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与朱元思书》_第1页
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与朱元思书》_第2页
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与朱元思书》_第3页
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与朱元思书》_第4页
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与朱元思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

主备人:郑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⑵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⑵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

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德育目标: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

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理解"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

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教学

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

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

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

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3、美点寻踪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R教学要点1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

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

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R教学步骤1

一、导语设计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

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

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

1、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都(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家

世寒贱,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为称赞。初任郡主簿,后官奉朝清。他有志

于历史著述,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

秋》,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今存诗一百余首,所

作多抒发郁勃不平之气和怀才不遇之慨。如《赠王桂阳》,流露出贫寒之士难于显达

的愤激情绪,"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即为一例。止匕外,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

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其文工于写景,

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了流连

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他在当时文坛上影响很

大,《南史》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另著

有《续齐谐记》,是当时志怪小说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文字明净可观,其中"阳

羡书生"一则,情节奇幻,为人称赏。(黑体字要求学生掌握)

2、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

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与":给,"书":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独自读文,注意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⑵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

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

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然也有例

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

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详见教参P401)

5、词语知识积累。

(1)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一词多义

【许】一百许里:表余数、约数,数词,译为:左右,上下。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许,动词。

杂然相许:赞同,动词。

【轩】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有篷的车,名词。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窗或门,名词。

中轩敞者为舱:高,形容词。

【戾】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至!J,副词。

文虽相反,义不相戾:违背,动词。

【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猿则百叫无绝:断绝、停止,动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阻隔,隔绝。(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群响毕绝:消失。

哀转久绝:消失。

以为妙绝:极。

【上】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上边、上面,方位名词。

【从】从流飘荡:随着。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听从,顺从(采纳)

从先人还家:跟随,跟从。

从民欲也(《陈涉世家》):依从。

【见】千丈见底:看见。

才美不外见(《马说》):表现。

【指】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指指点点。

争高直指:指向。

【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尽,尽头。

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3)词类活用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望峰息心:"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

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许: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莺飞戾天者。戾:至,到达。今常用义为: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今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如"满腹经纶"。

五、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

的巧妙。

1、师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

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

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

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

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师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

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

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

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千丈见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师生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

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

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

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

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

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

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

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

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中林京叶

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高山寒树树之奇

负势轩邈山之势

泉鸟蝉猿山之音

息心忘反山之力

横柯疏条林之密

学生齐读第三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六、学生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探究性思维训

练,理解难句;延伸拓展,沟通课堂内外。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归纳鉴赏本课的写景特点。

1、意境美

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一阳光明媚,天高云

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一"奇山异水,天

下独绝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

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

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

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

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

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

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

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

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

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

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

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

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

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2、志趣美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

我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

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

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

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莺

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

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

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

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3、语言美

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

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

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

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但本文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

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

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

安排,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

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全文除"莺飞戾天"一处用典以外,均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

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

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4、结构美

《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

文章首段以"奇特的山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

条理清楚。

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

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

度。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

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

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

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学生整理归纳描写景物的方法

1、关注描写顺序观察有序,写作才有条理,这是状物的基本要求之一。景物描写

的层次是按照人们观察事物的顺序进行的,不能杂乱无章。

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就是开放五官,打破视觉、听觉、昧

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界限,不拘泥于客观真实,而注重主观感受的一种描写方法。

3、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借助比

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其与众不同的韵味之美。

4、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

手法。

5、状物的文章在于写形传神,寄托情和意。这样就必须把理融入生动而形象的具

体画面中,以景作为载体,做到景中含情,情中寓理,并以情染景,情景交融。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

三、拓展延伸

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

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

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这篇课文中描山绘水精妙

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句子,你能写出几句

来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客路青山外,行舟绿

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三课时R练习巩固I

一、基础训练

1、做客“联想吧”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

“水”的诗句。(加油啊!)

写“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又快又准!)

泠泠()作响嘤嘤()成韵莺飞戾天()()

水皆缥碧()经纶世务者()互相轩邈()()

3、验验你的写字速度!(你很棒的!)

经liin世务kui谷忘fdn横ke____上bi

急tuan.甚箭在zhdu一犹昏风烟j£i―净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鱼。()()

②丛流飘荡,任意东西。()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弃。()()

④负势竞上,互相钎邈。()()

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⑥莺飞居天者,望峰息心。()()

⑦经纶世务者,率谷忘反。()()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7、来,做个小翻译!(我相信,你准行!)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给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二、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一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至

的特征(用自已的话概括)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

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

之清、水之_____山之_______山之_______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教学反思:

小柳先生传.

主备人石庆军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

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

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

点。4.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学习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

写自传。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溶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

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

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

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

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

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

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

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

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

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

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

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整体感知:

1、重点拼音:

辄(zh6)吝情(lln)短褐(松)箪(d台n)瓢屡(止)空晏

(yan)

黔(qi旨n)汲汲(ji)W(chou)衔觞(sh2ng)欤(yU)

多音字:传(zhuan)好(hao)

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

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

言、知其意、明其理。"

3、注意节奏。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

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其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

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止匕,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章/

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

兹/若人/之传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炊?

第二课时

问题研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

象?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

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呢?]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

欣然忘食"。

(3)第二大爱好一^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

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

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4)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

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

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

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2)至(4)条概括起来就是他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

章。

2、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

空。”

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

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

现地刻画出来了。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

“不慕荣利"的看法?

答案: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

统一答案。

4、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

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参考意见: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

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

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

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

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显示出他的志趣。

5.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

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

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

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费贫

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

c4=in

Ko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

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

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类文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

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

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

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

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肓叶

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

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

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

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

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翁交友,与太白唱

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

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

得意洋洋也。学生叹日: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

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

议、同评也。

一课一得:

第三课时

一、自主练习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②造饮辄尽()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短遏穿结()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⑥

颇示己志()

⑦其言兹若人之俵乎()⑧衔觞赋诗()⑨无怀氏之

民耿()

2.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

②不戚戚于贫贱戚戚:

③不汲汲于富贵汲汲:

④其言兹若人之偌乎偏:

⑤衔觞赋诗衔觞:

⑥亦不详其姓字。详:

⑦亲旧知其如此。旧:

⑧或置酒而招之。或:置:__________

⑨颇示己志。颇: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

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

象。

4.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兹若人之传乎?B.或置酒而招之。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

欤?

5.填空。

①陶潜,时期的文学家和—,»字号世

称靖节先生,有《》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言—

_____________乎?

o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7.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二、阅读延伸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

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

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

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

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

偌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

②衔觞赋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0.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11.“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

甚解”?

12.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

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教学反思:

《地下森林百:W》导学案p

主备德安初中明洪文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一、自学

(一)积累、理解字词。

置薄():沉画):屋()弱:

浩瀚无():愤m4n():

(二)通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及其变化。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围绕地下森林主要

写了什么内容?

2、请你试着从几个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提示:用四字成语),并做

一些解释。

二、互教

1v导入新课

2、检查自学情况

3.细读课文,思考:那个"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的峡谷,成长

为"蔚为壮观的森林"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受到了哪

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4.作者由地下森林升华出一个怎样的主题?

5.作者将丰富的感情贯穿于字里行间,语句"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

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作者以第二人称

"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7、你自己还发现了什么问题?说出来,全组讨论解决。

三、展测

a、课文小结

b、检测训练

1、默写生字词

2、课文的语言很美,究竟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用你的心灵

去感悟,用你的语言来描述,用你的感情去体验,并用"_______这句话很

美,美在_______"的句式作简要的分析,并仿照这些美句造句。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读通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3.通过朗读、写作揣摩人物的神态、口气、心理等。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

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L通过朗读,体会对话人物的神态、口气、心理,进而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

课前准备:由几个学生将导学内容在黑板上板示

一、知识链接:

1、你会背历史朝代顺序歌吗?

2、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记载历史的史书和历史小说吗?

3、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二、预习课文

1、自读课文:

方法链接:如何读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停顿?

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2、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⑦遂()

3、请诵读三次课文,利用课文注解及工具书,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当涂掌事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但当涉猎⑤蒙乃始就学⑥即更刮目相待

4、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博士:古义今义往事:古义今义

但:古义今义

三、翻译课文,掌握以下重点句子的翻译:

译——准确把握重点词句意思

温馨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四、课堂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1、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

2、吕蒙为何能从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刮目相待"

3、从孙权对吕蒙的劝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中是怎样表现吕蒙学有所成的?

5、你认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6、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找出来并解释

五、学习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展示交流)

一、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

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

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

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

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

习、看书的基础。

三、新授:

A、读顺句子:

1、介绍文言文学习方法,听朗读。

2、,听完后,出示无标点全文,学生大声朗读,小组成员相互指正,读顺句子。

3、根据学案中第一题,指出容易读错的字音,并在书上作标记

B、读懂文意:

1、字词过关。根据学案二的重点字词,学生比赛竞答。

2、小组成员在小组内翻译课文,然后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不

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C、读丰故事:

1、梳理情节。

①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②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③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一就学。

④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⑤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明确: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很有特点: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

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

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⑧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作业:完成文言字词的归纳整理

板书设计: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第三课时(展示交流)

2、品读对话。

①孙权是怎样对吕蒙劝说的呢?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

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

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明确: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

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②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

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③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劝学就学和议论结友两个场景描绘出来,小组内交流,请代表

发言

④如果吕蒙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D、读简故事:

根据现代文,说出文言文,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订正,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能

够流畅的背诵全文

E、拓展延伸:

一代名将许世友,战功赫赫,但才文不足。1973年12月12日,在中共中央政治

局会议上,毛泽东对在座的许世友说:"你就知道打仗,你以后搞点文学吧。’常恨

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你能看点《红楼梦》吗?要看五遍。"随、陆、绛、灌分别

指汉代的随同、陆贾、周勃(曾被封绛侯)、灌婴,毛泽东借古喻今,希望许世友能

成为文武双全的人物。结合课文内容和这则故事,谈谈感受。(要做一个终身学习的

人,才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三、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

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

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作业: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2、练习册15课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孙权―吕蒙-鲁肃

(善)\(听)1(证)/

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对名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对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和本单元的学习内

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

有,初步体验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联系的乐趣,从而开

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3、通过"名人故事""名人风采""名人瑕瑜”等口语活动,使学生在感兴趣的综合

性学习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4、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以"我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多角度地认识名人,发现名人丰富多彩的性格特点或内心世界,写出自己对名人的独

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活动重点】

1、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寻找恰当的合作对象,确定小组活动方案,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特长的光彩。

2、开展竞赛性活动,合理安排节目,以名人为榜样,激发自己,奋发向上,使课堂寓

教于乐。

【活动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五课时(活动准备、制定方案一课时)(竞赛性活动二课时)

(作文及讲评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寻求合作伙伴,制定此次小组活动的方案。(根据个人选择活动内容,寻求志

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制定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表、活动方式,分工合作完

成任务;也可以在竞赛过程中寻求后援团的帮助。)

例:红星代表队4人组成后援团8人

黄星代表队4人组成后援团8人

蓝星代表队4人组成后援团8人

主持:2人记分:2人评委:6人

2.推荐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的参考书,如:《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世界历史

上的名人》、《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中外名人传记》、《名人传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