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刷:200高二级历史科导学案印刷:200主备:徐汉科组长审核:使用时间:学习内容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标导航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重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难点在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基础上,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梳理知识(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从“法制”到“法治”)问题1:阅读课本第55、56页,试讲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划分成五个阶段,并找出相应的代表性成就。时间阶段特征成就(或问题)意义1949—1966年初创时期1949年:《共同纲领》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的基础1966—1976年破坏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治遭到严重破坏1978—1992年重建时期法制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成就: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1992年以来(依法治国时期)完善时期90年代:提出依法治国方针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1999年“法治”入宪;2004年“人权”入宪;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八大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领导;立法;司法;法治;宪法修正案,习思入宪;民法典;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一个新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问题1: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法律建设的背景。背景:新中国刚成立,国家和经济建设急需制定相关法律2.破坏时期(文革时期)问题2:依据材料一,思考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新中国法治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材料一:“往往把领导人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载《邓小平文选》问题:3.重建时期问题3: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背景。背景:问题4: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民主法治建设有哪些突破性认识?材料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认识:4.完善时期问题5:依据以下材料和课本第55页“学习聚焦”,思考“法制”和“法治”有何区别?从“建设法制国家”到“建设法治国家”有何意义?材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十五大报告区别:意义:问题6:阅读课本第56页第1段,梳理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进程。进程:1997年:1999年:2004年:2010年:问题7:阅读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特点。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年多年以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教材56——57页特点:(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救国”到“强国”)问题8:阅读课本第57、58页内容,梳理建国以来国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活动和主要成就。阶段1949—1976年1978—1992年1992—2006年2006年以来活动成就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评选“五讲四美三热爱”三大系列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1949-1976)背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问题9:下面这些建国初期的“明星”身上折射出怎样的精神品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孟泰:钢铁战线的老英雄;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焦裕禄: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好干部;华罗庚:最迷糊的店铺伙计、最优秀的数学家雷锋: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李四光:用科学知识回报祖国的地质学家;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品质:影响:2.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背景①内在要求: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中央推动: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问题10::阅读课本第59页的“历史纵横”,归纳黄大年的主要贡献和精神品质,并分析说明他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贡献:品质:践行:二、课堂小结——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初创时期破坏时期初创时期破坏时期重建时期完善时期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从“法制”到“法治”)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从“法制”到“法治”)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评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评选五讲四美三热爱;三大系列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五讲四美三热爱;三大系列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救国”到“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学)后反思印刷:200高二级历史科导学案印刷:200主备:徐汉科组长审核:使用时间:学习内容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标导航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重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难点在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基础上,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梳理知识(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从“法制”到“法治”)问题1:阅读课本第55、56页,试讲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划分成五个阶段,并找出相应的代表性成就。时间阶段特征成就(或问题)意义1949—1966年初创时期1949年:《共同纲领》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1966—1976年破坏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治遭到严重破坏1978—1992年重建时期法制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成就: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1992年以来(依法治国时期)完善时期90年代:提出依法治国方针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1999年“法治”入宪;2004年“人权”入宪;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十八大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领导;立法;司法;法治;宪法修正案,习思入宪;民法典;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1.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问题1: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法律建设的背景。背景:新中国刚成立,国家和经济建设急需制定相关法律2.破坏时期(文革时期)问题2:依据材料一,思考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新中国法治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材料一:“往往把领导人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载《邓小平文选》问题:法律的权威受到破坏,领导人的权威高于法律。3.重建时期问题3: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背景。背景:文革的教训;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4: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民主法治建设有哪些突破性认识?材料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认识:强调法律建设对于维护民主的重要性;明确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司法独立性;强调法律权威高于领导人。4.完善时期问题5:依据以下材料和课本第55页“学习聚焦”,思考“法制”和“法治”有何区别?从“建设法制国家”到“建设法治国家”有何意义?材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十五大报告区别:法制——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法治——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相对于“人治”而言;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法制的前途和归宿;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比“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更完整、更全面;说明我国法制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入立法与执法并重阶段;问题6:阅读课本第56页第1段,梳理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进程。进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从“法制”到“法治”;1999年“法治”入宪;2004年“人权”入宪;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问题7:阅读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特点。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年多年以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教材56——57页特点:系统性、继承性、民生性、时代性;(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救国”到“强国”)问题8:阅读课本第57、58页内容,梳理建国以来国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活动和主要成就。阶段1949—1976年1978—1992年1992—2006年2006年以来活动成就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评选“五讲四美三热爱”三大系列创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精神文明建设(1949-1976)背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问题9:下面这些建国初期的“明星”身上折射出怎样的精神品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孟泰:钢铁战线的老英雄;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焦裕禄: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好干部;华罗庚:最迷糊的店铺伙计、最优秀的数学家雷锋: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李四光:用科学知识回报祖国的地质学家;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品质: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敬业奉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影响: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