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_第1页
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_第2页
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_第3页
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_第4页
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及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TOC\o"1-2"\h\u25892第一章云计算服务概述 2107971.1云计算服务定义 3101351.2企业级云计算服务特点 3257171.3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发展趋势 332377第二章云计算服务架构设计 4119702.1服务架构总体设计 446952.2服务模块划分 4317342.3服务接口设计 527888第三章云计算资源管理 540153.1资源池构建 522663.1.1资源池规划 5291413.1.2资源池搭建 539333.1.3资源池管理 6275293.2资源调度策略 6159183.2.1基于负载均衡的资源调度策略 6165003.2.2基于服务质量保障的资源调度策略 6317243.2.3基于能耗优化的资源调度策略 6122493.3资源监控与优化 765353.3.1资源监控 7252903.3.2资源优化 728679第四章云计算服务运营管理 7228984.1服务流程设计 7177274.2服务级别协议(SLA)制定 8141694.3服务质量监控与改进 830585第五章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838425.1数据加密与保护 8120595.1.1加密算法选择 939365.1.2加密实施策略 937955.1.3密钥管理 9189205.2数据备份与恢复 9240165.2.1备份策略 9159535.2.2备份存储 9176785.2.3恢复策略 93255.3数据访问控制与审计 9163265.3.1访问控制策略 10157495.3.2审计策略 1083075.3.3审计数据存储与处理 102902第六章云计算网络安全保障 10222996.1网络安全策略设计 10143836.1.1安全策略概述 10191286.1.2安全策略实施 11104976.2网络攻击防护措施 11263476.2.1防火墙防护 1150076.2.2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11185406.2.3漏洞扫描与修复 11285896.2.4安全防护软件 1114876.3网络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11182806.3.1安全监控 11162776.3.2应急响应 111367第七章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12147557.1用户身份认证 1268357.1.1认证机制概述 1245037.1.2认证方式 12253147.1.3认证流程 121417.2用户权限管理 1262937.2.1权限管理概述 12195437.2.2权限类型 1242717.2.3权限分配与控制 13274507.3访问控制策略 13208797.3.1访问控制概述 13139857.3.2访问控制策略类型 1344627.3.3访问控制实施方法 1311371第八章云计算服务合规性建设 13156058.1法律法规要求 14316878.2行业标准与规范 14284688.3合规性评估与审计 1416817第九章云计算服务运维管理 14201299.1运维团队建设 14149879.2运维工具与平台 1578859.3运维流程与规范 156516第十章云计算服务安全保障体系评估与优化 16535210.1安全保障体系评估方法 163155110.1.1评估原则 161160310.1.2评估方法 162309810.2安全保障体系改进策略 162938910.2.1技术层面 162077910.2.2管理层面 172764710.2.3法律法规层面 171207010.3安全保障体系持续优化 17第一章云计算服务概述1.1云计算服务定义云计算服务是指通过网络提供按需、可扩展、弹性的计算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数据库、软件等,用户无需关心这些资源的具体实现细节,只需根据实际需求支付使用费用。云计算服务将计算资源抽象化,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可以更高效、灵活地利用这些资源。1.2企业级云计算服务特点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具有以下特点:(1)安全性:企业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需具备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2)高可用性: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应具备高可用性,保证用户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3)弹性伸缩: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应具备弹性伸缩能力,根据用户业务需求自动调整计算资源。(4)可靠性:企业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需具备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保证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5)专业支持:企业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用户解决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成本效益: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可以帮助企业降低IT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1.3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混合云成为主流:企业级用户逐渐倾向于采用混合云架构,将公有云和私有云相结合,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2)云原生应用崛起:云原生应用是指专为云计算环境设计的应用程序,它们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弹性,将成为企业级云计算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3)安全性不断提升:云计算服务的普及,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企业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不断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提升服务质量。(4)行业解决方案深化:企业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推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5)人工智能与云计算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将与云计算服务紧密结合,为企业提供更为智能化的计算资源和服务。(6)开源技术广泛应用:企业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积极拥抱开源技术,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稳定性。第二章云计算服务架构设计2.1服务架构总体设计企业级云计算服务架构的总体设计需遵循高效、稳定、安全、可扩展的原则,以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以下为总体设计要点:(1)架构分层:将云计算服务架构分为基础设施层、平台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各层次之间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交互,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灵活性。(2)弹性伸缩:采用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技术,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和弹性伸缩,以满足业务高峰期的需求。(3)高可用性:通过多节点部署、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机制,保证服务的高可用性。(4)安全防护:在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手段,保障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5)开放性:支持多种主流云计算平台和开源技术,实现与现有企业IT系统的无缝集成。2.2服务模块划分企业级云计算服务架构可分为以下五个主要模块:(1)基础设施层: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为上层服务提供基础支撑。(2)平台层:包括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大数据处理框架等,为上层服务提供技术支持。(3)服务层:包括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网络服务、监控服务等,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云计算服务。(4)应用层:包括企业应用、行业解决方案等,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5)管理与运维模块:包括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安全管理、运维监控等,保证云计算服务的稳定运行。2.3服务接口设计服务接口设计是保证云计算服务与其他系统、应用之间高效交互的关键。以下为服务接口设计要点:(1)标准化:采用国际通用的接口标准,如RESTfulAPI、SOAP等,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2)灵活性:接口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3)安全性:接口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性,采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手段,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4)功能优化:接口设计应关注功能优化,减少数据传输时间和处理开销。(5)文档完整性:提供详细的接口文档,包括接口功能、参数、返回值等信息,便于开发人员使用。(6)兼容性:接口设计应考虑与其他云计算平台、开源技术的兼容性,便于企业进行技术选型和系统迁移。第三章云计算资源管理3.1资源池构建资源池构建是企业级云计算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动态分配和高效利用。以下是资源池构建的几个关键步骤:3.1.1资源池规划在构建资源池之前,需对企业的业务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资源池的规模、类型和功能要求。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资源类型: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资源规模:根据业务需求,确定资源池的容量和扩展能力;资源功能:保证资源池的功能满足业务高峰期的需求;资源安全:保证资源池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3.1.2资源池搭建根据资源池规划,采用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等技术手段,搭建资源池。具体步骤如下:服务器选型与配置:选择功能稳定、扩展性强的服务器硬件;虚拟化技术部署:采用主流的虚拟化技术,如VMware、OpenStack等;分布式存储部署:搭建分布式存储系统,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功能;网络架构设计:构建高可用、高可靠性的网络架构,保证资源池的连通性和稳定性。3.1.3资源池管理资源池构建完成后,需对资源池进行有效管理,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资源监控:实时监控资源池的运行状态,包括资源利用率、功能指标等;资源调度: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资源分配,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资源回收:对长时间未使用的资源进行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保证资源池的安全稳定运行。3.2资源调度策略资源调度策略是企业级云计算服务中的核心环节,旨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业务需求的满足。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资源调度策略:3.2.1基于负载均衡的资源调度策略负载均衡策略通过将业务请求均匀分配到各个资源节点上,实现资源的均衡利用。具体方法包括:轮询策略:按照资源节点顺序,依次分配请求;加权轮询策略:根据资源节点的功能指标,分配不同权重的请求;最小连接数策略:将请求分配到连接数最小的资源节点。3.2.2基于服务质量保障的资源调度策略服务质量保障策略通过优先保障关键业务需求的资源分配,保证业务的高效运行。具体方法包括:优先级策略:根据业务重要性,设定不同的优先级;预留资源策略:为关键业务预留一定的资源,保证其需求得到满足;动态调整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变化,动态调整资源分配。3.2.3基于能耗优化的资源调度策略能耗优化策略通过合理分配资源,降低整体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体方法包括:功耗感知策略:根据资源节点的功耗情况,动态调整资源分配;能效比策略:根据资源节点的能效比,优先分配高能效比的请求;负载均衡与能耗优化的结合策略:在保障负载均衡的同时考虑能耗因素。3.3资源监控与优化资源监控与优化是保证云计算服务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为资源监控与优化的主要内容:3.3.1资源监控资源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监控: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硬件设备正常运行;应用监控:对业务应用进行实时监控,了解应用的功能指标和运行状态;资源利用率监控:实时监测资源利用率,发觉资源瓶颈和浪费现象;安全监控:对资源池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并处理安全事件。3.3.2资源优化资源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源整合: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功能优化:对业务应用进行功能调优,提高应用功能;存储优化:对存储资源进行优化,降低存储成本;网络优化:对网络架构进行调整,提高网络功能和安全性。第四章云计算服务运营管理4.1服务流程设计云计算服务流程设计是保证服务高效、顺畅运作的关键环节。需明确服务流程的基本架构,包括服务申请、服务部署、服务运行、服务维护和服务终止等五个阶段。在服务申请阶段,企业需提供用户注册、服务选择、服务配置等功能,保证用户能够便捷地申请所需服务。服务部署阶段涉及资源分配、网络配置、安全策略设置等环节,需保证服务的快速部署和稳定性。服务运行阶段需关注服务的持续运行和功能监控,保证服务稳定可靠。服务维护阶段包括故障处理、系统升级、安全防护等措施,以保障服务的持续优化和安全。在服务终止阶段,需提供数据备份、资源释放等操作,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4.2服务级别协议(SLA)制定服务级别协议(SLA)是衡量云计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制定SLA时,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服务内容:详细描述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服务范围、服务功能、服务功能等。(2)服务水平指标:设定服务水平指标,如可用性、响应时间、故障处理时间等,以量化服务质量的评估。(3)服务质量保证: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服务水平指标,并对未能达到指标的违约行为进行赔偿。(4)变更管理:对服务内容的变更进行管理,保证变更过程中的服务质量。(5)服务监控与报告: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并向用户提供服务质量报告。4.3服务质量监控与改进为保证云计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需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质量监控与改进机制。(1)服务质量监控:通过实时监控、日志分析、功能评估等手段,对服务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控,发觉潜在问题并及时处理。(2)服务质量评估: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服务功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指标,以了解服务质量的现状。(3)服务质量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系统功能、加强安全防护等。(4)持续优化: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持续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通过以上措施,云计算服务运营管理将得以有效实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安全稳定的云计算服务。第五章数据安全体系建设5.1数据加密与保护5.1.1加密算法选择为保证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企业级云计算服务的数据安全体系建设首先需关注数据加密与保护。在选择加密算法时,应优先考虑国际通行的加密算法,如AES、RSA等,并根据数据敏感程度选择合适的密钥长度。5.1.2加密实施策略数据加密实施策略包括以下方面:(1)对敏感数据进行全量加密,如用户个人信息、企业核心商业秘密等;(2)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加密,采用SSL/TLS等加密协议;(3)对存储在云平台的数据进行加密,采用透明加密技术,实现数据在存储层面的加密保护。5.1.3密钥管理密钥管理是数据加密与保护的关键环节。企业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建立完善的密钥管理制度,包括密钥的、存储、分发、更新和销毁等环节。同时采用硬件安全模块(HSM)等硬件设备,保证密钥的安全存储。5.2数据备份与恢复5.2.1备份策略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应制定以下备份策略:(1)定期对数据进行全量备份,以应对数据丢失、损坏等意外情况;(2)实施增量备份,降低备份对系统功能的影响;(3)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备份数据泄露。5.2.2备份存储备份存储应选择可靠的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光盘库等,并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检查,保证备份数据的可靠性。5.2.3恢复策略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应制定详细的恢复策略,包括以下方面:(1)明确恢复流程和责任人;(2)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确定恢复优先级;(3)定期进行恢复演练,验证恢复策略的有效性。5.3数据访问控制与审计5.3.1访问控制策略为保障数据安全,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应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以下方面:(1)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保证用户只能访问授权范围内的数据;(2)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根据用户身份、数据类型等因素动态调整访问权限;(3)对敏感数据进行访问控制,限制访问范围和频率。5.3.2审计策略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应建立审计机制,对数据访问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包括以下方面:(1)记录用户访问数据的时间、地点、操作类型等信息;(2)对异常访问行为进行告警,及时采取措施;(3)定期对审计日志进行分析,发觉潜在安全隐患。5.3.3审计数据存储与处理审计数据应单独存储,并进行加密保护。企业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建立审计数据处理机制,定期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为安全策略调整提供依据。同时保证审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防止审计数据被篡改。第六章云计算网络安全保障6.1网络安全策略设计6.1.1安全策略概述为保证企业级云计算服务的网络安全,需制定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策略。该策略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架构、安全域划分、安全访问控制、数据加密与保护、安全审计等方面。以下为网络安全策略的具体设计内容:(1)网络安全架构:根据业务需求和安全风险,构建层次化的网络安全架构,包括外部网络、内部网络、DMZ区等。(2)安全域划分: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域,实现不同安全级别的访问控制。(3)安全访问控制:制定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保证合法用户和设备能够访问网络资源。(4)数据加密与保护: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5)安全审计:对网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以便及时发觉和应对安全风险。6.1.2安全策略实施(1)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规范网络安全操作流程。(2)安全培训与宣传: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3)定期更新安全策略:根据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及时调整和优化安全策略。6.2网络攻击防护措施6.2.1防火墙防护部署防火墙,实现内外网的隔离,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防火墙策略应定期更新,以应对新出现的网络攻击手段。6.2.2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部署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实时监测网络流量,识别和阻止恶意攻击行为。6.2.3漏洞扫描与修复定期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发觉并及时修复安全漏洞。6.2.4安全防护软件部署安全防护软件,如防病毒、防恶意软件等,防止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对企业网络造成威胁。6.3网络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6.3.1安全监控(1)网络流量监控: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分析流量异常,发觉潜在安全风险。(2)系统日志监控:收集和分析系统日志,发觉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3)安全设备监控:监控防火墙、IDS/IPS等安全设备的状态和功能。6.3.2应急响应(1)制定应急响应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2)应急响应组织:建立应急响应团队,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和响应流程。(3)应急响应演练:定期进行应急响应演练,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4)安全事件通报与处置:对发觉的安全事件进行通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5)事后总结与改进: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发觉不足之处并持续改进。第七章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7.1用户身份认证7.1.1认证机制概述在现代企业级云计算服务中,用户身份认证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节将详细介绍用户身份认证的机制及其在云计算服务中的应用。7.1.2认证方式(1)单因素认证:单因素认证通常是指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这种方式简单易用,但安全性较低。(2)多因素认证:多因素认证是指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认证方式,如密码、生物识别、动态令牌等。这种方式安全性较高,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7.1.3认证流程(1)用户发起认证请求:用户在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或其他认证信息)。(2)系统验证认证信息:系统对用户输入的认证信息进行验证,如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3)认证结果反馈:根据验证结果,系统反馈认证成功或失败信息。7.2用户权限管理7.2.1权限管理概述用户权限管理是指对系统中不同用户分配不同权限,以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本节将详细介绍用户权限管理的方法和策略。7.2.2权限类型(1)基本权限:包括登录系统、查看数据、操作数据等。(2)特殊权限:包括系统管理员权限、审计权限等。(3)自定义权限:根据企业需求,为特定用户或用户组设置的特殊权限。7.2.3权限分配与控制(1)基于角色的权限分配:根据用户的角色,为其分配相应的权限。(2)基于资源的权限分配:根据用户需要访问的资源,为其分配相应的权限。(3)基于用户组的权限分配:将具有相同权限需求的用户分为一组,统一分配权限。7.3访问控制策略7.3.1访问控制概述访问控制策略是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阐述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施策略。7.3.2访问控制策略类型(1)基于身份的访问控制: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决定其是否能够访问系统资源。(2)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根据用户所属的角色,决定其是否能够访问系统资源。(3)基于资源的访问控制:根据用户需要访问的资源类型,决定其是否能够访问。7.3.3访问控制实施方法(1)访问控制列表(ACL):为系统资源设置访问控制列表,限定哪些用户或用户组可以访问。(2)访问控制规则:制定访问控制规则,如用户访问时间、访问频率等。(3)动态访问控制:根据系统运行状况和用户行为,动态调整访问控制策略。通过上述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策略的实施,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可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第八章云计算服务合规性建设8.1法律法规要求企业级云计算服务的合规性建设,首先必须遵循我国的法律法规要求。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与云计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对云计算服务的合规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企业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云服务的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8.2行业标准与规范除了法律法规要求,企业级云计算服务还需符合行业标准与规范。我国云计算行业已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与规范,如《云计算服务质量要求》、《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等。这些标准与规范对云计算服务的功能、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企业需按照这些标准与规范进行服务设计和实施,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8.3合规性评估与审计为保证企业级云计算服务的合规性,企业应定期进行合规性评估与审计。合规性评估主要针对云计算服务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与规范进行逐项检查,评估服务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合规性审计则是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企业级云计算服务的合规性进行全面审查,以验证服务的合规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合规性评估与审计机制,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合规性评估与审计计划,明确评估与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等。(2)设立专门的合规性评估与审计团队,负责实施评估与审计工作。(3)采用科学的评估与审计方法,保证评估与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对评估与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保证服务合规性。(5)定期对外公布合规性评估与审计报告,提高企业透明度。通过以上措施,企业级云计算服务可以保证合规性建设得到有效落实,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云服务。第九章云计算服务运维管理9.1运维团队建设在构建企业级云计算服务的过程中,运维团队的建设是的。企业应当选拔具备专业素质、经验丰富的运维人员,组成一支技术全面、结构合理的运维团队。团队成员需具备以下能力:(1)熟悉云计算基础知识,了解主流云计算平台的技术架构及特点。(2)掌握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技能。(3)熟练运用各类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4)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各类故障。(5)掌握信息安全知识,保证云计算服务的安全稳定运行。企业应制定运维团队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参加相关技术培训,提升团队整体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投入云计算服务的运维工作。9.2运维工具与平台为了提高云计算服务的运维效率,企业应选用合适的运维工具与平台。以下是一些建议:(1)监控工具:选用具备全面监控功能的工具,实现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的实时监控,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的功能监控。(2)自动化部署工具:选用支持自动化部署的工具,提高系统部署的效率,降低人为失误。(3)日志管理工具:选用日志管理工具,集中收集、存储和分析系统日志,便于故障排查和功能优化。(4)运维管理平台:构建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运维工具的整合,提高运维工作效率。9.3运维流程与规范为保证云计算服务的稳定运行,企业需制定完善的运维流程与规范。以下是一些建议:(1)运维流程:明确运维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系统部署、监控、故障处理、功能优化等。制定详细的运维流程,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2)运维规范:制定运维规范,包括设备管理、软件安装、配置修改、故障处理等方面的规范。规范运维人员的行为,提高运维质量。(3)运维文档:建立运维文档管理制度,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