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水的组成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最近很流行一款杯子——富氢养生水杯(如图所示),广告称闭合开关,3分钟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如果广告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中产生氢气”属于物理变化C.氢气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D.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直流电氢气+2.为了解释水电解的微观变化,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和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水分子模型的是()。A. B.C. D.3.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纯净水是一种单质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4.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实验前可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②a、b两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2:1③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④b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5.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A.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B.生成物中两种分子大小相同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D.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6.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示意图中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7.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氧气在水中比氢气溶解得多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8.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两电极正极端的玻璃管负极端的玻璃管现象有气泡体积为5.15mL,木条燃得更旺体积为10.38mL,气体燃烧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D.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二、填空题9.甲醇有“液态阳光”之称,可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得,其原理和反应如图所示。(1)图1是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微观过程。由图可知,甲醇中所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图2中原料B可通过电解C来获得,物质B的化学式是。10.根据图中的“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地球上的水约有96.53%是分布在中。(2)夏季,台风对温州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台风形成、移动、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③蒸发;①水汽输送;④降水;⑤等。(3)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11.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即它不能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合成,也不能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①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收集到“易燃空气”(氢气)和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拉瓦锡的理由是。②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假设: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数。③如图所示为水电解模型图,可推导水的化学式是H2O或H4O2。要确定水的化学式为H2O而不是H4O2,需要的实验证据是。12.科学观念的建立需要经历曲折的探索。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曾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1781年,卡文迪许用纯氧与氢气反应,生成水。推测水应该由种元素组成,从“化合”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2)1800年,卡莱尔和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的方式,从“”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13.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a管与电源的极相连。(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三、实验探究题14.如图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消耗水的质量为m,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氢气,与电池正极相连的试管b得到氧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2:1,实验结束后,收集这两部分气体并置于同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m。图2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液态水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分析:(1)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2)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3)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4)反应前原有氢气毫升。15.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NaOH),再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水中加入的NaOH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填“a”“b”或“c"”)处。(2)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3)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4)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下,补全横线上的模型图。(5)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如下图:①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四、解答题16.水电解的过程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试根据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B.水电解属于化学变化C.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和,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17.氢能源是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读氢能源循环体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两个框中的X、Y为循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则X是(填化学式,下同),Y是。(2)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Ⅱ主要是能转化为能。18.电解水实验拓展(1)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3)验证了化学变化中可分而不可再分。此实验证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19.建立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1)如图所示为水分子电解模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模型图中缺少了。(2)从模型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最近很流行一款杯子——富氢养生水杯(如图所示),广告称闭合开关,3分钟快速改变水质,迅速生成高浓度氢气。如果广告是真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中产生氢气”属于物理变化C.氢气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D.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直流电氢气+【答案】D【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
(4)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者水由水分子构成,故A错误;
B.“水中产生氢气”,由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氢气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故C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故D2.为了解释水电解的微观变化,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和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水分子模型的是()。A. B.C. D.【答案】C【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解答】A.该模型表示两个独立存在的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B.该模型表示一个氧分子,一个氧分子有两个氧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C.该模型表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分子,这个分子就是水分子,故符合题意;
D.表示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分别独立存在,它们之间没有联系,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3.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纯净水是一种单质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答案】B【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分析。
【解答】A、纯净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是一种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4.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实验前可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②a、b两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2:1③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④b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C【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解答】①实验前可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该项正确。
②a、b两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8,该项不正确。
③此实验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项正确。
4b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支持燃烧,不能说明其具有可燃性,该项不正确。
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5.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A.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B.生成物中两种分子大小相同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D.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答案】B【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
【解答】根据图示可知水分解会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A.由得到的方程式可以看出该反应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是2:1,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6.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示意图中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答案】C【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A、根据图示中水的密度与温度关系分析;
B、根据0~4℃范围内,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
C、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分析;
D、根据水全部结冰影响生物生活分析。
【解答】A、由图甲可知,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不符合题意;
B、在0~4℃范围内,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水的质量不变,由密度公式可知,水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C、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在水中,密度小的水下沉,密度大的水上浮,结合水在0~4℃范围内的密度变化情况可知,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0℃、1℃、2℃、3℃、4℃,符合题意;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现象,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不符合题意;
故选C。7.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氧气在水中比氢气溶解得多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答案】D【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根据氢气、氧气的性质分析。
【解答】A.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可能是部分氧气溶于水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可能是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可能是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导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对生成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没有影响,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8.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两电极正极端的玻璃管负极端的玻璃管现象有气泡体积为5.15mL,木条燃得更旺体积为10.38mL,气体燃烧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D.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答案】D【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解答】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以防止对氢气、氧气体积的测定造成影响,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负极产生的气体的速率快,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正极端的玻璃管气体的体积为5.15mL,能使木条燃得更旺,为氧气;负极端的玻璃管,体积为10.38mL,气体燃烧,为氢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即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二、填空题9.甲醇有“液态阳光”之称,可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得,其原理和反应如图所示。(1)图1是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微观过程。由图可知,甲醇中所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图2中原料B可通过电解C来获得,物质B的化学式是。【答案】(1)3:1:4(2)H2【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2)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水在通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解答】(1)图1是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微观过程。由图可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甲醇中所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4):16=3:1:4。
(2)图2中原料B可通过电解C来获得,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水在通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物质B为氢气,化学式是H2。10.根据图中的“水循环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地球上的水约有96.53%是分布在中。(2)夏季,台风对温州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台风形成、移动、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③蒸发;①水汽输送;④降水;⑤等。(3)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答案】(1)海洋(2)地表径流(3)1:2;木条复燃(4)水【知识点】蒸腾作用;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解答】(1)地球上的水约有96.53%是分布在海洋中。(2)夏季,台风对温州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台风形成、移动、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③蒸发;①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等。(3)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是氧气和B管(电源的负极)是氢气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通电→氢气+氧气;
故答案为:(1)海洋(2)地表径流(3)1:211.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即它不能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合成,也不能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①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收集到“易燃空气”(氢气)和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拉瓦锡的理由是。②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假设: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数。③如图所示为水电解模型图,可推导水的化学式是H2O或H4O2。要确定水的化学式为H2O而不是H4O2,需要的实验证据是。【答案】水在实验中被分解了;在同温同压下,电解产生2升氢气和1升氧气的水蒸气为2升,而不是1升【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根据水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解,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数分析。
【解答】①拉瓦锡实验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收集到“易燃空气”(氢气)和黑色固体,水在实验中被分解了,所以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③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数,要确定水的化学式为H2O而不是H4O2,需要的实验证据是在同温同压下,电解产生2升氢气和1升氧气的水蒸气为2升,而不是1升。
故答案为:水在实验中被分解了;在同温同压下,电解产生2升氢气和1升氧气的水蒸气为2升,而不是1升。12.科学观念的建立需要经历曲折的探索。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曾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1781年,卡文迪许用纯氧与氢气反应,生成水。推测水应该由种元素组成,从“化合”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2)1800年,卡莱尔和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的方式,从“”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答案】(1)两(2)分解【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1)1781年,卡文迪许用纯氧与氢气反应,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此可推测水应该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从“合成”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
(2)1800年,卡莱尔和尼科尔森通过电解的方式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从“分解”的角度,证明了“水不是单一元素”。
故答案为:(1)两;(2)分解。13.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a管与电源的极相连。(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选填“气体分子的直径”或“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答案】(1)负(2)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3)氢气【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图乙确定气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
(3)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氧气的溶解度较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大于b管,则a管气体为氢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2)根据图乙可知,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除气体物质所含分子数目外,还有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3)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更难溶于水。三、实验探究题14.如图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消耗水的质量为m,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氢气,与电池正极相连的试管b得到氧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2:1,实验结束后,收集这两部分气体并置于同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m。图2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液态水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分析:(1)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2)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3)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4)反应前原有氢气毫升。【答案】(1)氢气(2)氧气(3)当氧气体积为3mL时,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4)6【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横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及图像变化趋势分析;
(2)根据图像及反应时气体的变化分析;
(3)根据交点处为两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分析;
(4)根据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分析。
【解答】(1)图2中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则实线部分随氧气增加,剩余气体减少,则表示的是氢气。
(2)虚线部分氢气全部反应,剩余气体随氧气的增加而增加,则表示剩余气体是氧气。
(3)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当氧气体积为3mL时,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4)恰好完全反应时氧气体积为3mL,氢气和氧气反应的体积比为2:1,则反应前原有氢气为6mL.15.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NaOH),再接通直流电源。已知:水中加入的NaOH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填“a”“b”或“c"”)处。(2)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3)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4)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下,补全横线上的模型图。(5)电解纯水速率较慢,为探究不同电压和不同浓度NaOH溶液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小组同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如下图:①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时,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②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答案】(1)C(2)2:1(3)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4)(5)随着电压的增大,电解水速率增大;10%NaOH溶液、【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分析。
(2)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3)根据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析。
(5)①根据电压越高,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越短分析。
②根据当NaOH的浓度为10%、电压为12V时,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最短分析。
【解答】(1)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则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正极c处。
(2)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则乙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得更旺。
(4)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图2,2个水分子先分解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则横线上是2个氢分子,模型图如图所示:。
(5)①电解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时,由图可知,电压越高,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越短,则改变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是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增大。
②由图可知,当NaOH的浓度为10%、电压为12V时,产生20mL氢气所需时间最短,则上述实验中,电解水速率最快的条件是10%的NaOH和12V电压。四、解答题16.水电解的过程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试根据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B.水电解属于化学变化C.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和,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答案】(1)C(2)氢原子;氧原子;水分子(3)原子;分子;原子【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1)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水电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改变;
水电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产生氢原子和氧原子,分解产生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394:2024 EN Service diagnostic interface for consumer electronics products and networks - Implementation for ECHONET
- 淮阴师范学院《中国文化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创作与改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小学教育教学叙事研究》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音乐测评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师范学院《公共政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食品质量管理1》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电工电子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DB6110-T 54-2024《党政机关会务服务规范》
- DB4106T123-2024政务服务中心“有诉即办”服务规范
-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项目验收方案
- 第一讲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课件)
- 管道补偿器安装检验记录
- 学校食堂出入库管理制度
- 限制被执行人驾驶令申请书
- 铝合金船的建造课件
- 边坡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汇编(部分不全)
- 玻璃厂应急预案
- 安全帽生产与使用管理规范
- 货车进入车间安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