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中医妇科学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中医妇科学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中医妇科学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中医妇科学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妇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1.子宫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分泌雌激素(正确答案)

B.产生月经

C.排出月经

D.孕育胎儿

E.娩出胎儿

答案解析:子宫的主要功能包括产生、排出月经,孕育、分娩胎儿。

2.胞宫属于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正确答案)

D.以上都不是

E.以上都是

答案解析:非经期、妊娠期,子宫表现为“藏精气而不泻”似脏;行经期、分

娩时,子宫又表现为“传化物而不藏”似腑。所以,子宫既有脏和腑的一些功能特

点,又区别于脏和腑,《内经》称之为“奇恒之腑”。

3.女子月经产生的中心环节是

A.任脉与冲脉

B.肾、天癸、冲任、胞宫(正确答案)

C.脏腑、气血、经络

D.带脉与胞宫

E.冲、任、督、带脉

答案解析:月经产生的中心环节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脏腑、天癸、气

血、冲、任、督、带与胞宫是月经产生的生理基础。

4.月经周期中“的候”时期指

A.行经期

B.经间期(正确答案)

C.经前期

D.经后期

E.以上都不是

答案解析:经间期指月经周期的第14-15天,也称氤氤之时,或“的

候”“真机”时期,相当于西医中的排卵期。

5.身体无病而月经三个月来潮一次者称

A.季经(正确答案)

B.并月

C.暗经

D.垢胎

E.避年

答案解析:季经指身体无病而月经三月一行者;并月指身体无病而月经二月一

至者;暗经指终生不潮却能受孕者;垢胎指受孕之初,按月少量行经而无损于胎儿者;

避年为身体无病而月经一年一行者。

6.产褥期是指

A.产后6~8周(正确答案)

B.产后1周

C.产后1月

D.产后百日

E.产后1年

答案解析:产妇从分娩结束至逐渐恢复至孕前状态,需要6-8周,此期称为

“产褥期”,又称产后。产后1周称“新产后”。产后1月称“小满月”,产后百

日称“大满月”。

7.六淫中,妇科疾病的常见病因是

A.寒、湿、热(正确答案)

B.风、寒、湿

C.风、燥、寒

D.暑、湿、热

E.寒、燥、湿

答案解析:女子以血为本,寒、热、湿更易与血相搏而发病。

8.关于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脏腑功能失常

B.气血失调

C.冲任督带损伤

D.胞宫、胞脉病变

E.外感六淫(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

伤,胞宫、胞脉、胞络损伤和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

9.妇科疾病的内治法的特点为

A.以“调”为主(正确答案)

B.温阳为主

C.补肾为主

D.疏肝为主

E.补虚为主

答案解析: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内治法体现了以“调”为主的特点,包括调

补脏腑,调理气血,调理冲任督带,调治胞宫和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10.关于妇科疾病常用外治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阴道出血时禁用坐浴

B.外阴冲洗法,月经期应停用

C.阴道纳药可用于带下病、阴痒等

D.宫腔注入不可用于痛经(正确答案)

E.贴敷法可用于乳痈、不孕症等

答案解析:宫腔注入可用于了解输卵管畅通情况,或治疗宫腔及输卵管粘

连、阻塞造成的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

11.月经先期的基本病因为

A.阳虚和瘀血

B.肾虚

C.气虚和血热(正确答案)

D.湿热和阳虚

E.气虚和瘀血

答案解析:月经先期的病因有气虚和血热两个方面。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

不固,经血失约;血热则热扰冲任,迫血妄行。

12.下列不是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点的是

A.月经愈期未至(正确答案)

B.有恶心、呕吐症状

C.B超可见子宫内孕囊

D.妇科检查见宫颈着色

E.妊娠试验阳性

答案解析:月经后期和早孕都有月经错后或过期不至的表现,但早孕常伴有

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妇科检查可见宫颈着色,子宫体增大、变软;妊娠试验阳

性;B超检查可在子宫内见到孕囊。

13.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主要病机是

A.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约

B.热扰冲任,迫血妄行

C.冲任不畅,血海不能以时下

D.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正确答案)

E.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答案解析: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主要病机是肝、脾、肾功能失调,冲任功能紊

乱,血海蓄溢失常。

14.月经量多,色鲜红,质黏稠,伴心烦不安,口渴饮冷,方药宜选

A.两地汤

B.保阴煎(正确答案)

C.丹桅逍遥散

D.清营汤

E.清骨散

答案解析:月经量多且伴有一派热象,辨证为月经过多之血热证,治宜清热

凉血,固冲止血,方用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15.月经周期正常,经期缩短至2天,量少,质稀,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

夜尿频多,其治法为

A.补肾益精,养血调经(正确答案)

B.益气温阳调经

C.补益脾肾,固冲调经

D.益气养血调经

E.滋养肾阴,固冲止血

答案解析:月经周期规律,但经期缩短,经量减少,故辨病为月经过少;伴腰

酸腿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辨证为肾虚证,治宜补肾益精,养血调经,方用归

肾丸或当归地黄饮。

16.经行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质黏稠,伴有两颊潮红,潮热盗汗,脉细

数,其治法为

A.清热降火调经

B.滋阴养肝凉血

C.清热解毒养血

D.清热凉血调经

E.养阴清热止血(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经行时间延长,辨病为经期延长;两额潮红,潮热盗汗,脉细数为

阴虚有热之象,辨为虚热证,治宜养阴清热止血,方用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

一芦茹丸或固经丸。

17.经间期出血辨证属湿热证者,治疗宜选

A.清肝止淋汤(正确答案)

B.两地汤合二至丸

C.苍附导痰汤

D.固冲汤

E.清热固经汤

答案解析:经间期出血之湿热证,治宜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方用清肝止淋

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18.崩漏的常见病因不包括

A.脾虚

B.肾虚

C.血虚(正确答案)

D.血热

E.血瘀

答案解析:崩漏的常见病因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

19.崩漏与月经先后无定期的鉴别要点为

A.月经周期

B.经量(正确答案)

C.经血的质地

D.经血的颜色

E.以上均是

答案解析:崩漏的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均异常。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周期提

前或错后,但在1~2周内波动,经期、经量基本正常。

20.崩漏之时:急予独参汤服之,此治疗属于“治崩三法”中的

A.塞流(正确答案)

B.治本

C.澄源

D.益气

E.复旧

答案解析:崩漏的治疗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故用塞流、澄

源、复旧三法治之。塞流即是止血止崩,大量出血时急予独参汤服之即为此用意;

澄源为求因治本;复旧为固本善后。

21.崩漏,经乱无期,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

数。其治法为

A.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B.补肾益气,养血止血

C.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正确答案)

D.疏肝解郁,调冲止血

E.滋阴清热,平冲止血

答案解析: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肾阴虚症

状,因此辨为崩漏之肾阴虚证,治宜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方选左归丸合二至丸或

滋阴固气汤。

22.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痛不能触衣,胸胁胀闷不适,精神抑郁,时叹息。

其治法为

A.活血通络止痛

B.疏肝理气,和胃通络(正确答案)

C.疏肝通络,行气止痛

D.行气活血止痛

E.疏肝解郁,凉血止痛

答案解析:根据“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痛不能触衣,胸胁胀闷不适,精神

抑郁,时叹息”等症状,辨为经行乳房胀痛之肝气郁结证,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通

络,方选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

23,经行颠顶掣痛,伴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其辨证为

A.肝气郁结证

B.肝经湿热证

C.阳明热盛证

D.肝火证(正确答案)

E.阴虚火旺证

24.“治崩三法”是指

A.止血、固脱、调经

B.调经、固本、善后

C.补肾、扶脾、调肝

D.塞流、澄源、复旧(正确答案)

E.以上都是

答案解析:崩漏的“治崩三法”是指塞流、澄源、复旧。

25.痰火上扰所致的经期情志异常,治疗宜选的方剂是

A.天麻钩藤饮

B.生铁落饮(正确答案)

C.镇肝熄风汤

D.紫雪

E.至宝丹

答案解析:痰蕴日久而化火,经期冲气挟痰火上逆,扰乱神明,故情志异

常,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选生铁落饮加郁金、川连。

26.血热所导致的月经病一般不包括

A.月经先后无定期(正确答案)

B.痛经

C.月经先期

D.崩漏

E.月经过多

答案解析: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主要为肝郁、脾虚、肾虚。

27.闭经的治疗原则是

A.祛痰除湿,调理冲任

B.益气养血,调理冲任

C.虚则补而通之,实则泻而通之(正确答案)

D.滋阴养血,调理冲任

E.补益肝肾,调理冲任

28.脾虚型崩漏的治法为

A.补气摄血,固冲止崩(正确答案)

B.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C.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D.健脾养心,补血止血

E.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答案解析:崩漏之脾虚证,治宜补气摄血,固冲止崩,方选固本止崩汤或固

冲汤。

29.患者,女,35岁。时常出现月经经期提前,量中,色红质稠,伴手足心

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其治法为

A.清热养血调经

B.滋阴清热调经(正确答案)

C.清热养阴固冲

D.清热凉血调经

E.滋阴活血调经

答案解析:患者月经经期提前,辨病为月经先期;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

少苔,少津,脉细数等阴虚内热的症状,可辨为阴虚血热证,治法为滋阴清热调

经,方药为两地汤。

30.患者,女,35岁。平素郁郁寡欢,月经周期时常推迟,量少,经血暗红有

血块,伴有乳房及两胁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其治疗时,方剂宜选

A.乌药汤(正确答案)

B.逍遥散

C.柴胡疏肝散

D.丹桅逍遥散

E.调肝汤

答案解析:患者月经周期推迟,可诊为月经后期;其平素郁郁寡欢,月经量

少,色暗红有血块,伴有乳房及两胁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可辨证为气滞

证,治宜理气行滞调经,方用乌药汤。

31.患者,女,17岁。月经周期规律,但行经时间延长,有时拖延至10天方

净,量多质稀薄,色淡红,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弱。该患者

治疗宜选

A.补中益气汤

B.理中丸

C.举元煎(正确答案)

D.归脾汤

E.安冲汤

答案解析:患者月经周期规律,但经期延长,辨病为经期延长;伴见神疲乏

力,少气懒言,可辨为气虚证,治宜补气摄血,固冲调经,方选举元煎加阿胶、炒

艾叶、乌贼骨。

32.患者,女,42岁。月经周期规律,但常有两次月经之间阴道少量流血,色

紫暗,夹有小血块,少腹刺痛,舌有瘀点,脉涩有力。其治疗宜选

A.逐瘀止血汤(正确答案)

B.温经汤

C.通窍活血汤

D.少腹逐瘀汤

E.失笑散

答案解析:患者常有两次月经之间阴道少量流血,诊为经间期出血;其经色紫

暗,夹有小血块,少腹刺痛,舌有瘀点,脉涩有力,可辨证为血瘀证,治宜化瘀止

血,方选逐瘀止血汤。

33.患者,女,17岁。发育迟缓,体质虚弱,至今尚未初潮,腰膝酸软,头晕

耳鸣,舌淡暗,苔白,脉沉细。其治法为

A.补肾益气,益精养血

B.补肾填精,温阳调经

C.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D.补肾填精调经

E.补肾益气,调理冲任(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患者17岁仍未初潮,诊断为闭经;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淡

暗,苔白,脉沉细等症状,可辨证为肾气亏损证,治宜补肾益气,调理冲任,方用

加减茄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蕾、紫河车。

34.患者,女,45岁。平素月经规律,月经量少,色暗淡,质稀薄,常于经后

广2天出现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酸,耳鸣,其辨证为

A.肾气亏损证(正确答案)

B.肝肾不足证

C.心脾两虚证

D.气血虚弱证

E.脾肾亏虚证

答案解析:患者常于经后出现小腹绵绵作痛,可辨病为痛经;伴有腰酸、耳

鸣,辨病位在肾,结合月经量少,色暗淡,质稀薄等症状特征,可辨证为肾气亏损

证。

35.患者,女,22岁。每于经期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默默不

欲饮食,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其治疗宜选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小建中汤

D.九味羌活汤

E.小柴胡汤(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患者每于经期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默默不欲饮

食,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辨为经行感冒之邪入少阳证,治宜和解表里,方选小

柴胡汤。

36.患者,女,36岁。每于经期肢体疼痛麻木,肢软无力,月经量少,色淡质

薄,伴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其治疗应首选

A.八珍汤

B.当归补血汤(正确答案)

C.血府逐瘀汤

D.趁痛散

E.圣愈汤

答案解析:根据患者“每于经期肢体疼痛麻木,肢软无力,月经量少,色淡

质薄,伴面色无华”等症状,结合舌脉,可辨为经行身痛之血虚证,治宜养血益

气,柔筋止痛,方用当归补血汤。

37.下列关于带下病之带下过多的治则,说法错误的是

A.带下过多者,以除湿为主

B.治脾宜运、宜升、宜燥

C.治肾宜补、宜固、宜涩

D.重在滋补肝肾之阴精,佐以养血、化瘀等(正确答案)

E.湿热与热毒宜清、宜利

38.带下过少之血枯瘀阻证,治宜

A.滋补肝肾,养精益血

B.补血益精,活血化瘀(正确答案)

C.活血通络,益气止痛

D.温经散寒,活血痛经

E.养血益气,补肾调经

答案解析:带下过少之血枯瘀阻证,治宜补血益精,活血化瘀,方选小营煎

加丹参、桃仁、牛膝。

39.妊娠早期患者,肝胃不和,症见呕吐酸水,方药宜用

A.苏叶黄连汤(正确答案)

B.左金丸

C.金铃子散

D.小半夏汤

E.苓桂术甘汤

答案解析:妊娠早期患者,呕吐酸水,可辨病为妊娠恶阻之肝胃不和证,治

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方用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加姜半夏、枇杷叶、竹茹、

乌梅。

40.虚寒型妊娠腹痛,治宜

A.暖宫止痛,养血安胎(正确答案)

B.温经通络,止痛安胎

C.温补肾阳,通络止痛

D.温阳活血,养血安胎

E.补益脾肾,温经止痛

答案解析:妊娠腹痛之虚寒证,治宜暖宫止痛,养血安胎,方选胶艾汤加巴

戟天、杜仲、补骨脂。

41.下列不属于妊娠病的是

A.子嗽

B.子脏(正确答案)

C.子晕

D.转胞

E.胞阻

答案解析:临床常见的妊娠病有妊娠恶阻、妊娠腹痛(胞阻)、异位妊娠、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胎死不下、胎萎不长、子肿、子晕、子痫、子嗽、妊娠小

便不通(转胞)、难产等。子脏为胞宫别名,非妊娠病。

42.胎漏、胎动不安的常见病因不包括

A.肝郁(正确答案)

B.肾虚

C.气血虚弱

D.血瘀

E.血热

答案解析:胎漏、胎动不安其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常见病因有

肾虚、气血虚弱、血瘀、血热等。

43.血热型胎动不安,方选

A.两地汤

B.滋血汤

C.保阴煎(正确答案)

D.清营汤

E.清热固经汤

答案解析:血热型胎动不安,治宜清热凉血,养血安胎,方选保阴煎或当归

散。

44.下列可诊断为滑胎的是

A.停经4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曾自然堕胎1次,脉滑

B.停经5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小腹坠痛,曾自然堕胎2次,脉滑

C.停经5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淡,曾自然堕胎3次,脉沉滑尺弱,腰痛

如折(正确答案)

D.停经4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暗,小腹胀痛拒按,曾人工流产

E.停经50余天,阴道下血量少,色暗,曾自然堕胎1次,脉滑

答案解析:凡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

45.关于脾虚型妊娠肿胀的主要证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妊娠数月,面目四肢浮肿

B.皮色不变,随按随起(正确答案)

C.气短懒言,口淡而腻

D.食欲不振,大便澹薄

E.舌质胖嫩,边有齿痕

答案解析:脾虚型妊娠肿胀的主要证候是妊娠数月,面浮肢肿,甚则遍身俱

肿,皮薄光亮,按之凹陷不起,脱腹胀满,气短懒言,口中淡腻,食欲不振,小

便短少,大便滤薄,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苔白润或腻,脉缓滑。

46.子肿兼见面色黄白无华,神疲气短懒言,纳差,便治,治疗宜选

A.苓桂术甘汤

B.实脾饮

C.健脾利水汤(正确答案)

D.参苓白术散

E.长胎白术散

答案解析:子肿兼见面色黄白无华,神疲气短懒言,纳差,便灌,可辨为子

肿之脾虚证,治宜健脾利水,方选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

47.妊娠病的发病机理不包括

A.阴血虚

B.气滞

C,冲气上逆

D.脾肾虚

E.亡血伤津(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妊娠病的发病机理有阴血虚、脾肾虚、冲气上逆和气滞。

48.胎漏、胎动不安者宜首辨

A.在气、在血

B.虚实

C.寒热

D.胎元是否已殒(正确答案)

E.母体冲任是否受损

答案解析:胎漏、胎动不安应首辨胎元是否已殒,胎元未殒宜保,胎元已殒

应去胎,按堕胎、小产处理。

49.患者,女,26岁。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口淡,头晕体倦,脱痞腹

胀,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其治法为

A.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正确答案)

B.健脾化湿,降逆止呕

C.益气健脾,祛湿止呕

D.补益脾肾,降逆止呕

E.温阳健脾,降气止呕

答案解析:患者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辨病为妊娠恶阻;伴有口淡,头

晕体倦,皖痞腹胀,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等表现,辨证为脾胃虚弱证,治宜健脾

和胃,降逆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

50.患者,女,30岁。既往屡孕屡堕,此次妊娠期出现阴道少量流血,伴腰酸

腹痛,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暗黑。其治法为

A.补肾填精,养血安胎

B.健脾益气,补血安胎

C.补肾健脾,益气安胎(正确答案)

D.益气补血,固冲安胎

E.补益肝肾,滋阴安胎

答案解析:患者屡孕屡堕,此次妊娠期出现阴道少量流血,腰酸腹痛,头晕

耳鸣,夜尿多,眼眶暗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之肾虚证,治宜补肾健脾,益气安

胎,方选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

51.患者,女,30岁。妊娠数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腰膝酸软,小便不

利,舌淡,苔白润,脉沉迟。其治法为

A.健脾益气,温阳化水

B.补肾填精,温阳化气

C.健脾渗湿,利水消肿

D.补肾温阳,化气利水(正确答案)

E.补益脾肾,利水消肿

答案解析:患者妊娠数月,面浮肢肿,考虑为子肿;下肢浮肿尤甚,伴腰膝酸

软,小便不利,故辨证为肾虚证,治宜补肾温阳,化气利水,方选真武汤或肾气

丸。

52.下列属于产后“三审”的是

A.小便通与不通

B.乳汁行与不行(正确答案)

C.产后热与不热

D.汗出多与不多

E.睡眠好与不好

答案解析:产后“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次审大

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以察胃气的强

弱。

53.妇女产后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治疗方药宜选

A.茸芷石膏汤

B.荆防达表散

C.小柴胡汤

D.荆穗四物汤(正确答案)

E.桂枝汤

答案解析:妇女产后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为外感风寒之邪所致,辨为

产后发热之外感证,治宜养血祛风,疏解表邪,方选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或参

苏饮。

54.“儿枕痛”指的是

A.由瘀血引起的产后腹痛(正确答案)

B.由气虚引起的产后腹痛

C.由瘀血引起的产后身痛

D.由血寒引起的产后身痛

E.由肾虚引起的产后身痛

答案解析: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

“产后腹痛”,其中由瘀血引起者,称为“儿枕痛”。

55.产后身痛的常见病因不包括

A.血虚

B.风寒

C.血瘀

D.肝郁(正确答案)

E.肾虚

答案解析:产后身痛多为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稽留关节、经

络所致,常见的病因有血虚、风寒、血瘀、肾虚。

56.产后恶露不绝是指

A.产后血性恶露持续30天以上,仍淋沥不尽者

B.产后血性恶露持续20天以上,仍淋沥不尽者

C.产后血性恶露停止5天后,再次出现血性恶露者

D.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沥不尽者(正确答案)

E.产后血性恶露停止10天后,再次出现血性恶露者

答案解析: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沥不尽者,称“产后恶露不

绝”。

57.“产后三冲”是指

A.冲心、冲肺、冲胃(正确答案)

B.冲心、冲胃、冲脾

C.冲肝、冲肺、冲肾

D.冲肝、冲肺、冲脾

E.冲心、冲肺、冲肾

58.产后病的治疗原则是

A.补气养血为主

B.活血化瘀为主

C.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正确答案)

D.疏肝健脾为主

E.滋补肝肾为主

答案解析: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多虚多瘀

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59.下列不是气血两虚型产后腹痛主要证候的是

A.产后小腹隐痛而喜按

B.恶露量少,色暗有块(正确答案)

C.面色苍白,心悸少寐

D.头晕眼花,大便干结

E.舌淡苔白,脉细弱

答案解析:气血两虚型产后腹痛主要证候为产后小腹隐隐作痛数日不止,喜

按喜揉,恶露量少,色淡红,质稀无块;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大便干

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60.产后发热之感染邪毒证,若热毒与瘀血互结胞中,出现持续高热,小腹疼

痛剧烈,拒按,恶露不畅,秽臭如脓,治疗宜选

A.肠宁汤

B.清瘟败毒散

C.银翘散

D.大黄牡丹汤(正确答案)

E.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答案解析:产后发热之感染邪毒证,若持续高热,小腹疼痛剧烈,拒按,恶

露不畅,秽臭如脓,乃热毒与瘀血互结胞中所致,治宜清热逐瘀,排脓通腑,方选

大黄牡丹汤加败酱草、红藤、益母草。

61.下列不属于血热型产后恶露不绝主要临床表现的是

A.小腹空坠喜按(正确答案)

B.产后恶露过期不止

C.恶露量多,色紫红,质黏稠

D.面色潮红,口燥咽干

E.舌质红,脉细数

62.患者,女,35岁。产后恶露持续1月不净,色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

紫暗,脉沉涩。其治疗方药宜选

A.桂枝茯苓丸

B.失笑散

C.生化汤(正确答案)

D.少腹逐瘀汤

E.桃红四物汤

答案解析:患者产后恶露持续1月不净,色暗有块,腹痛拒按,结合舌脉,

可辨为产后恶露不绝之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止血,方用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

黄。

63.^瘤患者,伴见带下量多,色黄如脓,身热心烦,大便秘结,舌暗红有瘀

斑,治疗宜选

A.龙胆泻肝汤

B.八正散

C.香棱丸

D.大黄牡丹汤(正确答案)

E.仙方活命饮

答案解析:痛患者伴带下量多,色黄如脓,身热心烦,大便秘结,舌暗红

有瘀斑,可辨为湿热瘀阻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消方用大黄牡丹汤。

64.慢性盆腔炎之湿热瘀结证,治宜选用

A.大黄牡丹皮汤

B.五味消毒饮

C.银甲丸(正确答案)

D.仙方活命饮

E.八正散

答案解析:慢性盆腔炎之湿热瘀结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