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应具备的素质_第1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应具备的素质_第2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应具备的素质_第3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应具备的素质_第4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应具备的素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应具备的素质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等作用。研究是基础、指导是形式、服务是目标。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体、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成长,而教研员的发展和教研工作水平的提高正是教师发展的助推器。新课改以全新的特点,决定了大家参与其中的起点相同,不论教研人员,还是试验教师,所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拿来就用,大家都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下进行课改实验。这意味着教研员不能“光说不练”,必须沉浸其中,饱受浸润,深入调查,在与师生的沟通中,在与家长的接触中,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寒温冷暖。教研员的优势在于:站在教学一线与理论研究的结合点上,教研员如果想对课改有点发言权,必须深入实际、提高素质。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发展,我区各校都进行了积极深入的试验,积累了很多经验。通过对各类学校的调研、指导、服务。教研的意识不断的升华和提高。教研实践中,笔者深刻的感觉到:课改给教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背景条件下,应该具备以下素质,方能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多元化标准,与一线教师研讨、指导教学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力图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性的共同发挥与建构的过程,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的主体,因而对教师的评价也应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研员一般来自教学一线,多年的实践及研究使之潜意识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好课”的常模,而且会常常以这种常模为参照进行评课。传统观念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目的,而把教师发展排除在外。在这种认识中,教师是成熟的主体,其教学主体性似乎无需在教学活动中建构,或者认为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已在教师职前教育过程中建构了起来。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恰当、不符合实际的。一方面,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差异性,恰恰是这种教学的差异性、多样性,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格、学习风格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素养、教学经验、业务能力的不同,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效果各不相同。教研员应充分尊重教师业务水平的差异性,站在特定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看到每一课的优点与不足,用发展性的标准来衡量其教学过程,指出改进的方向,不要随便将教师说的一无是处,否则容易挫伤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青年教师,更要保护、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教学能力。多一些对话,不说大话、空话、套话教研员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是连接课程改革目标和常态教学现状的桥梁,因此,教研员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教研员喜欢套话连篇,开口必谈“新课程”、“建构主义”,却总是一言堂,而且空而无物,绕来绕去绕不到实际教学内容上。将新课程挂在嘴边的人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新课程。新课程不需要理论家,而需要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教研员要科学定位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职责和作用,适应以参与性指导为主的多元化服务方式,要让教师谈体会、谈感想,要提倡对话。教研员还应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也就是在研究与思考的基础上,多从具体教学的过程设置与环节处理的角度与教师共同探讨,促进其业务水平及理论素养的提高。跟踪关注改进的过程,不能一评了之教研工作就是要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教研员一般都有课后及时点评的习惯,但不少人喜欢一评了之,对所提建议的落实情况缺乏跟踪性关注。普通教师的工作负担很重,有时对教研员的听课及评课也只是不得已的应付,只有在建议恰当且给予适量的关注时,改进工作才能落实到实处。教研员要摒弃“专家”意识,多一些研究者的心态,能真正关注教师的发展。在进行了常态的教学分析与策略指导后,教研员应针对普遍性的问题,将可操作的方案制定到他今后的工作中,并且定期回访,运用教师访问卡、交流札记、反思案例分析等方式与教师共同尝试解决问题,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研究的快乐。这样可以调动教师课程研究的主动性、提高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教研员要管好自己的口和手教研员不是教育行政官员,却担负着一定的管理评价职能,评业务骨干、评优秀论文甚至评审职称都与教研员的工作相关,于是会有单位或个人对其晓之以“礼”,动之以“钱”。教研员工作性质、特点和职能决定他们还是教辅资料出版商、经销商的“共建”对象,在出习题、做评委、当“特约编辑”或是编著教辅书的背后常常有与蝇头小利的故事。如果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对他尊重程度的界尺,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尊重,那麽教研员的人格魅力自然会使教师们增加教学研究的热情。一个优秀的教研员首先应当人品好,是位有书卷气的“谦谦君子”,否则即使其知识素养再好、理论水平再高、表达能力再强,终究会为教师们所不齿,从他口中说出的新课程理念也会苍白失色,不可能充满人性的光辉。创建学习型的教研团队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同样,一个人的视野与智慧总是有限的,当多样化的教材、教法伴随课程体系一同走向开放的时候,教研员常常会感觉力不从心,许多教研工作只能浮在表面上。在这种知识爆炸的课改大潮中,孤军奋战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创建学习型的教研团队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教研型团队可以是研修班形式的骨干队伍,也可以是头脑风暴式的主题沙龙、主体论坛,还可以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的交流平台。其特征应当是学习型的专业修炼,教研原则是这个开放式团队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当你的团队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支撑力时,可以引发更多的思想火花,从而对某些问题的解决形成更为开阔的思路。在平等互动的学术气氛中引发深层次的、发散性的思考不仅会带动全体参与者的进步,也会促进教研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坚持跨学科听课,加强学科间的交流新课程观的核心理念是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中已经超越了不同的知识体系,知识的分割线和学科间的隔离带将不再明显。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员只关注自己学科的发展,所以当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合并在一份试卷上甚至出现在同一题目中时,一些教研员开始不知所所。教研员应试试从相近的学科开始,每周坚持听一次学科外的课,如果能参加课后的讨论,效果会更好,跨学科听课不只是扩大视野,更重要的是对本学科教学方法带来启发。在自己繁忙的工作中,进行量化管理教研员的工作比较繁杂。所以有些人在走上教研工作岗位后,便开始不思进取。不可否认,教研员常常是一个地区学科高度的标杆,因此应当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基本方法是给自己制定一个量化的计划表。如计划在每学期带一名徒弟、写一篇科研论文、做一个示范性教案获课件、出一份诊断性试卷等。教研员还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做些笔记或是积累些文本资料。通过这样宏观与微观的努力,教研员才能真实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情况与动态,才能发现本学科教育教学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而明白自身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教研员的工作是平凡的,要坐下来、钻进去、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做教研工作来不得半点浮躁,不能草上飞,要善于思考,不断学习“充电”,保持思想的鲜活。教研员应有总结感性材料,加以概括、总结、归纳、升华的基本素质。保持冷静的心态,做好一手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做好阶段成果的总结与先进经验的及时推广交流。要及时评价反思课改的进程,透过现象抓取事物的本质。譬如一项读书计划一事的调研,接受调查者都知道大量阅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好处,学生有一定量的文学积淀,受益终生。教研员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提高才能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在教研、教学第一线有所作为。为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的素质 内容提要:本文详细地论述了,新课改对教师、特别是教研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研员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