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设计_第1页
基于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设计_第2页
基于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设计_第3页
基于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设计_第4页
基于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设计TOC\o"1-2"\h\u16988第一章绪论 311401.1研究背景 3261761.2研究目的和意义 35648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242501.4研究内容与方法 413664第二章农业病虫害概述 4134912.1病虫害分类 4116092.2病虫害发生规律 477362.3病虫害防治方法 5161532.4病虫害防治现状 513864第三章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中的应用 5264543.1技术概述 5262233.2技术在病虫害预警中的应用 5287153.2.1数据采集与处理 5166583.2.2病虫害识别与预警 6149703.3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698763.3.1精准防治 6172183.3.2自动化防治 6195753.4技术优势与挑战 6195933.4.1优势 633113.4.2挑战 63800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6289274.1数据来源 6162164.2数据预处理 7124314.3数据处理方法 7225444.4数据质量评估 775第五章病虫害预警模型构建 8150615.1模型选择 88295.2模型训练与优化 8196825.3模型评估与验证 898635.4模型应用 922598第六章病虫害防治策略制定 981106.1防治策略分类 9106176.1.1生物防治策略 9190116.1.2化学防治策略 9212066.1.3农业防治策略 10184296.1.4综合防治策略 1032896.2防治策略制定方法 1078066.2.1数据收集与分析 1085256.2.2预警模型构建 10103286.2.3专家咨询与论证 101976.2.4防治策略优化 1069166.3防治策略评估 10238396.3.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0127936.3.2防治策略实施效果评估 10145606.3.3防治策略适应性评估 10202196.4防治策略调整 1068246.4.1基于评估结果的策略调整 1087916.4.2基于环境变化的策略调整 10197306.4.3基于技术创新的策略调整 11168246.4.4基于政策导向的策略调整 115814第七章系统设计与实现 1127187.1系统架构 11294857.2关键模块设计 11219757.2.1数据采集模块 11238807.2.2数据处理模块 11274857.2.3分析模块 12316977.2.4业务逻辑模块 12252267.2.5用户交互模块 12198617.3系统功能实现 12144637.3.1数据采集与处理 1257737.3.2分析与预测 12305137.3.3业务逻辑实现 1380167.4系统功能优化 1322909第八章系统测试与验证 1385188.1测试数据集准备 13320438.2测试指标选择 13197558.3测试结果分析 14311868.4系统稳定性评估 141757第九章案例分析与应用 14112449.1案例选取 1422029.2案例分析与处理 15157909.2.1病虫害发生情况 15289409.2.2数据收集与处理 158489.2.3模型训练与优化 1568739.2.4病虫害防治策略制定 15120149.3应用效果评估 15208819.3.1病虫害预警准确性评估 15164319.3.2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 15223209.4应用前景展望 1530284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167910.1研究成果总结 163256210.2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663010.3研究展望 161352310.4进一步研究计划 17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病虫害防治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产值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盲目性,不能及时、准确地发觉病虫害,导致防治效果不佳。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有助于提高病虫害防治的准确性和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农田环境数据,实现对病虫害的早期发觉、预警和防治。研究目的如下:(1)分析现有农业病虫害防治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具有较高准确性和实时性的预警及防治方法。(2)构建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3)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农业部门提供决策依据,降低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1.3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在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在预警技术方面,研究者们通过构建病虫害预测模型,实现了对病虫害的早期发觉。例如,美国学者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我国学者则利用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对农田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在防治技术方面,研究者们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病虫害防治。如美国学者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病虫害诊断;我国学者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病虫害的识别和分类。还有一些研究者将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提高了防治效果。1.4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分析现有农业病虫害防治方法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病虫害预警模型,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等环节。(3)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策略,包括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案推荐等。(4)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的预警及防治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第二章农业病虫害概述2.1病虫害分类农业病虫害是指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各种病原体、害虫和杂草。根据其来源和特性,可以将病虫害分为以下几类:(1)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原体引起的病害。如稻瘟病、小麦白粉病、番茄病毒病等。(2)虫害:由昆虫、螨类等有害生物引起的虫害。如稻飞虱、棉铃虫、红蜘蛛等。(3)草害:由杂草引起的草害。如稗草、马唐、狗尾草等。2.2病虫害发生规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因素:气温、湿度、光照等气候条件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如高温、高湿有利于真菌性病害的发生。(2)土壤因素:土壤类型、pH值、肥力等土壤条件对病虫害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如酸性土壤有利于某些病原体的生长。(3)作物因素:作物品种、生长状况、抗病性等作物特性对病虫害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如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对某些病害具有较高的抵抗力。(4)人为因素:种植制度、耕作方法、防治措施等人为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具有重要作用。2.3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农业防治:通过调整种植制度、改进耕作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等手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3)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机械捕捉等物理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4)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但需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2.4病虫害防治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以下问题:(1)病虫害种类繁多,防治任务繁重。气候变化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变迁,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给防治工作带来挑战。(2)防治手段单一,过度依赖化学农药。虽然化学防治在短期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3)防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防治技术普及程度较低,导致防治效果不佳。(4)防治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监测预警体系和防治队伍,影响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第三章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中的应用3.1技术概述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的自主学习和智能决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尤其是病虫害预警及防治,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3.2技术在病虫害预警中的应用3.2.1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在病虫害预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对大量农业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作物生长数据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这些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为模型训练提供基础。3.2.2病虫害识别与预警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计算机视觉模型,可以对作物叶片、果实等部位进行实时监测,识别病虫害特征。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结果,模型能够对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为农民提供预警信息。3.3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3.3.1精准防治技术可以根据病虫害识别结果,为农民提供精准防治方案。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推荐使用相应的防治药剂和方法,提高防治效果。3.3.2自动化防治利用无人机、智能喷雾器等设备,结合技术,可以实现病虫害的自动化防治。这些设备可以根据病虫害发生区域,自动调整药剂喷洒量和喷洒范围,提高防治效率。3.4技术优势与挑战3.4.1优势(1)提高预警准确性:技术能够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提高预警准确性。(2)减少人力成本:技术可以实现病虫害的自动化防治,降低人力成本。(3)提高防治效果:技术可以根据病虫害类型和发生规律,提供精准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3.4.2挑战(1)数据质量:技术的应用依赖于高质量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数据质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数据采集设备的精度、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损失等。(2)模型泛化能力: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拟合现象,导致模型泛化能力不足。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模型进行优化和调整。(3)技术普及: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对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4.1数据来源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象数据:通过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观测数据,获取气温、湿度、降水、光照等对病虫害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气象因素。(2)土壤数据:通过对土壤的采样分析,获取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湿度等对病虫害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土壤因素。(3)病虫害发生数据:通过病虫害监测站点、农户上报、遥感影像等渠道,收集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地点、类型、范围等信息。(4)农业管理数据:包括种植结构、作物品种、施肥、喷药等农业管理措施,这些数据对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2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和数据规范化三个步骤。(1)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删除重复、错误、不完整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结构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3)数据规范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统一数据单位和格式,消除数据之间的量纲影响,便于数据分析和处理。4.3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数据挖掘: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关系,为病虫害预警和防治提供依据。(2)时间序列分析:对气象数据、病虫害发生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3)空间分析:运用GIS技术,对病虫害发生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研究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和分布特征。(4)机器学习: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对病虫害预警及防治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4.4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质量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完整性:评估数据缺失程度,分析数据缺失对预警及防治系统的影响。(2)数据一致性:评估数据在不同来源、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分析数据一致性对预警及防治系统的影响。(3)数据准确性:评估数据与实际情况的相符程度,分析数据准确性对预警及防治系统的影响。(4)数据可靠性:评估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分析数据可靠性对预警及防治系统的影响。通过以上评估,为数据采集和处理提供参考依据,以保证预警及防治系统的数据质量。第五章病虫害预警模型构建5.1模型选择在构建基于的农业病虫害预警系统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根据病虫害预警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种模型进行对比研究: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这些模型在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且在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2模型训练与优化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测功能,我们对所选模型进行了训练与优化。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增强等。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各个模型中进行训练,采用交叉验证和网格搜索等方法调整模型参数。在模型训练过程中,我们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模型参数的选择与调整:包括学习率、批次大小、迭代次数等参数的选择与调整,以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和预测精度。(2)模型结构的优化:通过调整模型的层数、神经元数量、激活函数等结构参数,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3)正则化策略的应用:为了防止模型过拟合,我们采用了L1和L2正则化方法,限制模型权重的大小。5.3模型评估与验证在模型训练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模型的功能进行评估与验证。为此,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估指标:(1)准确率(Accuracy):评估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正确预测比例。(2)精确率(Precision):评估模型在预测正类时的准确度。(3)召回率(Recall):评估模型在识别正类时的能力。(4)F1值(F1Score):综合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评估指标,取两者调和平均数。通过对比不同模型在不同评估指标下的表现,我们可以选择最优模型用于病虫害预警。5.4模型应用在完成模型选择、训练和评估后,我们将最优模型应用于实际场景。具体应用步骤如下:(1)数据采集:收集农业病虫害的相关数据,包括图像、文本等。(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标准化和增强等。(3)模型部署:将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服务器或边缘设备上,实现实时病虫害预警。(4)预警结果展示: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预警结果,方便用户及时了解病虫害情况。(5)预警系统迭代优化:根据实际应用效果,不断调整模型参数和结构,提高预警系统的功能。第六章病虫害防治策略制定6.1防治策略分类6.1.1生物防治策略生物防治策略主要包括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因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此类策略具有对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强等优点。6.1.2化学防治策略化学防治策略主要是通过使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控制。虽然化学农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过量使用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6.1.3农业防治策略农业防治策略主要包括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改善土壤环境等,以达到降低病虫害发生和扩散的目的。6.1.4综合防治策略综合防治策略是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策略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系,以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6.2防治策略制定方法6.2.1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对病虫害发生规律、危害程度、防治效果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6.2.2预警模型构建利用历史数据构建病虫害预警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为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6.2.3专家咨询与论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防治策略进行咨询和论证,保证策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6.2.4防治策略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对防治策略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防治效果。6.3防治策略评估6.3.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建立包括防治效果、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6.3.2防治策略实施效果评估对已实施的防治策略进行效果评估,分析其优缺点。6.3.3防治策略适应性评估评估防治策略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的适应性。6.4防治策略调整6.4.1基于评估结果的策略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防治策略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防治效果。6.4.2基于环境变化的策略调整针对气候变化、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等环境因素,对防治策略进行适应性调整。6.4.3基于技术创新的策略调整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对防治策略进行创新性调整。6.4.4基于政策导向的策略调整关注国家政策导向,结合政策要求,对防治策略进行适时调整。第七章系统设计与实现7.1系统架构本节主要介绍基于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的整体架构。系统采用分层设计,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分析层、业务逻辑层和用户交互层,具体如下:(1)数据采集层:负责收集农业病虫害相关数据,如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病虫害发生数据等。(2)数据处理层: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预处理,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3)分析层:利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病虫害进行识别、预警和防治策略推荐。(4)业务逻辑层:实现病虫害预警、防治方案制定、数据统计等功能。(5)用户交互层: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实现与系统的交互。7.2关键模块设计7.2.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数据来源:整合气象部门、农业部门、研究机构等多方数据资源。(2)数据采集:通过爬虫、API接口、数据交换等方式实现数据的实时获取。(3)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便于后续处理和分析。7.2.2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数据清洗:去除数据中的重复、错误、异常等无效信息。(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格式、结构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3)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归一化、标准化等处理,为分析提供基础数据。7.2.3分析模块分析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病虫害识别: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病虫害进行识别和分类。(2)预警模型:建立病虫害预警模型,实现病虫害发生趋势的预测。(3)防治策略推荐:根据病虫害类型、发生程度、防治历史等信息,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防治方案。7.2.4业务逻辑模块业务逻辑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病虫害预警: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防治方案制定:根据预警信息,为用户提供防治方案。(3)数据统计:对病虫害发生数据、防治效果等进行分析和统计。7.2.5用户交互模块用户交互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用户注册与登录:实现用户的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2)数据查询:为用户提供病虫害数据查询、防治方案查询等功能。(3)反馈与建议:收集用户反馈,优化系统功能。7.3系统功能实现7.3.1数据采集与处理本系统采用Python编写的数据采集脚本,实现了对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病虫害发生数据等的实时获取。同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预处理,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7.3.2分析与预测本系统采用TensorFlow框架,实现了病虫害识别、预警模型和防治策略推荐的分析功能。在病虫害识别方面,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病虫害进行识别和分类;在预警模型方面,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循环神经网络(RNN)等方法进行预测;在防治策略推荐方面,根据病虫害类型、发生程度、防治历史等信息,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防治方案。7.3.3业务逻辑实现本系统实现了病虫害预警、防治方案制定、数据统计等业务逻辑功能。通过预警模块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过业务逻辑模块为用户提供防治方案;通过数据统计模块对病虫害发生数据、防治效果等进行分析和统计。7.4系统功能优化为了提高系统的功能,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提高数据存储和查询效率。(2)网络通信:采用HTTP长连接,减少网络通信开销。(3)算法优化:对算法进行优化,提高病虫害识别和预警的准确性和效率。(4)系统架构:采用微服务架构,实现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和扩展。第八章系统测试与验证8.1测试数据集准备为保证基于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首先需进行测试数据集的准备。测试数据集应当涵盖多种病虫害类型、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以及各种环境条件。以下为测试数据集准备的步骤:(1)收集数据:从多个来源获取大量农业病虫害图像数据,包括公开数据集、农业科研机构及实际种植现场。(2)数据筛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保证图像质量、病虫害种类和生长阶段的多样性。(3)数据标注:邀请农业专家对数据集进行标注,包括病虫害类型、生长阶段等信息。(4)数据划分: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以验证模型在不同数据分布下的表现。8.2测试指标选择为全面评估系统功能,需选择合适的测试指标。以下为测试指标的选择:(1)准确率(Accuracy):衡量系统正确识别病虫害的能力。(2)精确率(Precision):衡量系统在识别病虫害时避免误报的能力。(3)召回率(Recall):衡量系统在识别病虫害时避免漏报的能力。(4)F1值(F1Score):综合准确率和精确率,衡量系统在识别病虫害时的综合功能。(5)运行时间:评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响应速度。8.3测试结果分析通过测试数据集对系统进行测试,以下为测试结果分析:(1)对比分析:将系统测试结果与农业专家标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系统在不同病虫害类型、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下的识别准确性。(2)功能评估:根据测试指标计算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在各类病虫害识别任务中的表现。(3)误差分析:分析系统识别错误的案例,找出可能的原因,如数据不足、模型结构不合理等。(4)改进方向:根据测试结果和误差分析,提出系统改进的方向,如优化模型结构、扩充数据集等。8.4系统稳定性评估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下为系统稳定性评估:(1)鲁棒性测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光照、温度等)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2)容错性测试:在数据缺失或损坏的情况下,评估系统的表现,分析系统对异常数据的处理能力。(3)可扩展性测试:在增加数据量、增加病虫害类型等情况下,评估系统的扩展能力。(4)持续运行测试: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评估系统的稳定性、资源消耗和故障率。第九章案例分析与应用9.1案例选取在基于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设计中,本文选取了我国某地区番茄种植基地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该地区番茄种植面积较大,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对当地农业产业造成了较大影响。选择此案例旨在验证基于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9.2案例分析与处理9.2.1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对该地区番茄种植基地的实地调查,发觉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番茄病毒病、番茄粉虱等。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番茄的生长发育,降低了产量和品质。9.2.2数据收集与处理为构建基于的农业病虫害预警及防治系统,首先收集了番茄种植基地的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病虫害发生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为后续的模型训练和预测提供了基础。9.2.3模型训练与优化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本文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构建了病虫害预警模型。通过多次训练和优化,模型在病虫害识别和预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2.4病虫害防治策略制定根据模型预测结果,结合当地农业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9.3应用效果评估9.3.1病虫害预警准确性评估通过对预警模型的实际应用,对其准确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模型在番茄种植基地的病虫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