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一、新知导入从远古《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到后来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再到近代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战场是每一个热血男儿向往的地方,而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几千年前的这一场战争,看看这群热血男儿在战场上遭遇了什么。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高适生平及其诗歌特点;了解边塞诗。2.过程和方法:了解高适和他的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朗读诗歌,体会诗情;探究问题,理解诗歌主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诗歌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高适边塞诗的特点,学会把握高诗的感情基调;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的音韵美。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三、作者介绍1.高适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安东都护高侃之孙。作为著名\t"/item/%E9%AB%98%E9%80%82/_blank"边塞诗人,与岑参、\t"/item/%E9%AB%98%E9%80%82/_blank"王昌龄、\t"/item/%E9%AB%98%E9%80%82/_blank"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其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t"/item/%E9%AB%98%E9%80%82/_blank"燕歌行》《\t"/item/%E9%AB%98%E9%80%82/_blank"蓟门行五首》《\t"/item/%E9%AB%98%E9%80%82/_blank"塞上》《\t"/item/%E9%AB%98%E9%80%82/_blank"塞下曲》《\t"/item/%E9%AB%98%E9%80%82/_blank"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t"/item/%E9%AB%98%E9%80%82/_blank"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讽时伤乱诗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t"/item/%E9%AB%98%E9%80%82/_blank"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t"/item/%E9%AB%98%E9%80%82/_blank"登百丈峰二首》等。咏怀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t"/item/%E9%AB%98%E9%80%82/_blank"别韦参军》《\t"/item/%E9%AB%98%E9%80%82/_blank"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t"/item/%E9%AB%98%E9%80%82/_blank"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2.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t"/item/%E8%BE%B9%E5%A1%9E%E8%AF%97/_blank"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t"/item/%E8%BE%B9%E5%A1%9E%E8%AF%97/_blank"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t"/item/%E8%BE%B9%E5%A1%9E%E8%AF%97/_blank"初唐、\t"/item/%E8%BE%B9%E5%A1%9E%E8%AF%97/_blank"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边塞诗的主要内容:①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②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③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④表达对现实不满或仕途不得志,壮志难酬、报国无门;⑤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对战争的厌恶,批判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或昏庸无能。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意象: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3.边塞诗派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t"/item/%E8%BE%B9%E5%A1%9E%E8%AF%97/_blank"李颀,代表作有高适《\t"/item/%E8%BE%B9%E5%A1%9E%E8%AF%97/_blank"燕歌行》、岑参《\t"/item/%E8%BE%B9%E5%A1%9E%E8%AF%97/_blank"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t"/item/%E8%BE%B9%E5%A1%9E%E8%AF%97/_blank"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t"/item/%E8%BE%B9%E5%A1%9E%E8%AF%97/_blank"关山月》《\t"/item/%E8%BE%B9%E5%A1%9E%E8%AF%97/_blank"塞下曲》六首等,杜甫的《\t"/item/%E8%BE%B9%E5%A1%9E%E8%AF%97/_blank"兵车行》《\t"/item/%E8%BE%B9%E5%A1%9E%E8%AF%97/_blank"前出塞九首》等。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喜有乐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四、写作背景《燕歌行》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此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t"/item/%E7%87%95%E6%AD%8C%E8%A1%8C/_blank"杜甫《\t"/item/%E7%87%95%E6%AD%8C%E8%A1%8C/_blank"丽人行》、《\t"/item/%E7%87%95%E6%AD%8C%E8%A1%8C/_blank"兵车行》、“\t"/item/%E7%87%95%E6%AD%8C%E8%A1%8C/_blank"三吏”、“\t"/item/%E7%87%95%E6%AD%8C%E8%A1%8C/_blank"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自唐开元十八年(730)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t"/item/%E7%87%95%E6%AD%8C%E8%A1%8C/_blank"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作此诗。五、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理清结构。明确: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其原因;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2.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

明确: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3.“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明确:

“飞”字体现了军事形势的紧张,而“照”表现了敌人的来势凶猛,超出将士们的预期。

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寻欢作乐,将领过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5.诗人所感“征战之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你找出这些诗句并加以概括。明确:征战之苦:战争环境苦、官兵苦乐不均之苦、思念亲人苦、随时赴死苦。6.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明确:

扣住“久”“断肠”“空”,体会征人内心之苦。

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久”“怨”。“久”: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愈切。“怨”: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7.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明确: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8.请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和主旨。明确:本诗描写了边庭士卒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赞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同时又以同情的态度,写出了他们离家远戍的痛苦。诗篇还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狂妄轻敌及其腐败的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虽是一场惨痛的战役,但却能看到唐朝磅礴的浪漫气质,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六、品读技巧1.情感的抒发常常借助于一些手法或技巧,在这首诗里面,作者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明确: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一一拼死作战,流血牺牲。将帅一一美人歌舞,纵情声色,贪图享乐。运用对比手法,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批判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②“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一、四句写征人,二、三句写思妇。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先夫妇,后妇夫,对比中错落有致。③“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古今对比李广勇猛善战,作风朴实,能善待部将,与士卒同甘共苦。而唐将只知寻欢作乐,不思报效国家。此句既是对将帅骄奢淫逸行为的批判,也是对朝廷用人的含蓄讽剌。④一处大的对比——出征与战败对比出征:“摐金伐鼓”“旌旆逶迤”战士骄气:“男儿本自重横行。”恃勇轻敌:“汉将辞家破残贼。”貌似赞扬汉将去国时威武荣耀,实隐含讥讽。⑤“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饱含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有力讽剌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作用:突出矛盾、深化主旨七、合作探究1.古人有云:“诗言志。”诗歌是用来表明志向,表达情感的,那么高适想通过这场失败的战争,他想表达哪些情感呢?请简要分析。明确:对士兵:赞美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同情士兵离家远戍,内心悲苦对将军:谴责将军纵情声色,腐败无能,贪功轻敌,不恤士兵对军中苦乐不均极为愤慨。诗人的思考:唐代边塞诗以表现民族间的征战内容居多。本诗虽是边塞诗,但重点不在于揭示民族矛盾,而是揭示官兵间的矛盾。这是诗人对战争失败原因的理性思考。情感深沉:批判(将军、君主)《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太平天国》中也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而这里“战士军前半死生”,将军却是“美人帐下犹歌舞”。再看君主,杜甫的《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己。”李颀的《古从军行》中也说“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同情(征兵、思妇、劳苦大众)“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杜甫的《新婚别》有这样两句“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结局可能就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当然也就放射到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战争涉及到的是千家万户,杜甫《阁夜》“野哭千家闻战伐”。2.结合“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思考:战争仅仅给中原人民带来了苦难吗?对于战争,你有什么话要说?明确:这句诗据说是因为当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征讨匈奴,匈奴挫败退守焉支山而写下的,意思是失去了我的祁连山,失去了我的焉知山,我的家畜们(都没办法生长繁衍了;我那要嫁人的新妇都没办法施粉黛,漂漂亮亮出嫁了。表达了匈奴对失去家园的愤恨和悲怆的热爱家乡的感情。八、课堂总结这首诗描写了唐军士卒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了他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表现了他们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并给以深切同情;同时还揭露了军中官兵对立、苦乐悬殊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这首诗相对于别的边塞诗来说,既没有描写异域的风光,也没有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而是写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和将领的不负责任。九、课堂练习阅读曹丕的《燕歌行(其一)》,比较分析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的异同。燕歌行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