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夏商周时期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异步教研目1课标解读23单元概述课程重构4录学情教法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能列举出具体的历史史实和现象。了解:说出历史史实和现象背后的来龙去脉及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理解:当历史史实在新情境出现时,仍然能够揭示其本质。认识:用正确的价值观对历史事物进行评价,探寻历史规律。①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时空观念、唯物史观)②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通过朝代兴衰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家国情怀、唯物史观)①知道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兼并战争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②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动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③知道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家国情怀)①了解王室衰微的表现和结果。(历史解释)②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认识诸侯争霸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③知道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①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教育成就。(史料实证)②知道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培养社会责任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③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历史影响,认识社会变革与思想发展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①知道先秦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史料实证)②知道甲骨文的基本史实及影响,知道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其代表器物。知道三星堆遗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理解先秦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家国情怀)2单元概述——新教材变化旧教材新教材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第7课百家争鸣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新教材在单元主题、课时标题、每课小标题发生变化:1、单元导读新增该阶段时间轴,对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增强学生对历史时序的认知。2、对部分内容重新编排。第4课新增礼乐制度等;第6课新增了对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介绍、增加了战国时期农具、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第8课新增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成就、三星堆遗址、《诗经》、“楚辞”的内容;3、引入了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课文标题后引语部分增加相应内容的图片信息,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图、新图片、考古新发现的遗物,历史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如第4课引语旁配有《史记.夏本纪》,第5课引语旁配有《春秋时期的青铜牺尊》,第6课引语旁配有《战国策》书影等,第7课引语旁配有《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拓片》,第8课引语旁配有《太阳神鸟金饰》。4、增加了“学史崇德”栏目,更符合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更符合新课标坚持德育在先的理念,更加符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才”的“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如第8课新增了【学史崇德】“屈原为国为民而死”的故事,更好地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总之,新教材进一步落实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体现了历史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本质。2单元概述——单元导读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继夏朝而起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进入春秋战国后,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与变革中。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繁荣,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章重大事件阶段特征朝代更替社会性质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0年前475年前356年前256年前221年奴隶制王朝夏朝向封建社会过渡商朝夏朝建立秦朝建立西周春秋战国商朝建立西周建立商鞅变法都江堰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周平王东迁前771年2单元概述——历史时序奴隶制王朝建立奴隶制王朝发展奴隶制王朝成熟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奴隶制社会瓦解,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单元概述——思维导图2单元概述——大单元整合章经济军事社会性质朝代奴隶制王朝夏朝向封建社会过渡商朝青铜器世袭制百家争鸣诸侯争霸西周春秋战国铁器牛耕甲骨文、铭文铁器牛耕广泛应用,都江堰政治科技与思想文化分封制王室衰微,诸侯崛起争霸《诗经》和“楚辞”兼并战争地主阶级壮大,变法改革,推行郡县制天文、历法、医学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推动社会进步趋势国家由分散➝局部统一➝统一;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出现华夏认同。2单元概述——单元特征政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出现与崩溃;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和集权。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思想:反映社会大变革的“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为各国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法家“大一统”思想为秦国完成统一提供了思想动力。民族关系:中原的“诸夏”在与周边民族的长期交往和斗争中,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发展,华夏族逐渐壮大。大概念:社会变革政权演变社会革新经济变革政治变革思想变革夏新制度:世袭制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私田出现手工业:青铜业等有所发展,青铜制作工艺高超商业:商品交换市场出现,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商鞅变法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瓦解→推行县制选官制度:世袭制→军功爵制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老子孔子百家争鸣商西周新文字:甲骨文新制度:分封制新变化:分封制、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形成东周春秋战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推
动促进指导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3课程重构——体系框架3课程重构——具体思路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兴衰政权兴衰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设计意图(1)体现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2)分析王朝兴衰原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这一唯物史观;并学习运用这一观点分析其他历史现象二里头遗址、教材P25利簋及铭文拓片设计意图(1)进一步认识国家产生的重要表现(2)区分第一手资料和二手史料、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尝试运用可信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初步形成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度变革夏朝:世袭制尧舜禹:禅让制西周: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商朝:内外服制度设计意图(1)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过程并非一番风顺;也在说明从原始民主向阶级社会发展,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进一步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2)反映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过程。(3)为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表现起铺垫作用(4)帮组学生理清夏商周时期的制度演变,认识制度变革推动社会发展。3课程重构——具体思路生产工具春秋战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早期人类:打制石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对比春秋——私学兴起战国——百家争鸣公民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始农耕:磨制石器夏商周:青铜器春秋战国:铁制工具牛耕设计理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产生与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们促使私田产生,加快井田制瓦解;地主阶级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对于经济和政治要求的呼声逐渐增强,推动了各国变法的产生;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推动思想学术的繁荣,各学派思想为变法改革提供指导,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长期的战争给民众带来巨大灾难,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争,过上稳定生活。因此统一成为当时共同的追求。商鞅变法和都江堰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强大的基础。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思想解放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诸侯兼并——秦统一各国相继变法改革,推动血缘关系维系的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地方分权的分封制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转变(分封制——郡、县制)民族关系中原华夏族在与周边民族长期交往与斗争中,出现民族交融,出现华夏认同的观念;华夏认同提升了蛮夷戎狄的文明程度,反过来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3课程重构——主线索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建立奴隶制王朝发展奴隶制王朝成熟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春秋战国奴隶制社会瓦解,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工具和牛耕促使私田产生,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地主阶级逐渐兴起分封制转为县制;官僚政治产生民族交融与华夏认同从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秦朝最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4学情教法——学情分析(1)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也是第一次接触历史这门学科,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在学习中得到表扬、肯定。本单元所学内容与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从电影、课外书籍、网络等或多或少对夏商周时期的部分人物或历史有所了解,但不全面。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思维上,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仍有待提高,所以要逐渐增加对于史料的学习,提升对事物的理性认识。(2)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正确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各种资料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本单元内容比较多,时间跨度大,涉及面较广,学生识记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形成不了历史框架。所以在教学中我开始尝试将单元课程内容重新构建,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去分析历史现象。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拓宽、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4学情教法——教法学法教法选择学法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方发三方协议合同模板
- 空调用工兼职合同协议书
- 煤油购销合同协议书模板
- 物业公司聘用协议书模板
- 离婚协议算不算一种合同
- 电厂脱硫塔采购合同范本
- 门窗修缮合同协议书范本
- 移动机器人采购合同范本
- 消防维保合同协议书模板
- 网签版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北京市中考招生考试数学真题试卷(真题+答案)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南阳农业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发展对象培训结业考试真题
- 肺结节中医课件
- (完整版)形式发票模版(国际件通用)
- 沭阳如东中学教学工作十八条措施与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 DB33∕642-2019 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图超级好用
- 钱江杯优质工程检查表
- 内蒙古高中毕业生学籍表毕业生登记表学年评语表成绩单身体健康检查表完整版高中档案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