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实施细则_第1页
省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实施细则_第2页
省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实施细则_第3页
省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实施细则_第4页
省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省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实施细则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1

第二部分机构与职责.................................1

一、省卫生健康委..................................1

二、市、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2

三、省、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4

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

第三部分孕产期保健服务.............................9

第四部分质量管理..................................27

一、评价指标.....................................27

二、质量控制.....................................27

三、孕产妇死亡报告及评审.........................29

第五部分信息管理..................................29

一、省、市、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29

二、各级产科质量管理机构.........................29

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

附件................................................30

1

第一部分总则

为加强和规范孕产期保健工作,保障母婴安全,坚持保健

与临床相结合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应对生育政策调整,进一

步做好全省孕产妇全程动态管理与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原卫健委《关于印发〈孕产期保

健工作管理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卫妇社发

〔2011〕56号)及《XX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产科质量控制评价

标准(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我省

实际制定本细则。

孕产期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准备妊娠至产后

42天的妇女及胎、婴儿提供全程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

本规范适用于全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开展助

产技术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助产机构),其它医疗卫生

机构提供孕产期保健的可参照本细则执行。助产机构及其人员应

当依据法律法规及本细则的相关规定开展孕产期保健服务工作。

第二部分机构与职责

一'省卫生健康委

(一)制订全省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全省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体系和高危孕产

妇转诊、会诊网络,明确各级职责,实行统一管理。

1

(三)组建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对孕产期保健专业人

员开展培训。

(四)建立健全全省孕产期保健信息系统,监督、管理孕

产期保健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

(五)组织管理孕产妇、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六)组织制订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及相关制度,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价。

(七)协调省卫生健康委综合监督局,依法对医疗卫生机

构提供的孕产期保健服务进行监督,处罚违法行为。委托XX省

妇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在省妇幼保健院)作为省级产

科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全省产科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市'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一)落实孕产期保健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制订辖区内

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和工作流程(包括高危孕产妇、

危重孕产妇管理方案与措施等内容),并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二)建立健全辖区内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体系、孕产期系

统保健服务网络和高危孕产妇转诊、会诊和抢救网络,公开辖区

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转诊、会诊网络流程,以及危重孕产

妇和新生儿急救中心名单与联系方式,明确职责,统一管理。

(三)成立母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开展孕产期

保健服务中相关工作的协调,尤其是危重孕产妇急救过程中的

协调,保障急救转诊网络的畅通;组织调度辖区危重孕产妇急

2

救专家组成员参加指导各级助产机构的抢救治疗工作,采取综

合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

(四)组建以妇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内科、外科、

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相关学科业务骨干为

成员的辖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专家组。专家组负责制定

抢救流程,规范应急预案,开展危重、疑难孕产妇抢救工作,

并对辖区内孕产妇急救中心进行检查、指导、评估。

(五)组建由妇产科、新生儿(儿科)和妇幼保健等相关

学科专家组成的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孕

产期保健专业人员的培训、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

质量控制等。

(六)依托妇幼保健机构组建辖区产科质量管理机构,设

专人负责辖区孕产妇管理组织协调工作。产科质量管理机构在

母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辖区产科质量的监督和

管理,高危孕产妇追访的协调和落实;开展产科等级评审,提

升产科服务质量;了解并掌握辖区各医疗卫生机构高危孕产妇

的发生、治疗、管理和转归情况。组织专家对孕产期保健工作

进行技术指导、督导考核及质量控制,开展专业人员技术培训

及考核;开展孕产妇、新生儿死亡评审及死亡调查;定期将辖

区产科质量检查结果、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及抢救实施情况,向

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上级产科质量管理机构报告。

(七)建立健全辖区内孕产期保健工作信息系统,监督管

3

理孕产期保健信息的收集、审核、上报工作。

(八)实施质量管理,包括组织制订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

评价标准及相关制度,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价;组织管理辖

区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评审及危重孕产妇评审工作。

(九)协调同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机构,依法对医疗卫生

机构开展的孕产期保健服务进行监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省'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一)配备具备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资质、有妇产科临床及

保健管理经验的中高级职称专职人员从事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

管理。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建立健全本辖区孕产期保健管

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母子健康手册管理制度、使用规范等),

督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认真执行。对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情况

定期进行总结,将工作开展情况向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反

馈,并报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上级妇幼保健机构。

(二)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下,组织孕产期保健技术

指导组对辖区内助产机构的孕产期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及质

量控制评价;组织开展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及考核,推广适宜技

术,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监督和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指导。

(三)负责辖区内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的

监测、报告、分析及质量控制。

(四)制定孕产期健康教育计划,指导和开展本辖区孕产

期健康教育工作。

4

(五)建立信息科(室),设置专人负责辖区内孕产期保健

相关信息的收集、审核、汇总、统计分析、上报等工作,定期

进行质量控制。定期组织召开信息管理工作例会,对信息人员

进行培训。

(六)针对孕产期保健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展调

查研究,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七)开展与本级职责和能力相适应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工作进行指导。

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一)村卫生室(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1.承担辖区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开展孕前保健、孕期保

健、母乳喂养、产褥期保健、新生儿保健等健康教育工作;进

行孕情监测,发现孕情后及时填写《XX省妇女孕情报告卡》(见

附件1),于2个工作日内上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动员督促孕妇于孕13周前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立保健档案、领取《母子健康手册》;追踪落实孕妇定期产前

检查情况,协助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高危孕产妇管理;做好

产后访视工作;督促产妇进行产后42天健康检查。

2.按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要求,做好辖区孕产妇保健管理

相关资料登记,收集辖区孕产妇数、出生数、孕产妇死亡、围

产儿死亡、新生儿死亡等有关数据,填报村级报表按规定时间

及时上报,并整理存档。

5

3.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的培训、质量检查和

督导管理。按时参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的妇

幼健康工作例会,汇报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情况。

(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承担辖区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收到“XX省妇女孕情报

告卡”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落实随访,动员并督促孕妇于孕13

周前至本机构建立孕产妇保健档案,并发放母子健康手册。按

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和本细则的要求,

开展孕前保健、健康教育和指导、早孕建册、妊娠高危因素筛

查及转诊、产前检查与随访、产后访视和正常产妇产后42天健

康检查等工作。及时了解、掌握自愿在其它医疗卫生机构接受

有偿产前检查的本辖区孕产妇保健相关信息,督促孕妇定期进

行产前检查并纳入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做好辖区孕产妇全程

追踪与管理工作。

2.按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要求,健全各项孕产期保健管理

登记。专人负责孕产期保健信息的登记、录入、审核、汇总、

质控、上报等。

3.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的培训、质量检查和

督导管理;每季度参加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例会;每月组织

召开辖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健康工作例会,定

期开展专业培训和工作指导,留存工作过程痕迹,整理存档备查。

(三)各级助产机构

6

1.设立由一把手院长负责的院内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对

产科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制定危重孕产妇抢救预案,定期组织

预案演练;制定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实施细则;制定危重孕产妇

抢救用血应急预案等。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产科主导、多科

室专家组成的院内产科急救小组,完善接诊、救治、转诊等工

作机制,以保证抢救通道畅通。建立产、儿科协作联动机制,

确保每个分娩现场有1名经过新生儿复苏培训的专业人员在场。

2.遵照孕产期保健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指南、技

术规范,为孕产妇提供连续、系统保健服务。严格执行“首诊

负责制”,不得推诿孕产妇;协助开展孕情监测,规范机构内服

务流程,发现孕情及时填写《XX省妇女孕情报告卡》信息(见

附件1)并告知孕妇到居住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

孕产妇保健档案,领取《母子健康手册》;按照产科质量控制评价

标准要求设置孕妇学校、产科门诊、产科病区、分娩区以及新生

儿区等并通过产科等级评审;规范提供孕产期健康教育、孕前保

健、产前检查、妊娠危险因素筛查、妊娠风险评估、妊娠合并症

和并发症诊治、助产服务、异常产妇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严格

实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做好危重孕产妇抢救转运工作。

3.设立再生育服务咨询门诊,强化孕产妇风险管理。对于

不宜继续妊娠的孕妇,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评估

和诊断,告知风险,提出医学建议,登记备案并纳入高危孕产

妇专案管理。填报《XX省不宜继续妊娠孕妇报告卡》信息(附

7

件2),于2个工作日内报送辖区产科质量管理机构。

4.做好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确定专人随访,密切监测并

及时处理危险因素;督促高危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未按

约定时间复诊者应追踪复查;随访并记录已转诊高危孕产妇妊

娠/抢救结局。

5.按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要求,健全各项孕产期保健服务

登记,按照规定填报妇幼健康相关监测表卡及报表、配合做好

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专人负责孕产期保健信息

的汇总审核、质控上报等工作。

6.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的质量检查和监

督管理。

7.设有二、三级产科的助产机构应当为下级医疗卫生机构

提供相应的业务指导,承担高危孕产妇的转诊和会诊等工作,

尤其是综合性医院应充分发挥综合诊治和抢救能力优势。

8.市、县级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应当按要求加强组织建设

和制度建设,接受本辖区危重孕产妇的会诊和转诊,确保急救

绿色通道的畅通,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做好会诊、转诊

和抢救的各项记录、报告和管理;组织疑难和危重病例讲解、

分析,举办讲座等业务活动,帮助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提高业

务水平和救治能力。

(附)《XX省妇女孕情报告卡》使用要求

1.村卫生室(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发现孕情后,及时填写

8

《XX省妇女孕情报告卡》(见附件1),于2个工作日内上报乡

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者收到“孕情报告卡”后5

个工作日内落实随访。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开展孕情监测,发现孕情及

时填写《XX省妇女孕情报告卡》信息(见附件1),于2个工作

日内报送所辖区产科质量管理机构。

3.县区产科质量管理机构收到辖区医疗卫生机构报送的

《XX省妇女孕情报告卡》信息后,于2个工作日内落实孕情报

告信息的流转。按照本地户籍孕妇由户籍地所在乡镇卫生院(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落实随访、外地户籍由居住地所在乡镇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落实随访的管理原则,将收

到的孕情报告信息转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三部分孕产期保健服务

孕产期保健包括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全程系统

保健服务。目的在于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的

生活方式,保障妊娠过程的正常进展;早发现、早干预妊娠风

险,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帮助产妇安全分娩,危急时得到及

时和有效的救治;产后母亲顺利康复,婴儿健康成长。

一、孕前保健

为准备怀孕的夫妇提供以健康教育、健康状况检查及评估、

健康咨询与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保健服务;为有高危因素的人群

9

提供干预和健康管理。目的是使妇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的怀

孕,预防和减少影响妇女健康和妊娠的不利因素,减少出生缺

陷的发生。内容包括:

(一)健康教育与咨询

通过咨询、讲座及宣传资料的发放等,为准备怀孕的夫妇

提供健康教育服务与咨询,介绍孕前保健服务内容及流程。主

要内容包括孕前保健的重要性,有关生理和心理保健知识,有

关生育的基本知识,生活方式、孕前及孕期运动方式、饮食营

养和环境因素等对生育的影响,出生缺陷及遗传性疾病的防治

及孕前保健流程等。

(二)健康状况检查

在知情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并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

1.了解一般情况:了解准备怀孕夫妇和双方家庭成员的健

康状况,重点询问与生育有关的孕育史,遗传性疾病、传染性

疾病及其他影响生育的疾病史,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按常规操作进行,包括对男女双方生殖系统

的专科检查。

3.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型(ABO和Rh)、血糖、

血脂、肝肾功能、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分泌物、心电图、

胸部X线、B超等检查,必要时进行激素检查和精液检查。

4.专项检查:传染病及性传播疾病如弓形体、风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TORCH筛查);结核病、乙型肝炎、

10

淋病、梅毒和艾滋病筛查;严重遗传性疾病及甲状腺功能检测等。

(三)健康指导

遵循普遍性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计划怀孕

的夫妇进行怀孕前、孕早期及预防出生缺陷的指导等。主要内

容包括:

1.有准备、有计划的怀孕,避免大龄生育。

2.均衡营养,补服叶酸;接种疫苗;防治慢性疾病和传染

病;合理用药;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体重,适宜运动;保持心理健康。

3.对于在妊娠中存在高危风险的夫妇,能治疗者,给予恰

当的治疗,告知暂不宜妊娠。不需治疗者,也要告知在妊娠进

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4.介绍早孕症状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建册,落实

孕期保健。

二'孕期保健

(一)孕早期保健

孕早期保健服务是对妊娠13+6周前孕妇进行的服务和指导,

目的在于预防有害/致畸因素对胚胎的影响,及早发现不宜继续

妊娠的妇女,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内容包括:

1.早孕建册与孕期危险因素筛查

(1)确定妊娠和孕周,为每位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档案,

发放《XX省母子健康手册》,并纳入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

11

(2)详细询问孕妇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月经史、

生育史、避孕史、夫妇双方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计算预产期。

(3)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胎心率,进行全身体格检查

及妇科检查。

(4)完成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阴道分泌物、肝功能、

肾功能,艾滋病、梅毒及乙肝相关检测。不具备艾滋病、梅毒、

乙肝检测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动员并书面告知孕妇到有条件

的医疗卫生机构完成检测。

(5)建议进行血糖测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沙眼衣原

体及淋球菌检测、心电图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根据需要适当

增加检查项目。

(6)按照《XX省高危妊娠评分标准》(见附件3)对孕妇

进行孕期危险因素筛查,发现高危孕妇(即筛查时有任何一项

指标与《评分标准》中相符者),在《XX省高危妊娠管理登记本》

(见附件5)进行登记并记录其详细联系方式,及时转诊,做好

专案管理,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有合并症、并发症的孕

妇及时诊治或转诊,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评估是否适于继

续妊娠。

2.保健指导

(1)讲解孕早期主要生理变化和胚胎发育特点;根据孕前

体重指数制订孕期的合理体重增长范围;给予营养、运动、心

理、口腔卫生和避免接触致畸因素及医源性伤害的咨询指导;

12

孕早期异常情况的识别及疾病预防知识;告知出生缺陷产前筛

查和产前诊断的意义和最佳时间等。

(2)讲解规范进行孕期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二)孕中期保健

孕中期保健是指对妊娠13周〜27'周的孕妇进行的服务和

指导。通过定期产前检查和相关监测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孕

妇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早进行诊治,维护孕妇与胎

儿健康。内容包括:

1.产前检查

至少2次,建议分别在孕16〜20周、孕21〜24周各进行1

次。发现异常者酌情增加检查次数。初诊/复诊均应了解胎动出

现时间,绘制妊娠图。

(1)产科初诊:确定妊娠和孕周,告知孕妇到居住地卫生

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档案,领取《XX省母子健

康手册》,并纳入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问诊、体检和辅助检查

同孕早期保健,并进行阴道检查产科检查(体重、血压、宫高、

胎心、胎位等)。

(2)产科复诊:询问孕期健康状况,查阅孕期检查记录及

辅助检查结果。进行体格检查、产科检查。每次复诊进行血常

规、尿常规检查。

(3)特殊辅助检查:妊娠n〜13+6周建议进行胎儿颈后透

明层(NT)筛查;妊娠15〜20"周知情选择进行中孕期唐氏综

13

合症筛查;妊娠22〜24周超声筛查系统胎儿畸形;妊娠24〜28

周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4)产前诊断:孕妇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羊水过多或者过

少;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有可疑畸形;孕早期时接触过可能

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

天性严重缺陷婴儿;预产期年龄大于或等于35周岁),经治医

师应当告知该孕妇到具有产前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

2.健康评估

(1)妊娠危险因素筛查:严格按照《XX省高危妊娠评分标

准》对孕妇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对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监测、

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根据每次复诊检查结果,对所有孕妇

进行动态评估和相应治疗,做好报告、转会诊和随访等工作。

(2)胎儿生长发育评估。

3.保健指导

(1)讲解孕中期母体主要生理变化和胎儿发育特点;提供

营养、心理、卫生及运动等指导;告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

妊娠糖尿病筛查的重要性和最佳时间。

(2)孕期常见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妊娠期

糖尿病等)的识别与防治。

(三)孕晚期保健

孕晚期保健是对妊娠满28周至分娩前孕妇进行的服务和指

导。旨在加强母婴健康状况的监测和及时处理。同时,指导孕

14

妇为分娩做好生理、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

所有孕晚期孕妇应在助产机构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

所有高危孕妇应在设有二级产科及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产

前检查和住院分娩。内容包括:

1.产前检查

至少2次,其中至少在孕36周后进行1次。发现异常者酌

情增加检查次数。

(1)产科初诊:确定妊娠和孕周,告知孕妇到居住地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档案,领取《XX省母子健康手

册》,并纳入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问诊、体检和辅助检查同孕早

期保健。孕晚期初诊者应当进行阴道检查,同时进行产科检查。

(2)产科复诊:询问孕期健康状况,查阅孕期检查记录及

辅助检查结果。进行体格检查,产科检查(体重、血压、宫高、

胎心、胎位等)。每次复诊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检查。

(3)特殊辅助检查:复查肝、肾功能。妊娠36周后进行

胎心电子监护及超声检查等(高危孕妇按指南要求适当提前)。

2.健康评估

(1)妊娠危险因素筛查:孕28〜32周、孕36〜37周必须

按照《XX省高危妊娠评分标准》进行再次评估。专案管理高危

孕妇,做好报告、转会诊和随访等工作。

(2)超声与临床结合,评估胎儿生长发育状况。

(3)继续绘制妊娠图。妊娠36〜37周,进行骨盆测量,

15

综合各项检查结果,预测分娩方式,评估分娩风险。

3.保健指导

(1)讲解孕晚期母体主要生理变化和胎儿发育特点;孕妇

自我监测胎动的方法,于妊娠30周开始进行,异常情况及时就

诊;给予营养、心理及卫生指导。

(2)孕晚期常见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

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前置胎盘、胎盘早

剥、胎膜早破、早产等)的识别与预防。

(3)分娩准备教育,包括临产先兆、分娩知识、分娩镇痛和

自然分娩好处;了解产妇对分娩的态度、认识和分娩方式的意愿,

并进行针对性咨询指导;介绍医院分娩的服务和入院需做的准备。

(4)乳房保健知识如乳头凹陷的纠正,母乳喂养和新生儿

护理知识。

三、分娩期保健

分娩期应当对孕产妇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动态评

估,加强对孕产妇与胎儿的全产程监护,积极预防和处理分娩

期并发症,及时诊治妊娠合并症。以产妇及胎儿为中心,提供

全程生理及心理支持、陪伴分娩等人性化服务。鼓励阴道分娩,

严格掌控剖宫产指征及缩宫素应用指征,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

预。内容包括:

(一)全面了解孕产妇情况

1.接诊时详细询问孕期情况、既往史和生育史,索要《母

16

子健康手册》查看产前检查记录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了解有

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2.进行胎位、胎先露、胎心率、骨盆内测量检查,观察宫

缩情况以及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情况。

3.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孕期未进行血型、

肝肾功能、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测及乙肝表面

抗原检测者,应进行相应检查。

4.快速评估孕妇健康、胎儿生长发育及宫内安危情况;筛查

有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以及胎儿有无宫内窘迫;综合判断是

否存在影响阴道分娩的因素;接诊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职责及服

务能力,判断能否承担相应处理与抢救,及时决定是否转诊。

5.及早识别与诊治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加强对高危孕产

妇的监护,必要时转诊或会诊。转诊时须按要求填写《XX省危

重孕产妇转诊单》(见附件6)并做好随访记录。

(二)第一产程保健

1.指导产妇正确对待宫缩,保持乐观情绪;少量多次进食

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勤排尿;少平卧,多采用自由体位;采用呼

吸、按摩等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必要时可采用药物镇痛。

2.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一般以间断听诊进行胎心监护,必要

时采用连续电子监护;观察并记录宫缩的间隔、频率和持续时间;

采用阴道检查替代肛诊以确认宫口扩张、先露下降情况;当胎膜

破裂时应再次行阴道检查并立即听胎心,排除脐带隐性脱垂情况。

17

3.正确绘制和应用产程图,尽早发现产程异常并及时处理,

预防滞产。

4.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

压,对有合并症的产妇需重点加强监护。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出现胎儿窘迫症状时要及时处理.

5.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严格掌握缩宫素应用指征,规

范用药,使用时需要有专人观察。正确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

严格限制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三)第二产程保健

1.每5〜10分钟听一次胎心,有条件应用胎心监护仪监测。

需密切监测胎儿有无急性缺氧。

2.严格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做好接产准备。

3.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

应当做好防治产后出血的准备,必要时及早转诊;胎儿娩出后

应当立即使用缩宫素,并准确测量出血量。

4.积极预防软产道裂伤和新生儿产伤,规范实施助产技术,

正确掌握手术助产和会阴切开的指征,降低会阴侧切率。

(四)第三产程保健

所有助产人员及新生儿科(儿科)医生,均应当熟练掌握

新生儿复苏技术,每个分娩现场均有1名经过新生儿复苏培训

的专业人员在场。新生儿复苏器械应当完备,并处于功能状态。

1.积极预防新生儿窒息,产程中密切监护胎儿,及时发现

18

胎儿窘迫,并及时处理;胎头娩出后及时清理呼吸道,发现新

生儿窒息,严格执行新生儿复苏抢救常规及流程。

2.新生儿处理:清理呼吸道;处理脐带;擦干周身,注意

保暖;Apgar评分;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及早发现产伤,及时处

理。称重、测量身长和带上名签;将新生儿抱至母亲胸前,进

行早接触、早吸吮。

3.正确、积极处理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4.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及早发现损伤,立即缝合。

5.产妇需在分娩室内观察2小时,由专人密切监测生命体

征、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6.发生产后出血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并积极处理,严格

执行产后出血的抢救常规及流程,必要时及时会诊或转诊。

四、产褥期保健

产褥期保健是对产妇从分娩结束到产后42天进行的服务和

指导。其目的是使产妇能顺利康复,母乳喂养成功和新生儿健

康成长。内容包括:

(一)住院期间保健

1.产妇保健

(1)正常分娩的产妇至少住院观察24小时,及时发现产

后出血。

(2)加强对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产后病情监测。

(3)密切观察宫缩复旧情况、恶露性状、会阴伤口愈合、

19

乳房泌乳情况;通过测体温、脉搏了解全身健康情况;并注意

精神、睡眠、饮食是否正常,大小便是否通畅。对体温持续24

小时以上不下降者,应作全面检查,寻找发热原因。

(4)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加强营养、心理及卫生指导,

实行母婴同室,提供母乳喂养条件,进行婴儿营养与喂养、新

生儿保健、避孕节育等指导。

(5)产妇出院时,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对有合并症和并发

症者,应转交产妇住地的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实施高危管理。

2.新生儿保健

(1)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进行胎龄和生长发育评

估,发现产伤,及时处理。做好出生缺陷的诊断与报告。

(2)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

奶。按爱婴医院的要求实行母婴同室,鼓励纯母乳喂养,按需

哺乳,指导母亲和婴儿正确的喂奶和含接姿势。除母乳外,禁

止给婴儿吃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3)观察记录新生儿的喂养、排尿和排便情况,注意第一

次排尿、排便的时间,记录每天尿次、便次以及大便的颜色和

性状;进行五官、皮肤、脐部等护理及称体重。注意观察黄疸

出现的时间及程度。

(4)按要求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

能减低症等、听力障碍)及预防接种,做好记录。

(5)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必要时转入有条件的医疗

20

卫生机构进行监护及治疗。

(6)新生儿出院时,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对有高危因素者,

应转交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或本机构儿童保健部门实施高危新生

儿管理。

(二)产后家庭访视

产后3〜7天、28天分别进行家庭访视1次,如出现母婴异

常情况应适当增加访视次数或指导及时就医。

1.产妇访视

(1)了解孕期、分娩及产后健康情况;

(2)询问一般情况,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和恶露情况。

(3)测量体温、血压、脉搏;检查乳房、子宫复旧及伤口

愈合情况;了解恶露量、色、性状和气味。

(4)指导婴儿喂养、产褥期营养、心理、卫生、活动及避

孕等。督促产后42天进行母婴健康检查。

2.新生儿访视

(1)了解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重、有无窒息或黄疸、

预防接种、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新生儿听力和遗传

代谢性疾病筛查结果等情况。

(2)观察一般情况、面色、精神、呼吸、哭声等情况。

(3)测体温、称体重、听心肺,检查头颅血肿、囱门、眼、

耳、鼻、口、脐部及臀部等皮肤粘膜处有无感染或过敏症状等。

(4)提供新生儿喂养、护理、抚触及预防接种等保健指导。

21

观察一次母乳喂养过程,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指导,鼓励坚

持纯母乳喂养至婴儿6个月。

(三)产后42天健康检查

1.产妇

了解产褥期基本情况;测量体重、血压,进行妇科检查检

查,了解子宫复旧及伤口愈合情况,有条件者进行盆底功能评

估,指导盆地锻炼;对孕产期有合并症和并发症者,应当进行

相关检查,提出诊疗意见;提供喂养、营养、心理、卫生及避

孕方法等指导。

2.新生儿

了解婴儿基本情况;测量体重和身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如发现出生缺陷,应当做好登记、报告与管理;对高危儿进行

相应的检查和处理并专案管理;提供婴儿喂养和儿童早期发展

及口腔保健等方面的指导。

五'高危孕产妇管理

高危孕产妇管理是孕产保健工作的重点,是降低孕产妇和

新生儿死亡率的一项有效措施。为保障母婴安全,应尽早筛查

高危妊娠,做好高危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服务,使高危孕产妇

管理率及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不断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

亡率。全省实行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

(一)管理对象

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的高危孕产妇,包括辖区内常住与

22

流动孕产妇。

(二)筛查评分标准与分级管理要求

妊娠各期均应对孕产妇进行危险因素筛查。根据《XX省高

危妊娠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纳入高危孕

产妇管理系统进行专案管理。

高危筛查评分标准:5分为轻度,10〜15分为中度,20分

及以上为重度。

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要求:筛查评分10分以上者由设有二

级产科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30分以上者由设有三级产科的医

疗卫生机构管理。

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要求: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切实

做好高龄孕产妇管理服务和临床救治的实施意见》(甘卫妇幼发

(2016)195号)相关要求执行。

(三)分级管理内容

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包括:筛查评分、专案管理、追踪监护、

干预治疗、转会诊、急诊急救、结案等工作。各级工作内容如下:

1.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医或社区医生掌握本村或本社区高危孕产妇动态,发现

或怀疑高危孕产妇应及时报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指导、督促高危孕产妇选择合适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产前

检查与住院分娩。

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3

发现高危孕妇后,在《XX省高危妊娠管理登记本》上登记

进行专案管理,同时填写《XX省高危孕产妇转诊单》(见附件5),

按照孕产妇分级管理要求进行转诊。

对在本机构建册者,在《XX省母子健康手册》封面做高危

孕妇标记,督促和落实辖区高危孕妇到上级助产机构产科就诊。

每次对辖区孕妇进行健康管理时都应进行高危复评及登记,至

少每月对高危孕妇追访一次至分娩。协助各级助产机构做好失

访高危孕产妇的追访工作。做好相关信息上报与反馈。

3.各级助产机构

(1)高危因素筛查:孕妇到各级助产机构进行首次产前检

查时,都应进行高危因素筛查,每次产检复诊时都应进行高危

复评,特别应在妊娠28周、34周、37周、住院临产各期应常

规复评一次,及时发现新的高危因素。复评与初筛结论不同的

应在《XX省母子健康手册》内将复评结论填写完整。

(2)登记与标识:实行高危孕产妇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

孕产妇即应告知孕妇或家属高危妊娠的危险性,登记于《XX省高

危妊娠管理登记本》,在《XX省母子健康手册》“高危管理”栏

记录、封面清晰标注“高危”字样或盖“高危”印章,并转高危

门诊。孕期高危情况如无变化,不必重复登记,如发现新的高危

因素需在“高危管理”栏中依次填高危因素及发现孕周。对产时、

产后出现的高危因素应及时填写在保健手册相应栏目。

(3)追踪随访:实行高危孕产妇专人专案管理,了解高危

24

妊娠的发生、治疗、转归的全过程。对未按预约时间进行产检

者,应积极追踪随访,若失访,立即电话上报辖区产科质量管

理机构协助解决。

(4)转诊要求:按照《XX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产科质量控

制评价标准(试行)》中孕产妇三级转诊要求,对不属于本级管

理或者经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或病情加重的高危孕产妇,在征

得孕产妇或家属同意后,及时转往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治。

同时填写一式两份《XX省危重孕产妇转诊单》(见附件6),一

份转出单位保留,一份随高危孕产妇至接诊医院。如孕产妇及

家属不同意转诊或另行选择转诊单位,需在病历上注明拒绝转

诊或自愿转至某医院,同时签字为证。

危急重症孕产妇转诊前,转诊医疗机构应当与接诊医疗卫

生机构联系,同时进行转诊前的初步处理,指派具备急救能力

的医师护送,并携带转诊单及相关的病情资料。

对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转诊的高危孕产妇,可实行就地、

就近抢救的原则,待病情稳定后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就

近转至其他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危急重症孕产妇转诊无特殊情

况时,优先考虑转往负责本地区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各定点

救治医疗机构不得以各种借口延误转诊,推诿转诊对象。

转出单位应在两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并登记,接诊单位相关

科室负责协助转出单位对危急重症孕产妇进行追踪随访。对转

回的孕产妇应按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处理意见进行观察、治疗

25

与随访。

(附)高危孕产妇三级转诊要求

1.一级产科

(1)筛查出的高危评分10分以上孕产妇应转送设有二级

产科的医疗卫生机构,高危评分30分以上者应直接转送设有三

级产科的医疗卫生机构。

(2)在负责的高危妊娠监护与处理范围内(妊娠期高血压

疾病、轻度贫血和经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诊治后病情缓解的孕产

妇),凡经积极治疗观察效果不好者,须予以转诊。

(3)先兆早产或早产临产和胎膜早破者应予以转诊。

(4)估计胎儿体重三4000克或<2500克的初产妇,应立即

转诊。

(5)有头盆不称或产程异常者,应立即转诊。

(6)有羊水及胎心异常者应立即转诊。

(7)有产科出血者在做相应处理的同时立即转诊。

(8)有产褥异常者应转诊。

2.二级产科

(1)首次产检发现有不宜妊娠因素(如妊娠合并严重内科

疾病等),而本人又要求继续妊娠者,应予以转诊。

(2)凡有严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应立即转诊。

(3)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病理妊娠者经治疗无改善者

应立即转诊。

26

第四部分质量管理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和质

量控制,参照评价指标,制订质控方案和质量评价标准。省级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市(州)、县(市区)每半年组织

1次质量检查。产科质量控制标准按照《XX省助产技术服务机

构产科质量控制评价标准(试行)》相关要求执行。

一'评价指标

(一)产科质量指标:会阴侧切率、会阴三度裂伤发生率、

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出生窒息发生率和新生儿复苏成功率、

巨大儿发生率、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子

痫发生率、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孕

产妇死亡率、院内可避免孕产妇死亡数、母乳喂养率、艾滋病

病毒检测率、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病毒药物应

用比例、梅毒检测率、梅毒感染孕产妇获得规范治疗的比例、

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比例,

出生缺陷检出率、产褥感染率等。

(二)保健管理指标:早孕建册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孕期检测率、

产后访视率、健康教育覆盖率、知识知晓率和服务满意度等。

二'质量控制

(一)各级产科质量管理机构

1.在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孕产期保健质控

27

工作。组织辖区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专家深入医疗卫生机构,

对孕产期保健工作的管理、技术服务、信息收集等进行全面质

量控制。

2.定期深入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现场考察、查阅各类原

始登记,获取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数量及质量指标的基本信息;

了解产科服务必要的设施设备及抢救药品配备情况;产科专业

人员数量及构成、上岗资质等情况;孕产期保健工作相关制度

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文件要求落实情况等。了解产科专业

人员业务水平、“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知识

掌握情况,对医务人员进行适宜技术考核。

3.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订辖区孕产期保健服务相关管

理制度,包括:孕产期保健工作制度、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危重症抢救制度、孕产妇死亡评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产

后访视制度、信息统计上报制度等。

(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严格执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诊疗常规、技术指南及各

项规章制度。建立孕产期保健工作自查制度,定期进行自查。

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产科质量管理机构质量检查。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每月自查1次,可查阅各类原始台账、随机抽查了解重点

孕妇接受服务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孕情掌握数,早孕建册

率,随访及时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艾

28

滋病、梅毒和乙肝咨询及检测率,产后访视率,正常产妇产后

42天健康检查率等。

2.各级助产机构

严格执行孕产保健各项规章制度;成立院级质控小组,建

立自查制度,采用查阅各类原始台账、审阅病史、人员考核、

危重抢救演练等方法,按月、季进行自查并保存相关记录。主

要指标包括: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出生缺陷检出率、

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科子宫切

除数,子痫发生率、危重转诊/接诊数等。

三、孕产妇死亡报告及评审

按照《XX省孕产妇死亡评审细则》要求进行。卫生健康行

政部门组织开展评审,产科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助产

机构按要求配合做好评审。有条件可开展危重孕产妇评审。

第五部分信息管理

一'省'市'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不断完善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信息系统,改善信息收集方

法,提高信息收集质量。充分利用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掌握地

区孕产妇的健康情况,确定孕产期保健工作重点。

二'各级产科质量管理机构

建立信息科(室)或指定专人负责辖区信息的汇总、整理、

上报工作。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29

提出建议。定期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工作进行质量检查。

组织召开信息管理例会,对信息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完善母子保健档案、产前检查登记、高危孕产妇登记、随

访登记、分娩登记、转会诊登记、危重症抢救登记、死亡登记、

统计报表等孕产期保健工作相关的原始登记。各种登记要规范、

准确、齐全。发生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应及时上报。

指定专人负责机构内的信息收集,对信息进行审核,按照

要求填报相应表卡,按照规定及时、准确报送同级妇幼保健机

构。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信息保密和信息发布管理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信息保密制度,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和系统维护,数据

库定期备份保存。禁止无权限人员登录、查看妇幼保健信息,

更不得更改内容。禁止泄露、外借和转移孕产妇保健信息系统

中数据信息。

附件:1.XX省妇女孕情报告卡

2.XX省不宜继续妊娠孕妇报告卡

3.XX省高危妊娠评分标准

4.XX省高危妊娠管理登记本(卡)

5.XX省高危孕产妇转诊单

6.XX省危重孕产妇转诊单

30

附件1

XX省妇女孕情报告卡

(村医、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医疗卫生机构填报)

孕妇姓名出生日期联系电话

丈夫姓名联系电话

户籍地址省市/州县/区乡镇(街道)

居住地址县/区乡镇/街道村/路号室

末次月经年—月日目前孕周周

报告单位报告日期填报人

县区产科质量管理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收到日期收到人

31

附件2

XX省不宜继续妊娠孕妇报告卡

(医疗卫生机构填写)档案编号:

孕妇姓名出生日期联系电话

丈夫姓名联系电话

户籍地址^省市/州县/区乡镇(街道)

居住地址_______区/县镇(街道)村(路)号室

末次月经预产期目前孕周一周

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诊断日期医生签名

报告单位^报告日期填报人

县区产科质量管理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收到日期收到人

32

附件3

XX省高危妊娠评分标准

项;二八I项

目异常情况评分异常情况评分

□年龄W18岁或235岁5□人工或自然流产2次5

口身高Wl.45m5口产次》3次5

般口体重W40Kg或285Kg10□人工或自然流产三3次10

口骨盆异常10口早产史10

□子宫、软产道异常10孕口先天异常儿史10

1010

口不孕史史□死胎死产史

口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修补术;10□新生儿死亡史10

去口心脏病手术史10□阴道难产史10

史口生殖道屡修补术史

10口剖宫产史10

□宫颈Leep刀或激光手术史

口高血压病史(原发性或家族性高血压)10□产后出血史10

口孕周41-不足42周5□贫血(HGB<90g/L)10

□过期妊娠(孕周242周)10□心脏病1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肾脏疾病10

口前置胎盘10□血液系统疾病10

口胎盘早剥10口肝炎或肝损害10

口孕期阴道出血10口活动性肺结核10

□孕晚期胎位异常10严口糖尿病10

□多胎10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

口先兆早产10并□精神病或神经系统疾病10

本□羊水过多或过少10□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10

妊口胎儿生长受限10□卵巢或子宫肿瘤10

娠□胎儿窘迫10□孕期感染性疾病(发热、上感等)10

常口胎盘功能异常、胎监异常10□性传播疾病(含艾滋病)10

口估计巨大儿10□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10

口临产头浮10□家庭贫困5

口胎膜早破10会口孕妇或丈夫为文盲或半文盲5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10素□丈夫长期不在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