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16PAGE1试论“医闹行为”的刑法规制摘要:在过去几年里,发生了许多“医闹”事件,这些事件加剧了暴力行为,随着社会各阶层对医疗援助的需求增加,《刑法典》修正案草案(第九修正案)纳入了这一领域。在《刑法典》的改革中,关于“医闹行为”的刑法规制,除了社会发展需要和扰乱医疗秩序的国家意愿之外,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医闹”行为根据《刑法典》对犯罪和违法行为的限制、对加重处罚情节的解释不一致、对“医疗”行为的刑罚的确定不明确等都是引起争议的主要问题。此次分析了医闹行为处罚的相关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希望借助此次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同领域内的研究提供参考条件。关键词:医闹行为;刑法规制;医疗秩序目录摘要 I1.引言 12.“医闹行为”概述 12.1“医闹行为”的法律定义 12.2医闹的基本特征 22.2.1聚众性 22.2.2扰乱医疗秩序性 22.2.3情节恶劣性 22.2.4损失严重性 33.“医闹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客观行为 33.1“聚众”之界定 33.1.1“聚众”之“聚”的理解 33.1.2“聚众”之“众”的理解 43.2对“情节严重”的认定 53.3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认定 64.我国刑法对“医闹行为”规制的现状 74.1医闹明确入刑前的刑法规制 74.2医闹明确纳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进行规制 85.“医闹行为”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 85.1定罪标准不明确 85.2犯罪客体难界定 95.3刑事案件处理不严 105.4罪数认定不充分 106.完善“医闹行为”刑法规制的相关建议 116.1明确定罪标准 116.1.1明晰医闹概念 116.1.2确立医闹行为刑法规制定罪标准 126.3厘清聚众扰乱秩序罪名认定界限 126.4配套出台医闹罪数司法解释 136.5在“聚众扰乱医疗秩序罪”中规定转化犯 147.结语 14参考文献 151.引言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有报告称出现了“医闹”和暴力解决医疗纠纷的案件大量增加,这给正常的医疗秩序带来极大的影响,真实威胁到了医务工作人员身心健康,也降低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程度,无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医闹”已成为国内最紧迫的社会问题之一,尽管法律作为解决争端的手段有其局限性,但也是一个最主要以及最普遍的方法,近年来出现的暴力伤医事件,刻意的去引发“医闹”事件,能够看出国内在解决医疗领域内相关事件的法律制度上还是有一定拖延和缺陷的,此次的研究是基于国内“医闹”行为法律制度上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分析,还有公民法制挂念的提高等做合理处理,分析上,针对性的去找到关于解决“医闹”问题的法律制度和运作成果。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医疗”行为的法律管制有关的问题,以及在法律制度指引的情况下,提高关于医生和患者的法律传播教育,提倡当事人使用和解、调停或程序解决争端,让病人自愿放弃通过暴力或不正当的方式来解决事情,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发展,基于这个前提,找出当前法律制度上需要改进的地方,补充的地方以及错误的方向,最后可以搭建一个顺序性、稳定性的价值观念,并在适用患者平等地位价值观的基础上,全面解决“医闹”事件等多种问题,将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补充,可以让医生和患者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权利,缓解一些冲突矛盾也是当前研究的实际意义。2.“医闹行为”概述2.1“医闹行为”的法律定义从“医闹”行为的法律关系主体的角度来看,这个主体不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这些行为的实施者不仅是病人及其家属,同时,医院提供的大量赔偿金也是具有很大有吸引力,使“医闹”的参与者逐步走向职业化,社会上就会出现一个专门以“医闹”作为主体的组织,为了获得病人要求的部分赔偿,他们是一个有组织和有针对性的团伙,公开勒索医院,也会有黑社会的性质在里面。所以“医闹”行为的实施者还必须包括病人雇用的专业医生,病人及其家属,以及病人雇用的专业医闹人员,病人和家属、受雇于病人一方的职业医闹人会一起承担“医闹”行为的主体责任,而医院和医院内的工作人员就作为“医闹”事件伤害的主体。2.2医闹的基本特征2.2.1聚众性这种性质大多是指通过组织、规划、指挥和集中三人以上(已确定或未确定)将主要元素集中在同一地点,“医闹”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三人或三人以上多数人组成的大规模破坏行为,通常情况下,人数越多,造成的影响越大,其非法目的就越容易实现。“医闹”中的流行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医疗专业人员的组织、规划和领导,他们在附近租用医疗专业人员,有明确的分工、有负责埋怨的、和医务人员纠缠不休的、带着标语、横幅等等。[2]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宣传运动,甚至通过有关医疗冲突的问题与病人或其家属联系,以及煽动法律,都不能保障他们的权利,而且有义务向病人或其家属支付赔偿,第二种情况是,病人或其近亲往往是在发生医疗纠纷之后,由一个组织、或几位亲戚来安排、准备,这种“医闹”行为都是病人的一个或多个直系亲属带头,为了扩大影响,更多的近亲和远亲经常聚集在一起,加入到“医闹”的队伍当中去。2.2.2扰乱医疗秩序性秩序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基础,良好的秩序才可以确保安定的生活和稳定的发展,良好的医疗秩序也是提供和发展医疗健康服务的先决条件。在医疗部门中或是医院内设置灵堂、悬挂挽联、召集数人集中到一起,无理由的骚扰部门中的工作人员,这严重的扰乱了医疗秩序,也给医院和医院内的工作人员生活和正常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2.3情节恶劣性“医闹”行为的一些组织者、参与者的人数比较多,规模也比较大,其中一些人(专业的医闹人群)较多次数的进行该行为,而且,在较长的时间里进行这种行为,本身就并出于非法目的,为了获得个人私利(例如,为了勒索或破坏医疗机构的声誉等),不听劝解,忽视法律的存在以及尊严等其他恶劣情节极为严重。2.2.4损失严重性“医闹”造成严重的医疗秩序混乱,会妨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还会让医疗部门蒙受巨大的损失,同时,给其他病人的正常救治工作带来了阻碍,就会影响到其他病人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治疗,耽误最佳的救治时间,给他人的生命以及财产都带来严重的损失。“医闹”中的“殴打”、“乱砸”和“威胁”不仅给医疗机构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导致了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和创伤,那些“横幅”、“悬挂挽联”、“将不真实的信息透露给媒体”等行为都会严重影响到医疗机构的声誉。3.“医闹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客观行为3.1“聚众”之界定3.1.1“聚众”之“聚”的理解刑法学界对“聚”的含义多从分析聚众斗殴罪出发,比较常见的观点为“聚”是为首的人聚集其他人的过程,这种观点将“聚”作为动词理解,意思就是会合、纠集参见刘德法:《聚众犯罪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第39页。。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聚”是一种客观情势,即包含首要分子积极号召造成多人聚集的情势,也包括多人临时自发参与聚集的情形苏雄华:《聚众斗殴罪若干争议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1页。。本文认同第一种观点,因为“聚”在“医闹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中具体表现为有组织、有策划、有指挥地将人群聚集到一起,这个行为最大的特征为组织性。“医闹”行为中首要分子纠集数人,其目的是在医疗机构闹事,阻扰诊疗活动的进行,这种含有非法目的、有组织地召集人群的行为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而临时起意的情况,例如在医患纠纷中,容易出现没有首要分子进行纠集,但患者或其家属自发地集合到一起讨要说法的情形。比如当患者的治疗情况与医生给出的预期不同,患者本人与家属会不约而同“聚集”到一起质问医生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这种情况虽是“多人聚集”,但不符合组织性的特征,行为人是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而自发产生的行为,其相互之间没有意思联络。当然,如果有家属通知亲朋好友到现场讨说法或临时起意过程中逐渐以某人的指挥来行动,那就符合组织性的条件,转化成了“聚众”行为。参见刘德法:《聚众犯罪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第39页。苏雄华:《聚众斗殴罪若干争议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1页。实践中要注意,闹事者为一家人,都与患者有亲属关系,表面上看似自发、自愿去医院讨要说法,但实际上其有行为分工和规划且目的一致,这并不影响“聚众”的认定,属于默示型聚众。宫某某案件中,宫某某的辩护人认为其并未聚众,宫晓燕、李某某、宫金财(四人均为死者的亲属)等人都是自愿去宁武县人民医院,但法院最终并未采纳该辩护意见见山西省宁武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17)晋0925刑初105号。。因为在宫某某之妻李某去世时,并非所有闹事的亲属都在医院,而后他们跟随宫某某在医院门口摆棺材、搭设灵棚、拉条幅、举牌子,以宫某某为中心,可以认定宫某某有“聚众”行为。见山西省宁武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17)晋0925刑初105号。3.1.2“聚众”之“众”的理解“众”字从汉语结构上看,一般可以理解为三人以上,但我国刑法对于“聚众”含义没有明确的规定,学界也存在很多理解:有人认为此“众”泛指至少三名的参与者,不一定要有三名以上的犯罪人员。有学者认为,认为聚众应纠集三人以上,且三人是包含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在内的。其他大部分观点也都将“众”理解为三人以上,只是对于是否包括三人和纠集者、积极参与者本人还有分歧。同时,参考已有的司法解释,例如《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把“聚众赌博”就解释为“组织3人以上赌博”,因此本文认为,刑法上“众”的含义为三人以上,因为刑法中规定的大部分普通犯罪类型皆为一人即可构成,而二人以上可以构成共同犯罪行为,“聚众”要体现出聚众犯罪的特点和相应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应当在三人以上。此外,纠集者本人应该也属于“三人”之内,这是因为首先纠集者一般都不止是做了纠集行为,通常是先进行纠集行为而后又与他人共同实施了具体的危害行为;第二,若纠集者被排除于“众”的范围之外,那么其至少要再纠集另外三人,如此一来“聚众”至少要有四个人,这与先前的结论不符;最后,因为聚集者共同实施了危害行为,那么纠集行为作为前提也具有危害性,二者为因果关系,所以“众”不应当排除纠集者在外。除此之外,“众”并非特指三名以上的犯罪分子,其他人员也可以依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由于在“医闹”行为中并非所有的行为人都会成为“医闹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主体,因此在认定“医闹”的“聚众”性质之后,就有必要对行为中的三类人进行区分界定,将在下文进行介绍。3.2对“情节严重”的认定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属性,刑法通常规定犯罪的各个方面构成要件使犯罪行为对社会达到一定的危害程度,才能使用刑事法律对其进行规制。刑法手段严厉,需要保持谦抑性,对于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能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下刑法需要规定某些行为的标准,达到标准即视为社会危害性大。对于“医闹”行为的入罪就是如此,该罪要成立,行为人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情节严重”在本罪中是行为入罪的必备要件。而“情节严重”如何理解?这在刑法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具有模糊性。张明楷教授认为,“情节严重”并非必须被设定在某个方面的构成要件中,而是不同的罪名可以有不同构成要件的要求。他还认为,在模糊学的观点里,模糊性总是随着复杂性一同出现,复杂性代表着因素和联系的多样性,难以做出精确描述。刑法之所以在某些犯罪中将“情节严重”这种模糊概念作为构成要件,也是因为他们包含的情况复杂,难以做出精准表述。适当地使用模糊的法律概念是无法避免的,立法无法预见所有能够作为犯罪处理的具体情况,甚至对于已经发生的情况都难以进行全面囊括,在此种情况下刑法规定的越具体,司法人员运用时的漏洞就会越多。以司法文件为例,2011年浙江省出台的《关于办理寻衅滋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列举的四种“情节严重”的情形是从财物的价值方面进行总结;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了四种具体的非法行医的“情节严重”情形,则综合考虑了个人损伤、疾病传播、行政管理等数个因素。由此可见,对于“医闹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中的“情节严重”构成要件的认定,我们无法期待于立法上能有穷尽情况的规定,而应该结合“医闹”中综合的情形来进行归纳总结。目前对该罪中“情节严重”归纳的较为全面的观点有:动机险恶、目的卑劣;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有关部门劝阻后仍不散去;多次进行闹事行为;聚集人数较多或聚集时间较长等等。本文认为,在刑法第290条中,“致使医疗无法进行”是对前文“情节严重”的一个解释说明,意味着是否导致医疗活动无法进行是判断是否构成“情节严重”的最核心的标准。实践中,由于医疗秩序与教学、营业等秩序相比,与自然人的生命健康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更加紧迫,不能仅仅在医疗活动完全瘫痪后才认定为“致使医疗无法进行”,也应当包含无法以正常程序进行医疗活动的情形。据此,认定构成“情节严重”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闹事手段极端,包含暴力行为甚至冲击公安人员。任何一个科室发生暴力事件后,其他科室也无法正常进行诊疗活动;二是闹事者主观目的不是想解决纠纷,而是欲逼迫医疗机构妥协答应其不合理诉求。这点往往体现在医方明确告知纠纷处理程序和聚众扰乱医疗的法律风险后,闹事者仍聚集在医疗机构不肯散去;三是聚集的人数众多、闹事场所是重要的诊疗场所、多次进行聚众闹事以及闹事持续时间长等。聚集三人以上数次在医疗机构打扰高层领导办公这种情形由于没有对医疗秩序产生影响,故不属于“情节严重”。值得强调的是,实践中行为人可能会辩解在医疗过程中医疗方存在过错,双方是因为医疗方不负责任的行为才产生冲突,事出有因,因此不属于“情节严重”。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通常民商事债权债务的存在不影响刑法上的犯罪认定。例如刑法有关非法拘禁罪的条文中就规定了为了索要债务而对他人实施非法扣押和拘禁的,不影响本罪名的认定。可见,即便存在法律上认可的债权债务关系时,行为人也不能主张其为违法阻却的事由。因此,我们要将“医患纠纷”与“医闹”行为分割而论,无论在医患纠纷中医疗方是否存在过错,在评价“医闹”犯罪的情节时都要使用相同的标准。“情节严重”是认定本罪的重要标准,本文认为有关部门仍应该尽快出台司法解释来列举常见的具体情形,为法官在处理这类案件事提供有力的依据。3.3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认定“造成严重损失”是从行为导致的结果方面认定聚众行为构成犯罪的构成要件。对于“造成严重损失”的标准,现行刑法也同样没有明确的规定。学界对于此有两个层面的争论:一是该损失是否包括恶劣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还是仅有经济方面的损失;二是造成该损失的原因仅有医疗无法进行还是包括其他原因。本文认为“医闹”可能会造成的严重损失范围较广,可以包括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因为从“南平医闹案”开始,恶性“医闹”事件会引发整个社会的讨论,舆论的发酵扩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影响恶劣,司法实践中应考虑这方面的损失。此外,造成损失的原因也可以包括行为人手段恶劣等其他原因。如在犯罪过程中,被告人数次在偃师市中医院用高音喇叭散播不当言论,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医闹”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在闹事过程中损毁的现有财产和可得利益。非经济损失包括例如“医闹”行为导致诊疗活动无法进行,其他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或重伤;医护人员因受到人格尊严的侮辱而导致的精神创伤;医疗机构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形象遭到破坏等。这里的损失不能包括致人重伤、死亡等后果,因为造成该后果则对应构成其他罪名。这些损失应当达到“严重”的程度,即达到追究刑事责任起点。如同全国各省市盗窃罪有不同的立案标准,各司法机关在判断损失是否达到“严重”时,也应考虑各地经济水平和社会影响差异。有学者认为“情节严重”是对扰乱行为本身做出的评价标准,而“造成严重损失”是因扰乱行为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司法机关不应将其两者混同认定。本文比较赞同此观点,前文提到,“致使医疗无法进行”是“情节严重”的解释说明,其实“造成严重损失”与它们也为逐渐递进的关系。二者为因果关系,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这两个构成要件不能交叉评价,应当分开看待且同时具备,无论是行为情节严重但并未造成严重损失,还是情节一般但导致严重损失,都不能认定为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4.我国刑法对“医闹行为”规制的现状4.1医闹明确入刑前的刑法规制关于医闹行为的法律制度问题,在《刑法修正案(第九册)》还没执行之前,中央政府各个部门对于医闹行为就非常关注,就医闹行为的评判和处罚使用问题,在201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其他机关合作,共同颁布了一项法律,将因医疗原因而遭受暴力的医疗专业人员定为刑事犯罪。[5]设计到医疗违反的行为,对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健康犯罪和健康犯罪,应根据《刑法》的规定予以处罚,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符合刑法的相关规定标准,就会使用相关制度来进行制裁。司法机构一般在处理医闹违法行为的时候,都会按照以下几个制度,根据实际状况来定罪和处罚,在刑法第290条第1款(通过集会扰乱公共秩序罪)和第291条(聚众人群扰乱公共秩序罪、公共交通罪”会进行制。第293条,“估计寻事挑衅罪”,第289条指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第275条,“故意破坏财产”,第130条,“在违反法律的情况下,私自携带火器和弹药枪械设备、管制刀具和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物品”,第238条,“非法拘留”,第246条,“故意侮辱”,第274条,“敲诈、勒索等……检查医疗行为的方式只不过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它适合用来处理医闹相关行为事件,但在刑法条款中没有强调保护医疗秩序和医疗人员的权利和利益的特殊性质,不能够很好的确保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以及医疗机构中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会让“医闹”行为的闹事人员认为自己所做的行为并没有触碰法律,让医闹行为变得更加严重,而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4.2医闹明确纳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进行规制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了《刑法修正案》(第九条),将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定为犯罪,《刑法典》第290条规定的“造成工作、生产、经营、教育、科学研究”后面添加“医疗”,这表明公共秩序受到破坏的医疗秩序行为确定成违反法律制度,会对此追究刑事责任,法律明确规定了通过刑事手段防治医闹的措施。然而,经过改正之后的刑法执行就表明医闹会被列入法律体系中,给医闹行为起到了某种程度上的约束作用,但是就当前的实际状况来分析,还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医疗纠纷事件以及医闹行为的出现频率没有大幅度的降低。一个医闹团体犯下的扰乱公共秩序罪是由主要人员组织的,借着医疗上的不同意见为缘由,由一群人组成,他们聚集在一起,去扰乱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医闹并不意味着所有这类行为都构成同一罪行或其他罪行,因此必须逐案分析,下文分别分析构成这一罪行的具体医疗问题。“医闹行为”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5.1定罪标准不明确在该罪的构成要件中有三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是“致使医疗无法进行”,但是这里所指的“医疗”工作具体包括哪些工作不明确。第二个是“情节严重”,但“情节严重”的限度在哪、有哪些情节不清楚。第三个是“造成严重损失”,而“严重损失”的“严重”如何把握、是否包括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失不确定。这些问题我国目前都还没有具体的文件来指导说明。有法官在2018年最高法司法案例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三期“案例大讲坛”中指出,实践中对于以群体形式冲击医疗机构的行为难以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定罪,因为目前还没有司法解释来明确何谓“情节严重”。而在现实中,以该罪定罪的案件情节也相去甚远,入罪标准不统一。比如,在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审理的“杨某甲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中,杨某甲纠集百余人,在医院及周边街道上拉横幅、烧纸钱,堵住医院进出入口,严重影响医院及周边秩序。同时不顾民警的警示,突破民警防线,在医院大堂打砸,造成7人轻微伤,财产损失共约5万元。而在武威市凉州区审理的“张某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中,张某某纠集亲属数十人以摆花圈、拉横幅、烧冥币围堵卫生院外,致使病人无法就诊、医护人员不能正常接诊,最终张某某被判处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在上述两个案件中,前者纠集上百人,后者纠集十余人;前者堵塞医院以及周围道路,后者围堵卫生院;前者冲破民警防线,造成多人受伤数万元财产损失,后者只是致使医生无法看诊。然而这两个案件的判决书中都提到了已经构成“情节严重”和“造成严重损失”,可见实务中对待这类案件,有的宽松有的严格。入罪标准的不一致在违背法治社会的公平原则的同时还会极大地损害我国的司法权威。5.2犯罪客体难界定一般而言,三罪的客体由其罪名进行平义解释可理解其性质,三罪所保护的客体分别是社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与交通秩序。“医闹”类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所保护的法益客体是依法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场所中有序的医疗秩序和诊疗秩序。若“医闹”行为实施的场所在病房、重症监护室、诊疗室、急救室、手术室等非公共场所,即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若“医闹”行为实施的场所在医疗机构门口、候诊室或与医疗机构相关的公共场所,损害了公共场所平稳运行有序的秩序法益,符合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构成要件;若“医闹”行为实施场所在在医疗机构管辖范围内但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地方也属于道路,故聚众堵塞、破坏医疗机构管辖范围内道路的,可构成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认定“医闹”行为所侵犯的客体对象一般要对行为实施场所的性质进行认定,在社会秩序这个概念中也可以包含着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在此基础上利用场所论划分三罪的界限未免过于封闭,实践中“医闹”行为并不会局限于一个场所内,一些声势浩大的“医闹”经常出现跨场所起哄闹事,进而同时侵犯了两种客体。例如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客体“公共场所”主要指的是医院候诊室,“医闹”行为人聚众在候诊室实施“医闹”行为,既侵犯了医院的公共场所秩序,也侵犯了医院整体的社会秩序,在候诊室实施的“医闹”行为一行为同时触犯两个罪名,依照《刑九》的关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规定,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导致的后果主要是致使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工作和医疗秩序脱离正常的轨道,也就是说该罪的客体包括整个医疗场所内的正常医疗秩序。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属于“公共场所”范畴内的医疗机构仅仅只有候诊室。根据《涉医意见》的立场,候诊室的医疗秩序同时是两个罪的客体,在候诊室实施“医闹”行为既可能触犯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也可能触犯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在候诊室实施的“医闹”行为一行为同时触犯两个罪名,到底如何认定客体性质准确定罪成为难题。5.3刑事案件处理不严“医闹”入刑案件数量不多。根据《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中规定的拘禁、侮辱、伤害医务人员、私设灵堂、非法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医疗机构、教唆或委托他人实施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六大类常见的“医闹”行为作为关键词,搜索出2012年至2017年审判的“医闹”犯罪判决书共有71份,其中2015年至2017年的约为51起。这个数据表明,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已经颁布,经审判的刑事案件数量有所增加但依然较少,这与伤害医护人员、扰乱医疗秩序犯罪仍处于高发态势的现状有所矛盾。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医闹”犯罪行为没有进入刑事司法程序,而是被执法机关当作普通纠纷来处理,给予行政处罚。有数据显示,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公安机关在医疗机构发生非常规纠纷时会帮助平息事态,有三分之二不积极作为。还有一些医院为了息事宁人而采取直接赔钱的方式。当前规模最大的网络医药媒体的调查也显示,在医疗机构发生暴力事件后,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医生表示有警方介入调查;在经历过暴力事件的医生中,仅有一半表示闹事者得到了相应的处理,其中绝大部分都不是由警察来处理。在此种情况下,设计的再好的法律制度也只能被束之高阁,无法有效地缓解“医闹”现象。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是司法与执法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衔接,司法上没有相应的执法标准进行指导。5.4罪数认定不充分这体现在没有考虑保护个人的专属法益以及对数个行为之间牵连关系的不当处理上。如2015年5月27日发布的《最高法发布四起涉医犯罪典型案例》中的“连恩青故意杀人案”,最终法院只对故意杀人的行为作出裁判,但事实上被告人还砍伤其他医护人员。因为连恩青只欲杀害其主治医师,对于劝阻的医生,只为摆脱阻拦而捅刺其腋下部位。但法院并没有对其他医护人员的故意伤害行为作出评价。这样的罪数认定是不够充分的,没有考虑到对“健康权益”保护。此外,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涉医犯罪案件中,许多都含有抗拒执法,甚至对出警人员撕扯、围殴的行为,但却最终判决却未对其作出评价。“医闹”案件中,行为人为冲进医疗机构而暴力抗警的行为表现为方法,进入医疗机构闹事的行为表现为目的,二者间有牵连关系。暴力抗拒执法本就不属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情节要素,而实务中往往忽视妨害公务行为的做法降低了公安干警以及其他行政工作人员在控制“医闹”行为时的作用。6完善“医闹行为”刑法规制的相关建议6.1明确定罪标准6.1.1明晰医闹概念“医闹”作为一个最先由媒体使用的热门词汇被世人所通用形容因医疗纠纷在医疗机构进行闹事等群体性行为。在我国法学界很少针对“医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概念辨析和刑法研究,直到《刑九》的颁布,正式确立了在刑事实体法层面上直接对医疗秩序这一社会法益进行保护,也让学界注意到了对侵犯医疗秩序的主体——“医闹”。在医疗机构闹事的行为被社会学者和医事管理学研究者评定为“医闹”行为,这一概念也随着媒体的传播而被人们理解和熟知,反而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还未正式确立“医闹”的概念,目前的相关法律文件中仍多以涉医犯罪指代“医闹”,刑法中也只是以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的行为来指代“医闹”行为,人们对相关专业法律名词的难以理解,对医疗秩序这类模糊的概念认识不到位,导致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的严重性,使得刑法失去了预防犯罪的作用。因此,在刑事立法中明晰在本学科研究范畴内的“医闹”概念显得尤为重要。明确“医闹”一词的法律概念,通过概念可以明确看到关于“医闹”行为的犯罪与普通扰乱秩序的违法行为之间的区别,使最普通的国民能够通过法律法规认识到“医闹”行为作为一种犯罪行为的行为性质和判处的刑罚,确保一些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会成为该刑罚的惩处对象。基于现行刑事法律法规中并无“医闹”概念的相关规定,笔者建议在未来的刑事立法中添加“医闹”的相关概念以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性要求。6.1.2确立医闹行为刑法规制定罪标准在《刑法修正案(九)》颁行后,刑法规制“医闹”行为有了相应的罪名对应,对于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的“医闹”行为可以采用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来定罪处罚。相对于暴力伤医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医的故意伤害罪、在医疗机构打砸滋事的寻衅滋事罪等一系列涉医犯罪都由其相对应的法定标准,新增的“医闹”类型的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却缺乏一个法定的标准来定罪量刑,这种情况导致了目前司法实践中对“医闹”案件的处置和处罚判断标准不统一,经常会出现同案异罚的现象。确立一个明确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定罪标准是确有必要的,首先是对犯罪主体的认定,判定“医闹”行为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以目前司法实践而言一般适用刑法第七十九条关于首要分子的规定认定“医闹”的组织者、发动者、策划者、指挥者为实施“医闹”行为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首要分子。对“医闹”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积极参加者”的界定应当是在“医闹”犯罪首要分子的组织领导之下,以积极主动的心态纠集“医闹”人员参与实施“医闹”行为,在实施具体的“医闹”行为时行为积极主动或是提供了实质性帮助,发挥较大的作用并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综合主客观表现综合判定“医闹”的积极参加者。要界定明确关于“医疗秩序”的定义。理解医疗机构的场所性质,并明确“医疗秩序”作为犯罪客体的性质,医疗机构内包含的法益类型,在行为侵犯不同的法益时到底如何界定是明细此罪与彼罪,一罪或是数罪的关键。医疗秩序属于社会秩序的一种,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的“医闹”行为损害了医疗机构正常的运营秩序,也损害了社会法益,成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规制的客体内容,若“医闹”行为导致的危害后果没有损害正常的医疗秩序,则不符合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其他涉医犯罪的相关罪名定罪量刑。6.2厘清聚众扰乱秩序罪名认定界限对聚众扰乱秩序罪三个罪名的认定区分,场所性质可以作为从立法目的角度出发比较三罪的不同,但在司法实践中也不能生硬的以封闭场所论定罪,理解和认定“医闹”行为所侵犯的社会法益性质才是界定此罪与彼罪的关键。在三种聚众型扰乱秩序罪因场所性质发生竞合时,“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对首要分子的处罚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仅对首要分子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此可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法定刑和处罚范围都更重,若出现竞合情形,需要从一重罪论处的话应该按照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定罪处罚。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必须达到该罪法定罪名要件,即必须具有情节严重的程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和造成严重损失的损失数额较大;认定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仅需达到情节严重这一程度情节要件即可。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也要同时注意避免扩大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适用范围,其原因就在于“医闹”行为的多种类型和多种形态,一个行为可能触犯多重法益,一个案件中人数众多,犯罪行为也可以从伤害人身安全到侵犯社会秩序,单纯的用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并不能囊括评价所有的“医闹”行为,而从广义的“医闹”概念中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只是“医闹”行为触犯的犯罪中的一种犯罪行为。因此,“医闹”行为的多样性如打砸抢杀人等行为应当用相对应的罪名进行评价,不能死板的直接套用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6.3配套出台医闹罪数司法解释虽然《刑九》的修改对“医闹”行为的刑法规制有着极大的意义,但对一些细节入罪标准、罪数认定方面依然存在缺陷,在缺少相关刑事法律作为依据的前提下,司法实务工作中审判人员往往依照自己的过往的审判经验和比照现有判例定罪量刑,但也由于医闹案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经常会出现类似行为判罚差距甚远的问题;其次,由于没有对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入罪标准进行明确,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医闹案件都被公安机关当做是一般违法进行处理,甚至劝解被害医院私了解决,这样的处理方法更加剧了“医闹”的猖獗,使人民群众产生“信闹不信法”的心理状态①,原就紧张的医患关系更是陷入难以缓解的恶性循环;最后,目前所有针对“医闹”行为相关罪名的认定法律规范过少,司法实践判罚依据说服力不足。针对前述问题,笔者建议出台相关配套的司法解释,对何种“医闹”行为到达什么程度才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和严重损失、对不同的犯罪表现形式认定为不同的罪名进行一个细化规定,以指导目前司法实践中对“医闹”行为定性模糊、罪数区分不清的情况,防止再出现各地同类型医闹案件审判结果却差异甚大的情况。6.4在“聚众扰乱医疗秩序罪”中规定转化犯针对日益增多的恶性伤医、杀医案件,由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中的主观心态一般为故意,行为人在实施“医闹”过程中,或许会出现过失或间接故意而实施了超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法定情节的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就不能完整的评价整体的“医闹”行为,需要对超出部分行为进行合理的评价。设置转化犯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医闹”行为在满足了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下,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还超出了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所不能评价的范围,即出现了超出基本罪的转化罪名,且实施基本罪与转化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的情况下,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转化犯,超出聚众型基础罪的行为应当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以转化罪定罪处罚。具体设置情况可以参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条的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与此同时,量刑也应当区分基础罪与转化罪中转化犯共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 云南省昭通市2024年中考模拟预测数学模拟预测题附答案
- 科学育种技术优化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 继续教育八大员施工员(设备安装)考试题目+答案资料
- 中国粮食生产现状及需求预测
- 高一化学巩固练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 2024届金昌市重点中学高考仿真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4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物理第三章传感器第一节认识传感器第二节传感器的原理达标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2
- 2024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蚜第5课恶乎往而不可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 2024年安徽省铜陵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练习卷二含答案
- 国家安全教育高教-第六章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 2024年城市环卫一体化服务合同
- 工地春节安全培训
- 2024年代持房屋合作协议书模板
- 2024短视频剪辑雇佣合同
- 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4500道)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Lesson103-104笔记(语法点+配套练习+答案)
- (正式版)JBT 3300-2024 平衡重式叉车 整机试验方法
- mil-std-1916抽样标准(中文版)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