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D.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2.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3.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4.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能观察不到现象的是()A. B. C. D.5.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下列步骤,你认为顺序合理的是()①得出结论②分析论证③制订方案④提出问题⑤猜想假设.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③②①④⑤ D.⑤④③②①6.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3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7.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 B.交流 C.实验 D.推理8.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9.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10.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做法或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去检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由“氮气不为人体所吸收”可推测呼出的气体中含氮气 C.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D.用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11.学生实验的正确程序是()①及时记录,认真填写实验报告;②预习实验内容;③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④查对实验仪器药品是否齐全;⑤拆开实验装置,做好清洁工作.A.②④③⑤① B.②③④⑤① C.②④③①⑤ D.②⑤③④①12.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13.蜡烛(足量)在如图A所示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B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燃烧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14.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A.A B.B C.C D.D二、填空题15.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1)利用图乙所示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2)用大针筒将10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反应的本质:。16.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B具体的操作.(填“打开”或“关闭”)(2)人呼气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三、实验题17.某实验小组同学对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有什么不同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二氧化碳的性质:①能溶于水,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不支持燃烧【收集气体】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设计方案】用大小相同的两个塑料瓶收集气体方法1:排水法收集,将塑料管小心插入装满水的软塑料瓶中,缓缓吹气方案2:用塑料瓶收集,先将软塑料瓶压扁,然后向里面缓缓吹气【提出问题】结合资料,你认为(填“方案1”或“方案2”)较好,理由是【继续思考】若活动小组要检测蔬菜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请你设计一种收集大棚内气体样品的方法探究环节1: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将两根粗细相同且细木条同时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塑料瓶中,观察火焰大小和燃烧时间长短。【实验现象】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燃烧火焰小,燃烧时间短。【实验结论】中氧气含量较多。探究环节2: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过程】请你设计该实验。【观察现象】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样品中澄清石灰水无变浑浊现象。【实验结论】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四、解答题18.实验与案例分析:(1)案例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2)案例二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描述此实验现象:。19.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过程,请填空:(1)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图甲),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处(填序号)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焰温度最高.(2)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图乙),可以发现烧杯内壁.另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以发现烧杯内壁.(3)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图丙),发现蜡烛(填“能”或“不能”)燃烧.20.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观察与思考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观察与思考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某同学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观察实验结果图,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是%。实验2:相同实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的O2进行测定(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30%)。结合已有信息,合理猜想: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与实验1相比较)。请写出两种不同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温馨提示:实验操作合理,蜡烛相同且量足够,忽略仪器误差】猜想1及理由:;猜想2及理由:。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23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D.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解答】解: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吹灭蜡烛火焰产生一缕白烟,该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可以被点燃,故选项说法错误。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解答】解:A、蜡烛燃烧,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故A正确。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故B正确。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故C正确。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并产生黑烟,故D错误。故选:D。3.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解答】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吸入的空气的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可能是含量较低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故选项说法正确。C、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不全部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D、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但不是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4.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能观察不到现象的是()A. B. C. D.【解答】解:A、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将木条横着插入火焰中,会观察到外焰部分变黑明显;B、虽然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但由于含量较低,故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燃烧生成水,能使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D、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会重新燃烧;故选:B。5.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下列步骤,你认为顺序合理的是()①得出结论②分析论证③制订方案④提出问题⑤猜想假设.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③②①④⑤ D.⑤④③②①【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在设计探究的方案,其中制定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再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选:B。6.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3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解答】解:A、根据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B、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根据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炭黑的速率,可以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水蒸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不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7.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猜想 B.交流 C.实验 D.推理【解答】解:“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首先猜想会不会是大理石呢?”这是应用了猜想的方法;“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这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其放在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这是根据在检验碳酸根离子时,将盐酸滴入,出现气体,做出了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的推理。综合以上分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到交流的科学方法;故选:B。8.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解答】解:A、利用反复实验,根据不同的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该做法正确。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该做法错误。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该做法正确。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该做法正确。故选:B。9.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解答】解:A、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故选项说法错误。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说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故选项说法正确。D、人体呼吸作用没有吸收氮气,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0.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做法或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去检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由“氮气不为人体所吸收”可推测呼出的气体中含氮气 C.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D.用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去检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B、氮气不为人体所吸收,可推测呼出的气体中含氮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用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不能判断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可能是因为氧气含量较少造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1.学生实验的正确程序是()①及时记录,认真填写实验报告;②预习实验内容;③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④查对实验仪器药品是否齐全;⑤拆开实验装置,做好清洁工作.A.②④③⑤① B.②③④⑤① C.②④③①⑤ D.②⑤③④①【解答】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一般分为以下八个连续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进行试验是其中重要的一步,在进行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查对实验仪器药品是否齐全;在进行实验时,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时记录,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要拆开实验装置,做好清洁工作。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解答】解:A、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贸然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B、人体呼吸作用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违背实验目的(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C、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太少,通少量空气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应该继续通空气,直到现象明显为止,故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不能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3.蜡烛(足量)在如图A所示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B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燃烧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解答】解:A、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A错误;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B正确;C、蜡烛燃烧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56%,故C错误;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B。14.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A.A B.B C.C D.D【解答】解: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属于结论;B、火焰为什么向上?属于解释原因;C、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分析;D、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故选:D。二、填空题15.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1)利用图乙所示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2)用大针筒将10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反应的本质:CO2+Ca(OH)2=CaCO3↓+H2O。【解答】解:(1)利用图乙所示是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1)排水;不能;(2)CO2+Ca(OH)2=CaCO3↓+H2O。16.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B具体的操作.(填“打开”或“关闭”)(2)人呼气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解答】解:(1)人吸气时,要除掉混合气体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让吸入的气体通过I瓶进入,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故填: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2)人呼气时,需要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气体需要通过Ⅱ,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应打开活塞B,关闭活塞A,此时观察到瓶Ⅱ内的现象是Ⅱ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Ⅰ瓶和Ⅱ瓶的作用不同,I瓶是吸入气体的装置,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造成干扰;Ⅱ是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上述操作,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三、实验题17.某实验小组同学对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有什么不同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二氧化碳的性质:①能溶于水,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不支持燃烧【收集气体】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气体【设计方案】用大小相同的两个塑料瓶收集气体方法1:排水法收集,将塑料管小心插入装满水的软塑料瓶中,缓缓吹气方案2:用塑料瓶收集,先将软塑料瓶压扁,然后向里面缓缓吹气【提出问题】结合资料,你认为方案2(填“方案1”或“方案2”)较好,理由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继续思考】若活动小组要检测蔬菜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请你设计一种收集大棚内气体样品的方法将塑料瓶装满水后在大棚内倒掉,再盖上盖子探究环节1: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将两根粗细相同且燃烧的细木条同时分别伸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塑料瓶中,观察火焰大小和燃烧时间长短。【实验现象】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燃烧火焰小,燃烧时间短。【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探究环节2: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过程】请你设计该实验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是否有浑浊出现。【观察现象】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样品中澄清石灰水无变浑浊现象。【实验结论】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解答】解:【提出问题】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最好选择方案2;【继续思考】若活动小组要检测蔬菜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收集样品气体时要排除外界空气的干扰,所以可将塑料瓶装满水后在大棚内倒掉,再盖上盖子拿出研究;探究环节1:【实验过程】探究氧气含量多少,可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燃烧的火焰和时间长短进行判断;【实验结论】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燃烧火焰小,燃烧时间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探究环节2:【设计实验】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其浑浊程度进行判断;【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样品中变浑浊,空气样品无浑浊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故答案为:【提出问题】方案2;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继续思考】将塑料瓶装满水后在大棚内倒掉,再盖上盖子;探究环节1:【实验过程】燃烧的;【实验结论】空气;探究环节2:【设计实验】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是否有浑浊出现;【实验结论】吸入气体。四、解答题18.实验与案例分析:(1)案例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入澄清石灰水的量相同。(2)案例二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描述此实验现象:蜡烛熄灭,水进入玻璃杯,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解答】解:(1)案例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物的多少来检验二氧化碳的量,根据影响生成浑浊物量的因素可知,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入澄清石灰水的量相同。(2)案例二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由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溶于水,玻璃杯内压强减小,所以此实验现象是:蜡烛熄灭,水进入玻璃杯,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故答案为:(1)滴入澄清石灰水的量;(2)蜡烛熄灭,水进入玻璃杯,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19.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过程,请填空:(1)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图甲),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外焰处(填序号)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外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汉名词对比课件
- 2024年度企业资产重组保密协议3篇
- 服务管理技巧
- 公司股权分配的协议书范本2篇
- 教学志愿者培训课件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同的技术要求与成果归属2篇
- 消化道病人的护理
- 铺砖施工劳务合同范本
- 物流线路承包合同
- 《政府采购法律培训》课件
-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2第七单元课文翻译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 译林版九年级上册英语Unit 6词汇运用专项练习-
- 肩周炎的锻炼课件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220kv变电站构支架吊装施工方案
- 巾帼英雄-妇好
- 学校秋季运动会开幕式活动策划PPT模板
- 53求因数的个数与因数和公式课件
- 晋升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 20202021年说课省级一等奖:教师说课比赛:向量的概念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