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1、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一、定义: 肩凝症,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肩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肩部疼痛、上举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我科肩凝症患者西医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二、常规治疗:(一)推拿治疗:1、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在患者后面;2、揉按肩背肌肉,拿斜方肌,功在放松该部肌肉,解除肌肉(包括血管)痉挛,散寒止痛;3、点按肩背部有关穴位,可选天宗、秉风、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等,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4、肩周揉按,点阿是穴,旨在解除该部肌肉痉挛,松弛肌肉,恢复肌肉弹性,松解粘连,有止痛解痉、活血化瘀的作用;5、局部筋结的分筋、弹筋,可解除肌肉痉挛,进一步松解粘连,有散结止痛、振奋阳气的作用;6、点按肩部相关穴位,如肩髎、肩髃、臑腧等穴,有通经止痛作用;7、摇、拔、牵、抖肩关节,即被动地强制性地帮助病人恢复肩关节功能,可松解粘连,恢复肩关节功能。操作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用力适到好处,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禁用暴力;8、揉按点压上肢有关穴位及经络。穴位可选曲池、手三里、少海、内外关、合谷等穴,以达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目的;9、放松,即于最后用力拍打、抖按、擦挤的方法,再次放松肩背部肌肉。(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型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9g,制川乌6g,白芍9g,黄芪9g,甘草6g,防风9g,羌活9g,桂枝6g2、淤滞型治法:活血通络,舒筋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9g,红花6g,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羌活9g,桂枝6g3、气血虚型治法:补气养血,通络止痛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15g,生姜15g,桂枝9g,当归9g,川芎9g,白芍9g,白术9g,细辛5g,秦艽9g,防风9g,炙甘草6g(三)针刺治疗以局部腧穴为主: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手法平补平泻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肩部疼痛较前好转,活动范围增加。四、疗效评价及总结:1、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2010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治疗85例:其中风寒湿型58例;淤滞型7例
;气血虚型20例。总有效率94%。2、疗效评价肩凝症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但必须指出,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症状众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3、总结(1)中医治疗肩凝症,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肩凝症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骨健筋韧,以达满意效果。(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肩凝症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五、诊疗方案的优化(1)、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相关科室治疗肩凝症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2)、对肩凝症采取中药辨证口服、针灸、理疗及中药热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开展肩凝症患者的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加强运用中药优势。进行早期干预,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4)、针对老年患者,长期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就诊时伴有肌肉萎缩这一问题,我科从该类患者的实际及临床医疗安全的角度出发,考虑到老年患者,肝肾亏虚,经脉不荣这一共同病理因素,采用中药补益肝肾,健脾养血通络的思路,并采用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同时对这类患者,不施用松解粘连的手法,具体如下:1.中药内服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肾四味为主,方药如下:黄芪15g,生姜15g,桂枝9g,当归9g,川芎9g,白芍9g,白术9g,细辛5g,秦艽9g,防风9g,炙甘草6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补骨脂10g,仙灵脾10g2.外敷中药施用我院自制的通敷中药包。膝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定义: 膝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湿痹1)行痹: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2)痛痹: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方药:乌头汤加减3)着痹: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药:薏米仁汤加减2.风湿热痹: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白虎加桂枝汤蠲痹汤加减3.痰瘀痹阻:治法:化痰行谈,蠲痹通络。方药:双合汤加减4.肝肾两虚: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方药:补血荣筋丸加减3、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取内外溪眼、鹤顶、足三里、溪阳关、阴陵泉、阳陵泉。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腧穴上电针,根据辩证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2.牵引疗法3.其他外治法:1).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2).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3).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4).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5).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6).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7).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膝痛、肿胀完全消失,行走及上下楼梯无不适感,肢体凉、麻、痛、萎等症状改善。四、疗效评价及总结:1、膝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2010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膝痹症患者54例,其中风寒湿型35例、风热湿痹型3例、痰瘀痹阻型4例、肝肾两虚型12例,总有效率95%。2、疗效评价膝痹症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但必须指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众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3、总结(1)中医治疗膝痹症,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膝痹症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骨健筋韧,以达满意效果。(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膝痹症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五、诊疗方案的优化(1)针对膝痹需要采取针对膝关节核本身的治疗方法,药酒具有局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散寒的作用,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2)针对疼痛问题加强术后镇痛治疗:局部注射长效麻醉的基础上,配合耳穴压子镇痛等。3、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湿型: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方药:蠲痹汤加减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5)气血亏虚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方药:八珍汤加减3、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2.牵引疗法3.其他外治法: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4.运动疗法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四、疗效评价及总结:1、项痹(颈椎病)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2010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项痹(颈椎病)患者80例,其中风寒湿型9例、气滞血瘀型28例、痰湿阻络型14例、肝肾不足型25例、气血亏虚型4例,总有效率95%。2、疗效评价项痹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但必须指出,颈椎病临床症状众多,中西医分型较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3、总结(1)中医治疗项痹,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项痹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使血管扩张,充血减轻,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以达满意效果。(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项痹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五、诊疗方案的优化(1)、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相关科室治疗项痹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2)、对项痹采取中药辨证口服、针灸、理疗及中药热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开展项痹患者的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加强运用中药优势。进行早期干预,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2019年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1、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一、定义: 肩凝症,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肩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肩部疼痛、上举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我科肩凝症患者西医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二、常规治疗:(一)推拿治疗:1、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在患者后面;2、揉按肩背肌肉,拿斜方肌,功在放松该部肌肉,解除肌肉(包括血管)痉挛,散寒止痛;3、点按肩背部有关穴位,可选天宗、秉风、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等,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4、肩周揉按,点阿是穴,旨在解除该部肌肉痉挛,松弛肌肉,恢复肌肉弹性,松解粘连,有止痛解痉、活血化瘀的作用;5、局部筋结的分筋、弹筋,可解除肌肉痉挛,进一步松解粘连,有散结止痛、振奋阳气的作用;6、点按肩部相关穴位,如肩髎、肩髃、臑腧等穴,有通经止痛作用;7、摇、拔、牵、抖肩关节,即被动地强制性地帮助病人恢复肩关节功能,可松解粘连,恢复肩关节功能。操作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用力适到好处,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禁用暴力;8、揉按点压上肢有关穴位及经络。穴位可选曲池、手三里、少海、内外关、合谷等穴,以达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目的;9、放松,即于最后用力拍打、抖按、擦挤的方法,再次放松肩背部肌肉。(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型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9g,制川乌6g,白芍9g,黄芪9g,甘草6g,防风9g,羌活9g,桂枝6g2、淤滞型治法:活血通络,舒筋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9g,红花6g,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羌活9g,桂枝6g3、气血虚型治法:补气养血,通络止痛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15g,生姜15g,桂枝9g,当归9g,川芎9g,白芍9g,白术9g,细辛5g,秦艽9g,防风9g,炙甘草6g(三)针刺治疗以局部腧穴为主: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手法平补平泻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肩部疼痛较前好转,活动范围增加。四、疗效评价及总结:1、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201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治疗130例:其中风寒湿型83例;淤滞型12例
;气血虚型35例。总有效率95%。2、疗效评价肩凝症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但必须指出,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症状众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3、总结(1)中医治疗肩凝症,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肩凝症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骨健筋韧,以达满意效果。(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肩凝症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五、诊疗方案的优化(1)、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相关科室治疗肩凝症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2)、对肩凝症采取中药辨证口服、针灸、理疗及中药热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针对糖尿病肥胖患者,我们强调通过中药汤剂辩证施治调控血糖,控制甚至减轻体重,防止其对关节的损伤。这要求中药辩证的进一步精、细、准,在出具具体方药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患者体质等问题,以中药平稳降糖,必要时候针灸辅助。(4)、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针刀疗法,以松解粘连,缓解挛缩。2、膝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定义: 膝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湿痹1)行痹: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2)痛痹: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方药:乌头汤加减3)着痹: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药:薏米仁汤加减2.风湿热痹: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白虎加桂枝汤蠲痹汤加减3.痰瘀痹阻:治法:化痰行谈,蠲痹通络。方药:双合汤加减4.肝肾两虚: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方药:补血荣筋丸加减3、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取内外溪眼、鹤顶、足三里、溪阳关、阴陵泉、阳陵泉。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腧穴上电针,根据辩证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2.牵引疗法3.其他外治法:1).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2).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3).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4).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5).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6).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7).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膝痛、肿胀完全消失,行走及上下楼梯无不适感,肢体凉、麻、痛、萎等症状改善。四、疗效评价及总结:1、膝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201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膝痹症患者70例,其中风寒湿型45例、风热湿痹型5例、痰瘀痹阻型5例、肝肾两虚型15例,总有效率95%。2、疗效评价膝痹症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但必须指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众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3、总结(1)中医治疗膝痹症,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膝痹症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骨健筋韧,以达满意效果。(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膝痹症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五、诊疗方案的优化(1)、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相关科室治疗膝痹症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2)、对膝痹症采取中药辨证口服、针灸、理疗及中药热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药辩证的进一步精、细、准,在出具具体方药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患者体质等问题,以中药平稳降糖,必要时候针灸辅助。(3)、针对膝痹病早期,膝关节局部红肿,疼痛拒按,活动受限的情况,我科暂不对其局部采用手法治疗,采用治疗风湿热痹的大秦艽汤内服,并局部熏蒸。同时结合局部针刺治疗,取穴:内外膝眼、鹤顶、梁丘、血海、阳陵泉,并采用电针连续波刺激。3、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湿型: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方药:蠲痹汤加减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5)气血亏虚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方药:八珍汤加减3、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2.牵引疗法3.其他外治法: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4.运动疗法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四、疗效评价及总结:1、项痹(颈椎病)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201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项痹患者125例,其中风寒湿型12例、气滞血瘀型33例、痰湿阻络型25例、肝肾不足型40例、气血亏虚型15例,总有效率97%。2、疗效评价项痹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但必须指出,颈椎病临床症状众多,中西医分型较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3、总结(1)中医治疗项痹,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项痹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使血管扩张,充血减轻,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以达满意效果。(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项痹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五、诊疗方案的优化患者急性期疼痛剧烈,肩部僵硬,活动受限,多为感受寒湿之邪所致,且以寒邪为主,要解除寒邪,八法中以汗法当先,故针对这类患者,内服羌活胜湿汤,外用羌活胜湿汤进行熏蒸,并结合拿风池手法,达到祛除寒邪的目的。2021年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1、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一、定义: 肩凝症,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肩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肩部疼痛、上举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我科肩凝症患者西医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二、常规治疗:(一)推拿治疗:1、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在患者后面;2、揉按肩背肌肉,拿斜方肌,功在放松该部肌肉,解除肌肉(包括血管)痉挛,散寒止痛;3、点按肩背部有关穴位,可选天宗、秉风、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等,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4、肩周揉按,点阿是穴,旨在解除该部肌肉痉挛,松弛肌肉,恢复肌肉弹性,松解粘连,有止痛解痉、活血化瘀的作用;5、局部筋结的分筋、弹筋,可解除肌肉痉挛,进一步松解粘连,有散结止痛、振奋阳气的作用;6、点按肩部相关穴位,如肩髎、肩髃、臑腧等穴,有通经止痛作用;7、摇、拔、牵、抖肩关节,即被动地强制性地帮助病人恢复肩关节功能,可松解粘连,恢复肩关节功能。操作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用力适到好处,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禁用暴力;8、揉按点压上肢有关穴位及经络。穴位可选曲池、手三里、少海、内外关、合谷等穴,以达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目的;9、放松,即于最后用力拍打、抖按、擦挤的方法,再次放松肩背部肌肉。(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湿型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9g,制川乌6g,白芍9g,黄芪9g,甘草6g,防风9g,羌活9g,桂枝6g2、淤滞型治法:活血通络,舒筋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9g,红花6g,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羌活9g,桂枝6g3、气血虚型治法:补气养血,通络止痛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15g,生姜15g,桂枝9g,当归9g,川芎9g,白芍9g,白术9g,细辛5g,秦艽9g,防风9g,炙甘草6g(三)针刺治疗以局部腧穴为主: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手法平补平泻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肩部疼痛较前好转,活动范围增加。四、疗效评价及总结:1、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2012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治疗190例:其中风寒湿型142例;淤滞型18例
;气血虚型30例。总有效率93%。2、疗效评价肩凝症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但必须指出,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症状众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3、总结(1)中医治疗肩凝症,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肩凝症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骨健筋韧,以达满意效果。(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肩凝症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五、诊疗方案的优化(1)针对该病早期,风寒湿邪外侵,疼痛为主要矛盾,在行治疗手法后,在局部行温针灸,取穴:肩前、肩髎、肩髃、臑俞,直刺1.5-2寸,在针尾插1.5cm艾柱,施灸,以火尽为度,目的在于温经散寒。(2)嘱患者注意加强肩关节的活动,避免肩关节受寒,夜间做好肩关节的保暖。(3)、针对粘连期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影响生活质量的,我科首先对患者进行湿热敷治疗,具体操作如下:令患者取座位或侧卧位,从恒温箱中取出敷包,用干毛巾包裹,使其勿过热,然后放在患侧肩周,务必使敷包与皮肤良好接触,进行湿热敷治疗,以敷包冷却为度。治疗结束后,在手法的运用上,重点突出摇、拔、牵、抖的手法,循序渐进,被动地强制性地帮助病人恢复肩关节功能。2、膝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定义: 膝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湿痹1)行痹: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2)痛痹: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方药:乌头汤加减3)着痹: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药:薏米仁汤加减2.风湿热痹: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白虎加桂枝汤蠲痹汤加减3.痰瘀痹阻:治法:化痰行谈,蠲痹通络。方药:双合汤加减4.肝肾两虚: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方药:补血荣筋丸加减3、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取内外溪眼、鹤顶、足三里、溪阳关、阴陵泉、阳陵泉。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腧穴上电针,根据辩证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2.牵引疗法3.其他外治法:1).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2).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3).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4).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5).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6).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7).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膝痛、肿胀完全消失,行走及上下楼梯无不适感,肢体凉、麻、痛、萎等症状改善。四、疗效评价及总结:1、膝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2012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膝痹症患者112例,其中风寒湿型80例、风热湿痹型6例、痰瘀痹阻型16例、肝肾两虚型10例,总有效率95%。2、疗效评价膝痹症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但必须指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众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3、总结(1)中医治疗膝痹症,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膝痹症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骨健筋韧,以达满意效果。(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膝痹症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五、诊疗方案的优化(1)、针对膝痹病早期,膝关节局部红肿,疼痛拒按,活动受限的情况,我科暂不对其局部采用手法治疗,采用治疗风湿热痹的大秦艽汤内服,并局部熏蒸。同时结合局部针刺治疗,取穴:内外膝眼、鹤顶、梁丘、血海、阳陵泉,并采用电针连续波刺激。(2)、从中医阴阳学说来看待膝关节的屈伸时,屈可作“阴”论,伸可作“阳”论,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屈伸是自如的,当伸肌群与屈肌群的力量不平衡时,就会出现屈伸障碍,若能将伸肌群与屈肌群的力量调整至平衡,则膝关节的功能障碍问题或可引刃而解,在治疗手法上,我科主要针对与膝关节屈伸相关的肌肉的起止点进行按揉,对肌腱进行弹拨并针对相关肌肉的肌腹进行扌衮法,最终目的是要解除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痉挛,具体如下:对于屈曲运动受限的患者,着重解除伸肌群的痉挛,并在屈肌群的起止点上寻找阳性点(压痛、结节)并施以松解手法,屈肌群的起止点:腓骨小头、胫骨粗隆内侧部;对于伸直运动受限的患者,着重解除屈肌群的痉挛,并在伸肌群的起止点上寻找阳性点(压痛、结节)并施以松解手法,伸肌群的起止点:股骨粗隆3、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把握2024年计算机基础考试要点试题及答案
- 酒店防控疫情培训课件
- 2025年小学语文考试支持材料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安全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思维导图的小自考汉语言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维修工在团队中的角色与责任试题及答案
- 校园法治安全教育
- 影响二手车流通率的因素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教育研究统计试题答案
- 经典药物作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福建省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小学生卫生知识小常识
-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社会公开招聘(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苏太仓市文化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广东省中山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装饰装修木工施工合同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23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跨栏跑技术教学课件
- 产业链韧性理论研究新进展与提升路径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表单一整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