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河北新高考考前提分演练——历史样卷(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以前,卿大夫的封土是世袭的,而且在其封土内几乎与国君有一样的权力。战国时期,秦国的商侯等人因功封土,但其死后,即失去封土,复为县。这一变化反映了秦国()A.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 D.分封制开始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的变化是春秋时期的封君可以世袭封土,且在封土内拥有较大管理权力,而进入战国时期,秦国封君不再可以世袭封土,这反映了秦国逐步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A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建立后确立的,排除B项;材料变化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无关,排除C项;分封制在西周后期就受到了一定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2.根据汉朝户籍制度的要求,每年八月都要举行户口调查,各地须“案户比民”,百姓无论老幼都得到县城集合,接受官吏的查验,以“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A.为政府征派赋役而服务 B.为稳定社会治安而考虑C.完善“编户齐民”制度 D.以利于郡国并行制实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秦汉时期的“编户齐民”制度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征派赋役,并非单单是为了完善户籍制度,A项正确,排除C项;稳定社会治安加强基层治理并非根本目的,排除B项;户籍制度与郡国并行制之间没有太多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3.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从家庭教育着手,着重阐发了儒家的家庭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要求父母应以“礼为教本”对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以“务本之道”教育孩子博学技能。材料表明,该《家训》的出现A.冲击了当时政府主导的教育 B.与封建社会的法治发生冲突C.适应了私学开始兴起的需要 D.利于规范人的立身处世行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家庭教育既重视道德教育,也重视博学技能教育,体现了家庭教育利于规范人的立身处世行为,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教育受到冲击,而是强调家庭教育注重道德和博学技能,排除A项;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素质的民众,有利封建社会的法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私学的信息,得不出家庭教育适应了私学开始兴起的需要,且私学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4.唐朝之前,史书大都是私家著作,唐太宗开始设立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令宰相监修,政府从此控制了纪传体史书的编修工作,官修正史成为制度沿袭下来。唐以后各朝沿袭此制,连续修史。史书编修的这一变化()A.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B.增强了纪传体史书可信度C.提升了宰相的社会文化地位 D.为美化唐朝历史创造了条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官修纪传体史书有助于鉴古知今,所以这一变化的现实意义是利用其维护统治秩序,A项正确;官修正史有利于史书编修工作的规范性,但史书可信度的强弱取决于编某史书过程中史料的真实性,排除B项;宰相监督修史不能说明其社会文化地位提高,排除C项;唐朝只能修订前朝的史书,而唐朝的史书是由后朝完成的,排除D项。故选A项。5.督抚起源于明朝,初为临时性的差遣官,以后逐步向常设的地方官转化。清朝建立之后,因政治、军事的需要,不但全面继承了这一制度,并通过不断地调整,使其日趋完善,总督、巡抚遂成为总掌地方军政要务的封疆大吏。由此可见A.明清督抚制度的设立具有偶然性 B.汉族地主渐渐掌握地方督抚实权C.清承明制,进一步发展了督抚制 D.督抚制度加强了明清的地方治理〖答案〗C〖解析〗从题干表述来看,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督抚制度,C项正确;明清督抚制度是加强地方治理的措施,并非偶然,排除A项;汉族地主在晚清时期确实实权,但这不是题干材料所能反映的,排除B项;督抚制度对明清治理的作用也不是材料所能反映的,排除D项。故选C项。6.在鸦片贸易中,英印政府(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按鸦片成本的300%税率抽税,税额总量不断上升。1792年鸦片税占到岁入的5.2%,1812年上升至7%,1822年达到10%。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B.英国工业革命加速推进C.英印财政依赖鸦片贸易 D.中英贸易愈发畸形发展〖答案〗D〖解析〗中英间鸦片贸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无论在英国还是中国,鸦片基本上都把它看成一种毒品,这种毒品的贸易大多时候都是非法的,非法贸易的增长反映了贸易的畸形发展,D项正确;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是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工业革命和鸦片贸易增长之间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英印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10%来自鸦片税,10%的程度尚构不成依赖,排除C项。故选D项。7.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是罪恶的、黑暗的,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又一个根本颠覆。这表明A.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 B.民主平等观念得到了较好的认同C.对传统文化持有绝对否定的态度 D.民主政治的取得具有一蹴而成性〖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以判断,题干评价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题干描述的是成功仅仅是观念上的,并非在显示政治实践中,B项符合材料,B项正确;材料强调民主平等观念得到了较好的认同,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题干是对传统君主专制的否定,并非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排除C项;D项说法是一种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8.据不完全统计,国民革命时期社会各界出版的报刊多达一百二三十种,各种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农民报刊也有二十多种,从而形成了中国出版史上的第一次农民“报刊潮”。这说明()A.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 B.国共两党思想上达成共识C.农民阶级的力量得到认可 D.大众传媒的发展得到重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农民“报刊潮”的出现,与国民革命时期为保障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推动全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有关,这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力量得到当时国共两党的重视,C项正确;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是在“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时,排除A项;国共两党在当时共同接受的思想是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当时革命需要带来的客观结果,不是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9.如表节选自《抗日根据地经济史》部分目录。据此可知,当时根据地旨在()第一节在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政策的同时,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第二节实行没收汉奸财产筹措经费的政策第三节国防经济政策,建立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第四节建立银行,发行货币第五节开源节流,克服财政经济困难第六节实行鼓励私人投资、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A.多种措施促进经济繁荣 B.获得多种政治势力的援助C.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题干内容,在抗日根据地中,对待地主、汉奸、私人投资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目的是为了保障抗日战争的胜利,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实现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目的在于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改善人民生活,而不是促进经济的“繁荣”,排除A项;题干内容所述诸多措施是为粉碎日本对经济的封锁,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政治策略,并不是说多种政治势力支持这种做法,排除B项;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当时根据地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不是其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0.建国初期,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说:“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将来是‘阶级消灭,个人愉快’。就是说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做到‘水到渠成’”。与此思想相符合的是新中国A.开展土地改革 B.实现工业化 C.实行公私合营 D.镇压反革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新中国实行公私合营的思想相符,C项正确;开展反封建的土地改革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不符,排除A项;“阶级消灭,个人愉快”指的是社会主义革命而非实现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内容与镇压反革命、巩固新政权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梭伦改革时明确规定,凡外国人具有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凡父亲未传授其子一技之长的,儿子对父亲无奉养义务。梭伦此举旨在()A.扩大雅典的公民权 B.依据财产来划分等级C.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D.逐步取消债务奴隶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梭伦给外国人公民权的目的在于发挥其行业专长,儿子养父亲的前提是父亲传儿子一技之长,都是为了发展工商业,C项正确;扩大雅典的公民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依据财产来划分等级、逐步取消债务奴隶制是棱伦改革的内容,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12.法国的拉伯雷(1494-1553)以法国民间故事中的三代巨人国王为主角,通过描写他们游历的故事,用浪主义和极其夸张的手法塑造这三位巨人,来表达其心中的理想。其宣传的核心理念为()A.人文主义 B.浪浸主义 C.理性主义 D.现实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题意可知拉伯雷心中的理想是以人为本,张扬人性,讴歌人的伟大,因此其核心为人文主义,A项正确。浪漫主义是一种表达手法,但不是核心,排除B项;拉伯雷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代表人物,他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思想,理性主义盛行于启蒙运动时期,现实主义的出现是在文艺复兴之后,C、D与其所处时代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13.下列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农产品产量”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注:单位,小麦为百万吨,牛为百万头A.“一五”计划的指令性造成产量下降 B.产品产量的下降主要是由天灾引起的C.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苏联工业化带来了部分农产品的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联。苏联自1929年开始强行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这一运动使农民的利益受损,遭到了农民强烈的反抗,大批生产资料被毁,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项正确;示意图反映的是苏联农业产量变化问题,并非“一五”计划问题,“一五”计划是工业发展的计划,排除A项;这一时期,苏联的小麦和牛产量下降有天灾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农业集体化带来的,排除B项;农产品下降与苏联工业化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1958年,美国和波兰签订协议,美国向波兰出口小麦、棉花等农产品,提供2500万美元贷款,条件是波兰必须向美国购买价值100万美元的书刊、影片、唱片及其版权。美国此举意在A.缓和两大阵营紧张对峙僵局 B.向波兰输出美国的意识形态C.扩大马歇尔计划援助国范围 D.通过出口扶植本国第三产业〖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美国向波兰进行经济援助的条件是波兰必须向美国购买书刊、影片、唱片及其版权,这些都属于文化产品,有利于宣传西方的价值观,体现的是意识形态的输出,故B项正确;美国的做法可能激化与苏联的矛盾,并不能缓和两大阵营的对峙,故A项错误;美国的目的在于建立世界霸权,并非为了扩大援助国范围,故C项错误;材料中向波兰出口的小麦、棉花等农产品属于农业,不属于第三产业,故D项错误。15.如表为1937、1940、1950与1953年苏联集体农庄数量与播种面积、谷物生产状况统计表。这表明()时间集体农庄数量(万)公有播种总面积(万公顷)谷物生产(万吨)1937年24.351160093701940年23.691177091001950年12.371210090101953年9.33132009560A.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日益推广 B.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牺牲C.显现了苏联走向解体的危机 D.苏联农业集体化出现问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苏联。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937年到1953年,苏联的谷物生产的增长速度要远远低于公有播种总面积的增长速度,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出现问题,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D项正确;表格信息只有“农庄数量与播种面积、谷物生产状况”,无法看出农业机械化日益推广,排除A项;苏联农业为工业化做出的牺牲在材料中无法判断,排除B项;苏联农业虽然出现了问题,但并不能显示出解体的迹象,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高宗总章(668—683年)以后,进士录取名额有所扩大。武则天统治时期,经常以自己的名义下令举行制科考试。制科考试对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对于没有出身资格的一般士子,这是立获美官,至少是取得出身资格的一条便捷途径。唐太宗时宰相中只有许敬宗一人为隋秀才,房玄龄、侯君集等二人为隋进士,其余二十六人皆不从科举出身。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以及在高宗末年即已为相的裴炎、郭正一、魏玄同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材料二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明政府于京师举行科考会试,试后取录了宋综等52人,均为南方士人,而北方士人则无一人取中。放榜之后,舆论大哗,招致北方士人举子强烈不满。之后,明太祖“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皆北士也”。这一事件“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宣德二年(1427年),杨士奇向明宣宗建议:“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为中数。”明代完整意义上的南北中“分地而取”的分卷制度正式形成。——摘编自王凯旋《明代分卷制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科举选官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度的主要影响。〖答案〗(1)变化:科举录取的总人数增加;武则天大开制科,科举不仅是一个获得出身的考试,还成为直接授官的重要途径;高级官员特别是宰相,科举出身的人比重增加;一般地主家庭出身的人,通过科举成为高级官员的比重增加。(2)影响:缓解了南北方举子间的矛盾;有利于统治稳定;保证了北方举子的进士名额;利于官僚队伍中南北方力量均衡;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进士录取名额有所扩大”可知,科举录取的总人数增加;据材料一“制科考试对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可知,武则天大开制科,科举不仅是一个获得出身的考试,还成为直接授官的重要途径;据材料一“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可知,高级官员特别是宰相,科举出身的人比重增加;据材料一“对于没有出身资格的一般士子,这是立获美官,至少是取得出身资格的一条便捷途径”可知,一般地主家庭出身的人,通过科举成为高级官员的比重增加。【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放榜之后,舆论大哗,招致北方士人举子强烈不满。之后,明太祖‘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皆北士也’”可得缓解了南北方举子间矛盾;有利于统治稳定;根据材料二“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为中数”可得保证了北方举子的进士名额;保证北方举子的录取率利于官僚队伍中南北方力量均衡;但是分卷录取对部分南方举子有失公平,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的中国,一位读书人的日记描述了当时的学堂生活:某日晨起温课,早膳毕,上国文科,先生为讲史记游侠传,慨想古时朱家、郭解(朱家、郭解:古代著名侠士)振人之困、然诺必诚……心中怦怦然。次算术颇有所悟,次地理愤日人之并吞朝鲜,弱肉强食,野心勃勃,思有以惩之。时钟鸣已十二下矣。过午膳,小憩,阅各报纸,不觉悲从中来。旋上格致科,先生口讲指画,令学生近前审视,所以重实验也。次图画,偶绘一虎,舞爪张牙,栩栩欲活。次体操,强国强种,救时上策也。一日之课于焉告毕,晚膳后随意温习,有疑误处向同学质之,如冰之释,十句钟就寝。——瞿骏《民初童蒙教育的变与不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初教育的“变”与“不变”。〖答案〗民初教育的“变”与“不变”体现了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变:救亡图存教育成为重要内容,表明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课程设置适应了近代化的需要;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变革。不变:利用古代典籍,传承古代先贤的优秀精神品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为培养新式人才服务。这些“变”与“不变”顺应了近代社会的需要,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和社会进步。〖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初我国民族危机严重,社会形势不断变化。所以民初教育的“变”与“不变”实际上是社会环境对教育影响的结果。根据“次算术颇有所悟,次地理愤日人之并吞朝鲜,弱肉强食,野心勃勃,思有以惩之。时钟鸣已十二下矣。过午膳,小憩,阅各报纸,不觉悲从中来”、“次体操,强国强种,救时上策也”等信息可知救亡图存教育成为重要内容,表明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课程设置适应了近代化的需要;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变革。根据“上国文科,先生为讲史记游侠传,慨想古时朱家、郭解(朱家、郭解:古代著名侠士)振人之困、然诺必诚”可知利用古代典籍,传承古代先贤的优秀精神品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为培养新式人才服务。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个体户成为受欢迎的职业。90年代,许多人放弃原来的工作投身到私营工商界,“下海”成为这一时代的热词。热门行业变成了海关、外企、银行、证券等。进入21世纪,通讯、网络、IT等成为热门行业;文化娱乐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外企依然受欢迎,翻译、同声传译等成为人才紧缺职位。2010年以来,健身教练、营养师、宠物医生等职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我国的职业分类也不断调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共收录了1838个职业。2015年,重新修订时新增“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快递员”等职业。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了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13个新职业信息。——据《改革开放40年,来看看我们的职业变迁》等整理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职业选择仍处于“统包统配”“毕业分配”“安置工作”状态,“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很难获得职业横向流动的机遇。”陈宇说,市场经济则赋予人们自主择业、创业、自由流动的权利,激发了劳动者的主动性、创造性,给职场注入活力。而信息时代也给雇佣劳动关系带来变革。“一个人不再固定从事某一项职业,可以身兼多职,实现劳动和职业的多元化。”近几年来,拥有多重职业的“斜杠青年”得到更多理解,“铁饭碗”不再是年轻人的唯一目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诠释着当前人们就业的特点。独立自主的职业观念悄然生发……——陈宇《改革开放与中国职业变迁观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结构变迁”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我国职业结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论述:我国的职业结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断变化,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消亡,一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职业产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鼓励个体经营,出现了个体工商业。90年代,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纷纷“下海”从事私营工商业,进入海关、外企等部门工作也成为很多人的追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大幅下降,从事商业人员大幅增长。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职业变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一大批相关职业出现,如电子商务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展变化,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文化娱乐行业发展,健身教练、营养师等职业发展。总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78年后的中国。首先,自拟论题时,要紧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结构变迁”来思考,据材料一的“受欢迎的职业”或者“热门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变化,和“我国的职业分类也不断调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共收录了1838个职业。2015 年,重新修订时新增‘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快递员’等职业”,可得出主题:我国职业结构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各个时期的个体工商业、私营工商业、海关、外企、电子商务等行业受欢迎,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大幅下降,从事商业人员大幅增长的时代、政策原因,要表述成文,条理清晰,如: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鼓励个体经营,出现了个体工商业。90年代,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纷纷“下海”从事私营工商业,进入海关、外企等部门工作也成为很多人的追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事农林牧渔业人员大幅下降,从事商业人员大幅增长。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职业变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一大批相关职业出现,如电子商务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展变化,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文化娱乐行业发展,健身教练、营养师等职业发展。最后,回扣主题,简明扼要地总结、升华,得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虽然当时已经开始实行工厂制,但实际上工厂多而小,与之前的规模差异不是特别明显。如在1851年英国全国87000名雇主中,雇佣10人以下者达76000人,占总数的87%,雇佣50人以上者仅2000人,占总数的2.3%。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问题,也是当时出现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资金大规模才能满足,大企业相较于之前能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这也使得专业化分工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简单化向着复杂化演进。——摘编自李智明《新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挑战与思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178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就业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特点:进口总额高于出口总额;进出口额都迅速增加,其中进口原料比重较大;制成品出口远大于进口;进口粮食急剧上升。成因: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工业化增强了英国产品竞争力等);英国殖民扩张对外贸的影响(英国拥有广阔海外市场等);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率提高。(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采掘业;就业形势不稳定,就业模式相对简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领域更加广泛并转向了更加多元化的重化工业领域;就业形势较为稳定并呈现多样化,就业模式相对复杂。〖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784—1856年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整体不断增加,其中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进口原料的比重最大,远高于进口粮食,出口制成品比重大于进口制成品。第二小问“成因”,结合工业革命方面的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在英国的爆发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同时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凭借广阔的殖民地进行商品输出,扩大对外贸易。【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据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岗位多集中于纺织业和采掘业”结合所学得出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采掘业;据材料二“小而散带来的用工不稳定问题”结合所学得出就业形势不稳定,就业模式相对简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实现了企业的规模化,新技术下的重化工业需要大资金大规模才能满足”结合所学得出就业领域更加广泛并转向了更加多元化的重化工业领域;据材料二“为工人提供更多相对稳定且多样化的岗位……向着复杂化演进”结合所学得出就业形势较为稳定并呈现多样化,就业模式相对复杂。2024届河北新高考考前提分演练——历史样卷(八)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以前,卿大夫的封土是世袭的,而且在其封土内几乎与国君有一样的权力。战国时期,秦国的商侯等人因功封土,但其死后,即失去封土,复为县。这一变化反映了秦国()A.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 D.分封制开始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材料中的变化是春秋时期的封君可以世袭封土,且在封土内拥有较大管理权力,而进入战国时期,秦国封君不再可以世袭封土,这反映了秦国逐步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A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建立后确立的,排除B项;材料变化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无关,排除C项;分封制在西周后期就受到了一定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2.根据汉朝户籍制度的要求,每年八月都要举行户口调查,各地须“案户比民”,百姓无论老幼都得到县城集合,接受官吏的查验,以“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A.为政府征派赋役而服务 B.为稳定社会治安而考虑C.完善“编户齐民”制度 D.以利于郡国并行制实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秦汉时期的“编户齐民”制度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征派赋役,并非单单是为了完善户籍制度,A项正确,排除C项;稳定社会治安加强基层治理并非根本目的,排除B项;户籍制度与郡国并行制之间没有太多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3.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从家庭教育着手,着重阐发了儒家的家庭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要求父母应以“礼为教本”对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以“务本之道”教育孩子博学技能。材料表明,该《家训》的出现A.冲击了当时政府主导的教育 B.与封建社会的法治发生冲突C.适应了私学开始兴起的需要 D.利于规范人的立身处世行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家庭教育既重视道德教育,也重视博学技能教育,体现了家庭教育利于规范人的立身处世行为,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教育受到冲击,而是强调家庭教育注重道德和博学技能,排除A项;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素质的民众,有利封建社会的法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私学的信息,得不出家庭教育适应了私学开始兴起的需要,且私学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4.唐朝之前,史书大都是私家著作,唐太宗开始设立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令宰相监修,政府从此控制了纪传体史书的编修工作,官修正史成为制度沿袭下来。唐以后各朝沿袭此制,连续修史。史书编修的这一变化()A.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 B.增强了纪传体史书可信度C.提升了宰相的社会文化地位 D.为美化唐朝历史创造了条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官修纪传体史书有助于鉴古知今,所以这一变化的现实意义是利用其维护统治秩序,A项正确;官修正史有利于史书编修工作的规范性,但史书可信度的强弱取决于编某史书过程中史料的真实性,排除B项;宰相监督修史不能说明其社会文化地位提高,排除C项;唐朝只能修订前朝的史书,而唐朝的史书是由后朝完成的,排除D项。故选A项。5.督抚起源于明朝,初为临时性的差遣官,以后逐步向常设的地方官转化。清朝建立之后,因政治、军事的需要,不但全面继承了这一制度,并通过不断地调整,使其日趋完善,总督、巡抚遂成为总掌地方军政要务的封疆大吏。由此可见A.明清督抚制度的设立具有偶然性 B.汉族地主渐渐掌握地方督抚实权C.清承明制,进一步发展了督抚制 D.督抚制度加强了明清的地方治理〖答案〗C〖解析〗从题干表述来看,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督抚制度,C项正确;明清督抚制度是加强地方治理的措施,并非偶然,排除A项;汉族地主在晚清时期确实实权,但这不是题干材料所能反映的,排除B项;督抚制度对明清治理的作用也不是材料所能反映的,排除D项。故选C项。6.在鸦片贸易中,英印政府(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按鸦片成本的300%税率抽税,税额总量不断上升。1792年鸦片税占到岁入的5.2%,1812年上升至7%,1822年达到10%。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B.英国工业革命加速推进C.英印财政依赖鸦片贸易 D.中英贸易愈发畸形发展〖答案〗D〖解析〗中英间鸦片贸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无论在英国还是中国,鸦片基本上都把它看成一种毒品,这种毒品的贸易大多时候都是非法的,非法贸易的增长反映了贸易的畸形发展,D项正确;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是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工业革命和鸦片贸易增长之间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英印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10%来自鸦片税,10%的程度尚构不成依赖,排除C项。故选D项。7.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是罪恶的、黑暗的,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又一个根本颠覆。这表明A.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是非常成功的 B.民主平等观念得到了较好的认同C.对传统文化持有绝对否定的态度 D.民主政治的取得具有一蹴而成性〖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以判断,题干评价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题干描述的是成功仅仅是观念上的,并非在显示政治实践中,B项符合材料,B项正确;材料强调民主平等观念得到了较好的认同,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题干是对传统君主专制的否定,并非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排除C项;D项说法是一种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8.据不完全统计,国民革命时期社会各界出版的报刊多达一百二三十种,各种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农民报刊也有二十多种,从而形成了中国出版史上的第一次农民“报刊潮”。这说明()A.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 B.国共两党思想上达成共识C.农民阶级的力量得到认可 D.大众传媒的发展得到重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农民“报刊潮”的出现,与国民革命时期为保障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推动全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有关,这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力量得到当时国共两党的重视,C项正确;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是在“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时,排除A项;国共两党在当时共同接受的思想是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当时革命需要带来的客观结果,不是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9.如表节选自《抗日根据地经济史》部分目录。据此可知,当时根据地旨在()第一节在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政策的同时,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第二节实行没收汉奸财产筹措经费的政策第三节国防经济政策,建立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第四节建立银行,发行货币第五节开源节流,克服财政经济困难第六节实行鼓励私人投资、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A.多种措施促进经济繁荣 B.获得多种政治势力的援助C.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题干内容,在抗日根据地中,对待地主、汉奸、私人投资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目的是为了保障抗日战争的胜利,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实现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目的在于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改善人民生活,而不是促进经济的“繁荣”,排除A项;题干内容所述诸多措施是为粉碎日本对经济的封锁,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政治策略,并不是说多种政治势力支持这种做法,排除B项;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当时根据地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不是其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0.建国初期,周恩来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说:“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将来是‘阶级消灭,个人愉快’。就是说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做到‘水到渠成’”。与此思想相符合的是新中国A.开展土地改革 B.实现工业化 C.实行公私合营 D.镇压反革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新中国实行公私合营的思想相符,C项正确;开展反封建的土地改革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不符,排除A项;“阶级消灭,个人愉快”指的是社会主义革命而非实现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内容与镇压反革命、巩固新政权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梭伦改革时明确规定,凡外国人具有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凡父亲未传授其子一技之长的,儿子对父亲无奉养义务。梭伦此举旨在()A.扩大雅典的公民权 B.依据财产来划分等级C.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D.逐步取消债务奴隶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梭伦给外国人公民权的目的在于发挥其行业专长,儿子养父亲的前提是父亲传儿子一技之长,都是为了发展工商业,C项正确;扩大雅典的公民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依据财产来划分等级、逐步取消债务奴隶制是棱伦改革的内容,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12.法国的拉伯雷(1494-1553)以法国民间故事中的三代巨人国王为主角,通过描写他们游历的故事,用浪主义和极其夸张的手法塑造这三位巨人,来表达其心中的理想。其宣传的核心理念为()A.人文主义 B.浪浸主义 C.理性主义 D.现实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题意可知拉伯雷心中的理想是以人为本,张扬人性,讴歌人的伟大,因此其核心为人文主义,A项正确。浪漫主义是一种表达手法,但不是核心,排除B项;拉伯雷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代表人物,他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思想,理性主义盛行于启蒙运动时期,现实主义的出现是在文艺复兴之后,C、D与其所处时代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13.下列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农产品产量”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注:单位,小麦为百万吨,牛为百万头A.“一五”计划的指令性造成产量下降 B.产品产量的下降主要是由天灾引起的C.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苏联工业化带来了部分农产品的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联。苏联自1929年开始强行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这一运动使农民的利益受损,遭到了农民强烈的反抗,大批生产资料被毁,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项正确;示意图反映的是苏联农业产量变化问题,并非“一五”计划问题,“一五”计划是工业发展的计划,排除A项;这一时期,苏联的小麦和牛产量下降有天灾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农业集体化带来的,排除B项;农产品下降与苏联工业化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1958年,美国和波兰签订协议,美国向波兰出口小麦、棉花等农产品,提供2500万美元贷款,条件是波兰必须向美国购买价值100万美元的书刊、影片、唱片及其版权。美国此举意在A.缓和两大阵营紧张对峙僵局 B.向波兰输出美国的意识形态C.扩大马歇尔计划援助国范围 D.通过出口扶植本国第三产业〖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美国向波兰进行经济援助的条件是波兰必须向美国购买书刊、影片、唱片及其版权,这些都属于文化产品,有利于宣传西方的价值观,体现的是意识形态的输出,故B项正确;美国的做法可能激化与苏联的矛盾,并不能缓和两大阵营的对峙,故A项错误;美国的目的在于建立世界霸权,并非为了扩大援助国范围,故C项错误;材料中向波兰出口的小麦、棉花等农产品属于农业,不属于第三产业,故D项错误。15.如表为1937、1940、1950与1953年苏联集体农庄数量与播种面积、谷物生产状况统计表。这表明()时间集体农庄数量(万)公有播种总面积(万公顷)谷物生产(万吨)1937年24.351160093701940年23.691177091001950年12.371210090101953年9.33132009560A.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日益推广 B.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牺牲C.显现了苏联走向解体的危机 D.苏联农业集体化出现问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苏联。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937年到1953年,苏联的谷物生产的增长速度要远远低于公有播种总面积的增长速度,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出现问题,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D项正确;表格信息只有“农庄数量与播种面积、谷物生产状况”,无法看出农业机械化日益推广,排除A项;苏联农业为工业化做出的牺牲在材料中无法判断,排除B项;苏联农业虽然出现了问题,但并不能显示出解体的迹象,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高宗总章(668—683年)以后,进士录取名额有所扩大。武则天统治时期,经常以自己的名义下令举行制科考试。制科考试对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对于没有出身资格的一般士子,这是立获美官,至少是取得出身资格的一条便捷途径。唐太宗时宰相中只有许敬宗一人为隋秀才,房玄龄、侯君集等二人为隋进士,其余二十六人皆不从科举出身。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以及在高宗末年即已为相的裴炎、郭正一、魏玄同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材料二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明政府于京师举行科考会试,试后取录了宋综等52人,均为南方士人,而北方士人则无一人取中。放榜之后,舆论大哗,招致北方士人举子强烈不满。之后,明太祖“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皆北士也”。这一事件“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宣德二年(1427年),杨士奇向明宣宗建议:“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为中数。”明代完整意义上的南北中“分地而取”的分卷制度正式形成。——摘编自王凯旋《明代分卷制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科举选官发生了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度的主要影响。〖答案〗(1)变化:科举录取的总人数增加;武则天大开制科,科举不仅是一个获得出身的考试,还成为直接授官的重要途径;高级官员特别是宰相,科举出身的人比重增加;一般地主家庭出身的人,通过科举成为高级官员的比重增加。(2)影响:缓解了南北方举子间的矛盾;有利于统治稳定;保证了北方举子的进士名额;利于官僚队伍中南北方力量均衡;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进士录取名额有所扩大”可知,科举录取的总人数增加;据材料一“制科考试对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可知,武则天大开制科,科举不仅是一个获得出身的考试,还成为直接授官的重要途径;据材料一“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可知,高级官员特别是宰相,科举出身的人比重增加;据材料一“对于没有出身资格的一般士子,这是立获美官,至少是取得出身资格的一条便捷途径”可知,一般地主家庭出身的人,通过科举成为高级官员的比重增加。【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放榜之后,舆论大哗,招致北方士人举子强烈不满。之后,明太祖‘亲自阅卷,取任伯安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皆北士也’”可得缓解了南北方举子间矛盾;有利于统治稳定;根据材料二“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为中数”可得保证了北方举子的进士名额;保证北方举子的录取率利于官僚队伍中南北方力量均衡;但是分卷录取对部分南方举子有失公平,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初的中国,一位读书人的日记描述了当时的学堂生活:某日晨起温课,早膳毕,上国文科,先生为讲史记游侠传,慨想古时朱家、郭解(朱家、郭解:古代著名侠士)振人之困、然诺必诚……心中怦怦然。次算术颇有所悟,次地理愤日人之并吞朝鲜,弱肉强食,野心勃勃,思有以惩之。时钟鸣已十二下矣。过午膳,小憩,阅各报纸,不觉悲从中来。旋上格致科,先生口讲指画,令学生近前审视,所以重实验也。次图画,偶绘一虎,舞爪张牙,栩栩欲活。次体操,强国强种,救时上策也。一日之课于焉告毕,晚膳后随意温习,有疑误处向同学质之,如冰之释,十句钟就寝。——瞿骏《民初童蒙教育的变与不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初教育的“变”与“不变”。〖答案〗民初教育的“变”与“不变”体现了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变:救亡图存教育成为重要内容,表明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课程设置适应了近代化的需要;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变革。不变:利用古代典籍,传承古代先贤的优秀精神品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为培养新式人才服务。这些“变”与“不变”顺应了近代社会的需要,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和社会进步。〖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初我国民族危机严重,社会形势不断变化。所以民初教育的“变”与“不变”实际上是社会环境对教育影响的结果。根据“次算术颇有所悟,次地理愤日人之并吞朝鲜,弱肉强食,野心勃勃,思有以惩之。时钟鸣已十二下矣。过午膳,小憩,阅各报纸,不觉悲从中来”、“次体操,强国强种,救时上策也”等信息可知救亡图存教育成为重要内容,表明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课程设置适应了近代化的需要;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变革。根据“上国文科,先生为讲史记游侠传,慨想古时朱家、郭解(朱家、郭解:古代著名侠士)振人之困、然诺必诚”可知利用古代典籍,传承古代先贤的优秀精神品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为培养新式人才服务。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个体户成为受欢迎的职业。90年代,许多人放弃原来的工作投身到私营工商界,“下海”成为这一时代的热词。热门行业变成了海关、外企、银行、证券等。进入21世纪,通讯、网络、IT等成为热门行业;文化娱乐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外企依然受欢迎,翻译、同声传译等成为人才紧缺职位。2010年以来,健身教练、营养师、宠物医生等职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我国的职业分类也不断调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共收录了1838个职业。2015年,重新修订时新增“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快递员”等职业。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了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13个新职业信息。——据《改革开放40年,来看看我们的职业变迁》等整理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职业选择仍处于“统包统配”“毕业分配”“安置工作”状态,“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很难获得职业横向流动的机遇。”陈宇说,市场经济则赋予人们自主择业、创业、自由流动的权利,激发了劳动者的主动性、创造性,给职场注入活力。而信息时代也给雇佣劳动关系带来变革。“一个人不再固定从事某一项职业,可以身兼多职,实现劳动和职业的多元化。”近几年来,拥有多重职业的“斜杠青年”得到更多理解,“铁饭碗”不再是年轻人的唯一目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诠释着当前人们就业的特点。独立自主的职业观念悄然生发……——陈宇《改革开放与中国职业变迁观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结构变迁”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我国职业结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论述:我国的职业结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自动豪华地理椅活动看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心电监护仪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复合石墨保温板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2025年胺类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度沼气工程设备维护保养服务合同
- 中国组合式刀头模具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鸡肉制品加工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中国陶瓷洁具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贸易性融资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电力系统改造专用电料采购合同
- 《中国人口老龄化》课件
- 腰椎后路减压手术
- 自来水厂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中英文对照版
- 《医院应急培训》课件
-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措施
- 招标代理机构遴选投标方案(技术标)
- 证件使用协议书(2篇)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
- 贫血医学教学课件
- 肺栓塞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