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掌握长度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重点)能粗略地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重点)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目标中心两个圆的哪个面积大?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长?我们的视觉可靠吗?
靠感官进行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ABDC观察思考国际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单位。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长度、时间等可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属性称为物理量。测量物理量的过程实际上是比较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标准量就是单位。长度的单位知识点一除了米以外,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呢?千米(km)分米(dm)厘米(cm)微米(μm)纳米(nm)毫米(mm)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1m=10-3km1dm=0.1m1m=102cm1cm=10-2m1m=10dm1mm=10-3m1m=103mm1μm=10-6m1m=106μm1nm=10-9m1m=109nm每下一级扩大10倍dmmcmmm每下一级扩大103倍kmmmmµmnm15μm=15×10-6m=1.5×10-5m原单位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目标单位数值不变单位换算的方法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7m=1.7m×100cm=170cmB.850mm=850×10-3m=0.85mC.85dm=85÷100m=0.85mD.7.9×102km=7.9×102×10m=7.9×103m典例1B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知识点二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使用刻度尺前要“三看”认识刻度尺二看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三看量程:测量范围一看零刻度线:观察零刻度线是否已经磨损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观察上图,说一说如何正确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你能试着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吗?(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恰当的刻度尺。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例如,为了给窗户配上一块玻璃,应选用
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①最小刻度是1mm,长度是20cm的学生用尺②最小刻度是1mm,长度是2m的钢卷尺③最小刻度是1cm,长度是15m的皮卷尺②(2)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4)会读: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5)会记:记录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例如,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3.2cm+0.05cm=3.25cm注意:①估读值只能有一位;②估读值是“0”时不能省略。想一想: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经磨损,那么此刻度尺还能用吗?应该怎么办?如果零刻度线已经磨损,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边,用物体另一边对准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的刻度值就可以得到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典例2解析:图示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故分度值为1mm;物体长度为7.30cm-6.00cm=1.30cm。答案:1.30cm1mm一拃约20cm1cm
1dm1m
长度的估测身体中的“尺”下列长度约为4拃的是()A.门的高度B.课本的长度C.课桌的高度D.一层楼的高度C典例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当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时,可以把数个相同的长度很小的物体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这个物体的长度。例如,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2)化曲为直法:将棉线与待测曲线完全重合,再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线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例如,在地图上测量黄河的长度。(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平移法:借助其他测量工具,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从而测出该长度。例如,测量纽扣的直径(如图所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h=60min1min=60s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三时间的测量工具在古代,人们用日晷(guǐ)、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现代用的是钟表、电子表、停表等,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认识机械秒表如图所示,机械秒表有两个表盘,大盘的指针是秒针(长针),小盘的指针是分针(短针)。秒表的使用:用手紧握秒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秒表分3步: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走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走动;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回零。用秒表测量时间秒表读数:读数时,先读出小盘分针的示数,再读出大盘秒针的示数,秒表的读数即为小盘上的分钟数+大盘上的秒数。秒表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48s=3×60s+48s=228s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多少秒呢?注意:小盘的指针在前半格是前半分钟,大盘按0-30s读数,在后半格是后半分钟,大盘按30-60s读数。误差: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产生误差的原因: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者本身的限制等因素而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等来减小误差。错误是由于测量者没有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主观粗心大意造成的,是不应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而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误差≠错误误差知识点四典例4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四次记录分别是18.39cm、18.40cm、17.41cm、18.401cm。其中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这个结果是_______,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不合理,这个结果是_______。解析:17.41cm与其他几个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而18.401cm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两位,不合理。答案:17.41cm18.401cm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m)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2.刻度尺的使用: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秒(s)。1h=60min2.测量工具:机械秒表及其读数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误差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课堂小结1.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妙绝千古。《说文解字》中记载:“仞,伸臂一寻八尺。”也就是说“一仞”相当于成年人伸开双臂的长度。你认为“一仞”长约()1.7cmB.1.7dmC.1.7mD.1.7mm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CD随堂练习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2节
运动的描述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重难点)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重点)会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重点)学习目标问题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运动:哈雷彗星大约每隔76年就到地球附近造访一次;猎豹在草原上飞奔;蜗牛在叶子上缓慢爬行……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判断这些物体是运动的?缓慢爬行的蜗牛例如,江河奔流、太空中天体的运动、人的移动、地壳的运动,都属于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知识点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地壳运动使珠穆朗玛峰高度变化除了机械运动以外,还有哪些运动形式呢?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鲜花怒放墨水扩散不是机械运动典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心情激动B.铁生锈了C.太阳升上了天空D.五四运动C参照物知识点二小凯和小卡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高铁上,他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相对外面的树木来说,他俩是运动的;相对高铁上的桌椅来说,他俩是静止的。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若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若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参照物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例如,车辆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同一方向前进。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以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是静止的。(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3)研究对象本身不能做参照物。(4)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参照物的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点三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的。运动静止观光电梯正在上升中,站在地面上的人以大地为参照物,看到电梯是
的,站在电梯里的人以电梯为参照物,看到电梯是
的。运动静止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结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典例2小明坐在行驶的船中,看到河岸的青山往后运动,他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河岸上的树B.小明C.河岸D.迎面驶来的船B典例3在新型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将飞机模型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B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叫参照物参照物选取有任意性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一般不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课堂小结1.“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A随堂练习2.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书上的笔C.书D.桌面C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3节
运动的快慢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道速度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重点)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重点)学习目标观察思考判断谁快谁慢问题1:在百米比赛中,观众怎样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快?问题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又是怎样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快的?问题3:观众与裁判的判断快慢的方法一样吗?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知识点一1.观众: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经过路程的大小。2.裁判: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大的就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就快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例如,高速路上的小轿车10min行驶了18km,雨燕5min飞行了12km,小轿车和雨燕相比,他俩谁运动得快?可见,表示运动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在物理学中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高速路上的小轿车:每秒钟行驶了18000÷600=30(米);雨燕:每秒钟飞行了12000÷300=40(米)40米>30米,雨燕更快。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也可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试试看。速度知识点二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公式: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v─速度,s─路程,t─时间比值定义法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路程的单位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米每秒(m/s或m·s-1
)速度的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换算关系:1m/s=3.6km/h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叫组合单位。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典例1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1)“8km”指———————————————————————;“40”指—————————————————————————。(2)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_h。此处离西大桥还有8km汽车最大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km/h0.2
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点三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机械运动的分类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甲、乙两图中,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呢?甲乙甲:速度不变乙:速度改变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为了方便研究,往往将生活中的某些运动近似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②做直线运动,且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即在任何时间段内,路程和时间成正比。v-t图像:①与时间轴平行。②与纵轴的交点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像s-t图像:①过原点的直线,说明s与t成正比。②图像的斜率(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大。v甲
v乙。>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根据公式用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而不要去求各种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典例2
某地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B.70km/hC.52.5km/hD.30km/hD
停车抢修的时间也要算入运动总时间内。典例3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B.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D.甲车2h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hA相同时间,速度之比等于路程之比。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运动的快慢比较运动快慢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课堂小结所有的物理量均应了解这5方面:概念、物理意义、单位、公式(计算)、测量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D随堂练习2.在火车站,经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从其中的某次列车时刻表(见下表)可知,列车从蚌埠到济南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h_____min,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km/h(结果取整数)。4100停靠站到达时刻开车时刻里程/km上海———18:000蚌埠22:0722:15484济南03:0403:1296649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4节
速度的测量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
学习目标实验原理
路程和时间必须对应装置:如图所示。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等。实验器材、装置防止小车滑落,便于准确测量时间实验步骤
实验设计表格分析与论证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小车从斜面下滑,运动速度怎样变化?比较v1和v2的大小:
v1
v2>怎样求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能测量小车从斜面中部开始滑到底端的时间计算注意事项斜面坡度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斜面坡度过小,小车做变速运动不明显,小车也有可能不会运动;斜面坡度过大,小车运动得太快,时间太短,会增大对时间的测量误差。测量路程时,不能忽略小车的长度。不能直接从斜面顶端量到末端或中点,因为小车有一定的长度,所以测量路程时,必须从小车的头量到头,或从尾量到尾,否则计算会出现错误。典例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斜面应保持_______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时间0.12小于较小(2)如图所示,若停表每格为1s,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3)若小车过了底端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全程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______。小课堂小结速度的测量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分析与论证注意事项熟悉实验探究的几大要素,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会写实验报告,养成严谨科学的态度随堂练习
1.小龚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2)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C=______m/s。v=s/t0.3(3)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4)为了证明上小题的结论,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分别测量AB和BC两段的平均速度,但从测量精准的角度来看,直接测量tBC是误差较大的,可以采取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测出tAC、tAB,则tBC=tAC-tAB100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则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km/h,火车的长度是
m。600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1节
温度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1.明白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2.了解温度计的构造、量程和分度值及工作原理。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知道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4.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数,明白观察和测量的意义。学习目标温度知识点一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思考:人们有时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真的可靠吗?温度计知识点二有时候人的感觉并不准确,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自制温度计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再次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里面常用的液体有酒精、煤油和水银。3.几种常用的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甲)、寒暑计(乙)、电子数显温度表(丙)。摄氏温度知识点三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1020403050607080900100等分100份1份为1摄氏度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在书写摄氏温度时,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字的前面加“-”号,比如:-10℃,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省略数字前面的“+”号,比如:10℃,读作“10摄氏度”或“零上10摄氏度”。10
01010010100101001010
010100103℃9℃-8℃读出下列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使用知识点四量程最低温度?最高温度?1℃~100℃-20℃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1009080706050403020100-10-20
分度值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1)观察它的量程。(2)认清它的分度值。使用中:(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浸入水中后要稍等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使用后:使温度计回到常温显示状态,小心收放好。×√××玻璃泡碰到容器底玻璃泡没有完全浸入液体中玻璃泡处于液体中心玻璃泡碰到容器壁哪种读数正确?为什么?偏大偏小正确甲乙丙(俯视)(仰视)(平视)课堂小结温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的种类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规定、表示方法、读数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正确使用温度计的几个要点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热患者应及时隔离、就诊。因此复学返校的学生进入校门之前必须测量体温,若体温达到或超过某个数值则不能进校。这个数值是()随堂练习DA.35.5℃B.36.0℃C.36.6℃D.37.3℃2.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36
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图140℃30图210℃20-143.如图所示,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BCDB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2节
熔化和凝固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1.能区分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初步会用图像表示物理规律。学习目标物态变化知识点一固态液态气态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熔化冰水凝固固态固态液态液态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二水浴法(受热均匀)石棉网的作用(受热均匀)搅拌器的作用(受热均匀)安装装置时,应先下后上,从左往右。温度计的作用(测量温度)停表的作用(测量时间)演示: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间/分01234567891011温度/℃404446484848484848484951怎样作图?1.描点2.用光滑线连接各点海波熔化过程记录温度/℃时间/分0246810121440455055时间/分012345678910温度/℃6061626365676970717476石蜡熔化过程记录温度/℃时间/分0246810121460657075温度/℃时间/分0246810121440455055ABCD分析:AB,BC,CD段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BC段物质是否吸热,物质温度如何变化?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温度/℃时间/分0246810121460657075海波熔化图像石蜡熔化图像结合实验数据可以看出:①AB段——海波的状态是固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②BC段——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熔化,但温度保持为48℃;③CD段——海波完全变为液态,这段时间海波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根据石蜡熔化图像可知石蜡的情况与海波不同: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由固态慢慢地变软、变稠、变稀,逐渐熔化为液态,整个熔化过程石蜡不断吸热,温度也逐渐升高。温度/℃时间/分0246810121440455055ABCD
固夜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固态(吸热温度上升)
液态(吸热温度上升)温度/℃时间/分0246810121460657075熔点和凝固点知识点三晶体固体的分类非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常见的晶体:海波、冰、食盐、奈、石英、各种金属等非晶体熔化的条件:吸热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松香、沥青、玻璃等有固定熔点没有固定熔点温度/℃凝固点HG固液共存液态晶体的凝固图像0EF固态温度/℃0非晶体的凝固图像硬软稀液态时间/min时间/min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非晶体凝固的条件:放热对于同一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272固态氦48海波1083铜-259固态氢232锡1200左右各种铸铁-210固态氮327铅1300-1400各种钢-117固态酒精660铝1535纯铁-39固态水银962银3410钨0冰1064金3550金刚石熔点物质熔点物质熔点物质几种晶体的熔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知识点四1.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继续吸热或放热,才能保证熔化或凝固过程的完成。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是用来升高或降低温度的,而是用来完成熔化或凝固。2.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也要相应地吸热或放热,边升温边熔化或边降温边凝固。课堂小结熔化和凝固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放热熔点和凝固点晶体有固定的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随堂练习1.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是
,反映一个共性是
。凝固与熔化温度不变2.冰的熔点是
,在炎热的夏天,放在外面的冰会熔化,那么在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A.降低B.不变C.升高D.先降低后升高0℃B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B.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C.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C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3节
汽化和液化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1.知道物质在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汽化和液化。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能区分沸腾和蒸发,并分别了解沸点的概念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通过实验,能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所表示的物理含义。4.了解液化的两种方法。学习目标做一做: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出。空气后用绳把袋口扎紧,然后放入开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开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在整个过程中,酒精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滴入酒精的塑料袋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原理:塑料袋鼓起来是因为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气态酒精,体积增大;塑料袋变瘪是因为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体积减小。现象:在塑料袋中滴入酒精,把袋挤瘪,把口扎紧,放到热水里面,会看到塑料袋鼓起来。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变瘪。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刚才实验中的现象就是酒精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熔化凝固固态液态气态汽化液化我们常将冷水烧开来饮用,所谓烧开就是将冷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水“开”了这一生活用语在物理学中叫做沸腾。沸腾是在液体内部、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知识点一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硬纸板、钟表、水实验步骤:①按图所示从下往上组装实验装置,在烧杯中装入水,用酒精灯外焰给烧杯加热,并给烧杯盖上硬纸板,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变化;②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值,直到水沸腾后5min为止,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同时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③撤掉酒精灯,停止对烧杯加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8100100100100100水的状态未沸腾沸腾实验数据记录表②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对水加热,水不再沸腾。说明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①水沸腾前,烧杯底部有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渐渐变小,直至消失;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并放出里面的水蒸气。这说明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水沸腾时①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②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实验结论: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78℃、水银的沸点357℃。液体的沸点和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如图所示那样做成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约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想想做做:说一说: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温度没有达到沸点也会变干,这是由于水汽化,变成了气体。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知识点二(1)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如湿衣服在温度不同的四季都可以晾干;(2)只发生在液体表面;(3)是缓慢的汽化现象,如桌面上的一杯水会慢慢地减少,在短时间内看不见它的变化。蒸发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越快。想想做做:①请同学们把酒精擦在手背上,说出你的感觉,并做简单的解释。涂了酒精的温度计的读数变小了,未涂酒精的温度计读数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使玻璃泡内液体温度降低,导致读数变小。②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度数会变化吗?会感觉凉。这是因为涂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要吸收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而感觉凉。与液体的表面积、温度以及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①只发生在液体表面;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③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④不容易观察到。与液体表面气压大小有关,气压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不同。①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②达到沸点才能发生;③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④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露珠;打开棒冰纸,棒冰冒出的“白气”;大自然中雾的形成;这些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1.常见的液化现象:液化知识点三(1)降低温度2.液化的两种方法: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冬天热腾腾的包子冒着“白气”;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冒“白气”;这些都是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2)压缩体积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人们通过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有些气体,在常温下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就能够液化,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有些气体仅靠压缩体积的方法难以液化,可以采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相结合的方法,如氮气的液化。液化过程是汽化过程的逆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思考:你能解释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的原因吗?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要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加重烫伤。液态气态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课堂小结汽化和液化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特点和条件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汽化吸热,液化放热随堂练习1.物质从____态变成____态的现象叫汽化;从____态变成____态的现象叫液化,蒸发和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2.液体沸腾的条件为:达到______和继续______。液气气沸腾沸点吸热液3.夏天在教室里洒些水,会感到凉爽些,主要原因是()A.凉水的温度低B.洒在地上的水蒸发时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C.空气中的水蒸气减少了D.是人的心理作用B4.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A都需要吸热蒸发任何温度都能沸腾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4节
升华和凝华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2.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能用升华和凝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习目标前面几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固态液态气态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呢?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一在碘升华凝华管(如图)中放入少量碘并加热。当试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后将试管取出放入凉水中。仔细观察: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碘升华和凝华实验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过程中物质需要吸热。固态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加热后碘是什么状态?气态变化条件: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固态停止加热冷却后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加热时碘是什么状态?放热气态变化条件:干冰是在一个大气压下以-78.5oC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在饮料中加入干冰干冰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这是因为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了。用久了的白炽灯白炽灯用久了灯泡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热发生了()现象,而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发生了()现象。升华凝华玻璃上的冰花霜樟脑球雾凇水蒸气水冰汽化液化凝固熔化升华凝华水循环知识点二云、雨、雾、露、霜、雪、冰雹是怎样形成的?思考:1.云太阳光照射,温度升高,地面上的水汽化为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了云。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化液化凝华2.雨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云后,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随着气流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珠,与原来的小水珠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熔化3.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附着在悬浮于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了雾。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液化4.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形成了露。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液化5.霜、雪霜是地表的水蒸气在温度迅速降低时凝华成的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可能会以雪的形式降落到地面。涉及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凝华6.冰雹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球,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下落过程中,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冰珠就会再升入高空,凝结成更大的冰珠,经过多次上下翻腾,冰珠越来越大。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涉及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凝固课堂小结升华和凝华升华固态变为气态,升华吸热樟脑片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舞台喷洒的干冰凝华气态变为固态,凝华放热地面的霜、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水的三种状态随堂练习1.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时要
热。2.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时要
热。3.哈尔滨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减小,这是
现象。固气吸升华气固放4.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_________现象,“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_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凝华液化“粉”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5.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夏天,县气象局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时干冰的物态变化B.秋日清展,公园荷塘中荷叶上形成了晶莹的露C.冬日清晨,公园的松树上有了霜 D.春天,屋檐上冰雪消融的过程A液化熔化干冰从固态到气态是升华凝华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5节
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制做家庭美味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请你利用周末时间配合妈妈为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对烹饪过程进行拍照,解释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并通过思考,试着从提高烹饪效率、提升食品品质等方面给出自己的改进建议。项目背景炸带鱼项目一1.解冻将冰箱冷冻室内的带鱼提前一晚拿出来放在自来水中解冻。冷冻的带鱼中的冰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建议:用盐水解冻。原理:将冷冻的带鱼放入盐水中可以降低(填升高"或“降低")熔点,使带鱼中的冰提前熔化,缩短解冻时间。2.挂糊用面粉、鸡蛋、水、少许盐制作面糊,让面糊均匀地裹在带鱼上不脱落。油炸时油温比较高,面糊受热后会立即凝成一层“保护层”,使带鱼和油隔离开来,从而减少带鱼中水分的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样就可以保持鱼肉内的水分和鲜味,达到外酥里嫩的效果。3.热锅烧油在干燥的锅中倒入锅体容积三分之一的油,开中火,使用外焰加热。若锅中有小水珠未擦干,加热过程中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的低(填“高”或“低"),锅底的水迅速升温沸腾,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建议:(1)炸带鱼过程中不要将水滴入油中,危险!(2)使用中火加热,以免溅油或产生油烟。(3)使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高。4.炸制带鱼向油锅中放入带鱼,用筷子或夹子来回给带鱼翻面,直至带鱼表面的面糊炸成金黄色。面糊中的水分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带鱼和面糊被炸至金黄色。建议:炸制过程中要勤翻面,避免带鱼被炸煳。煮饺子项目二1.起锅烧水将水倒入煮锅中,持续烧水一段时间直至水沸腾。在烧水过程中,需要不断加热,水沸腾后温度稳定在100°C,一些水从液态变为气态,这是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建议:(1)加水时,确保锅中的水足以覆盖需要煮的饺子。(2)使用大火(填“大火”或“小火”)把水烧开以节约时间。2.下饺子打开锅盖,将饺子下入锅中,继续加热至饺子浮起。(1)缓慢将饺子下入锅中,以避免水溅出烫伤。(2)锅周围出现大量“白气”,这是锅内产生的高温水蒸气接触周围冷空气,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形成的。(3)冷冻的饺子下入高温的水中,饺子中冰冻的水分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液态。(4)饺子内部的水分部分汽化,所受浮力变大,饺子浮起。建议:打开锅盖时与锅保持距离,以免被烫伤,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原理:水蒸气的温度和开水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在人的皮肤表面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会释放大量的热,导致皮肤严重烫伤。3.点水持续用小火加热一段时间(此过程可少量点入几次冷水)。锅里的水沸腾后,用勺子盛出一勺水,勺中水却不沸腾,此时将勺子底放回沸水中,勺中水仍不沸腾。这是因为勺中的水的温度能
(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的原因是不能继续吸热。
建议:(1)沸腾后改用小火加热是因为水在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改用小火可节约燃气。(2)点入冷水可使沸水温度稍微降低,因为在持续加热,所以饺子可持续吸热达到煮馅的目的。4.装盘关火,捞出饺子放在盘中。(1)关火后,锅内的水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锅底的温度高于(填“高于”或“低于”)100°C,锅内的水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一会儿。(2)饺子变瘪,这是因为饺子里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注意:不要用手碰锅,要用漏勺缓慢捞出饺子,避免烫伤。1.制作面团在家人的帮助下和面制作面团,盖上保鲜膜让面团发酵。盖上保鲜膜发酵是为了使面团中的水分不蒸发
,以防面团变干。蒸馒头项目三2.再次醒发将发酵好的面团排气揉光滑,切成大小合适的小面团,揉成光滑的馒头状,盖上保鲜膜再次醒发15min。馒头略微膨胀。建议:反复揉面团,这样做出的馒头松软多层有嚼劲。3.起锅烧水将适量水加入锅中,用大火煮至沸腾。水沸腾前,观察到水中气泡的上升过程如图
甲
(填“甲”或“乙”)所示,水沸腾时如图乙
(填“甲”或“乙”)所示。判断水已沸腾的依据是出现大量气泡,且气泡上升变大
(填“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或“出现大量气泡,且气泡上升变大”)。建议:在家人的指导下向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不能没过蒸笼底,在蒸馒头过程中水不能被烧干。甲乙4.蒸馒头放入蒸笼后,再将馒头放进去,继续加热15~20min。上层的馒头先被蒸熟,这是因为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并放出(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建议:沸腾后改用小火加热是因为水在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改用小火可以节省资源。5.取馒头馒头被蒸熟后,关火,将馒头取出。打开锅盖时,发现有些馒头回缩,这时用筷子或牙签迅速在回缩的馒头上扎个洞,也可以用手拍一下,馒头会重新变饱满。建议:在拿刚出笼的馒头时,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汽化吸热(填“吸热”或“放热”),使手不会被烫伤。1.将纯净水倒入模具中,放进冰箱冷冻室冷冻。纯净水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凝固(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块。建议:模具中的纯净水不要加满。做冰块项目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重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理想实验法”。(难点)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声现象。学习目标观察思考生活、自然中的声现象鸟鸣清脆蜜蜂嗡嗡琴声悠扬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被我们听到的呢?探究1:如图所示,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声音的产生知识点一现象:橡皮筋嗡嗡作响,能看到橡皮筋在振动;用手捏住橡皮筋,橡皮筋不再振动,听不到声音。探究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声带的变化。现象:发声时,手指感觉到声带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探究3:敲鼓时,鼓面振动,听到鼓声;不敲鼓时,鼓面停止振动,发声停止。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综合以上现象,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呢?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典例1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B.声源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D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不论振动快慢,都可以发出声音。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常见发声体举例:鼓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小提琴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潺潺流水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听到的风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鼓面琴弦空气柱水空气打击类乐器,如锣管类乐器,如号、箫、唢呐弦类乐器,如二胡、吉他、古筝声音的传播知识点二人们听到声音时往往发声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授课,他们的声音是怎样传到地球的呢?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实验探究:真空罩中的闹钟现象: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被抽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见声音;再逐渐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实验中不能完全达到真空,结论由“实验推理法”得出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举例:鼓面振动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四周传播。类比法:声的传播过程跟水波传播相似。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声波: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典例2宇航员在飞船内可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用通信设备对话方便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C声速知识点三夏天雷雨天,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才听到隆隆的雷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说明声音从远处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时间。声速:表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物质速度(m/s)物质速度(m/s)空气(0℃)331水(常温)1500空气(15℃)340铁5200空气(25℃)346大理石3320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种类: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传声最慢。(2)温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回声:声源发出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就形成回声,因此声波传播距离为人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两倍。回声产生的原理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就能将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否则,原声与回声将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典例3如果我们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A.高山距我们1700mB.高山距我们3400mC.高山距我们170mD.高山距我们340mA解析:因为回声是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再反射回来形成的,所以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两倍。设高山与我们的距离为s,则2s=v·t=340m/s×10s,得s=1700m。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1.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2.回声测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课堂小结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说话发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B随堂练习2.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____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振动不能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2节
声音的特性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1.了解声音的特性。3.通过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的方法。学习目标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调知识点一声音的高低叫音调。1.音调的概念2.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钢尺振动(2)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做两次实验,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注意:三次实验要用相同大小的力。实验结论比较三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高低,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钢尺发声的音调越低,由此可知,物体振动得快,发声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声的音调就低。(1)概念: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3.频率(3)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所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反之,音调越低。4.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说的“女高音”“男低音”中“高”“低”指的都是音调;一般来说,儿童发声的音调比成人高,女声比男声音调高。5.生活实例(1)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它们超过了人类听觉的上限。6.超声波和次声波(2)次声波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它们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注意: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Hz。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的不同。典例1
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B解析: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振动时的频率不同。频率的改变会引起声音音调的改变,所以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B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知识点二1.响度的概念2.演示:决定响度的因素(1)把系好乒乓球的细线拴在铁架台上,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现象:用较小力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用较大力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响度决定于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振幅(3)振幅与波形图振幅____,响度____振幅____,响度____小小大大4.影响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的因素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与响度的大小有关外,还与距声源的距离和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响度越小、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越小。典例2CA.“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音调高B.“轻声细语”中的“细”指的是音调低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高D.“起音太高唱不上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即响度大,A错误;“轻声细语”说明声音的振幅较小,故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会小,B错误;“尖声细嗓”中的“尖”指声带振动得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C正确;“起音太高唱不上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高,D错误。答案:C音色1.概念:我们能分辨出相同音调和响度的不同声音,依靠的就是音色。知识点三小白兔能分辨门外说话的是妈妈还是大灰狼,靠的就是音色。2.音色的决定因素: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3.声音波形图观察声音的波形图,从波形的疏密程度来认识音调的高低,从波形的高低来认识响度的大小,从波形的形状来认识音色。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图的音调、响度相同,音色不同。4.声音三特性的比较项目含义决定因素听感表现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音调高:清脆、尖细音调低:粗犷、低沉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耳语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本身的材料、
结构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A.音调
B.响度
C.音色D.频率
“
小明,上学去啦!”,正在看书的小明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小明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典例3C解析: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则小明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音色。答案:C声音的特性音调音色响度定义:声音的高低影响因素: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定义:声音的强弱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定义: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分类课堂小结1.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声音调小一些,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指的是声音的()C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随堂练习2.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承包园林苗木合同范例
- 公司人员聘用合同范例
- 口罩机器购买合同范例
- 医药otc销售合同范例
- 困难劳动合同范例
- 招标和造价合同范例
- 定制柜门购销合同范例
- 医疗器材购销合同范例
- 小餐厅转让合同范例
- 政府厨房维修合同范例
- 2022-《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 三级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
- 合法离婚协议书(2篇)
- 水轮发电机组大修质量标准
- 项目主要技术方案计划表
- 汽车零部件开发质量管理课件
- 20m29.6m30.4m20m钢箱梁桥实例设计内容与表达
-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Unit 4单元测试卷(含听力音频)
- 【真题】北京市西城区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2021-2022学年(有答案)
- VMWare Horizon7平台集成指南
- 口腔专科护理知识考核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