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第1课时二氧化碳-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1页
课题2第1课时二氧化碳-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2页
课题2第1课时二氧化碳-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3页
课题2第1课时二氧化碳-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4页
课题2第1课时二氧化碳-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二氧化碳基础主干落实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1)_______色_______味_______体(通常情况下);

(2)密度比空气_______;

(3)_______溶于水(1∶1);

(4)固态二氧化碳俗称_________。

无无气大能干冰2.化学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①熄灭蜡烛_________的蜡烛先熄灭,_________的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_______,不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_

②与水反应纸花湿润的一半_________,干燥的一半___________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层上层大能燃烧支持燃烧变红不变色

CO2+H2O===H2CO3

【易错点拨】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不具备酸性。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是因为CO2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③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浑浊

Ca(OH)2+CO2===CaCO3↓+H2O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1)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作___________。

(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_____________。

(3)与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作化工原料。(4)溶于水与水反应→可用于制造碳酸饮料。(5)光合作用→可用作_____________。

灭火剂人工降雨气体肥料2.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碳_________毒(填“有”或“没有”),不能供给呼吸,一些菜窖、深洞内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进入时一般要先做_________试验。

没有灯火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

(2)温室效应①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臭氧(O3)、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②危害:全球气温_________,两极冰川_________,海平面升高,可能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___________、农业减产、旱涝灾害加剧、影响生态系统、改变生物___________等。

升高融化沙漠化多样性(3)低碳行动与可持续发展①减少使用_____________,更好地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②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④采用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

⑤我国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___________。

化石燃料物理、化学碳中和重点探究实践【探究主题】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某同学取三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按图进行实验。【基础探究】任务一:用教材实验探究1.请将各实验的有关内容填入如表空格中:实验序号ⅠⅡⅢ用吹风机吹干第三朵纸花实验现象纸花_______纸花_______纸花_____纸花的颜色___________实验目的和结论目的: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不变色不变色变红又变成紫色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CO2和水反应生成酸碳酸很不稳定2.上述实验探究中,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方法。

3.方法感悟:证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发生,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A.验证反应物的消失或减少;B.验证生成物的存在,上述实验是通过角度______(填字母)证明了反应的发生。

控制变量法、对比法

B

【深度探究】任务二:利用创新实验探究[实验改进]用如图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中,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要证明CO2与水反应,则b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c比a先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酸素养分层评价【A层基础练】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1.下列实验只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A2.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3.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实验研究CO2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和3处纸花都会变红,且2处先变红B.1和3处纸花都会变红,且3处先变红C.燃着的木条会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D.该实验证明CO2和水发生反应A4.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1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A和B的软塑料瓶体积相同且充满CO2,将A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A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B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塑料瓶变瘪

1体积水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压强不变(3)实验3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乙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停止通入CO2,加热乙中的液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a(OH)2===CaCO3↓+H2O

H2O+CO2===H2CO3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知识点2

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5.“低碳行动”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生活方式。下列做法或措施不符合这一行动理念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B.捕集、利用和封存CO2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D.大力植树造林C6.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C7.(2022·贵州中考节选)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碳的输送途径。

(1)途径①消耗空气中的_________。

(2)途径②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_______(填“多”或“少”)。

(3)途径④可使空气中CO2含量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4)“碳中和”指采取各种措施使CO2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若要增大途径②碳的消耗量,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多减少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合理即可)

易错点

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认识不准确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CO2有毒D.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不属于大气污染物D【易错点拨】

1.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不用燃着的木条。2.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与水反应之后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3.二氧化碳无毒,也不属于大气污染物。【B层能力练】9.如图1所示,在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分别对应图2中曲线①和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②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反应B.根据图像分析,同体积水和澄清石灰水,吸收CO2较多的是水C.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D.根据曲线①分析可知,当时间约为800s时,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的CO2B10.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1)分类角度:CO2属于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2)微观角度:CO2是由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性质角度: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CO2。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角度: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可作食品制冷剂。其制冷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环保角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对策是控制CO2的排放量。请你提出一项可行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二氧化碳分子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干冰升华吸热,从而使空气温度迅速降低达到制冷效果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

【C层拓展练】11.[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在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排放:大气中,CO2含量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实现“碳中和”的根本措施是控制CO2的排放量,请你写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室效应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2)“碳”吸收: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这三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所示,当烟气流速相同时,脱除效果最好的吸收剂是_______________。

氨基乙酸钾(3)“碳”封存:海洋封存是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