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64 比较与鉴赏-知同辨异见微知著_第1页
课时64 比较与鉴赏-知同辨异见微知著_第2页
课时64 比较与鉴赏-知同辨异见微知著_第3页
课时64 比较与鉴赏-知同辨异见微知著_第4页
课时64 比较与鉴赏-知同辨异见微知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20课时64比较与鉴赏——知同辨异,见微知著能从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角度对诗歌进行比较赏析。年份卷别篇名设问方式设题角度2022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形象比较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手法比较浙江高考《楼前》《过勤政楼》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情感、手法比较2019全国Ⅲ卷《插田歌(节选)》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语言比较2016全国丙卷《内宴奉诏作》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语言比较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情感比较命题特点①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②比较考查的角度在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涉及,或求同,或辨异,或求同辨异。③设题考查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一生(陌生之诗)一熟(学过或接触过的);二是两生并考(两首诗全是陌生的)。活动一形象比较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两首诗词中都提到“舟”这一意象,简析两者内涵的异同点。参考答案:①同:两首诗词中的“舟”都极具象征性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际遇。②异:杜诗的“孤舟”是王朝衰败动荡之时杜甫老病漂泊、孤苦无依生活的写照,饱含了诗人的凄苦伤痛之情。张词中的“一叶扁舟”写词人在明朗月色下荡舟于三万顷湖泊,饱含着词人的豪迈气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的能力。“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颈联写政治上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玉鉴就是玉镜。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故两首诗词中的“舟”都极具象征性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际遇。不同的是,杜诗的“老病有孤舟”是王朝衰败动荡之时杜甫老病漂泊、孤苦无依生活的写照,饱含了诗人的凄苦伤痛之情,写尽了自己的孤独苦闷之情。张词中的“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意思是平静清澈的湖面像白玉磨成的镜子,像美玉铺成的田地,有三万顷那么宽阔,湖上只漂浮着我的一叶扁舟,写出词人在明朗月色下荡舟于三万顷湖泊,饱含着词人的豪迈气概。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寻诗两绝句陈与义其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其二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①居士: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读懂诗歌】其一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影象,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其二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睡。醒来时推门走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形象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主要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等方面展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读懂诗歌】画眉鸟画眉鸟婉转的叫声随心所欲地变化,在红花绿树丛中时而飞向高处,时而飞向低处。这才知道被锁进华丽的鸟笼中的鸟的鸣叫,远远比不上在树林中自由自在地鸣啼。画眉禽整日闲坐窗前任舒适之风吹拂,听到一声画眉鸟的鸣叫飞出高悬的鸟笼。官府公务不多人们都早早散去,这叫声让我仿佛置身于深山幽谷之中。(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解析:A“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错,文诗是以人物的主观感受,从侧面来描写画眉鸟的。(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的作用。两首诗都描写了画眉鸟,但侧重点和写作目的不同。欧诗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的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诗人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通过写鸟来寄托情怀,抒发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没有具体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重点渲染“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鸟鸣叫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悠远空旷、清幽寂静的“千岩万壑中”。诗人用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悠闲的氛围,表达自己在公务闲暇时悠然、闲适、自得的状态。活动二语言比较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书愤①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②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注】①该诗为宋光宗淳熙十三年春于会稽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62岁。②淳熙十三年春,诗人被起用为严州知府,奉诏自家乡山阴赴临安,此诗是在寓所等候皇帝召见时所作。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诗歌风格上的差异。参考答案:《书愤》严肃激愤,沉郁顿挫,深沉蕴藉;《临安春雨初霁》富于情趣,含蓄婉深,轻松诙谐之中蕴含惆怅沉郁。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首先,要品味整首诗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类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是否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其次,要了解相关知识。不同题材的诗歌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要了解相关的语言风格。如:田园诗恬淡闲适;山水诗歌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婉而多讽;咏史诗雄浑含蓄;怀古诗幽绵深长;送别诗意蕴深远;等等。再次,要联系诗歌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第四,要从多角度入手。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角度入手,看遣词造句的特点。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读懂诗歌】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示例一)“失”字更好。它含有消失之意,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有迷茫的感觉,给人无尽的想象。(示例二)“阔”字更好。它含有开阔之意,它是对实际的描写,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解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2019·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读懂诗歌】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呵又飞西。远望田塍像条线呵,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一齐唱起田中歌呀,轻声细语好似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解析:B“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根据第三句“田塍望如线”可知,田埂一眼望去如线般笔直,第四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水光闪烁。(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具体到本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大好风光,这几句笔墨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描绘出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总体而言,表现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活动三表达技巧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说说两首诗在主要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相同点:都运用典故。《蜀相》中“三顾频烦”“出师未捷”用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典故,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或运用檀道济的典故。“塞上长城空自许”,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的典故,抒发诗人年老力衰、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悲愤)不同点:《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或情景交融、反衬)。“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乐景写哀情,衬托荒凉之境,写诗人的寂寞之心。《书愤》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歌前两联回忆过去,写自己抗敌报负;后两联写现在,年迈衰颓,今昔对比,理想和现实对比,表达诗人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感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相同点:都运用典故。《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出师未捷身先死”用了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典故,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济世雄才和远大抱负,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并以实际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表现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通过诸葛亮的典故,用典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并以此自勉。运用檀道济的典故。“塞上长城空自许”,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的典故,抒发诗人年老力衰、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悲愤。不同点:《蜀相》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或情景交融、反衬)。“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中描绘。以乐景写哀情,衬托了荒凉之境,写出了诗人的寂寞之心。《书愤》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歌前两联回忆过去,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写自己抗敌抱负;后两联写现在,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陆游以记叙为主,先回忆自己的过去,然后写自己的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抒发情感,今昔对比,理想和现实对比,表达诗人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感慨。(2020·浙江卷,节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读懂诗歌】秋江送别归舟和归骑形成整齐的队伍,江南和江北相互眺望。谁说只有一水之隔,已经感觉到了山水是两个不同的地方。送柴侍御沅江的波浪连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我们虽身处不同的地方,但我们共有着相同的云雨和明月。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参考答案: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选用了什么意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但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语意新颖,出人意料。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首先,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最后,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定位于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对原诗准确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表现手法中的对比与衬托,修辞手法中的借代与借喻。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夫山①[唐]刘禹锡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望夫山[宋]陈造亭亭碧山椒②,依约凝黛立。何年荡子③妇,登此望行役④。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坚诚不磨灭,化作山上石。烟悲复云惨,仿佛见精魄。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⑤无处无倾国。妾身为石良⑥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注】①诗人于“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受打击和迫害,长流远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②山椒:山顶。③荡子:外出不归的男子。④行役:出门在外,这里指外出的男子。⑤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所居。⑥良:实在。【读懂诗歌】望夫山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归来,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头苦苦相思。这妇人在这里望夫已经是几千年了,还是当年刚刚站在这里遥望的形象。望夫山瘦削的望夫石矗立在青山上,隐约可以看出,她皱着眉头,满怀伤情。我不禁要问:是哪一朝代的女子,丈夫外出,她登上这山,盼望着丈夫回归的身影?石头说:“丈夫出外多年,杳无音信,我心中的怨苦,无穷无尽。我的心啊,永远不会改变,化成了石头,屹立在山顶。”烟云缭绕着她,一片悲惨凄清。我仿佛见到她的精魄,在山头上现形。我似乎听见她在感叹:“盛开的野花有谁来欣赏,江上的明月使谁动情?我知道这江北江南,红楼处处,美女倾国倾城。我化成了石头没有什么后悔,可丈夫啊,你的心可能够像石头一样,不改忠贞?”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诗为七言绝句,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在“望”字上做文章;陈诗为古乐府诗,通过细致的外形描写与问答,深入揭示女子的痛苦心情。B.刘诗第三句,“几千载”突出苦恋之执着;末句“初望”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只似”“初望”,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与深切。C.陈诗中,望夫女子自问自答,诉说自己的丈夫外出,音信断绝,自己抱恨无极,精诚不灭,而化成石头,接着又转入写景,渲染气氛。D.陈诗起首四句,不仅写出了眼前望夫石的外形,同时又将当年望夫女子的容貌与心情灌注入石像中,从而起到了既写人又写石的作用。解析:C“望夫女子自问自答”错,应是诗人见山而浮想联翩,因而发出“这是什么时代的人,因丈夫外出不归而痴情化石的呢?”的疑问,之后才借望夫女子的口吻回答提问。2.两首诗在表现望夫女子的不幸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试简要说明。参考答案:①刘诗侧重正面描写,写因丈夫出外未归,女子痴心与痛苦的等待,突出表现其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②陈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女子望穿秋水,化成石头;而她所等的人却变了心,忘记了家中妻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控诉,深化了悲剧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与作用比较。题目明确告知两首诗都是“表现望夫女子的不幸”这一思想内容,第一首诗属于描写这一表达技巧,是刻画望夫女子的痴情形象,可以得出是正面描写,从“终日望夫”“化为孤石”“已是几千载”可知,作用是突出表现其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第二首诗内容较长,同样是描写,但是此诗却刻画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依约”痴心望夫化为石头的女子,一个是在“野花徒自好……红楼无处无倾国”中改变忠贞之心的“荡子”,一个忠贞,一个变心,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控诉,深化悲剧主题。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牡丹[宋]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读懂诗歌】咏牡丹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可笑牡丹花大得像斗,却不能成就一点实事就凋落了。苔明亮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照常在蓬勃地生长。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也学那美丽高贵的牡丹,自豪地盛开。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C.“青春恰自来”是说苔藓凭自己的努力,长出绿意,焕发青春的光彩。D.两诗都写到了牡丹,但表达目的不同,王诗突出其硕大,袁诗侧重写它开放的美。解析:DD项,王诗的目的并非突出牡丹的硕大,而是突出其“不成一事”。4.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做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咏牡丹》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牡丹的大而无用,与枣花小却能结实、桑叶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牡丹的鄙视。②《苔》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苔花虽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表达了对不自惭形秽而努力展现自己的精神的赞美。解析:咏物诗,托物言志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但题干已明确提示,这一手法就不能作为答案出现;题干设问的重点在于“各自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意味着,应分别去答两首诗除托物言志手法之外的一种主要的手法。根据对两首诗的具体分析可知,《咏牡丹》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苔》则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即可。活动四情感比较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金陵怀古(其四)王安石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桂枝香·金陵怀古》与《金陵怀古(其四)》同为怀古,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不同情感?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词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桂枝香·金陵怀古》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告诫。下片借古讽今,化用典故,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②《金陵怀古(其四)》表达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和惆怅的达观之情。尾联直抒胸臆,写到用不着为历史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美酒吧,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桂枝香·金陵怀古》,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告诫。上片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归帆”“残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片写在金陵之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六朝旧事”“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接连化用典故,“千古凭高”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发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下片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金陵怀古(其四)》尾联“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直抒胸臆,写到用不着为历史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美酒吧,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衰的独特感受:千百年来,历史朝代的兴亡更替具有必然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也无需为此伤感惆怅。表达了作者认为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惆怅的达观之情。(2022·浙江卷,节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读懂诗歌】楼前天宝年前的开元年间,玄宗下令修建了勤政楼,每一年的祝寿活动都会持续三天。他命人对马厩的马进行舞蹈训练,让它们一听到音乐就要抬头起舞。过勤政楼当年庆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参考答案:(1)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2)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诗歌情感和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先看情感:王诗后两句通过写曾做过飞龙舞的老马来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飞龙舞马”是唐玄宗庆生时的节目,玄宗赏百匹飞龙舞马在勤政殿前贺寿,可以想见当年庆生场面是多么热闹繁华,唐玄宗生活是多么骄侈佚乐。而今“飞龙老马曾教舞”,老马还记得当年唐玄宗做寿时的音乐,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拥有过的盛世江山早已繁华不再,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当年的骄奢淫逸。王建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杜诗后两句借助紫苔表达情感,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句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再看写法:王诗后两句借助老马“总举头”的细节传情达意。写老马“闻着音声总举头”,听到音乐的老马还记得当年曾经受过的训练,“举头”是老马习惯性动作,这一细节刻画生动传神,暗含着对昔日繁华盛世的怀念。杜诗寓情于景,通过拟人手法写紫苔“称意”,暗示王朝繁华不再。“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用紫苔的任情滋蔓营造荒凉的氛围,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进行内容、情感的比较鉴赏,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其方法如下:①读标题。标题往往交代了内容,定下感情基调。②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写作背景。同样的景物,因诗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情,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注意诗歌的最后两句,它们往往卒章显志,点明主旨。在此基础上的比较,需要注意:①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②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③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戏赠杜甫李白饭颗山②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还至湖南。②饭颗山:目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读懂诗歌】天末怀李白凉风飕飕从天边刮起,不知此时你心境怎样。鸿雁捎的消息何时到?只恐江湖秋水多风浪。文章最憎恶仕途通达,鬼怪最喜欢幸灾乐祸。相必你会与屈原共语,投诗汨罗江诉不平事。戏赠杜甫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辛苦。(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首联出句写凉风,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对句问友人心境,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B.杜诗颔联出句写诗人期盼友人的音讯早日到来;对句写江湖水大浪高,友人旅途难行。C.杜诗颈联中,诗人在感慨自身遭遇的同时,也道出自古以来文人的共同命运,意味深长。D.杜诗沉郁深广,感情的潮水千回百转,萦绕心际;李诗直白浅易,寓深情于戏谑之语中。解析:C“诗人在感慨自身遭遇的同时”错误。“文章憎命达”,意指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语极悲愤:“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表达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抒发对其身世的同情。(2)杜诗尾联和李诗第三、四句都写了作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同:杜诗尾联和李诗第三、四句写作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关切和怀想之情。异:杜诗尾联写作诗,还表达了杜甫对李白遭遇的同情之情和不平之气;李诗第三、四句写作诗,还表达了李白对杜甫一丝不苟创作态度的敬佩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1)同:杜诗尾联中的“冤魂”指屈原,“汨罗江”是屈原自沉处。诗人设想李白从夜郎回湖南会到汨罗江投诗给屈原的冤魂,共诉冤情,此处写作诗投于汨罗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关切和怀想之情。李诗第三、四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写作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关切和怀想之情。所以,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写作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关切和怀想之情。(2)异:杜诗:尾联中“应共冤魂”“投诗赠汨罗”,写杜甫觉得李白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所以,写作诗表达了杜甫对李白遭遇的同情之情和不平之气。李诗:第三、四句“太瘦生”“总为”“作诗苦”写李白觉得杜甫作诗认真、辛苦,表达了李白对杜甫一丝不苟创作态度的敬佩之情。一、(2024·宁夏银川一中校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牡丹韩琮①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名移②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注】①大中十二年(858),韩琮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并失官。②移:改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牡丹不在桃、杏开放的时节与之争艳,而是叶帐成阴时才绽放花朵。B.“晓艳”“暮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牡丹花朵凝露、幽香飘溢。C.与兰草、杜若相比,牡丹贵为花中之王,擅长在富贵人家的宅第安享荣华。D.尾联写暮霞般的牡丹凋零,空留下似屏的绿叶,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解析:C“擅长”错误,“擅”是独占、专有的意思,是说牡丹独占尊位。2.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都写到了牡丹,但写法与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爱莲说》中借牡丹来反衬莲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牡丹”这类趋炎附势、爱慕荣华的人的批判,以及对“莲”这类坚守高洁人格的人的赞美;②《牡丹》托物言志,通过对牡丹不争名利的吟咏,表明对高尚情操的坚守。解析: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在文中要赞颂的是莲,但他不是作孤立静止的描写,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把莲花的高洁从牡丹的反衬中凸显了出来。而对牡丹的追慕者甚多,爱莲者甚少,则又在对比中显示出不良风尚之盛。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就自然而然树立了莲花的美好形象。《牡丹》首联写牡丹的品格,不在桃、杏开放的时节与之争艳,而是叶帐成阴时才绽放花朵;颔联写牡丹的贡献;颈联写牡丹对嫉妒者的蔑视;尾联写暮霞般的牡丹凋零,空留下似屏的绿叶,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全诗字字写花,处处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牡丹不争名利的吟咏,表明对高尚情操的坚守。二、(2024·浙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卜算子葛立方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②举。【注】①水芝:荷花异名。②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既写荷花颜色之美,也写荷花开放之盛;“袅袅”写荷花随风摆动的样子,表现出其体态之轻盈。B.“西风”“淡烟”“疏雨”等既交代荷花生长的自然环境,又衬托出荷花“袅袅”“盈盈”的生动情态。C.“展杯觞”“盈盈女”两句表现了词人面对美丽的景色和多情的女子,急不可耐地举杯畅饮的勃勃兴致。D.词的上片写荷花,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下片写人物的活动,同时将写荷花和写饮酒结合了起来。解析:C“面对美丽的景色和多情的女子”错误,词中的“盈盈女”借指荷花。4.这首词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叠词运用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相同点:两首词都大量使用叠词,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不同点:①本词句句有叠词,连绵而下,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声声慢》则在起句集中使用叠词,形成了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情调。②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本词通过叠词的运用,表达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声声慢》则用叠词表达了词人空虚寂寞和凄惨的心境。解析:本词大量使用叠词,全词共四十四字,其中叠字竟占了九组共十八个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起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后文“到黄昏、点点滴滴”又用了两组。可见,这两首词都大量使用叠词,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点,本词句句有叠词,连绵而下,相互映衬,无不自然妥帖,渲染了一种轻灵、和谐、安谧而洒落的情调,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而《声声慢》则在起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集中使用叠词,形成了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情调,使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让人回味无穷;后文“到黄昏、点点滴滴”的雨声,则渲染了词人此时的不尽愁绪。从表达情感的角度看,本词用来写荷花形象的有“袅袅”“脉脉”“盈盈”,以至于“叶叶”,写自然景象的有“淅淅”(的风)、“淡淡”(的烟)、“疏疏”(的雨),写词人动作情态的有“草草”“细细”。这些叠词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声声慢》则用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到黄昏、点点滴滴”表达了词人空虚寂寞和凄惨的心境。可见,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三、(2024·四川成都七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此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虽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却也自然轻快。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C.“今如许”三字陡然转折发问,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表现了词人对朝廷偏安一隅、腐败无能的失望和对功名事业的淡漠。D.全词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结尾,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解析:C“对功名事业的淡漠”错误,无中生有,全词主要表现词人对时事的伤感。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词人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感慨苍茫,意味深厚。6.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长江中赤壁之战的战场,缅怀赤壁之战的英雄,再具体描写壮丽奇险的赤壁古战场,并由江山引发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紧接着下片重点展现周瑜的英气勃发、才能卓越、年少得志,并由人到己,结合“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分析,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生长出花白的头发,用周瑜反衬自己,怀古是为伤己。《满江红·赤壁怀古》,“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场面的宏大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结合注释“此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可知,千古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四、(2024·广东梅州期中)阅读下面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