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民国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民国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民国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民国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民国 专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DACCABBC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CDAAB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题干述及的时间是1912年2月,即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后不久,此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方革命党人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仍处于对立状态,据此可知,该漫画的主题意在说明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列强坐收渔人之利,故选C项;“宋教仁案(1913年3月)”体现出袁世凯与宋教仁之间的矛盾重重,并且题干中述及的是西方帝国主义,并不是美国,排除A项;“府院之争”发生在1917年,结合所学可知,背后其体现的是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出现于袁世凯去世之后,即1916年6月,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2.【材料出处】出处:《民国北京政府选官制度研究》朱晓东【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北洋时期的县知事试验口试环节,考官重视应试者的做官经历大于做参议院的经历,可以得出北洋政府对于议会政治并无兴趣,可知此时议会政治发展艰难,故选A。B项“彻底”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无体现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B错误。由材料可知,考官更重视做官经历,标准并不混乱,C错误。甄别注重保持行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材料并非甄别,而是考试,D错误。3.【材料出处】摘编自《陈独秀著作选》【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编写《新青年》时,受到康有为等人思想的影响,D正确。材料中提到了《时务报》等报刊的影响,但不能得出“引领”的作用,A错误。材料只是说明了康有为等人思想对陈独秀的影响,没有体现陈独秀认可改良道路,B错误。儒家思想不能代表当时的时代潮流,C错误。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大力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而反对新文化运动的辜鸿铭则利用英文“民主(Democracy)”一词本身进行宣传,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社会认可,由此可见包括英文在内的西学在当时中国影响较大,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及辜鸿铭均属于知识分子阶层,属于社会精英,其意见不能完全反映社会民众的主张,且材料反映出当时反民主的主张在社会上也获得了部分认可,排除B项;材料内容未体现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西学在中国的影响,而非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排除D项。故选A项。5.【材料出处】《从“五四”到“五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近代群众运动的发展》李晔晔【答案】C【解析】从材料“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可得出参与者可能为学生,从“全国国民,既动于诸君之热诚,而不敢自外……各尽其一分子之责任”,可得出受学生运动影响,全国国民参与到此运动中,可知此事件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正确。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A错误。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年,与五四运动直接关联不大,B错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D错误。6.【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除广州外,应以湘、鄂、赣、豫四省为重点”等信息可得,这是在革命运动在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地展开时的主张,结合所学应该指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而以上各省的农民运动一旦发展起来,会有助于国民运动的进行,故选C项;题干所述地区多在南方,而在抗战时期毛泽东主持的工作应该是动员西北、华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团结抗战,而不应该是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排除A项;毛泽东领导农民运动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这时国共合作已经实现,B与题干逻辑关系不符,排除B项;土地革命开展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7.【材料出处】《中国经济思想史》赵晓雷主编209页【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进口棉货对于我国的经济和民生都十分不利,所以他提出了大力创办棉纺织企业的提议”,说明了穆藕初等民族资本家受到了实业救国思想的较大影响,A正确。B项“拒绝”错误。西方侵略在鸦片战争后以商品输出为主,在甲午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C错误。材料中的民族资本家从国家和民生角度出发,并未重点阐述追求利润,C错误。8.【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红军长征在指导思想、军事战略、党内矛盾处理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选B项;材料没有强调对中国革命后来发展的影响,故排除A项;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故排除D项。9.【材料出处】袁兴钱、汪春翔《红色金融的最高尊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玉印》【答案】B【解析】材料所示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玉印,在中央苏区及其所属省、县苏区建立银行机构、统一货币和财政收支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明苏区进行了金融管理探索实践,B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A错误。进行金融探索实践确实有利于反经济封锁,但效果显著无从体现,C错误。玉印不具备货币价值,D错误。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海关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将海关税务人员实现“国产化”,说明国民政府具有打破列强控制海关的强烈愿望,体现了民族主义倾向,故选C项;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故排除A项;材料现象不能说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前的举措,故排除D项。11.【材料出处】《中国共产党在沦陷区的民众动员——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例》张宽【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人人英勇,日匪心胆惊。纪律严明,到处宣传,群众俱欢迎……为祖国战争”等歌词,激励和动员了群众抗日爱国的热情,B正确。在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随后“一二九”等运动的发生,使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A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多民族,C错误。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D错误。12.【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华北沦陷后,日伪政权在沦陷区规定农产品可以在特定场所进行交易,但1942年后,日本在华北沦陷区采取“暴力与武力手段强行收缴”粮食,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日本将要面对是一个在经济、工业、军事上都全面超越自己的敌人,其后勤补给深受影响,物资危机加剧,材料中1942年后日本通过“暴力与武力手段强行收缴”粮食,正是此时日本物资危机加剧的表现,故选C项;华北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并非到1942年后,华北人民才进行激烈的反抗,排除A项;百团大战的时间是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如果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是日伪政权粮食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这种转变的时间应在1941年,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势力,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合作重建战后世界和平、为联合国和新的世界秩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其在1942年并未给日本带来直接的军事压力,所以日本在华北沦陷区的粮食政策与其没有直接关系,日本采取各种措施掠夺华北沦陷区的粮食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得日本物资危机加剧,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冀中根据地统一累进税的实施考虑了各阶层的总收入情况,富农、经营地主的税率负担较高,中农、贫民的税率负担远远地域平均负担水平,这一统一累进税合情合理,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有利于更好地抗战,故选D项;抗战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定程度承认封建剥削制度,排除A项;“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与材料中“富农29.65%”远高于“平均负担水平21.70%”相矛盾,排除B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起步于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的所得税条例,排除C项。1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可知,在全面内战爆发之际,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向解放区军民发出“武装自卫”的号召,以期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恢复国内和平,故A项正确;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向新四军的致电号召“向敌后发展”,故B项排除;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就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故C项排除;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故D项排除。15.【材料出处】于化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制定与调适》【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指示下达于1947年,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团结多个阶层和团体组成反蒋统一战线,特别是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等,这体现了新民主义原则,A正确。团结各阶层反蒋,不涉及民主政治建设内容,B错误。民族战争即为抗日战争已取得胜利,C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内,而此指示为反蒋,D错误。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至解放战争胜利前,国民政府坚持独裁统治,厉行文化镇压,周谷城《中国通史》中的三个关注是国民党当局不能接受的,故“屡屡被禁”,攻击其有“马克思主义嫌疑”,可见政治环境影响史学的发展,故选B项;“屡屡被禁”是国民党当局的行为,不足以断定唯物史观在中国社会的被认可程度,排除A项;周谷城《中国通史》成书于1939年,至1948年,当时中国正在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军阀割据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形势,排除C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时间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材料出处】《内外苦权衡:北洋政府商标局对“味精”商标纠纷的裁判》牛浩【参考答案】评析:1923年,农商部商标局成立后不久,天厨味精厂与日本铃木商社即因“味精”商标注册产生纠纷。商标局起初偏袒日商的裁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后又不得不重新做出对华商有利的裁决。(2分)商标局前后裁判结果的不同实际折射出该局在内外压力下的种种权衡。此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政府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影响;《商标法》出台不久,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给日商以钻法律漏洞的可乘之机,这些都导致出现商标局起初裁判偏袒日商的情况。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使吴蕴初等人坚持斗争;社会媒体影响的扩大、各工商团体社会各界对国货的声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在强烈的社会舆论影响下,商标局最终做出了对华商有利的裁决。(裁判结果的原因,前后两个时期各3分,共6分)北洋政府商标局对“味精”商标纠纷的裁判一事始末,反映出了北洋政府时期民族企业权利意识的增强及工商业团体和社会媒体作用的提升,也展现出北洋政府顺应时代潮流,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一面。(4分)【评分标准】纠纷裁判事件概述2分,商标局前后裁判结果不同的原因6分,折射的史实信息4分。【解析】首先,总览材料,概括纠纷案的主要内容及最终裁决。其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商标局前后判决结果不同的原因。第一次判决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压力以及法律的不健全;第二次判决主要是因为国内各界舆论的影响。最后揭示纠纷判决案折射出的史实信息,从民族企业、工商团体、社会媒体、北洋政府几个方面考虑,特别是北洋政府积极的一面。18.【答案】(14分)(1)材料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据其1936年在中国陕北的所见所闻编著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这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2分)讲述了红军的来历不同,籍贯和方言不一,这些内容对于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构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讲述了陕北根据地分土地、教授军民识字、进行无线电操作和使用步枪等内容,这些内容对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建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讲述了红军打仗的目的是为了抗日、打地主、打白匪、救中国,并且根据地的红军拥有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这些内容对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政治、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以上三个角度,任选两个角度4分;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也可同等给分)《红星照耀中国》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教育等多个角度反映了陕北根据地的发展情况,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历程的见证。(2分)(2)有利于树立了红军的正面形象,反击了不利于红军的言论;有利于人们关注了解中国红军,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有利于提高红军的威望,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为研究中国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解析】(1)据材料“深入中国陕北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可知材料源自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据实地考察所编写的个人专著,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据材料“还有一个红军战士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等等”“他们来历不同,籍贯和方言不一”,可知材料中红军的来历并不一致,籍贯、方言也不一致,对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红军的构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材料“红军教我读书写字,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可知红军已经教会普通战士基本的文化需求和战争素养,对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军队建设具有参考价值;据材料“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红军到他村子来分配土地,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只有地主逃跑了”,可知红军在进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土地革命,通过打土豪、分田地提高了民众革命的积极性,同时红军还积极抗日、救中国,体现了革命战士的坚定信仰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对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建设具有参考价值;据材料“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可知虽然根据地生活条件和战士个人的经历比较悲苦,但是普通战士对革命的前途和使命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对研究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建设具有参考价值。总之,《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个人专著,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教育等多个角度反映了陕北根据地的发展情况。(2)据材料“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可知人民群众和普通战士积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认可红军的武装斗争,从而有利于树立红军的正面形象;据材料“红军教我读书写字,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可知红军在根据地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建设,有利于人们加深对根据地的了解,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据材料“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可知作者对红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充分肯定有利于提高红军在全国的威望,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最后,在这本书中斯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而且大多都是他个人的实力考察所得,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对研究中国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19.【答案】(1)背景: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的不断深入,首都南京十分危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以大西南、大西北为基地;中国人民积极抗敌的高昂意志(卢作孚先生和民生公司的爱国精神)。(任答三点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历史意义:宜昌大撤退转移了重要战备物资,还实现政治中心西迁,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保护了大批各界精英,为大后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的布局,保存了中国工业命脉,促进了西部开发;体现了抵抗侵略的爱国精神,鼓舞了人民抗战意志。(任答三点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据材料“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鉴于南京有陷落的危险”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的不断深入,首都南京十分危急;据材料“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可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据材料“涌向大后方的人流和内迁的实业、厂矿设备等源源不断地溯江西上”及所学可知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以大西南、大西北为基地;据材料“民生公司在卢作孚先生的领导下,苦战40天”及所学可知中国人民积极抗敌的高昂意志;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2)据材料“将拥挤在宜昌码头上的3万多候渡者全部运走……宜昌南北两岸各码头的器材也运载完毕”可知宜昌大撤退转移了重要战备物资,还实现政治中心西迁,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以及保护了大批各界精英,为大后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的布局,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