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第9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_第1页
动物遗传学:第9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_第2页
动物遗传学:第9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_第3页
动物遗传学:第9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_第4页
动物遗传学:第9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群体遗传学基础一、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二、影响平衡和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三、遗传多态现象四、分子进化定义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genetics)

: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生物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以及影响这些频率的遗传学因素,从而了解生物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化规律。

群体遗传的研究内容包括群体基因频率的估计自然群体中选择对群体基因频率的影响利用数学模型说明诸如选择、群体大小、突变和迁移等因素对非连锁和连锁基因的固定和丢失的影响等。第一节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一、群体(population)概念:是指一个种、一个亚种、一个变种、一个品种或一个其他同类生物类群的所有成员的总和。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称为个体。不同类群生物个体的总和不能叫群体。二、孟德尔群体

(Mendelianpopulation)孟德尔群体:是指具有共同的基因库,并由有性交配个体所组成的繁殖群体。这里所说的基因库(genepool)

,是指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遗传学、进化论)群体、种群、孟德尔群体——有相互交配关系、能自由进行基因交流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三、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可以表示群体的遗传组成,不同基因组合体系反映了各群体性状的表现特点。生物群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以及由不同的交配体制所决定的基因型频率——遗传结构1、基因型频率(genotypefrequency)基因型频率:群体中某一基因型个体数占群体总数的比率。例1:某牛群(总数N)的有角和无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P和p控制,它们组成3种基因型:PP(个体数n1,基因频率D),Pp(个体数n2,基因频率H)和pp(个体数n3,基因频率R)。2、基因频率(genefrequency)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同一位点全部基因的比率。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是由基因频率不同所引起的,品种间的差异实际就是基因频率的差异。3、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性质⑴同一位点的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即:p+q=1⑵群体中同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即:D+H+R=1⑶基因频率的范围为0≤p(q)≤1⑷基因型频率的范围为0≤D(H,R)≤1例2:假设紫茉莉花冠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与a),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其纯合子基因型AA,花冠为红绿色;杂合子基因型Aa,花冠为粉红色,而双隐性纯合子基因型aa,花冠为白色。因此根据其表型就可识别其基因型,并统计其比例。假设某一紫茉莉群体共有1000株苗,其中开红色花的有300株,开粉红色花的有500株,开白色花的有200株。则这一群体各类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表7-1所示。表7-1紫茉莉花色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基因型 AAAa

aa

表现型红花粉花白花基因型数〔个体数〕3005002001000基因型频率0.3〔D〕0.5〔H〕0.2〔R〕

基因数A60050001100a0500400900

基因频率Ap=1100/2000=0.55aq=900/2000=0.45总数ND+H+R=12000p+q=1表7-1紫茉莉花色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4、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⑴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①对性染色体同型群体(XX,ZZ)与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相同,即: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②对性染色体异型群体(XY,ZW)因为基因的数量和基因型的数量相等,所以基因频率等于基因型频率,即:

p=Dq=R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意义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都是用来描述群体遗传结构(性质)的重要参数。从群体水平看:生物群体进化就表现为基因频率的变化,也就是群体配子类型和比例变化(对一个基因座位而言),所以基因频率是群体性质的决定因素。对任何一个群体样本,可检测各种基因型个体数、各种等位基因数(不同配子数),因此可以估计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一个已知基因型频率的群体中,配子种类与比例(基因频率)也就可以确定;已知基因频率却不一定能够估计其基因型频率。第二节遗传平衡定律英国数学家哈代(Hardy)和德国医生温伯格(Weinberg),于1908年发现了有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重要规律,称为哈代-温伯格定律,或叫基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定律遗传平衡定律(lawofgeneticequilibrium)D.H.HardyW.Weinberg一定条件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如果一个群体达到了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1.群体很大2.随机婚配3.没有突变4.没有选择5.没有大规模迁移Hardy-Weinberg定律遗传平衡定律(lawofgeneticequilibrium)Hardy-Weinberg定律遗传平衡定律(lawofgeneticequilibrium)每个世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p+q=1基因型频率按下列分布展开精子f(A)=pf(a)=q卵子f(A)=pp2pqf(a)=qpqq2p2+2pq+q2=1p2:基因型AA的频率2pq:基因型Aa的频率q2:基因型aa的频率Hardy-Weinberg定律遗传平衡定律(lawofgeneticequilibrium)每个世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p+q=1基因型频率按下列分布展开p2+2pq+q2=1Hardy-Weinberg定律遗传平衡定律(lawofgeneticequilibrium)每个世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p+q=1基因型频率按下列分布展开一个不平衡的群体只要经过一个世代随机婚配就可以达到遗传平衡。f(a)=qf(A)=1-q=q2Hardy-Weinberg定律1、哈代-温伯格定律的要点⑴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突变、迁移、漂变和选择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世代不变。⑵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群体的基因型频率的值取决于基因频率的值,即:(pA+qa)2=p2(AA)+2pq(Aa)+q2(aa)⑶只要系统保持随机交配,基因型频率的值始终保持不变。在平衡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为:2、定律适用的前提条件⑴必须是大群体⑵随机交配⑶无迁移、突变、漂变和选择现象3、哈代-温伯格定律的证明⑴数学证明①基因型频率的恒定性②基因频率的恒定性⑵生物学证明人的MN血型(1)数学证明假设0世代的A基因、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p0和q0,基因型频率为D0,H0和R0;一世代的基因频率为:p1和q1,基因型频率为D1,H1和R1;二世代的基因频率为:p2和q2,基因型频率为D2,H2和R2;数学证明0世代的个体所产生的配子带有A基因或a基因的概率各为多少呢?在任何一个大群体中,任何一个配子带有某一基因的概率等于该基因在这个群体中的频率。即:一世代个体的各基因型频率配子精子卵子基因AaA频率p0q0p0AA

Aa

aq0

Aa

aa

①基因频率的恒定性由上表可知:∴一世代的基因频率为:∴同样可证明:…一世代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果♂♀Ap1aq1Ap1aq1AA

Aa

Aa

aa由上表可知:同理可得:②基因型频率的恒定性由上面的证明可以看出:基因型频率虽然D1≠D0,H1≠H0,R1≠R0,但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基因频率也始终保持不变。即,只要知道亲本群体中等位基因的频率为p和q,那么不论亲本群体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其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一定是p2、2pq和q2。(2)生物学证明人的MN血型这个性状的基因型与表型一致,易于分辨基因型(从而便于计算基因频率)。这个性状在婚配时是不加选择的,且与适应性无关,也就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就此性状来说,一般都是随机交配的。人的群体很大,有可能在相当大的群体中进行调查。香港一千多个中国人的MN血型血型MMNN总计基因型LMLMLMLNLNLN观察数3425001871029频率0.33240.48590.18171p=0.3324+0.24295=0.57535q=0.24295+0.1817=0.42465平衡状态检验就此性状来说,基本上是随机交配的而且群体较大,应处于平衡状态。∴D=p2

H=2pq

R=q2计算出的血型理论分布为:血型MMNN总计平衡时的理论频率p2=0.33102pq=0.4887q2=0.18031平衡时的理论个数340.6520.9185.51029统计分析理论值与观察数比较:χ2=0.031,p=0.85由此可见:实际值与理论值是一致的(没有显著差异),MN血型在人群中处于平衡状态。第三节基因频率的计算1、无显性或显性不完全时例:短角牛有白色、红色和沙色三种,而沙色是红、白牛的杂交后代。在牛群中白、沙、红3种色分别占35%、50%和15%,计算基因频率第三节基因频率的计算2、完全显性时例:一个随机交配的牛群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黑牛(BB、Bb)占96%,红牛(bb)占4%,求基因频率第三节基因频率的计算3、伴性基因男人中色盲者所占的比率就是色盲基因在整个群体(男人)中所占的频率。女性群体中的色盲基因计算:第三节基因频率的计算4、复等位基因例:人的ABO血型p

1-q

基因频率的计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2pqp2

+2pq≈1H=

2pq≈2pq

q2=正常人的频率性别女性男性基因型XAXAXAXaXaXaXAYXaY基因型频率p22pqq2pq男性表型频率=男性基因型频率=群体基因频率女性纯合体的频率为男性相应表型频率的平方XD中,男女发病比例为p/(p2+2pq)=1/2XR中,男女发病比例为q/q2=1/q基因频率的计算X连锁基因基因频率的计算复等位基因(IA,IB,i)血型ABOAB基因型IAIA,IAiIBIB,IBiiiIAIB基因型频率p2+2prq2+2qrr22pqp+q+r=1(p+q+r)2=p2+2pq+q2+2pr+r2+2qr

=1f(IA)=pf(IB)=qf(i)=r人ABO血型随机交配下一代的基因型及其频率

♀pqirpqir人ABO血型随机交配下一代的表现型与基因型频率表现型基因型基因型频率表现型频率A型B型AB型O型复等位基因的计算方法首先从隐性个体频率计算I基因的频率:第三节基因频率的计算等位基因中基因频率的计算

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已知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伴性遗传中基因频率的计算复等位遗传中基因频率的计算实例FanC.S.1944年在昆明调查了6000个中国人的ABO血型,其中O型1846人,A型1920人,B型1672人,AB型607人,求各基因的基因频率第四节群体遗传平衡检验利用哈代-温伯格定律可以检验一个群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即检验:第四节群体遗传平衡检验例:一个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为AA=0.3,Aa=0.2,aa=0.5,由此可知它的基因频率为0.4和0.6。那么平衡以后的基因型频率应为0.16、0.48和0.36。所以该群体处于非平衡状态。第五节群体遗传平衡的影响因素突变随机漂变迁移自然选择突变率(mutationrate):每个基因都有一定的突变率,用每一世代中每百万个基因中有n个基因发生突变,即n×10-6/基因/代。一、基因(型)频率的影响因素

突变一对等位基因A

和af(A)=p,突变率为uf(a)=q,突变率为vq=uu

+vp

=vu

+v

p

qv;

q

pu一、基因(型)频率的影响因素

突变一、基因(型)频率的影响因素

突变突变n代后的基因频率qn:等比数列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因素

选择选择(selection):指由于基因型的差别而导致生存能力和生育能力的差别。常用适合度和选择系数来表示。适合度(fitness):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某种基因型个体能生存并能将他的基因传给后代的能力。一般用相对生育率(relativefertility)来衡量。选择系数(selectioncoefficient,S):选择的作用常用选择系数来表示。S代表在选择作用下,降低的适合度,S=1-f。几种遗传病患者的适合度

遗传病适合度黑矇性痴呆0视网膜母细胞瘤0软骨发育不全0.2甲型血友病0.29遗传性舞蹈症男0.82女1.25镰状细胞贫血0镰状细胞贫血(携带者)疟疾区1.26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因素

选择选择(selection):决定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相对比例的过程。适合度(fitness):某个基因型个体存活和把其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相对能力。用下一代后代的比率来度量。(一)全部隐性基因淘汰后基因型频率变化基因型AAAaaa合计初始群基因型频率1适合度110选择后频率0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因素

选择全部隐性基因淘汰后基因型频率变化经一代淘汰后:经二代淘汰后:全部隐性基因淘汰后基因型频率变化经n代淘汰后:经n代淘汰后:基因频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所需世代数:例:(二)隐性个体的不完全选择基因型AAAaaa合计初始群体1适合度111-s选择后(二)隐性个体的不完全选择下一世代的基因频率一般公式(二)隐性个体的不完全选择q的一代变化率(二)隐性个体的不完全选择当s=0.01或者更小时,分母接近1,有(三)测交选择显性纯合子公畜精子卵子A(1)A(p0)AA(p0)a(q0)Aa(q0)每世代都对公畜进行测交,对母畜不作选择(三)测交选择显性纯合子公畜下一代的基因型频率:D1=P0,H1=q0,R1=0下一代的基因频率:q1=H1/2=q0/2,q2=h2/2=q0/22qn=q0/2n

nlg2=lg(q0/qn)n=(lgq0-lgq0)/lg2(四)淘汰部分显性,随机交配基因型AAAaaa合计初始p22pqq21适合度1-s1-s1选择后p2(1-s)2pq(1-s)q21-s(1-q2)(四)淘汰部分显性,随机交配支(了解)选择后下一代的隐性基因频率选择与突变间的平衡选择和突变对群体遗传结构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突变选择01234567891011有害基因数目频率选择与突变间的平衡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选择压力和突变压力基本上维持着平衡。选择压力(selectionpressure)突变压力(mutationpressure)选择和突变对群体遗传结构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选择与突变间的平衡AD遗传病v

=Sp

=S×1/2H

AR遗传病u

=Sq2XR遗传病u

=Sq/3

XD遗传病v

=Sp选择压力的变化对遗传平衡的影响选择压力的增强n1qn=1q-AD遗传病AR遗传病选择压力的变化对遗传平衡的影响选择压力的放松AD遗传病AR遗传病q

+M×10-6×n=2qqM×10-6n=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突变及突变间的平衡选择及选择与突变间的平衡随机遗传漂变遗传漂变定义1:由于抽样误差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遗传漂变在任何群体中都存在,但在小群体其效应最明显。定义2: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这种变化在任何群体都会发生,并且不可逆转。定义3:由某一代基因库中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所发生的机误,这种机误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定义4:对固定群体大小来说,对配子的随机抽样引起基因频率的变化随机遗传漂变随机遗传漂变(randomgeneticdrift):在一个小的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由于抽样误差引起的随机波的现象。值可以预测,但变化方向不可预测。美洲印第安人ABO血型频率Blackfeet:IA0.5随机遗传漂变北美:IA0.018;IB0.009;i0.973隔离由于自然条件或宗教、民族风俗习惯等因素所形成的隔离(isolation),使该群体与其他人群无基因交流,使纯合子的比例增加,产生类似于近亲婚配的遗传效应。建立者效应(foundereffect):在一些隔离群体中,基因频率是由少数几个始祖的某一突变基因在小的隔离群体近亲繁殖的结果。小的隔离群体的遗传结构不断变化,随机遗传漂变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迁移迁移(migration):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群体的部分个体因某种原因迁入与其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群体中,并杂交定居,从而改变迁入群体的基因频率,这种影响也称迁移压力(migrationpressure)。基因流: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geneflow)。迁移在家畜育种的作用迁移的实质:遗传物质的引入育种中广泛采取导入杂交就属于迁移的范畴,其目的是增加群体中优势基因的频率.总结迁移、突变和选择能够导致基因频率有方向的增减变化遗传漂变能导致基因频率无方向的变化第六节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论进化学说发展(1)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分子钟:物种进化系统树;(4)中性学说:分子突变中性论Vs选择学说。分子水平下多态现象的维持机制选择学说(selectiontheory)--认为杂合子优势维持分子水平下的多态现象中性学说(neutraltheory)--认为分子水平下的多态现象与选择无关,是一种随机的固定第六节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论分子水平的进化的中性学说◆分子水平研究发现生物基因组中存在中性基因变异:不同等位基因间碱基序列存在差异,但无表型选择作用。中性基因频率改变不是选择压引起,而主要是由遗传漂变引起。◆中性基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氨基酸序列改变、性状变异,但无选择意义(中性性状);★氨基酸序列改变,但蛋白质功能不发生改变(中性突变);★氨基酸序列不改变(同义突变)。分子进化(1)蛋白质进化氨基酸替换速率分析亲缘关系。(2)核苷酸进化-DNA线粒体DNA:细胞质DNA、母系遗传;鸡16775bp;人16569bp;核DNA(基因组):鸡1.1;人3.2(3)遗传密码的进化现有的生物的核基因密码都是相同的,说明遗传密码体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早已固定.

原始人的进化(1)蛋白质进化

实质:蛋白质差异和氨基酸差别

检测方法:免疫学方法测定和同工酶的电泳测定

例如用人的清蛋白注射家兔,从家兔取得抗血清,把抗血清分别和人、大猩猩、黑猩猩等的清蛋白进行沉淀反应测定,可以看到愈是亲缘关系相近的清蛋白沉淀反应愈强。同工酶的电泳测定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可以用来比较生物蛋白质的亲缘关系的方法。同工酶是功能相同而一级结构不相同的酶。一种蛋白质中任何一个氨基酸的替代,只要它带来用电泳方法可以区分的电荷差别就可被检出,但如果没有带来电荷差别便不能检出。由于这一方法简便、快速,所以在分子进化的研究中常被采用。例如曾用电泳方法对包括魏氏果蝇(Drosophila

wil-listoni)在内的9种果蝇14个亚种的36种酶的同工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绘制出它们的系谱图。氨基酸差别-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C是从人到酵母菌中都存在的一种蛋白质,便于进行广泛的比较。细胞色素C由140个氨基酸构成。把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成分和人的相比较,可以看到亲缘关系愈近的生物的细胞色素C和人的愈相近似。细胞色素C是最保守的蛋白质。例如人和猕猴的共同祖先生活在4000~5000万年以前,而到现在这样长的时间内,细胞色素C中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化。染色体中的组蛋白是一类更为保守的蛋白质。生物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分子进化全基因组序列数据的积累,使得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不同于以往单纯依赖于生物形态学特征,这种分析更加深刻更加本质。利用分子序列使得我们可以研究,从单细胞生物到植物、动物甚至人的进化关系。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Genomics)是基于基因组图谱和测序基础上,对已知的基因和基因组结构进行比较,来了解基因的功能、表达机理和物种进化的学科。利用模式生物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之间编码顺序上和结构上的同源性,克隆人类疾病基因,揭示基因功能和疾病分子机制,阐明物种进化关系,及基因组的内在结构。目前从模式生物基因组研究中得出一些规律:模式生物基因组一般比较小,但编码基因的比例较高,重复顺序和非编码顺序较少;其GC%比较高;内含子和外显子的结构组织比较保守,剪切位点在多种生物中一致。(2)核苷酸进化-DNA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的DNA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等。比较作图就是利用共同的遗传标记(主要是分子标记、基因的cDNA克隆以及基因组克隆)对相关物种进行物理或遗传作图,比较这些标记在不同物种基因组中的分布情况,提示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的同线性(synteny)或共线性(collinearity),从而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结构及基因组进化历程进行精确分析。基因组比较作图的研究,不仅提示了同属甚至同科物种基因组间的同源性和差异性,对不同物种在起源、演化过程中的变化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比较作图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根据不同种的基因组基因及其排列顺序的高度保守特点绘制而成的比较图,可以研究和探明它们的进化线索。广泛的比较作图可为多个种所用,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框架或系统。基因组比对软件Mauve/vista/index.shtml

VISTA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是地球上所有物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从这个祖先开始以数状形式发展,通常称为生命之树(treeoflife)。分子进化研究的目的:通过序列同源性的比较,分析序列间的变化进而了解基因的进化以及生物系统发生的内在规律。分子进化有两个主要研究对象,以全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物种进化;以某基因在多个物种的同源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基因的进化分子进化末端物种中间枝条根末端分支节点理论上,一个DNA序列在物种形成或基因复制时,分裂成两个子序列,因此系统发育树一般是二歧的;如果是一棵有根树,则树根代表在进化历史上是最早的、并且与其它所有分类单元都有联系的分类单元,反映时间顺序;如果找不到可以作为树根的单元,则系统发生树是无根树,反映距离;从根节点出发到任何一个节点的路径指明进化时间或者进化距离。系统发生树性质:基因分子进化分析步骤(1)以目的基因为种子序列,搜索其在其它物种中的同源序列(2)将上述同源基因的核酸或蛋白序列作序列比对,ClustalX(3)构建系统发生树:MEGA,PHYLIP,PAUP/

(4)评价所建立的树,分析其生物学意义各群体之间的DS遗传距离基于DA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图兼用型蛋用型肉用型基于D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图13个鸭种的DA/UPGMA发生树

pop1:北京鸭pop2:高邮鸭pop3:连城白鸭pop4:樱桃谷鸭pop5:莆田黑鸭pop6:昆山鸭pop7:绍鸭pop8:巢湖鸭pop9:微山鸭pop10:绿头野鸭pop11:西湖野鸭pop12:斑嘴鸭pop13:番鸭番鸭家鸭野鸭鸭品种的贝叶斯系统发生及鸭的分类地位研究为验证采样的准确性,运用贝叶斯概率理论(Bayesiantheory),STRUCTURE(V2.0)2种软件对所采样的每个个体所属群体进行鉴定。STRUCTURE分析采用混合模型(admixt

uremodel),分群数K=2~13。重复次数run=5.贝叶斯原理原理:是计算复杂事件条件概率的一种理论,可用以推断某观察事件发生下先验事件发生的概率。目的:推断遗传信息不完全标记的基因型,以便在基础上改进QTL定位和MAS等研究工作。应用:近年来,它在现代统计学、决策学、生态学、药物学、医疗诊断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都开始广泛应用,并已成为这些学科中一些重要原理和方法的基本依据。K=2K=3K=4K=5pop1:北京鸭pop2:高邮鸭pop3:连城白鸭pop4:樱桃谷鸭pop5:莆田黑鸭pop6:昆山鸭pop7:绍鸭pop8:巢湖鸭pop9:微山鸭pop10:绿头野鸭pop11:西湖野鸭pop12:斑嘴鸭pop13:番鸭ΔK=m(|L〞

(K)|)/s[L(K)]

ΔK=m(|L(K+1)−2L(K)+L(K−1)|)/s[L(K)]

讨论与展望本研究选取13个鸭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个为我国地方鸭种,3个为野鸭品种,2个为引进品种,其中有肉用型的代表北京鸭;蛋用型绍鸭、连城白鸭;兼用型高邮鸭、昆山鸭。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现有的鸭品种。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鸭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而且这也是全国鸭品种遗传关系分析中的一部分。较客观分析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现状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所得的聚类图能够准确的反映13个品种间的分化关系。各家鸭中,北京鸭和昆山鸭、高邮鸭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在经济利用中可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杂交优势,进行配套利用、培育新的品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教学工作讲授课程:《动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实验》、《家禽生产学》、《家畜育种学》和《动物育种新技术》;每年能够完成1个标准教学工作量;指导SRT项目6个,指导毕业实习生12人;并参加校级教改项目一项。

2、科学研究遗传进化生长发育肌肉品质分子标记研究双重抑制PCRPCR-SSCPPCR-RFLPSNPs基因表达研究肉质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肌肉生长发育转录后表达的miRNA调控畜禽生殖内分泌相关的类固醇激素基因表达规律育种依据育种目标前期工作研究思路:2、科学研究

发表文章分子进化研究1、虞德兵,陆应林,徐昊翔,徐善金,熊锴,王伟兰,杜文兴*,王林云.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家鸭DNA条形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34(6):109-114

2、虞德兵,汪峰,洪坤月,杜文兴.鹅微卫星(TG)n

基序的克隆及序列比较分析.畜牧与兽医,2005.37(12):1-3.3、D.BYu,R.Chen,H.A.Kaleri,B.C.Jiang,H.XXu,W.X.Du.Testingtheutilityofmitochondrialcytochrome

oxidasesubunit1sequencesforphylogeneticestimatesofcranerelationships.GeneticsandMolecularResearch,2011,10(4):4048-4062生长与发育研究1、肖慎华,闻涛,虞德兵,杜文兴.樱桃谷鸡生长曲线拟合与比较分析.畜牧与兽医,2008,40(11):45-48.(通迅作者)

2、YUDe-bing,JIANGBao-chun,GONGJing,DONGFu-lu,LUYing-lin,YUEHui-jie1,WANGZheng-chao,DUWen-xing,GUOAn-Yuan.IdentificationofmicroRNAsanddifferentialexpressionprofilesinlayingandnonlayingduckovaries.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2011,12(accepted)3、ZhangZ,YuD(Co-FirstAuthor),YinD,WangZ.ActivationofPI3K/mTORSignalingPathwayContributestoInductiono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byhCGinBovineDevelopingLutealCells,AnimalReproductionScience,2011,25(1):42-482、科学研究

发表文章肉质研究1、李博,田瑞霞,杨卫景,虞德兵*.PGC-1α的功能与代谢病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27(11):1013~1018(通迅作者)2、虞德兵,张伟峰,路伏增,邱新深,周波,王林云,黄瑞华,刘红林.IGF-Ⅱ基因Intron3G3072A突变及在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差异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33(6):105-1093、虞德兵,何宗亮,贾晓旭,张伟峰,邱新深,王林云,黄瑞华,刘红林.猪IGF-Ⅱ基因内含子3变异的遗传效应分析.遗传,2008,30(1):87-93.虞德兵,何宗亮,徐世永,周波,王林云,黄瑞华,杜文兴,刘红林.猪4、IGF2基因内含子3突变检测方法及其多态性分布.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29(2):48-52.5、GeneCloningandExpressionofAdenylosuccinate

Lyaseand5-Am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