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扣题(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扣题(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扣题(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扣题(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扣题(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扣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下图是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兽面纹琮,该琮圆方相套的形状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观念的体现。良渚文化玉琮的出现可以用来说明()A.社会分工的出现 B.原始手工业的发达C.精神生活的丰富 D.祭祀礼仪活动频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玉琮主要是祭祀用品,在良渚文化中发现数量之多,说明祭祀频繁,D项正确;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使用原始陶器就已经出现了社会分工,排除A项;玉琮主要是用来祭祀,也可以反映手工业发展情况,但谈不上发达,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精神生活主要是祭祀,谈不上丰富,排除C项。故选D项。2.顾颉刚说:“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言论旨在()A.批评秦始皇刑罚的残暴 B.肯定汉武帝利禄的高明C.揭露二者本质的相同 D.强调思想统一的重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顾颉刚认为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通过思想专制来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手段是利禄的引诱,揭露二者本质相同,C项正确;批评秦始皇的残暴是材料的表象,排除A项;肯定汉武帝利禄的高明也是材料的表象,排除B项;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强调思想的统一,但不是顾颉刚言论的目的,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北魏孝文帝于490年开始亲政,491年,确定北魏在五行中之位次,将东晋南朝宋齐、十六国定为僭伪,北魏承西晋之金德为水德。北魏的这一行为()A.有助于维护北方的统一B.意在表明北魏的中华正统地位C.为改革奠定了基础D.确立了阴阳家思想的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根据材料,孝文帝将东晋南朝定为僭伪,强调北魏是继承的西晋的金德,这是通过贬低南朝,抬高自己,是在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B项正确;当时北魏已经统一北方,排除A项;孝文帝亲政前就已经进行着改革,排除C项;当时主导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4.1987年,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宋代商船“南海一号”,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产品与国内发现的同期产品有着很大差异。如“喇叭口”大瓷碗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等物品,式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这表明宋代()A.烧制瓷器技术有重大改进 B.海外贸易非常繁荣C.瓷器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 D.宋代注重海外市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所给材料中“‘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表明,这些物品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表明宋代注重海外市场,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到瓷器的式样、造型及风格,未涉及到制瓷技术,排除A项;仅凭材料中有关瓷器方面的信息,无法得出“海外贸易非常繁荣”的结论,排除B项;虽然瓷器在宋代确实广泛使用,但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提到瓷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排除C项。故选D项。5.康熙帝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这一言论反映了康熙()A.对秦朝修筑长城的不屑 B.对清朝边疆治理的自信C.对满蒙关系的肯定 D.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康熙帝通过施恩于喀尔喀,利用他们防备朔方,认为这种方式比修筑长城更为坚固。这既体现了他的边疆治理策略,也显示出他对清朝边疆治理的成效有着强烈的自信,B项正确;康熙认为秦朝的土石之功修筑长城并非长久之计,并没有对其表示不屑,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对满蒙关系的肯定,而是强调边疆治理的策略,排除C项;康熙帝并非在总结历史经验,而是对比清朝和其他朝代在边疆治理的差异,强调清朝的治理在策略上更胜一筹,排除D项。故选B项。6.1895年,被围在威海卫港中的北洋舰队舰只向日军投降时,1000吨级的鱼雷巡洋舰“广丙”号竟然提出,本舰属于广东水师,只是去年秋天海军会操时来到威海,此时应予放行南返。这反映出晚清()A.军队编制战术上尚停留在古代 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没有树立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D.政府行政效率的低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年(中国)。据材料“‘广丙’号竟然提出,本舰属于广东水师”可知没有认识到当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说明没有树立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C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没有认识到当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说明没有树立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并非讲述军队编制战术上尚停留在古代,并非讲述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也并非讲述政府行政效率的低下,排除ABD项。故选C项。7.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把他领导的斗争称为国民革命,但含义不清,目标也不甚明确。1923年,蔡和森对“国民革命”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殖民地国民革命运动的特性就是: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可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据此可知()A.国民革命被赋予明确的含义 B.国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延续C.中共主导了国民革命进程 D.国民革命是历史大势所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2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把他领导的斗争称为国民革命”“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可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及所学可知,蔡和森对孙中山提出的“国民革命”作了进一步阐述,强调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并且提出了无产阶级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的主张,说明他对国民革命赋予了新的含义,A项正确;国民革命不是辛亥革命的延续,而是辛亥革命的发展,排除B项;国民革命是国共双方共同领导而非中共主导,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历史大势所趋,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1941年出版的《抗战漫画歌谣集》中写道“日本鬼子太凶狠,一口想把中国吞。谁知不慎把脚失,连人带马滚泥坑,愈陷愈深沉。眼见泥淹颈,可怜白白丧了身。”,这首歌谣旨在()A.揭示日军好战必亡结果 B.消除民众的悲观战败论C.体现日本侵华不得人心 D.动员民众参军保家卫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4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41年出版的《抗战漫画歌谣集》”“日本鬼子太凶狠,一口想把中国吞。……眼见泥淹颈,可怜白白丧了身。”及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抗战的相持阶段,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民众对抗战持悲观态度,这样一首歌谣有助于振奋民心,说明其意在消除民众的悲观战败论,B项正确;抗战还在继续,且处于胶着状态,无法在1941年就预判战争走向,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日本民众对侵华战争的态度,排除C项;日本发动的是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保家卫国”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工农业生产基本指标(以1952年为100)。这表明一五计划()A.注重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B.初步地建立了工业体系C.以发展工业为主要目标 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五计划时期(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工业的增长比农业高,总体增长的比例也比农业高,C项正确;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可知,工业增长远远高于农业及副业,因此不是协调发展,排除A项;该图是一五计划对工业和农业发展的预期,B项只涉及工业,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公有制的建立是三大改造的结果而不是一五计划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10.1992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指着一台正在工作的机器意味深长地说:“这台设备原来姓‘资’,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现在它姓‘社’,因为在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讲话()A.进一步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特区对经济的引领作用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中国)。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为处在改革中的中国指明方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A项正确;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排除B项;特区在经济改革中确实有引领作用,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D项。故选A项。11.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为波斯王,称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他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三种文字把其战绩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贝希斯敦铭文意在()A.统一波斯帝国的文字 B.颂扬大流士的丰功伟绩C.尊重各地的民族文化 D.展示当时字体流行状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22年(波斯帝国)。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波斯帝国民族众多,在文化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局面,波斯大流士一世为了颂扬自己的战绩,命人用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撰写铭文,刻在悬崖上,B项正确;材料中出现了三种文字的记载,并没有统一文字,排除A项;用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撰写铭文不能说明波斯尊重各地的民族文,排除C项;波斯王用不同语言撰写铭文,刻在悬崖上,是为了颂扬其功绩,与字体流行状况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目前,关于“中世纪”终止时间的界定,学界盛行四种观点。第一,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第二,公元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三,15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第四,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大航海时代。就社会转型而言,中世纪终止时间应为()A.东罗马帝国灭亡 B.意大利文艺复兴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欧洲大航海时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方)。根据材料信息,欧洲大航海时代是欧洲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结束,D项正确;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欧洲中世纪的结束,但不是社会转型的标志,排除A项;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始,不是中世纪结束,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始,不是中世纪的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13.1860—1900年,日本煤炭产量从39万吨上升到了500万吨。同期,类似的增长速度发生在比利时和西班牙煤矿中。英国南威尔士同期煤炭的年产量从1140万吨飙升至3510万吨。到19世纪末,德国每年开采1亿吨煤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形成了能源需求的世界市场 D.蒸汽动力仍占据主要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0—1900年(日本、欧洲)。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日本、德国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比利时、英国等虽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但蒸汽动力仍然在普遍使用,D项正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场中,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排除B项;题干并未说明各国开采的煤炭是出口他国,与世界市场形成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帝国主义将世界瓜分殆尽 B.独立的国家均为欧洲国家C.英俄因扩张问题矛盾突出 D.占比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世界)。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亚非拉地区除个别国家外,都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A项正确;独立国家既有欧洲国家,也有美洲等地区的国家,排除B项;1914年英俄已经缔结为协约国,当时突出的矛盾是英德矛盾,排除C项;此时国家经济实力美德最强,但占比并非最多,排除D项。故选A项。15.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和大公司联手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美国对该地区经济扶植 B.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机遇C.摆脱了殖民者的旧有统治 D.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亚洲)。20世纪6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抓住了西方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利用本国和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经济获得飞速发展,B项正确;美国在亚洲主要扶植的是日本,排除A项;当时中国香港仍在英国控制之下,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这些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6.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确认在相互信任和理解氛围下,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希望在承认文化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发展文化间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团结互助。该宣言()A.增强了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能力 B.促进了人类文明文化的繁荣与进步C.有利于各国在文化方面的协调合作 D.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存局面〖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1年(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倡导“在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尊重文化多样性”,体现“和而不同”的理念,有利于各国文化共存,D项正确;《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是联合国通过的国际法性质的文件,A和B项是结果性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排除AB项;有利于各国在文化方面的协调合作是其意义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魏前期军中号令都使用鲜卑语,汉族官员或习鲜卑语,或置译令史。但彼时文书则多用汉文(鲜卑很可能没有文字),太武帝遣使至嘎仙洞祭拜先人,也使用汉文书写铭文。随着越来越多汉人进入北魏政权,鲜汉官员言语沟通、文书用语与口头用语的差异等问题愈加凸显,不仅行政效率受到较大制约,也易导致鲜汉官员分化对垒。孝文帝迁洛后,下令“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以汉语作为通行语言,原以汉字表音、多有缀语的鲜卑姓也由此改为汉姓,这一措施由上层逐步下及庶民。孝文帝迁洛后鲜卑贵族交游雅集、吟咏谈玄的风气,正是以汉语的使用与普及为基础。——摘编自徐成《北朝制度革新为隋唐大一统创造条件》材料二11世纪,苏格兰王室就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至14世纪,具有北方口音的英语已经在苏格兰南部和东部几乎替代了苏格兰人的传统语言盖尔语。亨利八世于1536年颁行的将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的《统一法案》特别强调,王国各级司法官员须保证在各级各类法庭中使用英语。到了17世纪初,作为英格兰与苏格兰共同的君主,英王詹姆斯一世(苏格兰称詹姆斯六世)采取的政策也是用英语把两个王国联合起来,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便是翻译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开启了以共同语言构建不列颠宗教共同体的历程。这使得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皆以新教徒这一共同身份与法国等欧陆国家加以区分。——摘编自张炜《英语与近代不列颠国家的身份认同》(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和中世纪前后英国在推行共同语言上的相似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同语言对于国家(政权)建设的意义。〖答案〗(1)首先,他们都面临着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因此需要一种共同语言来加强国家认同和统一。其次,他们都存在民族矛盾和冲突,共同语言可以作为缓解矛盾和冲突的工具。最后,他们都认识到共同语言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和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性。(2)首先,它可以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凝聚力,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其次,共同语言可以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区域开发,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繁荣。此外,共同语言还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和商品经济,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最后,共同语言还可以为政府推行法令、统一司法行政提供便利,促进国家法制建设和政治稳定。〖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中世纪前后英国。关于北魏和中世纪前后的英国在推行共同语言上的相似背景。据材料“随着越来越多汉人进入北魏政权,鲜汉官员言语沟通、文书用语与口头用语的差异等问题愈加凸显,不仅行政效率受到较大制约,也易导致鲜汉官员分化对垒。”、“至14世纪,具有北方口音的英语已经在苏格兰南部和东部几乎替代了苏格兰人的传统语言盖尔语。”可知,他们都面临着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需要一种共同语言来加强国家认同和统一;据材料“以汉语作为通行语言,原以汉字表音、多有缀语的鲜卑姓也由此改为汉姓,这一措施由上层逐步下及庶民。”、“亨利八世于1536年颁行的将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的《统一法案》特别强调,王国各级司法官员须保证在各级各类法庭中使用英语。”可知,他们都存在民族矛盾和冲突,共同语言可以作为缓解矛盾和冲突的工具;据材料“孝文帝迁洛后鲜卑贵族交游雅集、吟咏谈玄的风气,正是以汉语的使用与普及为基础。”、“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便是翻译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开启了以共同语言构建不列颠宗教共同体的历程。这使得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皆以新教徒这一共同身份与法国等欧陆国家加以区分。”可知,他们都认识到共同语言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和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今中外。关于共同语言对于国家(政权)建设的意义,据材料“以汉语作为通行语言,原以汉字表音、多有缀语的鲜卑姓也由此改为汉姓,这一措施由上层逐步下及庶民。”、“英王詹姆斯一世(苏格兰称詹姆斯六世)采取的政策也是用英语把两个王国联合起来,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便是翻译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开启了以共同语言构建不列颠宗教共同体的历程。”可知,它可以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凝聚力,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据材料“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便是翻译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开启了以共同语言构建不列颠宗教共同体的历程。”可知,共同语言还可以为政府推行法令、统一司法行政提供便利,促进国家法制建设和政治稳定;据所学可知,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共同的语言方便交流,在不同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共同的语言是统一市场形成的必备条件之一,它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洋务运动奠立了中国近代范式教育的基础。中国人开始设办的新式学堂首现于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北京同文馆,初设时抱负宏伟,试图“掌通五大洲之学,以佐朝廷一声教”,实际上是“招集士子学习推算及泰西文字语言,而雇西人教习”,此类学校还出现在各通商大埠,“闽、粤、津、沪之地亦颇立学,招来英秀子弟肄习其中,傅兰雅、丁韪良之徒所译书益众,若律令、公法、史记、地舆、算术、器艺之学,大略有之,中国因以知其学问、政事”。再是军校,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建立中国第一所海军学堂——求是堂艺局;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第一所陆军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开创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还有附属于企业的专业学堂。到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的外语、军事、实业等类学堂不下30所。西方的学制(小学、中学、大学)、学位制(学士、硕士、博士)、分科制等也逐步在中国推行。另外,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开始自行派遣留学生,约略有如下批次:留美幼童,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共派出四批120人;陆军,1876年有7人赴德学习;海军,1877到1885年有77人到法国和英国学习。人数不多,专业不少,首开先河,适足效仿。——摘编自郭卫东《中国近代历史演进“三段式”表述的再思考》,《历史档案》2022年第4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中国教育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兴办教育的作用。〖答案〗(1)学习西方技术的需要;创办近代企业的需求;西学东渐思想的发展。(2)有利于培养近代人才;开拓了国人的视野;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关于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中国教育的原因,根据“实际上是‘招集士子学习推算及泰西文字语言,而雇西人教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学习西方技术的需要;根据“还有附属于企业的专业学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创办近代企业的需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盛行,因此洋务运动时期兴办近代中国教育则是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关于洋务运动兴办教育的作用,根据“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开始自行派遣留学生,约略有如下批次:留美幼童,从1872年到1875年先后共派出四批120人;陆军,1876年有7人赴德学习;海军,1877年到1885年有77人到法国和英国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培养近代人才,开拓了国人的视野;根据“中国人设办的新式学堂首现于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北京同文馆”“开创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西方的学制(小学、中学、大学)、学位制(学士、硕士、博士)、分科制等也逐步在中国推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托马斯纳斯特《总统的就职演说》(1861年3月23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中的总统名称及演讲的主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统“漫画”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各自的寓意。〖答案〗(1)总统:林肯;主题:围绕废奴运动和维护联邦统一展开。(2)左侧是北方人心目中的林肯,他右手用鹅毛笔写下“PEACE”(和平),左手提着天平,天平上的两个人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象征着北方人眼里的林肯是一视同仁,公正不阿的。右侧是南方人眼里的林肯,穿着罗马人的服装,戴着头盔,手拿武器,以征服者屠杀者的面孔出现,给南方带来灾难和战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61年美国。总统:根据题中所给的时间“1861年3月23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的总统是林肯;主题:根据南北战争可知,林肯当选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废奴问题和维护联邦统一的问题。【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61年美国。观察漫画可以发现,左侧的林肯图中有英文“和平”的字样和天平一物,这两者代表的是对总统林肯的肯定与喜爱,认为林肯是和平与公正的象征,结合所学分析可知,这是美国北方人心目中的林肯。右侧的林肯则是罗马战士的形象,面目凶恶、手持武器,结合所学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内容可知这是美国南方人心目中的林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世纪50年代初,领导中国人民拉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幕。在江有生的笔下,波澜壮阔的具有史诗意义的行动,浓缩成一个极具代表性且真实、亲切的场景。期盼美好生活的老奶奶手中的尺子,和测绘队员手中的尺子在这里相遇了。这是一次真实的相遇,也是一次精心设计并不留设计痕迹的不期而遇。漫画《两把尺》在向读者传递精神、传递力量的同时,确立了作品本身的史诗级地位。——摘编自肖承森《致敬筑梦人》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两把尺子见证初心论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稳固的国防力量,把国家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是图中测绘员阿姨的“尺”的体现。同时,人始终不忘初心,在经济建设中也注重民生,奶奶手中的“尺”丈量的花布,正是这一体现。两把尺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内在结合。是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结合。〖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拟定观点。解读图片信息可知,测绘人员的尺子代表的是工业化的进程,奶奶的尺子代表的是人民生活(轻工业)的发展,得出论题:两把尺子见证初心。其次,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政治背景、经济活动予以论述即可,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稳固的国防力量,把国家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这是图中测绘员阿姨的“尺”的体现。同时,人始终不忘初心,在经济建设中也注重民生,奶奶手中的“尺”丈量的花布,正是这一体现。最后,总结升华主题,两把尺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内在结合。是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结合。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扣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琮是天地贯通的象征,也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下图是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兽面纹琮,该琮圆方相套的形状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观念的体现。良渚文化玉琮的出现可以用来说明()A.社会分工的出现 B.原始手工业的发达C.精神生活的丰富 D.祭祀礼仪活动频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玉琮主要是祭祀用品,在良渚文化中发现数量之多,说明祭祀频繁,D项正确;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使用原始陶器就已经出现了社会分工,排除A项;玉琮主要是用来祭祀,也可以反映手工业发展情况,但谈不上发达,排除B项;这一时期的精神生活主要是祭祀,谈不上丰富,排除C项。故选D项。2.顾颉刚说:“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言论旨在()A.批评秦始皇刑罚的残暴 B.肯定汉武帝利禄的高明C.揭露二者本质的相同 D.强调思想统一的重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顾颉刚认为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通过思想专制来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手段是利禄的引诱,揭露二者本质相同,C项正确;批评秦始皇的残暴是材料的表象,排除A项;肯定汉武帝利禄的高明也是材料的表象,排除B项;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强调思想的统一,但不是顾颉刚言论的目的,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北魏孝文帝于490年开始亲政,491年,确定北魏在五行中之位次,将东晋南朝宋齐、十六国定为僭伪,北魏承西晋之金德为水德。北魏的这一行为()A.有助于维护北方的统一B.意在表明北魏的中华正统地位C.为改革奠定了基础D.确立了阴阳家思想的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根据材料,孝文帝将东晋南朝定为僭伪,强调北魏是继承的西晋的金德,这是通过贬低南朝,抬高自己,是在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B项正确;当时北魏已经统一北方,排除A项;孝文帝亲政前就已经进行着改革,排除C项;当时主导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4.1987年,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宋代商船“南海一号”,在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产品与国内发现的同期产品有着很大差异。如“喇叭口”大瓷碗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等物品,式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这表明宋代()A.烧制瓷器技术有重大改进 B.海外贸易非常繁荣C.瓷器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 D.宋代注重海外市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所给材料中“‘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表明,这些物品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表明宋代注重海外市场,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到瓷器的式样、造型及风格,未涉及到制瓷技术,排除A项;仅凭材料中有关瓷器方面的信息,无法得出“海外贸易非常繁荣”的结论,排除B项;虽然瓷器在宋代确实广泛使用,但材料中并没有明确提到瓷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排除C项。故选D项。5.康熙帝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这一言论反映了康熙()A.对秦朝修筑长城的不屑 B.对清朝边疆治理的自信C.对满蒙关系的肯定 D.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康熙帝通过施恩于喀尔喀,利用他们防备朔方,认为这种方式比修筑长城更为坚固。这既体现了他的边疆治理策略,也显示出他对清朝边疆治理的成效有着强烈的自信,B项正确;康熙认为秦朝的土石之功修筑长城并非长久之计,并没有对其表示不屑,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对满蒙关系的肯定,而是强调边疆治理的策略,排除C项;康熙帝并非在总结历史经验,而是对比清朝和其他朝代在边疆治理的差异,强调清朝的治理在策略上更胜一筹,排除D项。故选B项。6.1895年,被围在威海卫港中的北洋舰队舰只向日军投降时,1000吨级的鱼雷巡洋舰“广丙”号竟然提出,本舰属于广东水师,只是去年秋天海军会操时来到威海,此时应予放行南返。这反映出晚清()A.军队编制战术上尚停留在古代 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没有树立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D.政府行政效率的低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年(中国)。据材料“‘广丙’号竟然提出,本舰属于广东水师”可知没有认识到当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说明没有树立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C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没有认识到当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说明没有树立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并非讲述军队编制战术上尚停留在古代,并非讲述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也并非讲述政府行政效率的低下,排除ABD项。故选C项。7.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把他领导的斗争称为国民革命,但含义不清,目标也不甚明确。1923年,蔡和森对“国民革命”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殖民地国民革命运动的特性就是: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可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据此可知()A.国民革命被赋予明确的含义 B.国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延续C.中共主导了国民革命进程 D.国民革命是历史大势所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2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把他领导的斗争称为国民革命”“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可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及所学可知,蔡和森对孙中山提出的“国民革命”作了进一步阐述,强调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并且提出了无产阶级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的主张,说明他对国民革命赋予了新的含义,A项正确;国民革命不是辛亥革命的延续,而是辛亥革命的发展,排除B项;国民革命是国共双方共同领导而非中共主导,排除C项;国民革命是历史大势所趋,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1941年出版的《抗战漫画歌谣集》中写道“日本鬼子太凶狠,一口想把中国吞。谁知不慎把脚失,连人带马滚泥坑,愈陷愈深沉。眼见泥淹颈,可怜白白丧了身。”,这首歌谣旨在()A.揭示日军好战必亡结果 B.消除民众的悲观战败论C.体现日本侵华不得人心 D.动员民众参军保家卫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4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41年出版的《抗战漫画歌谣集》”“日本鬼子太凶狠,一口想把中国吞。……眼见泥淹颈,可怜白白丧了身。”及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抗战的相持阶段,战争处于胶着状态,民众对抗战持悲观态度,这样一首歌谣有助于振奋民心,说明其意在消除民众的悲观战败论,B项正确;抗战还在继续,且处于胶着状态,无法在1941年就预判战争走向,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日本民众对侵华战争的态度,排除C项;日本发动的是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保家卫国”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工农业生产基本指标(以1952年为100)。这表明一五计划()A.注重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B.初步地建立了工业体系C.以发展工业为主要目标 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五计划时期(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工业的增长比农业高,总体增长的比例也比农业高,C项正确;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可知,工业增长远远高于农业及副业,因此不是协调发展,排除A项;该图是一五计划对工业和农业发展的预期,B项只涉及工业,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公有制的建立是三大改造的结果而不是一五计划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10.1992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指着一台正在工作的机器意味深长地说:“这台设备原来姓‘资’,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现在它姓‘社’,因为在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讲话()A.进一步解放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特区对经济的引领作用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中国)。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为处在改革中的中国指明方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A项正确;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排除B项;特区在经济改革中确实有引领作用,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D项。故选A项。11.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为波斯王,称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他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三种文字把其战绩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贝希斯敦铭文意在()A.统一波斯帝国的文字 B.颂扬大流士的丰功伟绩C.尊重各地的民族文化 D.展示当时字体流行状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22年(波斯帝国)。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波斯帝国民族众多,在文化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局面,波斯大流士一世为了颂扬自己的战绩,命人用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撰写铭文,刻在悬崖上,B项正确;材料中出现了三种文字的记载,并没有统一文字,排除A项;用埃兰语、古波斯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撰写铭文不能说明波斯尊重各地的民族文,排除C项;波斯王用不同语言撰写铭文,刻在悬崖上,是为了颂扬其功绩,与字体流行状况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目前,关于“中世纪”终止时间的界定,学界盛行四种观点。第一,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第二,公元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三,15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第四,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大航海时代。就社会转型而言,中世纪终止时间应为()A.东罗马帝国灭亡 B.意大利文艺复兴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欧洲大航海时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方)。根据材料信息,欧洲大航海时代是欧洲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结束,D项正确;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欧洲中世纪的结束,但不是社会转型的标志,排除A项;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始,不是中世纪结束,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始,不是中世纪的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13.1860—1900年,日本煤炭产量从39万吨上升到了500万吨。同期,类似的增长速度发生在比利时和西班牙煤矿中。英国南威尔士同期煤炭的年产量从1140万吨飙升至3510万吨。到19世纪末,德国每年开采1亿吨煤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形成了能源需求的世界市场 D.蒸汽动力仍占据主要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0—1900年(日本、欧洲)。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日本、德国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比利时、英国等虽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但蒸汽动力仍然在普遍使用,D项正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场中,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排除B项;题干并未说明各国开采的煤炭是出口他国,与世界市场形成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帝国主义将世界瓜分殆尽 B.独立的国家均为欧洲国家C.英俄因扩张问题矛盾突出 D.占比与国家经济实力相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世界)。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亚非拉地区除个别国家外,都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A项正确;独立国家既有欧洲国家,也有美洲等地区的国家,排除B项;1914年英俄已经缔结为协约国,当时突出的矛盾是英德矛盾,排除C项;此时国家经济实力美德最强,但占比并非最多,排除D项。故选A项。15.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和大公司联手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美国对该地区经济扶植 B.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机遇C.摆脱了殖民者的旧有统治 D.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亚洲)。20世纪6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抓住了西方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利用本国和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经济获得飞速发展,B项正确;美国在亚洲主要扶植的是日本,排除A项;当时中国香港仍在英国控制之下,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这些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6.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确认在相互信任和理解氛围下,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希望在承认文化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发展文化间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团结互助。该宣言()A.增强了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能力 B.促进了人类文明文化的繁荣与进步C.有利于各国在文化方面的协调合作 D.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存局面〖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1年(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倡导“在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尊重文化多样性”,体现“和而不同”的理念,有利于各国文化共存,D项正确;《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是联合国通过的国际法性质的文件,A和B项是结果性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排除AB项;有利于各国在文化方面的协调合作是其意义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魏前期军中号令都使用鲜卑语,汉族官员或习鲜卑语,或置译令史。但彼时文书则多用汉文(鲜卑很可能没有文字),太武帝遣使至嘎仙洞祭拜先人,也使用汉文书写铭文。随着越来越多汉人进入北魏政权,鲜汉官员言语沟通、文书用语与口头用语的差异等问题愈加凸显,不仅行政效率受到较大制约,也易导致鲜汉官员分化对垒。孝文帝迁洛后,下令“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以汉语作为通行语言,原以汉字表音、多有缀语的鲜卑姓也由此改为汉姓,这一措施由上层逐步下及庶民。孝文帝迁洛后鲜卑贵族交游雅集、吟咏谈玄的风气,正是以汉语的使用与普及为基础。——摘编自徐成《北朝制度革新为隋唐大一统创造条件》材料二11世纪,苏格兰王室就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至14世纪,具有北方口音的英语已经在苏格兰南部和东部几乎替代了苏格兰人的传统语言盖尔语。亨利八世于1536年颁行的将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的《统一法案》特别强调,王国各级司法官员须保证在各级各类法庭中使用英语。到了17世纪初,作为英格兰与苏格兰共同的君主,英王詹姆斯一世(苏格兰称詹姆斯六世)采取的政策也是用英语把两个王国联合起来,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便是翻译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开启了以共同语言构建不列颠宗教共同体的历程。这使得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皆以新教徒这一共同身份与法国等欧陆国家加以区分。——摘编自张炜《英语与近代不列颠国家的身份认同》(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和中世纪前后英国在推行共同语言上的相似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同语言对于国家(政权)建设的意义。〖答案〗(1)首先,他们都面临着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因此需要一种共同语言来加强国家认同和统一。其次,他们都存在民族矛盾和冲突,共同语言可以作为缓解矛盾和冲突的工具。最后,他们都认识到共同语言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和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性。(2)首先,它可以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凝聚力,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其次,共同语言可以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区域开发,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繁荣。此外,共同语言还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和商品经济,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最后,共同语言还可以为政府推行法令、统一司法行政提供便利,促进国家法制建设和政治稳定。〖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中世纪前后英国。关于北魏和中世纪前后的英国在推行共同语言上的相似背景。据材料“随着越来越多汉人进入北魏政权,鲜汉官员言语沟通、文书用语与口头用语的差异等问题愈加凸显,不仅行政效率受到较大制约,也易导致鲜汉官员分化对垒。”、“至14世纪,具有北方口音的英语已经在苏格兰南部和东部几乎替代了苏格兰人的传统语言盖尔语。”可知,他们都面临着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需要一种共同语言来加强国家认同和统一;据材料“以汉语作为通行语言,原以汉字表音、多有缀语的鲜卑姓也由此改为汉姓,这一措施由上层逐步下及庶民。”、“亨利八世于1536年颁行的将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的《统一法案》特别强调,王国各级司法官员须保证在各级各类法庭中使用英语。”可知,他们都存在民族矛盾和冲突,共同语言可以作为缓解矛盾和冲突的工具;据材料“孝文帝迁洛后鲜卑贵族交游雅集、吟咏谈玄的风气,正是以汉语的使用与普及为基础。”、“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便是翻译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开启了以共同语言构建不列颠宗教共同体的历程。这使得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皆以新教徒这一共同身份与法国等欧陆国家加以区分。”可知,他们都认识到共同语言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和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今中外。关于共同语言对于国家(政权)建设的意义,据材料“以汉语作为通行语言,原以汉字表音、多有缀语的鲜卑姓也由此改为汉姓,这一措施由上层逐步下及庶民。”、“英王詹姆斯一世(苏格兰称詹姆斯六世)采取的政策也是用英语把两个王国联合起来,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便是翻译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开启了以共同语言构建不列颠宗教共同体的历程。”可知,它可以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凝聚力,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们能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据材料“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举措便是翻译出版钦定版英文《圣经》,并下令通行于两国的所有教堂,开启了以共同语言构建不列颠宗教共同体的历程。”可知,共同语言还可以为政府推行法令、统一司法行政提供便利,促进国家法制建设和政治稳定;据所学可知,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共同的语言方便交流,在不同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共同的语言是统一市场形成的必备条件之一,它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洋务运动奠立了中国近代范式教育的基础。中国人开始设办的新式学堂首现于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北京同文馆,初设时抱负宏伟,试图“掌通五大洲之学,以佐朝廷一声教”,实际上是“招集士子学习推算及泰西文字语言,而雇西人教习”,此类学校还出现在各通商大埠,“闽、粤、津、沪之地亦颇立学,招来英秀子弟肄习其中,傅兰雅、丁韪良之徒所译书益众,若律令、公法、史记、地舆、算术、器艺之学,大略有之,中国因以知其学问、政事”。再是军校,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建立中国第一所海军学堂——求是堂艺局;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第一所陆军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开创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