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高中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沁园春·长沙》高中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沁园春·长沙》高中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沁园春·长沙》高中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沁园春·长沙》高中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秋本多情秋是一个丰富的季节,秋是一个多愁的季节,秋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季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伤秋、感秋或赞秋的诗文,以表达他们对秋的感悟与理解,你了解的有哪些?情景导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忧国伤己)(清静无为)(少年壮志)(沉郁壮阔)今天,让我们走进《沁园春/长沙》,领略伟人毛泽东的青春壮歌。学习目标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词,学会分析意象中蕴含的情感审美鉴赏与创造:知人论世,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语言建构与应用:了解词相关文体知识,背诵全词壹貮叁肆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青春豪情,凝聚爱国热忱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定义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特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长沙,作为这首词的标题,揭示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均与诗人当年在长沙求学时有关。词牌和标题的区别词的分类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按派别豪放派长调90字以上婉约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寿星明”等。“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以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题,音乐和谐流畅,适合多种情感的表达。沁园春·长沙1893.12.26—1976.9.9毛泽东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毛泽东(1890—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毛泽东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卜算子·咏梅》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作者简介二十年代的毛泽东不止有一个毛泽东。——梁漱溟

三十年代的毛泽东四十年代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创作背景

长沙,是毛泽东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驿站,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就读。从1911年到1923年,他在此度过了长达13年之久的青春岁月。他先后在此读书、任教,创办新民学会,主编《湘江评论》,成立了湖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收获了美好的爱情。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工作。

1925年春,他回到老家韶山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他自韶山赴广州,途经长沙,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当年的“峥嵘岁月”,因有此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读准字音:舸怅

携茂遒遏沁寥廓峥嵘gěchàngxiémàoqiúè有感情地诵读诗歌。qìnliáokuòzhēng

róng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自读诗歌,结合注释,查阅资料,理解红体字在词中含义,进而理解全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品读诗歌欣赏语言交代了人物、时令、地点。重音落在“独立”上面,强调青年毛泽东不畏严寒,无惧危险,顶天立地,壮志在胸的豪迈情怀。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思考:这里描写了长沙哪些秋景?各是怎样的生命状态?总体上渲染出怎样的生命精神?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手法山上江中天空水底远眺近观仰视俯视静景动景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看统领4—10句总写动静结合、红绿辉映生机勃勃壮阔绚丽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山之多遍:红之广

层:山势的起伏,林木的高低。染:化静为动,秋色之深漫:水之宽透:水之清

百:船之多争: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有力,富有气势;

翔:游之轻快自在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试比较“鹰击长空”与“鹰飞长空”的区别:“击”字写出了雄鹰搏击长空的矫健有力。“飞”字则体现不出这种气势。

·试比较“鱼翔浅底”与“鱼游浅底”的区别:因为“漫江碧透”,湘江水清澈见底,所以“鱼翔浅底”之时可以理解为,天空倒映在江中,鱼在江水里遨游就等于在天空翱翔。从这个角度来说“翔”使整个画面活化了,鱼在水中游,又在空中翔,词人的写作功底可见一斑。“游”字则很常见。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红楼梦》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自

秋“秋天”在很多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为什么作者笔下的景物如此有生机呢?首先在于作者有意识的选择景物、“山、江、枫林、舸、鹰、鱼”,取动不取静,漫山遍野,枫叶尽染,如火如荼;湘江之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湘水之中,鱼儿穿梭,自由自在;高天之上,雄鹰展翅,搏击长空;万类万物,生机旺盛,充满活力。最主要的是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毛泽东当时32岁,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昂扬向上,这是作者的精神状态。而景物,是作者精神状态的外化。以壮景抒豪情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景物、事物)称为意象。物象+思想感情=意象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

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事物动态的雄壮美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思考:面对大好山河,作者发出了这三句感慨,抒发词人内心情绪与感受,你觉得那一个字最能体现词人的心境?词人何以产生如此心境?请结合语境,结合朗诵来思考、理解这个问题。“怅”多是失意、伤感、不满、郁闷、不快之类的意思。教材注解: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请问毛泽东为何深思?为何慷概激昂?“怅”(慷慨激昂)的内容(或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霜天万类生机勃发,自由竞争,深深感染和打动了毛泽东的心,作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毛泽东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二是思考未来,关怀天下,担当重任。面对大好秋光,辽阔天地,面对脚下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词人发问,谁来主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言下之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仁不让,舍我其谁?三是追忆青春岁月,才华横溢,能力卓异,蔑视功名,志存高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四是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充满信心,激情洋溢。“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既是回忆青春岁月壮游湘江的壮观图景,又是借过往来展望未来,表达高度自信,积极进取,奋勇拼搏,敢作敢为的革命精神。

词的上阕借景抒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从而产生联想,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来主宰的问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峥嵘岁月稠”,把许多不平常的战斗岁月,比喻成连绵起伏的高峻山峰一个接着一个,非常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毛泽东同志在长沙时期丰富而又有意义的战斗生活。“百侣”和下文的“同学少年”都指作者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好友。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峥嵘岁月恰

革命实践

年龄气质精神状态形象地概括了青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恰同学少年》影片片段欣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典故:祖逖“中流击楫”北伐中原这一故事大致如下:东晋元帝时,后赵石勒进入中原,残害百姓。祖逖特向帝王请命,一平国耻。随即开始带领部下渡江北伐,行驶至长江中流时,为了鼓舞士气,祖逖用力敲击船桨,大喊:“如不能收回中原,有如大江。”部下为其收复中原的决心而动容,个个视死如归,英勇杀敌,终于收复了中原。直接表达毛泽东当年平定中原,解放全中国的抱负。也从正面回应了上片问题:“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应当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此句也形象地概括了早年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形象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词的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毛泽东和青年时代的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奋斗、无所畏惧的革命斗争精神,形象而又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沁园春长沙上阕下阕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俯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静景动景(群山)(江中)(江中)(群山)(天空)(水底)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英姿勃勃才华横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中流击水(搏击风浪急流勇进)浪遏飞舟(不怕艰险坚持到底)问—谁主沉浮?答—同学少年!英雄气概景中寓情情中显志战斗风貌总结拓展与延伸品诗词,悟青春拓展延伸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