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方案_第1页
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方案_第2页
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方案_第3页
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方案_第4页
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方案TOC\o"1-2"\h\u31766第一章总体改造规划 3327141.1改造目标与意义 3147591.1.1改造目标 3201801.1.2改造意义 3209711.2改造范围与内容 481891.2.1改造范围 446621.2.2改造内容 4161101.3改造原则与方法 493531.3.1改造原则 437461.3.2改造方法 49479第二章生产线自动化设备升级 5131772.1自动化设备选型 5256532.1.1设备选型原则 528122.1.2设备选型方法 5174442.2设备布局与集成 5181482.2.1设备布局原则 5204642.2.2设备集成方法 5279242.3设备调试与优化 6266862.3.1设备调试 6196252.3.2设备优化 629854第三章信息化系统建设 6144173.1信息采集与传输 6186773.2数据处理与分析 662723.3信息化平台搭建与运行 710087第四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7154324.1机器视觉应用 7190284.2智能应用 8178764.3人工智能算法优化 832606第五章智能制造执行系统 9142935.1制造执行系统架构 9254995.2制造过程监控与优化 949795.2.1生产过程监控 947045.2.2生产过程优化 10129075.3制造数据统计分析 10254105.3.1数据采集与存储 10101215.3.2数据处理与分析 10310395.3.3数据可视化 1032680第六章质量管理与追溯系统 10133706.1质量检测与监控 10204316.1.1检测技术选用 11243526.1.2在线监测系统 1184936.1.3数据分析与处理 1121666.2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1146086.2.1追溯系统架构 1182266.2.2追溯信息的采集与存储 11314046.2.3追溯信息的查询与应用 1132426.3质量改进与优化 1183336.3.1问题诊断与分析 11151696.3.2制定改进措施 1231386.3.3持续优化 122387第七章能源管理与优化 1219377.1能源消耗监测与分析 1270337.1.1监测目的与意义 1299927.1.2监测内容与方法 1253677.1.3数据分析与应用 1297357.2能源优化措施 12317907.2.1设备选型与更新 12204537.2.2生产流程优化 13152787.2.3能源回收与利用 13182357.2.4节能技术改造 13278517.3能源管理平台搭建 13175747.3.1平台架构 13163537.3.2平台功能 13287987.3.3平台实施与维护 1314250第八章安全生产与环保 13223528.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3226108.1.1概述 13141108.1.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4123408.1.3安全生产培训制度 1450448.1.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439328.1.5处理与报告制度 14129498.2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 14113378.2.1概述 14254138.2.2安全风险识别 14101098.2.3安全风险评估 14243218.2.4安全风险控制 14114908.3环保措施与实施 1489998.3.1概述 14105138.3.2污染源治理 159808.3.3资源节约 15312208.3.4环保设施建设 15247128.3.5环保管理体系 1532096第九章员工培训与技能提升 15293899.1培训体系构建 15137209.1.1培训目标设定 15120839.1.2培训内容设计 15150679.1.3培训方式与方法 16130959.2技能提升与认证 16108589.2.1技能提升途径 16200669.2.2技能认证体系 1616999.3培训效果评估与优化 16279209.3.1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16228309.3.2培训效果优化措施 164052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71210710.1项目实施计划 171058810.1.1实施阶段划分 17249010.1.2实施步骤 171360010.2项目进度监控 172582310.2.1进度监控方法 171471510.2.2进度监控内容 182536010.3项目评估与总结 181415310.3.1评估方法 181283710.3.2评估内容 182346410.3.3总结 18第一章总体改造规划1.1改造目标与意义1.1.1改造目标本次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降低生产周期,提升生产效率。(2)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智能化改造,降低人工成本、设备损耗和维护成本,实现生产成本的优化。(3)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智能化检测和监控,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不良品产生。(4)增强生产线柔性和适应性:通过智能化改造,使生产线具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1.1.2改造意义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具有以下意义:(1)提升企业竞争力:智能化改造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2)促进产业升级:智能化改造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3)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智能化改造符合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有助于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1.2改造范围与内容1.2.1改造范围本次改造范围包括:生产线主体设备、辅助设备、控制系统、检测设备、物流系统等。1.2.2改造内容改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升级: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线自动化程度。(2)控制系统升级: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3)检测设备升级:引入高精度检测设备,提高产品质量。(4)物流系统优化:采用智能化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5)人员培训:加强员工智能化技能培训,提高生产线整体素质。1.3改造原则与方法1.3.1改造原则本次改造遵循以下原则:(1)先进性: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证改造效果。(2)实用性: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保证改造项目的实用性。(3)经济性:在满足改造目标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成本。(4)安全性:保证改造过程中和改造后的生产线安全可靠。1.3.2改造方法本次改造采用以下方法:(1)需求分析:深入分析企业现状和市场需求,明确改造目标。(2)方案设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3)技术引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生产线智能化水平。(4)项目实施:按照改造方案,分阶段、分步骤进行项目实施。(5)效果评估: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为后续改造提供参考。第二章生产线自动化设备升级2.1自动化设备选型2.1.1设备选型原则在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过程中,自动化设备的选型需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生产需求:根据生产线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自动化设备,保证设备功能满足生产要求。(2)高可靠性:选择具有高可靠性的设备,以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3)易于操作和维护:设备应具备友好的操作界面,便于操作人员快速上手;同时设备维护应简便,降低维护成本。(4)扩展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便于未来生产线升级和改造。2.1.2设备选型方法(1)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技术参数、功能、价格等因素,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2)现场考察:对设备制造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设备的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的情况。(3)用户评价:参考其他用户的使用评价,了解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2.2设备布局与集成2.2.1设备布局原则(1)合理规划:根据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合理规划设备布局,保证生产过程的顺畅。(2)高效利用空间:充分利用生产空间,减少设备占地面积,提高生产效率。(3)安全环保:设备布局应满足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保证生产环境良好。2.2.2设备集成方法(1)硬件集成:将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上的其他设备进行硬件连接,实现设备间的信息交互。(2)软件集成:通过软件系统将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上的其他设备进行集成,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3)接口集成:通过设备接口实现设备间的通信,保证生产线各环节的协同作业。2.3设备调试与优化2.3.1设备调试设备调试是生产线自动化设备升级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单体调试:对单个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功能达到预期要求。(2)设备联动调试:将设备与生产线上的其他设备进行联动调试,检查设备间的协同作业情况。(3)生产流程调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设备进行调试,优化生产流程。2.3.2设备优化设备优化是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参数优化:根据生产需求,调整设备参数,提高设备功能。(2)工艺优化: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3)设备维护优化:加强设备维护管理,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通过设备调试与优化,生产线自动化设备将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第三章信息化系统建设3.1信息采集与传输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在于信息的采集与传输。在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中,首先需要构建一套高效、准确的信息采集系统。此系统应涵盖生产线的各个环节,包括物料管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仓储物流等。具体措施如下:(1)传感器部署:在生产线的关键位置安装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以实时监测生产状态和产品质量。(2)自动识别技术:利用条码、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实现物料和产品的自动追踪。(3)网络传输:通过工业以太网、无线网络等,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2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分析,以支撑生产决策和优化生产流程。数据处理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无效、错误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数据存储:采用大数据存储技术,如Hadoop、NoSQL等,存储海量数据。(3)数据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4)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报表等形式,将数据分析结果直观地展示给生产管理者。3.3信息化平台搭建与运行信息化平台是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核心,它将各个孤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以下是信息化平台搭建与运行的关键步骤:(1)平台架构设计: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和管理特点,设计合理的信息化平台架构,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2)系统开发与集成:开发或采购相应的信息系统,如ERP、MES、SCM等,并将它们集成到信息化平台中。(3)用户权限管理:建立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4)平台运维:定期对信息化平台进行运维,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第四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4.1机器视觉应用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技术逐渐成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关键环节。机器视觉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模式识别技术,对生产现场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在制造业生产线中,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检测: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对产品进行实时检测,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在线监控。(2)尺寸测量: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产品的尺寸进行精确测量,保证产品尺寸符合设计要求。(3)缺陷识别: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对产品的表面进行扫描,识别出产品表面的缺陷,如划痕、气泡等。(4)定位引导: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生产现场的设备或产品进行定位,引导或其他自动化设备完成相应的操作。4.2智能应用智能作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核心装备,其在生产线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智能具有高度自主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替代人工完成繁重、危险或重复性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制造业生产线中,智能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搬运与装卸:智能可承担生产线上的物料搬运、装卸工作,减轻工人负担,提高搬运效率。(2)焊接与切割:智能能够实现精确的焊接和切割操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3)组装与拆解:智能可完成复杂的组装和拆解任务,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4)检测与维护:智能可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实时检测和维护,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4.3人工智能算法优化人工智能算法是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优化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度学习算法:通过优化深度学习算法,提高生产现场数据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为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2)强化学习算法:强化学习算法在制造业生产线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生产过程的自适应性和灵活性。(3)遗传算法:遗传算法在制造业生产线中的应用,可优化生产调度、物料配送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4)群智能算法:群智能算法在制造业生产线中的应用,可实现生产任务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提高生产线的整体功能。通过对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制造业生产线将实现更高效、智能的生产方式,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五章智能制造执行系统5.1制造执行系统架构制造执行系统(MES)是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集成和管理。本节主要介绍制造执行系统的架构设计。制造执行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1)设备层:包括各种生产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负责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2)控制层:主要包括PLC、PAC等控制器,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实时控制,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3)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生产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4)应用层:主要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功能模块,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5.2制造过程监控与优化制造过程监控与优化是制造执行系统的重要功能,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5.2.1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过程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进度监控:实时了解生产线的生产进度,保证生产计划的有效执行。(2)设备状态监控: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3)物料管理监控:对物料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物料供应充足且合理使用。(4)质量控制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发觉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5.2.2生产过程优化生产过程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计划优化:根据生产任务和设备能力,动态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2)生产调度优化:根据生产进度和设备状态,实时调整生产任务分配,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瓶颈。(3)设备维护优化: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实现设备的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4)物料供应优化:根据物料消耗情况,优化物料供应策略,降低库存成本。5.3制造数据统计分析制造数据统计分析是制造执行系统的重要功能,通过对生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5.3.1数据采集与存储制造执行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数据基础。5.3.2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噪、去重等处理,保证数据的质量。(2)数据挖掘:运用数据挖掘算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3)数据分析:对提取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5.3.3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便于企业决策者快速了解生产现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制造执行系统在智能制造生产线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制造执行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第六章质量管理与追溯系统6.1质量检测与监控6.1.1检测技术选用在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过程中,质量检测与监控是关键环节。企业应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需求,选用合适的质量检测技术。常见的检测技术包括视觉检测、红外检测、超声波检测、激光检测等。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6.1.2在线监测系统为实现实时监控,企业可建立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采集生产线关键环节的数据,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在线监测系统可及时发觉异常情况,并通过声光报警、数据记录等方式提醒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6.1.3数据分析与处理质量检测与监控产生的数据需要进行有效分析与处理。企业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检测数据进行挖掘,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使质量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生产线质量状况,提高决策效率。6.2质量追溯体系建设6.2.1追溯系统架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完整性、可追溯性、实时性、易用性。企业可建立包括生产过程、物料来源、设备状态、操作人员等信息的追溯系统。系统架构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6.2.2追溯信息的采集与存储企业应保证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信息采集环节,可通过条码、RFID、PLC等技术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在信息存储环节,企业可利用数据库技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编码和存储,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查询性。6.2.3追溯信息的查询与应用质量追溯系统应具备快速查询功能,方便企业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追踪。企业可通过追溯信息,分析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追溯系统还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优化生产过程。6.3质量改进与优化6.3.1问题诊断与分析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企业应进行问题诊断与分析。企业需要明确质量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通过追溯系统查找问题根源,分析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6.3.2制定改进措施在问题诊断与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应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可包括调整工艺参数、优化操作流程、更新设备等。同时企业还需关注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保证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6.3.3持续优化质量改进与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估,分析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不断优化,提高生产线的质量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第七章能源管理与优化7.1能源消耗监测与分析7.1.1监测目的与意义能源消耗监测是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重要环节,旨在实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情况,发觉能源浪费问题,为能源优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能源消耗监测,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绿色生产。7.1.2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燃气、蒸汽、水等能源消耗数据。(2)监测方法:采用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卡、无线传输等技术,实时采集能源消耗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7.1.3数据分析与应用(1)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能源浪费环节,为能源优化提供依据。(2)应用: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2能源优化措施7.2.1设备选型与更新选用高效、节能的设备,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设备,降低能源消耗。7.2.2生产流程优化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7.2.3能源回收与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压等能源进行回收和利用,降低能源消耗。7.2.4节能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对生产线进行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7.3能源管理平台搭建7.3.1平台架构能源管理平台应具备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报表、预警提示等功能,采用分布式架构,满足不同规模生产线的需求。7.3.2平台功能(1)数据采集:实时采集生产线上的能源消耗数据,包括电力、燃气、蒸汽、水等。(2)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能源消耗报表,为能源优化提供依据。(3)预警提示:根据能源消耗数据,设置预警阈值,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示。(4)报表:自动能源消耗报表,便于企业进行能源管理。(5)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设置、数据备份等功能,保证平台稳定运行。7.3.3平台实施与维护(1)实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能源管理平台实施方案,保证平台顺利投入使用。(2)维护:定期对平台进行维护和升级,保证平台稳定运行,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能源管理服务。第八章安全生产与环保8.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8.1.1概述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处理与报告制度等。8.1.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保证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安全生产负起责任。8.1.3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保证员工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8.1.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防止的发生。8.1.5处理与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处理与报告制度,对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查和处理,总结教训,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8.2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8.2.1概述安全风险预防与控制是智能化生产线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8.2.2安全风险识别通过现场调查、安全检查、案例学习等方式,全面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8.2.3安全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制定安全控制措施提供依据。8.2.4安全风险控制针对评估出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保证生产过程安全。8.3环保措施与实施8.3.1概述在制造业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环保措施的实施。主要包括污染源治理、资源节约和环保设施建设。8.3.2污染源治理针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保证排放符合国家标准。8.3.3资源节约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效率等手段,实现资源节约,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8.3.4环保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环保设施,包括废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保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8.3.5环保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整改,保证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第九章员工培训与技能提升9.1培训体系构建9.1.1培训目标设定为适应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需要,企业需构建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明确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应包括以下几点:(1)提升员工对智能化生产线的认知和理解;(2)培养员工具备操作和维护智能化生产线的能力;(3)提高员工在智能化生产线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4)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9.1.2培训内容设计根据培训目标,企业需对培训内容进行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智能化生产线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智能化生产线的操作方法与技巧;(3)智能化生产线的维护保养知识;(4)智能化生产线的故障排查与处理;(5)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6)安全生产及环保法规。9.1.3培训方式与方法企业应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与方法,以提高培训效果:(1)理论培训: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员工掌握智能化生产线的基本知识;(2)实践操作培训:通过现场操作、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3)在职培训:通过日常工作中的指导和交流,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4)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方便员工随时学习。9.2技能提升与认证9.2.1技能提升途径企业应采取以下途径提升员工技能:(1)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2)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研讨会、技术交流等活动;(3)设立技能竞赛,激发员工学习技能的热情;(4)为员工提供技能晋升通道,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身技能。9.2.2技能认证体系企业应建立技能认证体系,对员工技能进行评估和认证:(1)制定技能认证标准,明确各等级技能要求;(2)设立技能认证机构,负责组织认证工作;(3)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认证,保证员工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相匹配;(4)对认证合格的员工给予相应待遇,激发员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9.3培训效果评估与优化9.3.1培训效果评估方法企业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验证培训效果。常用的评估方法有:(1)培训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发觉问题并进行改进;(2)培训成果测试:对员工进行测试,检验培训效果;(3)工作绩效评估:通过对比培训前后的工作绩效,评估培训效果。9.3.2培训效果优化措施根据评估结果,企业应对培训效果进行优化:(1)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加贴近实际需求;(2)改进培训方式与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