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1温度-3.3汽化和液化》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比较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约为80℃ C.无锡地区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40℃ D.南极地区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0℃2.如图所示,甲温度计与丙温度计的示数分别()A.36和﹣14 B.44℃和14℃ C.36℃和26℃ D.36℃和﹣14℃3.三支温度计甲、乙、丙,甲温度计置于空气中;乙温度计的液泡上包有含水的棉花团,经观察三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若三支温度计中最多只有一只不准确()A.甲温度计不准确 B.乙温度计不准确 C.丙温度计不准确 D.三支温度计都准确4.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5.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6.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得出()A.A.B两物质都可能是晶体 B.物质B一定没有熔化 C.B开始熔化的温度是40℃ D.在第9分钟时,A处于固液共存状态7.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其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A.一定高 B.一定低 C.一定相同 D.以上都可能8.加热一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二、填空题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10.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开始就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时,这种物质一定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此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选填:“吸热”或“不吸热”)。11.观察水沸腾的实验,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101℃,说明液面上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发现烧杯口冒出的“白气”迅速消失,该过程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12.某人游泳时,在水中觉得不冷,而上岸后,就觉得很冷,这是因为风吹过时,了身上水的蒸发,水蒸发需要热量,这是一种(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三、实验探究题13.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14.小明在厨房中发现:(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2)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仍然保持状态。(3)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气”。(4)“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15.某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时间/min01234567蜡的温度/℃4244464849505152(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一时间图象,通过丙图中AB、CD段的比较,CD段比AB段吸收的热量多,是因为。(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形成的。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A.水的温度保持不变B.出现水的沸腾现象(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是℃,此时当地的大气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本实验中选择酒精温度计(填“能”或“不能”)。(酒精的沸点是78℃)(5)水沸腾后,根据图乙可以推断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2min(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1温度-3.3汽化和液化》2023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在40℃左右;C、无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此选项符合实际;D、南极地区温度很低。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C。2.【解答】解:甲图中的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乙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分度值为1℃;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3.【解答】解:甲放在空气中时,它所显示的是空气的温度,它显示的是杯中水的温度,因此它的温度等于外边空气的温度,棉花团中的水要蒸发,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比外界空气的温度低,乙温度计肯定不准确。故选:B。4.【解答】解:A.湖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故A符合题意;B、雾气消散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故C不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故D不合题意。故选:A。5.【解答】解: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因为﹣268.9℃<﹣196℃<﹣183℃,所以从液态的空气中通过升高温度分离出来,依次是氦,最后是氧。故选:D。6.【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A物质是达到一定的温度才熔化的,但温度不变。B物质从一开始加热,是非晶体;B、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因此非晶体物质B一边吸热升温;故B错误;C、从图中可知,故C错误;D、从图中可知,到第10分钟完全熔化完,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故选:D。7.【解答】解: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甲虫背部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故ACD错误。故选:B。8.【解答】解:A、图象中BC段温度为0℃且保持不变,但熔化过程必须吸热;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沸点是98℃,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故C正确;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如果停止加热;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9.【解答】解: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图中温度计10℃分成10小格,每小格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故答案为:热胀冷缩;﹣4。10.【解答】解: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开始熔化,说明固体物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点。物体的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答案为:非晶体;吸热。11.【解答】解: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沸点越高,说明液面上的气压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白雾”都是液化的小水滴,说明水“不见”了,所以是汽化现象。故答案为:大于;汽化。12.【解答】解:人出水后,有风吹来时,使身上的水蒸发加快,使人体的温度下降;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故答案为:加快;吸收。三、实验探究题13.【解答】解:(1)“固体熔化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规律”的实验都要用到温度计和停表;(2)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答案为:温度计;吸收热量。14.【解答】解:(1)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2)高温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才发生液化现象,而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水蒸气不会液化,故我们什么也看不见。(3)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由于遇冷而发生液化形成“白气”;(4)“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后,小液滴又会发生汽化;故答案为:(1)小水珠;(2)高;(3)液化。15.【解答】解:(1)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由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没有熔点;(2)由题意知,该物质在AB段是冰,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且AB和CD段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3)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冰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而熔化;冰块变成水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凝结成小水滴。故答案为:(1)39;非晶体;(3)不正确。16.【解答】解:(1)实验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并且温度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物流运输合同样本
- 2025长沙办公楼租赁合同范本
- 2025【企业短期融资借款合同】公司短期融资合同
- 2025年GPS接收设备及其综合应用系统合作协议书
- 2025幕墙设计与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实习生聘用合同模板与协议范本
- 2025年聚阴离子纤维素合作协议书
- 2025如何规避装修合同风险:专家提供的策略与指南
- 2025合同范本在应用软件代理中的运用研究
- 2025网络旅行社合作合同协议书
- ISOTS 22163专题培训考试
-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 比例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共21张PPT)
- JJF(鲁) 142-2022 称重式雨量计校准规范
- Adobe-Illustrator-(Ai)基础教程
- 程序的运行结果PPT学习教案
- 圆柱钢模计算书
- 合成宝石特征x
- 查摆问题及整改措施
- 年度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模板(共22页)
- 隧道工程隧道支护结构设计实用教案
- 得力打卡机破解Excel工作表保护密码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