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区间试题特练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为明朝建立后权力结构的演变,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A.皇权与相权斗争结果是废除丞相 B.六部取代丞相成为最高权力机构C.内阁成立以后完全行使丞相权力 D.内阁通过行使票拟权以控制君主2.明仁宗及以后,尽管内阁大臣多兼有六部职务,但朝廷规定“俱掌内制,不预所升职务”,即仅做皇帝的侍从之臣,而不到所升的六部等衙门去实地任职。此规定(
)A.削弱了内阁的政治地位 B.维护了中枢体制的稳定C.促进了内阁宰相化完成 D.旨在提高国家行政效率3.“钦差”称谓出现于元代,而在明洪武时期的官方文书中已较多使用。普遍认为钦差大臣是中国古代“皇帝临时派遣至地方处理重大事务的一种特殊的‘官’”。明代的钦差多数是派遣至地方的,但也不乏派往京城的例子。明代的钦差(
)A.拓宽了官员上升的通道 B.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C.体现了中枢机构的异化 D.解决了朝廷内部矛盾4.明代航海家马欢作为翻译多次随郑和出海,其著作《瀛涯胜览》记载:若宝船到彼(古里佛,位于今印度西南部)……先将带去锦绮等货,逐一议价已定,随写合同价数,彼此收执……毫厘无改……毫厘无差。该记载说明当时(
)A.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私人海外贸易得到朝廷允许C.中外友好平等交流 D.中国同亚非建立起广泛联系5.明代嘉靖末年以后,以郑若曾编撰的《筹海图编》为代表,一些士大夫也相继编撰了一系列筹海、海防论著,这些著作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倭寇事件的记忆,也表达了他们对海洋事务的见解。在随后的近三百年里,这种撰述传统被后人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筹海”话语。这反映出(
)A.明代抗倭斗争影响深远 B.明末中国开始建立海防C.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 D.明清时期逐渐开发海洋6.明初严禁私茶出境贸易,由政府垄断经营,并设立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机构——茶马司。明太祖曰:“巡禁私茶之出境者,朕岂为利哉,制驭夷狄,不得不然也。”可见,明朝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
)A.加强对边疆的掌控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扩大国家版图范围 D.管控民间经济贸易7.据《土司底簿》记载,明代的土司实际上是世袭的,但新土司向朝廷请袭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而皇帝圣旨上也必定写上“姑准任事,仍不世袭”等话。明廷这一做法(
)A.实际上放松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B.消除了土司制赖以存在的基础C.不利于改土归流政策的广泛实施 D.维护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主权8.下面是两首明清时期的民间歌谣。据此可推知,明清时期(
)歌名诗词赤日炎炎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迎闯王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A.经世致用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文学创作脱离了现实C.西方启蒙思想冲击理学权威 D.封建统治暗含着危机9.明清时期,某一举措使皇帝直接处理地方事务,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和吏治状况,便于皇帝做出决策。该举措是(
)A.废除丞相 B.成立内阁 C.确立奏折制度 D.设立军机处10.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所使用的“盛世”一语,在《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中出现73次,在《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中出现52次,在《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中出现39次,在《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中出现62次。这说明清朝(
)A.盛世说得到社会一致认可 B.知识分子避祸自保的心态C.努力构建巩固统治的舆论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11.清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改土归流之后,新设州县土民争相纳赋、当差、入学,土民所修宗谱的族规、族训中,“输国赋”“急赋税”等都是常见的条款。由此可以推知,改土归流(
)A.主要目的是增加赋税收入 B.加强了土民对国家的认同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激化了改流区的社会矛盾12.清代在台湾实行班兵制:兵“皆调自福建各营,三年一换,谓之班兵”。兵丁妻子,无令带往。三年一换。每年自京派出御史一员,前往台湾巡查”。后来准许班兵“年愈四十无子者”搬眷随军,又许兵丁就地娶亲。此举(
)A.保障了台湾的长治久安 B.是中央管辖台湾的开始C.促进了两岸的人员交流 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13.1764年,中国总人口为20560万,到了1812年增至33300万余人,再至1835年已增至4亿人。人口增长的同时,地方行政机关州县的数量并无太大变化,大约1200~1300个,而且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由此可推知(
)A.清廷的统治效能相对下降 B.人地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C.高产作物得到引进和推广 D.清政府重视农业技术的革新14.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觐见乾隆,随团画师创作了马嘎尔尼单膝跪地向乾隆呈递通商文书的油画草稿,中方人员看后表示不妥。画师另画,最终令使团中12岁的小斯丹东单膝跪于乾隆面前,接受乾隆所赐礼物(如下图所示)。这一调整反映了清廷(
)A.有意缓和紧张的会谈氛围 B.仍以天朝上国的心态自居C.拒绝同英国交流通商事宜 D.纠缠外交礼节致谈判失败15.龚自珍针对乾隆以来“生齿日益繁,气象日益隘,黄河日益为患”的情况,主张在新疆建行省,利用那里的闲旷土地,组织“京师游食非土著之民”以及各地愿意应募的百姓和“江西、福建两省种烟草之奸民”,前往“以耕以牧,得长其子孙”。这表明龚自珍主张(
)A.增进南北方经济交流 B.垦荒拓耕解决人地矛盾C.强化新疆的国防地位 D.发展农业维护疆域完整16.在清初至近代百余年间,湖广稻米生产水平提升,“大江上下,浙水东西,每岁采运湖南(米谷)者帆樯相望不绝”。而在江浙,此时已“全赖湖广米粟”,广东也是“米谷不敷,仰赖广西,兼资湖楚”。导致这种稻米供需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B.长江水上运输条件得天独厚C.湖广地区鲜有战争时局稳定 D.西方输入改变沿海饮食文化17.据史载,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江南松江府“寻常燕会,动辄必用十肴,且水陆毕陈,或觅远方珍品,求以相胜”。金陵一带,“俗尚日奢,妇女尤甚。家才担石,已贸绮罗;积未锱铢,先营珠翠”。这反映出当时(
)A.统治阶级奢靡腐败 B.自然经济解体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社会风气转变18.明朝思想家李贽蔑视权威和教条,反对用“德礼”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期待人们能够“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据此可知,他提倡(
)A.“格物致知” B.隆礼重法 C.个性自由 D.“存天理,灭人欲”19.梁启超曾评价明末清初的学术界和思想界时说:“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此时之学术“极复杂而极灿烂”。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A.因明清改朝换代导致官方正统思想的崩溃B.明清之际民主启蒙思想尚未形成完整体系C.明清之际的思想界已跳出传统儒家的窠臼D.文化专制与高压政策导致学术复杂而灿烂20.小说《儒林外史》刻画了既”奇”且”狂”的杜少卿形象,杜少卿的朋友来自各个阶层,上到大学者,下到泥瓦匠,但他结交的大多是正直的人。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
)A.古典文学达到了高峰 B.小农经济占据优势C.传统伦理道德受冲击 D.戏曲创作走向繁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21题24分,第22题16分,共40分。21.(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江南瘴疠地,九州之隅角”到“苏湖熟,天下足”,乃至江南“富甲天下”“衣被天下”,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段。大体而言,以西晋永嘉南渡为起始,江南人口开始加速集聚,并以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开展农业生产;经唐安史之乱和宋靖康之变后,江南逐渐完成了这一历史形象转变。——摘编自樊良树《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开发概论》材料二明代,江南棉、桑种植逐渐广泛,可谓“乡间隙地,无不栽桑”“尺寸之堤,必树之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地宜稻者十之六七,皆弃稻栽(棉)花”。以致曾经“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至明代“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即使是产米之都的苏州,也多依赖湖广之粮。江南地区种植烟草、竹木、花卉之人日广,扬州、杭州等地甚至形成了专门的供应市场。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推动了农业雇佣的发展,形成了长工、短工、月工、忙工、伴工等雇佣形式。他们多接受雇主的工钱,同雇主的生产相结合,为雇主生产,增殖其价值。此外,江南农民或迫于生计,或欲发财致富,弃本逐末现象也日益增多。——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嘉南渡后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谈谈你的认识。(13分)2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剧作家魏明伦说,过去说“康乾盛世”,其实那是自封的,是当时的御用文人拍马屁的说法。他们夸大了康乾时期在经济复苏、疆土开拓方面的业绩。事实上,每个朝代的开始都有一段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然后是腐败,走向衰落,这是朝代更迭的规律。康乾时期当然有其繁荣的一面,但远没有唐朝的思想开明,清朝最突出的是思想禁锢,其对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是空前的,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负面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康乾时代对统治者而言可能是盛世,而对人民来说则是非常残酷的灾难岁月。——摘编自《“康乾”不应称“盛世”》根据材料,概括魏明伦对“康乾盛世”'的说法表示异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魏明伦说法的认识。【答案解析】1.【解析】选A。根据材料“明朝、丞相权重、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及所学可知,明朝初期,宰相擅权专政,对皇权产生了严重威胁。由此,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A项正确;“六部取代丞相成为最高权力机构”与题干主旨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行政机构,属于皇帝的秘书机构,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内阁通过行使票拟权以控制君主”表述错误,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对皇权产生制约作用,排除D项。2.【解析】选B。材料并不是强调削弱内阁的政治地位,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明代的内阁并未演变为宰相,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内阁与国家行政效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知识拓展】正确认识明朝的内阁制度(1)内阁没有行政权: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2)内阁权力来自皇权: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全由皇帝决定,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3)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票拟必须符合皇帝心意,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4)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3.【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钦差大臣是中国古代“皇帝临时派遣至地方处理重大事务的一种特殊的‘官’”,明代钦差较多,不仅派往地方,也派往京城,这说明明代重视钦差在处理重大事务时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钦差秉承皇命,能够快速的决断事务,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B项正确;钦差属于临时任命的官员,不是正式官名,因此不是官员上升的通道,排除A项;C项表述中,“中枢机构的异化”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明代有派遣至地方的钦差,因此其并非为了解决朝廷内部的矛盾,排除D项。4.【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马欢是郑和使团的成员之一,其著作中记载的“逐一议价”“随写合同价数,彼此收执”“毫厘无改”等说明郑和使团在当地与商人进行了平等贸易,该史料可以用来证明当时中国同外国的友好平等交流,C项正确;仅凭材料中的记载无法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排除A项;马欢随郑和出海,并不属于私人海外贸易范畴,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同亚非建立起广泛联系,排除D项。【知识拓展】明朝对外交往的特点(1)逐渐封闭:从整体上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最典型地体现在郑和下西洋上;明朝中后期,因为倭患,实行“海禁”政策,逐渐走向“闭关”。(2)新旧交替:明朝统治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依然存在;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开始传入中国;明朝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3)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这一外交理念与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基础有一定的联系。(4)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的目的,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是导致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5)优势明显: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前。5.【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的倭患和抗倭斗争引发了持续几百年的关于筹海、海防的撰述,这说明明代的抗倭斗争影响深远,A项正确;“明末中国开始建立海防”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海防撰述传统的持续,据此得不出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的,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明朝抗倭斗争影响”,所述不是海洋开发,排除D项。6.【解析】选A。根据材料“制驭夷狄”可知,明朝垄断茶叶出境贸易,设立茶马司,并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A项正确;B项与“岂为利哉”表述、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不会扩大明朝版图,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于茶叶出境贸易的管控,没有涉及民间经济贸易,排除D项。7.【解析】选D。材料中明代土司实际上是世袭的,但新土司向朝廷请袭时却要声明并无世袭之文,而皇帝圣旨上也必定写上“姑准任事,仍不世袭”等话,这说明明廷是在维护中央对民族地区的主权,D项正确;新土司就任需要向朝廷请袭时并要得到皇帝的圣旨批准,这说明明廷并未放松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排除A项;消除了土司制赖以存在的基础说法绝对,排除B项;改土归流政策是在清代推行的,排除C项。8.【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赤日炎炎》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迎闯王》则讴歌了“不当差,不纳粮”的反抗精神。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暗含危机,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文学创作恰恰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与西方启蒙思想无关,选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9.【解析】选C。根据材料“皇帝直接处理地方事务,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和吏治状况,便于皇帝做出决策”及所学可知,奏折制度始于康熙朝,进一步扩大于雍正朝。上奏人撰写奏折不得泄密,不经任何机构、人员,直达御前。这种方式既快速又保密,使皇帝能更直接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宫廷决策效率,C项正确;明太祖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排除B项;清朝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排除D项。10.【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盛世”一词主要出现在当时的官书之中,这是官方进行的舆论宣传,其目的是巩固统治,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官书对盛世的描述,未体现社会的一致认可,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知识分子的心态,排除B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D项。11.【解析】选B。根据材料“土民争相纳赋、当差、人学”以及“输国赋”“急赋税”等成为土民所修宗谱的族规、族训的常见条款可知,改土归流后土民对清廷的认可,这增强了其对国家的认同感,B项正确;由材料看,改土归流有助于赋税收入增加,但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C两项;改土归流得到了土民认可缓和了改流区的社会矛盾,排除D项。12.【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允许班兵眷属随军和就地娶亲,推动一部分大陆人在台湾娶亲定居,促进了两岸的人员交流,C项正确;台湾的长治久安得益于经济发展、政治管理、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因素,仅仅依靠材料所述举措不足以确保台湾的长治久安,排除A项;中央管辖台湾始于元朝,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清朝根据台湾地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统治政策,而是强调班兵政策变化的影响,排除D项。13.【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1764年中国人口已经达到2亿并在后期不断增长,虽然人口急剧增长,但是地方行政机关州县的数量却无太大变化。如果说乾隆中期以前全国近1300个县令负责处理全国2亿人口的大小事务,每县平均15万~16万人,还能保持农耕社会基本平稳。至嘉道后,每县平均增至30万~32万人口,“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也说明当时清政府的统治效能相对下降,A项正确;“人地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高产作物得到引进和推广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清政府重视农业技术革新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方法技巧】推断(理)型选择题解题技巧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4.【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油画初稿是马嘎尔尼呈递国书,属于两国的外交对话,改后成为了小孩接受皇帝礼物,转变为了藩属接受天朝礼赐,这是朝贡外交的表现,说明清廷仍以天朝上国的心态自居,B项正确;将外交对话改成朝贡赐礼是贬低英国,不利于两国缓和关系,排除A项;乾隆同英国交流了通商事宜,只是最终否决了英国请求,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使团觐见的情景,没有涉及谈判结果,谈判失败的根源在于双方外交观念的差异,排除D项。15.【解析】选B。A材料是建议移民去新疆,不属于南北方经济交流的范畴×B根据材料,从龚自珍的主张来看,他针对乾隆以来人口增长、土地狭窄、黄河频繁发生水患的情况,提出了在新疆建行省,并利用那里的闲旷土地进行垦荒拓耕的建议,体现了龚自珍主张垦荒拓耕解决人地矛盾√C材料针对的是“生齿日益繁”的问题,与新疆的国防地位关系不大×D龚自珍的主要动机是解决人地矛盾,而不是强调维护疆域完整×16.【解析】选A。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初至近代百余年间,造成稻米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江浙、广东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粮食作物种植减少,因而出现了江浙、广东地区粮食供给依赖湖广稻米的情况,A项正确;长江水上运输是交通条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湖广地区鲜有战争的相关信息,时局稳定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沿海饮食文化改变的相关信息,况且西式饮食习惯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名师点拨】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粮食不能自给是因为经济结构的变化江南地区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供应区,但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这是由于当时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对减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17.【解析】选D。根据材料“寻常燕会……必用十肴”“俗尚日奢……已贸绮罗……先营珠翠”是说人们饮食奢靡,追求华丽的衣服和名贵珠宝,体现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风气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中的对象不仅限于统治阶级,排除A项;自然经济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排除C项。18.【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C项正确;朱熹提出“格物致知”,排除A项;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排除B项;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排除D项。19.【解析】选B。根据材料“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对于正统思想展开了批判继承,但是这些启蒙思想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在社会上影响较小,B项正确;正统儒家思想没有因为明清改朝换代而崩溃,排除A项;明清之际的思想界虽然对于传统儒家进行批判于反思,但是依然没有跳出传统儒家的窠臼,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与高压政策压抑了学术的发展,而不是“学术复杂而灿烂”,排除D项。【易错提醒】清代主流社会思想仍然是理学理学在清代处于主流地位,是封建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封建家族制度、宗法社会制度的支撑,为普通民众所尊奉。纲常学说及教条化的理学已渗人民众生活的各方面。文化教育、道德伦理、风俗礼仪、乡规民约、族谱家祠等都未摆脱理学的印迹。20.【解析】选C。根据材料“杜少卿的朋友来自各个阶层,上到大学者,下到泥瓦匠”可知,杜少卿结交的朋友来自各个阶层,据所学可知古代社会等级强调“士农工商”,《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社交已经打破了伦理等级,C项正确;仅凭材料中《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无法得出清朝古典文学达到顶峰,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戏曲,材料涉及文学,排除D项。21.【答案】(1)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人口南迁带来丰富劳动力;北方先进农业技术的传入;江南地区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江南农业发展。(11分,每个要点3分,4个要点得11分)(2)表现: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加强;农作物种植多元化;农业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开02565+24273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 无痛宣传手册课件
- 科技论文的写作课件
- 广东省恩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音乐期末卷
-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六乡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2级高三年级第10次测试(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简本
- 医药高等数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中医药大学
- 2024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解析
- 山东省英语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指导
- 2024年中国智慧能源行业概述分析及技术调研报告
- 公司年度总结和来年规划
- 加油站工程质量监理评估报告
- 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含解析
- 驻马店市卫健委招聘专业技术人才笔试真题2023
- 期末模拟测试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初中道法】认识生命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粮库平房仓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生物医药产品临床试验药物供应合同
- 2024年湖北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2025年全年日历表(每月一张共12张)
- 2023年佛山市南海农商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