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肌】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课件_第1页
【骨肌】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课件_第2页
【骨肌】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课件_第3页
【骨肌】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课件_第4页
【骨肌】脊柱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柱疾病影像學診斷

脊柱正常影像學表現一、頸椎1、平片:2、CT:3、MRI:二、胸椎:1、平片2、CT3、MRI:三、腰椎

1、平片2、CT正常腰椎間盤形態3、MRI:

脊柱的載荷作用主要是通過人體的三個倒三角完成。上三角指頭頸部的負荷集中於下頸部,以C5-6所受應力最大;中三角將頭頸、軀幹負荷集中至腰骶椎;下三角則是將頭頸、軀幹和盆腔的負荷沿身體中部向下傳遞的倒三角力學結構

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因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的一種綜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腰椎間盤突出症中以L4-5、L5-S1間隙發病率最高,約占90~96%。影像檢查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診斷手段

一、椎間盤的解剖特點:

1、椎間盤由髓核、纖維環與終板軟骨組成,其內主要成分有膠原、蛋白多糖和水,隨著退變或衰老,主要減少的成分為蛋白多糖和水

2、椎間盤無血管供應,它是靠滲透營養,所以易退變,損傷後難以自行修復3、纖維環前寬後窄,周邊大部分纖維(穿通纖維)越過終板軟骨附著於椎體周邊的環狀骨突,有固定椎間盤的作用4、腰椎間隙越往下越寬,但L5-S1椎間隙不符和此規律,相對較窄;(只有在L5-S1腰椎間盤與前次照片比較時變窄才能確定L5-S1變窄)6、椎間盤周邊可略超出相鄰椎體外緣,寬窄均勻7、椎間盤與前後縱韌帶的關係

病因:1、椎間盤退行性變是基本因素:

MRI證實,18歲青少年已可發生椎間盤退變。無退變的椎間盤可承受6865Kpa的壓力,但已退變的椎間盤僅需294Kpa壓力即可破裂2、損傷:積累傷力是椎間盤變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間盤突出的誘因。積累損傷中,反復彎腰、扭轉動作最易引起椎間盤損傷或破裂3、遺傳因素:4、妊娠:病理:髓核突出的病理基礎是髓核的退行性變以及纖維環的減弱或破裂。由於纖維環前寬後窄,後部中間有後縱韌帶,故髓核多向側後方突出,壓迫神經根;

臨床表現:(一)、症狀:

1、腰痛:2、坐骨神經痛:3、馬尾神經受壓(二)、體征:

1、腰椎側突;2、腰部活動受限:

3、壓痛及骶棘肌痙攣;

4、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

X線表現:

單純X線平片不能直接反映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1、最典型的X線表現是椎體後緣的骨質增生、後翹2、椎管內及椎間孔內只要發現有鈣化影,離開越遠診斷越可靠;(鈣化影可由纖維環、髓核、後縱韌帶引起)

3、磨角征:

為椎體角被反復脫出之椎間盤磨掉,只要出現磨角現象,即可診斷4、椎間隙的改變:

單純變窄:只能提示椎間盤病變(包括椎間盤變性、膨出及突出)如並有椎間隙前後等寬或前窄後寬,尤其是後者,要懷疑椎間盤突出;5、椎體面硬化、不整齊:

只能考慮椎間盤變性,不能診斷椎間盤突出;6、髓核壓跡或Schmorl’s結節:7、腰椎側彎:僅有參考價值;8、椎體前、側緣唇狀骨質增生:

不是椎間盤突出的直接改變,而是繼發改變;9、生理曲度變直:Schmorl’s結節:

髓核可經相鄰上下椎體軟骨板的薄弱區突入椎體松質內,形成椎體上下緣黃豆至蠶豆大小的壓跡,稱之為Schmorl’s結節

CT表現:(一)、椎間盤變性:

CT平掃僅能顯示椎間盤高度的降低、真空變性及

Schmorl’s結節。

1、椎間盤高度降低:MPR可顯示這一改變;

2、椎間盤真空變性:CT橫斷掃描可見不規則氣體密度區;

3、Schmorl’snods:

相應終板層面相應部位顯示結節狀骨缺損、邊緣硬化、光滑銳利。真空征(二)、椎間盤膨出:

1、輕度膨出:

表現為間盤後緣正常腎形凹陷消失、圓隆飽滿;

2、重度膨出:

表現為間盤邊緣明顯增寬,超出上下椎體邊緣,但椎間盤仍然對稱、外形圓,可伴有真空變性,嚴重時可造成硬膜囊受壓狹窄,馬尾神經受壓正常腰椎間盤形態(三)、椎間盤突出:

指局限性間盤物質突出,超過椎體的邊緣,突出的部分可以是纖維環,也可以是沿著撕裂的纖維環的裂隙向外疝出的髓核。

按突出的位置可分為:

中央型、旁中央型、外側型突出1、中央型突出:

當突出位於椎間盤後緣中部時稱~,硬膜囊受壓;2、旁中央型:突出物偏於後方一側,但未超出椎間孔內口的為旁中央型或外側型,可壓迫硬膜囊及神經根3、外側型:

突出物直接疝入椎間孔,並推壓椎間孔內的脂肪移位,壓迫神經根,硬膜囊一般不受影響髓核遊離幾乎所有椎間盤突出都發現有退行性變,並可能伴有鄰近終板的改變。有學者將這種終板相鄰的骨髓信號改變分為三型Ⅰ型:退變椎間盤相鄰終板的骨髓在T1WI上呈低信號,T2WI上呈高信號,這反映了終板裂隙形成和軟骨下纖維組織生成Ⅱ型:相鄰終板的骨髓在T1WI上呈高信號,T2WI上呈中高等信號,病理基礎為終板下骨髓內脂肪沉積明顯增多(黃骨髓轉換)Ⅲ型:T1WI和T2WI上軟骨下骨髓均為低信號,代表椎體終板的骨質增生、硬化

頸椎病

由於頸椎間盤變性或突出,頸椎間隙變窄,關節囊鬆弛,以及進行性骨贅形成,椎體後緣增生對頸髓或頸神經、椎動脈等組織壓迫和刺激而產生的綜合症。多發於頸5-6間,其次為頸4-5和頸6-7間分型:

神經根型;

脊髓型;

椎動脈型;

交感神經型;

混合型

X線表現:

生理曲度改變—變直或後突

椎間隙變窄

椎體前後緣骨贅形成(特別是後緣增生後翹)

椎間孔變小(間隙變窄致上下徑小,小關節半脫位及鉤椎關節增生致前後小)

小關節及鉤椎關節退行性改變→增生,半脫位

項韌帶鈣化

脊椎骨折分為次要骨折和主要骨折主要骨折:壓縮或楔形骨折、爆裂骨折、安全帶型損傷和骨折-脫位次要骨折:單純橫突、棘突、關節突、和椎弓峽部骨折,罕有神經損傷和脊柱畸形脊柱骨折爆裂骨折椎體軸向壓縮,前中柱受累,並有骨碎片突入椎管,也可有椎板骨折

椎管狹窄症

凡因先天性發育畸形或後天性椎管壁(骨骼或韌帶)增厚,以及椎管周圍軟組織或新生物向腔內突出而造成椎管內腔狹小致脊髓或神經根受壓者均稱為椎管狹窄症

按發生原因,椎管狹窄可分為先天性、獲得性兩種,先天性者較少見

按類型分類包括椎管中央狹窄、側隱窩狹窄及椎間孔狹窄

頸椎和腰椎是椎管狹窄的好發部位

CT對椎管狹窄症的診斷價值在於:

可顯示椎管狹窄的原因

可直接顯示椎管的形態

可精確地測量椎管狹窄的程度、顯示椎管狹窄的部位及範圍

CT診斷要點:

椎管中央前後徑:頸椎管<10mm,腰椎管<15mm

黃韌帶厚度:頸椎不超過1.5mm;胸段不超過2mm;腰椎不超過5mm

側隱窩前後徑≤2mm

CT表現:

椎體後緣正中或偏側骨贅突入椎管

後縱韌帶骨化呈高密度影,與椎體後緣之間可見一條低密度線,可與椎體骨贅鑒別

黃韌帶肥厚顯示為椎板內側梭狀軟組織增厚,在腰椎厚度超過5mm。部分可見鈣化

骨贅、後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可壓迫硬脊膜下腔,甚至可突破硬脊膜下腔直接壓迫脊髓

椎小關節間隙變窄,關節突增大,邊緣有骨贅形成

脊柱結核

MRI目前已被公認為脊柱結核最有效的檢查方法

MRI可發現病變早期的椎體內炎性水腫,以利於早期診斷。大多數T1WI上呈現均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