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人才培养研究报告TOC\o"1-2"\h\u7507第1章引言 328397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40931.2研究内容与方法 319365第2章IT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3232542.1国内外IT企业技术创新概况 3191292.2技术创新领域与热点 4140432.3技术创新趋势与挑战 417031第3章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5258523.1技术人才需求与特点 5194853.2国内外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536923.3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630422第4章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 6113314.1技术创新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625444.2人才培养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7228474.3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719388第5章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7181065.1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 7172345.1.1技术研发能力 856355.1.2技术成果转化能力 8207265.1.3技术创新效益 886335.1.4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能力 867995.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8242905.2.1熵权法 8299145.2.2层次分析法 8316955.3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8305345.3.1数据收集与处理 9212645.3.2指标权重计算 960405.3.3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915100第6章技术人才培养关键因素分析 9214506.1技术人才培养影响因素识别 9160356.1.1企业内部因素 9255366.1.2外部环境因素 9294726.2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0311766.2.1数据来源与处理 10298616.2.2研究方法 1041006.2.3结果分析 10124686.3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10292266.3.1明确企业战略,优化人才培养方向 1039436.3.2完善组织结构,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10282246.3.3培育企业文化,激发人才创新意识 10234806.3.4加大培训投入,提升人才能力 10113246.3.5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积极性 1028416.3.6关注外部环境,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 1127575第7章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1181567.1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原则与框架 1182057.1.1系统性原则:技术创新体系应涵盖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方面,形成有机整体,保证各环节协同作用。 11283127.1.2长期性原则:技术创新体系应注重长期发展,为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11262717.1.3开放性原则:技术创新体系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11161957.1.4动态调整原则:技术创新体系应能根据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11286977.2技术创新体系运行机制 11303437.2.1技术创新决策机制:企业应建立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保证技术创新方向的正确性。 11319697.2.2技术创新协同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形成技术创新合力。 12121817.2.3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励、晋升、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2200047.2.4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 12303697.2.5技术创新评价机制: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评价。 12143627.3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践案例 1211412第8章技术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 12100898.1技术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法 12259338.1.1多层次、分阶段培养 12150778.1.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13320018.1.3建立导师制度 13235408.1.4激发自主学习能力 13177798.1.5跨部门、跨领域合作 13213408.2技术人才选拔与评价体系 13292168.2.1能力素质模型 1313578.2.2多元化评价方式 13252318.2.3量化评价指标 1358528.2.4动态调整机制 1393218.3技术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优化 1341828.3.1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1448688.3.2加强校企合作 14274018.3.3激励机制创新 14267528.3.4优化人才流动机制 14118948.3.5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1429874第9章跨国IT企业技术创新与合作 1482109.1跨国IT企业技术创新特点 1441999.2跨国技术合作模式与案例分析 14250799.3跨国技术合作风险与应对策略 1522474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65510.1研究结论总结 161969910.2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政策建议 161066910.3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16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T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技术创新作为IT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的作用。但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为IT企业关注的焦点。在我国,虽然近年来IT行业人才培养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人才结构失衡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IT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对于提高我国IT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IT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围绕IT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人才培养展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IT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探讨影响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2)调研我国IT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揭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3)探讨IT企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提出促进技术创新与技术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策略与建议;(4)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IT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实证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全面揭示IT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成功IT企业的经验,为我国IT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第2章IT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2.1国内外IT企业技术创新概况我国IT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逐步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内IT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通过国际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此同时国际IT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2.2技术创新领域与热点当前,IT企业技术创新领域广泛,热点纷呈。以下列举了几个主要的技术创新领域与热点:(1)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为IT企业提供了弹性、高效、低成本的计算资源,大数据则为企业挖掘潜在价值、提升决策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为IT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价值。(3)5G通信技术:5G技术具有高速、低时延、大连接数等特点,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场景提供有力支持。(4)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供应链、版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IT企业带来新的创新空间。(5)网络安全: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网络安全成为IT企业关注的焦点,技术创新持续推动安全防护能力的提升。2.3技术创新趋势与挑战(1)技术创新趋势:(1)深度融合:IT技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创新,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2)开源生态:开源技术不断涌现,企业通过参与开源项目,共同推动技术进步。(3)平台化发展:构建技术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便捷的开发工具和资源,促进技术创新。(2)技术创新挑战:(1)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研发投入,以适应技术发展需求。(2)人才短缺:高水平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企业面临人才竞争压力。(3)安全风险:技术不断创新,网络安全风险日益凸显,企业需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在当前形势下,IT企业需紧密关注技术创新趋势,积极应对挑战,以提升自身竞争力。第3章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3.1技术人才需求与特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T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技术人才作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其特点和要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节将从技术人才的需求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技术人才需求我国IT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需求: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拓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技能需求:企业对技术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还需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3)创新需求:企业对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技术人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推动技术进步。(2)技术人才特点(1)知识结构:技术人才需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掌握多种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2)技术能力:技术人才需具备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技术和新环境。(3)创新意识:技术人才需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尝试新技术。(4)团队协作:技术人才需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共同推进项目进展。3.2国内外技术人才培养现状(1)国内技术人才培养现状(1)高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领域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2)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IT企业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3)企业培养:部分IT企业通过内部培训、实习生制度等方式,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2)国外技术人才培养现状(1)高等教育:国外知名高校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具有较高声誉,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2)职业教育:国外职业教育体系较为完善,技术人才培养质量较高。(3)企业培养:国外IT企业普遍重视技术人才培养,通过内部培训、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员工技术能力。3.3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了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我国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以下创新:(1)产教融合:将产业发展与教育培养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技术人才培养。(2)项目驱动: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技术人才的实践水平。(3)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技术人才培养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4)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技术人才培养质量。(5)个性化培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多样化的培养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以上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我国IT企业将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4章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4.1技术创新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技术创新在推动IT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技术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技术创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需求,使得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企业通过不断摸索新技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技术创新促使人才培养加快更新换代,助力人才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环境。技术创新还为企业带来丰富的实践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实验和实训机会,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4.2人才培养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人才培养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石,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具备扎实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新技术、新理念,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人才培养有利于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还能提高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4.3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企业应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实现良性互动,形成以下协同发展模式:(1)强化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保证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2)构建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3)搭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交流平台,促进企业内部技术成果转化和人才成长。(4)加大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投入,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5)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共同成长。通过以上措施,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为我国IT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5章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5.1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从多个维度构建IT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全面、系统地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5.1.1技术研发能力(1)研发投入强度:以研发经费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来衡量;(2)研发人员占比:研发人员数量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3)研发项目成功率:成功完成的研发项目数量占总研发项目数量的比例。5.1.2技术成果转化能力(1)专利申请及授权量:企业所申请及获得的专利数量;(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3)技术成果转化率: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比例。5.1.3技术创新效益(1)技术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活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2)技术创新市场效益:技术创新活动对企业市场份额的提升;(3)技术创新社会效益:技术创新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5.1.4技术创新组织与管理能力(1)技术创新战略规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情况;(2)技术创新组织结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及其适应性;(3)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企业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与支持措施。5.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本节采用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指标权重。5.2.1熵权法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来衡量指标的离散程度,从而确定权重。5.2.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主观赋权方法,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5.3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实证分析本节以我国某IT企业为例,运用构建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确定方法,进行实证分析。5.3.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企业相关技术创新数据,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5.3.2指标权重计算运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5.3.3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计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分析企业在各评价指标上的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决策依据。第6章技术人才培养关键因素分析6.1技术人才培养影响因素识别技术人才的培养是IT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保障。影响技术人才培养的因素众多,本节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识别。6.1.1企业内部因素(1)企业战略:企业对技术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2)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对技术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权责分配等方面具有直接影响。(3)企业文化: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激发技术人才的创新意识和潜能。(4)培训与开发:企业对技术人才的培训投入、培训内容和方法等,对人才培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5)激励机制:合理的薪酬、晋升和荣誉等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6.1.2外部环境因素(1)政策环境:国家及地方对技术创新和技术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对IT企业技术人才培养具有引导作用。(2)市场环境:市场竞争程度、客户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企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和方向。(3)技术环境:新兴技术发展趋势、技术更新速度等,对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4)人才市场:人才供需状况、人才流动趋势等,对企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保留产生影响。6.2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本节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技术人才培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6.2.1数据来源与处理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相关数据,进行数据清洗、编码和标准化处理。6.2.2研究方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识别关键影响因素。6.2.3结果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战略、培训与开发、激励机制等因素对技术人才培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因素对技术人才培养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企业内部因素对技术人才培养的影响程度大于外部环境因素。6.3技术人才培养策略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技术人才培养策略:6.3.1明确企业战略,优化人才培养方向根据企业战略,明确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向。6.3.2完善组织结构,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同,提高技术人才培养效率。6.3.3培育企业文化,激发人才创新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激发技术人才的创新意识和潜能。6.3.4加大培训投入,提升人才能力增加培训投入,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提升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6.3.5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积极性完善薪酬、晋升和荣誉等激励机制,激发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6.3.6关注外部环境,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密切关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第7章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7.1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原则与框架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旨在系统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企业持续的技术竞争优势。在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时,企业需遵循以下原则:7.1.1系统性原则:技术创新体系应涵盖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方面,形成有机整体,保证各环节协同作用。7.1.2长期性原则:技术创新体系应注重长期发展,为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持。7.1.3开放性原则:技术创新体系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7.1.4动态调整原则:技术创新体系应能根据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基于以上原则,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如下:(1)战略规划层:明确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方向、路径和策略。(2)组织管理层:建立技术创新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创新机制。(3)资源保障层:整合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资金、设备等支持。(4)技术创新活动层:开展研发、试验、推广等技术创新活动,形成技术创新成果。(5)评价激励机制:建立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和激励。7.2技术创新体系运行机制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以下机制:7.2.1技术创新决策机制:企业应建立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保证技术创新方向的正确性。7.2.2技术创新协同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形成技术创新合力。7.2.3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励、晋升、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7.2.4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7.2.5技术创新评价机制: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评价。7.3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践案例以下为某IT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案例:(1)战略规划层:企业明确了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方向,制定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战略。(2)组织管理层:企业成立了技术创新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技术创新工作,同时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创新部门,负责具体实施。(3)资源保障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创新资源。(4)技术创新活动层: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包括新产品研发、技术难题攻关、成果转化等。(5)评价激励机制:企业建立了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对优秀创新成果给予奖励。通过以上实践,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提升了市场竞争力。第8章技术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8.1技术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法技术人才的培养是IT企业持续创新的关键因素。为了满足企业技术发展的需求,以下路径与方法在技术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8.1.1多层次、分阶段培养根据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制定多层次、分阶段的培养计划。初级阶段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中级阶段强化专业领域知识的拓展,高级阶段则关注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创新。8.1.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项目实训、技术攻关、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技术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8.1.3建立导师制度设立技术导师,对技术人才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升个人能力。8.1.4激发自主学习能力鼓励技术人才主动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专业书籍、技术论坛等,培养其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1.5跨部门、跨领域合作鼓励技术人才跨部门、跨领域合作,以项目为载体,促进技术交流与融合,提升综合素质。8.2技术人才选拔与评价体系技术人才的选拔与评价体系是保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下体系在技术人才选拔与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8.2.1能力素质模型构建技术人才能力素质模型,明确各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素质要求,为选拔与评价提供依据。8.2.2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笔试、面试、项目实践、技术答辩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技术人才的综合能力。8.2.3量化评价指标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专业技能、项目经验、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8.2.4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企业战略发展和技术变革,动态调整评价标准和选拔方法,保证技术人才选拔与评价的科学性。8.3技术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优化为了提高技术人才培养与选拔的效率,以下优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8.3.1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整合内外部培训资源,搭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体系,满足技术人才不同层次和阶段的需求。8.3.2加强校企合作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技术人才,促进产学研一体化。8.3.3激励机制创新完善激励机制,设立技术成果奖、优秀人才奖等,激发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8.3.4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实现技术人才在企业内部的合理流动,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8.3.5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注重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团队,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保障。第9章跨国IT企业技术创新与合作9.1跨国IT企业技术创新特点跨国IT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全球研发网络:跨国IT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研发中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技术创新。(2)多元化技术创新策略:跨国IT企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技术创新策略,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3)开放创新与合作:跨国IT企业积极与全球高校、科研机构、初创企业等进行合作,共享技术创新成果,提高研发效率。(4)技术成果转化:跨国IT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以实现商业价值。(5)持续投入:跨国IT企业对技术创新持续投入,以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9.2跨国技术合作模式与案例分析跨国技术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国际合作研发:两家或多家跨国企业共同投入研发资源,合作开发新技术或产品。案例分析:英特尔与我国紫光集团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研发生产存储器产品。(2)技术引进与合作:跨国企业将先进技术引入国内,与国内企业共同研发、生产、销售。案例分析:高通与国内多家手机厂商合作,推广骁龙处理器在国产手机中的应用。(3)共建研发平台:跨国企业与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共同培养技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案例分析:微软与清华大学共同成立“微软清华联合实验室”,开展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合作研究。(4)技术并购:跨国企业通过收购国内技术企业,获取核心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案例分析: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以增强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力。9.3跨国技术合作风险与应对策略跨国技术合作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1)技术风险:跨国合作中,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合作失败。应对策略:加强前期技术调研,评估合作技术的成熟度,保证技术合作的成功率。(2)市场风险:跨国企业面临不同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