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司马懿的人物形象_第1页
试析司马懿的人物形象_第2页
试析司马懿的人物形象_第3页
试析司马懿的人物形象_第4页
试析司马懿的人物形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试析司马懿的人物形象菅冰【摘要】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作品在凸现出他的卓绝才干和过人之处及智勇双全、通脱权变,善于把握时机的性格特点之外,还同时刻画、描述了他内心的矛盾、痛苦之处,比如他教育子女的良苦用心,以及忠贞不为世人所理解等隐蔽的内心世界活动,《三国演义》也以此显现出对历史人物描述的过人之处。司马懿的这些种种品质,使他成为一个生动、完美的文学形象。【关键词】智慧隐忍冷静机变把握时机《三国演义》中,作为陪衬人物的司马懿也是小说中描写得最传神的人物之一。这其中夹杂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正如鲁迅所说,小说中表现孔明的机智太夸张,“多智而近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妖”的聪明人,最终被司马懿活活“拖”死了,这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目前对于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的研究没有准确的定论。其中以两种声音为主流:一种是他与“正统”对立,所以就顶上了奸臣、佞臣的帽子,王莹雪的《司马懿与诸葛亮形象之比较》就是代表之一;一种是为司马懿“平反”,王晓毅的《司马懿与曹魏政治》认为他是在经历了由消极回避,到积极效忠,而最终反叛夺权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政治立场才逐渐转变的。在融合《三国演义》的文学艺术与借鉴《晋书》历史记事的修饰下,又从小说的艺术渲染中解放出来,结合现代的思想观念,从历史进程上肯定了司马懿的历史功绩。司马懿集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坚韧与猥琐等众多品质于一身,这使得他性格显得十分复杂,也奠定了他悲剧英雄的形象。在与曹氏集团的较量中,他默默无闻,选择隐忍,以退为进;在他人生后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他锋芒毕露,显现出他的机变和智慧。司马懿的一生跌宕起伏,由被迫出仕到叱咤风云,再到高举屠刀,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与曹氏君王的较量:隐忍而积极司马懿,字仲达,三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权谋家,西晋的奠基人。史书上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1]在曹魏初创前期,曹操招纳司马懿入朝为官,迫于曹操的淫威,他屡次拒绝之后便不再伪装,在无奈之中,只得接受任命。司马懿深知,要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下有一番大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若锋芒尽显于外,则易招致猜忌,下场会很悲惨,祢衡、杨修等人便是前车之鉴。因此,司马懿这一时期在明哲保身、藏智露拙的同时不断地历练自己,蓄势待发,等待时机,以求大展其才。曹操死后曹丕篡汉自立,这使得蛰伏已久的司马懿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这时期司马懿的“奸雄”面目渐渐浮出水面,他真正迎来了人生的辉煌时期,逐渐成为曹魏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先是帮助策划了以魏代汉的“大略”,后又因曹丕南征而“留守许昌,内镇百姓,外供军资”,[2]这一切都得到了曹丕的肯定和赞扬。但在国家大政方面,曹丕还是倚重于曹氏宗亲和旧臣,如曹休、曹真、贾诩等人就掌控着朝廷的所有大权,而司马懿只有等待、观望。明帝曹睿时期,司马懿虽受重用,但却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魏文帝病重托孤,他嘱咐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等人要悉心辅佐太子,共保社稷,并颁诏给太子曹睿:“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3]但这里的“三公”似乎并不包括司马懿,这种尴尬的处境使司马懿只得以西凉无守、练兵为由,请求外调。但曹睿始终认为司马懿是不可饱食的猛虎,饱食则伤主,因此他此时又自愿交出兵权,请求回乡养老。但时势造英雄,为了保住江山,曹睿不得不再次启用司马懿。少帝曹芳时期,司马懿已站到了权力的顶峰,这个时候能够阻止他大展雄才的人皆大多凋谢。“他挟‘四朝元老’之威望,负‘伊尹、周公’之才德,谁也不敢和他的远见卓识相抗。他在魏国军政大事上的每一次决策和行动,都是完美无缺的。”[4]此时的司马懿终于迎来了大家的肯定与仰慕。司马懿在与曹氏君王的较量中始终保持着低调的姿态,锋芒内敛,韬光养晦,这使得他能够准确把握时机,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危机,为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曹魏官僚集团的较量:容忍而决绝在司马懿仕宦历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是充当“书记员”、“秘书”之类的角色,其原因是曹操的一句评价:司马懿“有狼顾相”。太尉贾诩也认为司马懿久非人臣。而司马懿只能公而忘私,勤于吏职,史书上写他“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5]司马懿在曹操死后仍改变不了被猜疑、排挤的命运。“司马懿虽是魏国大臣,曹睿素怀疑忌。”[6]而众多的曹魏勋臣元老也大因之争都打压、排挤他,太尉华歆用曹操的话来暗指司马懿的不臣之心,司徒王朗也称司马懿素有大志,面对流言蜚语,司马懿只能再次选择了退让,忍耐。曹真作为宗室中的才俊,算得上曹魏政权的柱石。在曹睿眼中,司马懿自然不能与其初露头角之时就给曹操提出两点提议:一是联孙抗刘灭关羽,二是识破东吴移祸之计从而使曹魏“坐山观虎斗”。司马懿的计策的计策一一成为现实,不论是“借刀杀人”还是“坐山观虎斗”,都可以看出司马懿对天下整个形势的分析是透彻、清晰的。至此,吴蜀的联盟关系因关羽的败亡而宣布破裂,使诸葛亮苦心经营的天下三分计成为泡影。《三国演义》九十四回“司马懿克日擒孟达”一节,诸葛亮上书伐魏,恰好叛将孟达欲重返蜀国,答应诸葛亮里应外合。但诸葛亮料定孟达不是司马懿对手,怕事情败露便告诉孟达小心行事,提防司马懿。孟达却笑孔明多心。结果,司马懿闻孟达造反,当机立断,决定先斩后奏,派奇兵速度平叛。而给孟达的去信却详为慰解,信中说:“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14]司马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八天后抵达新城城下。吴、蜀派出援兵解救孟达,却被司马懿阻住。此前,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不要上当,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宛去洛八百里,至新城一千二百里,若司马懿闻达举事,须表奏魏主,反复一月间事,达城池已固,诸将与三军皆在深险之地,司马懿即来,达何惧哉?”。[15]等到司马懿兵临城下,孟达才惊叹司马懿的用兵之神,结果孟达身首异处。而这一切都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的精彩序幕。足见司马懿之果断决绝的性格特征。在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决中,虽无大胜,却总能全身而退,保存实力。孔明也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16]司马懿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不是纸上谈兵,而体现在他的丰功伟绩上:离间吴蜀、计杀关羽,力挫强敌。他的智慧、冷静、机变以及统领全局的魄力,无疑是其非凡才干的一次完美上演。培植羽翼后继有人司马懿和曹操一样很注重挖掘人才和培养人才。早在祁山之战期间,他就逐渐树立了自己在军队中的绝对权威,夯实了自己的军权基础。司马氏两兄弟也紧随其父左右,南征北战增长了不少才干和学识,后来司马两兄弟消灭淮南三叛,挫败姜维的北伐,就是明证。早在掌握军政实权之日起,司马懿就着手为儿子们做好的铺垫,而司马懿在祁山之战中则开始积蓄“扫平吴蜀、统一天下”的资本了,以实战锻练军士,以实战树立军威,成功地建立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为将来消灭吴蜀、统一天下作好了军事上的准备。而魏国后期的杰出将领如郭淮、王昶、邓艾等人才,就是司马懿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在培养自己接班人的问题上,无论是刘备、诸葛亮,还是曹操、孙权,都相较司马懿差远了。遍观三国的文臣武将之子很少有像其父辈一样能建功立业,父辈的名望使其子女少经磨难,长期的养尊处优,难成大器。司马懿却教子有方,二子除了博览群书,更难得的是和父亲一起参加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亲历磨难积累经验,加之二子自幼雄心大志更盛于其父,因而,当司马懿去世后,呈现在司马昭、司马炎面前的天下大势,可谓“居高视下,势如劈竹”,他们所要做的只是顺应天下潮流大势而已。因为司马兄弟的篡逆,后世人自然也就联想到司马懿有不臣之心。其实司马懿和曹操一样都很矛盾,有生之年并未称帝,机会都留给了后代,却背负了篡臣的恶名。“山海争水,水必归海,非海求之,其势顺也。”[17]司马懿的阴险、奸诈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懿之所以会从贤臣转变为奸雄,一切都缘于外界的压力和逼迫,因而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笑到最后功过谁知在《三国演义》中,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既不是曹、孙、刘三家君王,也不是智者诸葛亮,而是司马懿。[18]仁义的刘备,义气的关羽,忠心的赵云,智慧的孔明,勇武的吕布,奸诈的曹操,在其一生的事业中总会不免有些遗憾,而他们的子侄也都庸庸碌碌。天下大势却是在这些英雄相继陨落之后走向了一统,而司马懿出场亮相最晚,却成为三国时期的最大赢家,司马氏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司马懿从壮志满怀的才俊,到名满天下的奇才,再到诡诈多变的奸雄。这其中面对曹操的歧视和压制,他能忍;面对同僚的排挤和陷害,他能忍;面对诸葛亮的“巾帼之辱”,他能忍;面对小辈曹爽的欺侮,他也能忍。他人生规划中最璀灿的亮点,就是他的“忍”——坚百忍以图功业之终成。虽然作品《三国演义》中夹杂了罗贯中很大的主观情愫,但正是作者把握了司马懿一生的性情变化,使他集善恶、忠奸于一身,人物形象也鲜活、生动起来。结论综上所述,作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权谋家的司马懿特有的种种品质和在三国历史上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始终无法被人忽视。他雄才大略,兼文擅武,不愧治世之英才;他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他是权谋坚忍的枭雄。司马懿在三国历史中充分展示了“静则使人无从察觉,动则令人措手不及”的高超的运筹帷幄和统驭能力。他的审时度势,看准时机,心狠手辣,更加丰富了他的人物性格及独特的魅力,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完整的、生动的、鲜活的艺术形象。【参考文献】[1][2](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页,第2页[3](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68年版,第7页[4]王宇,《超越诸葛亮的司马懿谋略》¬,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版,第217页[5](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页[6][7][8](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1页,第510页,第479页[9][10][11](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93页,第493页,第471页[12]郭英德,《读三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页[13](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14页[14](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页[15][16](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69页,第501页[17]刘爽,《诸葛亮智谋全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97页[18]郭英德,《说英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8页

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曹魏时期和诸葛亮对抗的灵魂人物。其实我们研读三国演义就可以了解,司马懿是一个保守、多疑的人物,但是他的这种性格和心理却很适合外汇投资,易汇投资就对这种心态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以便为广大投资者建立稳定的外汇交易心态。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把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得意尽欢刻画得入木三分,也让一直掩盖在诸葛亮光环之下的“反面人物”重新焕发出戏剧光彩。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诸葛亮率蜀国大军六出祁山北伐魏国,司马懿认定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故闭城休战。即使诸葛亮多次设计引诱,甚至派人送去一件女人衣裳以此侮辱逼战,司马懿仍一直按兵不动,强压怒火稳住军心。相持数月后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蜀军群龙无首悄悄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抑制不住情绪,是用兵打仗之大忌。如果司马懿不能忍耐一时之气,出城应战,那么或许历史将会重写。投资亦一样,最重要的是学会抑制自己情绪——谋定而后动,尽量避免情绪化的投资方式,遵守严格的投资策略,举大事临危不乱,以静克动,坚持用理性思维分析各种机会和风险,获取自己所能把握的收益。虽然司马懿多疑的性格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但他的心态仍值得我们学习。在情势尚不明朗,没有十足把握取胜时,他首先考虑的是风险控制,而非搏命的赌徒心理。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如果缺乏自制、隐忍和风险意识,投资者难免会偏离计划中的轨道。正如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曾说过的,“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不会从投资中获利”。一旦对市场的恐慌、对利益的疯狂情绪爆发,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