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散文表达技巧2024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本通_第1页
第六讲散文表达技巧2024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本通_第2页
第六讲散文表达技巧2024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本通_第3页
第六讲散文表达技巧2024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本通_第4页
第六讲散文表达技巧2024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本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散文表达技巧高三一轮复习之散文阅读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Ⅱ卷《到橘子林去》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细节描写①就能力点而言,主要考查修辞、语言及表现手法等。②就考查范围而言,主要是从小处设题,从句段切入考查;还可以从大处设题,从全文角度考查。③就题型而言,主要使用选择题,兼及主观题。上海卷《我和父亲》第⑥段中写父亲“悄悄指给我看一个油头的男人脖子上系着的花围巾”,请赏析该细节描写在刻画父亲形象上的妙处。(3分)2021天津卷《送一位远征的友人》结合文本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5分)综合赏析2020新高考Ⅰ卷《建水记(之四)》第7题D项: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语言赏析全国Ⅲ卷《记忆里的光》第7题D项: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象征手法一、考情概览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一)表达技巧的三个方面

1、修辞手法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对偶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且比照鲜明。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反语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增强批判性;具有幽默感。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增强抒情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内容记叙记叙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记叙的详略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描写正面描写描写的顺序:远近高低等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描写的方式:动静、虚实、点面、白描描写的色彩:明暗、冷暖侧面描写对比、衬托表达方式内容议论在行文中融入的倾向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句)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说明(散文较少运用)说明顺序:远近、高低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抑扬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托物言志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要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虚实结合抓住重点,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点面结合叙写事件的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既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联想想象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为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说明: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表现手法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狭义的概念。如需要,可按先“狭”后“广”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二)答题步骤“三审”题干明方向1.审题型。即该题是明考型(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还是暗考型[题干中有“赏析”“如何描写(表达)的”“好处”等]。2.审范围。即审答题区间是片段(一段、几段、画线句子)还是全文。“全文看表现,片段看修辞”,即是全文,首先考虑表现手法;是片段,首先考虑修辞手法。3.审角度。即审题干要求的角度是单一(如“修辞手法”)的还是多角度的。“三步”解题保规范第一步:指出手法。首先要指出文章或者片段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定位。第二步:分析内容。其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现手法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第三步:概括效果。最后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这是最重要的一环。补充:表达效果要具体、实在。(1)四方面展开一是内容方面,看它表现了“景”“物”“人”的什么特点。二是作者情感,看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表现的情感结果如何(是否强烈、是否含蓄等)。三是结构方面,看它在结构上是否起到悬念、铺垫、伏笔等作用。四是艺术技巧自身效果,如比喻、拟人的效果就是生动形象,对比手法就是突出强调等。(2)三个分析坚持①分析坚持与内容相结合。记住一点: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技巧,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所抒的情、所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②分析坚持与语言相结合。作答时,要从画线部分中抓住一些核心信息、关键词句,准确地引述于分析中。这样做,可以避免术语堆砌、内容空泛。③分析坚持与技巧自身效果相一致。什么样的手法,就有什么样的效果。如比喻、拟人就是形象生动,虚实结合就是能相互映衬,扩大表现内容。(三)练习1、(2021·天津)【《送一位远征的友人》第19题】结合文本说明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心情?(5分)手法:①动作(细节)描写:低头、折衣服、怯生生拿衣服、偷偷擦眼泪等;②运用典故:秦琼卖马;③比喻:将卖衣服比作离别患难中的朋友;④心理描写:“真想一转身”;⑤环境描写(融情于景):“外面落着小雨”;⑥象征手法:“天空怎么那样暗呢”。心情:①被迫卖掉母亲亲手做的衣服的不舍、羞愧但又决绝的心情;②个人压抑低沉的情绪和对民族前途的忧虑。2、(2022.全国新2卷)【《到橘子林去》第9题】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

①小岫“还不等回,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

②小岫沿途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

③小岫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

④“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3、(2020·天津卷)【《线条之美》第18题】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

①引入故事使文章生动,作例证有力地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质;

②深化了主题,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三、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谁持彩练当空舞熊召政①老远我就看到那棵大樟树了。那是怎样的一棵樟树啊,它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壮。枝丫盘曲着伸向天空,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树上所有的叶子都葱绿、晶亮,它们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村落前大半个稻场;填满叶与叶之间缝隙的,不仅有被春雨洗亮的阳光,更有比田间的蛩声更为轻盈的鸟鸣。②这棵大树后面,是一栋江南常见的白墙青瓦的古民居,一种四水归堂的泥砖建筑。从墙上的铜牌可知,这是当年毛泽东担任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的旧居。③我们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战场上的风景往往如诗如画。就像这栋位于瑞金叶坪的伟人住过的古民居,无论是它瓦檐上苍郁的针菲,还是泥墙上被风雨剥蚀的苔痕;无论是它天井里潮润的细沙,还是瓦脊上等待炊烟的雨燕,给予我的都是恬淡的乡村牧歌之感。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指挥若定,他以浓得化不开的战场硝烟为墨,写下这样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④从这激战之后的诗句来看,伟人自有伟人的胸襟,伟人自有伟人的浪漫。在诗人眼中,历史总是充满诗意。⑤走出这所房子,我站在大樟树下。突然,不知什么地方的广播放起了《十送红军》。尽管当地人说,这首歌唱得失去了赣南的韵味,已经不是乡音了,但我仍在这略带忧伤的旋律中,领略到七十年前那些浸在血水与泪水中的记忆。⑥毛泽东在这棵大樟树下骑上战马,迈向重重关山;八万多红军在这片土地上启程,在乡亲们期盼与炙热的眼光中,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壮烈的长征。

⑦我的家乡是另一片苏区,红军战士头上的八角葵帽,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不可亵渎的神圣图腾。神圣可以沉眠,但不会消失。此刻我站在这棵大樟树下,听完《十送红军》后,忍不住四下张望:与漠漠水田上的白鹭一起飞扬的战旗呢?在青石板上驰过的马蹄呢?它们都去了哪里?⑧我常说,如果我早生半个世纪,我可能不会成为一名作家。几乎不用置疑,多血质的我,肯定是一名红军战士。我羡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样的伟人,在中国的大地上,写下民族的史诗。一支笔比之一杆刺破黑暗的长枪,一本书比之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毕竟分量太轻,太轻。⑨十送红军,送的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骨肉。多少个苏区的母亲啊,在漫漫长夜里,她们纺车上的手柄,一次又一次摇圆了中天明月,但总不能摇圆她们无尽的思念。那永远不能收回的,村口送别的目光啊,又怎能穿透二万五千里的重重阴霾?雪山草地,沼泽荒漠,一寸一寸,不仅沾满了战士的血,也沾满了亲人的泪。⑩纵览历史,我们可以说,所有通往天堂的路,都充满了艰辛与苦难。一个人扭转乾坤的能力,取决于他化腐朽为神奇、化苦难为诗情的禀赋。历史拒绝呻吟,但历史不拒绝浪漫。毛泽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吟唱“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何等的想象力啊!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如虹豪气,为我们的民族炼出了一条魅力四射的彩练。

⑪彩练初出,赣水那边红一角;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炮火不能烧毁它,风雨不能摧残它。当这条彩练飞过于都河,飞过金沙江,飞过娄山关,飞过乌蒙山,飞过南国的雾,飞过北国的雪,我们惊异地发现,原来这一条彩练,竟是一条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⑫谁持彩练当空舞?是我们的红军,我们餐风饮露、百折不挠的中华儿女。⑬物换星移,历史的烽烟早化作大地上的虹霓,我们也只能从竟夜的春风、从山间的鸟啼来谛听烈士们的呼吸。但是七十年前的那棵老树,还是那么苍翠欲滴,这是因为它的根须,始终抓住了泥土;七十年前的那条彩练,还在我们的仰望中飘舞,这是因为民族的精气还在。对于我们来说,长征不仅仅是一段逝去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种奋进的象征,还是一只正在吹响的号角,一首还没有完成的史诗。(摘自熊召政散文集《历史的驴友》,有删改)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⑪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路程之远、过程之艰辛以及行军之迅捷,令人惊叹,抒发了作者的赞颂之情。2、这篇散文的第⑨段和第⑩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1)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第⑨段第二句话是记叙;第⑩段前三句是议论,最后两句是抒情。文章通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准确地记叙事情,阐明自己的观点,还能在此基础上抒发赞颂之情。(2)兼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我们”,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亲切之感。又使用第三人称“他”“她们”,便于客观地展开叙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然地抒发对苏区母亲、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赞颂之情。3、赏析第⑦段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2)作者借“八角葵帽”“战旗”“马蹄”等物,抒发了对长征精神的赞颂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