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入柏拉图曾给人下过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给他找来了一只拔光羽毛的鸡,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把“人”的外延扩大了,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归入其中,柏拉图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这才让学生抓住了把柄。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运用逻辑规律,辨别日常语言表述中的逻辑错误。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任务一一、(补充知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1.概念:所谓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将这个思维形式抽象出一个称谓,这个称谓叫概念。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2.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的外延重合的情况,我们可以将概念分为以下五种关系:“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任务一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全同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如“中国首都”与“北京”。“包含关系”中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一部分。如“中学”与“学校”。“交叉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如“青年”与“学生”。“矛盾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而且非此即彼。如“战争”与“和平”。“反对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如“黑”与“白”。
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
“矛盾关系”
概念之间的关系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所有的b都是a,并且有的a不是b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反对关系”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二、逻辑(logic)是一个外来词语音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学案)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逻辑谬误特指具有一定迷惑性的逻辑错误。一般指思维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律的要求和逻辑规则而产生的错误。如概念的含义前后不一致,立场自相矛盾、态度模棱两可,理由站不住脚或推不出结论等。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任务一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根据同一律的要求,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有两种: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不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
违反这一要求的逻辑错误,通常称为“自相矛盾”.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
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任何人不应同时否认一个命题(A)及其否定(并非A),即对一个命题及其否定不能持两不可之说。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判断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理由。在思维论证过程中,要确定一个判断是真的,必须有充足理由。如果没有充足理由,那就是没有论证性。简而言之,即——如果使尚在思维中的某事物获得肯定的回答,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论证,证明其确实可行。三、自主学习、交流研讨
分析教材93页的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学案53页)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任务一成果展示、教师点拨:课本案例分析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已》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已》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分析:
第一个“作品”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第二个“作品”是“各个”作品的通称,看起来表述一样,其实不是一个概念,所以造成推理的错误。
这样的情况就是“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课本案例分析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分析:安,在问句中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示“怎么”,另一种表示“在哪里”。庄子惠子一开始是围绕“人能不能以及怎么能知道鱼快乐”的话题进行辩论的。但到最后,庄子突然偷换概念,把“安”用于表达“在哪里”,并以“知之濠上”作结。“安”为多义词:怎么/在哪里。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课本案例分析③“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分析:
顾客想表达的是提醒甚至抗议,关注的是他的饭菜的卫生问题;服务员却把问题转移成自己有没有被烫挨痛的问题。应该说服务员的答话颇为狡黠,但考虑到其做法确实有损顾客的权益,而又有逃避责任的意思,可以认定其答话是典型的“偷换论题”的谬误。将关注对象从卫生状态转向汤的温度。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课本案例分析④“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分析:一般来说,需要修门铃就是因为门铃坏了,又怎么能指望“每次按门铃”就“有人来开门”呢?说话人或是真的未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或是为自己的不守信而开脱,总之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不矛盾律)。课本案例分析⑤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
“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孩提时代的头骨。”分析:“拿破仑孩提时代的头骨”被保留下来则意味着拿破仑死于童年。而耍戏法的用拿破仑的名头来招揽观众,显然指的是活到成年后叱咤风云的拿破仑。这个有名的拿破仑1821年5月5日
(52岁)
病逝于南大西洋圣赫勒拿岛,又何来“孩提时代的头骨”?
“拿破仑死于童年”和“拿破仑死于中年”两者必有一假,耍戏法的违反了不矛盾律。课本案例分析⑥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分析:《红楼梦》值得读和不值得读也是相互矛盾的,不能都否定;都否定违反了排中律。课本案例分析⑦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分析:薄厚之间存在着中间状态,白黑之间还有灰。说话人屏蔽了中间状态,只呈现出两种极端的情形,让人在两个极端之中做出判断或选择。其实是在并非矛盾(有第三种可能存在)的情形下使用排中律,隐藏中间状态,只呈现出两种极端的情形。属于排中律使用不当。课本案例分析⑧《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分析:
鲁迅的《祝福》中,鲁四老爷的这句话存在两个错误捆绑:一是把祥林嫂的死和祝福捆绑,二是把死和“谬种”捆绑。祥林嫂的死与年关的祝福活动,只是时间上接近的两件事,并无因果关系一不是祥林嫂自主选择或命中注定。
明明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因为发生的时间相近等表面联系,就把它们看成是因果事件,叫作强加因果。违反了充足理由律。课本案例分析⑨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分析:“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这个问题,隐藏着一个前提——对方此前一直在毁谤说话人。对方的回答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
可以把这种错误叫作“不当预设”(违反排中律)。四、总结: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逻辑错误(1)划分不当。主要是指将不同范畴的概念划为同一范畴或将具有主从关系、交叉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2)自相矛盾。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矛盾,彼此冲突,包括时间、数量、范围、动作、位置、状态等多方面的矛盾。(3)强加因果。前后概念之间本来没有因果关系却强加因果关系。(4)以偏概全。以有限定条件的论据推论出超出限定条件的结论,或以片面的论据推出全面的结论。最常见的就是数量上的以偏概全,即由个别推出一般。(5)否定失误。否定失误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没有”“否认”“否则”等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二是“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6)主客倒置。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和表达的混乱。欣赏逻辑谬误带来的艺术效果①齐高帝曾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臣书人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赏析:齐高帝的意思是所有人放在一起比谁是第一?王僧虔故意曲解,把人分为了两类,让齐高帝和自己都得了第一,既保全了高帝的颜面,又保留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没有违背自己眼中的事实,不因为对方高高在上就阿谀奉承,也没有为了无关体统的事就冒上犯颜,体现了较高的语言艺术。欣赏逻辑谬误带来的艺术效果②有一次外事活动中,有位外国记者用嘲讽的口吻对周总理说:“你们中国人走路都是弯腰的,而我们却是挺直着胸膛走。周先生,您说是吗?”此话一出,语惊四座。周恩来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赏析:弯腰走路、挺着胸膛走的“路”,其实是指现实生活中的路,“上坡路”和“下坡路”的“路”是国家的发展之路,这两个“路”全然不是一个概念。周恩来的回答虽违背了同一律,但却堪称语言艺术“上坡下坡”有利反击了对方的挑衅。分析逻辑谬误带来的艺术效果④臧克家《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死”与“活”的矛盾中,反映出诗人内心对精神不朽、虽死犹生的鲁迅先生的敬仰,对欺压人民、虽生犹死者的鄙夷的复杂情感交织。表面上背离了形式逻辑,实际上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心灵逻辑。下课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第二课时感知推理
导入新课《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华生与福尔摩斯第一次见面福尔摩斯,说:“我看得出来,您到过阿富汗。”令华生吃惊不已。
之后他分析说:这一位先生,具有医务工作者的风度,但却是一副军人气概。那么,显见他是个军医。他是刚从热带回来,因为他脸色黝黑,但是,从他手腕的皮肤黑白分明看来,这并不是他原来的肤色。他面容憔悴,这就清楚地说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历尽了艰苦。他左臂受过伤,现在动作品来还有些僵硬不便。试问,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地方历尽艰苦,并且臂部负过伤,这能在什么地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了。学习逻辑推理相关知识,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学习目标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了解推理及相关概念:推理,按推理过程的思维方向划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推理的类型推理形式分类常见逻辑推理形式前提和结论的关系演绎推理三段论、充分条件推理、必要条件推理、排除法、二难推理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推理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类比推理类比推理从个别到另一个别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一、演绎推理(英语:Deductivereasoning)它是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形式。三段论推理是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判断连接起来,得出一个新的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整个推理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所以称“三段论”。1、三段论
示例1: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
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词
虛词介词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示例2:补齐下面的“三段论”1.你是经济学院的学生,你应当学好经济理论。(
,)你是经济学院的学生,你应当学好经济理论。2.企业都应该提高经济效益,国营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都应该提高经济效益,(
,)所以,国营企业应该提高经济效益。3.所有的人都免不了犯错误,你也是人嘛。所有的人都免不了犯错误,你是人,(
)经济学院的学生都应该学好经济理论国营企业也是企业所以你也免不了犯错误。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二、归纳推理它是由特殊的前提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推理。
归纳与演绎是写作过程中逻辑思维的两种方式。人类认识活动,总是先接触到个别事物,而后推及一般,又从一般推及个别,如此循环往复,使认识不断深化。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人们先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归纳推理抓住个性,推知共性前提小,结论大,前提真,结论不一定真,是或然推理。例: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藤野先生》)案例前提结论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因稀缺被尊“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因稀缺美其名“龙舌兰”事物因稀缺而珍贵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类比它是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属性。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类比推理(从个别到个别)示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任务:探究以下各个案例,概括其中的推理形式。有些推理形式可以保证前提为真则结论一定为真,有些则不能保证。你觉得哪些推理不能保证?为什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案55页)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任务①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明确】:①假如“从狗门入”,那么前提是“出使狗国”,如今出使的不是狗国,而是楚国,所以结论就是不能从狗门进入。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任务②《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1段交代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掉数小舟,曳铁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明确】:②假如“从原地和下游都找不到石兽”,那么石兽只能在上游,而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所以石兽只能在上游。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任务③《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明确】:③贾宝玉如果去林妹妹处,足致疾;如果不去林妹妹处,也足致疾,贾宝玉的思想可归纳为二难推理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任务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鲁迅《藤野先生》)【明确】:④鲁迅举了两个例子,一是白菜从北京运往浙江后,被尊为“胶菜”,二是芦荟从福建运往北京后,美其名曰“龙舌兰”,这两个例子都是个例,最后作者得出一个结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吧。这里采用了归纳推理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任务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明确】:⑤邹忌用自己的妻子、妾、客人认为自己比徐公美这件生活中的小事来推至治国大事,二者具有共通之处,更明白生动。这里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总结提升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如④中的“大概是物以希为贵吧”,鲁迅用“大概”加以修饰,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又如“红牵牛花、红大理花、一品红等红花都不香。所以,一切红花都不香”。这一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前提概括的事例过少,也没有注意搜集反例,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总结提升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由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如“老鼠是高级哺乳动物,对这种新药的反应很灵敏;人是高级哺乳动物,对这种新药的反应肯定也很灵敏”。这一推断是正确的。又如“地球既自转又绕太阳公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既自转也绕太阳公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有生命存在”。这一推断就是不正确的。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总结提升演绎推理一般的模式是“三段论”的形式,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在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如果要证明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我们要经过严密的论证,但要证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往往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因此,我们在进行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时,一定要注意对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论证。下课逻辑的力量
第三课时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一)趣味问题三个人住店每人10元,一共是30元,服务员把30元给老板后。老板发现今晚是25元,所以多了5元,让服务员退5元回去,服务员发现5元分不开,自己偷偷地留了2元,每人给退了一元,那么问题来了,每人相当于花了9元,也就是说3*9=27,27元加上服务员偷偷藏起来的2元=29元,问,一开始花了30元,现在变成了29元,少了1元,那1元哪去了?学习目标学习掌握逻辑论证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分析。自主梳理自主学习课本95-97页中间内容和学案57-58页相关概念,理解记忆。
一、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规范的论证总是包含由多个判断构成的逻辑链条。恰当运用逻辑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评估论证的合理性,提高论证的水平。支持和反驳都属于论证。论证要素和推理要素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推理要素:前提、推理形式、结论。论证要素:论据、论证形式、论点。排除法反证法归谬法直接论证间接论证论证方式常见论证形式: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从逻辑的角度讲就是归纳推理)直接论证示例1:一统六国的秦赢政,笔不停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独树一帜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服务于民的百姓公仆焦裕禄……
(不完全枚举)纵观古伟人今英雄,多少科学家,艺术家,甚至普通工作者,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用血泪与汗水浇灌着成功的花蕾。(概括枚举)为了理想,必须如海涛一样毫不畏惧地去拼搏去奋斗。(结论)(一)举例论证(二)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就是将论点用科学原理去衡量。科学原理可以是普遍原理,也可以是学科理论(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还可以是谚语、格言和成语等。这就是常说的“引用论证”。(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思想,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科学原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结论)练习:写出论证过程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论证过程:(1)勿以善小而不为,(引用名言)(2)补船的小洞是小善,(举例)(3)所以,修船工发现船洞,应该补好,为善不避小(结论)(三)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以喻体作论据去论证本体(论题)的论证方式。在比喻论证中,喻体是一组形象事例,本体则是一种抽象道理。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喻体)要专一。(本体)
鲁迅《拿来主义》中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等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这些比喻充分论证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通俗明白,相当精辟。(四)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从事物相反或相异的比较中,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正确性。在比较中阐明了两者的差异之后,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
他们都高悬在历史的天空(正)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反)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结论)(五)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属于逻辑中的类比推理。类比论证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写出这段话的论证思路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拿来主义》)
尼采,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尼采不是太阳,他发了疯在中国,也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中国,也只是送去,没想着拿来中国也并非资源无穷,这样会贻害子孙所以,中国也不能只是送去,而不拿来(结论)在一个论证中,说出来的论据只是一部分,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论据就是隐含前提。而且在论据或隐含前提的背后,还有一些支持这些论据或隐含前提的没有说出来的假设,这些假设称作隐含假设。发现论证的隐含前提,并对它的可靠性进行考察,是评估和改进论证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逻辑方法,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捕捉隐含前提,能够推断出许多问题背后的基本假定,由此可以进入文本的深层,探究其深层意蕴。这是深度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结合《三维设计》183页)二、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关注隐含前提只有同类才能相知论据:子非鱼论点:(子)安知鱼之乐隐含前提:说说下列论证的隐含前提是什么课本范例柯南·道尔的《银色马》中,主人公福尔摩斯有这样一段话:
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牵走,它竟毫不吠叫,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狗吠叫会惊醒草料棚的人不熟悉的人牵走马,狗会吠叫这两个论据对于推出论点必不可少,但又因为种种原因论证者没有将它们表述出来,因此可以称之为隐含前提。加上了这两个隐含前提,整个论证的推理结构就完整了。就这样,通过分析推理结构,我们发现了论证的隐含前提。值得注意的是,论证省略的隐含前提往往不止一两个。如果对福尔摩斯的论证再进一步追问,你会发现还有其他哪些隐含前提?
那只狗当时必须在马厩,而且它没有睡着或处于其他非正常状态,或者睡着了也非常容易被响动惊醒;
当时确实有两个人在草料棚,他们听觉正常、意识清醒或容易唤醒,并且一定会如实地反映相关情况;
草料棚在狗叫声的有效传播范围内;未曾有其他人反映当时听到该马厩的狗叫声......
这些前提或隐含前提的隐含前提一般称作“隐含假设”。三、学会间接论证当直接论证有困难或者效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采用间接论证,主要运用“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排除法排除法:
也称淘汰法,是间接论证的一种,就是一个论题提出之后,先假设它可能存在多种情形,然后通过分析,将假定的各种可能都加以排除,也就是说把论题以外的其他各种可能都一一淘汰掉,只剩下一种可能,即我们要证明的论题就是正确的了。01如鲁迅《拿来主义》的中心论点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却偏偏从“闭关主义”说起,采用的就是排除法,其推理过程如下: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只有自己去拿(二)反证法
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证明最初的观点。其根据的是逻辑规律中的排中律。示例1:赵老师一定学过德语。如果赵老师没有学过德语,他就不可能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迷娘》的德语原文。可实际上他在课堂讲了,所以他一定学过德语。王戎“道旁苦李”的故事。李子是苦的。假如李子不是苦的(甜),生长在路边一定会被人摘光了。可现在道旁这棵李子树上挂满了果实,说明没人摘,李子一定是苦的。归谬法归谬法:
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反驳方法。这种方法是“以退为进,引入荒谬”的方法。所谓“以退为进”,是因为这种方法通过假定对方的论点是真的这一手段,来达到反驳对方论点的目的;所谓“引入荒谬”,是因为这种方法可以从对方的论点合乎逻辑地引出荒谬的结论。使人一听,一读就会立刻感到对方的论点站不住脚,证明对方的论点必然为假。03刘备禁酒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三国志·蜀书》补充知识和训练:结合《三维设计》183页一览表和“典题演练”①二者的目的不同。反证法用于论证,目的在于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归谬法用于反驳,目的在于确定某一判断的虚假。②二者的结构不同。反证法的结构比归谬法的结构复杂,反证法需要设与被论证论题的反论题(相矛盾的或相反对的论题)真;归谬法不需要设反论题。③二者的根据不同。反证法需要运用排中律,由确定反论题假进而间接地确定原论题真;归谬法则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直接推出被反驳的论题假。反证法和归谬法的区别四、在论证中引入
“虚拟论敌”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不妨称其为“虚拟论敌”。
这位“论敌”可能会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面对这些可能受到的攻击,我们再进一步考虑通过怎样的措施能使自己的论证免于或抵御这些攻击。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
学生议论文写作常见模式“例子+观点”,这容易让观点绝对化、结构扁平化。根据观点漏洞虚拟论敌
这位“虚拟论敌”可能会反驳什么呢?“驳论点”——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者从论点推出错误。“驳论据”——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驳论证”——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所以我们就要在论点、论据和论证中做到无懈可击,让“论敌”无处可驳。“虚拟论敌”例证例如:要求以“兼听则明”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常规模式:①论点:兼听则明②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③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
分析:按照这样的提纲写下去,很容易写成“观点加例子”的模式,即使材料再丰富,逻辑上还是不够周密。审题——“黄金三问”这个说法能成立吗?为什么?(停下思考,学会质疑)2.有没有相反或例外的情况?(追求合理与完善思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3.如果成立,需要什么条件?(合理化,使逻辑严谨,表达准确)你的质疑:(1)“兼听”就一定“明”吗?
(2)有没有反例
(3)如果此论点成立,需要什么条件?“虚拟论敌”严写作引入“假想敌”:
①“兼听”就一定“明”吗?(驳论点)“三人成虎”“父子骑驴”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听得越多越糊涂啊……(驳论据)
②“偏信则暗”能够证明“兼听则明”吗?
③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吗?而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驳论据)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
分析:有了质疑,就要应对、驳斥、解释,也就需要对“兼听”的内涵做进一步的解释,对例子做进一步的分析。“虚拟论敌”严写作改进后:
①提出论点:兼听则明
②阐述论点:“兼”的目的:拓宽视野,打开思路。
“兼”的核心:在“多”,更在“异”。
③举例分析:
正:“齐王纳谏”等,分析齐王“兼听”的表现,重点突出“刺”“谏”“谤议”。
反:“晁盖丧命”等,分析不“明”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兼听”,尽量排除他因。
④进行限定
主动引入反例“父子骑驴”“美国总统林肯”等,指出“听”不能代替“断”。“听者”要有主见
进一步分析:“兼听则明”的前提是听者包容与善断。“兼听”的原则是独立思考、为我所用。(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兼听的内涵同步小练(学案58页)1.“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人们长期争论不休,至今没有明确答案。但是有人另辟蹊径,从逻辑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写了一篇题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短文,并在文中给出了明确答案。下面是该短文中的三段文字,请顺着他的思路,再写一段话(60—100字),并给出明确答案。注意体现恰当的逻辑节奏和逻辑力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①“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看似难以回答,其实,这是有明确答案的。
②首先看鸡的来源,这一点解决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人类将捕获的某种野生禽类家养驯化,称其为鸡,而这种野生禽类肯定是产蛋的,即在鸡出现之前,已经有蛋了。那么问题解决了,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
③如果将问题缩小,变为“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注意,是“鸡蛋”,而不是“蛋”。那么,答案是先有鸡,后有鸡蛋,因为我们把鸡下的蛋叫作鸡蛋。(示例1)如果将问题扩展,变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有明确的答案。因为蛋的科学称谓是卵,在鸡出现之前,肯定有其他动物已经能够产卵。那么,答案是先有蛋,后有鸡。(示例2)如果是先有蛋,那么必须假设这只蛋在没有公鸡的情况下是受精蛋而且要在没有母鸡的情况下拥有适当的孵化温度等客观条件,并在蛋没有变坏之前变成小鸡。那么,这就不是进化,而是奇迹,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先有鸡。(示例3)如果是事实上的先后,任何人都回答不出来,但如果是概念上的先后,那么答案是先有鸡,后有蛋。因为这个问题中的“蛋”只能是鸡蛋,人们称它为“鸡蛋”,那么就一定是先有“鸡”这个概念,然后才可能产生“鸡蛋”的概念。同步小练2.下面是董事长的新任秘书在向其汇报会议安排时的原话,因缺少逻辑性和条理性,董事长很不满意,要求新任秘书将此次会议安排按照“结论先行”“逻辑呈现”和“归纳总结”的逻辑顺序重新向其汇报。假如你是其新任秘书,你会怎样重新进行汇报?
董事长,刚刚杨总来电话说系统出现问题,明天下午4点钟他无法参加会议了。张总说他晚一点开会没有关系,明天晚点再开也可以。可是明天的会议室已经被别人预定了,但是星期五是空着的。王总的秘书说,王总明天很晚才能从外地出差回来。我建议,会议的时间定在星期五上午10点,您看行吗?示例分析
董事长,原计划明天下午4点召开的会议,可能要改在星期五上午10点进行了。(结论先行)首先是会议室空档时间问题。明天的会议室已经被别人预定了,但是星期五是空着的,可以使用。其次是到会人员的时间问题。杨总和王总明天都有事不能按时到会。(“首先”“其次”逻辑呈现)因此,为了保证所有人按时到场,确保会议效果,我建议把会议时间改在星期五上午10点,您看可以吗?(归纳总结)解析
答题时应该先说结论,即“董事长,原计划明天下午4点召开的会议,可能要改在星期五上午10点进行了”;再按照“首先”“其次”等逻辑呈现,即首先是会议室空档时间问题,其次是参会人员的时间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同步小练3.下列句子运用了逻辑上的归谬法,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谬法的逻辑思路,并按照这种思路,仿照其中一个例句的格式另写一例。例句:①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岂不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了。②有人说,很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大学岂不是就没有必要存在了。示例分析逻辑思路:这两句话都是先假设一个观点,再推论出一个错误的结果,从而证明假设的观点是错误的。(示例1)有人说,流行的东西都是受欢迎的,流行程度越高,受欢迎的程度就越高。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流行感冒岂不是也很受欢迎。(示例2)有人说,药物不能消除所有的病痛,所以吃药是没用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药物岂不是就没有必要存在了。解析
结合例句“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分析可知,这是一个假设的观点,后文“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岂不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了”则是从反方向来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把握这个结构即可得出归谬法的逻辑思路,然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仿写即可。同步小练4.请以下面的句子为中心论点和开头,续写一段话论证此观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符合逻辑;80字左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示例分析
梅花经过严寒的历练,才有了“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丽;蚌经过沙砾的磨炼,才有可能孕育出珍珠;人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有可能见到彩虹。因此,当苦难来临时,我们不应害怕,而是要把它当成一次成就精彩人生的机会。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意思,即“想成就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因此,在续写时,要围绕“困难使人成功”来写。既可举例来论证,也可扩展开来进行说理,注意字数限制。排除法反证法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学会间接论证小结归谬法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关注论证的隐含前提逻辑的力量第四课时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二)学习目标: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任务1:搜集典型议论性文章,分析其中的逻辑链条。
逻辑是议论性文章的重要元素之一。行文的思路,或者说论点被逐步证明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文章内在逻辑链条的推展过程。
读者只有梳理出这一过程,才能够真正理解作者论证。以下是对《六国论》的分析,供参考。《六国论》围绕先秦六国破灭的原因,先后从不同角度写了如下内容:①提出论点:弊在赂秦②揭示原因:赂秦力亏③回应“论敌”:不赂者以赂者丧④失土情况比较:所亡百倍于战败所亡⑤失土过程描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⑥解释特殊情况:齐亲附秦;燕赵用兵有效却智力孤危,又行刺客,诛良臣⑦做出不弊假设:并力西向,秦人食不下咽⑧分析赂秦心理:为积威之所劫⑨揭示写作目的: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勿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阅读《三维设计》94页《读书真的无用吗?》体会论证思路、逻辑链条分析。任务2:在辩论中体会逻辑的力量——辩题分析。以“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为辩题,开展辩论。正方观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反方观点: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第一,对双方论点进行逻辑分析。根据必要条件的逻辑性质和推理规则正方立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意味着没有温饱就不能谈道德,也意味着如果谈道德那一定是温饱的。
温饱的群体和讲道德的群体是前者包含后者或两者全同的关系。如下图:根据必要条件的逻辑性质和推理规则反方立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要举证的是存在不温饱却讲道德的情况。温饱群体和道德群体可以是后者包含前者的关系。也可能是两者交叉关系:仅从逻辑的角度来说,还有可能是全异关系,当然这在现实中是很难论证的。如下图:没有温饱免谈道德谈道德的都是温饱之人不温不饱依然谈道德有人处于温饱之中,却不谈道德温饱之人都谈道德第二,进行关键概念的分析。由于正方要证明不温饱就不能谈道德,因此,在定义温饱时,要努力使温饱降低到人类的生存底线。如果不温饱就难以生存的话,谈道德的难度显然加大了。因此,“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求”对正方有利。由于反方要证明不温饱也能谈道德,因此在定义温饱时要尽量多地高过人的生存底线,即不温饱亦有一定的生存余地;另外,反方界定温饱时强调“社会总体上无衣食之困”,那“不温饱”就变成了“社会总体上有衣食之困”,这并不排除“局部无衣食之困”,如此这又给自己留下了较大的伸缩空间。把温饱定义为或温或饱对正方有利,那么,不温饱就变成了既不温又不饱,在同等条件下这就要比温而不饱或饱而不温更难以谈道德。相对于把温饱界定为或温或饱而言,界定为既温且饱对正方更加不利,既温且饱,意思就是只有两样都具备才能谈道德,无形之中抬高了谈道德的条件,论证的难度也增加了。第三,分析论证思路。教材中的论证思路部分,实际上给出的是反方的思路。
首先指出人存在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是反方相当高明的设定,因为存在显然是比温饱更加宽泛的条件,而温饱这一条件就可能被绕过。下面进一步指出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不仅构成对温饱这一条件的竞争和替代,而且体现了人的特性和人的尊严。
在此基础上,反方终于宣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谈道德”,这就彻底撇开了温饱这一条件;进而反其道而行,不仅不温饱依然能谈道德,而且“走向温饱的过程中尤其应该谈道德”。至此,不仅攻击了对方的观点,而且亮出了自己替代性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还树起了价值高标。第四,分析攻防策略。论证不能温饱就难以生存,人不能“存在”,自然不能谈道德。这是正方的策略。论证从生存到温饱存在过渡地带则是反方策略,这就意味着在这个过渡地带也可以谈道德。对方举例时,指出例中的人物并未谈道德,或者指出其已处于温饱状态,这应属于正方的策略。因为反方举出不温饱却谈道德的例子即可驳倒正方,而正方的化解方式或者指出这些例子中的人物已经温饱,或者指出他们未谈道德。谈道德的行为尽量宽泛、则属于反方策略。如上所言、正方要把反方认为道德的界定为非道德的;反方则要把正方认为非道德的界定为道德的,从而使道德的范围超出温饱的范围。任务3:尝试写驳论文。驳论文的写作可以关注以下几点。条理清楚。反驳的过程尽量条理清楚。
一般来说,首先要指出并分析对方观点。对方观点包含儿个要点,如准备逐点反驳,须条列进行。
如果驳论的重点是对方论据,要对不同的论据或某论据的不同疑点逐一进行分析。
如果驳论的重点是论证形式,就要分条剖析其逻辑错误。如果要对论证的三要素进行全方位的驳斥,那就逐项进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驳论文,就是为反驳某种观点而写的议论文。写驳论文,会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帮助学生表达合理诉求、参与公共讨论。驳论也是一种论证,它的目的是证明某种观点的错误而要证明某种观点错误,可以有不同的实现路径。有破有立。否定是为了建构,揭穿错误是为了弘扬真理。驳论文的主要功能在“破”,但根本目的在“立”。没有立,驳就没有价值。驳而不立,容易让人理解为挑毛病;驳而后立,才是一种真诚的建设态度。有理有据。要克制情绪,有理有据地展开反驳。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不管对方的观点多么出格,你的态度尽量平和,言辞尽量客观,用事实和逻辑的力量说服人。万不可为驳倒对方不择手段、让自己陷人诡辩和谬误的泥沼。因为反驳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真相和寻求正义,不是压倒别人和维护自己。甚至在很多时候,反驳并不一定以某一方的落败告终,大家充分表达个人立场,然后在不同意见的碰撞和交锋中取得共识,共同进步。一、驳论的形式
不破不立:驳论是指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
主要有三种形式:
1.驳论点: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
2.驳论据: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3.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来驳倒对方的论点。1、驳论点示例:
小明:你知道吗?科学证明腿越少的动物就越聪明!
我:怎么说?
小明:比如,人就比猫啊狗啊要聪明,猫啊狗啊就比蜘蛛蜈蚣等等要聪明!
我:那一定是水里的鱼类最聪明了,他们没有腿!
驳论点: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指出对方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1、驳论点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牛刀小试--试反驳下列观点1、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2、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3、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4、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可俗话又说:近水台先得月!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2、驳论据示例:唐僧带领徒弟化缘,敲开了一员外家的门,唐僧:“阿弥陀佛,施主,给点吃的吧!”
员外:“你们比我有钱,怎么还向我要吃的?”
唐僧:“我们是和尚,身无分文,怎么可能比您老人家有钱呢?
员外:“身无分文?哼!你骑着的宝马比我家的牛值钱;你身边的那个瘦子穿的皮草,比我穿的绫罗绸锻值钱;你挑担子的挑夫还烫着卷发,就连你身边的那头猪都比我家的肥。凭什么要施舍给你吃的!
唐僧……
驳论据: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3、驳论证示例:
前几天有人上我家推销净水器,一个劲的说他们的净水器如何如何的好,像人的肾一样(比喻论证),能过滤掉那些脏物质。
我老妈神叨叨的来了一句:“肾过滤完剩下的不是尿吗?”
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论点不攻自破。二、驳论的要点
(1)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文,首先要摆出对方错误的观点,竖起靶子。怎样竖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性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遍,并且还要强调敌论的弊端。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
(2)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错误的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
(3)要注意分寸。对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
(4)要有破有立。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观点。【例文展示】监考未必真,仍需担责任
疫情之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病毒向我们发起的一场“考试”。与此同时,高中的我们还要应对一场无人监考的考试。在这时,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监考才能保证考试的真实性,希望父母参与监考。
在我看来,监考未必能保证考试的真实性,让父母监考也未必合适。监考不是保证考试真实性的最佳手段,对考试发自内心的敬意才能真正保证考试的真实性。且不谈线上考试,在往常的线下考试里,也总会有极个别的同学作弊,即使冒着被监控捕捉到“作案现场”的风险也在所不惜。从监考的严格性上而言,线下考试显然比线上考试更加严格。在这样更加严格的环境下,考试的真实性仍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那么线上考试的监考就能保证考试的真实性了吗?其实,保证考试的真实性还是要依靠我们学生出于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用严格遵守考试规范来表达对考试的敬意。让父母监考也并非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首先,在疫情逐渐好转的情况下,大部分父母已逐渐复工,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自然无法全力支持监考工作。如果强制规定必须让父母在家中监考,那么全国复工复产的情况不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工商银行借款合同
- 2024年视力保健用品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大便阀接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防水式活动法兰热电阻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白麻板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喷砂抛光珠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近代自然科学(19世纪前后)
- 湖南省邵阳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竞赛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中医药治疗房颤
- 传媒账号签约合同模板
- 金属制品的回收与再利用
- 窝沟封闭与龋病预防宣传
- 广西壮族自治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监理招标文件范本(2020年版)
- 2024-2030年中国地热能市场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解析版)-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练
- 艾滋病反歧视培训
- (5篇)2024年秋国开《形势与政策》大作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附答案】
- 人工智能导论-2022年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华师版 数学 九上 第25章《列举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课件
- 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阅读7.两件宝 教案
- 招投标管理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