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
《村晚》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学习的资源,
如听课教师的指点.网络社区资源的利用.学生特长资源的开发等,让
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外
补充材料,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1.师生玩游戏。
师: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
的树,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一青青的草
池塘一碧绿的池塘
水一清澈的水
山一巍峨的山
落日一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一快乐的放牛娃
牛一悠闲的牛
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一树
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
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
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一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
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
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
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
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
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
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和诗
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
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
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
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
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
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
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
笛不成腔调地在吹。)听一支牧童短笛。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
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
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
议?
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还
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们
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更要告诉大家的是,李老师
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一个网络社区,上面稍微有一些资料和动画,可供
大家学习时参考,你们可以把自己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解决的问题答案
回复到社区里,这样,我们大家资源共享了,呵呵〜
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教师根据评议在社区中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
村晚
草满/池塘II水满陂,
山衔/落日II浸寒漪。
牧童/归去II横牛背,
短笛/无腔口信口吹。
5.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草满池塘一
山衔落日一
牧童一
短笛一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
种无限的遐想。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
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处了,让我们一起来
瞧一下吧。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景?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
的向往。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
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
会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
重难点分析:
1.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
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
2.《稚子弄冰》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
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
品味词句、想象画面、联系自己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古诗,以训练学
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
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课前准备:
1.学生了解作者的资料,预习古诗。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品读《稚子弄冰》,感情诵读古诗,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一)学生自读古诗,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
(二)交流对古诗的解读。课件出示诗句
1.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铮”再到“敲玉磬”至最后
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
的心理变化。
4.关于“玻璃”、“玉磬”、“银铮”这些名词的理解要立足
于诗歌实际。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
化。
(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句中儿
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
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
二、拓展延伸,改写古诗。
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古诗改编成短文,展现诗句中的情景,可以
加入自己的恰当想象。课件出示改写提示
(联系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仿写练习,既训练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及相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体会作者的自由与快乐,感悟祖父的慈爱和宽容。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运用反复的手法),仿写片段。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
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学习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检查生字词
指名读词,正音
(二)交流主要内容
(三)明确学习要求
1.引出阅读提示的问题,引导提炼出中心问题。
2.出示中心问题:“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3.依据预习,交流感受到的心情。
二、细读品味,感悟心情
(一)自学感悟一一自由快乐之心
1.出示问题:从哪儿感受到作者快乐自由的心情?
2.引出阅读方法,引导自学,阐述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找出
相关句段,作批注。
(二)交流感悟一一自由快乐之事
1.交流作者在祖父园子里做的快乐自由的事。相机指导朗读。
2.出示课件,回顾所有快乐的事。
3.小结,梳理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交流感悟一一自由快乐之物
1.依据交流出示语段“愿意……就……”
2.引读该句式,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想象“园子里还有哪些事物是自由的。
4.延伸课外用“愿意……就……”句式仿写。
三、研读深思,领悟中心
1.深入质疑:学到这里你脑子里会跳出什么问题?
2.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祖父的句子,自读体会。
3.交流:“作者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快乐?”领会祖父的慈爱和宽
容,是作者自由快乐的源泉。
四、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1.出示《呼兰河传》封面,引导猜测书中内容。
2.出示茅盾对该书评价的话语,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是一部凄
婉的歌谣?
3.激发阅读原著兴趣,布置课外阅读作业。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自由
快乐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二)
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
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
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
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
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
处处皆学问,习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
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
读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
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
1.会认读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
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
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
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
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
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
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
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
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
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
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
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
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
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
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
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
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
加深体验。]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
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
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
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
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
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
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D.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
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
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把“我”一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
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
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
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
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
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
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
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
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
《月明》教学设计
[学习目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育继过评点的方法与文本展开对话,表
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重点难周
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
的重点。
2.学生第一次评点课文,有一定的难度。课堂h老/阿介绍方法并进行示
范,来指导学生评点课文。
[教学时间]:~»寸
[学习内容与步嬲
一、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
千百年来-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t中做主了他们的爱恨情
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
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仓储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
类相思、情感解淋,她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1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
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向乐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
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开腿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
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i耀•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
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Mo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都〉),“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
年只相似”(糕虚《春江花月夜)〉),“兔寒瞻冷桂花白,此夜娜应断肠”(李
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简乍者
季羡林,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第六届全
国人民彳短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般员、北京大学gq
校长等。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廷根±学学习
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
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他曾长麒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降翻译了印
度著名的史诗《罗摩衍^》。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
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
师。此夕他还创昨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景笏、《朗润集)〉以及《季
^^木散曲等。
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雨嗨内容与特色。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
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
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她会因为融汇了乡思
而具有了特^的意味有的期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
月、炊烟、乡音等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
故乡和自年生活的回忆,特^是X微乡月色的动酷苗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
权的思念与牵挂。
第1小节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
流传彳酎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全诗
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
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抒发了杜甫离
舌Lt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对自然事物的感觉有时因主观修者而改变,在文学作
品中,这样的写法特^多,月亮眼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
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这句诗特^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
传诵。本文的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除最后说“事情大概就是这个
样子”,正是说明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感受。
第2、3、4、5节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2小节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
至如,进而过鞋」家乡的山水,过鲜蚱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
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但3寸的记忆连同见沙年的梦境与感受
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极口了,看月亮,拣鸭蛋,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
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的叙述显得更加动
人。
第6、7、8三节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
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的亲碉策浅只有通过对比才I镰现出来,故
乡的小月亮却十么那么美,除了亲炯温馨的回忆外,作者礴过与其他踊进
行对比来题,那齐南到d惊,一直瀚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
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处两处,但在作者看
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作者
指出,对一个异乡人来说,对故乡的思念常常构成他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思乡
是他生命的组成部分,有故乡可思,甜,思而不得,苦,正是这种复杂的滋味显
示出乡思特有的情感色彩。
最^一小节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国口在他乡对
故乡的思念的t照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全文的
情磁向了高潮。
文章的风格与一个人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讲,老年人的文章都
写得古拙、质朴,所谓由绚丽而归于平淡。季羡林的这篇《月是故乡明》就体现
了这一点,它写得非常平实,采用的大都腕句子,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娓
媚I来,甚至不时流露出返老还童般的天真,但越是这样的质朴自然,越是能见
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
四、通过评点,研读课文。
1.什么是评点?
评点是古人研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在阅读文本的基出匕对文章
的内容(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和写作方法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入理
解文章内容。
从方法±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仓脸评点作为对话,是
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文本肯定是对话的第
f对象,与文本的对话是构趣他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
注意局吾屿整体的关系。实际上,在阅读中,作品的局部^整体是不可分割的,
因为对整体的理解是建立在局部的基砒t的,而且,从阅读的过程看,也是由局
部到整体次M展开的,有时,一些看上去是局部的地方实际上关M到作品的全局,
是理解作品整体的康。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说的就是这个道
理这些“眼”有的关系至险篇的结构,有的关系至睑篇的主旨、感情的趣,
甚至是给全篇写作方法和对院调P的地方,我4,应评点时就要注意到。另一方
面,对局部的理解又离不开作品的整体,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理解,整体是局
部的语言环境,比如《前方》中的“家”、“路”、“眼前与心中”,这些词语,有
时是实指,有时又是比喻,有时又是在实指中寄托了另外一些涵义,如果不从全
篇的立意出发,不从文章特定的语境出发,是彳宓幅清楚的。
与文章对话的进一»是与作者对话,孟子讲“以意逆志”,意思就是说
可以通过对作品意义的醒去理解作#的写作意图。以《想北平》为例,由文章
就会想到堵舍,想到堵舍与北平的关1,老舍为什么爱北平?为什么辱仃与爱
母亲相提并论的地步?爱到了“说不出”的地步?这就是从文章过鲜蚱者了。
还有,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只是你一个人的一己之见,而文章是不会只有一种f法
的,因此点评时应该会想到别人怎么看。这实际上就是在与文章的其他读者展
开对话。
2.示例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开篇点题。)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
等等,不可用数。(过渡,由月到山、水,从而写到故乡的水。)
至于水•••…比白天用嚼烂的舜法粘要容易得多。(写童年往事,故乡往往
与童年连在一起。下面还有许多充满童趣的细节。)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礴你!(对比,为的是突
出故乡月亮之美,同时又是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随着年月的增加,思乡之情更增一番苍茫。)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这也是对比,又是衬托,朱自清《荷塘
月任》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t甜美在。(对故乡的思今是充满了惆怅
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但人有故乡可以思念,并且拥有一份温馨的回忆,又是
幸福的。)
3.学生进行评点,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五、力箝
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古人讲读书不动笔等于不读书。读书不是纯悴
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
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5种
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要有廉成这样的好习惯。
六、
1.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塔习。
2.预习。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学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图。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
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
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
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
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
梅花的手绢。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
“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
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
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
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
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
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
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
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
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
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
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
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
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
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
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
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
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
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
(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
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
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
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
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
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
《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
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
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
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
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
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
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
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
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
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
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
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梅花魂3.不能回国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照应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课题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
活。
2.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说出自己了解的大人们童年生活中有趣
的事情,表现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耳闻目睹为基础,做到把内容讲清楚,讲具
体。
4.在学生精彩的交流中,进行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所说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反映大人们童年难忘生活的片断,讲述大人们的童年故
事,使学生感到童年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
情怀。
教学难点
把故事讲述清楚,讲具体,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
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童年,一首欢乐的歌,一个美好的梦,让人亲身经历,永不忘
记。那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童年的趣事、乐事又给你留下哪些印
象呢?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3.谈话揭题:人不知不觉就长大了,童年的记忆却伴随着人的一
生。让我们走进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板书:
口语交际一一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学生齐读课题。
二、明确交际要求。
(一)阅读课本,了解交际要求。
1.读教材13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交际要求:(1)根据提问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2)认真倾听,
在交流时能边听边记录。
3.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交际要求
先想一想可以了解谁的童年,如祖父母、父母、邻居,在针对不
同的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问之前,先列一个提纲,把提问对象和
问题写下来。下面的表格仅供参考。
提问对象问题一问题二
邻居阿姨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干过什么傻事?说过
那几篇课文?什么傻话?
爸爸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下课后最喜欢玩什么
什么?游戏?
...
3.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1)可以从这些方面提问:他们小时候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
和社会生活中难忘的事情……
(2)提问的时候,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3)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一边听一边做简单的记录,不
要随意打断别人。
(4)整理记录。
三、互相交流,汇报交际。
1.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要求:交流时,可以谈整理后的结果,也可以谈提问过程中
印象深刻的事,还可以谈你的感受。
2.组内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
(1)汇报要求:发言的同学要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其他同学
要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有疑问或者要提意见的,等听完之后再
举手发言;发问和提意见要有礼貌,注意礼貌用语。
(2)各小组推举代表轮流展示,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
组可以提问(教师相机指导点拨,重点从语言表达是否完整和内容是
否有条理两方面来指导,启发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学生相互评价,发
现优点和不足)。
3.评议谁最棒。
(1)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
重点是否突出。
(2)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并宣布评选结
果。
(3)教师小结。
四、欣赏范例。
爸爸的童年趣事
爸爸的童年是充满快乐的、丰富多彩的,他给我讲了很多有趣的
事情。什么下河摸鱼啊、上树掏鸟窝呀、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等等。
其中的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爸爸十岁左右的时候,快过春节了,奶奶叫爸爸和他哥哥,也就
是我大伯出去买白糖,他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爸爸最喜欢跑腿
了,这样,他们就可以逃出奶奶的视线,无拘无束地玩耍了。那时买
东西都用供应票,买油用油票,买布用布票,买糖用糖票,并且那时
候没有商店,买东西只能去几公里外的供销社。
于是爸爸和大伯就出发了,爸爸习惯性的把糖票放在帽子里戴
上。在路上,他们俩兴奋地玩着滚铁环,一路上都洒下了他们的欢歌
笑语,早把糖票放在帽子里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这时,他们来到了供销社。售货员说:“你们要买什么?”爸爸
和大伯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要买白糖。”售货员又问:“那你们的
糖票呢?"他摸了身上所有的衣兜,也没找着。“呀!”“怎么了?”
大伯问。“我们的糖票不见了!”爸爸回答。大伯也焦急地找起来,
把全身都摸了个遍。爸爸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转来转去急得汗水都
出来了。热的爸爸摘下帽子,糖票掉出来了,“啊!在这里”爸爸兴
奋的叫了起来,大伯甚至跳了起来,就像打完胜仗后的喜悦。
售货员称好糖,用报纸包好(那时候没塑料袋)系上绳子。他
他俩提着往家赶,又在那儿滚着铁环回家。突然,报纸破了个小洞,
可怜的白糖一路走,一路撒,而爸爸和大伯并未发觉到。这时,一个
老爷爷路过,看到到这情形,立刻喊道:“你们俩小兔崽子,糖都漏
了,回家还不得挨骂!”爸爸扭头一看,哎呀!这都已经铺成了一条
长长的“糖路”!这该怎么办?爸爸灵机一动,他把身上的外套脱下
来把糖包好,抱着回家了。
爸爸的童年是多么有趣,像一幅画卷令我难以忘怀!
1.小组交流对以上交际范例的评价。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五、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课,通过交
际,我们了解了大人们的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丰富多彩。如果让我
形容童年中的趣事的话,我会把它比喻一朵花,一朵芳香四溢的花;
一个盒子,一个装着许多秘密的盒子;一个葡萄架,一个长满了数不
清葡萄的葡萄架……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童话般的故事吧!(播放
歌曲《童年》。)
2.课后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和自己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了解更多人的
童年生活。
(2)搜集和阅读名家描写童年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说给自己
的同学或家人听。
推荐阅读:《笔墨童年》余秋雨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
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
时的真实感受。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
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
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都发生了很多的变
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都长大了。谁能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自己长
大了?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身体长高了,学会了很
多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体贴父母……所有的这一切都足以
证明一一你们长大了。
4.观看视频,引发交流:
(1)我长大了,学会做许多的事情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能
做什么事呢?
播放录像视频:跳绳、系鞋带、帮老师拿本子、给同学撑伞、帮
家长做家务……
(2)我们也长大了,又会做什么事情呢?(自信、环保、文明、
爱心、体育、勤学、家务……)
5.教师评议,导入课题: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
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
长大了?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成
长中的自己。(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
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出示课件
(1)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
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2)最近爷爷起早贪黑,忙着采、晒野菊去集市卖,原来是为
了给我买双新球鞋,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球鞋,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3)上个星期,第一次在班里当众发言,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
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2.小组交流: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上面资料中的“我”在那一刻长
大了?结合课文插图,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
一个人在那一刻长大了?(小组长分类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分类总结。
(1)品德方面:看到出现皱纹的妈妈,懂得了关心父母;看到
为自己操劳的爷爷懂得了关爱老人;看到生病还坚持上课的老师,懂
得了尊敬老师;得到同学帮助的那一刻,懂得了关爱同学;获得同学
掌声的那一刻,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也懂得了要欣赏和鼓励别人;
帮助低年级的小同学修好文具盒,那一声谢谢让我感受到助人后的愉
悦...
(2)学习方面:课堂发言受到老师表扬的那一刻,懂得了要努
力学习;克服困难,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那一刻,懂得了要学会独立
思考;读书交流会上得到同学们掌声的那一刻,懂得了要主动探索新
知识……
(3)能力方面:学会了一项新技能,为自己感到自豪;放学了,
爸妈没来接我,独立回家的那一刻,内心充满了喜悦;晚上自己在家
没有感觉害怕,得到爸妈赞许的那一刻内心非常激动……
(4)友情方面:原谅朋友过失,看到朋友激动表情的那一刻,
我真正感受到对待朋友要宽容;把自己的钢笔借给朋友,听到谢谢的
那一刻,我懂得了要帮助别人……
4.独立思考: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寻找让自己觉得忽然长大了
的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
5.小组交流:小组同学互相介绍让自己觉得忽然长大了的某一个
瞬间、某一件事情。
6.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三、互相交流,拓展思路,指导命题。
1.小组交流:怎样根据要求写出感人的文章?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并板书:
(1)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
(4)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3.指导命题:
(1)可以用“那一刻,我长大了”做为习作的题目。
(2)可以根据选取的材料进行命题。
(3)可以根据自己最深的感受对习作进行命题。
(4)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做为习作的题目。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那一刻,我长大了
人生中总会有一些难忘的事情,我也不例外。而使我终生难忘的,却
是一次不愉快的回忆。
那一次,我独自走在放学的路上,看见道路的一旁有一棵梨树。
上面那黄嫩嫩、水灵灵的梨儿,使我不禁心中一阵欢喜。我记得这梨
树好像是小卖部的主人老王伯伯种的。“没关系,反正树上这么多梨
呢!"我心里想着,手不知不觉的伸了上去,摘下了两个硕大的梨子、
我小心地把梨装进书包里,满心欢喜,像一只小鸟似的飞回了家。
爸爸打开门,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包鼓起的那一大块儿。“那是什
么?”爸爸把声音压的很低。“梨!”我欢快地告诉爸爸。“哪儿来的?”
“在老王伯伯的那棵梨树上摘的。”我满不在乎地回答。“你为什么偷
别人的东西?”爸爸的眼神像箭一般,让我不敢看一下。我马上感觉
到形势不妙,老老实实站到了爸爸面前,恨不能把头低到胸脯上,等
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谁知,爸爸心平气和地说:“乱拿别人的东
西不是一个好习惯,现在的小偷就是小时候像你一样,爱偷别人的小
玩意儿,现在是两个梨,将来就可能是一筐梨,甚至是更贵重的东西!
快给人家还回去!”爸爸的声音虽不高,每一个字却像一条鞭子,抽
打着我的心。“爸爸……”“快去!”爸爸用两个字拒绝了我的请求。
我的话还未说出口,就被这两个字顶了回去。
我手中拿着这两个梨,它们仿佛有千斤的重量,压着我的心。我
实在没有勇气面对小卖部的老王伯伯。我走到梨树边,四处张望没有
一个人,才放心地把梨子放在了树下的草地上。风吹着梨树的叶子沙
沙地响,那千斤的重量也随风而去,我心里轻松多了,几乎是一路唱
着歌回到了家。
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好像长大了不少,觉得自己突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配电技术》第4章 教案
- 论语关于礼读后感5篇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建筑工地年终个人总结
- 私人汽车买卖合同2024年(30篇)
- 简单版出租房屋合同
- 新机遇演讲稿
- 中老年征婚文案范文
- DB12-T 1114-2021 水闸工程运行管理规程
- 广东省肇庆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能力评测(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GB/T 3620.1-2016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 GB/T 23858-2009检查井盖
- GB/T 17514-2017水处理剂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目录
- 2高铁AB料路基填筑施工技术
- T-NTRPTA 0030-2020 无人机精准测绘技术规范
- Friends《老友记》英文介绍(并茂)课件
- 智慧门店零售解决方案-新零售解决方案
- 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
- 小学开展仪式教育的策略研究
- 完整版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纪念12.13国家公祭日专题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