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及运营策略研究_第1页
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及运营策略研究_第2页
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及运营策略研究_第3页
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及运营策略研究_第4页
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及运营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及运营策略研究TOC\o"1-2"\h\u25813第一章引言 3149801.1研究背景 37379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52541.3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314203第二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概述。介绍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技术架构等。 316033第三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如虚拟化、分布式存储、负载均衡等。 428301第四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安全保障策略。探讨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43685第五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研究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分析运营策略,并提出优化建议。 424826第六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案例,分析其在构建和运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20497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45816第二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概述 4280842.1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定义 4296562.2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4236332.2.1特点 475942.2.2优势 4263702.3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分类与架构 5106842.3.1分类 5287962.3.2架构 528134第三章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关键技术研究 5177543.1云计算技术概述 5168503.2虚拟化技术 5118043.3分布式存储技术 6178193.4网络与安全技术研究 69659第四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 677934.1系统架构概述 65754.2服务层架构设计 7249424.3数据层架构设计 717354.4用户层架构设计 726108第五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服务策略 8211985.1服务模式选择 8175295.2服务组合与优化 81915.3服务定价策略 8110145.4服务质量管理 95659第六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运维管理 9167886.1运维管理概述 9147676.2运维团队组织与管理 9245056.2.1运维团队组织结构 922336.2.2运维团队管理策略 9107076.3运维工具与平台 10271106.3.1运维工具 1062646.3.2运维平台 10300966.4运维流程与规范 10174886.4.1运维流程 1011936.4.2运维规范 1025027第七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安全策略 11174567.1安全风险分析 11294827.2安全策略制定 11228257.3安全技术手段 12116117.4安全运维管理 1216742第八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营销策略 12107018.1市场分析 12163068.1.1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1268238.1.2市场竞争格局 12220298.1.3客户需求分析 1362608.2营销策略制定 13100208.2.1产品策略 1377678.2.2价格策略 1382318.2.3推广策略 13125258.3品牌建设 1357998.3.1品牌定位 13197838.3.2品牌传播 1487498.4渠道拓展 14267808.4.1合作伙伴渠道 14306198.4.2直销渠道 1420134第九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14319079.1风险类型与识别 14234919.1.1风险类型概述 14153109.1.2风险识别方法 15146799.2风险评估方法 15260949.2.1定性评估方法 15138259.2.2定量评估方法 15132989.3风险应对策略 15247279.3.1风险规避 15216109.3.2风险减轻 1610489.3.3风险转移 16108309.4风险监控与预警 16214739.4.1风险监控 1637689.4.2风险预警 1621235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555510.1研究总结 16564610.2存在问题与不足 17571710.3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技术逐渐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企业级云服务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整合,为企业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云服务。我国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为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在构建和运营过程中,企业级云服务平台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瓶颈、安全问题、商业模式等。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及运营策略,以期为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分析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技术架构,探讨关键技术研究。(2)探讨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安全保障措施,提高平台的安全性。(3)研究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优化运营策略。(4)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在运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有助于推动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技术创新和发展。(2)为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运营提供有效策略,提高运营效率。(3)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健康发展。1.3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理论推导等方法,对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及运营策略进行深入研究。论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概述。介绍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技术架构等。第三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如虚拟化、分布式存储、负载均衡等。第四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安全保障策略。探讨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第五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研究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分析运营策略,并提出优化建议。第六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案例,分析其在构建和运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总结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第二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概述2.1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定义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是指面向企业用户提供的一种综合性的云计算服务系统。该平台通过整合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以服务的形式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平台、软件等云计算服务,以满足企业在业务运营、数据管理、应用开发等方面的需求。2.2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特点与优势2.2.1特点(1)高度集成: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将多种服务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方便企业用户一站式获取所需服务。(2)弹性扩展: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平台可自动调整资源分配,实现快速扩展。(3)安全可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采用多层次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4)按需付费:企业用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付费,降低成本。2.2.2优势(1)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服务资源,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2)降低IT成本:通过整合资源,企业可减少硬件设备和运维成本。(3)提升创新能力:企业级云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的软件开发和部署环境,助力企业创新。(4)优化资源配置:平台可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3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分类与架构2.3.1分类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可分为以下几类:(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2)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开发、测试、部署等平台服务。(3)软件即服务(SaaS):提供企业所需的软件应用。2.3.2架构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底层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2)中间件层:提供资源调度、监控、安全等功能。(3)服务层:包括IaaS、PaaS、SaaS等服务。(4)应用层:企业用户可根据需求定制各类应用。(5)管理层:负责平台运营、维护、优化等管理工作。通过以上架构,企业级云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的云计算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三章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关键技术研究3.1云计算技术概述云计算技术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按需使用、可扩展的计算资源的服务模式。它以互联网为载体,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整合,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云计算技术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三种服务模式。云计算技术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3.2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将物理硬件资源虚拟化为多个逻辑资源,实现对资源的抽象和隔离。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为多个独立的服务器,提高资源利用率;存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存储设备整合为一个逻辑存储资源,提高存储效率;网络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和优化。3.3分布式存储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是云计算平台中另一个关键技术。它通过将数据分布存储在多个存储节点上,实现数据的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分布式存储技术主要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文件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透明访问和负载均衡;分布式数据库可以提供高并发、高可靠的数据存储服务;分布式缓存可以提高数据访问速度,降低系统延迟。3.4网络与安全技术研究网络技术是云计算平台构建的基础,它涉及到数据传输、网络架构和负载均衡等方面。在云计算环境中,网络技术需要满足高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如下技术:(1)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将网络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和优化。(2)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将传统的网络设备功能虚拟化,降低硬件设备投入,提高网络灵活性。(3)负载均衡:通过合理分配网络流量,提高云计算平台的并发处理能力。安全技术研究是保障云计算平台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云计算环境中,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技术:(1)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2)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保证合法用户访问云计算资源。(3)安全审计:对云计算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4)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防护措施,防止网络攻击。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稳定的云计算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的服务。第四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4.1系统架构概述企业级云服务平台作为支撑企业业务的关键基础设施,其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平台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本章将从服务层、数据层和用户层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4.2服务层架构设计服务层是云服务平台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处理业务逻辑、提供数据访问和业务协同等功能。服务层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业务逻辑划分为多个模块,实现功能的解耦合,便于维护和扩展。(2)层次化设计:按照业务需求将服务划分为不同层次,如基础服务、业务服务、高级服务等,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3)高可用性:采用集群部署、负载均衡等技术,保证服务的高可用性。(4)安全性:通过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手段,保障服务的安全性。4.3数据层架构设计数据层是云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管理和访问。数据层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布式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提高数据的存储容量和处理功能。(2)数据一致性:通过数据同步、事务管理等技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3)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数据备份策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数据优化:对数据库进行索引、分表、分区等优化,提高数据访问功能。4.4用户层架构设计用户层是云服务平台的入口,负责提供用户界面和交互功能。用户层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响应式设计:根据用户设备、网络环境等因素,实现界面自适应,提升用户体验。(2)模块化开发:将用户界面划分为多个模块,实现功能的解耦合,便于维护和扩展。(3)高可用性:通过负载均衡、缓存等技术,保证用户界面的高可用性。(4)安全性: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手段,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第五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服务策略5.1服务模式选择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选择是构建和运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服务模式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业务需求、技术能力和市场定位。一般来说,服务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提供虚拟化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行搭建和配置应用环境。(2)平台即服务(PaaS):提供开发、测试、部署和运行应用程序的平台,用户无需关注底层基础设施。(3)软件即服务(SaaS):提供完整的软件应用,用户可以直接使用,无需关心软件的部署和维护。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市场定位,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如针对大型企业,可以提供IaaS和PaaS服务,满足其个性化需求;针对中小企业,可以提供SaaS服务,降低其使用成本。5.2服务组合与优化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服务组合与优化是提升用户体验、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关键。在服务组合与优化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服务分类:按照业务领域、功能模块、行业特点等对服务进行分类,便于用户快速找到所需服务。(2)服务整合: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用户使用难度。(3)服务定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4)服务优化: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5.3服务定价策略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服务定价策略直接影响着平台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定价策略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成本加成定价:根据服务成本加上合理利润来确定价格。(2)市场竞争定价:参考市场上同类服务的价格,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3)价值定价:根据服务所能带来的价值来确定价格,如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4)阶梯定价:根据用户使用量或服务等级,设置不同价格区间。5.4服务质量管理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管理是保证用户体验、提升平台竞争力的关键。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质量指标:设定明确的服务质量指标,如响应时间、成功率、故障处理速度等。(2)服务监控与预警:建立服务监控体系,实时掌握服务质量状况,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3)服务改进:根据服务质量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4)用户反馈:重视用户反馈,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和意见,优化服务质量。(5)服务质量认证:通过第三方认证,提升服务质量的可信度。第六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运维管理6.1运维管理概述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运维管理是指在云服务平台上线后,对平台进行持续、稳定、高效的运行维护工作,保证平台能够满足企业业务需求,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服务。运维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人员组织、工具平台、流程规范等,是保障云服务平台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6.2运维团队组织与管理6.2.1运维团队组织结构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运维团队应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运维经验,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部门:(1)系统运维部门:负责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运维管理。(2)应用运维部门:负责应用系统的部署、监控、优化和故障处理。(3)安全运维部门:负责平台安全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安全事件的应对。(4)数据运维部门:负责数据备份、恢复和迁移等工作。6.2.2运维团队管理策略(1)人员培训与认证:加强对运维人员的培训和认证,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2)职责明确: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3)考核与激励: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对优秀运维人员给予奖励,激发团队活力。(4)沟通与协作: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高效的运维团队。6.3运维工具与平台6.3.1运维工具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运维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监控工具: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2)自动化部署工具:实现应用系统的快速部署和升级。(3)故障排查工具:协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和解决故障。(4)安全防护工具:保障平台安全,防范各类攻击和入侵。6.3.2运维平台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运维平台应具备以下特点:(1)统一管理:实现对各类运维工具的统一管理,提高运维效率。(2)可扩展性:支持平台规模的动态扩展,适应企业业务发展需求。(3)高可用性:保证运维平台自身的稳定运行,降低运维风险。6.4运维流程与规范6.4.1运维流程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运维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部署与上线:保证应用系统在云平台上顺利部署并稳定运行。(2)监控与预警:实时监控平台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3)故障处理: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和解决,保证业务不受影响。(4)优化与升级:根据业务需求对平台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服务质量。6.4.2运维规范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运维规范应包括以下内容:(1)操作规范:明确运维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遵循的规范。(2)安全规范:保证平台安全,防范各类安全风险。(3)数据规范:对数据备份、恢复和迁移等操作进行规范,保障数据安全。(4)质量保障:对运维工作进行质量把控,提高运维效果。第七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安全策略7.1安全风险分析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在构建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以下对主要安全风险进行分析:(1)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是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核心资产,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风险对企业的运营和信誉产生严重影响。(2)系统安全风险:系统漏洞、恶意代码、病毒攻击等可能导致系统瘫痪,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3)网络安全风险:网络攻击、非法访问、DDoS攻击等可能导致业务中断,甚至造成企业经济损失。(4)身份认证风险:用户身份冒用、权限滥用等可能导致敏感数据泄露和业务违规操作。(5)合规性风险: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法律责任和信誉风险。7.2安全策略制定针对上述安全风险,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应制定以下安全策略:(1)数据安全策略: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定期备份数据,采用数据脱敏技术保护敏感数据。(2)系统安全策略:定期检查系统漏洞,采用安全加固技术提高系统安全性,对恶意代码和病毒进行实时检测和清除。(3)网络安全策略: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保护网络边界,对内部网络进行隔离和权限控制。(4)身份认证策略:采用多因素认证技术,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用户权限进行精细化管理。(5)合规性策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对合规性要求进行持续跟踪和改进。7.3安全技术手段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应采用以下安全技术手段保障平台安全:(1)加密技术:对数据传输和存储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2)安全审计:对用户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便于后期审计和故障排查。(3)访问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对资源进行访问控制。(4)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实时检测网络攻击行为,采取防御措施。(5)安全漏洞扫描: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发觉并修复漏洞。7.4安全运维管理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安全运维管理应包括以下方面:(1)安全运维团队:建立专业的安全运维团队,负责平台的安全防护和运维工作。(2)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策略的执行和落实。(3)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对各类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5)持续改进:对安全策略和安全技术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平台的安全功能。第八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营销策略8.1市场分析8.1.1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根据相关市场研究数据,我国企业级云服务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提供商需深入了解市场动态,抓住市场机遇。8.1.2市场竞争格局当前,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多家企业纷纷加入战场。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公司、传统IT企业和新兴创业公司。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提供商需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市场份额和发展战略,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8.1.3客户需求分析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目标客户包括各类企业,其需求具有多样性。客户对云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降低IT成本、提高业务效率、保障数据安全等。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提供商应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8.2营销策略制定8.2.1产品策略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提供商应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功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持续研发创新,保持产品领先地位;(2)注重用户体验,简化操作界面,提高易用性;(3)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功能,满足企业安全需求。8.2.2价格策略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提供商应根据客户需求和成本,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采用分层定价,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2)提供免费试用,降低客户决策门槛;(3)定期推出优惠活动,吸引新客户,维护老客户。8.2.3推广策略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提供商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线上渠道:利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发布产品信息和行业资讯;(2)线下渠道:参加行业展会、举办线上线下活动,与客户面对面交流;(3)合作伙伴:与行业上下游企业、代理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产品。8.3品牌建设8.3.1品牌定位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提供商应明确品牌定位,塑造专业、可靠、创新的品牌形象。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关注客户体验;(2)强调技术实力,展示产品优势;(3)积极参与行业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8.3.2品牌传播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提供商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品牌传播,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线上渠道:利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品牌故事、案例分享等;(2)线下渠道:举办品牌发布会、行业论坛等活动,与客户面对面交流;(3)合作伙伴:与行业上下游企业、代理商共同推广品牌。8.4渠道拓展8.4.1合作伙伴渠道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提供商应积极拓展合作伙伴渠道,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与行业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与代理商、系统集成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3)开展技术交流、培训等活动,提升合作伙伴的技术水平。8.4.2直销渠道企业级云服务平台提供商应加强直销渠道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设立专业的销售团队,负责企业级客户拓展;(2)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吸引潜在客户;(3)提供专业的售前咨询、售后支持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第九章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风险评估与管理9.1风险类型与识别9.1.1风险类型概述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在构建与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技术风险:涉及云计算技术、平台架构、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风险。(2)市场风险:包括市场竞争、客户需求变化、政策法规调整等因素带来的风险。(3)管理风险:涉及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配备、流程规范等方面的风险。(4)法律风险:包括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数据隐私等方面的风险。(5)财务风险:涉及投资回报、成本控制、融资渠道等方面的风险。9.1.2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1)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2)内部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企业内部员工对风险的认知。(3)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企业级云服务平台的风险特征。(4)案例分析:研究国内外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9.2风险评估方法9.2.1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专家评分法:邀请专家对风险因素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风险等级。(2)矩阵法:将风险因素按照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构建风险矩阵。(3)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对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9.2.2定量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概率分析:通过概率统计方法,预测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2)敏感性分析:分析风险因素对项目收益的影响程度。(3)风险价值(VaR)计算:评估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9.3风险应对策略9.3.1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通过调整项目策略,避免风险的发生。具体方法包括:(1)技术规避: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方案,降低技术风险。(2)市场规避: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领域,避免激烈竞争。(3)管理规避: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降低管理风险。9.3.2风险减轻风险减轻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或减轻风险影响。具体方法包括:(1)技术减轻:采用多种技术方案,提高系统可靠性。(2)市场减轻: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