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绝密★启用前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2语文(天津专用)2024年天津中考语文试卷结构和内容发生变化!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单选(1-10题)共29分;默写12题,共6分;课外文言文(13-15题),共7分;现代文言文阅读(16-19题),共15分;综合性学习(20-21题),共5分;名著阅读(22-23题),共8分;作文50分。根据最新考试信息、样卷以及模拟考试可以发现:在知识结构方面,选填题基本都为基础题,现代文阅读中的内容理解与主旨分析,23年增加了考察店赏析语句;名著阅读由根据文段明确作品及人物,改为考察根据文段介绍确定名著内容,明显增加了难度,也是拉开学生分数的重要题型,需要密切关注。(注意此段内容只是样例,老师可根据最新考试信息进行提炼有效信息)或:新考法1:说明文分值变化,9分;史上分数最高,说明中考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提高了。新考法2:默写由6分,提高到了7分,说明中考语文对经典名篇名句背诵提高了要求。新考法3:现代文五选二送分题没有了,增加了引用古诗的作用题新考法4:作文从记事记叙类变成了写人记叙类。(注意可从本套试卷中根据命题挑选出5道以内加以说明新的考查趋势,即新考法)另外,在平时学习中要特别关注现代文、作文、课外文言文这第三个板块,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考语文的成绩。(注意此段内容只是样例,为总结部分:老师可根据所命制试卷进行剖析整体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可为关注的热点、掌握的解题技巧等等))两部分不宜超过一页!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答案标号涂到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锱铢(zì) 瞥见(piē) 黝黑(yǒu) 惟妙惟肖(xiào)B.诓骗(kuāng)演绎(yì) 稽首(qí) 如坐针毡(zhān)C.濒临(bīn)睥睨(nì) 诡谲(jué) 殚精竭虑(dān)D.连翘(qiáo) 襁褓(qiáng) 凫水(fú) 鸠占鹊巢(jiū)【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的读音,需要根据每个字的正确发音来判断。【详解】A.错误,"惟妙惟肖(xiào)"中的"肖"应读作"xiào"。B.错误,"稽首(qí)"中的"稽"应读作"qǐ"。C.正确,所有字的注音都正确。D.错误,"连翘(qiáo)"中的"翘"应读作"qiào";"襁褓(qiáng)"中的"襁"应读作"qiǎng"。【点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掌握常见字词的标准普通话发音。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可能有不同的读音。对于生僻字或不常见的字词,要特别注意其正确的发音。可以通过排除法,先确定明显错误的选项,再对剩余选项进行仔细审查。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从“天眼”FAST_________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机_________,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中国科技全方位突破,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科技成果_________全球。A.深空研发亮相 B.探空研发惊艳C.探空研究惊艳 D.深空研究亮相【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和语境理解。需要根据句子的上下文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入横线处。【详解】第一个空:描述的是中国科技在不同领域的突破。"深空"通常用于描述太空探索等高技术领域,而"探空"则没有明确的科技含义。因此,"深空"更符合语境。第二个空:描述的是对科技的研究或开发过程。"研发"是研究与开发的简称,常用于科技领域,表示对某项技术或产品进行研究和开发。"研究"虽然也表示对某事物进行深入探讨,但在这里没有"研发"来得贴切。第三个空:描述的是中国的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表现。"亮相"意味着首次公开展示,而"惊艳"则表示令人非常惊讶和赞叹。考虑到文中提到的"叫得响、数得着"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是首次展示,更多的是令世界惊叹,因此"惊艳"更为合适。【点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仔细阅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整体意思和上下文关系。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注意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避免使用不恰当或不符合语境的词语。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①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版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②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文化市场的繁荣,使版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③这个时期版画题材广泛,品类繁多。④在文人、画家、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明清版画呈现出新的面貌。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答案】B【分析】本题要求找出语病的句子。语病通常指的是句子在语法、语义或逻辑上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义重复、逻辑混乱等。【详解】①"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版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这句话没有语病,意思清晰,表达完整。②"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文化市场的繁荣,使版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这句话存在语病。问题在于“伴随着...,使...”的结构,这种结构导致了主语的缺失,使得句子缺乏明确的主语来执行动作“使版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例如“商品经济的活跃和文化市场的繁荣,使版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③"这个时期版画题材广泛,品类繁多。"这句话没有语病,意思清晰,表达完整。④"在文人、画家、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明清版画呈现出新的面貌。"这句话没有语病,意思清晰,【点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注意句子是否有明确的主语和谓语,以及是否存在逻辑上的混乱或语义上的不明确。对于本题,关键是识别出第②句中由于“伴随着...,使...”结构导致的主语缺失问题。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成熟的美,是人生的从容□自信和超然。选择宽容,也就是选择了关爱和温暖,同时也选择了海阔天空。因为宽容,纷繁的生活才变得纯净□因为宽容,单调的生活才显得鲜丽。。”、; B.。”、。 C.”。、; D.”。、。【答案】C【分析】本题要求在一段文字中的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对于表达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至关重要。【详解】第一个空:“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成熟的美,是人生的从容□自信和超然。”这里需要用到逗号来分隔并列的成分,因此应该使用“,”。第二个空:“是人生的从容□自信和超然。”这里描述的是人生的不同方面,也应该用逗号分隔,因此同样应该使用“,”。第三个空:“选择宽容,也就是选择了关爱和温暖,同时也选择了海阔天空。因为宽容,纷繁的生活才变得纯净□因为宽容,单调的生活才显得鲜丽。”这里前后两个原因之间需要一个分号来分隔,因此应该使用“;”。【点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确定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句子中的并列、转折、因果等关系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注意中文标点符号的基本规则,如句号用于句子末尾,逗号用于分隔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分号用于分隔复杂句子中的独立子句等。(二)诗词鉴赏5.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黄鹤楼崔颢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A.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一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之意。B.颔联紧承首联,这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D.尾联由景生情,诗人凭栏远望,故乡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发无限愁思之情。【答案】C【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中不恰当的一项。这需要对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有准确的理解,并能够判断每个选项的描述是否符合诗歌的原意。【详解】A.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一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之意。这一描述是正确的,诗的开头两句提到了“故人已乘黄鹤去”,这里的“空”字确实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友人离去后的空旷和感慨。B.颔联紧承首联,这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这一描述也是准确的,颔联通过“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这一描述与诗歌内容不符。实际上,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的是一幅明媚的春景,而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D.尾联由景生情,诗人凭栏远望,故乡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发无限愁思之情。这一描述是准确的,尾联“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诗人因无法看到远方的故乡而产生的愁绪。【点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仔细阅读诗歌原文,理解其内容和意境。分析每个选项的描述,看其是否与诗歌内容相符。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它们往往是理解诗歌的关键。(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柳墅行宫好气派》一文,完成各题。柳墅行宫好气派章用秀①清嘉庆末年文人樊彬著有《津门小令》一词:“津门好,福地五云边。柳墅春融花笑日,芥园秋老树含烟。望幸自年年。”柳墅行宫是天津的一座皇家园林,落成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由长芦盐商专为乾隆皇帝所捐建。②此前,乾隆多次巡幸天津,但一直没有专供驻跸之行宫,于是众盐商便恳请巡盐御史高诚上奏朝廷,请允准为皇上在津兴建一座。得到批准的当年,这座辉煌庞大的皇家园林便构建而成。③柳墅行宫地处海河东岸,围墙周长240丈,有房约500间,整座行宫大致分两部分,一是殿堂区,二是园林区。殿堂区楼宇密布,层次分明;园林区花木扶疏,小桥弯环,颇具皇家气派。乾隆非常喜爱这座行宫,无论专巡津沽,还是南游途经,都以此为下榻之所,先后在这里驻跸八次。他亲自为各牌楼、殿堂撰作了匾额和楹联,并吟写成数十首诗作。这些诗作和匾联,乾隆都亲书于钩金素蜡笺、洒金蓝蜡笺、碧蜡笺或藕色绢上,并钤“乾隆宸翰”等御玺,保存于内。他还在这里处理政务,赐宴盐商,并向盐商赏赐了御书福字、貂皮及荷包等物。④嘉庆六年(1801年),天津遭受一场“汪洋横溢弗百里,洪涛浊浪弥四庐”的特大水灾,柳墅行宫因而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破坏。当时,身任盐政之职的别苏图曾上奏朝修葺行宫,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是见诸文字记载的柳墅行宫的首次重建。⑤重建后的柳墅行宫,似乎并没有发挥其“巡幸驻跸之所”的实际作用,嘉庆、道光两帝一直未启用它。柳墅行宫就好像被打入了冷宫的嫔妃,再也难得圣恩的眷顾。道光二十六年(1846),柳墅行宫奉旨拆卖,于是,存世81年的这座天津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便从天津土地上消逝了。⑥曾有学者提出将柳墅行宫异地重建问题,称:柳墅行宫原址在第一热电厂一带,现旧迹无存,又受区域规划的局限,在原址恢复柳墅行宫的可能性已经没有。建议结合柳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全部或局部恢复柳墅行宫,将该公园打造成皇家主题的休闲公园。既不影响公园的功能定位,又能彰显天津文化的深厚底蕴。两部《长芦盐法志》中都附有“柳墅行宫图”,或可为复建提供参考。(选自《天津日报》2023年2月10日,有删改)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乾隆非常喜爱柳墅行宫,亲自为此地吟写成数十首诗作。B.乾隆在柳墅行宫赐宴盐商,并赏赐他们御书福字等物。C.乾隆去世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的柳墅行宫得到多次的修葺。D.曾有学者提出将柳墅行宫异地重建问题,“柳墅行宫图”或可为复建提供参考。【答案】C【分析】选项A、B和D都是根据原文内容可以直接确认的信息。A项提到“乾隆非常喜爱柳墅行宫,亲自为此地吟写成数十首诗作。”这与原文第③段中的描述相符,即“他亲自为各牌楼、殿堂撰作了匾额和楹联,并吟写成数十首诗作。”B项说“乾隆在柳墅行宫赐宴盐商,并赏赐他们御书福字等物。”这也与原文第③段中的内容一致,即“他还在这里处理政务,赐宴盐商,并向盐商赏赐了御书福字、貂皮及荷包等物。”D项表述“曾有学者提出将柳墅行宫异地重建问题,‘柳墅行宫图’或可为复建提供参考。”这与原文第⑥段中提到的内容相吻合,即“两部《长芦盐法志》中都附有‘柳墅行宫图’,或可为复建提供参考。”C项指出“乾隆去世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的柳墅行宫得到多次的修葺。”然而,原文第④段只提到了一次特大水灾后的重建,即“嘉庆六年(1801年),天津遭受一场特大水灾……这是见诸文字记载的柳墅行宫的首次重建。”并没有提到多次修葺的情况。因此,C项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详解】文章主要讲述了天津的一座皇家园林——柳墅行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历史变迁以及关于其复建的建议。通过对文中信息的细致梳理,我们可以判断每个选项是否与原文内容相符。【点睛】在处理此类阅读理解题目时,关键在于仔细阅读原文,对照选项内容,查找依据,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本题而言,通过逐段比对原文与选项,可以发现C项中关于“多次修葺”的信息并未在文中出现,因此C项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说法。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柳墅行宫的大小和内部整体布局。B.使用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柳墅行宫的位于海河东岸,地理位置优越。C.使用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柳墅行宫的位于海河东岸,地理位置优越。D.使用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柳墅行宫的大小和内部整体布局。【答案】D【分析】画线句子中提到了“围墙周长240丈,有房约500间”,这是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具体说明柳墅行宫的规模大小。同时,文中还提到了“整座行宫大致分两部分,一是殿堂区,二是园林区”,这是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来阐述行宫内部的布局情况。因此,这些说明方法是用来描述柳墅行宫的大小和内部整体布局的。【详解】选项A中的“举例子”并未在画线句子中体现,故排除A。选项B中的“举例子”同样未体现,且“地理位置优越”并非画线句子所要说明的内容,故排除B。选项C虽然提到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但是所说明的内容并不是“地理位置优越”,而是行宫的大小和布局,故排除C。选项D正确指出了使用的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以及所说明的内容(行宫的大小和内部整体布局),与画线句子内容相符。【点睛】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对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题,需要准确识别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这些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内容。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可以确定正确答案。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樊彬的《津门小令》,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④段中加点词“近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C.第⑤段中“嫔妃”指的是再难得圣恩眷顾的柳墅行宫。D.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柳墅行宫。【答案】D【分析】选项A、B和C都是根据原文内容可以直接确认的信息。A项提到文章开头引用了樊彬的《津门小令》,这是一种常见的开篇手法,用以激发读者兴趣并引出后文,所以A项是正确的。B项指出第④段中“近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这个词确实传达了水灾给柳墅行宫带来的破坏程度是几乎完全毁灭性的,但并未绝对,这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因此B项也是正确的。C项中的“嫔妃”比喻用法指的是不再受皇帝恩宠的柳墅行宫,从文中可以推断出此含义,所以C项同样正确。D项提到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然而,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文章并不是严格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柳墅行宫的,而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行宫的建立、使用、遭受破坏、重建以及最终的拆除和可能的复建建议。因此,D项是不正确的。【详解】文章首先引用了《津门小令》来吸引读者注意,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柳墅行宫的历史,包括它的建立、功能、遭受的灾难、重建和最终的消失。文章并没有明显地按照空间布局来介绍行宫的结构或内部布局,而是侧重于其历史变迁。【点睛】在处理这类阅读理解题目时,关键在于仔细阅读原文,对照选项内容,查找依据,核实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本题而言,通过逐段比对原文与选项,可以发现D项中关于空间顺序的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符。(四)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往来翕忽(静悄悄的样子)C.悄怆幽邃(深)D.以其境过清(凄清)【答案】B【分析】本题要求考生根据《小石潭记》中的文段内容,判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否正确。每个选项对应文中的一个加点词,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A."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许"字在这里表示大约的意思,是对数量的一个大致估计,因此解释为“大约”是正确的。B."往来翕忽"中的"翕忽"描述的是鱼儿在水中快速游动的样子,而不是静悄悄的样子。所以这里的解释是错误的。C."悄怆幽邃"中的"邃"字指的是深远、深邃的意思,与“深”相对应,因此解释为“深”是正确的。D."以其境过清"中的"清"字在这里指的是环境的清冷、凄清,所以解释为“凄清”是正确的。【详解】《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游记散文,描写了他在永州时游览小石潭的所见所感。文章中的加点词语都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以及文言文的常识。A项中的"许"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大约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一致。B项中的"翕忽"是形容动作迅速的词语,与静悄悄的状态不符。C项中的"邃"字在文言文中常用来形容深远、深邃的空间或境界。D项中的"清"字在这里指的是环境的清冷、凄清,与文意相符。【点睛】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注意文言文中词语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尤其是一些古汉语中的特殊用法。同时,要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每个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在本题中,B项的解释与原文中的描述不符,因此是不正确的选项。10.下面的句子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B.皆若空游无所依C.潭西南而望D.四面竹树环合【答案】A【分析】倒装句是古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通常是为了调整句子的语序以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在现代汉语中,倒装句指的是主语和谓语的正常语序被颠倒的句子结构。在文言文中,倒装可能涉及其他成分的顺序调整。选项分析:A."全石以为底"的正确语序应为"以全石为底",将"以"(介词)后置,形成倒装。B."皆若空游无所依"是正常语序,没有倒装。C."潭西南而望"也是正常语序,没有倒装。D."四面竹树环合"同样是正常语序,没有倒装。【详解】《小石潭记》中的这一句"全石以为底"使用了倒装结构,正常的表达应该是介词"以"在前,表示用什么作为什么,即"以全石为底"。作者通过倒装这种修辞手法,强调了小潭底部全部由石头构成的特点。【点睛】识别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需要对古汉语的语法有深入的了解。在阅读古文时,要注意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特别是当出现介词或副词位于句首时,要警觉可能是倒装句。本题中,A项的"全石以为底"明显调整了正常语序,因此是正确答案。11.下面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下见小潭”是探幽的结果,而“水尤清冽”则写出了对小潭的第一印象,是初看;“尤”进一步地突出了水之清冽,作者心头之乐也进一步表现出来。B.“参差”是形容繁衍伸展开来的枝蔓长短不齐,“披拂”是形容枝条在微风中轻柔地飘曳,这里生动地刻画了细枝长蔓婀娜多姿、翠色欲滴的动态。C.“空游无所依”,从字面看并未提及水,但我们已能充分感受到潭水的清澄纯净。D.作者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远及近,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答案】D【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小石潭记》中的文段进行分析,找出分析有误的一项。每个选项都对应原文中的一个或多个描述,需要仔细比对原文内容和选项的描述是否相符。A.选项A描述了作者发现小潭的过程以及对小潭的第一印象,与原文内容相符。B.选项B解释了“参差”和“披拂”两个词语的含义,这两个词确实形容了青树翠蔓的形态,与原文描述相符。C.选项C提到“空游无所依”这一描述让人感受到潭水的清澈,这也与原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相符合,表达了鱼儿仿佛在无水的空间中游动,从而反映出水的清澈。D.选项D描述了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但是原文中并没有明确表示作者采用了“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而是通过动态的探索过程来描写发现小潭的。同时,“由远及近”的描述也不符合原文,原文中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观察顺序。【详解】《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游记散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清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在分析每个选项时,需要结合原文的具体描述来判断选项的正确性。A项正确,原文中“下见小潭”确实是作者探幽的结果,而“水尤清冽”是对小潭的第一印象。B项正确,原文中的“参差披拂”确实形容了青树翠蔓的形态。C项正确,原文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确实通过鱼的游动表现出水的清澈。D项错误,原文中并没有明确表示作者采用了“定点观察”的方法,也没有表现出“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点睛】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阅读原文,理解每个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然后与选项进行对比,找出与原文不符的描述。在本题中,D项的描述与原文内容不符,因此是不正确的选项。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13题,共91分。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6)很多人用诸葛亮《诫子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座右铭,表明自己想要达到内心恬淡、宁静专一的境界。【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6)很多人用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座右铭,表明自己想要达到内心恬淡、宁静专一的境界。【分析】本题要求补充完整古诗文语句,需要根据古诗文的上下文内容和常见的古诗词句式来推断空缺部分的内容。通常这些句子都是著名的古诗词中的名句,因此需要对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记忆。【详解】(1)出自曹操的《观沧海》,全诗描写了作者登临海边,远眺大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作者胸怀大志的情感。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空缺部分应该是描述山岛的诗句。(2)出自杜牧的《赤壁》,这首诗通过描绘赤壁古战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空缺部分应该是与前朝有关的诗句。(3)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贫困潦倒中的坚韧不拔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空缺部分应该是与作者的境遇有关的诗句。(4)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空缺部分应该是与作者情感有关的诗句。(5)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和无助。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空缺部分应该是与作者的遭遇有关的诗句。(6)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是一封告诫儿子的书信,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出空缺部分应该是与修身养性有关的名句。【点睛】补充完整古诗词句需要对古诗词有一定的积累和理解,同时也需要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句式结构来推断。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记住每一句的内容,还要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诗词。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①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③,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④,虽多忌克⑤,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⑥,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节选《赵普传》)【注】①阖:关闭。②竟日:整天。③薨:去世。④岸谷:城府。⑤忌克:嫉妒。⑥龌龊循默:心胸狭窄,因循守旧。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尝:________(2)太祖乃悟悟:________【答案】(1)尝:曾经。(2)悟:明白,醒悟。【分析】本题要求解释文言文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平时积累的文言文知识来推敲词义。【详解】(1)“尝”字在文言文中一般表示“曾经”,指过去有过某种行为或经历。(2)“悟”字在文言文中通常指“明白”或“醒悟”,意味着从不理解到理解,或从错误的认识中转变过来。【点睛】对于文言文词汇的理解,除了直接根据字面意思进行推断外,还需要结合语境、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等进行深入分析。在学习文言文时,多读原文并背诵经典句子有助于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1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答案】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分析】在中文中,朗读停顿通常与语法结构和意义单位相吻合。句子中的“/”代表一个自然的停顿,这样的划分有助于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节奏。【详解】本句中的划分如下:“晚年”是一个时间状语,表明动作发生的时间,后面接一个停顿。“手不释卷”是主语和谓语构成的主谓结构,表示一个完整意思,后面接一个停顿。“每归私第”中,“每”是频率副词,修饰动词“归”,表示动作的频繁程度,构成一个意群,后面接一个停顿。“阖户”是动宾结构,表示一个动作,后面接一个停顿。“启箧”是动宾结构,表示一个动作,后面接一个停顿。“取书”是动宾结构,表示一个动作,后面接一个停顿。“读之”是动宾结构,表示一个动作,后面接一个停顿。“竟日”是时间状语,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为句子的结束。【点睛】正确的朗读停顿能够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时也能够使朗读者的表达更加清晰有力。在古文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组合和句子的结构,以确保意义的准确传达。结合选文,简要概括赵普有哪些优秀品质。【答案】赵普的优秀品质包括:刚毅果断、有责任心、坚持原则、不畏强权。【分析】根据选文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赵普的品质:赵普在宋初担任宰相时,表现出了刚毅果断的性格。文中指出“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说明他在处理政务时具有坚定的决心和迅速的行动力。赵普能够以天下事为己任,显示出他有很强的责任感。尽管他性格深沉,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忌克,但他始终将国家大事放在首位。赵普在推荐人才方面坚持原则,即使面对太祖的反对,他仍然反复推荐,最终使太祖接受了他的建议。这一点体现了他不畏强权,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决策。【详解】赵普的优秀品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刚毅果断:赵普在政治决策中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迅速的行动,这种性格使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清晰的判断和有效的执行力。有责任心:赵普能够以天下事为己任,这表明他不仅关心个人利益,更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坚持原则:在推荐人才的问题上,赵普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面对皇帝的反对,他也不放弃,最终使皇帝接受了他的建议,这显示了他的原则性和说服力。不畏强权:面对太祖的愤怒,赵普能够保持镇定,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是领导者的重要品质。【点睛】赵普作为宋初的宰相,他的品质和行为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坚定的决心、强烈的责任感、坚持原则的勇气以及对权力的清醒认识。这些品质不仅在政治领域,在任何领导岗位上都是宝贵的财富。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阳台上的花黄咏梅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本文②~⑤段叙述了四个与植物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不是发生在阳台上,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答案】两个不是发生在阳台上的故事是:母亲在小旅馆第一次看到“人脸花”的故事。家乡流行养“五代同堂果”作为“年花”的故事。【分析】本文通过描述与植物有关的几个故事,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生活变迁。其中,第②段讲述的是母亲在房前小菜园种菜的故事;第④段讲述的是母亲退休后在阳台上种花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与阳台有关。而第③段讲述的是在小旅馆看到“人脸花”的故事,以及第⑤段讲述的是在花市挑选“五代同堂果”作为“年花”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并不是在阳台上发生的。【详解】文中第③段描述了作者一家在小旅馆对面花坛看到“人脸花”的情景,这是在外地,与家中阳台无关。第⑤段则讲述了母亲在花市挑选代表家庭团圆意义的“五代同堂果”,这个活动发生在花市,也与家中阳台无关。这两个故事虽然不发生在阳台上,但同样体现了文章主旨,即通过植物寓意来表达家人之间的思念与牵挂。【点睛】在阅读理解题中,寻找特定信息或概括故事内容时,需要仔细分辨文本中的细节,并准确捕捉关键信息。本题要求找出不在阳台上发生的两个故事,因此需要注意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从而正确判断哪些故事与阳台无关。通过对比文中的描述,可以明确地找出这两个故事,并简要概括其内容。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对第⑤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答案】第⑤段中划线句子“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是对主人公的描写。这句话体现了主人公对父母的深厚情感和幽默的性格特点。通过夸张的语气和言辞,表达了即使父母可能因为年纪大而体型消瘦,但在他心中,父母依然是家中的顶梁柱,是最重要的存在。这种表达方式既温馨又充满智慧,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情厚谊和生活的真实情趣。【分析】本题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入手进行赏析。人物描写通常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在第⑤段中,划线句子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主人公在听到母亲的话后,先是一愣,表明他对母亲的话感到意外,随后夸张地提高嗓门说话,显示出他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和幽默感。这种描写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同时也传达了家庭氛围的和谐与温暖。【详解】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语言和行为的描述,巧妙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爱意和幽默感的家庭场景。主人公的行为——用湿布给果实“洗澡”,以及他的话语——即使是夸张地说父母是最瘦的,也依然是家中最大的,都生动地展现了他对家庭的眷恋和对父母的关爱。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重视。【点睛】在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中,对人物描写的赏析是理解文本深层含义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在本题中,通过对主人公语言行为的赏析,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幽默、有爱心的人物形象,也感受到了浓厚的家庭情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①段列举母亲在阳台上种的多种植物,表现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的特点。B.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皆大欢喜”指的是孩子们因刻着自己名字的葫芦结果丰硕而欢喜,父母也因满足了孩子们的心愿而欢喜。C.第③段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主要原因是这些花奇怪且美丽,我被它们吸引了。D.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退休后不再关心家务,而是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抒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答案】CD【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需要仔细阅读文本,并结合选项逐一核对文中信息和表述的准确性。【详解】A项:第①段确实列举了母亲在阳台上种的多种植物,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母亲的勤劳和物尽其用的生活态度,因此A项表述正确。B项:第②段中提到“皆大欢喜”的果实,是指刻有孩子们名字的葫芦结果丰硕,父母因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而感到高兴,所以B项表述正确。C项:第③段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原因是这些花让作者联想到家人和温暖的家庭氛围,而非单纯因为花的奇怪和美丽,所以C项表述错误。D项:第④段提到母亲退休后开始种花,这是她生活方式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她不再关心家务或只是安享晚年,而是展现了她生活的多样化和审美追求,所以D项表述错误。E项:全文通过叙述与感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家庭和母亲的深厚情感,语言确实隽永且感情真挚,因此E项表述正确。【点睛】在阅读理解题中,对于文章的理解分析,需要基于文中的具体信息和语境进行判断。特别是涉及人物性格、情感态度、事件原因等方面的理解,要紧扣文中的描述和暗示,避免主观臆断。对于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细节都要有准确的把握,才能确保每个选项的判断都是正确的。19.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点明花名及花语,从写法角度入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答案】这样写的作用在于通过母亲对“人脸花”的命名和对花朵特征的具象描述,巧妙地将花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使得这种花不仅仅是一个物种的名称,而是充满了家庭情感的象征。同时,结尾点明花名及花语,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深刻的意义,即无论距离多远,家人之间的思念和爱永远不会改变。这样的写法增强了文章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分析】本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母亲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和对子女的无尽思念。通过对“人脸花”的命名,作者巧妙地将花的形象与家庭成员的形象相结合,使得这种花成为了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系的象征。结尾处揭示花名和花语,不仅为前文的描写画上了句号,也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即家人之间的思念和爱是永恒的。【详解】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母亲的视角,将一种普通的花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母亲将花坛中的花比作一家人,这种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充满了深情。通过这种写法,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感。同时,结尾处揭示的花名“三色堇”和花语“请思念我”,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象征意义,即使家人身处异地,但彼此之间的思念和爱永远不会改变。这种写法使得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也使得文章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点睛】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对物的命名和赋予象征意义,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本文中,通过对“人脸花”的命名和描述,作者成功地将花的形象与家庭成员的情感紧密联系起来,使得这种花成为了家庭情感的象征。同时,结尾处揭示的花名和花语,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深刻的意义,使得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一)综合性学习(5分)2022年12月,有网民在浙江省政府网站留言,认为《水浒》一书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建议将这部作品移出教材推荐书目。对此,2023年2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在政府网站上做了回复。围绕这个问题,请你阅读下面有关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以下是关于《水浒》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调查时依据家长参与学生阅读的比例将样本分成了三组,第一组同学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在50%及以上,第二组同学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在10%到49%之间,第三组同学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在9%以下。【材料二】《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书中很多创新之处,被后文学争相模仿。仅从文法角度来说,全书“行文如行兵”,谋篇布局非常纯熟,将草蛇灰线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明代文学家金圣叹曾指出,书中有十五种创新文法,包括倒播法、夹叙法、大落墨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等,这些写作手法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常常看到。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本的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等方面赏析作品,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材料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敏强认为:“《水浒》内容很有价值,应在中小学课本中保留。”我们既不能一味强调其经典性而完全忽略对学生困惑的引导,也不能因为其充斥“暴力”等元素而因喳废食,应该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和“糟粕”,要以理性的态度来解读它,通过解读,实现解“毒”。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对学生阅读思维乃至个人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材料四】《水浒》没有给我们展现一个“正确”的世界,而是一个多样的世界。有善,有恶,有善与恶之间的种种不得已,幻想、隐忍、挣扎、妥协、反抗……一言一行背后都镌刻着人性的复杂。丰富且深刻的内核,是《水浒》被列入名著的理由,也是值得我们(包括中小学生)一读再读的根本原因。阅读【材料一】,简要概括你从这个调查数据中得出的结论。【答案】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家长参与阅读的比例越高,学生喜欢阅读《水浒》的比例也越高。【分析】通过观察给定的统计图表,可以看到三组不同家长参与阅读比例的学生群体对于《水浒》的喜爱程度有明显的差异。第一组家长参与阅读比例在50%及以上的学生,喜欢阅读《水浒》的比例最高;第二组家长参与阅读比例在10%到49%之间的学生,喜欢阅读《水浒》的比例中等;第三组家长参与阅读比例在9%以下的学生,喜欢阅读《水浒》的比例最低。【详解】具体来说,第一组有100%的家长推荐孩子阅读《水浒》,同时这一组中有80%的学生喜欢阅读《水浒》。第二组有60%的家长推荐,相应地这一组中有40%的学生喜欢阅读。而第三组只有20%的家长推荐,这一组中也只有20%的学生喜欢阅读。由此可以推断,家长的参与和推荐对学生是否喜欢阅读某本书有很大影响。【点睛】这个调查结果揭示了家长参与对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影响。家长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还能间接促进学生对文学名著等具有文化价值的书籍的阅读。因此,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可能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阅读后三则材料,概括将《水浒》保留在教材推荐书目中的理由。【答案】将《水浒》保留在教材推荐书目中的理由包括:文学价值:《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地位。写作技巧:书中运用了多种创新文法和写作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语言技能提升:中学生通过阅读《水浒》可以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文化理解:学生应该理解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和“糟粕”,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人性探讨:《水浒》展现了一个多样的世界,丰富且深刻的内核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具有教育意义。【分析】材料二强调了《水浒》的文学价值和对写作技巧的贡献,材料三指出了《水浒》在教育中的作用,即提升语言技能和批判性阅读能力,而材料四则从文化和人性的角度说明了《水浒》的教育意义。【详解】《水浒》作为一部文学经典,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和文法对后来的文学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育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同时通过对作品中的“精华”和“糟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人成长极为有利。《水浒》所展现的多样化世界和对人性的深刻探讨,也使其成为值得一读再读的教育素材。【点睛】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水浒》不仅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作品,其在教育领域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人性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些都是将《水浒》保留在教材推荐书目中的有力理由。(二)名著阅读(8分)22.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作品人物文段或评述《_①_》尼摩船长站在平台上,在猛烈的暴风下岿然不动。他用绳子捆住腰隙,以此抵抗阵阵冲来的海浪。我也站在平台上,用绳子捆住自己,观赏这风暴,同时也赞赏这无与伦比的不惧风暴的人。《_②_》杜少卿他鄙薄功名,蔑视权贵;对某些封建礼俗提出大胆挑战,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在他身上有比较多的离经叛道的味道。《西游记》_③_③赴西天取经,一路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坐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水浒传》_④_④有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答案】①《海底两万里》;②《儒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分析
- 轮椅车 第31部分 电动轮椅车的锂离子电池系统和充电器 要求和试验方法 征求意见稿
- 直播招商课件教学课件
- 金融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集锦
- 维修水泵机组合同(2篇)
- 学习领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指引》心得体会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编译原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发现问题说课稿
- 阳春市河朗镇饮用水供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听神经瘤讲课课件
- 2023年食品安全粮食类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作业设计
- 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自查报告
- 混凝土结构理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
- 土地整理项目结算审计方案及提供资料清单
- 某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二年级语文质量分析ppt课件精选ppt
- JJF 1272-2011阻容法露点湿度计校准规范
- GB/T 39517.2-202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农用定位与导航系统测试规程第2部分:在直线和水平运行状态下卫星自动导航系统的测试
- 高中生学法指导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