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组成。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律用2B铅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三星堆出土的象形青铜器。学者研究认为,青铜大立人雕像中部象形座腿具有较明显的中原青铜文化特点,但青铜兽首冠人像和青铜兽面具的风格则完全迥异于中原青铜文化,更具有印度文明的因素。这折射出三星堆文明()青铜大立人像台座青铜兽首冠人像青铜兽面具A.是东西方交流的结果 B.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C.发展程度领先于世界 D.奠定华夏文明的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出土的象形青铜器既具有较明显的中原青铜文化特点,也具有印度文明的因素,体现了三星堆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B项正确;三星堆文明、中原青铜文明、印度文明都属于东方文明,材料未涉及东西方交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三星堆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比较,不能得出“发展程度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折射出三星堆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未体现它奠定华夏文明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2.雅典民主改革后,工商业者获得一定权利。一位雅典公民濒临破产,却不愿让家中女眷制作面包和衣服出售,认为只有蛮族和奴隶才做这种“低贱营生”。苏格拉底劝导说,为了家庭生计,自由的女人运用技艺从事商品生产是“最高贵”的行为,通过学习和练习可增进美德。这说明①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社会道德沦丧②古希腊城邦时期开始出现手工工场③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求知并付诸实践④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对工商业抱有偏见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苏格拉底劝导说,为了家庭生计,自由的女人运用技艺从事商品生产是‘最高贵’的行为,通过学习和练习可增进美德”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求知并付诸实践,③符合题意;根据“一位雅典公民濒临破产,却不愿让家中女眷制作面包和衣服出售,认为只有蛮族和奴隶才做这种‘低贱营生’”可知,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对工商业抱有偏见,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社会道德沦丧,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古希腊城邦时期开始出现手工工场,①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3.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欧洲)。材料表明在18世纪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受到欧洲社会的推崇,但没有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这根本上是因为当时欧洲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的是民主和法治,而中国古代的法律和科举制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所以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赞赏者具体的身份是社会上层和知识界可知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能说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排除A项;欧洲人确实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未看到这些制度的局限性,但这只是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的外部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中西文化本身确实具有巨大的差异,但也是可以彼此吸收借鉴的,排除D项。故选B项。4.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A.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B.风俗习惯奠定立法基础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 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空间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根据材料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除了可以列举事实,还可以援引谚语,而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言简意赅的短语,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洲传统法庭上可以援引谚语,体现了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诉讼当事人可以援引谚语,并没有强调谚语是立法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公正的程序,且司法实践中更应重视证据,而材料强调在诉讼时援引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法律的进步,排除C项;遵循先例指的是在以前判决中的法律原则对以后同类案件有约束力,援引谚语不等于遵循先例,排除D项。故选A项。5.如表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统计简表,据此可知()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A.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B.强迫移民持续进行C.劳工迁移变为知识精英迁移 D.范围数量逐步扩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以来(全球)。据表格中人口迁移数量和涉及的地区,可以得出人口迁移的范围数量逐步扩大,D项正确;表格中人口迁移并不都是从落后到发达地区,排除A项;“持续进行”,表述错误,工业革命之后,强迫移民逐渐减少,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知迁移人口是劳工或是知识精英,排除C项。故选D项。6.以下三图蕴含相似历史符号:三只循环追逐的兔子共用三只耳朵,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跳跃、奔跑,直挺的耳朵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卓诡变幻如万花筒一般。这个视觉符号最早从敦煌出发,跨越万里,延续千年,出现在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中,寺院的石雕与金属圣器上,甚至还有埃及、叙利亚的彩陶上……以下能推动“三兔共耳”视觉符号传播的是()①隋唐陆上丝绸之路②印欧人的迁徙③蒙古西征④阿拉伯帝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亚欧大陆)。根据材料“最早从敦煌出发,跨越万里,延续千年,出现在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中,寺院的石雕与金属圣器上,甚至还有埃及、叙利亚的彩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兔共耳与丝绸之路相关联,发源于敦煌,经中亚、西亚或北非,传至欧洲,隋唐大一统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蒙古西征以及阿拉伯帝国都对传播“三兔共耳”视觉符号起到一定作用,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早于丝绸之路形成时间,与“三兔共耳”视觉符号传播无关,②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7.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尼罗河三角洲气候炎热,服饰以亚麻为主;而居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气候较冷,羊毛服饰占据主流。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这说明()A.地中海阻隔导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 B.碰撞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的进步 D.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根据材料“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和希腊的文化开始相互借鉴、融合,战争冲突与文明传播并行,这说明战争带来的碰撞客观上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战争带来的文化交流而不是文化差异,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进步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排除D项。故选B项。8.埃及科学复兴的发起者之一、语言学家塔闼维(1801-1873)在《埃及的故事》中主张,埃及文化在好几个世纪里光芒四射。在“法老时期,它(埃及)是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母亲”。在希腊—罗马时期,成为古代世界的学术中心。伊斯兰教兴起以后,又成为伊斯兰文化的支柱,帮助把文明传播到西方。即便到了塔闼维那个时代,它依然保持着力量和光荣。据此推知,塔闼维意在()A.强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B.推动非洲民族民主运动走向高潮C.强调埃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重要源头 D.揭示阿拉伯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埃及)。据材料可知,塔闼维强调埃及文化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其目的是强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埃及文化对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推动,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而非是欧洲文化的源头,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而非阿拉伯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9.1985年,新加坡全国各中学通用的《儒家伦理》课本出版。课本将儒家倡导的“忠”解释为忠于国家,具有国民意识;将“仁爱”解释为具有友爱精神,尊重关心他人;将“礼义”解释为接人待物不仅要以礼相待,而且要坦诚守信,养成良好的公德心。这体现出新加坡()A.摒弃了西方文化价值观 B.借鉴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C.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 D.力图用儒家思想维系政府公信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新加坡)。据材料“国民意识友爱精神公德心”可知,新加坡将儒家的“忠”“仁爱”“礼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更好的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服务,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C项正确;新加坡作为新兴的工业国,形成了有儒家文化背景的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并没有摒弃了西方文化价值观,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并没有讲述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排除B项;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的宗旨是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综合发展,维系政府公信力的说法只是其目的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10.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 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 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平型关大捷后,社会各界进行庆祝,使得全民族达成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又通过各种方法再现平型关大捷这一史实,以上属于对平型关大捷这一记忆的共同构筑,最终使平型关大捷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至今依然影响巨大,这属于对平型关大捷价值的认同,由此可见,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B项正确;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学校教育共同构筑了平型关大捷这一集体记忆,并非只是强调国家权力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强调学校教育和大众媒体的影响,排除CD项。故选B项。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增加了线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三种遗产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我国有多项遗产列入,如下表,这一做法遗产种类中国入选的典型代表线性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记忆遗产清代科举大金榜、《本草纲目》、南京大屠杀档案、甲骨文……A.体现了中国文化领先世界 B.维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与多样性C.提升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D.展现了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性〖答案〗B〖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在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中都有代表成就入选,由此可知这一做法是维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与多样性,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中国文化领先世界,排除A项;CD项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12.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 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 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早期国家时期(中国);“月明星稀”是指进入王国时代,中原地区出现了广域王权国家,周边的区域文明相继退场或翳淡下去,与之相类似的是早期国家基本形态,C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满天星斗”形容的是不同文明如星斗散布于中国大地,星汉灿烂,与之相类似的是原始部落联盟或邦国林立,排除A、B两项;“皓月凌空是指进入帝国时代,多元文化融为一体,与之相类似的是大一统典型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13.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于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诸戎已融入华夏族 B.政治权力下移至卿大夫C.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 D.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分封制逐渐体现代远情疏的弊端,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均争霸称王,即题目中“同楚国争霸”,D项正确;根据题目“也与无终我等北方诸戎和好”可知,题目仅仅指晋国与其交好而非诸戎全部融入中原华夏,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而非卿大夫的权力,排除B项;根据题目可知,晋国为避免腹背受敌而与诸戎和好,此举是为与楚国争霸做准备,并未体现此时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排除C项。故选D项。14.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B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B项正确;A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不一定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排除A项;C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排除C项;D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排除D项。故选B项。15.春秋后期,列国相继出现文武分职,如“相”即为专职的国家行政长官。战国时期,“相”成为百官之长。同时,各国设立将军之类为武官。这一系列做法()A.有利于防范大臣对君主的威胁 B.提高了政府的运行效率C.有效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D.促成了职官制度的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出现文武分职”,“各国设立将军之类为武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文武分职,有助于制约大臣的权力,防范大臣对君主的威胁,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君主集权,与政府运行效率无关,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并未建立封建君主专制,排除C项;此时职官制度完善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表为秦汉制度对照表。据表可知,这些时期()秦汉皇帝制度创立皇帝制度,定种种专用称谓、名号,出现文书避讳制度,皇帝独尊,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沿用不废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名称、职司略有改变玺印制度以和氏璧制成御玺,方四寸,交五龙,李斯书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秦亡入汉,曰"传国玺"军功爵制沿用商鞅变法确定二十等爵制沿用不废,爵号有所变更郡县制秦并天下,废分封,设36郡,约1000个县,郡置“一监一守一尉",县"万户以上为令、不及万户为长。”郡县如秦制,另有封国制与之并行,郡国增至103个,县1587个。A.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皇帝制度”“中央官制”“玺印制度”“军功爵制”“郡县制”等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未体现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提高,排除A项;郡县制的实行,使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贸易中心在古代是推罗(西亚古城)、迦太基和亚历山大里亚,在中世纪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世界交通枢纽在中世纪是意大利,在近代是英国,而目前则是北美半岛南半部……加利福尼亚的黄金(发掘)和美国的不断努力,将使太平洋两岸很快就会同现在从波士顿到新奥尔良的海岸地区那样,人口也那样稠密,贸易也那样方便,工业也那样发达。那时,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到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摘编自马克思《时评·1850年1—2月》材料二谈到中国,那么,我在仔细分析了1836年以来的贸易动向之后,可以肯定地说……五口通商和(英国)占领香港仅仅产生了一个结果:贸易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摘编自马克思《马克思致恩格斯1858年10月8日》材料三明清以来,为了防范海盗对沿海地区的侵扰,中国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野蛮地轰开了中国大门。1872年,有朝廷重臣在奏折中提出,当时欧洲国家一步步接近中国,要求和中国通商,中国正面临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摘编自张峰《马克思论世界经济中心转移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全球贸易网变化的主要趋向,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全球贸易网变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答案〗(1)主要趋向:世界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从欧洲向北美转移;东亚沿海地区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太平洋贸易地位得到提升,地中海、大西洋贸易的地位逐渐下降。(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成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扩展;资本主义制度在北美的扩展太平洋航线的开辟和发展;北美资源丰富且开发加快;中国等亚洲封建国家国势转衰,国门洞开(欧美大国加强了对东亚的殖民渗透和侵略)。(答出两点即可)(2)影响:工业文明和现代文化向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扩展;华工等外来移民向北美的矿山汇聚,增加了美洲文化多元性;中国被迫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西学东渐加快;西方服饰、餐饮、出行方式和休闲文化,在东亚的通商口岸得到传播;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交流;客观上有利于工业文明的扩展;对亚非拉民族文化造成了冲击。(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世界)。第一小问趋向,据材料一“世界贸易中心在古代是推罗(西亚古城)、迦太基和亚历山大里亚,在中世纪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世界交通枢纽在中世纪是意大利,在近代是英国,而目前则是北美半岛南半部”可知,世界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从欧洲向北美转移;据材料一“将使太平洋两岸很快就会同现在从波士顿到新奥尔良的海岸地区那样,人口也那样稠密,贸易也那样方便,工业也那样发达”可知,东亚沿海地区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据材料一“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到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可知,太平洋贸易地位得到提升,地中海、大西洋贸易的地位逐渐下降。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一“《时评·1850年1—2月》”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扩展;据材料一“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到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制度在北美的扩展,太平洋航线的开辟和发展;据材料一“加利福尼亚的黄金(发掘)和美国的不断努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北美资源丰富且开发加快;据材料三“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野蛮地轰开了中国大门”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等亚洲封建国家国势转衰,国门洞开。【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世界)。据材料一“在中世纪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世界交通枢纽在中世纪是意大利,在近代是英国,而目前则是北美半岛南半部”可知,工业文明和现代文化向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扩展;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黑人奴隶贸易被废除,北美地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华工等外来移民向北美的矿山汇聚,增加了美洲文化多元性;据材料二“可以肯定地说……五口通商和(英国)占领香港仅仅产生了一个结果”材料三“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野蛮地轰开了中国大门”可知,中国被迫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西学东渐加快;据材料三“当时欧洲国家一步步接近中国,要求和中国通商,中国正面临三千余年一大变局”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服饰、餐饮、出行方式和休闲文化,在东亚的通商口岸得到传播;客观上有利于工业文明的扩展;对亚非拉民族文化造成了冲击;据材料三“明清以来,为了防范海盗对沿海地区的侵扰,中国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交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在唐宋至明清出现了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称为书院。书院多以学田为主要的经费来源,学田多来自官府调拨、民间捐输、家族提供等。书院中的经学大师也是书院的山长,主持书院工作。当时学子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师承门户之见,开始到处寻访名师,不远万里跟随名师学习。书院仍然是以官方承认、参加科举作为检验学问的方法,所传授的知识集中在儒家经典学习上,没有分化出许多实用的学科,也没有发展出高深的理论学科,这样它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就非常有限。——摘编自王洪才《论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大学精神》等材料二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其中文艺科目深受古希腊影响,内涵丰富。大学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能够控制自身的组织和成员;在经济上并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反而对所在的城市经济繁荣大有好处;在大学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虽然宗教思想在中世纪教育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大学却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大学不同于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答案〗(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经济上相对独立;官府承认办学;学生来自多个地区;教授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社会作用有限。(答出三点)(2)中世纪的大学不同于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教授内容广泛;拥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教师学生参与管理;宗教思想占主导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答出两点)中世纪的大学不同于中国古代书院的原因: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发展;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宗教实力强大。(答出3点)〖解析〗小问1】特点:根据材料一”书院多以学田为主要的经费来源”得出经济相对独立;根据材料一“当时学子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师承门户之见.开始到处寻访名师,不远万里跟随名师学习。书院仍然是以官方承认……所传授的知识集中在儒家经典学习上”得出,官府承认办学,学生来自多个地区,教授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小问2】特点:根据材料二“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其中文艺科目深受古希腊影响,内涵丰富。大学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宗教思想在中世纪教育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大学却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得出教授内容广泛,拥有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教师学生参与管理,宗教思想占主导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原因:根据材料二“其中文艺科目深受古希腊影响……在经济上并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反而对所在的城市经济繁荣大有好处……大学却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世纪的大学不同于中国古代书院的原因: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发展;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宗教实力强大。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端午节的历史时期地域纪念人物习俗汉代之前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待考证时间尚未固定,与夏至相结合;受端午是恶日的观念影响,主要活动有采药、用药、采兰沐浴、禳除灾害等。两汉浙东地区曹娥时间向五月五日发展,并成为民间、上层贵族共有的节日;避恶是主要功能,活动有采兰沐浴、戴五色丝、用桃木板辟邪等。梧州陈临荆州等地屈原魏晋南北朝吴越地区勾践端午节被视为良节;南方的尝新、庆丰收等习俗与北方观念融合;端午与夏至习俗融合;角黍和竞渡等带有娱乐竞技性的活动出现。江浙一带伍子胥三晋故地介子推南方地区屈原隋唐宋元全国大部分地区屈原兰汤沐浴蔚然成风,粽子品种花样丰富,龙舟、竞渡、射柳等活动见于史书记载;宫廷活动规模盛大、热闹。明清全国大部分地区屈原明代端午节成为官方休假日,节俗大体定型;家庭、地域层面的习俗见诸各类记载。——摘编自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端午节的演变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2009年,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入选的意义。〖答案〗(1)特点:由区域发展到全国,逐渐普及;由多种纪念形象到以屈原为主;时间逐渐固定;习俗活动不断丰富,功能由避恶趋向多元;由民众自发活动到官方认可。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屈原的爱国精神;封建经济发展,区域联系加强;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融;儒家文化的影响;政府的推动。(2)意义:有利于弘扬、保护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汉代至明清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端午节的演变特点,由材料可知,汉代之前端午节主要流行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隋唐宋元以后,端午节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区域,可见,端午节的演变特点之一是由区域发展到全国,逐渐普及;据材料可知,端午节纪念人物汉代之前不确定,两汉不同区域纪念人物不同,隋唐以后基本统一纪念屈原,可见,端午节的演变特点之一是由多种纪念形象到以屈原为主;由材料“汉代之前,时间尚未固定,与夏至相结合”可知,汉代之前,端午节时间不固定,由材料“两汉,时间向五月五日发展,并成为民间、上层贵族共有的节日;”可知,端午节时间逐渐固定;由材料“避恶是主要功能”可知,早期端午节,避恶是主要功能;由材料“端午与夏至习俗融合;角黍和竞渡等带有娱乐竞技性的活动出现。”可知,南北朝以后,端午节习俗活动不断丰富,功能由避恶趋向多元;由材料“明代端午节成为官方休假日,节俗大体定型”可知,端午节由民众自发活动到官方认可。第二小问,关于端午节演变特点形成原因,据所学可知,端午节纪念的人物慢慢地统一为屈原,主要是历朝历代需要屈原的爱国精神来进行教化,端午节盛行的区域最终是全国大部分区域离不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端午节习俗的多元化和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交融;儒家文化的影响;政府的推动也是重要原因。【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得屈原成为中国端午节的唯一纪念人物,伴随着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认同,提高民族凝聚力;站在文化无国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端午节申遗成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据所学可知,端午节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端午节申遗成功有利于弘扬、保护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家的职能是国家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封建国家的统治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劳动人口的编制;二是施行平籴、和买等调剂社会经济的政策,但主要是对人民进行剥削,赋税、专卖和货币都是重要的剥削手段;三是组织军队用于保卫统治集团和统治阶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四是树立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体系;五是监察。——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根据材料,选取中国古代任一朝代,围绕“国家统治职能”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包含所选朝代,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汉代国家统治职能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论述:汉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而国家统治职能的强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并定期进行人口调查,加强对百姓的管控以保证政府赋税来源和徭役的征调,巩固了统治。政府不断完善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设置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统一局面。另外,汉代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推行均输平准,打击富商豪强,调剂社会经济,稳固统治。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思想,并创办太学,强化了文化认同,从思想文化上维护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综上所述,汉代国家政权通过强化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职能,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统一,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汉朝时期(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由材料“国家的职能是国家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结合汉朝的统治得出论题:汉代国家统治职能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其次,结合汉朝的统治措施分析阐述,如汉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而国家统治职能的强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并定期进行人口调查,加强对百姓的管控以保证政府赋税来源和徭役的征调,巩固了统治。政府不断完善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设置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统一局面。另外,汉代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推行均输平准,打击富商豪强,调剂社会经济,稳固统治。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思想,并创办太学,强化了文化认同,从思想文化上维护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综上所述,汉代国家政权通过强化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职能,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统一,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组成。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律用2B铅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三星堆出土的象形青铜器。学者研究认为,青铜大立人雕像中部象形座腿具有较明显的中原青铜文化特点,但青铜兽首冠人像和青铜兽面具的风格则完全迥异于中原青铜文化,更具有印度文明的因素。这折射出三星堆文明()青铜大立人像台座青铜兽首冠人像青铜兽面具A.是东西方交流的结果 B.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C.发展程度领先于世界 D.奠定华夏文明的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出土的象形青铜器既具有较明显的中原青铜文化特点,也具有印度文明的因素,体现了三星堆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B项正确;三星堆文明、中原青铜文明、印度文明都属于东方文明,材料未涉及东西方交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三星堆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比较,不能得出“发展程度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折射出三星堆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未体现它奠定华夏文明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2.雅典民主改革后,工商业者获得一定权利。一位雅典公民濒临破产,却不愿让家中女眷制作面包和衣服出售,认为只有蛮族和奴隶才做这种“低贱营生”。苏格拉底劝导说,为了家庭生计,自由的女人运用技艺从事商品生产是“最高贵”的行为,通过学习和练习可增进美德。这说明①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社会道德沦丧②古希腊城邦时期开始出现手工工场③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求知并付诸实践④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对工商业抱有偏见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苏格拉底劝导说,为了家庭生计,自由的女人运用技艺从事商品生产是‘最高贵’的行为,通过学习和练习可增进美德”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求知并付诸实践,③符合题意;根据“一位雅典公民濒临破产,却不愿让家中女眷制作面包和衣服出售,认为只有蛮族和奴隶才做这种‘低贱营生’”可知,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对工商业抱有偏见,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社会道德沦丧,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古希腊城邦时期开始出现手工工场,①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3.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欧洲)。材料表明在18世纪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受到欧洲社会的推崇,但没有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这根本上是因为当时欧洲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的是民主和法治,而中国古代的法律和科举制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所以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赞赏者具体的身份是社会上层和知识界可知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能说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排除A项;欧洲人确实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未看到这些制度的局限性,但这只是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的外部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中西文化本身确实具有巨大的差异,但也是可以彼此吸收借鉴的,排除D项。故选B项。4.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A.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B.风俗习惯奠定立法基础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 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空间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根据材料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除了可以列举事实,还可以援引谚语,而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言简意赅的短语,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洲传统法庭上可以援引谚语,体现了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诉讼当事人可以援引谚语,并没有强调谚语是立法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公正的程序,且司法实践中更应重视证据,而材料强调在诉讼时援引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法律的进步,排除C项;遵循先例指的是在以前判决中的法律原则对以后同类案件有约束力,援引谚语不等于遵循先例,排除D项。故选A项。5.如表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统计简表,据此可知()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A.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B.强迫移民持续进行C.劳工迁移变为知识精英迁移 D.范围数量逐步扩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以来(全球)。据表格中人口迁移数量和涉及的地区,可以得出人口迁移的范围数量逐步扩大,D项正确;表格中人口迁移并不都是从落后到发达地区,排除A项;“持续进行”,表述错误,工业革命之后,强迫移民逐渐减少,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知迁移人口是劳工或是知识精英,排除C项。故选D项。6.以下三图蕴含相似历史符号:三只循环追逐的兔子共用三只耳朵,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跳跃、奔跑,直挺的耳朵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卓诡变幻如万花筒一般。这个视觉符号最早从敦煌出发,跨越万里,延续千年,出现在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中,寺院的石雕与金属圣器上,甚至还有埃及、叙利亚的彩陶上……以下能推动“三兔共耳”视觉符号传播的是()①隋唐陆上丝绸之路②印欧人的迁徙③蒙古西征④阿拉伯帝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亚欧大陆)。根据材料“最早从敦煌出发,跨越万里,延续千年,出现在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中,寺院的石雕与金属圣器上,甚至还有埃及、叙利亚的彩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兔共耳与丝绸之路相关联,发源于敦煌,经中亚、西亚或北非,传至欧洲,隋唐大一统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蒙古西征以及阿拉伯帝国都对传播“三兔共耳”视觉符号起到一定作用,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早于丝绸之路形成时间,与“三兔共耳”视觉符号传播无关,②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7.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尼罗河三角洲气候炎热,服饰以亚麻为主;而居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气候较冷,羊毛服饰占据主流。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这说明()A.地中海阻隔导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 B.碰撞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的进步 D.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根据材料“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和希腊的文化开始相互借鉴、融合,战争冲突与文明传播并行,这说明战争带来的碰撞客观上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战争带来的文化交流而不是文化差异,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进步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排除D项。故选B项。8.埃及科学复兴的发起者之一、语言学家塔闼维(1801-1873)在《埃及的故事》中主张,埃及文化在好几个世纪里光芒四射。在“法老时期,它(埃及)是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母亲”。在希腊—罗马时期,成为古代世界的学术中心。伊斯兰教兴起以后,又成为伊斯兰文化的支柱,帮助把文明传播到西方。即便到了塔闼维那个时代,它依然保持着力量和光荣。据此推知,塔闼维意在()A.强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B.推动非洲民族民主运动走向高潮C.强调埃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重要源头 D.揭示阿拉伯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埃及)。据材料可知,塔闼维强调埃及文化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其目的是强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埃及文化对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推动,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而非是欧洲文化的源头,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而非阿拉伯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9.1985年,新加坡全国各中学通用的《儒家伦理》课本出版。课本将儒家倡导的“忠”解释为忠于国家,具有国民意识;将“仁爱”解释为具有友爱精神,尊重关心他人;将“礼义”解释为接人待物不仅要以礼相待,而且要坦诚守信,养成良好的公德心。这体现出新加坡()A.摒弃了西方文化价值观 B.借鉴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C.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 D.力图用儒家思想维系政府公信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新加坡)。据材料“国民意识友爱精神公德心”可知,新加坡将儒家的“忠”“仁爱”“礼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更好的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服务,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C项正确;新加坡作为新兴的工业国,形成了有儒家文化背景的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并没有摒弃了西方文化价值观,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并没有讲述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排除B项;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的宗旨是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综合发展,维系政府公信力的说法只是其目的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10.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 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 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平型关大捷后,社会各界进行庆祝,使得全民族达成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又通过各种方法再现平型关大捷这一史实,以上属于对平型关大捷这一记忆的共同构筑,最终使平型关大捷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至今依然影响巨大,这属于对平型关大捷价值的认同,由此可见,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B项正确;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学校教育共同构筑了平型关大捷这一集体记忆,并非只是强调国家权力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强调学校教育和大众媒体的影响,排除CD项。故选B项。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增加了线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三种遗产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我国有多项遗产列入,如下表,这一做法遗产种类中国入选的典型代表线性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记忆遗产清代科举大金榜、《本草纲目》、南京大屠杀档案、甲骨文……A.体现了中国文化领先世界 B.维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与多样性C.提升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D.展现了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性〖答案〗B〖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在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中都有代表成就入选,由此可知这一做法是维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与多样性,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中国文化领先世界,排除A项;CD项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12.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 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 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早期国家时期(中国);“月明星稀”是指进入王国时代,中原地区出现了广域王权国家,周边的区域文明相继退场或翳淡下去,与之相类似的是早期国家基本形态,C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满天星斗”形容的是不同文明如星斗散布于中国大地,星汉灿烂,与之相类似的是原始部落联盟或邦国林立,排除A、B两项;“皓月凌空是指进入帝国时代,多元文化融为一体,与之相类似的是大一统典型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13.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于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诸戎已融入华夏族 B.政治权力下移至卿大夫C.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 D.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分封制逐渐体现代远情疏的弊端,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均争霸称王,即题目中“同楚国争霸”,D项正确;根据题目“也与无终我等北方诸戎和好”可知,题目仅仅指晋国与其交好而非诸戎全部融入中原华夏,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而非卿大夫的权力,排除B项;根据题目可知,晋国为避免腹背受敌而与诸戎和好,此举是为与楚国争霸做准备,并未体现此时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排除C项。故选D项。14.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B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B项正确;A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不一定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排除A项;C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排除C项;D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排除D项。故选B项。15.春秋后期,列国相继出现文武分职,如“相”即为专职的国家行政长官。战国时期,“相”成为百官之长。同时,各国设立将军之类为武官。这一系列做法()A.有利于防范大臣对君主的威胁 B.提高了政府的运行效率C.有效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D.促成了职官制度的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出现文武分职”,“各国设立将军之类为武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文武分职,有助于制约大臣的权力,防范大臣对君主的威胁,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君主集权,与政府运行效率无关,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并未建立封建君主专制,排除C项;此时职官制度完善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表为秦汉制度对照表。据表可知,这些时期()秦汉皇帝制度创立皇帝制度,定种种专用称谓、名号,出现文书避讳制度,皇帝独尊,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沿用不废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名称、职司略有改变玺印制度以和氏璧制成御玺,方四寸,交五龙,李斯书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秦亡入汉,曰"传国玺"军功爵制沿用商鞅变法确定二十等爵制沿用不废,爵号有所变更郡县制秦并天下,废分封,设36郡,约1000个县,郡置“一监一守一尉",县"万户以上为令、不及万户为长。”郡县如秦制,另有封国制与之并行,郡国增至103个,县1587个。A.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皇帝制度”“中央官制”“玺印制度”“军功爵制”“郡县制”等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未体现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提高,排除A项;郡县制的实行,使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贸易中心在古代是推罗(西亚古城)、迦太基和亚历山大里亚,在中世纪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世界交通枢纽在中世纪是意大利,在近代是英国,而目前则是北美半岛南半部……加利福尼亚的黄金(发掘)和美国的不断努力,将使太平洋两岸很快就会同现在从波士顿到新奥尔良的海岸地区那样,人口也那样稠密,贸易也那样方便,工业也那样发达。那时,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到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摘编自马克思《时评·1850年1—2月》材料二谈到中国,那么,我在仔细分析了1836年以来的贸易动向之后,可以肯定地说……五口通商和(英国)占领香港仅仅产生了一个结果:贸易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摘编自马克思《马克思致恩格斯1858年10月8日》材料三明清以来,为了防范海盗对沿海地区的侵扰,中国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野蛮地轰开了中国大门。1872年,有朝廷重臣在奏折中提出,当时欧洲国家一步步接近中国,要求和中国通商,中国正面临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摘编自张峰《马克思论世界经济中心转移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全球贸易网变化的主要趋向,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全球贸易网变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答案〗(1)主要趋向:世界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从欧洲向北美转移;东亚沿海地区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太平洋贸易地位得到提升,地中海、大西洋贸易的地位逐渐下降。(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成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扩展;资本主义制度在北美的扩展太平洋航线的开辟和发展;北美资源丰富且开发加快;中国等亚洲封建国家国势转衰,国门洞开(欧美大国加强了对东亚的殖民渗透和侵略)。(答出两点即可)(2)影响:工业文明和现代文化向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扩展;华工等外来移民向北美的矿山汇聚,增加了美洲文化多元性;中国被迫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西学东渐加快;西方服饰、餐饮、出行方式和休闲文化,在东亚的通商口岸得到传播;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交流;客观上有利于工业文明的扩展;对亚非拉民族文化造成了冲击。(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世界)。第一小问趋向,据材料一“世界贸易中心在古代是推罗(西亚古城)、迦太基和亚历山大里亚,在中世纪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世界交通枢纽在中世纪是意大利,在近代是英国,而目前则是北美半岛南半部”可知,世界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从欧洲向北美转移;据材料一“将使太平洋两岸很快就会同现在从波士顿到新奥尔良的海岸地区那样,人口也那样稠密,贸易也那样方便,工业也那样发达”可知,东亚沿海地区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据材料一“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到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可知,太平洋贸易地位得到提升,地中海、大西洋贸易的地位逐渐下降。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一“《时评·1850年1—2月》”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与扩展;据材料一“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到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制度在北美的扩展,太平洋航线的开辟和发展;据材料一“加利福尼亚的黄金(发掘)和美国的不断努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北美资源丰富且开发加快;据材料三“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野蛮地轰开了中国大门”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等亚洲封建国家国势转衰,国门洞开。【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世界)。据材料一“在中世纪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世界交通枢纽在中世纪是意大利,在近代是英国,而目前则是北美半岛南半部”可知,工业文明和现代文化向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扩展;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黑人奴隶贸易被废除,北美地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华工等外来移民向北美的矿山汇聚,增加了美洲文化多元性;据材料二“可以肯定地说……五口通商和(英国)占领香港仅仅产生了一个结果”材料三“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野蛮地轰开了中国大门”可知,中国被迫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西学东渐加快;据材料三“当时欧洲国家一步步接近中国,要求和中国通商,中国正面临三千余年一大变局”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服饰、餐饮、出行方式和休闲文化,在东亚的通商口岸得到传播;客观上有利于工业文明的扩展;对亚非拉民族文化造成了冲击;据材料三“明清以来,为了防范海盗对沿海地区的侵扰,中国实行了严格的海禁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交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在唐宋至明清出现了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称为书院。书院多以学田为主要的经费来源,学田多来自官府调拨、民间捐输、家族提供等。书院中的经学大师也是书院的山长,主持书院工作。当时学子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师承门户之见,开始到处寻访名师,不远万里跟随名师学习。书院仍然是以官方承认、参加科举作为检验学问的方法,所传授的知识集中在儒家经典学习上,没有分化出许多实用的学科,也没有发展出高深的理论学科,这样它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就非常有限。——摘编自王洪才《论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大学精神》等材料二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其中文艺科目深受古希腊影响,内涵丰富。大学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能够控制自身的组织和成员;在经济上并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反而对所在的城市经济繁荣大有好处;在大学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虽然宗教思想在中世纪教育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大学却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大学不同于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答案〗(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经济上相对独立;官府承认办学;学生来自多个地区;教授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社会作用有限。(答出三点)(2)中世纪的大学不同于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教授内容广泛;拥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教师学生参与管理;宗教思想占主导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答出两点)中世纪的大学不同于中国古代书院的原因: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发展;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宗教实力强大。(答出3点)〖解析〗小问1】特点:根据材料一”书院多以学田为主要的经费来源”得出经济相对独立;根据材料一“当时学子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师承门户之见.开始到处寻访名师,不远万里跟随名师学习。书院仍然是以官方承认……所传授的知识集中在儒家经典学习上”得出,官府承认办学,学生来自多个地区,教授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小问2】特点:根据材料二“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其中文艺科目深受古希腊影响,内涵丰富。大学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宗教思想在中世纪教育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大学却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得出教授内容广泛,拥有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教师学生参与管理,宗教思想占主导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原因:根据材料二“其中文艺科目深受古希腊影响……在经济上并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反而对所在的城市经济繁荣大有好处……大学却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件
- 变量与函数教案
- 《轮轴的秘密》教学设计
- 《莫高窟》教案中涉及的网络资源
- 港口码头施工合同样本
- 医疗设备采购招投标管理台账
- 个性化软件售后服务承诺书
- 水上娱乐设施防水维护合同
- 区块链会所租赁合同模板
- 旅游景区设施增补协议
- 汽车租赁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6-7高原弥散式氧气机说明书
- 材料成型与工艺
- 研究生课程《广义函数与Sobolev空间》教学大纲
- 精通版五年级英语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听力材料及答案)
- MATLAB4-Simulink仿真环境ppt课件
-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 大连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 (完整版)人教版英语8年级(下册)目录及单元详解经典总结
- 《祝福》教学实录1高品质版
- 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