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写文学短论一、何为写文学短评注意“评”与“感”的区别实例分析:这篇文章是否是文学评论?为什么?

一首《归园田居》让我思绪万千,依稀看到一位老者踏着田陌缓缓而归,衣袂飞扬,两鬓繁霜,在官场沉浮蹉跎了半生,终于顺从了本性归问内心所向的草木丘山。开荒南野,方宅十亩,草屋八九,生活简朴清贫,却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安宁。陶洲明就是那个人命危浅的时代里一只暮月的倦鸟,一尾孤独的游鱼,一棵高做的青松,他勇敢地归于田园找到了灵魂的归宿。而我们呢?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浮华喧器的时代里,在这样人潮涌动的快节奏都市中,我们在其中挣扎着流浪,又到何处寻得灵魂的归宿呢?分析:这不是文学短评,而是读后感,是结合作者的经历,联系社会现实写感想、体会。文学短评不是读后感,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1、注意“评”与“感”的区别引申体也是根据特定材料写成的议论文,但写作重心不在对材料本身的评论上,材料只是一个引子,由它来引申出某种道理、某种规律、某种主张,联系生活实际,启发读者思考。读后感与文学短评的区别项目读后感文学短评

写作范围所有体裁的作品文学作品表达方式写作角度“我”与现实生活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忌抒情主观感受客观评价涉及不涉及叙多议少,可抒情“叙”指根据评论中心有针对性地概述、简介、引用作品内容。叙:论据(道理/事实)

2、“叙”与“议”的结合“议”包括分析和评价,

“分析”是对作品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的有关特色逐步揭示的过程;

“评价”是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有些同学在文学短评写作时,往往重叙轻议,甚至以叙代议,把文学短评写成文学作品的“内容提要”,这就颠倒了“叙”“议”的关系。文学短评在“叙”和“议”之间应做到先叙后议,以叙带议,精叙详议。何为文学短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具体文学作品篇幅短小300---400字(800)既然是分析评价性质的文章,自然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等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即用简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写文学评论与写议论文有相同之处:(1)要求明确提出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2)要求列论据进行论证,只是论据大都源于所评对象;(3)要求作出中肯的结论,从所评作品中来,是客观存在的,尽量“言人所未言”独到之见。二、如何选好评价点注意“点”与“面”的关系从学生的实际考虑,最好不要写全面性的评论,而倡导写作“以小见大”的文学短评,即精心选择论述范围较小的一个方面,集中笔墨,深人挖掘。如评论《琵琶行》有同学就围绕“月亮”这一意象,紧扣“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评析其在作品中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情感,结构作品的作用,收到了切口小、开掘深的效果。3、注意“点”与“面”的关系2、评价作品的艺术形象1、评价作品的主题思想3、评价作品的艺术手法4、评价作品的语言特色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2.作品的形象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3.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语言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整首词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写出了大江的气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词作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上片写景运用虚实结合、俯仰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多处运用衬托手法,以“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陪衬周郎,以“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词中塑造的形象是豪迈的。词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

面面俱到——泛评。眉毛胡子一把抓,都只是泛泛而谈,全文观点不够鲜明。结构形象误区分析艺术手法写文学短评注意的三个点1、注意“评”与“感”的区别2、“叙”与“议”的结合3、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总结例文点评找出叙、析、评

着意点染,尽得风流

——评《琵琶行》之琵琶女人物塑造技法

《琵琶行》在塑造琵琶女时颇有特色,令人称道。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没有上来就介绍琵琶女的情况,而是先从琵琶声写起,就像《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的出场,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主人忘归客不发”简单的一句诗,就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琵琶演奏技艺,为琵琶女的出场做了浓厚的渲染。(拿《林黛玉进贾府》作类比,说明《琵琶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人方法。)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琵琶女出场之时,诗人没有像《孔雀东南飞》里那样对刘兰芝进行工笔细描,避免了具象过多之嫌,但为了配合情节的发展,诗人在恰当之处对人物加以点画,虽着墨不多,但在轻描淡写之时,却能细致传神。“犹抱琵琶半遮面”,简洁的一句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琵琶女出场时的羞涩,也暗示了她孤独、失意的内心世界。而“整顿衣裳起敛容”,这一句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传达了琵琶女复杂、落寞的内心情感。除此之外,诗人在最后一段中,也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琵琶女悲怆的内心世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在这里,诗人通过“良久立”“却坐促弦”“凄凄”等细节描写,细腻传神地传达了琵琶女悲凉的内心。(运用对比手法,指出《琵琶行》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特点,并注意了叙议结合。)借助音乐,心理透视。“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在这里,诗人借助音乐描写,对琵琶女的心理进行了深刻的透视,将其凄凉、悲痛的内心情感表露无遗。(作者引用诗句,强调白居易用音乐效果来刻画人物的艺术特点。从侧面描写角度评价《琵琶行》高超的艺术手法。)叙述身世,展示悲凉。从“自言本是京城女”到“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以含泪的笔触,大肆铺陈,叙述了琵琶女从一举成名到沦落乡间的悲惨命运;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生命轨迹的叙述,将琵琶女一生的命运清晰地展示给读者,琵琶女的形象特点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寄寓了诗人对下层人民不幸命运的关切与同情,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仕途失意之情。【总评】这篇短评有以下几个优点:其一,标题新颖,不落俗套。其二,聚焦准确,切点较小。作者从人物塑造角度评价作品的高超艺术。其三,思路清晰,角度全面。作者从四个角度评价了《琵琶行》高超的写人艺术,并在行文中注意引用原句和点评相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练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