分、通分、公因数等内容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加之这些学问比较抽象,而且概念间的联系格外紧密,所以也有助于进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学问基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肯定的整数学问,如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从认知方面,学生的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具备了肯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究发觉和总结归纳新的学问。但是本单元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概念又比较多,学生很简洁混淆。1.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同时结合具体的例子降低难度,避开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结合除法算式,抽象概括出“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共同属性,在感悟“整除”的基础上理解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内涵。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促进理解与记忆。本单元概念较多,如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又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进行教学,因而学生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简洁混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把握学问,不能机械地记忆概念和结论。

1.因数和倍数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内容教科书P5例1,完成教科书P5“做一做”和P7“练习二”中第1题。◎教学笔记▷教学目标◎教学笔记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2.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3.会推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体会依存关系师:同学们喜爱看《西游记》吗?知道《西游记》里有哪些人物吗?悟空、八戒、沙僧和唐僧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会很快说出这些人物及人物关系,可能会说他们是师徒关系。老师可以追问:悟空是唐僧的什么人?能不能简洁地说悟空是徒弟和唐僧是师傅?结合情境让学生体会相互依存的关系。师:你们和老师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学情预设】由前一个情境,学生很简洁能理解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师: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关系。今日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作为本课时的学习切入点。二、探究体验,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口算除法,感受商的特点。(1)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1中的算式。(课件不出示算式答案。)【教学提示【教学提示】要面对全体,让学生都参与计算。师:会计算吗?(学生一般都会)师:来,我们一起口算一下。(2)学生口算,课件呈现计算结果。【学情预设】在计算时,一般能整除的算式,学生都会直接说出结果。不能整除的,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机敏处理,对能除尽的写出小数商,不能除尽的写出商和余数。◎教学笔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商的特点。◎教学笔记2.观察算式特点,进行分类。师:同学们真不错,很快都口算出来了。认真观察,这些算式都一样吗?【学情预设】学生会说不一样。师:既然不一样,你能把这些算式分类吗?【学情预设】依据商的特点,有的学生把算式分成三类:第一类商是整数,第二类商是整数有余数,第三类商是小数;有的学生把算式分成两类:第一类商是整数,第二类商不是整数。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哪种分类比较好,为什么,从而统一标准进行分类。师小结:商是小数和商是整数有余数的算式,都是属于被除数除以除数,商不是整数一类,因此这些算式分成两类比较好。课件出示分类结果。【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抽象概括出每类算式的共同特点,初步感知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算式特点。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1)发觉特点,抽象概括概念。师:我们现在就来分析研究第一类算式。这类算式有什么特点呢?师生共同探讨,发觉这类算式的特点: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算式中的数都是自然数,老师引导学生,自然数也是整数,习惯上我们都称之为整数。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假如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课件出示结论,板书结论。)【设计意图】由具体的算式到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共同属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自由表达,在讨论和思考中相互促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深化理解,举例说明。师:谁能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师:谁能再列举一道这样的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设计意图】举例是对概念理解运用的一种常用的方式,通过举例内化因数和倍数的概念。(3)明确研究因数和倍数时0除外。师:我们知道,在自然数中,有一个数很特殊     ,大家知道是哪一个数吗?【学情预设】学生一般都知道是0。师:对,因为0有许多特殊     性,如0乘一个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等等。课件出示例子。【【教学提示】教学提示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归纳算式特点。◎教学笔记三、运用辨析,深化理解◎教学笔记1.课件出示教科书P5“做一做”。(1)同桌之间互相说说。(2)指名学生说。【学情预设】通过让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2.课件出示习题。师:上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学情预设】充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假如有学生推断错误,让其他学生推断并说出错在哪里。(1)虽然6和5是整数,但是6除以5的商不是整数,所以不能说6是5的倍数,5是6的因数。(2)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1.8和0.3都不是自然数,不能说它们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3)由算式24÷3=8可以知道24÷8=3,所以24是8的倍数,8是24的因数。同时,老师提示学生并课件出示:在整数除法中,假如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也是商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商也是被除数的因数。(4)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由54÷6=9知道54是6的倍数,6是54的因数,但是不能单独说某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设计意图】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反例帮忙学生辨析,帮忙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明确概念的条件(前提),理解概念的依存性。四、反馈评价,巩固提升1.互相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课件出示算式。学生互相说说后,再全班集中交流。【学情预设】本次交流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升,需要依据一道算式,说出其中的全部相互关系,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教学提示】教学提示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教学提示】教学提示对概念的深化理解,老师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再发表见解。◎教学笔记2.课件出示教科书P7“练习二”第1题。◎教学笔记(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解答。师:填好了吗?说说你是怎样填的。(2)学生汇报交流后,课件呈现正确答案。【设计意图】由依据除法算式推断,到直接对两个数的关系进行推断,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认识的提升。促进学生自主运用概念的条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计算——算式——分类——发觉特征——因数和倍数——运用辨析。师:说一说,你们对因数和倍数有哪些认识?【设计意图】课堂小结不仅仅是对学问的归纳,更是为了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忙学生感悟概念建立的过程,把握肯定的学习方法。▷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12÷2=6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教学反思学生在前面已经接触过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但是此“因数”“倍数”与彼“因数”“倍数”不是同一概念,学生还是有点简洁混淆。由于本节课是学生建立因数和倍数概念的第一课时,为了能建立清楚正确的概念,避开造成不必要的干扰,老师回避了乘法各部分名称及“倍数”“几倍”,计划等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后再来辨析。▷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3第二、四题。二、下面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7和638和3217和3452和13四、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1.6÷6=1,这里6既是因数,也是倍数。 ()2.已知a÷b=4(a,b都是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