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精神障碍患者的比例逐渐呈上升趋势,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犯罪行为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规制精神病人犯罪,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我国在《刑法》及《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适用于完全丧失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且具有社会危险性、再犯可能性的精神病人,填充了我国针对精神病人这一特殊群体犯罪的法律空白。但全面分析该制度,不难发现由于立法上不够完整,该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适用对象狭窄、适用条件模糊,程序上启动主体单一、执行机制不健全、监督程序不合理、解除程序不明确,在配套设施方面则存在鉴定程序不明确以及对精神病人重返社会的保障不充分。为完善当前立法现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追求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实现对精神病人的人权保障以及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关键词:刑事强制医疗;人权保障;适用对象;适用条件 目录TOC\o"1-3"\h\u6918第1章绪论 6128991.1研究背景与意义 670551.2研究现状 610711.2.1国内研究现状 620651.2.2国外研究现状 91175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029236第2章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理论基础 11196482.1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概念 11112952.2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性质 11300592.3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特点 1215332.3.1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强制性 12263272.3.2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特殊性 13176072.3.3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司法性 13166192.3.4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双重目的性 1311122.4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意义 13259772.4.1特殊保护 1318042.4.2社会防卫 13158372.4.3程序正义 14183052.4.4人权保障 1424127第3章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现状 1513293.1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立法现状 15318143.1.1适用对象 1528093.1.2适用条件 1571643.1.3程序设定 1699353.2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司法现状 1711568第4章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19174604.1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适用对象与适用条件上的问题 19257604.1.1适用对象狭窄 19264044.1.2适用条件模糊 19142514.2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适用程序上的问题 21295854.2.1启动程序随意 21221094.2.2执行机制不健全 21198864.2.3监督程序不合理 2279544.2.4解除程序不明确 224004.3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配套措施存在的问题 2382004.3.1鉴定程序不规范 23217524.3.2对精神病人重返社会的保障不充分 237823第5章完善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建议 24318085.1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适用对象与适用条件上的完善 2463375.1.1扩大适用对象 24132375.1.2明确适用条件 2476495.2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适用程序上的完善 25186785.2.1启动主体多元化 25314465.2.2设置专门执行机构并完善机制 25153715.2.3明确监督机构及制度 2677485.2.4规范和细化解除期限 26178935.3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配套措施的完善 26177135.3.1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 26100355.3.2加强权利保障 2723081结语 2927635参考文献 31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精神障碍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高发病,精神障碍患者的比例也逐渐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精神病人犯罪的报道层出不穷,并且由于精神病人发病时不能辨认以及控制自己的行为,必须通过外界加以约束和规制。世界不同的国家针对这一现象均采取了大致相同的措施对精神病人进行保护和约束,英美法系主要称为“非自愿监管”[[][]SamanthaM.Caspar&ArtemM.Joukov.HowtheInvoluntaryCommitmentofPersonswithMentalIllnessViolatestheUnitedStatesConstitution而我国为规范精神病人这类特殊群体的暴力犯罪问题,降低这类特殊人群的社会危害性,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刑事强制医疗制度,是对我国精神病人犯罪这一领域研究的进步之处的体现。但另一方面该制度的立法规定又较为简陋,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我国强制医疗制度进行研究,结合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以及人权保障的考量分析该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也关注强制医疗制度的实施现状,探讨该制度现存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1.2研究现状对于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研究,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少,且不够深入,该制度无论在理论还是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空缺。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该制度的某几方面,主要可归纳如下:1.2.1国内研究现状一、强制医疗就强制医疗这一制度本身,不同学者在理论层面对该制度有不同的关注点。在强制医疗制度的定性方面,谭笑珉[[]谭笑珉.刑事诉讼中强制医疗程序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南都学坛,2020,40(03):83-88.]对强制医疗制度的性质归纳,他认为[]谭笑珉.刑事诉讼中强制医疗程序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南都学坛,2020,40(03):83-88.将强制医疗制度放在法学领域中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有学者将强制医疗制度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相结合,高丽丽[[]高丽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刑法检视与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20(02):53-60.]更多的是关注该制度的理论本源、性质及法律适用等问题,将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中强制医疗制度相关的规定进行对比,探讨强制医疗制度处于的法律位阶。郭佳音[[]高丽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刑法检视与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20(02):53-60.[]郭佳音.证据法视野下的强制医疗程序[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0,21(06):92-96.二、参与主体在该制度的参与主体方面,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精神病人、被害人以及启动、执行、监督主体这三方面进行。就精神病人这一主体,李娜玲[[]李娜玲.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精神病人”之司法判定[J].法学杂志,2016,37(08):116-123.]从医学以及法律领域对“精神病人”进行判定以此区分两者差异,并着重讨论了人格障碍以及性变态这两类人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精神病人”,另外该文还提出了强制医疗程序中的“精神病人”应包括有刑事责任能力无受审能力以及有刑事责任能力无服刑能力这两类精神病人。此外,就强制医疗与精神病鉴定这一关系,元轶[[]元轶.法官心证与精神病鉴定及强制医疗关系论[J].政法论坛,2016,34(06):100-112.]也提出了其见解,举例了三种鉴定启动方式并以不同的国家为各自代表,提出了提升法官心证能力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基于人权保障这一法学基本理念,张兆武与王硕实[[[]李娜玲.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精神病人”之司法判定[J].法学杂志,2016,37(08):116-123.[]元轶.法官心证与精神病鉴定及强制医疗关系论[J].政法论坛,2016,34(06):100-112.[]张兆武,王硕实.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被申请人权利保障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02):32-35.[]张郡轩.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中的人权保障[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0.但是被害人这一主体,在学界对刑事强制医疗的研究中则较少关注,其中高小伟主要就关注了被害人的参与权,作者保障被害人的参与权存在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并从参与庭审、附带提起民事诉讼、鉴定人出庭作证这三方面提出了建议。最后,在强制医疗制度的启动、执行与监督主体方面,在众多关注强制医疗制度程序研究的文章中都有所涉及。学界基本一致认为,强制医疗制度的启动主体为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执行主体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为隶属于各地公安机关的强制医疗所、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或是精神病医院、安康诊所等;监督主体则为检察机关。三、程序设定强制医疗程序在实行过程中可分为启动程序、执行程序、解除程序、救济程序以及监督程序,强制医疗制度的程序研究国内学界颇为关注的问题,现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大多从某一具体程序或整体阶段进行研究。在启动程序方面,谭赛[[]谭赛,周妩妍.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启动程序之刍议[J].宜春学院学报,2020,42(08):23-27.]认为启动程序在立法上具有三大特点,分别从目的、模式以及与刑事诉讼普通程序的关系三个角度展开。而启动程序需关注的另一问题就是启动的条件,这也是刑法及刑事诉讼法中已经规定的内容,但一直致力于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研究的张吉喜[[]张吉喜.刑事强制医疗客观要件的反思与重构[J].比较法研究,2021(02):135-149.[]谭赛,周妩妍.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启动程序之刍议[J].宜春学院学报,2020,42(08):23-27.[]张吉喜.刑事强制医疗客观要件的反思与重构[J].比较法研究,2021(02):135-149.[]向静,刘于禾.刑事强制医疗审批的证据问题研究——以强制医疗申请被驳回案件为视角[J].证据科学,2020,28(06):704-717.在学界研究中,往往将执行程序与监督程序同时研究,王荣华[[]王荣华,宋远胜.强制医疗执行监督工作实证研究[J].中国检察官,2017(09):62-65.]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山东省检察机关审查机关公安机关移送强制医疗案件的数量,基于司法实践总结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程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而黎玉龙[[]黎玉龙.刑事强制医疗执行监督之探析[D].南昌大学,2018.[]王荣华,宋远胜.强制医疗执行监督工作实证研究[J].中国检察官,2017(09):62-65.[]黎玉龙.刑事强制医疗执行监督之探析[D].南昌大学,2018.[]戴燮宁.刑事强制医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D].宁波大学,2018.就解除程序这一研究角度,也是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汪智超[[][]汪智超.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完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除以上研究成果以外,还有很多学者关注刑事强制医疗的立法与完善这一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发现与完善建议,在以上不同方向的研究中都有所体现,本文不再单独阐述。1.2.2国外研究现状从横向研究,在王洪宇[[]王洪宇,陶加培.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世界经验与中国模式[J].河南社会科学,2016,24(09):43-49.]将世界各国的对精神病人犯罪的不同制度进行对比,从实体条件与程序条件这两方面进行分别归纳,从英美德等国家的相关规定中提出构建中国模式的建议。该研究涉及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强制医疗制度,针对我国强制医疗制度起步晚,发展缓慢这一现状综合其他国家的丰富经验,进行思考,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不同于该文关注于世界整体,金美燕[[]王洪宇,陶加培.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世界经验与中国模式[J].河南社会科学,2016,24(09):43-49.[]金美燕.中韩刑事强制医疗制度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8.笔者认为,基于世界强制医疗制度实施现状这一研究角度,无论是美国的非自愿监禁还是韩国的监护医疗,都能体现精神病人犯罪的特殊性以及各国社会对其的关注,而不同的制度本身都是基于本国国情作出的适应性变化,都是为了约束精神病犯罪人的自由以此达到实现保障社会安定的作用。从不同国家的立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可以为我国提供经验以及发展启示,具有很大研究价值。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上研究都对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某一角度进行了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的研究,立足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很大的意义与价值,为立法、司法实践的完善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同时由于以上研究均只关注了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难免有所遗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读者需要结合众多研究成果以获得一个整体的结论。笔者将会在研究该制度时基于该制度的整体,进行全面分析,结合众多理论基础,以推进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本文分为五章,依次为绪论、理论基础、立法及司法现状、现存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第一章绪论提出了研究价值与意义,在第二章理论基础中介绍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概念、性质、特点及该制度存在的价值;在第三章中阐述该制度的现状,包括立法现状以及司法现状;第四章则是该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实体、程序、执行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在第五章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同时本文借用多种研究方法,使各种研究方法共同发挥作用,以期论证更具说服力,以达到最大的研究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研究方法:法理分析法。本文通过阐述该制度的基本理论研究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内在本质,分析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存在的核心价值,立足我国法律思想,探讨该制度所涉及的人权保障思想与法治思想。文献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搜集、阅读、筛选大量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借此分析学者们各自不同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发现各自的创新点,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以求对已有研究进行补充与完善。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理论基础研究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首要问题就是厘清该制度的相关概念、特点以及性质,从理论层面对强制医疗制度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把握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2.1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概念在我国,强制医疗制度有两种存在形式,其中包括被《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非刑事强制医疗,以及在《刑法》等刑事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中规范的刑事强制医疗制度,本文研究的重点则是刑事领域的强制医疗。刑事强制医疗制度是指无法辨认、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在实施暴力危害行为后,经司法机关为防止他们继续做出危害他人及公共安全的行为而将其送至精神医疗而采取的措施。我国《刑法》第18条第一款规定无法辨认、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在实施暴力危害行为后,无需承担刑事责任,必要的情况下应实行强制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章第三百零二条规定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刑事强制医疗介入的基本权利与一般强制措施或刑事处罚相似。强制医疗与人身自由之间存在难以消除的紧张关系,在社会防卫与人身自由两者关系上,我国的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相较人身自由的保护明显地侧重于社会防卫。刑事上的强制医疗未经患者同意,其治疗过程直接限制市民的人身自由,其属性的含义与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类似。在一般的诉讼程序中当然不像发生错误案件那样,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并不完全保证审判的准确性。按照只要有权利就进行救济的基本法理,要经过制约和救济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程序。2.2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性质在学界研究中,就“由政府强制医疗”这一问题曾经存在很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政府作为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则该制度应定性为行政强制措施;同时则有学者认为,刑事强制医疗应为刑事诉讼行为,由法院作出决定,且强制医疗也多存在于刑事案件中。而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将刑事强制医疗制度以专章的形式作为特别程序确定下来[[]韩旭.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构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06):67-74.[]韩旭.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构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06):67-74.就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在法学体系中的定性而言,学界已达成以下共识:首先,刑事强制医疗是一种特殊的准保安处分措施。保安处分是指国家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特定的行为人适用的具有司法处分性质,除刑罚之外的特殊处理措施,该措施只要是基于达到保护社会的秩序与安全的目的。国外大都对精神病人犯罪采取该方法,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02条对刑事强制医疗的规定中也有所体现。另外,刑事强制医疗不是一种刑罚。刑罚是指刑法明文规定,针对犯罪人由国家审判机关依刑事诉讼程序限制或剥夺其某项权益或某些权益的法律制裁方法,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而刑事强制医疗则与刑法有诸多方面的不同之处,刑事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是具有特殊性的不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即使其行为违反法律仍不构成犯罪,则不适用刑罚。刑事强制医疗的设立是权力和安全的双重选择,是基于社会方位的目的,因此不属于对犯罪人的刑事处罚措施。[[][]谭笑珉.刑事诉讼中强制医疗程序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J].南都学坛,2020,40(03):83-88.再次,刑事强制医疗也不同于一般的刑事强制措施。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第一就适用对象上,刑事强制医疗针对的只是不负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适用对象较为狭窄,而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则范围更管,适用对象包括了一般的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第二就适用目的,刑事强制医疗的目的除保障精神病人的人权外即维护社会和谐,而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目的则是维护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两者存在很大差别;最后,二者在效果上也有很大不同,刑事强制医疗是事后的保护,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则是预防。2.3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特点2.3.1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强制性刑事强制医疗手段具有很明显的强制性。首先体现在程序适用上,刑事强制医疗不同于一般的自愿医疗,在国外更多的是定义为“非自愿监管”该定义更能体现强制医疗的非自愿性,无论精神病人是否愿意,都应当接受强制医疗;其次采取的手段也具有强制性,在我国负责执行刑事强制医疗的医院管理极为严格,不允许精神病人及其监护人擅自出入,具有较强的封闭;最后刑事强制医疗的实施体现了国家强制力的作用,即由人民法院做出决定,公安机关强制执行。2.3.2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特殊性刑事强制医疗的适用只针对一类特殊的主体——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精神病人,并将范围限定在实施行为时,丧失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此类主体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处于正常状态的间歇性精神病人以及醉酒肇事者犯罪,则不适用刑事强制医疗,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由此可见刑事强制医疗在适用要求极为严苛,具有特殊性。2.3.3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司法性刑事强制医疗与非刑事强制医疗的不同是,前者由《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规通过专条专章进行规定,通过立法明确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具有较强的司法性。2.3.4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双重目的性首先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实现精神病人的权利保障,达到保障人权的效果,二是通过限制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精神病人的人身自由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以上两点就是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双重目的。2.4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意义2.4.1特殊保护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存在的独特价值是实现对社会特殊群体的人道关怀,关注精神病人这一弱势主体基本的刑事问题。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犯罪是人类生理问题诱发的社会性普遍性问题。在我国的教育环境、文化背景下,以及当前社会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因素,不止很多成年人患有精神障碍,很多未成年人也有精神障碍。巨大的社会压力,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完全阻止,但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社会和谐,给予他们帮助。而这种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创设,对社会弱者的保护从物质层面过渡到精神层面,体现了对精神病人的人道主义终极关怀。2.4.2社会防卫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精神病人大多都是在其居住地由其监护人负责看护、照料,但这些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经济困难家庭,需要承担极大的生活负担,特别是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精神病人更是难以控制,也无法支撑治疗及相关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采取了强制医疗的办法为精神病人提供帮助,安置并监督其接受刑事强制医疗,从而可以实现对社会的防卫功能。对精神病人设置刑事强制医疗既能有效控制具有危险性的精神病人,同样也能保障这些家庭的安全与稳定,更能打消众多社会人员的恐惧之心,以维持社会安定。2.4.3程序正义程序正义作为“看得见的正义”是裁判过程的公平,法律程序的争议,是现在法治国家都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具体到刑事诉讼领域,程序正义作为一项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也体现在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上。在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属于刑事司法程序中的特别程序,其程序设定也必然建立在程序正义基础之上。只有经过正当程序,对精神病人犯罪问题才能公正处理,避免滥用公权力。法院对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只有符合程序正义原则,才能体现司法的公正性,才能达到保障人权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双重目的。2.4.4人权保障精神病人犯罪作为一项社会难题,如何解决该问题曾经是世界各国法治建设思考和分析的重点。基于人权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基本权利,人权保障是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应运而生。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为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精神病人提供良好的医疗和服务,减轻了精神病人家庭的生活压力,体现了其始终注重保障人权,彰显了对精神病人的人文关怀。刑事强制医疗不是对精神病人的刑罚,更不是一般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该制度体现的是人权保障这一背景下的法治进步,其适用程序、执行程序、监督程序等均达到了人权保障的目的。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现状3.1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立法现状从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立法上来看,既有程序法的规定也有实体法上的规定。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立法现状,需要结合实体法和程序法共同分析。3.1.1适用对象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适用于处于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时,实施暴力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此外该精神病人需要通过司法鉴定机关的鉴定。这类主体也就属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而在关于刑事强制医疗的规定中也有三类特殊人员,包括:间歇性精神病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以及处于醉酒状态的人。间歇性精神病人鉴于其精神状态可以分为正常时以及发病时,对待间歇性精神病人犯罪行为的处理也要分不同情况来讨论。处于正常状态的间歇性精神病人,其识别并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与正常人无异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处于发病状态的间歇性精神病人所做出的危害行为则要按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看待,无需承担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是一种特殊主体,需要结合犯案时的具体精神状态来判断,不能直接确定为完全无责任能力。第二类主体,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法律规定,此类人群实施不法侵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则不适用刑事强制医疗制度,若按强制医疗程序处理则不利于此类人群的病情控制,也为监管机关增添了管理困难。而第三类处于醉酒状态的人则应当负刑事责任。3.1.2适用条件根据法律规定,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适用还要满足“必要的时候”这一条件,具体何为“必要的时候”法律规定上则存在些许空白。有学者认为“必要的时候”要求满足行为条件、精神条件、法律要件以及社会危害性这四个条件[[]汪海燕,王迎龙.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J].江淮论坛,2012(05):136-142.];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只包含主体、行为以及社会危害性这三个条件[[]陈卫东,柴煜峰.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医疗的性质界定及程序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01):124-136.][]汪海燕,王迎龙.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J].江淮论坛,2012(05):136-142.[]陈卫东,柴煜峰.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医疗的性质界定及程序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01):124-136.[]虞莹.我国强制医疗的立法缺陷与完善研究[D].湘潭大学,2018.首先刑事强制医疗的主体要件要求行为人患有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疾病,且行为发生时仍然患有。由于刑事强制医疗属于一种特殊的准保安处分措施,在适用过程会限制精神病人的人身自由,对精神病人提供医疗救助,具有强制力,而接受刑事强制医疗的也将一直处于被监管的状态,因此需要精神病人是一直处于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否则既是对非精神病人的人身控制,显然是不符合刑事强制医疗的设立初衷。其次行为要件要求精神病人实施暴力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必须达到足以构成犯罪的程度,否则不能成立刑事强制医疗。犯罪行为则具有三个特征,包括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另外加上应受刑罚处罚性。精神病人犯罪必须是已经造成社会危害,达到刑事违法性的程度,也就是说精神病人的不法行为与刑罚要求的构成要件是相匹配的。不仅如此,在罪刑法定原则要求下,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行为不单单是具有危害社会、触犯刑法的行为,而且应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实施了暴力侵害行为,且具有较强的再犯可能性,在日后的生活中极有可能再犯的,需要限制其人身自由,使其接受刑事强制医疗。但同时通过法律对自由进行限制是十分严重的,因此需要谨慎处理,进一步确定了强制医疗行为这一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需要进行极其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除非是“严重病人”,否则尽量不采取强制医疗来限制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张丽卿.司法精神医学——刑事法学与精神医学之整合[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34/400.最后则要求精神病人需要具备社会危险性,不只是行为发生时,而是一直持续保持这个状态。对精神病人采取刑事强制医疗不仅要求实施了社会危害行为,也要求该精神病人具有再犯可能性和人身危险性。实施暴力行为且具有较高再犯可能性的精神病人除对被害人及其家属造成极大伤害以外,也为其他社会人士带来了恐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将该名精神病人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救助。反之,不具有再犯可能性的精神病人则不需接受强制医疗,只需进行正常的医疗救助,因为这不仅不利于精神病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一种对我国医疗资源的浪费。3.1.3程序设定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中,均对刑事强制医疗的程序设定作出了规定,主要包括启动程序、执行程序、监督程序以及解除程序,再加上救济程序。启动程序是指在开庭前的申请、立案、侦查以及审查起诉等部分,可以分为提起程序和申请程序。提起程序是指有权提起强制医疗的主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对符合条件的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强制医疗;而申请程序则是检察机关在犯人嫌疑人或被告人精神障碍通过司法鉴定之后,向人民法院转送强制医疗意见书,提出采取强制医疗的申请。对于执行程序,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执行程序的相关问题,比如经费、地点等,只是简单地提出由强制医疗机构进行强制医疗。关于此外,我国司法鉴定机构设置比较混乱,没有权威的制度架构,导致鉴定机构的选择没有科学的标准,鉴定结论缺乏权威性等问题。现行法律对公安,检察机关内部设置的鉴定部门没有约束力,只是对社会鉴定机构产生法律效力,要求标准不一,导致实践中出现了很多乱象,比如公安当事人,检察机关的鉴定申请被驳回,委托给社会鉴定机构的鉴定不被认可,从而关闭了权利救济的渠道。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表明,在实践中有两种方式可以对强制医疗决定进行救济,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申请解除强制医疗。行为人在经过一系列治疗之后病情不再反复或已经痊愈,也不具有人身危险性,无须再对其继续进行医疗救助的,行为人本人或其近亲属都可以申请解除。3.2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司法现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有权启动强制医疗程序。侦查阶段中,公安机关发现嫌疑人可能是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应当出具强制医疗意见书,报人民检察院审查。检察院应审查公安机关出具的强制医疗意见书,符合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要求的,应向同级法院申请强制医疗程序。检察院提出的强制医疗申请由法院进行书面审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审判程序与普通刑事案件相似,但相对简化。法院根据本案判决和有关证据,对被申请人关于强制医疗或者驳回强制医疗申请的事项,作出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能上诉,只能申请复议。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刑事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医疗场所和资金来源。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公安部门应当把被执行人记录在案,并交付强制医疗。但现有法律中没有指明交付的机构,在司法实践中,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执行机构大多是公安机关的下级机构——强制医疗中心或安康医院。但基于现实中安康医院数量不足的原因,一些地区的普通精神病医院有时也会成为司法实践中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实际执行机构。被执行人的精神鉴定由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机构对其病情进行诊断、评估,当认为病人已经没有危险的,才能向作出强制医疗决定的人民法院提出解除强制医疗的意见。而法院根据意见并结合被执行人实际情况判断被执行人是否还具有社会危险性后,决定是否终止执行。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4.1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适用对象与适用条件上的问题4.1.1适用对象狭窄从我国目前的立法情况及司法实践来看,刑事强制医疗的适用门槛较高。首先,在适用对象方面,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刑事强制医疗制度仅适用于完全丧失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并要求该精神病人所实施的暴力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法律关于强制医疗适用上规定过于单一,导致法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其要求还防止许多相对轻微暴力行为的肇事者得到安置和营救,但是由于他们仍然存在人身危险,这仍然是公众的一大隐患[[][]汪建成.论强制医疗程序的立法构建和司法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04):65-68.另外,我国法学界主流认为饮酒、吸毒以及服用其他精神药品属于人们的自由行为,在法律规定中刑事强制医疗的对象也不包括以上几种主体。如果只把精神障碍理解为一种狭义的精神疾病,那么,那些身体酗酒、长期吸毒的人,即使失去自控能力,也不能免除处罚。但在实践中,他们没有能力在喝醉时表明自己的身份。同时,吸毒者很难或不可能放弃吸毒,吸毒的同时也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可能会造成精神障碍。以吸毒为例,如果由药物等外部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不能采取强制医疗,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以上情况表明,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单一,范围狭窄,不能充分发挥强制医疗的作用。有必要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适用对象的范围,为实际司法实践提供准确的法律依据。4.1.2适用条件模糊根据上述规定,我国刑事强制医疗是关系到强制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对其适用的基本条件应当做出非常慎重地规定,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刑事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包括主体要件、行为要件和社会危险性要件。但是,我国法律上对启动程序还是决定程序是否都需要满足上述三个要件,还是只需要满足其中一个程序这一问题,在立法上还存在缺陷,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难题。首先,社会危害的要素不明确。我国法律关于刑事强制医疗适用条件的规定是一个渐进式的适用标准,从司法实践中也说明我们国家的司法人员也根据个案不同的情况适用。然而,我国立法在关注适用条件的层次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内在本质。由于人身危险的判断只能依靠司法人员的主观标准的原因,所以这可能会是一个永远都没法准确定义的问题。这些基本概念的模糊性会直接影响到具体的执行结果,导致司法偏差、软弱。即使最高法院把徐家福强制医疗案件作为指导性案例,规范了刑事强制医疗的适用标准,但仍不能回避这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范,只是系统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无法解决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在适用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张学丽.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8.其次,刑事责任作为适用刑事强制医疗的条件,是很重要的。这指的是行为人了解和控制其行为的性质和所造成的伤害后果的能力,以及在实施有害行为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责任的能力。然而,可以看出,作为适用强制治疗的条件,不考虑精神病人接受审判或承认犯罪的能力和服刑能力,而是只考虑该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对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在犯罪时能够认定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没有服刑能力的人服完这样的刑期,他们不仅无法在监狱中执行基本任务,而且在压抑的环境中病情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给监狱管理部门带来麻烦。以上情况的产生原因是中国刑事强制医疗的早期发展,在我国法律中的空白导致立法者对该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为了满足现实需要,立法者希望先通过初步规定填补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空白,在后续立法中继续积累经验,完善和加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相关规定。为了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立法者所遵循的规则必须是广泛、的是粗糙的而不是精细的。然而,这种过于灵活的适用标准在我国各地引起了对适用条件的不同看法。随着我国判例的不断发展,有关强制医疗的案例不断积累,澄清适用条件,使之更容易理解和适用成为可能,也成为迫切的任务,以便规范各地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适用条件和适用标准。4.2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适用程序上的问题4.2.1启动程序随意启动程序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其任意性上。目前,启动强制刑事处理的程序包括由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应要求启动,以及由法院依职权启动。启动刑事强制医疗的程序并没有明确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启动,谁应该对不启动的严重后果负责,以及在不应该启动的情况下故意拖延的负面后果。一方面,是否启动刑事强制医疗取决于侦查人员的个人看法,没有具体的责任要求。是否启动刑事强制医疗,完全取决于法官的亲身经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导致了部门之间的“踢皮球”。同时,随意启动强制医疗可以“合理”的拖延办案,这阻碍了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充分、有效保护,这是我国目前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缺陷。另一方面,我国法律规定的缺失不是唯一造成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随意性的原因,也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相关机构在处理刑事强制医疗案件时,不仅要面对专业知识的巨大挑战,更要面对舆论压力。刑事强制医疗精神病鉴定一旦启动,就意味着被告人不会被接受刑事制裁,而是在医院接受治疗,这对社会普遍观念来说是不符合常理的,人们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甚至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4.2.2执行机制不健全刑事强制医疗相对一般医疗来说期限长,费用高,虽然部分问题可以选择医保和民政救助来解决,但部分被执行人没有医保或其不符合救助条件的情况就很难解决。现实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家庭成员拒绝支付强制医疗待遇。他们认为强制医疗的决定权在国家,那么支付费用的义务也应由国家承担;二是治疗机构先行赔付。随着刑事强制治疗案件逐年增加,治疗机构的工作量和负担越来越重;三是政府、司法机关等部门共同出资垫付治疗资金。第四,在采取临时性保护性约束措施期间,将被申请人或被告人送往医疗机构将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被告人或其家属不愿意付费,治疗机构也不愿意承担责任,最终的结果是由办案机构接手,或者由政府、司法机关和其他相关部门协商处理。如果费用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对被告人的处理,也会妨碍对其权利和合法利益的保护。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诉诸司法的权利。此外,进行刑事强制治疗的场所大多是基层医疗机构。然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其医疗设施和标准也不尽如人意,这给治疗精神病患者带来了困难。但从宏观来看,我国现有的刑事医疗设施非常有限,如果强制医疗机构因全员拒绝接收,公安机关只能因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而将其送至其他地方执行。但是,送执行费用较高,报销比例较低,负担加重,给精神病人治疗带来困难。4.2.3监督程序不合理在刑事强制医疗案件中,检察院是法定监督机构,但《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没有规定由哪一级或哪一个地区检察院具有具体的监督权。如果精神病人在暴力行为发生地的基层法院管辖范围内,犯罪地、后果发生地和智障人士居住地的检察院的监督方式仍然存疑,联合监督或各部门分别监督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确定。这些法律规定并不明确,在实践中,案件可能被完全监督,也可能不被监督。由于监督问题的不明确,监督的有效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辩论。[[]孟晨晨.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D].郑州大学,2018.]此外,监督对象不明确,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不一致,导致检察机关无法启动监督。检察院[]孟晨晨.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D].郑州大学,2018.4.2.4解除程序不明确我国刑法规定的强制医疗解除程序采取不定期形式,即在认为精神病人不再具有人身危险性并经人民法院批准解除强制医疗的决定后,取消该措施。由于刑法规定的强制医疗是一种限制甚至剥夺精神病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治疗措施,一旦滥用,会导致精神病人的人身权益受到直接侵犯,因此在适用时必须严格遵守必要性和合法性原则。[[]李帅.论我国精神病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立法缺陷及完善[D].兰州大学,2018.][]李帅.论我国精神病人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立法缺陷及完善[D].兰州大学,2018.因此,特别重要的是,强制医疗机构能够定期进行诊断评估。如果强制医疗机构玩忽职守,不能做到定期评估,就有可能侵犯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违背立法初衷。在法律上需要界定什么时候必须由强制医疗机构进行诊断评估,但目前的法律和相关的司法解释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4.3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配套措施存在的问题4.3.1鉴定程序不规范精神病鉴定不同于一般的物证、人证等证据鉴定,它缺乏客观的评估指标,包括刑事责任和持续危险,并主要依靠专家知识和临床经验。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可以指派内部鉴定单位来评估病人,但这些单位不是专门的精神病评估单位。这些从业人员大多无法调和医学和法律科学,这导致了不同的意见,并导致实践中的重复和多重评估。与专门精神病专家相比,差异非常大,评估的质量也不高。此外,不同的评估人员可能会对同一精神障碍给出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甚至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专家评估的次数和启动条件,由于评估过程不公开,当事人可以质疑评估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也可以要求多次评估,浪费了司法资源,也没有达到维护合法权益的目的。此外,我国的鉴定机构没有具有约束力的制度架构,框架比较混乱,存在鉴定机构的选择缺乏科学标准,鉴定结论缺乏权威性等问题。4.3.2对精神病人重返社会的保障不充分对已决定采取刑事强制医疗的精神病人,须经强制医疗机构再次评估并报人民法院批准后,方可解除刑事强制医疗。在接触之前,由于强制医疗机构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通常具有时间长、距离近的特点,他们长期生活和居住在强制医疗机构中,与外界相对隔离,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甚至社会生存能力远不如普通人。如果让康复的精神病人在出院后立即回归社会并重新开始社会生活,精神病人可能会遇到困难[[][]张守良,鞠佳佳.刑事诉讼中强制医疗程序的法律监督[J].人民检察,2012(14):34-37.第五章完善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建议5.1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适用对象与适用条件上的完善5.1.1扩大适用对象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仅包括无刑事责任能力者,适用对象过于狭窄。然而,由于刑事强制医疗是用以限制精神病患者的个人自由来达到治疗效果的,因此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人身自由、名誉权等基本权利。盲目扩大适用对象也可能侵犯人权,因此,扩大强制刑事强制医疗地范围应尊重必要性原则。有学者认为,如前所述,有必要将刑事责任有限的精神病人、无受审能力的精神病人、服刑期间突发严重精神疾病的罪犯作为刑事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纳入其中。究其原因,就是这样的精神病人在某种程度上与不负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一样危险。如果他们被依法处理或无人监管,可能会导致他们从事犯罪行为,这反过来又可能威胁到公共安全,导致更严重的有害后果,也不利于精神病患者本身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应将这种被认为有资格接受刑事强制医疗的精神病人包括在内。在社会和人权保护方面,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意义地扩大刑事强制医疗的范围,使刑事强制医疗制度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从而充分实现该制度的价值和功能。5.1.2明确适用条件刑事强制医疗适用条件的标准定义对制定我国形式强制医疗的司法鉴定标准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指导我们的法医精神病学进行强制性的刑事调查,而且可以恢复我们法医精神病学的形象。如前文所述,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包括主体要件、行为要件和社会风险要件。一方面,我们需要提高对刑事责任的判断能力。刑事责任的内容因国家而异。一般而言大陆法系国家都采用生物学的标准,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完全与犯罪时是否有精神疾病有关。英美法系国家则采用心理标准[[]张学丽.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8.],也就是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仅包括刑法中的精神状态实践,还包括精神状态下产生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这类人不应受到刑事处罚。鉴于刑法中强制性医疗的性质是社会保障职能的一部分,犯罪后因各种原因丧失审判能力的罪犯,以及在拘留期间丧失自我辨认或控制[]张学丽.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8.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社会危险性的结论。被诉人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不仅取决于行为人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还取决于行为人实施暴力行为的客观要件。虽然未遂的暴力行为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如果它对社会构成严重威胁,仍有必要实施强制医疗。5.2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适用程序上的完善5.2.1启动主体多元化刑事强制医疗是一种非刑事强制措施。其目的不是追究刑事责任,而是保护公共安全,具有社会防卫的意义。因此,刑事强制医疗与普通刑事诉讼不同。它是通过申请而不是通过提交起诉书启动的。同时,人民法院认定案件符合刑事强制医疗条件的,也可以依职权提起刑事强制医疗。目前,启动刑事强制医疗的权利被国家公权力所垄断,这与现代法治国家的精神相悖。精神病患者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诉讼当事人,以及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诉讼当事人,应密切参与强制刑事处理的决定,这些主题也有权提出。增加刑事强制医疗案件的数量,赋予当事人启动权,既是对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保护,符合公正审判的原则,也是保证当事人的私权利能够规范国家的公权力,使公权力能够合理、可控地行使,实现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最大价值这也是一种制衡,确保公权力以合理和可控的方式行使,确保刑事强制医疗制度能够实现其最大价值。5.2.2设置专门执行机构并完善机制明确强制医疗执行机构。目前,公安机关的下属机构安康医院是执行刑事强制医疗的主管机构,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实际执行部门处于混乱状态。对此,应以法律规定的形式明确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机关的名单,为处理和执行刑事强制医疗案件提供可行的方向。保障强制医疗机构经费来源。刑事强制医疗是针对有精神疾病的人,他们所患的精神疾病与普通的身体疾病不同。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漫长、困难、重复和昂贵的治疗期。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很难独自承担医疗的全部费用。为了保障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权利,国家必须对强制医疗机构的经费进行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并足额拨付资金[[]赵春玲.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192]。可设立强制医疗机构专项资金和精神病人医疗保险,用于刑事强制医疗的资金可以列入单独的财政预算,并指定用于特定目的,确保稳定的基本护理。同时,鼓励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扩大多种筹资渠道,运用多种方式确保[]赵春玲.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1925.2.3明确监督机构及制度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同时也离不开监督程序的完善,主要途径是细化人民检察院的监督职责。人民检察院是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监督的目的是使“制度在阳光下运行”。目前人民检察院在履行对强制医疗刑事案件的监督职责方面还存在不足。《人民检察院医疗强制执行检察办法(试行)》一般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通过派遣或巡回考察的方式对当地医疗执法进行监督。这一规定虽然确立了人民检察院对医疗执法机构的执法方式、手段和活动进行全面监督的法律地位,但仍然比较笼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后续的立法中应明确人民检察院派出考察和巡回检察工作的适用条件,对巡回检察工作进行补充。其中,对安康医院的执法机构,因其收治的精神病人严重,社会风险较大,应派出检查;对其他精神科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他们治疗、监管的精神病人病情明显好转,基本上没有社会危险性,因此对他们可以采取巡逻检查。同时,与安康医院相比,其他精神科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封闭性较小,保障制度的绩效也略低,因此应重视巡视,不定期采取抽查。5.2.4规范和细化解除期限现行《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刑事强制医疗的期限,由法官根据智障人士的健康状况决定是否解除,这容易使刑事强制医疗成为无限期拘留的法定理由。笔者认为,国外关于强制医疗期限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可以作为指导,即刑事案件的强制医疗期限通常为3年。医疗机构应定期评估和诊断因病延长的必要性,并可向初审法院的法官提交申请。此外,强制刑事医疗的最长期限也受到限制。一方面,最长期限可以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让那些病情好转的患者及时出院,重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可以让那些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尽快离开手术室。在治疗期间,医疗机构将根据被治疗者的健康状况定期评估被治疗者的状态。被强制提前结束强制医疗的,医疗机构可以向原判决法院申请撤销。5.3刑事强制医疗制度配套措施的完善5.3.1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首先,统一精神病鉴定标准。心理健康专业鉴定是刑事罪犯强制治疗的关键环节,而各评估机构的内部专业知识标准各不相同。评估人员参考不同的标准和经验,对同一精神病人的鉴定意见不同,甚至相互矛盾,那么很多鉴定申请就会降低法院的可信度。为了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解决鉴定中的混乱,使精神疾病的鉴定更加规范和透明,法医鉴定行政部门应制定全国统一的鉴定标准。其次,提高评估师的能力要求。心理健康评估需要对医疗和法律事务作出判断,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目前,我国对评估员的要求比较宽松。如果资格得到司法部的认可,那么对鉴定水平和专业能力没有客观的评价和审查标准。评估人才能力不平等是造成鉴定重叠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提高评估员准入门槛的方法包括:首先,严格限制对评估员的要求,如精神病学和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学术学位和证书和至少三年的实践经验。第二,提高职业资格,如组织全国统一的评估师资格考试,评估师通过考试后,至少执业一年,由专家小组进行评估,每1至3年评估一次,并将评估结果记录下来。第三,对评估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规范。例如,评估师接受了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以促进良好的法治和维护公平。最后,鉴定机构也应有类似的标准。目前,中国的鉴定机构主要有两种类型:政府机构内的认证部门,如公安机关、检察院和国家安全部门,以及私营认证机构。中国政府机构内部没有专门的精神病鉴定部门,也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鉴定机构,导致不同部门或部门对同一案件的意见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这严重限制了中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有效性。此外,精神病学评估的可信度不能相互比较。因此,有必要统一国家精神病检查机构并加强其管理,鉴定机构的费用也应列入国家预算。5.3.2加强权利保障扩大康复服务人员范围。接受过刑事强制医疗的精神病患者在治疗和康复后很难立即返回社会并开始正常的社会生活。社区康复中心已成为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的过渡场所。完善的社区康复服务可以帮助精神病患者尽快恢复在社区生活的能力,无障碍地回归社会。然而,社区康复中心目前在专业人员配置方面处于困境。工作人员的短缺和全职医生的缺乏已经成为限制改善康复服务的主要瓶颈。这需要扩大人力资源库,聘用全职专家,招聘具有专业资格的专家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贸业务员的实习报告合集4篇
-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12篇
- 员工季度工作总结范文
- 网页设计师目标岗位分析个人工作总结
- 竞聘银行演讲稿模板汇编5篇
- 幼儿园中班防溺水安全教育
- 护理呼吸科毕业设计
- 理财年终工作总结模板
- 讲解飞机安全演示
- 关于宣传策划方案范文锦集6篇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建筑制图基础》机考三套标准题库及答案3
- 降低故障工单回复不合格率
- 可涂色简笔画打印(共20页)
- 灯光架介绍及使用说明
- 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 GB 188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高清版)
- 关于房屋征收及土地收储过程中的税收政策(仅供参考)
- 唯一住房补贴申请书(共2页)
- 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 中医养生脾胃为先PPT文档
- 门窗工程成品保护方案(附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