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7的乘法口诀》|苏教版教案:7的乘法口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6.1节《7的乘法口诀》。教材中包含了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和记忆技巧,以及相关的练习题目。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记忆7的乘法口诀,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口诀卡片。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16的乘法口诀,引入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2.编写口诀: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尝试编写口诀。3.记忆技巧:教授一些记忆7的乘法口诀的技巧,如:分组记忆、联想记忆等。4.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的内容。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7的乘法口诀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七、作业设计题目:3×7=?答案:21题目:5×7=?答案: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记忆口诀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编写8的乘法口诀,并分享自己的记忆技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了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和记忆技巧。这些内容是学生掌握乘法知识的基础,也是他们在实际计算中能够灵活运用的关键。二、教学目标细节我特别强调了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这个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在教学难点与重点方面,我着重关注了让学生理解并记忆7的乘法口诀,以及让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这两个方面是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四、教具与学具准备细节在教具与学具准备方面,我准备了黑板、粉笔和口诀卡片,这些教具可以帮助我更直观地展示口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也准备了练习本和笔,让学生能够及时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过程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复习16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自然地过渡到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尝试编写口诀,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口诀。在学生掌握口诀后,我通过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六、板书设计细节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了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个乘法算式的结果。这样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理解。七、作业设计细节在作业设计方面,我布置了两道题目,让学生用口诀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计算,进一步巩固对口诀的记忆和运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细节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记忆口诀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我还计划让学生尝试编写8的乘法口诀,并分享自己的记忆技巧,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提高。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运用了一些教学技巧和窍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以亲切的语言和温和的语调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课堂的轻松和愉快。在讲解口诀时,我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在时间分配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导入阶段,我通过复习16的乘法口诀,自然地过渡到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在编写口诀和记忆技巧的讲解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练习,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口诀的记忆方法。我在课堂提问上采用了启发式的方法。我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并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编写口诀。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在情景导入方面,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我通过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7的乘法口诀?”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口诀。在教具的使用上,我运用了口诀卡片这一直观的教具。通过展示口诀卡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每个乘法算式的结果,有助于他们记忆和理解口诀。在教案反思方面,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在记忆口诀时遇到的困难。我会针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我还会尝试引入更多的教学活动和游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提升题目1: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小明7块巧克力。请问,小明一共得到了多少块巧克力?答案:小明一共得到了21块巧克力。题目2:小华有5个橙子,每个橙子里有7个种子。请问,小华一共有多少个种子?答案:小华一共有35个种子。题目3:请在纸上写出7的乘法口诀,并尝试解释一下你是如何记忆的?答案:7的乘法口诀如下: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我通过设计这些题目,让学生在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打印创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结构设计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三维动画MAY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江师范学院《SAS与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重庆市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长春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航空学院《老年认知症的筛查与干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会展设计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环境分析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商会工作计划
-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 施工现场5S管理规范
- 投资学基础(第二版)教案全套 李博
- 【MOOC】中级财务会计-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延续护理服务课件
- 2024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
- 【MOOC】断层影像解剖学-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件全套 陈冬花 第1-10章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概述-小学英语课堂管理
- 电力线路常见故障培训
-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