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上“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情感、信仰、文化、身份认同的表达系统。中国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积淀着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在当代语境下,文化遗产的复杂性已远远超越了物质形态的去留、新旧层面的讨论,直指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化遗产饱含着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与魅力,尤其在社会的现代性发展道路上显示出更重要的文化意义,从而又蕴藏着被赋予新的社会功能的巨大潜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遗产保护与价值彰显相结合,从理念到方法上始终表现出重保护传承轻价值发挥的倾向。出现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化遗产特性与审美崇尚、价值取向不同,导致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认知和实践规范形成了差异。就传统审美崇尚与价值取向来说,中国人崇尚“美即是善”,核心思想是“尚善”,主张天人合一、顺其自然,强调曲线与含蓄美;西方则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核心思想在于“求真”,主张征服自然、优胜劣汰,强调规模与平直。以善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教化、尚伦理,而以真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科学、尚真理。在两种不同哲学思想的引导下,中国人更看重整体的和谐,注重意义的传承;西方则更看重个体的独特,注重信息的可读。受此影响,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人偏重整体风格、人文环境与意义传承,尤其注重遗产的象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文化遗产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现存样态。至于如何促进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从形式到内容的发展创新,始终未能受到高度重视并被付诸行动。(摘编自李颖科、程圩《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与路径》)材料二: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润物无声中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提升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素养。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今,越来越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拥有特定文化遗产内涵和庞大馆藏文物体系的故宫博物院,发挥着国家重点博物馆在做好美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早在1925年正式开放时,故宫博物院就设有28个陈列室,一时观者如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该院举办的“何以中国”展、“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等一系列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展览,都通过精心组织文物、创新展陈设计等,呈现中华文化的要素、传统之美的根基、家国情怀的源泉。此外,博物院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合作,根据馆藏文物《千里江山图卷》创作的舞剧《只此青绿》,是以古开今的优秀之作。故宫博物院还与多家知名互联网机构开展合作,利用新技术展示藏品,举办各类文化创新大赛,吸引大众关注。在各地,不少博物馆、美术馆依托馆藏精品策划精彩纷呈的公共教育活动,以美育人。例如,今年中华艺术宫全新推出“美术馆现场教学课”,在“艺术百年·光风霁月”展厅首次开讲,通过吴昌硕、任伯年等海派画家的真迹,带领学生体悟中国画蕴藏的文化内涵。2022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合作开办暑期研学营,以馆校共建“美育实践教学基地”为契机,打造系列博物馆美育课程,通过“历史+艺术+民族+文化+创造”为特征的多元化研学,充分调动优势资源,共谋美育发展。今年4月8日,上海市民文化节启动,“文化服务日”升级为“城市美育日”,部分收费博物馆限时免费或半价开放,以“社会大美育计划”为牵引,通过千余场活动带领观众在传统文化中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文化节目《诗画中国》、音乐剧《角端》等,立足中华历史文脉,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拓展着大众对传统文化之美的认知。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文创不仅满足了人们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也成为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进而以文化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设计、音乐、动画中渐成潮流的国潮风尚,正是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断深入、文化自信愈发坚定的鲜明体现。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启智益心不再局限于展厅内、画册上,如“云游故宫”“数字文物库”等项目进一步深化“云展示”“云开放”“云传播”,为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开拓更广阔空间。近期,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再上新2万件,总数超过10万件,让数字文化资源成果更好服务大众。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选取1700余幅中国绘画精品,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再造”,高清呈现画作,成为开展美育的生动教材,受到许多观众的青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有助于更多博物馆、美术馆成为中华美育大课堂。(摘编自战雪雷《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指出,文化遗产的创造主体是国家和民族,表现形式是精神形态的,它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B.材料一认为,中西方审美崇尚、价值取向的差异,形成了我国更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这一倾向。C.材料二认为,文化遗产在推动美育、赓续传承民族精神血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D.材料一和材料二关注的都是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的发展创新问题,材料一态度悲观,材料二则较乐观。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开展美育,对新时期美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使美育更具活力。B.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发挥着国家重点博物馆在美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C.中华美育的对象是以青少年为主的人民大众,中华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加强遗产保护。D.《清明上河图》文化主题校园展,有助于推进博物馆、美术馆等成中华美育大课堂。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二段,使用对比的方法阐明中西方文化遗产保护不同的审美崇尚、价值取向及造成的影响。B.材料二的主体部分依照着由主到次的顺序,一一展示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开展美育的多样化举措。C.不同于材料二,材料一在展开论述之前,先界定了主要论述对象的含义,以此来建立自己的论述框架。D.相对于材料一的以理论分析见长,材料二广泛列举实例和数据,便于论述文化遗产丰硕的美育实绩。4.材料一认为,在传统审美崇尚与价值取向方面,中西方存在种种差异。请从下列两组材料中任选一组,对此加以阐释。①《边城》(沈从文)与《老人与海》(海明威)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与《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5.在“促进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从形式到内容的发展创新”这一问题上,材料二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C2.C3.B4.答案示例一:①《边城》中,边城的景物优美、民俗古朴、人情淳厚,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顺应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取向。②《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获大马林鱼、与鲨鱼搏斗,体现出西方文化中征服自然、优胜劣汰的价值取向。答案示例二: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弟子之志的点评和引导,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教化、尚伦理的价值取向;②《人应当坚持正义》中,苏格拉底对正义的探求和坚守,体现出西方文化中重科学、尚真理的价值取向。5.①用多元手段展现蕴含在文化遗产里的中华民族独有艺术气质与文化品格;②依托文化遗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③以文化遗产为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④创新文化遗产展陈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文化体验需求。【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表现形式是精神形态的”错误,结合原文“在当代语境下,文化遗产的复杂性已远远超越了物质形态的去留、新旧层面的讨论,直指人们的精神世界”可知,文化遗产指向精神世界,而不是“表现形式是精神形态”,选项曲解文意;B.“中西方审美崇尚、价值取向的差异,形成了”错误,原文为“出现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化遗产特性与审美崇尚、价值取向不同”,可见“中西方审美崇尚、价值取向的差异”只是“我国更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这一倾向”形成的原因之一,选项以偏概全;D.“材料一态度悲观”错误,材料一从学术角度分析现实问题,态度客观,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中华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加强遗产保护”错误,材料二中有“根据馆藏文物《千里江山图卷》创作的舞剧《只此青绿》……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文化节目《诗画中国》、音乐剧《角端》等”,都是中华美育的形式,可见中华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开发创新、发挥价值,而不是加强遗产保护。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由主到次的顺序”错,材料二的主体部分是并列的顺序,不存在主次关系。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示例一。①文中有“中国人崇尚‘美即是善’,核心思想是‘尚善’,主张天人合一、顺其自然……中国人更看重整体的和谐,注重意义的传承”。《边城》中,边城的景物优美,沈从文的故乡是湖南湘西的凤凰县,凤凰县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古朴的民居与青山绿水浑然天成。民俗古朴、人情淳厚,老船夫为人忠厚,工作恪尽职守,送人渡河从来不要别人给的小费,反准备了大量的烟叶赠人;除了老船夫和翠翠之外,船总顺顺的仗义疏财,傩送兄弟的刚健爽直,老马兵的无私友爱等无一不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顺应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取向;②文中有“西方则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核心思想在于‘求真’,主张征服自然、优胜劣汰,强调规模与平直”,《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梦见狮子,捕获大马林鱼、与鲨鱼搏斗,永不服输,永不言败,体现出西方文化中征服自然、优胜劣汰的价值取向。示例二。①文中有“以善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教化、尚伦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赞同曾皙的志向,人为冉有和公西华过于谦虚,孔子对弟子之志的点评和引导,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教化、尚伦理的价值取向;②文中有“以真为美的具体内涵是重科学、尚真理”,《人应当坚持正义》中,苏格拉底说,“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苏格拉底对正义的探求和坚守,体现出西方文化中重科学、尚真理的价值取向。【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结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合作开办暑期研学营,以馆校共建‘美育实践教学基地’为契机,打造系列博物馆美育课程,通过‘历史+艺术+民族+文化+创造’为特征的多元化研学,充分调动优势资源,共谋美育发展”可知,用多元手段展现蕴含在文化遗产里的中华民族独有艺术气质与文化品格;②结合“在各地,不少博物馆、美术馆依托馆藏精品策划精彩纷呈的公共教育活动,以美育人”而可知,依托文化遗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③结合“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再上新2万件,总数超过10万件,让数字文化资源成果更好服务大众”可知,以文化遗产为资源,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④结合“‘何以中国’展、‘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等一系列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展览,都通过精心组织文物、创新展陈设计等,呈现中华文化的要素、传统之美的根基、家国情怀的源泉”可知,创新文化遗产展陈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文化体验需求。(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花灯调·栽花篇刘庆邦春三月,山沟里的杏花开了,山顶还是寒凝冰封。淡淡的花香在山间弥漫,苦吟吟的,甜丝丝的。竹子得到春的消息,仿佛已等不及春风的吹拂,它们自己弹起竹梢,把上面的残雪弹落,任破碎的雪块儿纷纷落在竹林根部的地上。这天一大早,向家明从市里乘车,往一个叫高远村的山村赶。车是向家明所在单位的一辆公用越野车,车的一侧书有人民检察院红色字样,车顶安有警灯。这是检察院的领导特意给向家明派的一辆专车。向家明的心情有些复杂。一年前,向家明正在检察员和公诉人的位置上干得好好的,被临时派到一个贫困村当驻村第一书记。她一进村就开足马力,干得马不停蹄。不到一年时间,全村的人均收入就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当年年底,向家明被评为市里的优秀共产党员和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既然完成了驻村帮助脱贫的使命,按照市里关于驻村轮岗的规定,向家明可以理所当然地重回检察院,然而就在这时,高远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因事回城去了,急需另派一个人接替第一书记的工作。检察院的领导征求向家明的意见,希望她能去高远村当第一书记。领导说:你驻村刚回来,院里本不该再派你去驻村。可院党组在全院党员中挑来挑去,还是觉得你去当第一书记最合适。高远村是咱们全省为数不多的深度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的艰难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向家明同志,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说到这里,领导见向家明面色有些凝重,微笑了一下问:你不会被我的话吓着吧?向家明说:不会的。我害怕老鼠,不害怕贫困。我先去高远村看看,是不是到这个村当第一书记,还不一定呢!高远村与山外不通公路,连简易的硬化路都没有,都是一些原始性的沙石路。进了山,沙石路坑坑洼洼,布满滑沙和坚硬的石子,车轮碾在上面,一弹一跳,一点儿都不踏实。山路弯子多得数不胜数,山道还非常狭窄,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万丈深渊,真是处处危险,步步惊心。从市里到高远村,直线距离大约六十多公里,等越野车开到高远村的村委会门口时,五个多钟头过去了。接到镇里通知的老支书和年轻的村委会主任,早已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等候。老支书开始给向家明介绍高远村的基本情况。截止到2015年年底,高远村年人均纯收入876元,月人均纯收入还不到80元,离国家所规定的脱贫标准差得很远很远。说到这里,老支书说,别看高远村偏僻贫穷,当年国民党的军队不敢走的地方,红军正好可以走。红军四渡赤水时,有一部分红军曾在高远村的树林里露宿住过一晚。红军还向一户姓杨的村民家借过五石苞谷,并打了借条。向家明听得眼睛一亮。她说借条很有价值,很有意义,问借条还在吗?老支书说:杨家搬家时把借条弄丢了。向家明说:借条是革命文物,可以证明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啊,丢失太可惜了,太可惜了!他们正说话,忽听得头顶的楼板上呼呼啦啦一阵响。楼板比较薄,有的地方裂开了缝隙,上面的声音显得很清晰,似乎伸手可及。向家明仰脸往楼板上看了一下,顿时有些惊恐,问:楼上是不是有老鼠?老支书和村主任都听到了老鼠在楼板上奔跑打闹的声音,也注意到了向家明惊恐的表情,老支书像是想了一下,说咱们到外面去走走吧,建议向家明去一个水窖那里看看。老支书说:那个水窖还是几年前你们检察院作为扶贫项目帮我们建的呢。在老支书的带领下,他们三人沿着小路走了半个多小时,才来到了建在山坡上的水窖。水窖是一座用钢筋水泥建造的正方形容器,水窖的窖口盖有一张半米见方的水泥盖板。老支书指着刻在水泥盖板上的字让向家明看。向家明看清了水泥盖板上的七个大字,一腔热血一下子沸腾起来,眼里渐渐地涌满了泪水。盖板上刻的是什么字呢?是“吃水不忘共产党”。字像是在水泥盖板刚刚打成时用干树枝刻上去的,字体并不是很好,字迹的凹坑里生出了丝绒状的绿苔,但一笔一画清晰可见。当向家明告诉家人,她又要到高远村去当驻村第一书记时,全家人都有些吃惊。丈夫说:你既然铁了心要去,肯定有强大的内心理由。我尊重你的选择,会全力支持你。向家明对他布置任务说:这两天你帮我买点儿杀伤效果好的老鼠药,高远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有老鼠,我去了要先把老鼠治一治,再把我喜欢的葵花种上。向家明到高远村的头一年,没来得及种花。第二年春风一吹,她就在她住处附近的山坡向阳处开出一块地,种上了葵花。每天早上起来,她都要到种葵花的地边看一看。种子冒芽了,叶芽展开了,她及时浇水、施肥、除草,葵花天天向上,一天比一天往高里长。她相信,等葵花长到一定的高度,就会开出花儿来,结出果儿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检察院领导特意给向家明派专车,是期望用超过规格的待遇打动向家明,让她同意到高远村担任驻村书记。B.向家明觉得领导让她去高远村扶贫不合情理,但介于上下级关系又不能直接表示反对,脸色不由变得凝重。C.老支书转移话题,建议向家明去水窖走走,成功地让她克服了对老鼠的恐惧,显现了老支书的机智和谋略。D.小说结尾处葵花良好的长势是向家明辛勤付出的回报,也预示了高远村将以勤劳改变贫困面貌的乐观前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调动视觉、味觉等感官,描绘出优美的山间景色,为向家明的出场营造了氛围。B.“六十多公里”“五个多钟头”“876元”“不到80元”等数字的列举,直观地表明了高远村脱贫任务的艰巨。C.小说主体采用顺序的叙述顺序,中间插叙第一次驻村经历,使小说情节内容更加完整、叙述手法更加灵活丰富。D.详写向家明之余,小说简略提到检察院建水窖、她丈夫支持驻村的事情,彰显了“团结一致共同富裕”的主题。8.小说多处细节予以铺垫,使向家明留在高远村的选择自然而不突兀。请找出相关细节。9.小说善于在矛盾中塑造向家明的形象,使其真实生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答案】6.D7.A8.①一年前,向家明正在检察员和公诉人的位置上干得好好的,被临时派到一个贫困村当驻村第一书记。她一进村就开足马力,干得马不停蹄。②院党组在全院党员中挑来挑去,还是觉得你去当第一书记最合适。③向家明听得眼睛一亮。她说借条很有价值,很有意义,问借条还在吗?④向家明说:借条是革命文物,可以证明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啊。⑤老支书说:那个水窖还是几年前你们检察院作为扶贫项目帮我们建的呢。⑥向家明看清了水泥盖板上的七个大字,一腔热血一下子沸腾起来,眼里渐渐地涌满了泪水。9.①在驻村扶贫和回市工作的矛盾中,如实刻画向家明犹豫不决、难以取舍这一人之常情,更显出她最终选择的可贵;②在扶贫任务之重和女性个体力量之微的矛盾中,既写出了向家明作为普通女子怕老鼠的柔弱,也写出了她身为党员干部不怕贫困、攻坚克难的坚毅,使她的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是期望用超过规格的待遇打动向家明”错误。根据“连简易的硬化路都没有”“沙石路坑坑洼洼,布满滑沙和坚硬的石子,车轮碾在上面,一弹一跳”“山道还非常狭窄,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万丈深渊”可知,检察院领导派专车更多是出于路况的考虑。B.“向家明觉得领导让她去高远村扶贫不合情理,但介于上下级关系又不能直接表示反对”说法错误。根据“是咱们全省为数不多的深度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的艰难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可知,向家明意识到驻高远村扶贫工作的重要和艰巨才面色凝重。C.“成功地让她克服了对老鼠的恐惧”说法错误。由“向家明仰脸往楼板上看了一下,顿时有些惊恐”“也注意到了向家明惊恐的表情”可见,向家明并未因此克服对老鼠的恐惧。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调动视觉、味觉等感官”说法错误。“淡淡的花香在山间弥漫,苦吟吟的,甜丝丝的”是“嗅觉”,不是“味觉”。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表达技巧的能力。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解答此题要从文中筛选出向家明与扶贫工作的关系以及进入高远村的一些具体情节进行分析。根据“一年前,向家明正在检察员和公诉人的位置上干得好好的,被临时派到一个贫困村当驻村第一书记。她一进村就开足马力,干得马不停蹄。不到一年时间,全村的人均收入就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脱贫标准,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可院党组在全院党员中挑来挑去,还是觉得你去当第一书记最合适。高远村是咱们全省为数不多的深度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的艰难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筛选出,向家明有扶贫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是去高远村扶贫最合适的人选。根据“有一部分红军曾在高远村的树林里露宿住过一晚。红军还向一户姓杨的村民家借过五石苞谷,并打了借条。向家明听得眼睛一亮。她说借条很有价值,很有意义,问借条还在吗”筛选出,向家明到高远村视察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情况,这让她很感兴趣。根据“向家明说:借条是革命文物,可以证明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啊”“老支书说:那个水窖还是几年前你们检察院作为扶贫项目帮我们建的呢”筛选出,高远村的特殊之处,也是她留下来的原因。根据“家明看清了水泥盖板上的七个大字,一腔热血一下子沸腾起来,眼里渐渐地涌满了泪水”筛选出,向家明内心下定决心想帮助这个老村富裕起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围绕人物从文中找出有哪些矛盾点,然后分析在这种矛盾之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好处。第一个矛盾点就是在文章开篇,“向家明的心情有些复杂”,这是当向家明驻村轮岗结束可以重回检察院时,检察院的领导希望她能去高远村当第一书记。在回去与继续扶贫工作之间,她的心情复杂,难以取舍,更能显现出她的真实,在这种矛盾之下最后选择继续去艰苦的地方进行扶贫工作,更显可贵。第二个矛盾点是向家明作为优秀扶贫干部的果敢和女子柔弱的矛盾。高远村外部环境极为恶劣,条件艰苦,都没能让向家明胆怯,体现了她不怕贫困、攻坚克难的坚毅,但是当听到老鼠叫声的时候,“顿时有些惊恐”,体现了作为女子柔弱的一面。在扶贫任务之重和女性个体力量之微的矛盾中,使她的形象更为丰满、立体。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与敌战,士卒前进而不敢退后,是畏我而不畏敌也。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严使然也。法曰:“威克厥爱,允济。”春秋齐景公时,晋伐阿、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乃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穰苴曰:“臣素卑贱,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中,立表下漏待贾。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贾乃至。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返,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皆震栗。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河而解。于是,穰苴乃率众追击之,遂取所亡邦内故境,率兵而归。(节选自《百战奇法》)材料二:太宗曰:“严刑峻法,使众畏我而不畏敌,朕甚惑之。昔光武以孤军当王莽百万之众,非有刑法临之,此何由乎?”靖曰:“兵家胜败,情状万殊,不可以一事推也。如陈胜、吴广败秦师,岂胜、广刑法能加于秦乎?光武之起,盖顺人心之怨莽也,况又王寻、王邑不晓兵法,徒夸兵众,所以自败。臣案《孙子》曰:‘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此言凡将先有爱结于士,然后可以严刑也。若爱未加而独用峻法,鲜克济焉。”(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景公A乃召B穰苴C与语D兵事E大悦F之G以为H将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旦日,文中指第二天,与《鸿门宴》中“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旦日”意思相同。B.期,文中指约定,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期”字意思相同。C.勒,文中指统率,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勒”意思不同。D.不行,文中指没有执行,与《陈情表》“九岁不行”的“不行”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兵法认为,如果将帅平时从严治军,作战时,士卒慑于将帅的威严,会克服对敌人的恐惧,奋勇向前,不敢后退。B.考虑到田穰苴在齐国危难之际初担大任、威信不足,齐景公同意了田穰苴的请求,派遣宠臣庄贾到军中担任监军。C.田穰苴斩杀庄贾收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全军士卒震惊战栗。到军队出征时,连生病的人都请求随同出发,不敢拖延。D.光武帝没有用严刑峻法威逼军队作战,却凭借很少的士卒打败了王莽的大军,使唐太宗对严刑峻法的有效性产生怀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往,未及返,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2)兵家胜败,情状万殊,不可以一事推也。14.李靖认为治军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与田穰苴的治军方法有什么不同?【答案】10.CEG11.B12.C13.(1)派出的人已经前去求救,还没等到他返回,在这种情况下田穰苴就在三军前将庄贾斩首示众了。(2)军事上的胜与败,情况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不可以根据一件事去(简单)推断。14.李靖认为治军应该:①对士卒要恩威并施,缺一不可;②要先施行慈爱,再施行严刑峻法。与田穰苴治军方法的不同:③田穰苴治军是先用严刑峻法立威,再施行恩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景公于是召见田穰苴,同他谈论用兵之事,非常欣赏他,就命他当将军。“景公”是主语,“召”是谓语,“穰苴”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从C处断开;“与语兵事”承接前面的主语“景公”,“语”是谓语,“兵事”是宾语,从宾语后E处断开;“大悦之”还是承接前面的主语“景公”,“悦”是谓语,“之”是宾语,从“之”后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第二天中午在军营门前相会。/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B.错误。两个“期”字意思不同,期,约定时日;/日期,期限。句意:军法上对于约定日期却迟到的人是怎么规定的?/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C.正确。勒,统率;/雕刻,铭刻。句意:三天之后率军出发。/因为还没有打胜仗,没有把功绩刻下来,所以归乡还远远没有计划。D.正确。不行,没有执行;/不能行走。句意:士卒已经亲附,而军纪军法仍得不到执行。/九岁时不能走路。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连生病的人都请求随同出发,不敢拖延”错误,根据原文“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可知,生病的人请求随同出发,也有被田穰苴的慈爱感动的因素。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已经;“及”,等到;“徇”,示众。(2)“兵家”,军事;“殊”,不同;“可以”,可,可以;以,凭借,根据;“推”,推断。【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李靖认为治军应该:①根据材料二李靖引用的《孙子》上的话“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可知,李靖认为在爱抚和交结士兵的同时才可以对其施行处罚,即对士卒要恩威并施,缺一不可;②根据“凡将先有爱结于士,然后可以严刑也”可知,李靖认为对士兵要先施行慈爱,然后才可以施行严刑峻法。与田穰苴治军方法的不同:根据材料一田穰苴因庄贾约定时间迟到而对庄贾斩首示众,使全军将士都震惊战栗。然后“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对士兵关心体贴,可见田穰苴治军是先用严刑峻法立威,再施行恩义。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对敌作战,士卒奋勇前进而不敢后退,是畏惧将帅而不畏惧敌人。将帅命令士卒赴汤蹈火而士卒不敢违抗的,就是将帅的威严使他们这样的。古典经书说:“严明胜过慈爱,就能成功。”春秋齐景公时期,晋国攻打齐国的东阿和鄄城,而燕国侵犯齐国黄河南岸,齐国军队被打败了。景公于是召见田穰苴,同他谈论用兵之事,非常欣赏他,就命他当将军。穰苴说:“我一向地位低下,人的地位低微就没有权威,希望您派一个您宠信的臣子来作监军。”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派庄贾前往。穰苴辞别齐景公后,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军营门前相会。”穰苴先快速骑马赶到军营,竖立了测影标竿和计时漏壶等待庄贾。第二天中午庄贾没有到达。田穰苴便放倒测影标竿,撤掉计时漏壶,然后进入军营,检阅队伍,整顿士兵,申明军纪。部署完毕,傍晚时分,庄贾才来到军营。田穰苴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于约定日期却迟到的人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回答说:“应当处斩。”庄贾恐惧起来,派人迅速报告齐景公,请求解救。派出的人已经前去求救,还没等到他返回,在这种情况下田穰苴就在三军前将庄贾斩首示众了。全军将士都震惊战栗。对于部队的行军宿营、掘井埋灶、士卒伙食、看病吃药等事宜,田穰苴都亲自安抚慰问。他还把自己那份官俸粮饷拿出来,供士卒们享用,自己同士卒一样平分粮食,标准最接近于身体瘦弱的士兵。三天之后率军出发。生病的士卒都请求一同出征,大家奋勇争先地为报答将军而去战斗。晋军听说后,撤兵而去;燕军听说后,渡过黄河北撤,危机解除。在这种情况下,田穰苴就挥军追击,于是收复了沦陷的国土,率军大胜而归。材料二:唐太宗问道:“通过实行严酷的刑罚和峻厉的法律,来使得全军上下怕我而不怕敌人,我对这种说法深感疑惑。从前汉光武帝刘秀以一支孤立无援的部队,抵挡王莽的百万大军,并不是用严刑峻法去威逼部队作战的,这又该作何样的解释呢?”李靖回答说:“军事上的胜与败,情况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不可以根据一件事去(简单)推断。比如说陈胜、吴广打败秦朝的军队,难道是陈胜、吴广的刑法要比秦朝的刑法更为严苛吗?汉光武帝当初兴兵起事,是因为顺应了天下民众怨恨王莽统治的人心,更何况王莽所任用的将领王寻、王邑又不懂得兵法,只知道夸耀自己兵多势众,结果自取败亡。我根据《孙子》所说:‘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就施行刑罚,那么他们就会不服;士卒已经亲附,而军纪军法仍得不到执行,那也无法用他们去作战。’这就是说,大凡将领,首先必须要爱抚和交结士卒,然后才可以执行严厉的刑法。如果对士卒未加以爱抚,便单纯用严刑峻法去约束,那是极少能够取得成功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韵答斌老①病起独游东园二首(其二)黄庭坚主人心安乐,花竹有和气。时从物外赏,自益酒中味。斸②枯蚁改穴,扫箨③笋迸地。万籁寂中生,乃知风雨至。【注】①斌老:指画家黄斌老。②斸:砍。③箨:笋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斌老写诗寄赠,黄庭坚依照原诗韵脚写作此诗,和他酬答唱和。B.病愈之后,诗人心情祥和快乐,觉得见到的花草竹木也有了和气。C.若以超然物外之心来观看自然景色,就能从饮酒中得到更多乐趣。D.后四句勾勒出一幅游园幽趣图,寄寓了诗人此时平静淡然的心情。16.本诗采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独特感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以新与旧(生与死、枯与荣)对比,写枯木、笋壳遮蔽下蚂蚁改迁洞穴、新笋冒尖破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勃勃生机的喜爱之情;②以动与静对比,写风雨即将来临前寂静环境中逐渐生发出各种声响,表达了沉浸于物我合一之境的诗人对自然界静谧安闲之美的喜爱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病愈之后,诗人心情祥和快乐”说法错误。诗歌主要写的是诗人意想中的黄斌老病愈后游园的情景和感受。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斸枯蚁改穴,扫箨笋迸地”一句,在枯木之下,蚂蚁在挖掘新巢穴,笋壳之下,新笋冒尖破地,这是新与旧的对比,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蚂蚁挖掘新巢穴和笋尖破土而出的场景,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勃勃生机的喜爱之情。“万籁寂中生,乃知风雨至”一句,万籁俱寂,风雨将至,在寂静之中,诗人敏锐地察觉到风雨将至的征兆,诗人通过动与静的对比,表达了沉浸于物我合一之境的诗人对自然界静谧安闲之美的喜爱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借助想象,置身诗境,把握主旨,是鉴赏古典诗歌的重要方法。《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一句想象猿猴因蜀道难行而发愁,侧面烘托蜀山的险峻;《扬州慢》中“____________”一句抒发诗人想象中的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哀伤,强化了诗人的“黍离之悲”。(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父子出游,不避夜深舟小,亲身探访,终有所得之事,批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做法,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3)古诗文中常以“鸟”为意象,喻指夫妻、母子、盟友等关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猿猱欲度愁攀援②.重到须惊③.事不目见耳闻④.而臆断其有无⑤.例一:于嗟鸠兮⑥.无食桑葚示例二: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示例三: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示例四: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猿猱、度、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陶渊明是否懂音律会弹琴,向来A。问题起于他有一张无弦琴。《晋书·隐逸传》揣测,陶渊明不懂音律,但雅好琴韵,便弄了一张弦徽不具的琴,每每与朋友酒酣耳热之际,即抚而和之,还自我解嘲地说,“()”。但我认为,陶洲明自云“和以七弦”,不可能不通琴艺。载奔载欣回到故里,陶渊明顿时觉得B,庆幸自己在迷途上走得还不算太远。他下定决心要皈依田园,采菊东篱,种豆南山,通过与土地建立朴素关系维生。陶渊明的确有一张无弦琴,应该是琴弦坏了,他再也没有更换。劳作之余,陶渊明抚弄无弦琴,但出发点不是C,而是聊以寄意。大美无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些懂音律的朋友通过他娴熟的指法听到了潺潺的水声、浮云的低唱,看到了山之黛、月之白、菽之青、菊之黄……或许原本就无所谓有没有无弦琴,它不过是取自于广漠之野的一段朽木,到了陶渊明手里,即化腐朽为神奇。倘有好事者趁他沉浸于一曲,悄然将木头拿开,陶渊明也依然会将心曲进行到底。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然”与文中加点的“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B.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的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C.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然者大有人在,但梁武帝并未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的人。D.请选择与你的研习课题有关的一本社会科学著作,认真读完,然后按要求撰写一份读书报告。20.下列诗句,适宜填入文中括号内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B.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C.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D.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答案】18.A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执己见)B今是昨非(昨非今是、今是昔非)C附庸风雅(哗众取宠、装点门面)19.B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本句语境是人们对陶渊明是否懂音律会弹琴看法不一,可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执己见)”。众说纷纭:意思是人多嘴杂,‌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各执己见:是指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本句语境是说陶渊明回到故里之后顿悟到自己从前误入在迷途上,现在归家是正确的选择,可用“今是昨非(昨非今是、今是昔非)”。三个成语均是是指现在是对的,‌而过去是错的。‌本句语境是陶渊明抚弄无弦琴出发点是聊以寄意,而不是突显自己会弹琴,可用“附庸风雅(哗众取宠、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本身缺乏真正的文化素养,‌却通过与文化人交往或参与文化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哗众取宠:意思是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装点门面:意思是只把外表装饰得很漂亮。【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般词语的能力。文中加点“然”,助词,‌用于形容词之后,‌作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一般可译为“地”。‌A.代词,‌相当于“这样”、‌“如此”等;B.助词,‌用于形容词之后,‌作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一般可译为“地”;C.形容词,‌常用于对话中表示“是的”、‌“对的”;D.代词,‌相当于“这样”、‌“如此”等。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前文说“陶渊明不懂音律,但雅好琴韵,便弄了一张弦徽不具的琴,每每与朋友酒酣耳热之际,即抚而和之,还自我解嘲地说”,不通音律且是自我解嘲之意,所以此处的诗句应是不求音律好坏,能传达内心意趣就好。只有B项符合,诗句意思是只要懂得其中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衰退,但是中老年人与年龄相关的记忆衰退并不一定是痴呆的前驱症状,①,是能够被逆转或保持稳定的。记忆力下降分为两种:随年龄增长的良性记忆力下降和病理性的记忆力下降。判断是良性记忆力下降的核心标准之一是可以学习新事物,如学习智能手机的操作、发短信息等;二是②,如仍有社交能力、生活起居能力。反之,病理性记忆力下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导致经常性忘记重要的事情。所以,虽然“忘”确实是痴呆症的重要病理性特征,③。为了有效延缓记忆力下降,专家建议,每周保持4天以上的散步、广场舞、太极拳或保健操等,身体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慢跑、游泳,或者每周进行一次山地自行车或打篮球运动。总之,如果是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若是高强度,75分钟就行。有研究显示,运动对大脑结构的神经保护和神经可塑性有积极影响,包括神经营养素水平升高、促进突触生成、炎症调节和蛋白沉积紊乱减少等。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70个字。【答案】21.示例:①可能只是一种普遍的良性健忘②生活能力没有受到影响③但需要分清是哪一种“忘”22.①因为运动对大脑结构的神经保护和神经可塑性有积极影响,②所以人们应定期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③来预防和延缓与年龄相关的良性记忆衰退。【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不一定是痴呆的前驱症状”“是能够被逆转或保持稳定的”,说明中老年人与年龄相关的记忆衰退有时只是普通的健忘,不是疾病。据此可填写“可能只是一种普遍的良性健忘”。第二空,此空是后面内容的一个概括句,后文是“如仍有社交能力、生活起居能力”,是在阐述记忆力下降没有影响生活中的一些能力,因此此空可填写“生活能力没有受到影响”。第三空,结合前句句子形式“虽然……”,本句句子形式为“但……”。本段是阐述良性记忆力下降和病理性的记忆力下降的“忘”的不同特点,因此在具体判断疾病时,要分清是哪一种“忘”。据此可填写“但需要分清是哪一种‘忘’”。【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新闻语段和选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所提供的材料,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其次;理清文段层次,明确各层次阐述的内容;最后,筛选整理,以因果关系的句子的形式加以呈现,可选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一、二句为一层次,“为了有效延缓记忆力下降”是阐述目的,可筛选出来,后面主要是专家的建议,概括起来就是要应定期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第三句主要信息是“运动对大脑结构的神经保护和神经可塑性有积极影响”,筛选出来。然后思考语句的内在关系,“运动对大脑结构的神经保护和神经可塑性有积极影响”是专家给出运动建议的原因,专家的建议和达到的目的则是结果。由此得出答案为“因为运动对大脑结构的神经保护和神经可塑性有积极影响,所以人们应定期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来预防和延缓与年龄相关的良性记忆衰退”。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杭州亚组委向全世界征集主题歌曲,《同爱同在》脱颖而出,其歌词“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同爱同在同分享……”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共鸣。材料二: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提出:“或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意思是,就像烹调汤,盐、醋、酱油等都要有,就像演奏音乐,感情、旋律、歌词都要有,如果只用清水给清水增加味道,谁能喝得下去?如果只是一琴或一瑟,谁能听得下去?晏子据此得出结论,绝对的“同”也是不可取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