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汇编1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牧场
李娟
①我刚进入这片荒野的时候,每天下午干完自己的活,趁天气好,总会一个人出去走很远很远。我曾
以我们的黑色沙窝子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各走过好几公里。每当我穿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尽头最高的
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以及这旷野尽头的另一道沙梁,无穷无尽。——当我又一次爬上一个高处,
多么希望能突然看到远处的人居炊烟啊!可什么也没有,连一个骑马而来的影子都没有。天空永远严丝合
缝地扣在大地上,深蓝,单调,一成不变。黄昏斜阳横扫,草地异常放光。那时最美的草是一种纤细的白
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通体明亮。它们的黑暗全给了它们的阴影。它们的阴影长长地拖往东方,
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力量深沉。
②走了很久很久,很静很静。一回头,我们的羊群陡然出现在身后几十米远处,默默埋首大地,啃食
枯草。这么安静。记得不久之前身后还是一片空茫的。它们是从哪里出现的?它们为何要如此耐心地、小
心地靠近我?我这样一个软弱单薄的人,有什么可依赖的呢?
③我试着打听过我们待的这个地方叫什么地名,但这么简单的问题,居麻却怎么也领会不了。于是直
到现在我都没弄清自己到底在茫茫大地的哪一个角落度过了一整个冬天……只知道那里位于阿克哈拉的
西南方向,行程不到两百千米,骑马三天,紧挨着杜热乡的牧地,地势东高西低。据我的初步调查,这一
带能串门的邻居(骑马路程在一日之内)有二十来户,每户人口很少有超过四个人的。共十来块牧地,每
块牧地面积在两万至三万亩之间。大致算下来,每平方千米不到二分之一个人。后来我从牧畜局查了一下
有关数据。密度比这个还小,整个富蕴县的冬季牧场,每平方千米不到四分之一个人。
④放下茶碗,起身告辞的人,门一打开,投入寒冷与广阔;门一合上,就传来了他的歌声。就连我,
每当走出地窝子不到三步远,也总忍不住放声唱歌呢!大约因为,一进入荒野,当你微弱得只剩呼吸时,
感到什么也无法填满眼前的空旷与阔大时,就只好唱起歌来,只好用歌声去放大自己的气息,用歌声去占
第1页共23页
据广阔的安静。
⑤加玛一直戴着一对廉价又粗糙的红色假水钻的耳环,才开始我觉得俗气极了。很快却发现,它们的
红色和它们的亮闪闪在这荒野中简直如同另外的太阳和月亮那样光华动人!另外她还有一枚镶有粉红色碧
玺的银戒指,这个可是货真价实的值钱货,便更显得她双手的一举一动都美好又矜持。
⑥我还见过许多年迈的、辛劳一生的哈萨克妇人,她们枯老而扭曲的双手上戴满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
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素一生里全部的荣雄与傲慢。
⑦有一天加玛在一件旧衣服的口袋深处摸到了一枚假金戒指。当时已经挤得皱皱巴巴,拧成一团了。
居麻把它掰直了,再套在一根细铁棍上敲敲砸砸一番,使之恢复了原状。为表示友谊,加玛把它送给了我。
我非常喜欢,因为它看上去和真的金子一模一样。若是以前,我是说什么也不会把这样的假东西戴在手上
的。可如今,在荒野深处这个俭朴甚至寒磅的家庭里,在仅具备最基本日常用具的生活里,在空无一物的
天地间,它是我唯一的修饰,是我莫大的安慰。它提醒自己是女性,并且是有希望和热情的……每当我赶
着小牛向荒野深处走去,总是忍不住不时用右手去抚摸左手的手指,好像那枚戒指是我身体上唯一的触南,
唯一的秉持,唯一的开启之处。在蓝天下,它总是那么明亮而意味深长。
⑧十二月初,每隔两天,就会有南迁的披红挂彩的驼队和羊群遥远地经过我们的牧地。我和加玛高高
站在沙丘上,长时间目送他们远去,默数他们的骆驼数量,判断他们的财富。什么也不为,什么也不说。
他们的行进真是骄傲又孤独。在荒野中他们最倔举。
⑨有一天早茶后,加玛唤我出去,我一看,又一支队伍经过西面的荒野向南慢慢行进着。但是加玛又
提醒我:“看,没有马。”仔细一看,果然,队伍里只有一个人步行牵着驼队,同时还兼顾赶羊。看来看
去再也没有别人了。比起之前几支又是摩托车又是座饰华美的马匹的队伍,可真寒酸啊。加玛判断道:没
有马是因为他家昨夜驻扎时,马跑散了;只有一个人前进是因为其他人都找马去了。
⑩无论如何,那情景让人看了很是辛酸。这是荒野,什么样的挫折都得接受,什么样的灾难都得吞咽。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段运用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记录“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自然环境的空旷、
偏僻与牧场生活的孤寂、单调。
第2页共23页
B.第④段写哈萨克族牧民在无人的荒野中放声歌唱,体现了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我”也被
他们这种生活态度所感染。
C.第⑧段写“我”和加玛目送南迁的驼队和羊群远去,表达了“我”对顺应自然的游牧生活,以及创造
财富的牧民们的礼赞。
D.第⑨段中“队伍里只有一个人步行牵着驼队,同时还兼顾赶羊”的描写,既传达出游牧生活的艰辛,
也激发了作者对牧民不幸遭遇的同情。
8.请分析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9.文章在刻画哈萨克族牧民女性人物形象时,突出描写了她们的饰物(耳环、戒指),这些饰物有什么样
的意义?
【答案】7.C8.视觉描写和比喻、化静为动等手法相结合,写出草的坚韧直立和深沉的生命力。与第
①段牧场周围的荒凉、广阔、单调做对比,显示出草的渺小纤细,又突出了恶劣环境中生命的坚韧和苍凉。
引出下文,赞美荒凉牧区中渺小却富有坚韧生命力的人们。
9.①饰物能体现广阔、苍凉的牧场中女子们美好又矜持的女性美。②饰物是在广阔、苍凉、单调环境中傲
视困难、坚韧生活的凭证和荣耀,显现出黯淡生命中的希望、热情和尊严。③饰物见证着“我”与加玛两
人美好的友谊,并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表达了我“对顺应自然的游牧生活,以及创造财富的牧民们的礼赞”分析错误。根据第⑧段末尾两句
“他们的行进真是骄傲又孤独。在荒野中他们最倔强”分析可知,作者表达的应是对牧民们在严酷的生存
环境中显示出来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的礼赞。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第3页共23页
画线语句属于景物描写,“纤细”白草”“一根一根笔直地立在暮色中”运用视觉描写,“阴影长长地拖
往东方,像鱼汛时节的鱼群一样整齐有序地行进在大地上”运用比喻手法,化静为动,写出草的坚韧直立
和深沉的生命力;从结构上看,第①段中写牧场周围的荒凉、广阔、单调,如“穿过一片旷野,爬上旷野
尽头最高的沙丘,看到的仍是另一片旷野,以及这旷野尽头的另一道沙梁,无穷无尽”“可什么也没有,
连一个骑马而来的影子都没有。天空永远严丝合缝地扣在大地上,深蓝,单调,一成不变”,这与白草形
成对比,既显示出草的渺小纤细,又突出了恶劣环境中生命的坚韧和苍凉。从全文的写作对象看,写白草
是为写广阔、荒凉牧区中渺小而富有坚韧生命力的人们做铺垫,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答题时,应从文中找出描写耳环、戒指等饰物段落,分别剖析其中蕴含的深意。第⑤段中“加玛一直戴
着一对廉价又粗糙的红色假水钻的耳环……它们的红色和它们的亮闪闪在这荒野中简直如同另外的太阳
和月亮那样光华动人”“她还有一枚镶有粉红色碧的银戒指……便更显得她双手的一举一动都美好又矜
持”,从物象层面看,作者意在表现广阔、苍凉的牧场中女子们美好又矜持的女性美;第⑥段中“她们枯
老而扭曲的双手上戴满硕大耀眼的宝石戒指,这些夸张的饰物令她们黯淡的生命充满尊严,闪耀着她们朴
素一生里全部的荣耀与傲慢”,此处对饰物的描写则上升到精神层面,它们是牧场女子们的“荣耀”,也
是她们的希望、热情和尊严;第⑦段中“当时已经挤得皱皱巴巴,拧成一团了。居麻把它掰直了,再套在
一根细铁棍上敲敲砸砸一番,使之恢复了原状。为表示友谊,加玛把它送给了我。我非常喜欢……它是我
唯一的修饰,是我莫大的安慰。它提醒自己是女性,并且是有希望和热情的……每当我赶着小牛向荒野深
处走去,总是忍不住不时用右手去抚摸左手的手指,好像那枚戒指是我身体上唯一的触角,唯一的秉持,
唯一的开启之处”,此处对饰物的描写见证着“我”和加玛的友谊,对“我”来说是莫大的精神安慰。
第4页共23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悔
张桂清
忍无可忍的关成山,在医院分诊台前猛然高喊起来:“什么三甲医院啊,纯粹蒙事儿……”
一位穿白大褂的中年女士,喳喳喳跑来了:“先生,我是护士长,我跟您说啊,刘大夫路上撞车了——"
“撞车?撞死没有哇?”关成山一听这话,火更不打一处来了,“要是没撞死,赶紧派急救车去呀!”
“您,怎么说话呢?”
“我,我说的都是实话,没瞎说。”关成山一指小护士,“她说刘大夫早就给人诊病了。让我等,-
直等到现在啦……”
关成山如此发飙,也难怪。
不到凌晨五点,他就来这儿排队挂号了,为的是挂专家刘素珍的号;八点钟诊病,都八点五十了,仍
没见她的人影儿;护士小柳呢,一直糊弄他。这会儿,又听护士长说专家出了车祸,岂能不生气?
护士长看看满脸通红的小柳,只好说:“您挂的第一号是吧?给您转诊别的医生,也姓刘,也是专
家....”
“行。”
关成山不管这些,心说只要能瞧老伴儿的病就行。
电话铃忽然响了,护士长一接电话就愣了:“不用了,那……好吧。”
其实就在关成上大喊大叫那会儿,恰巧刘素珍大夫进来了,恰巧还就听见了“撞死没有哇”那句话。
她头一低,抹着泪水匆匆走了。
护士长倒看得真切,心想别再激化矛盾了,所以建议关成山转诊别的医生——这个办法,也是缓和医
患关系没办法的办法。
第5页共23页
刘素珍大夫却主动打来电话,告知不用转诊——护士长知道她的脾气,只好同意。
关成山一往里走,护士长赶紧给刘素珍打电话:“刘大夫,我已经跟那老先生说了转诊啦,将错就错
得了。您要一说实话,他又得怪我们编瞎话了……”
关成山领着老伴儿,进了二号诊室,见女大夫容貌清秀,就是嘴的左侧长了颗痞子,眼睛还有点儿红。
当下,他心里就想:有啥烦心事儿?却没好意思张嘴问。
“您请坐,先说说病情吧。”
“我们那儿的医院,说她得了腔隙性脑梗死,头晕,还吐,让我们照了片子。您是专家……”
关成山随即把片子递给了刘大夫。他带着老伴儿来此,就为验证一下当地医院看得准不准。
“没错儿……给您老伴儿吃的施慧达和阿司匹林、立普妥,都没问题。”
“听说核磁共振——"
“这个不用……您注意这几点就行了:按时吃药,饮食清淡,适度运动,还有,就是别生气——"
“还说呢,我和老伴儿刚跟她们生了一肚子气……”一提起这事儿,关成山和老伴儿仍有些气呼呼。
“我说呀,主要是这位误了上班的医生不好,我,向你们道歉——"
“您道歉?”
“噢,是这样,我代表她和她们向您道歉。”
“您这态度多好哇!有病,立马也会去掉三分。”
关成山又问要不要开点药,刘大夫立即说:“您开药刚一周时间,不能开了,有规定。开新药?没必
要啊……”
病人想照片子,这专家却劝你甭做……都说医院“宰”病人,也不都是这样啊。关成山领着老伴儿下
楼,边走心里边琢磨,不料与一个人撞上了。
“嘿!是你呀,老弟。”
被关成山称为老弟的是医院办公室主任,是他的同乡,名叫关成悦。
第6页共23页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关成山立即诉起苦来:”这个刘素珍啊,还专家呢!另外那位刘大夫,
比她强百倍啊....”
关成悦不着急,等他说完了,才问他夸的大夫叫啥。
“姓刘,你看看病历本儿——我是老花眼。”
“刘素珍,就是刘素珍啊——那人面貌清秀,嘴这儿有个瘩子,对不?”
“嘿!这是为啥呀?”
“老兄啊,你听我说……”
老弟的一番说道,让关成山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刘素珍是医院也是市里的模范,其父前几天去世,昨天刚从湖北老家奔丧回来,今儿开车出了点儿意
外——万幸的是,双方均无大碍。她老父是村医,去世时,村民看病的欠条还有二百多张,一万多块钱呢。
出殡那天,全村的人来送行……老父的言传身教对刘素珍影响非常大,刘素珍在工作上就就业业,总是为
病人着想...
“老兄,我说了这些,可不是为刘大夫辩护啊。”他手一指大厅上的屏幕,“你看,这条微博上的'寻
人启事’,就是为提醒病人杨一帧按时吃药的——这人是急诊后欠费溜号的,没留下地址、电话……提议
做这个启事的,就是刘素珍刘大夫!”
“哦。”关成山心中一震。
“老兄,有人喊我呢——我唠叨这些个,就是让你别生气了。”
关成悦走了,关成山没动身儿,他在盘算怎么补救一下这事儿——几经思考,最后决定回去一趟。
二号诊室的门关着,敲半天没人应。这时,护士长闻声走了过来。
“刘大夫去病房抢救病人了,您找她——"
“跟您说一下也成啊。我,我想啊,我刚才,我那话不合适,很后悔呢……”
这些话,令护士长眼圈儿红了:“谢谢您,我,我也替刘大夫谢谢您。”
(选自2016年1月18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第7页共23页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关成山在医院分诊台前猛然高喊,听护士长说刘大夫撞车了还问“撞死没有”,可见关成山是一个没
有素养的人。
B.面对关成山的“发飙”,护士长先是真诚解释,又将其转诊别的专家,可见护士长在尽心尽力维护和
谐的医患关系。
C.关成山带老伴儿看过病后,见到自己的老乡、医院办公室主任关成悦时向他诉苦,想让他处分在自己
看来不负责任的刘大夫。
D.小说注重人物对话描写,并在对话中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如关成山和关成悦的对话,就交代了刘素
珍大夫迟到的背景。
8.小说在刻画刘素珍大夫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9.关成悦这一形象出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D8.①爱岗敬业:她是医院也是市里的模范,奔丧回来马上开始工作,一心为患者着想。
②宽宏大量:面对患者的不理解,她放得下,也不因此影响工作。③随和亲切:能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
情,真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平复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情绪,从而赢得信任。
9.①推动故事情节,为下文关成山的致歉做铺垫;②借助关成悦的言语,交代了刘大夫爱岗敬业的优秀品
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关成悦交代的刘大夫的事迹,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又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可见关成山是一个没有素养的人”说法不准确,关成山的“猛然高喊”、口出恶言也算事出有因,从其
后来的道歉看,如“跟您说一下也成啊。我,我想啊,我刚才、我那话不合适,很后悔呢……”可知,他
还是有一定素养的。
B.“将其转诊别的专家”错误,由“刘素珍,就是刘素珍啊一一那人面貌清秀,嘴这儿有个瘠子,对不?”
第8页共23页
可知,护士长并没有将其转诊别的专家。
C.“想让他处分在自己看来不负责任的刘大夫”说法错误,由“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一关成山立即
诉起苦来:'这个刘素珍啊,还专家呢!另外那位刘大夫,比她强百倍啊……'”可知,关成山只是单纯
向关成悦诉苦。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刘素珍是医院也是市里的模范,其父前几天去世,昨天刚从湖北老家奔丧回来,今儿开车出了点儿意
外一一万幸的是,双方均无大碍。”以及“刘素珍大夫却主动打来电话,告知不用转诊一一护士长知道她
的脾气,只好同意。”可知,刘医生爱岗敬业;
由“我说呀,主要是这位误了上班的医生不好,我,向你们道歉一一”可知,刘医生在被患者误解后却仍
给他们看病,向他们道歉,这体现了刘医生的宽宏大量;
由“噢,是这样,我代表她和她们向您道歉。”以及关成山说的“您这态度多好哇!有病,立马也会去掉
三分。”可看出刘医生是个随和亲切的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人物在文中作用的能力。
由关成悦出场后,说出了给关成山看病的就是刘素珍医生,并且介绍了刘医生的基本情况,从而使关成山
知道自己误会了刘医生,因此在情节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关成山的道歉做铺垫;
由关成悦谈及“刘素珍是医院也是市里的模范,其父前几天去世,昨天刚从湖北老家奔丧回来,今儿开车
出了点儿意外一一万幸的是,双方均无大碍”以及“你看,这条微博上的‘寻人启事',就是为提醒病人
杨一帧按时吃药的——这人是急诊后欠费溜号的,没留下地址、电话……提议做这个启事的,就是刘素珍
刘大夫!”可知,在人物形象上,丰富了刘医生爱岗敬业的形象;
由关成悦谈及刘素珍的事迹,以及最后关成山道歉,护士长流泪,展现了医生获得信任后的欣慰和欢喜,
这也表达了只有医生和患者相互信任,才能有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同时也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
第9页共23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厨刀
刘明
早晨有雾,淡淡的。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
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远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
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
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里提着鸡婆、绳头串
着蔚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镇。
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卖韭菜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
“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卖金针木耳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黄针
——木耳,蘑菇——生姜!”卖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
出奇的短:“卖藤一条!”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卖鸡的鼓圆腮帮吹开鸡婆的尾毛,两指
捺着滚剧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的讨价还价。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
声音的。
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二十多把厨刀,汉子
抬起胡子拉硅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一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
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咔咔”砍起铁丝来了。
”是在变戏法儿吗?”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
“他怎么不说话?”里圈的人直纳闷。
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自家打的厨刀,每
把两元。
“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
第10页共23页
“不过,这厨刀的刚火倒是硬碰硬的。”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的小段。
“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慢!”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你换一把砍砍看。”众
人都投来赞佩的眼光。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旧埋头只顾自己砍,
“唔一?是个哑巴?”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做了一阵手势。
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断的铁丝飞了一地。
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足地走了。
"我买一把!”
人群哄地一下炸了。“我买一把!”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
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
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高眉脊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喳着说风凉话的人的脸,喳
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
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几下,“嚓嚓嚓”,
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圈,黑袄汉子的二十
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卖葱煎包子的摊前:“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
“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
“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
太阳升高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前面是奔流的江水,背后是兀立的
第11页共23页
青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黑袄汉子背着搭兜,手里托着四个刚出锅的葱煎包子,大踏步地走了。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展恰季的一项是()
A.“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桐庐镇比做鲜嫩碧绿的荷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桐庐镇的勃勃生机。
B.“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真实地写出了集市人声鼎沸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
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
C.小说将卖刀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们开始以为有人在变戏法,后米才发现是卖刀;开始怀疑菜
刀有假,后来又争抢买刀。
D.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看似普通但又与众不同的“黑袄汉
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中黑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C8.①描绘出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烘托出黑袄汉子对自己的厨刀质量的自信及卖完厨刀的
喜悦心情(或烘托出黑袄汉子质朴内敛的人物形象);②具有象征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
向往(或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世风的一种否定);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环境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完
整。
9.①从情节设计上看,黑袄汉子“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使小说的情节逐步展开并达到高潮,具有表
现力;②从形象塑造上看,与别人大声叫卖的方式形成对比,突出黑袄汉子内敛质朴的人物形象;③从思
想内涵上看,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凸显小说的主题;④从实际阅读效果上看,能够吸引
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作品可读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A.“将桐庐镇比做鲜嫩碧绿的荷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表述错误。原句说“远远望去,
第12页共23页
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这里把傍水青山比作荷叶,
将雾中古城比作露珠。
B.“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原文没有此意,属于过度解读,原文只是突显了集市人声
鼎沸的情形。
D.“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述错误。原文中对黑袄汉子的语言描
写不突出,语言描写极少,只在买完刀后黑袄汉子才开口说话。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答题时,可根据景物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从内容、结构、情感等角度分析作答。本篇中最后一段景物描写
“太阳升高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前面是奔流的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
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在内容上,写出了桐庐镇“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的美,烘托
黑袄汉子对自己的厨刀质量的自信及卖完厨刀的喜悦心情,同时表达了文章主旨,即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
向往。从结构上看,与文首江溪交错、水傍青山、雾缭古城的桐庐镇美景呼应,起着照应开头的作用,使
结构圆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情节和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从情节的角度考虑:黑袄汉子始终“一声也不吆喝”做买卖的方式,是为了引出用行动证明他的厨刀无比
锋利的情节,并在最后“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使情节达到高潮。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
而他''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与别人形成对比,突出黑袄汉子质朴、沉稳、内敛的性格,也表明黑袄
汉子对自己厨刀自信;从特殊效果的角度考虑:当然,这种与众不同的经营方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
趣,“这个与众不同的人最后能把他的刀卖出去吗”这个问题一直吊着读者的胃口;从主题的角度考虑:
另外,作者这样写黑袄汉子,也是为了和本文描绘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的景美相统一,突出桐庐镇的古朴民
风,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
第13页共23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
冰心
老太太嗡着眼泪,拿着一封信正看着。忽然听见外面脚步的声音,连忙将这封信,压在一本书底下,
站了起来。
老头儿从外面进来了,摘了帽儿,坐在椅子上,喘息着拿手巾去拭额汗,一语不发。
过了一会儿,老太太赔笑问道:“你的事情怎么样了?”
老头儿冷笑道:“毅甫只说现在外头找事很难,叫我暂候一候。但是看他的意思,似乎嫌我老,做不
了什么事。他还问我荃儿的事情很好,为何还不能顾家?我也无言可答。他便借给我二十块钱。我本想不
要,一想这也是老朋友的情分,而且我也实在没有钱,只得收了。咳,人穷志短!也是我没有生下好儿子,
以致像我这样的年纪,还要奔衣走食,实在叫人可气可叹!”
老太太灰白着脸,嘴唇颤动,似乎要说话,却说不出来。
老头儿又说:“人家养儿子为的是养老送终,我们只是为儿孙作牛马,从小儿多灾多病的,好容易捧
到这么大。为着他念书,把田地也典了,房子也卖出去了。他又说要去留学。我想这蛮箔之邦,子弟一定
要学坏的,但是至终也依了他。如今我们的精神心血也耗尽了,家产也花完了,马牛也当够了,只指望苦
尽甜来,有个欢娱的晚景,也不枉……”这时老头儿喘得说不下话去。
老太太仍旧呆立着动也不动。
老头儿接着又说:“谁知道他如今……外国也去过了,文明的媳妇也娶了,毛羽丰满远走高飞了!像
我这样的年纪,大限已经快来到了,生前的福我自然享不着了,但是——还恐怕这把老骨头,终究要葬在
野兽的腹里呢!”
这时老太太忍不住了,忽然伏在椅背上,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老头儿看见他老伴哭了,心中也觉得不忍,叹了一口气,便不往下说。
他们一时寂静下来。两个悲凉灰白的脸,衬在这奄奄的暮色里,造成了一派阴森的气象。
第14页共23页
老头儿忽然说:“前天我写了一封信给他,至今还没有回信。我如今亲自去拜望他,同他理论理论。”
一面自己站了起来。
老太太伸手要揭开那本书,拿出信来——但她看着老头儿的脸,又没有那一分勇气,慢慢地又缩回去。
老头儿已然戴上帽子,走出去了。
老太太连忙唤道:“不用,不用去了!这里……”那时一声门响,那白发盈头的老者,已经踽踽凉凉
的去了。
老太太扶着椅背,站了半天。重新拿出那封信来,上面大草纵横,又有许多的圈点,可怜她生花的老
眼,如何看得清楚。只零零落落的念道:
……中国贫弱的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人民的家庭观念太深……观念太深这万恶的大家庭制度,造成
了彼此依赖的习惯……我们这一班青年人,在这过渡的时代,更应当竭力地打破习惯,推翻偶像……我们
为着国家社会的前途,就也不得不相牲了你二位老人家了……新妇和我都是极其赘成小家庭的制度,而且
是要实行……你老人家昨天的信,说得实在可笑!只为你们的脑筋,没有吸收过新思想,因此错解了“权
利”“义务”的名词……简单说一句,我们为要奉行“我们的主义”,现在和你们二位宣告脱离家庭关系。
老太太看完了,大概也还明白,一时心头凉透,两手颤动着将这封信撕了,眼睛发直望着窗外。
这时,天色渐渐发黑,一片咿哑的声音,绕着庭树,正是那小鸦衔着食物,回来哺它的老鸦呢。
(选自《燕大季刊》1920年6月)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能够引发我们对于如何处理新旧家庭观念的思考,在当代同样具有
重要意义。
B.“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作为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
发展。
C.小说语言朴实却饱含情义,“还恐怕这把老骨头,终究要葬在野兽的腹里呢!”一句将老头老无所终
的悲哀表露无遗。
D.小说通过对两位老人早年含辛茹苦,晚年生活凄苦的描写,表达了对老人老无所依的同情和他们教子
第15页共23页
无方的嘲讽。
8.文章画线句中老太太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9.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案】7.D8.①伤心又无奈。一方面为为丈夫找不到工作而难过伤心,一方面为无法用语言安慰丈
夫而无奈。②无法克制,哭出声来。听完老头对儿子的抱怨后无法控制情绪。③内心绝望撕掉信件。对
儿子的铁石心肠和忘恩负义已然麻木。
9.①描写乌鸦反哺的情景,反衬儿子的不孝。②乌鸦尚且知道反哺,而他儿子却在追求小家庭制度的过
程中,丢弃了赡养老人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老无所依的老人的同情和对儿子不孝的谴责。③以乌鸦反哺
的场景作结,含蓄蕴藉,增加了艺术感召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逆战
田洪波
厝是黄鹰,脾性很烈的那种。大狗“围鹰”B寸,用的是爷爷留下的鹰网。有一段时间,上面曾有人到
山上收缴过,大狗是猎人后代,本能地把网藏起来了。
大狗觊觎黄鹰在山间盘旋有一阵儿了,几夜失眠后,大狗翻出了鹰网,让人捎回新鲜的羊羔肉。鹰起
始对诱饵不屑一顾,可最终还是一个俯冲旋进了大狗设置的机关。
大狗咧开满嘴黄牙,得意地笑。他把一双手套通向鹰.鹰再次中计,用利爪猛袭,大狗将早就准备好
的“鹰紧子,,迅速套在鹰的头上,直至双腿脚腕处。然后,大狗将鹰拴在木杵上,点亮200W的灯泡,搬
过一条凳子,相距两尺远,点燃烟锅里的蛤蟆烟,“吧嗒吧嗒”有滋有味地吸,同时,将一双小眼睛向鹰
投去,拉开了熬鹰架势。这才发现,鹰是一只刚成年的鹰,嘴尖锐弯曲,披一袭铁灰色毛羽,带有利钩的
第16页共23页
趾爪苍劲有力,不停抓挠,嘴中发出阵阵悲愤的唳啸。
大狗沉住气,一抹微笑挂在脸上。这时,他听到院里的响动,眼睛余光瞥见二娃放学回来了。隔着窗
户,大狗命二娃到另一间偏厦去,不准随便进来。二娃好奇地探过头,看见鹰,吃惊得嘴巴张得很大。大
狗发现二娃脸上全是泥点子,很生气地质问二娃,你又贪玩儿了?不知道作业还没写?不知深浅由着性子
来,啥时能出息?啥时能考出好成绩,飞出这大山去,给爹争下脸面?二娃赔笑,兴奋点依然在鹰身上。
爹,你抓它有什么用啊?抓它可是犯法的,鹰是一级保护动物。大狗瞪眼,用你管老子?犯法,给老子抓
狐狸捉兔子是鹰的本能,碍着谁了?饭菜在锅里热着呢,快去吃。从明天起,你买东西吃,钱在枕头底下
放着呢,省点儿花。
这一夜,人鹰对峙着目光。鹰眼皮打架,快快欲睡,大狗滚烫的烟袋锅便敲在木杵上,吓得鹰一机灵,
睡意全消。
熬鹰至第二天黄昏,鹰的眼里布满血丝,烦躁不安。大狗却没事人一样,继续“吧嗒”他的蛤蟆烟,
事实上他早把觉睡足了。二娃这时汗涔涔地回来了。二娃靠近窗户,悄声说,爹,给我买只篮球吧。大狗
脸黑下来,又到操场疯去了?篮球个啥,我看你像个篮球!你现在必须给我好好学习,别老想那些不务正
业的事,听见没有?二娃叹息一声,回偏厦去了。
又是一个难熬的夜,大狗烟抽得没味了,开始站着。鹰欲闭眼,大狗猛一敲烟锅,并且频率不断加快,
鹰闭一下他敲一下。鹰怒视大狗,大狗也毫不示弱地迎视。鹰在木杵上摇摇欲晃,大狗学它的样子也摇晃,
嘴角有笑,烟锅频敲。有一段时间,鹰似乎积攒起全部力量,把一双眼睛瞪得溜圆,长久怒视大狗,大狗
下意识放出一个屁,没敢笑,勇敢迎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谁也不眨一下,大狗感觉眼里渐渐有泪要涌
出来,憋回去了,继续咬牙挺着,终于等到鹰颓丧地先败下阵来。
中午时,二娃气喘吁吁地回来了,小声问大狗,学校组织灾区捐款,捐多少?大狗有些恼怒,捐什么
捐,没那闲钱!二娃不甘心,同学们都很积极,说我们也被别人捐过。大狗没好气,那是有人乐意。二娃
还不死心,就少捐点儿?我用自己的零花钱。大狗粗声,你的零花钱也是我给的,不自量力。告诉你,敢
捐一分钱打断你腿!二娃眼里有泪,默默站了一会儿,泪水就爬下了脸颊,没敢继续呆下去,一步三回头
的样子朝山下走去。大狗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这时他看到鹰闭了眼睛,“叭”的一声把烟锅敲在木杵上,
鹰没什么反应,他又重重敲了三下。这下鹰睁开眼了,似乎刚从梦境中醒来,诧异地看大狗,好半天才缓
过神儿来。
第三个黄昏来临,二娃回家放下书包悄悄往外跑,被大狗警惕的余光瞄到了,质问二娃干什么去?半
第17页共23页
天二娃才胆怯地说,小冬他们拔河比赛呢,我也想玩儿一会儿。大狗眉毛上挑,不知上进的东西!滚回来!
二娃这次哭出了声,他似乎听到小伙伴们的喊声,想起身又不敢,后来索性捡起一块石头,狠命向远处砸
去。大狗勃然大怒,想跟老子要横?今天你出去试试,不扒一层皮算你小子能耐!二娃最后抽噎着回屋了。
翌日早晨,鹰的眼神空洞茫然,嘴上结满黑硬的血痂,一袭漆黑闪亮的鹰翎散乱,像披了一件衰败的
衣裳。大狗知道,鹰的烈性已经耗尽,接下来要训鹰了。他眼睛血红,却得意地晃起了头,带鹰出门时朝
偏厦督一眼,又望望温顺的鹰。小兔患子,连鹰都熬得服,不信让你小子饯毛钱钱刺儿,想干啥就干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按时间、空间顺序行文,明写大狗捕鹰、熬鹰,暗写大狗对二娃的教育,双线并进,笔墨经济。
B.小说中数次写到大狗笑,其内涵并不相同,凸显不同情境中大狗的独特心境,语言极富张力。
C.小说善于在对比中刻画形象,如小说首、尾对黄鹰外观、神态的描写,表现其由外到内的巨变。
D.小说的中二娃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爱心、遵纪懂法、热爱运动的好孩子,他的命运与黄鹰极似。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大狗的形象特征。
9.小说标题“逆战”很有意味,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7.A8.①机智老成、经验丰富的猎人后代。他设计捕获性子刚烈的黄鹰,不辞辛劳地熬鹰并
获成功,还将按部就班训鹰,来帮助自己捕猎。
②暴躁粗鲁、藐视法规的霸道父亲。他动辄恐吓、咒骂儿子二娃;对儿子关于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
得违法捕猎的提醒充耳不闻。
③关心孩子却不懂教育的教育杀手。他关心二娃衣食和学习,却拒绝其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切合理要
求;缺少爱心,忽视身教。
9.①以“逆战”作为标题,很有意趣,能激发读者一读为快的极大兴趣:什么逆战?逆战的对象分别是谁?
逆战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②以“逆战”作为标题,别具新意,文中有违反天性与规律,对着干的意味,概括了大狗违法捕鹰、熬鹰
及其扼杀孩子天性的行径。
第18页共23页
③以“逆战”作为标题,有警醒之意,在全民学法守法用法,遵循客观规律,建设和谐社会大背景下,不
能无视“逆战”现象的存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粮食的味道
①我喜欢粮食。经过超市粮食摊的时候,总忍不住停下脚步,对那些堆放在木格子里的各种粮食打量
一番,大米、红小豆、花生……有时候也忍不住用勺子把粮食抄起又撒下。内心忍不住发出赞叹,这是粮
食啊!
②粮食买回家,用电饭煲做熟了端上桌,孩子不爱吃。自己扒拉几口,也产生了疑惑。怎么不再是童
年吃的粮食味道了?粮食的那种独特气息怎么消失了?粮食怎么只有“食粮”的功用,原来承载的那些由
香味、自然、情感等元素构成的滋味为何不见了?
③在我的记忆里储存着粮食的味道。
④童年时一个大家庭用一口大铁锅做饭,半锅的水抓一把大米扔进去,快熟的时候再浇一瓢磨好的豆
浆,煮沸腾了就是一锅稀粥。那碗稀粥的滋味已经不错,而粥锅里的布袋捞出来,才是真正的美味。因为
布袋里装的可是货真价实的米团,挖一小口放进嘴里,大米与大豆融合后的香味直冲鼻腔,经历过柴火的
熬煮之后,米团的糯软通过舌尖一直传递到内心深处……
⑤一直觉得,粮食不简单地只是粮食,它们还是大自然的子孙,是有生命的。在田里劳动的时候,我
经常可以感受到粮食的生命韵律,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藏在结实的麦穗里面,剥开来看,麦粒还带着一点
点青涩。它们像是要急不可耐地逃离“家园”,在太阳的照射下哂一个肆意的日光浴,在滚烫的麦场上开
心地打几个滚。
⑥过去品尝粮食,都能尝出它们的成长经历,觉察到它们是如何在暗夜中随着“母体”摇曳的,当风
第19页共23页
暴来临时,它们又是怎样紧紧挨在一起相互扶持的,它们在细雨中聆听骨节生长时所发出的声音,在阳光
灿烂的时候随风舞蹈...
⑦母亲总是能把各种各样的粮食,做出温暖与幸福的味道。小时候总爱闻远远飘来的炊烟,因为那炊
烟里总是带着粮食的香气,我家的炊烟,就时常掺杂俄面馒头的味道。
⑧母亲把揉了整个下午的馒头放进锅里,一捆麦草烧完,掀开锅盖,先是眯起眼睛,等待扑腾起来的
蒸汽消散,再快速地把手伸进锅里,捏起一个白胖的馒头。然后,把那个烫手的馒头从左手倒到右手,从
右手倒到左手,等不及凉到可以入口,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咬下去,馒头的热度会把牙齿也微微烫到,这样
的馒头,才是最好吃的。
⑨有时候母亲着急下地干活,就从锅里煮的地瓜挑几个好看的给我们当食物。地瓜皮软瓢红,从内到
外都甜丝丝的,是吃完后打个饱嗝儿都会涌到嗓子眼儿的美味的甜。这样的地瓜,已经有一二十年吃不到
了。从超市买来的地瓜,在粥里煮熟了之后入口一点儿味道也没有。它不是经历过日月风雨洗礼的地瓜,
不是在土壤里做过美梦的地瓜,也不是母亲栽种的、收获的、煮熟的地瓜。
⑩经常看到有人用“好吃至I哭”形容美食,一般这样的形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好吃到哭”的,还是
过去的粮食啊。你去翻翻莫言、贾平凹、路遥的书,那里面描写吃食的片段,才会让人流泪,不只是为他
们描写吃到好东西时流露的感激而流泪,更是为他们这一代人所承受的饥饿与苦难而流泪。
⑪也有可能是,粮食本身的味道并没有变化,而是我们的味蕾变了,因为品尝到世间太多的美味,而
失去了对粮食的感受力。我们已经不用再闭上眼睛,去体会粮食在舌尖上打转的滋味,如同不用时时回头
去翻阅过去那几段食不果腹的历史。我们对包括粮食在内的诸多事物,也不再有那份小心翼翼的珍惜,这
样的状况下,粮食的味道能不变吗?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粮食的味道”为题,意蕴丰富,是指承载的那些由香味、自然、情感等元素构成的滋味。在
文中它还是粮食作为食物散发的香味。
B.文章开篇点出抒情对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粮食的赞叹和喜爱,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C.第⑥段,通过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品尝粮食的过程中感受到粮食的成长经历。
第20页共23页
D.作者认为粮食的味道之所以变了,是因为现代的人们遗忘了过去食不果腹的历史,对粮食不再小心翼
翼地珍惜。
8.作者在文中赋予了“好吃到哭”多重含义,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9.文章第②段画线句连用三个问句,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表达作用。
【答案】7.D8.①“好吃到哭”只是社交媒体用来形容美食的一个词语,带有夸大性。②真正“好吃
到哭”的食物,是人们吃到好东西时流露的感激。③“好吃到哭”是过去的人们为他们这一代人所承受的
饥饿与苦难而流泪。
9,第②段连用三个问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既写出了作者对粮食的味道发生变化的强烈疑惑,又引出
下文,与粮食所蕴含的香味、自然、情感等元素的叙述一一对应,表达了“我”对童年粮食温暖而幸福的
味道的回忆,以及现在对粮食味道深刻内涵的理解。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乡水
卫建民
东西方创世纪的神话,都以水的出现为人类文明的开端。中国哲学“天一生水”的表达,西方文化“神
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的描述,都是从柔弱的水获得天启。
不过,要追问一汪清泉从什么时候开始涌流?一条长河从哪个世纪开始奔流?任何历史地理著作都难
以找到上限。远古的记载,都是美丽的神话。
我的家乡——山西洪洞广胜寺的霍泉,从三国时的《水经》就有记载。公元6世纪,郦道元著《水经
注》,更有详细地记载:“汾水又南,霍水入焉,水出霍太山,发源成潭,涨七十步而不测其深,西南经
赵城南,西流注于汾水。”这是把霍泉作为汾河支流的记载,是科学著述,也是经典美文,证明在千年以
第21页共23页
前霍泉已成深潭形状,与民间俗称“海场”相近。北方人称湖泊为“海”,大概始于元代。老电影《我们
村里的年轻人》,外景地就采自这里,外地观众不知道,影片里的大山,是霍山,奔流的小河水,源自霍
泉。电影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杭甬运河杭州段项目某合同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青年员工技能培训文档
- 员工素质教育培训方案
- 2024年二手房产共有权分割合同
- 八上家长会课件下载
- 监督执纪保密知识培训
- 销售外包的简单合同
- 活动执行工作总结
- 河南师范大学《写意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钢筋工程质量保证与索赔合同3篇
- 《追求有效教学》课件
- 郑州大学《新能源概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专题04 整本书阅读(题型归纳、知识梳理)(考点串讲)-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 《跨境电商直播(双语)》课件-4.1跨境直播脚本设计
- 教师职业病教育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粉末冶金制造行业“十四五”发展动态与发展方向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小苏打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17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口算混合练习题
- 矿山安全生产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