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试卷模板_第1页
学生试卷模板_第2页
学生试卷模板_第3页
学生试卷模板_第4页
学生试卷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出师表(节选)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躬耕于南阳()(2)至于斟酌损益()(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蜀志》)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先主病笃()(2)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5.结合两篇选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亲自好处怠慢2.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从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3.加重告诫,嘱咐4.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5.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先祖刘备和后主刘禅时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刘备让他取而代之时发誓效“股肱之力”直到死。②谦虚谨慎:北伐临行前对刘禅的交代事无巨细,用词恳切谦虚。③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在军事和政治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三大建议,帮助刘禅稳住国家大局。【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在南阳务农亲自耕种。躬:亲自;(2)句意: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政策的坏处或好处。益:好处;(3)句意: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慢:怠慢。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做到文从字顺。注意重点词:值,遇到。倾覆,兵败。尔来,从那时以来。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先主病情加重。笃:加重;(2)句意:先主要写好诏令告诫后主说。敕:告诫,嘱咐。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如果我的继承人可以辅佐,那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就可以取代他。重点字词:若,如果。辅,辅佐。才,才能。取,取代。句子结构:“若嗣子可辅”是一个条件状语从句,提出了一个假设条件;“辅之”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在满足前述条件时应采取的行动;“如其不才”是另一个条件状语从句,提出了另一个假设条件;“君可自取”表示在满足“如其不才”这个条件时,可以采取的另一种行动;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乙文中“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可知,先主并重时,曾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哭泣着表示一定会忠诚与后主,直到自己去世;根据甲文第②段中“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知,诸葛亮自接受先帝任命以来,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体现了他的谦虚谨慎;根据甲文第②段中“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可知,诸葛亮平定了南方,充实了兵甲,体现了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文第③段中“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可知,诸葛亮劝诫后主广开言路,体现了他有卓越的政治才能。【点睛】甲参考译文: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之中闻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使我感动奋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从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整天担忧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眼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乙参考译文:先主病情加重,召见诸葛亮,把后事托付给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国,最终能成就大事。如果我的继承人可以辅佐,那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就可以取代他。”诸葛亮流泪说:“臣希望竭尽全部力量,尽忠于上,一直到去世为止!”先主要写好诏令告诫后主说:“你和丞相共事,要像父亲一样对待他。”完成下面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节选)》)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屋舍俨然()(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处处志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 B.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或王命急宣C.寻病终/子骥欲更寻索 D.才通人/穴才容人9.请用两条“/”给画线的句子断句。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10.【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答案】6.整齐的样子邀请做记号7.(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2)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8.D9.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10.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简洁,意思相近即可)【解析】6.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1)句意: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俨然:整齐的样子。(2)句意: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延:邀请。(3)句意: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做记号。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相闻:可以互相听到。(2)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邑人:同乡(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再,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遂:就。间隔:隔断,隔绝。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乃:副词,竟然/连词,于是,就;B.或:有人/有时;C.寻:不久/寻找;D.才:都是“仅、只”的意思;故选D。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欲还失道”描述刘子骥当时的处境,“遇伐薪人问径”描述“失道”后的解决办法,“仅得还家”描述“问径”的结果。据此可断句为: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在甲文中,刘子骥听闻了桃花源的存在后,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欣然规划前往,但最终未能如愿。而在乙文中,刘子骥再次展现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欲再次寻找那神秘的地方,却再也无法找到。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首先在于通过刘子骥的经历,进一步强调了桃花源或其他神秘美好境界的虚幻性。刘子骥的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这实际上是在暗示读者,这样美好的地方,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和向往之中,而非真实的存在。这种虚幻性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使得读者对于美好境界的向往更为深刻。其次,这样的安排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刘子骥虽然未能找到那个神秘的地方,但他的探索和向往却代表了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这种渴望不仅存在于刘子骥这样的个别人物身上,更是当时社会普遍的心理状态。因此,通过刘子骥的经历,作者也传达出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普遍存在的。【点睛】参考译文:[甲]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乙]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片漂出来的。”其中一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洞穴仅能容一人通过,走了几十步,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情景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拥毳衣炉火

(3)潮中焉得更有此人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从武林门而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才一举头/孙叔敖举于海C.余游西湖始此/始一反焉 D.石径塘而归/云归而岩穴暝14.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15.【甲】文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采用的是近似图画中的手法,不加渲染,用语朴素;【乙】文中“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这句话连用4个比喻,其表达效果是。【答案】11.(1)消失

(2)裹、围

(3)哪能12.(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13.A14.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15.白描从整体上概括了仲春二月西湖的特点,传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分析】1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1)句意为: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2)句意为: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拥:裹、围。(3)句意为: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焉得:哪能。1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重点词:(1)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2)莫,不要。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介词,自,由;B.抬/选拔;C.开始/才;D.回/合并或集中;故选A。14.本题考查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也”表示停顿;“午刻入昭庆”点明时间地点,“茶毕”“即棹小舟入湖”指事件。据此断句为: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15.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的赏析。甲文“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运用白描手法,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描绘了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乙文“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意思是“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颜面,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整体上概括了仲春二月西湖春光明媚、春风和暖、湖水平滑的特点,传达出作者的欣喜和兴奋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甲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乘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是白茫茫的。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乙文: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俶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颜面,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在归宿途中,草草领略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佳木秀而繁阴

(2)弈者胜

(3)颓然乎其间者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乙】①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chuán)竹工破之刳(kū)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子城西北隅,城堞①圮(pǐ)毁,蓁莽荒秽。遂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③公退之暇,余②被鹤氅(chǎng)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日,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③也。(选自《古文观止·黄冈竹楼记》王禹偁,有删改)【注】①城堞(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②余:我,指本文作者王禹偁(chēng)。③概:景色,境界。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遂作小楼二间/遂与外人间隔 B.余被鹤氅衣/皆被绮绣C.迎素月/可以调素琴 D.亦谪居之胜概也/余观夫巴陵胜状1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20.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欧阳修与王禹偁均被贬,身处逆境,他们的志趣有何异同?【答案】16.(1)茂盛

(2)下棋

(3)倒下的样子17.(1)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18.C19.大者如椽[chuán]/竹工破之/刳[kū]去其节/用代陶瓦20.同:①两人都寄情山水(寓情山水),②豁达乐观(怡然自得),③随遇而安。异:①甲文中欧阳修还表现出“与民同乐”的志趣;②乙文表现王禹偁恬淡高雅的志趣/在困境中持守高洁的气节/淡泊宁静的心态。【解析】1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1)句意: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2)句意:下棋的人取得了胜利。弈:下棋。(3)句意:醉倒在众人中间的那个人。颓然:倒下的样子。1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字字落实。①重点字词:霏,雾气:开:消散;归:聚拢:暝:昏暗。②重点字词:从,跟随:第一个“乐”,快乐:第二个“乐”,以……为快乐:其,他们,指游人:第三个“乐”,快乐。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遂:都是“于是,就”的意思;B.被:都同“披”,穿的意思;C.素:白色/朴素,不加修饰的;D.胜:都是“美丽、美好”的意思;故选C。1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要注意结构原则,还要注意语序,还可结合句意来断句。结合“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分析,“大者如椽”中“大者”是主语,“如”是谓语,“椽”是宾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在“椽”后断句;“竹工破之”中“竹工”是主语,“破”是谓语,“之”是宾语,成分完整,故在“之”后断句:“刳去其节”中“刳去”是动词,“其节“是名词,组成动宾词组,中间不能断开,故在“节”后断句;“用代陶瓦”中“用代”是动词,“陶瓦”是名词,组成动宾词组,中间不能断开;再结合句意“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可断句为: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2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应结合选文的内容比较志趣的异同。结合甲文第①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②段“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和第④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作者仕途虽然受挫,但寄情山水,心系百姓,造福一方;从这里可以探究出欧阳修的生活态度是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没有因为挫折而丧失理想追求;结合乙文第②段“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第③段“公退之暇,余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日,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可知,文中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和作者公务之余的闲适生活,表现了作者潇洒淡泊恬淡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在困境中持守高洁的气节与居陋自持的情操志趣。综上可知,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赏景的闲适之情(寄情山水),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能随之遇而安不怨天尤人;不同点是甲文的“太守之乐”中还包含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更多地表现了王禹偶淡泊宁静的心态,在困境中持守高洁的气节与居陋自持的情操志趣。【点睛】参考译文:(甲)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并寄托在酒上。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洌,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乙)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在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学无以广才()(3)年与时驰()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乙】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览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①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选自李世民《诫皇属》)[注]①听断:听取陈述而作出决定。常指听讼断狱、处理官司案件。23.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朕即位十三年矣/即公大兄无奕女B.外绝游览之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乃可永久富贵/屠乃奔倚其下D.逆吾者是吾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25.【乙】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甲】所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答案】21.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22.(1)君子的行为操守,用摒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3.D24.沙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25.(1)李世民自己出外时断绝游览的乐趣,在宫内屏除歌舞女色的欢娱,体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李世民告诫出生在富贵之家的皇亲国戚每穿一件衣服,要想想那些养蚕卖丝为生的贫苦妇人;每吃一顿饭,要想想那些耕田种地的穷苦农人,从而不奢侈浪费,体现了“俭以养德”。(3)在听讼断狱、处理官司案件时,不要被自己的喜怒情绪影响而感情用事,而是要依靠内心的平静来修养身心,从而保证决断公正,体现了“静以修身”。【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2)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广:增长。(3)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2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重点字词:夫:句首发语词,无实意。行:操守、品德。静:宁静专一,不浮躁。修身:修养身心。俭:节俭。养:培养。(2)重点字词: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性:陶冶性情。23.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辨析。A.动词,登上,成为/动词,就是;B.名词,快乐/意动用法,以……为乐;C.副词,才/连词,于是;D.相同。名词,老师;故选D。2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意:你们这些人生于富贵之家,长在深宫大院之内。作为皇亲国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重点字词:汝等:你们。生:出生。自:从。夫:句首发语词,无实意。先须:首先必须。克己:约束自己。句子结构:“汝等生于富贵”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你们出生在富贵之家;“长自深宫”也是一个意思完整的短语,长期生活在深宫之中;“夫帝子亲王”表示作为皇子和亲王;“先须克己”动宾结构短语,首先要克制自己。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沙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乙文“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览之乐,内却声色之娱”可知,李世民作为帝王,能够摒弃外在的游乐和内在的声色娱乐,这体现了他的内心平静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的“静以修身”相呼应。根据乙文“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可知,他教导子孙们要体恤百姓的辛劳,不奢侈浪费,每穿一件衣服,要想想那些养蚕卖丝为生的贫苦妇人;每吃一顿饭,要想想那些耕种的农人。这种节俭和体谅他人的生活态度,正是“俭以养德”的具体体现。根据乙文“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可知,在听讼断狱时,不被个人情绪所左右,这也是“静以修身”的一种表现,即以平静的心态来处理公务,确保判断的公正性。【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我在位十三年了,出外时从来享受过游览观赏风光名胜的乐趣,在宫中也不敢沉溺于歌舞女色。你们这些人生于富贵之家,长在深宫大院之内。作为皇亲国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每穿一件衣服,则要想到养蚕妇人的辛苦;每吃一顿饭,则要想到种田农夫的艰难。至于在听取别人的言语时,不能凭着自己的喜怒感情用事。我经常亲自处理各种烦杂的政务,怎么敢因过于辛劳而推辞呢!你们不要讥笑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强就妄自尊大,只有这样才能永久享有富责,确保一生吉祥顺利。先贤曾说过:“敢于触犯我的人是我的老师,一味顺从我的人是我的敌人。”这话不可不仔细体会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池非不深也()

(2)委而去之()

(3)亲戚畔之()2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治国第四十八》)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然也/公欣然曰 B.敬上畏罪/横柯上蔽C.则易治也/寒暑易节 D.是以善为国者/陈康肃公善射2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30.【甲】【乙】两篇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请分析其异同点。【答案】26.护城河放弃同“叛”,背叛27.(1)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2)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28.D29.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30.相同点:都采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以民为本(人的重要性)。不同点:甲文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然后指出“得道”才能出现最佳的局面,从而启发君主应该如何治国;乙文强调了“富民(民富)”利于国家的治理。【解析】26.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1)句意: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池:护城河。(2)句意:(可是他们)弃城逃离。委:放弃。(3)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2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1)城:内城,指城墙围起来的主要城区;郭:外城,指在内城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用作防御;环:包围,这里指敌军包围城池;攻:攻打。(2)封疆:疆界,指国家的边界;固国:使国防坚固;山溪:山河,山川。这里指自然的险阻。2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然:这样、如此,指前面所说的道理或情况/……的样子;B.上:上级或长辈/表示方位,上面;C.易:容易/更换、变化;D.善:都是擅长、善于;故选D。2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正确断句,首先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根据主谓宾来划分,句首语气词和关联词之后要停顿。最后仔细朗读,看看是否顺畅、顺口,意义是否完整。句意:凡是治理国家的办法,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凡治国之道”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这里进行断句。“必先富民”是上一个句子的结果或条件,因此在这里断句,以示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或条件。“民富则易治也”和“民贫则难治也”是两个并列的句子,分别阐述了百姓富裕和贫穷对治理的影响。它们各自都是完整的句子,所以分别在这两个句子后面断句。正确断句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首先,仔细阅读两篇选文,理解每篇文章的主旨和主要观点,提取每篇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主要论点。然后将两篇选文的关键信息和论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同时,也要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如论述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相同点:两篇选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阐述治国之道。【甲】文中通过对比“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重要性,强调“人和”即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和国家治理好坏的关键因素;而【乙】文则通过对比“民富”与“民贫”两种情况下的社会治理难易程度,来说明富民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突出了以民为本或者说人的重要性,认为民众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不同点:【甲】文从战争的角度入手,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通过这一观点来阐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而指出一个“得道”的君主能够赢得民心,从而更容易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它侧重于说明君主应该如何通过“得道”来治国。【乙】文则直接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明确提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强调富民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通过阐述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的道理,来说明富民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减少犯罪、提高国家治理效率的重要性。它更侧重于强调富民对于国家治理的直接影响。【点睛】参考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攻它,却不能取胜。既然四面围攻它,一定有得天时的因素,可是不能取胜,这说明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因此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兵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实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乙】凡是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里,重视家业,安于乡里,重视家业就尊敬官长,害怕犯法,尊敬官长,害怕犯法就容易被治理。人民贫穷就轻视乡里,看重家业,轻视乡里,看重家业就敢于冒犯官长,违反禁令,冒犯官长,违反禁令就难以被治理。因此,治理得好的国家常常富足,混乱的国家常常贫穷。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才能进行治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止有剩骨

(2)弛担持刀

(3)洞其中3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乙】东郭先生适①中山,遇狼奄②至,引首顾曰:“事急,使我入囊③。”先生许之。已而,先生出狼。狼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以手搏之,且搏且却。有丈人④杖藜⑤而来。先生拜跪啼泣,因述始末。丈人闻之,谓狼曰:“夫有恩而背之!”狼曰:“初,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丈人曰:“不足信也,试再囊之。”狼从之。丈人目⑥先生使引匕刺狼,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愚亦甚矣。”(有删改)【注释】①适:往、到。②奄:突然。③囊:口袋。④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杖藜(lí):拄着手杖行走。⑥目:递眼色,使眼色。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遇狼奄至/待君久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B.狼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遂成枯落(《诫子书》)C.丈人闻之/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D.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3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

书我鞠躬不敢息35.智慧,是蒲松龄笔下主角的共性。请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屠夫和老人的“智慧”表现。【答案】31.(1)仅,只;(2)解除,卸下;(3)挖洞32.(1)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33.A34.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35.甲屠户善于把握时机,当机立断,暴起劈狼;又能保持警惕,发现另一只狼想偷袭他,他果断出手,断其大腿。乙老人将计就计,请君入瓮,再次设计让狼进入口袋被刺杀。【解析】3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只有剩下的骨头。止:仅,只。(2)句意:放下担子拿起屠刀。驰:解除,卸下。(3)句意:在柴草堆里打洞。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3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1)而:连词,表转折;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并驱:一起追赶;故:旧,原来。(2)之:助词,的;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3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理解。A.都是动词,到;B.副词,于是,就/副词,最终或就成为;C.动词,听/使动用法,使知道,听说;D.动词,拔出/动词,牵,拉;故选A。34.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句意为:他捆住我的脚,把我关进袋子里,用诗书压我,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根据句意可知,本句包括三个分句:“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三个分句主语都是“他”,“缚、闭、压”是三个连动词;“我鞠躬不敢息”主语是“我”。因此可断句为: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3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甲】文“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可知,屠户善于把握时机,当机立断,暴起劈狼;由“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知,屠户能保持警惕,发现另一只狼想偷袭他,他果断出手,断其大腿。由【乙】文“丈人曰:‘不足信也,试再囊之。’”、“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愚亦甚矣。’”可知,老人将计就计,请君入瓮,再次设计让狼进入口袋被刺杀。【点睛】参考译文:【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往旁边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乙】东郭先生到中山谋官,遇到狼突然来到(他面前),伸着头看着他说:“事情很急迫啊!让我躲进你的袋子里。”东郭先生同意了。一会儿,东郭先生把狼放了出来。狼突然伸着爪子张大嘴向先生扑来。东郭先生用手和它搏斗,边搏斗边退却。这时有一个老人拄着藜杖走来,东郭先生连忙上前行礼并哭泣着求救,于是叙述了事情的经过。老人听了这件事后,对狼说:“你有恩不报反而还加害恩人,真是狼心狗肺啊!”狼说:“当初,他捆住我的脚,把我关进袋子里,用诗书压我,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老人说:“你的话不可信,再把你装进袋子里试试。”狼听从了老人的话。老人看着东郭先生让他用匕首刺狼,说:“禽兽忘恩负义到这种地步,你还不忍心杀它,你真是太愚蠢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3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射者中()

(2)颓然乎其间者()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乙】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偶。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冷冷,可以蠲烦析酲①,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②又潺湲③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节选自白居易《冷泉亭记》)[注]①蠲(juān)烦析酲(chéng):解除烦恼,消去困乏。②矧(shěn):况且。③潺(chán)湲(yuā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3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可濯足于床下()(2)可胜言哉()3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40.【甲】【乙】两文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36.投壶倒下的样子以……为乐37.(1)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出游啊。(2)树林枝叶茂盛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38.洗尽,完39.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40.相同点;两文作者都在文中表达了“乐”的情感。不同点:甲文中,欧阳修的乐不仅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更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乙文中,白居易因冷泉亭风景优美,让人心境平和、消除烦恼、洗涤心灵而感到快乐。【解析】3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投壶的人投中了;射: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2)句意: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倒下的样子;(3)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3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2)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鸣声上下: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3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濯:洗;(2)句意:说也说不完啊;胜:尽,完。3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高不倍寻”“广不累丈”省略主语“冷泉亭”,说的是冷泉亭的状貌,成并列关系,期间需要断开;“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省略主语“冷泉亭”是两个并列的主谓句,都是写冷泉亭集中包罗了所有的奇异景色,期间需要断开;故断为: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40.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对比阅读。相同点:甲文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 其乐也。醉能同其乐”,乙文中“潜利阴益,可胜言哉”可知,两位作者都在文中表达了“乐”的情感。不同点:甲文中,身为地方长官的欧阳修能与“滁人游”,不只醉心于醉翁亭的山水之乐,根据“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可知,欧阳修的“乐”更多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乙文中“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意思是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这句话交代了冷泉亭给作者带来快乐的原因。作者认为冷泉亭的美景可以让人去除心中的邪恶的念头,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在不知不觉间就给人带来好处,让人心情愉悦,所以作者心中感到快乐。这是这两种“乐”不同。【点睛】参考译文:【甲】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弯着腰走的老人,搀扶着走的小孩子,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靠近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尽情饮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乙】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4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岂不诚大丈夫哉

(2)往之女家

(3)富贵不能淫4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乙】黄勋,字有功,南海人。幼有至性。母殁,家贫无以为葬。勋不忍,为人佣书得钱以葬,乡党异之。绍兴二年登进士第,初授永福丞。勋涤滞除弊,代贫民还积逋①八千三百余缗②,民欢呼再生。勋知新昌县。郭外五里许,昏夜有杀人,无主名遗所剸③刀。验之,皆豕膏也。值旱,遍索鬼神。勋集屠宰牲。一屠刃独新发于硎④。讯鞠⑤即伏,人以为神,当时号“循吏”⑥。勋为人博洽而深沉,最明经义。尝谓好义当如求官除欲当如祛病世以为名言。(选自《广东通志》,有删改)注释:①积逋:累欠的赋税。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③剸(tuán):截断。④硎:磨刀石。⑤讯鞠:审讯。⑥循吏:意思是指奉公守法、守法循理的官吏。4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乡党异之/已而之细柳军 B.郭外五里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无主名遗所剸刀/有仙则名 D.一屠刃独新发于硎/舜发于畎亩之中4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尝谓好义当如求官除欲当如祛病世以为名言。45.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曾对“大丈夫”提出了明确的标准,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黄勋能否被称作“大丈夫”。【答案】41.(1)真正,确实。(2)同“汝”,你。(3)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42.(1)(他们)一发起怒来,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2)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43.B44.尝谓/好义当如求官/除欲当如祛病/世以为名言。45.示例一:黄勋能被称作“大丈夫”。乙文介绍了他抄书供母下葬的事迹,体现出他不因贫穷而改变其孝顺的品质,与甲文“大丈夫”应“贫贱不能移”相符合。示例二:黄勋能被称作“大丈夫”。乙文介绍了他为官时,坚持清除积弊,减免赋税,抓拿真凶等始终坚持为百姓造福的感人事迹,体现出他爱民如子的伟大品质,与甲文“大丈夫”应“得志,与民由之”相符合。示例三:黄勋能被称作“大丈夫”。乙文介绍了他为官时,坚持清除积弊,减免赋税,抓拿真凶等始终坚持为百姓造福的感人事迹,体现出他为官坚守道义,与甲文“大丈夫”应“行天下之大道”相符合。【解析】4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诚:真正,确实;(2)句意:到了你的文夫的家里。女:同“汝”,你;(3)句意: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淫:使……迷惑。4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特殊情况。重点词有:①惧:害怕;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②得:实现;志:志向;由:遵循;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4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代词,这件事/到;B.都是“大约”;C.名字/著名;D.磨刀/被发现;故选B。4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曾经认为追求正义就像请求获得官职,除去欲望就像去病,世人认为是名言。“尝谓”是黄勋曾经认为,用来引出下文黄勋的信条内容;“好义当如求官”表述了黄勋第一个信条,即追求正义;“除欲当如祛病”表述了黄勋的第二个信条,即除去欲望;“世以为名言”是因为黄勋德高望重,所以世人把他的两个信条当做名言,是结果。故断句为:尝谓/好义当如求官/除欲当如祛病/世以为名言。45.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意为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乙文中根据“母殁,家贫无以为葬。勋不忍,为人佣书得钱以葬”可知,黄勋受雇为人抄书赚钱安葬母亲,体现了他“贫贱不能移”。根据“勋涤滞除弊,代贫民还积逋八千三百余缗,民欢呼再生”可知,黄勋涤除污垢,代替贫民偿还累欠的赋税人千三百余钱。百姓欢呼称再生父母,体现了他“富贵不能淫”。根据“勋知新昌县。郭外五里许,昏夜有杀人,无主名遗所剸刀。验之,皆豕膏也。值旱,遍素鬼神。勋集屠宰牲。一屠刃独新发于硎。讯鞫即伏”可知,黄勋任新昌县知府,面对杀人凶徒,仍然聚集屠户审讯,体现了他“威武不能屈”。所以黄勋能被称作“大丈夫”。【点睛】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做人的原则,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大丈夫)能实现理想时,就同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