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1页
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2页
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3页
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4页
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综合说明 1.3工程地质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5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 41.5.1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总体布置 41.5.2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41.5.3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51.5.4放水工程设计 51.5.5原坝下灌溉放水涵洞处理 1.5.6安全监测设计 1.5.7房屋工程 1.5.8防汛公路设计 1.6金属结构设计 1.7施工组织设计 1.8工程占地与移民 1.9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计 1.10工程管理 91.11工程概算 1.12经济评价 1.13结论与建议 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特性表 2.1流域概况 2.2设计洪水洪水复核 2.2.1洪水成因及特性 2.2.2设计洪水推求 2.3成果合理性分析 2.4施工期洪水 203工程地质 223.1概述 223.2库区地质条件 223.3枢纽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33.4天然建筑材料 253.5结论与建议 264工程任务和规模 274.1工程概况 274.1.1社会经济状况 274.1.2工程任务 284.1.3工程规模 284.1.4原枢纽工程特性 294.1.5水库大坝兴建过程 294.1.6大坝加固维修及异常情况处理 304.1.7大坝结构及渗流情况 304.1.8泄、引水建筑物情况 314.1.9其它工程情况 324.3水库加固洪水标准 324.4水库洪水调节计算 324.4.1基本资料 324.4.2调洪原则及方法 344.4.3调洪演算成果 354.5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措施与建设内容 364.5.1大坝综合评价结论及建议 364.5.2加固措施和建设内容 375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 395.1设计依据 395.1.1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395.1.2设计基本资料 395.2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总体布置 425.3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435.3.1坝型 435.3.2大坝加固土、石料 435.3.3大坝标准剖面设计 435.3.4大坝除险加固设计内容 445.3.5大坝坝体加高方案与溢洪道拓宽方案比选 445.3.6大坝防渗加固方案比选 465.3.7大坝除险加固处理措施 475.3.8大坝除险加固设计计算 495.4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545.4.1溢洪道现状 545.4.2方案比较 545.4.3溢洪道结构布置 545.4.4溢洪道加固设计 555.5放水工程设计 585.5.1放水工程现状 585.5.2分级卧管式与岸塔式进水口比较。 585.5.3岸边隧洞和坝下涵管比较。 595.5.4放水工程布置与组成 595.5.5坝下涵洞设计 605.5.6出口段设计 605.6原坝下灌溉放水涵洞处理 615.7安全监测设计 615.7.1大坝表面沉降及位移 615.7.2渗流量 615.7.3水位观测 615.7.4巡视检查 625.8房屋工程 625.9防汛公路设计 636金属结构设计 646.1闸门选型 646.2启闭机选择 647施工组织设计 667.1施工条件 667.1.1工程条件 667.1.2自然条件 677.2施工导流 677.2.1导流标准 677.2.2导流方式 677.2.3导流建筑物设计 687.2.4导流工程施工 687.3主体工程施工 687.3.1坝体土方填筑 687.3.2二布一膜铺设 697.3.3砼预制块护坡施工 697.3.4无纺布施工 707.3.5砼施工 707.3.6砌石工程 707.3.7石方开挖工程 707.3.8砼拆除及石方拆除 707.3.9土石方平衡 707.4施工总布置 717.4.1施工总布置的规划原则 717.4.2施工总布置 717.4.3施工交通运输 717.4.4施工工厂设施 727.4.5施工房屋建筑 727.5施工总进度 737.6主要材料供应 737.6.1主要材料数量 737.6.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738工程占地与移民 8.1工程永久占地 758.1.1加固工程内容 758.1.2占地数量与占地性质 758.2工程临时占地 758.2.1加固工程内容 758.2.2占地数量与占地性质 758.3补偿费用 768.3.1计算依据 768.3.2工程占地补偿费用 768.3.3地面附着物补偿费用 769水土保持设计 779.2编制依据 779.2.1法律法规 779.2.2技术规范与标准 789.2.3相关设计文件 789.3工程概况 789.4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789.5水土保持方案 799.6工程实施保障 8010环境保护设计 8110.1设计依据及标准 8110.1.1设计依据 8110.1.2采用的标准与规范 8110.2环境影响评价 8110.3环境保护设计 8210.4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8311工程管理 8511.1管理机构 8511.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8511.2.1工程管理范围 8511.2.2工程管理区规划 8611.3主要管理设施 8611.3.1现状管理设施 8611.3.2配备管理设施 8611.4工程管理运用 8712工程概算 8912.1工程概况 8912.2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8912.3概算书 9113经济评价 9213.1评价方法与参数 9213.1.1经济评价依据 9213.1.2经济评价内容和方法 9213.1.3采用的主要参数 9213.2工程费用 9213.2.1固定资产投资 9313.2.2年运行费 9313.2.3流动资金 9313.3工程效益 9313.3.1防洪效益 9313.3.2灌溉效益 9413.3.3养殖效益 9413.3.4年均增量效益 9413.4国民经济评价 9413.4.1经济费用的调整计算 9513.4.2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9513.4.3敏感性分析 9513.4.4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9713.5财务分析 9713.5.1财务收入 9713.5.2财务支出 9813.5.3财务分析 9813.6综合评价 98运行。水库现有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300年一遇。水库设计正常蓄洪水标准》SL252—2000的有关规定,经复核该工程仍为小(2)型该工程的建设,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工程施工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完成,由于施工盲目抢进度、抢速度,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以致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挡水大坝,坝下引水灌溉涵管,溢洪道等施工质量较差,虽先后进行了局部加固处理,但工程仍有不少质量隐患,有的甚至危及大坝安全,故工程一直带病运行,被限制蓄水,严重影响了工程应有效益的正对**水库洪水、大坝结构稳定、渗流稳定以及现场安全检查、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水库大坝安全评估综合报告。2011年5月26日,**县水利局组织召开了大坝安全鉴定会,提出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根据本次初步设计在上述资料及工作成果基础上,对**水库枢纽工程作进一步分**水库所在流域处大别山暴雨中心边缘,在每年4~7月,常因西暖湿气流与西北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和大强度的暴雨,降雨集中,历时较本流域为雨源型山区河流,洪水常因暴雨直接产生,因此洪峰的大小具有随着暴雨大小变化的特性,最大洪水常发生在每年4~7月,6月份发生洪水最多,因该流域河床坡降陡,坝址的洪水具有汇流时间短,洪峰尖高,易涨易落,冲刷破坏力大的特点,洪峰的大小与暴雨强度密切相关,常呈单峰状,一次洪水过程**水库无实测洪水流量资料,设计洪水可采用暴雨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即利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以下简称“84年办法”过程线。计算得P=0.33%校核洪水洪峰为5.77m3/s;P=3.33%设计洪水洪峰为经调洪演算,P=0.33%校核洪水位125.16m,最大下泄流量3.52m3/s,相应库容**水库位于xx河上游。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水库在地层上,隶属大别山一级地层区。该区下元古界广布,为一套深厚城—志留系的佛子岭群主要为石英片岩。中新生界主要为碎屑岩,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有火山喷发,岩性为安山岩—粗面岩类,第四系很少发育,多为河流近期自大别运动(中条运动)后,本区在古老地台的基础上,在晓天—磨子潭、合肥—六安两大断裂控制下,沉积了巨厚的佛子岭群和梅山群,至华力西旋回的中晚即合肥断陷盆地的南缘部分。构造形态表现为复向斜或向斜带,轴向北西西。本区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来源主要源于大气降雨,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由于基岩出露面积大,本次勘察范围内,没有较大的断层和破碎带,裂隙多数压性闭合状,且山高坡陡、基岩完整、透水性差,河岸谷坡覆盖层浅薄,地下水无储存条件,裂隙水储量很小,仅见谷坡处雨后有间歇性流水,旱季枯竭,裂1.4工程任务和规模**水库的兴建是根据本地区水土资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按水利开设计洪水位124.73m,相应库容9.2万m3;校核洪水1.5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水库原溢洪道堰顶高程124.20m,溢流前缘净宽B=4.0m。根据洪水调节计度5.0m。上游坝面采用C20砼预制块护坡,下游坝面采用草皮护坡,下游坝脚设溢洪道位于右岸,拓宽时左侧墙(靠坝侧)位置不动,右侧边墙往右岸延伸将泄槽沿控制堰方向直线布置,泄槽末端设消力池,使水流顺畅接入下放水涵洞位于大坝右侧,为坝下涵洞。进口建筑物型式为岸塔式取水口,设参考已建工程经验,考虑到其现有坝顶宽度,确定该水库大坝坝顶宽度为在土坝上游面坝坡设砼预制块护坡;下游面坝坡设生物护坡在下游坝坡处设置纵、横排水沟,即坝体与两岸交汇处顺坝坡布设横向排水根据渗流计算结果,参考已建工程的经验及现有排水体情况,拟定反滤体高大坝坝身防渗处理设计;大坝坝基及坝端绕坝渗漏处理设计;大坝坝顶设计;上游坝坡及护坡设计;下游坝坡护坡及坝面排水设计;下游排水棱体设计;大坝监**水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溢洪道型式为无闸门控制宽顶堰,由人工在山现场检查显示:由于溢洪道边坡岩体呈强风化状态,裂隙互相贯通,不利于边坡稳定;特别是左侧紧贴坝身,无任何导流墙,泄洪时直接冲刷坝身,危及坝由于原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槽身无防护,已冲成坑坑洼洼,特别是左侧紧贴坝身,无任何导流墙,泄洪时直接冲刷坝身。本次除险加固设计将溢洪道进行拓宽改造,并在溢洪道左侧紧贴坝体段增设砼导流墙,防止泄洪加固后的溢洪道包括:控制堰、泄槽、消力池控制段为宽顶堰,堰顶高程124.20m,宽度由原4.0m减小至3.0m,底板及两侧采用砼衬砌,临坝体侧增设砼导流墙。墙体为重力式,最大墙高为2.0m,顶泄槽段坡比为1:2.0,由于原泄槽离坝身较近,影响坝身安全,另考原放水涵洞为坝下涵管,结构为素混凝土圆管涵,进口段为分级卧涵,洞身后即漏水,虽对放水涵进口进行过维修,但效果不明显,目前渗漏仍较严重。根根据现场查勘,坝址下部为岩石基础,上部土层较浅,岸坡较缓,取水口闸室和放水涵洞可直接布设在岩石基础上。放水建筑物由进水口、输水涵洞、出口厚0.6m。设工作闸门一道,闸门孔口尺寸0.8×0.8m。工作闸门采用铸铁闸门,**水库原无监测设施,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要求设置观测项目。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选定大坝表面沉降及位**水库现无专门的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所需的生产办公和生活设施。为了保(SL106-96)的规定,设**水库管理所具体执行拟定办公用房标准7m2/人,职工住宅及文化福利房标准13m2/人,总计房屋面**水库距**县城约60km,现有**县城经**镇到**村的公路。现**县城~xx镇段为国道105线,长约43km,现有路面为沥青路面;xx镇~**约10km,现有路面沥青路面;**镇政府~**村公路为县道,长约5km。水库防汛公路长0.5km,宽度不足3m,现有路面为泥石路面,坑洼不平,路况差,给水库本次设计将连接**水库的上坝道路进行加宽改造。公路改造按四级路面进行建设,设计路面净宽4.0m,两侧各布置0.5m的土路肩,在路面底部先铺设一层1.6金属结构设计**水库放水工程取水口设闸门和启闭机控制放水,以往工程多采用钢筋砼闸门,自重较大,闸门配套启闭机容量相应加大。另由于砼有透水性,长期运行下砼保护层大面积脱落,钢筋锈蚀;门体密封不实,导致大量灌溉用水渗漏流失,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故本次拟采用钢闸门或铸铁闸门中的一种,从经济、技1.7施工组织设计**水库枢纽位于**县**镇**村境内,距**县城约60km,交通主要依靠公路。路况差,开工时可先修建上坝道路。本次除险加固主要工程有:大坝、溢洪道、程临时性水工流建筑物为5级,施工洪水标准为10~5年一遇,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采用5年一遇洪水标准。本次除险加固大坝、溢洪道施工均可利用灌溉涵洞进行临时施工导流。灌溉涵洞施工,无其他导流设施,考虑先进行涵洞施工,应完成防汛道路施工、场地平整、供电及供水工程,并提前做好水死水位106.0m的工作。从工程施工总体安排及资金运用考虑,放水部分、大坝培厚土方及下游排水体施工安排在第一年11月至12月内渗膜及护坡、溢洪道工程安排在第二年1月至第二年3月内施工,坝排水沟工程安排在第二年4月内施工。整个工程施工工期安排为第一1.8工程占地与移民计推算的各频率淹没洪水位均不大于原设计,未改变原有工程规模,故本次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永久占地主要为坝脚占地、取土场占地和防汛公路**水库加固工程施工临时占地项目有:施工临时道路、弃料场、施工辅助企业、仓库、施工管理及生活用房、土料场临时占地。本工程在建设及施工当中,1.9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计工程施工期间将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废水、废气及机械噪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施工会破坏现有植被,加重水土流失;施工对附近的交通状况也会有所影响。但该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建工程除险加固后,对环境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首先是工程的建设将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解除了病险库工程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压力;其次工程安全运行后,一方面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免受洪水侵害,人民生活安宁,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工程有利于工程效益的提高,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工程所采取的绿化措施,可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噪声和大气污染,涵养水土,对该库区周围的生态本工程施工期间,主要造成植被破坏的有:块石料场、砂石料场和土料场,分层夯实,及时种上树草,避免松散的弃土石渣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对采取堆高方式的弃渣场,修建拦渣坝,以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施工完成后,对破坏的植被进行植草植木处理。水土流失治理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相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应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特别是工程措施,必须在施工同时进行,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生物防治措施则应在工程完成后立即进行,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1.10工程管理为**镇水利站,同时按照水利部、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水办总需要管理人员4人。管理人员编制如下:行政管理人员1人;运行管理人员2人,包括水库的正常运行、调度、安全监测、水位和雨量资料管理,日常检查维护,以及首部枢纽建筑物的管理;灌区管理人员1人,负责灌区用水制度调度、**水库工程管理范围包括工程区和生活区。工程区管理范围包括:大坝、溢洪道、放水涵洞及灌溉引水渠道、观测设施、通讯及交通设施等各类建筑物周围生活区管理范围包括办公室、调度室、值班室、仓库、住宅及其它文化、福工程保护范围以管理范围线外延50.0m与管理范围线之间的范围;库区保护范围以管理范围线至第一道分水岭之间的陆地。工程和水库保护范围内的土地不1.11工程概算概算编制依据:①**省水利厅皖水建[2008]139号《**省水利通知》皖政[2009]132号;地面附着物本除险加固工程经济评价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建设期初,投入和产出均按年末发生和结算。经计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根据**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国民经济评价及其敏感性分析和对水库管理单位的财务收支平衡分析结果可知,本工程不仅国民经济评价可行,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只要政府部门加强领导,落实水费政策,每年财务收入就会大于财务**水库的除险加固不仅涉及到工程本身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针对水库的病情险况,采取相应的除险加固措施不仅非常必要,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完成后,不仅使工程能恢复到正常运用,会经济效益,能使下游灌区得以配套,保障0.05万亩农田旱涝保收。更为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1流域面积km20.13坝址以上2水文资料系列年限年42晓天水文站3多年平均降雨量mm1353.34多年平均径流量11.25洪水设计标准洪峰m3/s3.28校核标准洪峰m3/s5.776实测最高库水位m125.091991年6月25日(黄海高程系)二水库1洪水标准设计标准P(%)30年校核标准P(%)300年2特征水位黄海高程系校核洪水位m125.29设计洪水位m124.92正常蓄水位m124.20汛期限制水位m124.20死水位m117.703库容总库容10.5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8.0死库容0.5三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坝型粘土心墙土坝2地基特征片麻岩3最大坝高m14.904坝顶长度m66.85坝顶宽度m5.06坝顶高程m126.20黄海高程系7防浪墙顶高程四溢洪道(正常)1型式开敞式宽顶堰2地基特征片麻岩3堰(槛)顶高程m124.204溢流段宽度m3.05设计流量m3/s2.296校核流量m3/s4.30五泄洪涵洞1型式2地基特征3进口高程m4断面尺寸m5洞身长度m6设计流量m3/s7校核流量m3/s六放水涵洞坝下涵管1结构型式钢筋砼箱式无压涵洞2进口高程m117.70岸塔式进水口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3断面尺寸m1.0×1.5宽×高4洞身长度m405设计流量m3/s0.1七加固处理措施1大坝防渗土工膜临水坡斜墙防渗坝身、坝坡培厚加固坝坡上游设砼护坡,下游设草皮护坡2溢洪道加固由原4.0m减小至3.0m3泄洪涵洞4放水涵洞拆除重建八工程占地与拆迁1永久占地亩12.0其中山场6.7亩,水田5.3亩2临时占地亩20.53拆迁房屋m24其他砍伐树木一般树木160棵,果树350棵九经济指标1工程总投资万元139.182工程效益保护面积km2保护人口人0.1万灌溉面积万亩0.05发电装机容量年供水量**水库位于**县**镇**村**组,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库,大坝位于xx河上游。**水库下游防洪保护范围涉及**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库属长江水系杭埠河流域,位于杭埠河干流上的xx水文站南侧不足5km,故**水库水文资料可借用xx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78年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汛期4~9月占全年的60~70%;多年平均径流2.2设计洪水洪水复核本流域为雨源型山区河流,洪水常因暴雨直接产生,因此洪峰的大小具有随着暴雨大小而定的特性,最大洪水常发生在每年4~7月,6月份发生洪水最多,因该流域河床坡降陡,坝址的洪水具有汇流时间短,洪峰尖高,易涨易落,冲刷破坏力大的特点,洪峰的大小与暴雨强度密切相关,常呈单峰状,一次洪水过程**水库无实测洪水流量资料,设计洪水可采用暴雨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即利析成果和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以下简称“84年办法”本次在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对**水库流域特征参数进行复核,设计集水面积**水库所在地无实测降雨量资料,根据“84年办法”降雨域中心处的H24、H1、Cv24、Cv1,并根据H24、H1、Cv24、Cv1,查得各种频率的点暴暴雨历时设计参数频率P(%)均值CvCs/Cv0.330.53.33542.50.553.5150.88141.95100.6189.2573.124h115.00.603.5445.05416.3288.85253.00203.55**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暴雨量采用点面系数法计算,由“8根据流域参数和设计面暴雨量计算,各种频率设计(1)面净雨量(即地面径流)等于面暴雨量扣除损失量和地下水,查84年24频率(%)0.330.53.335150.88141.95100.6189.2573.1445.05416.3288.85253203.6P1/P240.340.340.350.350.36R3/R240.490.490.50.500.52385.05356.3208.8123.55188.7174.6104.486.564.2F/J20.000010.34(F/J2)-0.12计算值为1.45大于0.55,取0.551.13(F/J2)0.240.06K0.020.020.030.030.04n0.660.660.670.670.68频率P(%)0.330.53.33500000010.250.230.130.110.0820.270.250.140.120.0830.270.250.140.120.0840.370.340.190.160.1150.380.350.200.160.1260.380.350.200.160.1270.630.580.330.270.1980.660.610.350.290.2090.660.610.350.290.20频率P(%)0.330.53.3351.401.290.760.630.456.215.753.542.932.120.930.860.510.420.300.420.380.220.180.130.450.420.240.200.140.450.420.240.200.140.310.290.170.140.100.300.280.160.130.090.300.280.160.130.090.230.210.120.100.07200.230.210.120.100.07210.230.210.120.100.07220.230.210.120.100.07230.230.210.120.100.07240.230.210.120.100.07250.020.010.010.010.01Qmax(m3/s)6.215.753.542.932.123)5.773.140.33%0.5%3.33%5%由省暴雨图集资料推求的洪峰流量Qm(m3/s)6.215.753.542.932.12Qp=0.278(i-u)F·δ(mm/h)H(mm/h)H24──年最大24h雨量均值;Cv──H24雨量变差系数;频率(%)0.330.53.335445.05416.30288.85253.00203.6124.83116.7781.0270.9657.11τ0.660.660.660.660.66p160.17149.83103.9691.0573.28δQp6.736.294.323.773.012.3成果合理性分析将“84年办法”和简化方法两种计算方法所得同频率洪峰值进行比方法”在遭遇稀有洪水时的洪峰值相差不大。具体推荐何种方法的计算成果,必表2—6暴雨、简化方法两种计算成果比较表站名P(%)0.330.53.335“84年办法”6.215.753.542.932.12简化方法6.736.294.323.773.01差值百分比-8.4-9.4-22.0-28.7-42.0这些设计文件均分析、采用了暴雨法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故本水库也采用暴雨水库名称流域面积洪水重现期(年)20050梅山19708.6花凉亭18806.765.744.79佛子岭18409.678.236.82响洪甸14008.9376011.89.928.11xx11209.46雷公井38216.2613.911.63毛尖山20221.217.714.363.419.817.114.1郑家湾216.119.616.2大龙潭20923.5220.3517.26付冲5.420.372.4施工期洪水引用晓天水文站资料(1959~2001年)进行分析,从而合理选择施工期,安从各时段最大洪峰流量统计结果及各施工期设计洪峰流量表可以看出,各年10~5月的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5月的约占60因而如果施工期包含5月,各频率的设计洪峰流量显著加大,从而导致临时导流工程投资显著加大,因此必须搞好该期内施工组织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枯水施工期,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当项目站名 QMAXCvCs/Cv2%5%20%QmaxQmaxQmaxQmax11~4月晓天河2150.393.5441377327274**11~晓天河0.663.5461360284211**0.72.00.9晓天河921.053.5407281**0.40.90.54月晓天河0.623.5515408327247**0.82.35月晓天河4050.933.516101154831543**7.15.13.72.43.1概述**水库位于**县**镇**村境内,距**县城约60km,有乡村公路直达**组,乡村公路距水库坝址近0.5km为宽度不足3m的土路,交通不便利。及施工不当,大坝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①溢洪道设计溢洪能力不足。②放水涵为圬工结构,渗漏严重。③坝体渗漏严重。上述工程问题的存在既影响水库正3.2库区地质条件场地开阔。建库河流xx河,属杭埠河水系,河床宽约2~3m,河床砂卵石不均匀**水库在地层上,隶属大别山一级地层区。该区下元古界广布,为一套深厚变质岩。下部大别山群,主要为片麻岩,具强城—志留系的佛子岭群主要为石英片岩。中新生界主要为碎屑岩,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有火山喷发,岩性为安山岩—粗面岩类,第四系很少发育,多为河流近期自大别运动(中条运动)后,本区在古老地台的基础上,在晓天—磨子潭、合肥—六安两大断裂控制下,沉积了巨厚的佛子岭群和梅山群,至华力西旋回的中晚第四系(Q4岸坡、槽谷以残坡积黄色粘土为主,厚度0~3m,河床以冲洪积砂卵石为主,厚度0~2m。库区所处构造单元为别山—张八岭多旋回迭加隆起区中部,构造线沿北西西展布。库盆为毛坦厂组(J3m)安山岩,未发现重大断裂通本区地下水属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来源主要源于大气降雨,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由于基岩出露面积大,本次勘察范围内,没有较大的断层和破碎带,裂隙多数压性闭合状,且山高坡陡、基岩完整、透水性差,河岸谷坡覆盖层浅薄,地下水无储存条件,裂隙水储量很小,仅见谷坡处雨后有间歇性流水,旱季枯竭,裂3.3枢纽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水库大坝自地表向下依次是素填土(堤身壤土(堤基片麻岩:由人工堆积而成。主要成分为砂壤土,局部为红色残积土,局部夹软塑状壤土,土层含水量W(%)干密度ρ孔隙比粘聚力c(kPa)压缩模量Es(Mpa)渗透系数k(cm/s)承载力特征值素填土20.7~24.11.52~1.650.656~0.78625.0~106.07.3~13.95.08~19.351.22×10-5~6.5830~7020.7~25.31.55~1.710.600~0.74554.0~99.010.8~21.010.83~17.721.08×10-5~3.84片麻岩280身多处有渗水眼。坝身土长期被水浸泡,局部土体已呈软塑~流塑状。坝身土与坝基土结合较差,渗水特别严重。坝身存在许多隐患,严重威胁坝身的安全。坝基(肩)岩体为硬质岩,处于中等风化上部,风化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大。力学根据调查资料,坝基(肩)持力层为花岗片麻岩,属硬质岩类,强度较高,高程以下基岩裸露,基岩无危害性的临空面存在,坝肩岸坡稳定,大坝加高地质经地表地质调查**水库库区无低邻谷渗漏和远距离渗漏,主要渗漏问题集中水库建成三十多年,未进行过防渗处理,沿建基面及坝基浅部风化裂隙存在从岩基的主要地质特征来看,属于地质构造简单、岩石坚硬、岩体完整、节3.4天然建筑材料大坝加固所需天然建材主要为土料、砂石料。砂石料库区无贮存,建议在附土料场选择主要依据地形、开采条件、运距等,初步选定1个土料场。该料3.5结论与建议⑶、坝体填土质量差,密实度低,透水性偏大,强度低,需进行稳定验算,4工程任务和规模4.1工程概况**县地处**省西部,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杭埠河流域,东与xx县交界,**县有丰富的矿产和森林资源,还有国家级森林伐,在保证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作物比重,提高农业产品商品率,**水库的兴建是根据本地区水土资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按水利开1、灌溉:根据有效调节库容,原设计灌溉农田节削减洪峰流量,可减缓这一带地区的水灾发生,提高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度。**水库现有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300年一遇。水库设计正常蓄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水库是座老工程,其均已定型,本次设计的原则是:尽量维持现状工程洪水标准》SL252—2000的有关规定,经复核该工程仍为33年,其中历经了陆陆续续的续建、加固、配套,达到了现有规模。水库枢纽工3/s。为浆砌石盖板涵。进口段为分级卧涵,放水孔口直径为φ0.15米,砼窦塞人工控**水库建成后在兴利、防洪等方面发挥着较大作边”工程,且缺少施工机械,施工条件差,施工技术薄弱,资金不足。水库大坝没有留下当时施工记录,因此无法对水库的施工过程及放水涵就出现渗漏。水库建成后由于缺少加固经费,缺少专人维护管理,从运大坝坝基局部地段为土基,由于历史原因,大坝施工时仅对坝基表面做了清理,未采用其他任何防渗措施,导致水库下游河床部及坝体渗水,开始为分散渗溢洪道开成后未进行护砌,经多年溢洪后坡面冲刷成大窝小坑,特别是左侧**水库自建成后由于缺少资金一直没有进行过有效的维修,从运行及现场检大坝基础为河床冲积物,透水性较强,由于建库时坝基清基不彻底,部分河大坝无变形观测设施及有关资料。从探查结果看,土料填筑很不均匀、变异性大,且渗透性强、抗剪强度低和碾压质量差;从大坝运行表现看,大坝已经产大坝施工全部采用人工填筑,无施工期质检资料。运行中暴露的与大坝结构安全有关的问题有:大坝建成后,就发生渗漏,坝脚下游渗漏段占下游坝脚线纵**水库大坝属5级建筑物,经过对大坝边坡进行稳定计算,大坝上、下游坡在正常运用条件及非常运用条件下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能满足规范要求,但由于存在严重的工程隐患,因此**水库大坝必**水库兴建时受施工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施工质量没有全部达到规范要求,由于现场检查是在水库低水位运行时进行的,检查未发现坝体有明显的渗漏经渗流分析,**水库大坝在各种工况下,透水性及渗漏量都很大,下游坝坡渗流出逸点高程也较高,影响水库和灌溉效益的正常发挥;坝坡实际出逸比降接近土体的临界渗透坡降,大坝的渗流安全存在严重问题。因此**水库大坝必须进侧山坡开挖而成,该处基岩为花岗片麻岩强风化,风化破碎层面节理十分发育,易渗漏。根据溢洪道现场检查显示:溢洪道进口段杂草丛生,底板及两侧没有衬砌,暴雨或行洪时易受阻碍;控制堰段底板无衬砌,右侧临山坡陡,未护砌,左侧紧贴坝身,无任何导流墙,泄洪时直接冲刷坝身;中段为陡槽,为人工在山坡上开40cm混凝土圆管涵,总长40m。放水涵于19大坝无任何渗流压力及变形观测设施,也无降雨量、库水位、洪水测报的观—94)及大坝安全管理实际工作的需要,急需购置观测设施。水库现无任何的通讯设施,需建立现代化的防汛通讯信息系统,保证通讯畅水库防汛公路长0.5km,宽度不足3.0m,现有路面为土路面,坑洼不平,路4.3水库加固洪水标准**水库总库容10.5万m3,属小(2)型水库。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物为5级,本次复核设计洪水标准采用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4.4水库洪水调节计算**水库自建成后,一直没能清淤,所以泥沙淤积量严重,平均淤积厚度近2水位(m)面积(万m2)0.030.290.651.041.641.892.182.52库容(万m3)00.321.252.945.627.399.4211.77**水库泄洪由溢洪道自然溢流。现状溢洪道为开敞式宽顶堰,宽4.0m,堰顶库水位(m)124.2124.5124.8125.1125.4125.7126.0现状溢洪道下泄流量(m3/s)00.792.224.086.298.7811.55加固后溢洪道下泄流量(m3/s)00.631.783.275.037.039.24因溢洪道没有设置闸门,其洪水调度原则是自然溢流。水库的起调水位为溢∑Q──24h降雨的洪水总量(m3),ΣQ=1000CH24pF;设计频率入库洪峰流量Qmax3/s)集水F2)设计暴雨量H24洪水Q3)水面积调洪深度(m)调洪库容3)最大下泄流量Q3/s)库水位现状3.33%3.280.13288.852.630.730.802.28124.930.33%5.770.13445.054.921.150.961.104.47125.163.33%3.280.13288.852.630.720.792.29124.920.33%5.770.13445.054.921.151.091.254.30125.291.970.13203.552.251.050.530.561.48124.73调洪结果见表4-4。3.33%0.33%防洪水位(m)124.73124.92125.29最大下泄流量(m3/s)1.482.294.30设4.5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措施与建设内容水库无专人、机构管理,无观测和管理设施,未制定各项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和计划。大坝一直没有进行过加固,水库已带病运行多年。大坝的安全监测只进行大坝巡视检查,没有进行变形、渗漏等必须项目的观测。因此,水库在运行管求。大坝实际防洪能力约为300年一遇,能满足防洪标准。防洪安全性等级综合大坝结构基本完整,大坝上游面崩塌严重,坝体下游面出现大面积渗水及塌经复核大坝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能满足规范要求。溢洪道结构不完整,溢洪道出口无消能设施,不能安全泄洪。放水涵为圬工结构,结构老化损毁严重,涵身大坝存在坝身散浸、集中渗漏现象,存在坝基渗漏现象,经渗流分析,水库大坝渗透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但坝体渗漏量较大,下游坝坡渗流出逸点高程也较高。溢洪道为天然岩基,裂隙发育,存在基础渗漏现象。放水涵有接触渗漏及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水库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对照《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第六条及《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根据**水库工程及运行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安全分析论证结果,建议8、加强领导监督检查,固定专人管理,一般系统和草皮护坡。坝脚排水体拆除重建,仍采用堆石棱体结构。坝坡上下游各设另考虑为使泄洪水流平顺,将泄槽沿控制堰方向直线布置。泄槽底板及两侧采用**水库放水涵洞原为混凝土圆管涵圬工结构,拟拆除,在原址重建。重建放进口建筑物型式为岸塔式取水口,设铸铁闸门及螺杆式启闭机控制放水。涵洞洞身长40m,箱涵为矩形断面,为便于检修,洞宽采用1.0m,洞高采用5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5.1设计依据—94工程规模属小(2)型,工程等别为V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名称工况洪水频率设计洪峰(m3/s)最大下泄(m3/s)设计3.33%3.282.29124.92校核0.33%5.774.30125.29溢洪道设计3.33%3.282.29124.92校核0.33%5.774.30125.29溢洪道消能防冲建筑物设计1.971.48124.7318、《**县**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情况报告》(**县水利局勘测设计室,);年平均最大风速16.5m/s,风向多为E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53.3mm。降雨在年内很不均匀,主要发生在春夏季,其中4~6月降雨量为785.2mm,月份常有暴雨发生,尤其是6月份发生暴雨机率更多,多年平均最大24h暴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水库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的要求更为迫切,下游的防洪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综合利用要求,对**水土层含水量W(%)干密度α)孔隙比e0粘聚力c(kPa)擦角压缩模量Es(Mpa)渗透系数k(cm/s)承载力特征值)素填土20.7~24.11.52~1.650.656~0.78625.0~106.07.3~13.95.08~19.351.22×10-5~6.5830~7020.7~25.31.55~1.710.600~0.74554.0~99.010.8~21.010.83~17.721.08×10-5~3.84片麻岩280岩性为片麻岩和第四系残坡积砾(碎石)质壤土,崩积碎块石、砂砾。有关//4)开挖边坡建议值5.2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工程总体布置**水库原溢洪道堰顶高程124.20m,溢流前缘净宽B=4.0m。根据洪水调节计5.0m。上游坝面采用C20砼预制块护坡,下游坝面采用草皮护坡,下游坝脚设堆溢洪道位于右岸,拓宽时左侧墙(靠坝侧)位置不动,右侧边墙往右岸延伸拓宽至3.0m。泄槽沿控制堰方向直线布置,泄槽末端设消力池,使水流顺畅接入放水涵洞位于大坝右侧,为坝下涵洞。进口建筑物型式为岸塔式取水口,设5.3大坝除险加固设计经现场查勘,**水库大坝坝址两岸土料丰富,土料储量和土料性质均满足加易,施工方便。但库区内粘土储量少,且用量大,需远距离调运,施工期较长,经实地勘测,坝址两岸分布土料为轻砂壤土。参照类似工程经验,渗透系数坝高=蓄水深+溢洪水深+风浪爬高+安全超高+清基开挖深。本水库保持参考已建工程经验,考虑到其现有坝顶宽度,确定该水库大坝坝顶宽度为在土坝上游面坝坡设砼预制块护坡;下游面坝坡设生物护坡在下游坝坡处设置纵、横排水沟,即坝体与两岸交汇处顺坝坡布设横向排水大坝坝身防渗处理设计;大坝坝基及坝端绕坝渗漏处理设计;大坝坝顶设计;上游坝坡及护坡设计;下游坝坡护坡及坝面排水设计;下游排水棱体加固设计;大经反复筛选,有两种较优方案可供选取,即大坝坝体加高方案与溢洪道拓宽 根据对上述坝体加高方案和溢洪道拓宽方案的方案设计从两方案的适用条序号坝体加高方案溢洪道拓宽方案1适用条件适用于平原水库,少量加高后库容增加较快,水位增高约0.1m会对原坝体稳定及渗流量产生不利影适用于不考虑加大泄洪对下游保护区的影响,对坝基防渗不会产生较大贡献。2技术难度工程措施相对简单工程措施相对简单3施工条件水库低水位运行时库内料场开挖存在施工条件具有施工条件序号坝体加高方案溢洪道拓宽方案4工程措施对其它分部工程的影响坝体加高,洪水位提高0.1m,将会产生放水涵洞塔架的相应增高,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浸润线逸出点高程增高。溢洪道拓宽后,设计洪水位降低0.1m,对其它分部工程无影响。5工程投资(万元)9893**水库现状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26.20m,坝顶长67m,坝顶宽3.5~8.3m,最大坝高14.85m。针对**水库大坝现状存在的问题,本重解决大坝坝体及绕坝渗漏问题,并对大坝坝顶、坝坡、排水棱行全面系统的加固设计。按照以上原则,本次除险加固设计对进行堵漏,即对坝身及绕坝渗漏通道进行截渗,并对存在稳定稳定,考虑到防渗体系的完整性及坝长较短,对坝线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处理长根据防渗需要,应对全坝线应进行防渗加固处理,现初步考虑坝体采用上游根据对上述坝体防渗加固两个方案的方案设计,从两个方案的适用条件,技术难度,施工条件及工程投资等四个方面的序号垂直方案斜坡方案1适用条件适用于均质土坝,施工期质量受库水位影响较大。适用于均质土坝,施工期受库水位影响较小,病险较严重的坝段采用此方案直观。2技术难度及效果技术难度较复杂,两种防渗措施接触部位施工质量不易控制,易产生薄弱环节。二布一膜,渗透系数可以达到10-10cm/s,坝体部分效果较好,工程措施直观。斜坡砼坡面并可起防浪护坡作用。3施工条件有施工条件,施工干扰较多,施工技术复杂,受库水位影响相对垂直+斜坡方案较小。有施工条件,施工干扰少,施工技术条件相对垂直方案简单。4工程投资(万元)护坡,护坡下设二布一膜防渗体,膜上设10cm砂石垫层。水库大坝原坝顶高程坝体砼护坡采用C20砼预制块护砌,护坡厚度0.12m。砼护坡板下采用防渗薄膜与周边边界心须严密结合,拟在坝脚和岸边开挖锚固槽。将地基表层挖除,挖到弱风化岩或微风化岩,然后浇筑砼底座,将土工膜固定在砼内。锚到坝顶的美观问题,在路面底部先铺设一层20cm厚的砂砾石垫层,然后在铺筑一层20cm厚的泥结碎石路面,坝顶高程维持现状126.20大坝现下游坝脚排水棱体已基本淤堵失效,本次加固设计拟将原有堵塞和破厚的粗砂垫层,一层20cm厚的砾卵石垫层,则每平方米造价约为48元。方案Ⅱ20cm厚的粗砂垫层,第三层为20cm厚砾卵石垫层,最后为干砌石体。序号单位单价工程量造价(元)工程量造价(元)1细砂垫层m30.2222粗砂垫层m30.2220.2223砾卵石垫层m3800.20.24300g/m2土工布m21合计元4860现状大坝下游坝坡面杂草丛生,存在多处凹陷与隆起,并有局部土方未按设本次设计对下游坝坡按新设计断面进行整修加培。本次设计下游坡采用坡比围为反滤排水体顶高程以上的整个下游坝面,护坡前将下游坝坡按设计坡比全面波浪的平均爬高R按下式计算:KΔ──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根据护坡类规范》附表,A.1.12-1,取KΔ=0.9;w──经验系数,查《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附表A.1.12-2,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6.0m/s,设计情况下取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5倍即λ=1.56T2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本工程为5级坝,取设计概率5%**水库设计洪水位+正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126.015校核洪水位+非常运用条件的坝顶超高125.969坝前风壅高度e=KW2Dcosα/(2gHo)0.003坝前风壅高度e=KW2Dcosα/(2gHo)0.001波浪爬高R5%0.592波浪爬高R5%0.378单坡上的平均波浪爬高Rm0.322单坡上的平均波浪爬高Rm0.205安全加高A0.5安全加高A0.3计算风速W24计算风速W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V1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V1水域平均水深Ho4.96水域平均水深Ho5.145风区长度D(m)风区长度D(m)计算风向与坝轴线法线的夹角α0计算风向与坝轴线法线的夹角β0浅丘区平均波高hm0.364浅丘区平均波高hm0.198浅丘区平均波长Lm3.372浅丘区平均波长Lm2.248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K△0.9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K△0.9经验系数Kw1.02经验系数Kw1.08单坡的坡度系数m3单坡的坡度系数m30.8120.442设计洪水位124.92校核洪水位125.29本工程拟采用土工膜临水坡斜墙防渗土坝,下游有棱体排水,筑坝材料为砂壤土,假定坝体和坝基的渗透系数相同,为5×10-4cm/s;另在渗流计算时,复合**水库大坝加固后渗流计算考虑下列二种水工程下游设棱柱式反滤体,坝基渗透系数与坝体相同,计算浸润线时近似按不透水地基上斜墙坝进行计算,求出的浸润线偏安全。计算公式采用《水力计算1e──浸润线逸出点距离排水设备首端的距离(me=(0.05~工况1:q=5.69×10-5m3/s.m,y2=36.60-0.228x工况2:q=5.82×10-5m3/s.m,y2=46.65-0.233x组次墙后渗流水深(m)单宽渗流量(m2/d)出逸点高程(m)备注工况16.054.92113.17工况26.835.03113.50坝自浸润线出逸点至下游坡脚一段,按要求做好反滤排水设备时可不进行坝体填土渗透稳定的校核。**水库大坝下游坝脚增设了排水棱体,排水棱体前设置了反稳定计算的目的是保证土石坝在自重、各种情况下的孔隙压力和外荷载的作用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不致发生通过坝体或坝体和坝基的整体剪切破坏。**工况2(非常运用水库水位降落期的上游坝坡(水库水位从校核洪水位部位设计强度指标湿容重饱和容重C(kPa)w3)1.642.08排水棱体30452.02.15005002.32.5计算方法计算安全系数K最小安全系数允许值[K]瑞典条分法1.961.15计算方法计算安全系数K最小安全系数允许值[K]瑞典条分法2.011.055.4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水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溢洪道型式为无闸门控制宽顶堰,由人工在山现场检查显示:由于溢洪道边坡岩体呈强风化状态,裂隙互相贯通,不利于边坡稳定;特别是左侧紧贴坝身,无任何导流墙,泄洪时直接冲刷坝身,危及坝溢洪道方案进行比较。不管有闸控制或无闸控制,溢洪道正常高水位不变,堰型以后常年需增加维修、养护管理费用,同时控制运行难度大。因此,本次溢洪道由于原溢洪道泄洪能力不足,槽身无防护,已冲成坑坑洼洼,特别是左侧紧贴坝身,无任何导流墙,泄洪时直接冲刷坝身。本次除险加固设计将溢洪道进行拓宽改造,并在溢洪道左侧紧贴坝体段增设砼导流墙,防止泄洪另考虑为使泄洪水流平顺,将泄槽沿控制堰方向直线布置。泄槽底板及两侧采用 Q=mεσsB2gH03/2B──溢流堰总净宽(mH0──计入行近流速水头的堰上总水头(mH0=v2/2g;g──重力加速度(m/s2σs──淹没系数。H(m)00.30.60.9库水位(m)124.20124.50124.80125.10125.40Q(m3/s)00.631.783.275.03式中:Δl1-2──分段长度(m);v1、v2──分段始、末断面平均流速(m/s);α1、α2──流速分布不均匀系数,取1.05;i──泄槽底坡,i=tgθ; J──分段内平均摩阻坡降; v──分段平均流速(m/s);v──不掺气情况下泄槽计算断面的流速(m/sξ──修正系数,可取1.0~1.4s/m,流速大者取大值。位置底板设计水深掺气冲击波超高边墙高边墙高设计边墙顶高程控制堰首124.201.09000.31.392.0126.20控制堰末124.200.96000.31.262.0126.20泄槽段末114.750.250.1600.30.71116.55边墙稳定计算最不利荷载组合在非溢洪时,墙后排水不畅且填土饱和情况,荷载有墙后水压力、土压力、水重、土重、墙体自重。计算抗滑稳定计算公式:kc=fΣG/ΣP抗倾稳定计算公式:k0=ΣMy/ΣMo地基应力计算公式:σi=ΣG/A±ΣM/W堰前、控制堰边墙泄槽边墙抗滑安全系数c]2.732.31抗倾安全系数o]2.372.11地基应力280280σ30.8626.61max38.8532.86min22.8720.36从上述计算结果成果可知,堰前、控制堰、泄槽边墙抗滑稳定性及抗倾稳定5.5放水工程设计放水涵洞为坝下涵管,结构为浆砌石盖板涵,进口段为分级卧涵,洞身为圬工结构,出口无消能工,总长40m。放水涵于1972年建成后即漏水,虽对放水涵进口进行过维修,但效果不明显,目前渗漏仍较严重。根据以上原因,决定对放塞控制放水。卧管的最高处设通气孔,下部与消力池相连。使水流能在消力池内充分消能并平稳水流,再经坝下涵管流到下游渠道。这种型式的进口建筑物,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引取温度较高的表层水灌溉,有利于作物生长。缺点是容优点是受冰冻、风浪的影响较小,闸门止水效果较好,管理较方便;缺点是这种型式的进口建筑物,结构较复杂,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不能引取温度较高的表层岸边隧洞,即在河岸岩体中开挖隧洞进行引水,远离大坝,对土石坝的安全无影响,且隧洞的施工和其他建筑物的干扰少,可以提前开工。但如隧洞洞线较坝下涵管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缺点是:如设计施工不良或运用管理不当,极易影响土石坝的安全。由于管壁和填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如两者结合不,库水就会沿管壁与填土之间的接触面产生集中渗漏。特别是当管道由于坝基不均匀沉陷或连接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发生断裂、漏水等情况时,后果更加严重。实践证明,管道渗漏是引起土石坝失事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坝本工程考虑到岸边隧洞方案的洞线覆盖层较薄,特别是围岩石质差,成洞困难,隧洞衬砌工程量较大;加之坝下涵管置于较好的基岩上,精心设计施工是能根据现场查勘,坝址下部为岩石基础,上部土层较浅,岸坡较缓,取水口闸室和放水涵洞可直接布设在岩石基础上。放水建筑物由进水口、输水涵洞、出口(1)岸塔式进水口 为了便于以后检查、整修,最小断面考虑人能出入,涵洞底宽取1.0m,洞高为无压涵洞,洞壁采用40cm厚的C25钢筋砼浇筑。涵洞总长40m。5.6原坝下灌溉放水涵洞处理为分级卧涵,洞身圬工结构,出口无消能工,目前放水涵洞渗漏严重。本次根据5.7安全监测设计**水库原无监测设施,根据《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要求设置观测项目。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选定大坝表面沉降及位在大坝两岸设置工作基点以及校核基点,以对大坝表面的位移标点进行监测。大在大坝的上游面设水位标尺,观测水库水位,并与其它观测项序号单位数量备注一监测设施量水堰套1水位标尺把1二土建工程建监测网m33.0含造埋观测墩、建基点等截水墙开挖m320截水墙m36.4巡视检查是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应定期由熟悉工程并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进行。巡视检查分为加固期人工巡视检查和运行期人工巡视检查。加固期检查一般每月2~4次,运行期初期巡检一般每星期2~5次,移交后正常运行期可逐步减少次数,但每月不宜少于1次。每年在**水库汛前、汛后以及发5.8房屋工程**水库现无专门的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所需的生产办公和生活设施。为了保(SL106-96)的规定,设**水库管理所具体执行拟定办公用房标准7m2/人,职工住宅及文化福利房标准13m2/人,总计房屋面5.9防汛公路设计**水库距**县城约60km,现有**县城经**镇到**村的公路。现**县城~xx镇段为国道105线,长约43km,现有路面为沥青路面;xx镇~**公路长0.5km,宽度不足3m,现有路面为泥石路面,坑洼不平,路况差,给水库本次设计将连接**水库的上坝道路进行加宽改造。公路改造按四级路面进行建设,设计路面净宽4.0m,两侧各布置0.5m的土路肩,在路面底部先铺设一层6金属结构设计**水库放水工程取水口设闸门和启闭机控制放水,以往工程多采用钢筋砼闸门,自重较大,闸门配套启闭机容量相应加大。另由于砼有透水性,长期运行下砼保护层大面积脱落,钢筋锈蚀;门体密封不实,导致大量灌溉用水渗漏流失,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故本次拟采用钢闸门或铸铁闸门中的一种,现从经济、钢闸门自重较重、承载能力大,性能和质量稳定,施工及维护较复杂,具有一定的抗震性;启闭机的容量较铸铁闸门大,相应增加启闭设备的投资。铸铁闸较钢闸门自重明显减轻,相应减少了启闭设备的投资,但铸铁闸门由于其铸铁的通过综合比较,**水库放水工程取水口控制闸门采用铸铁闸门,配套选用手6.2启闭机选择P+P)K1──P=(μP2-P1)K7施工组织设计7.1施工条件**水库枢纽位于**县**镇**村境内,距**县城约60km,交通主要依靠公路。**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包括:大坝、溢洪道、灌溉涵洞等工程,大坝坝顶高程涵洞长40m,进口底高程117.70m,进口建筑物为岸塔式取水口。坝址区为丘陵地形,大坝左侧山坡平缓,大坝背后左侧有一平台地,可供使本工程所需主要建筑材料有水泥、钢筋、砂、石料、柴油、汽油、板材,除本工程所需的坝体土料选在**水库大坝上游一土料场,可开采量约3万立方米,土料场至大坝相距约2km,需修筑临时施工道路。砂料场砂为黄色中粗砂,块石料场块石料为深灰色,质量满足要求;碎石料工程的施工用水、用电较为方便,施工用水可直接从水库中提取,用水水质和水量均能满足生产需要,施工用电可直接自附近村级电网引接,电源可以满足2.1m/s。南港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353.3mm,其中5、6、7三个月为期,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5%,3、4、8、9、10,五个月为常水期,1、2、11、127.2施工导流本工程导流标准为五年一遇,导流时段为11月~次年3月,相应的流量为现状水库储水量约为3.1万m3,为保证上游坝面的施工,要求将库水放空。水库死水位以上部分利用现有放水涵洞放空,死水位以下部分采用水泵抽排,抽该方案即利用水泵直接将库内死水抽排至下游,经计算需选用(Q=150m3/h,室部施工期间的排水约为200台班;上游护坡下部和底部砼阻水齿墙以及涵洞取水口的闸室部施工完成后,利用输水涵洞进行过根据水文特征,地质地形条件,结合本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及施工进度,大坝迎水面坝脚砼阻水墙及护坡下部、土工膜铺设和涵洞取水口的闸室部位施工,大坝迎水面坝脚砼阻水墙及砼护坡下部、土工膜铺设和放水涵洞取水口的闸大坝迎水面坝脚砼阻水墙及砼护坡下部、土工膜铺设和放水涵洞取水口的闸室部需断流施工,其工程量约50m3,工期约20在库内设泵抽排,后期考虑在围堰中埋设排水钢管将水导入灌溉引水涵洞排出,围堰施工:挖掘机挖运土料、推土机平整、拖拉机碾压。围堰填筑料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备足填筑料堆,以确保在规7.3主体工程施工本工程主体工程施工包括大坝、溢洪道、灌溉涵洞等工程,其主要工程量见序号工程工程量砼拆除砌石拆除土方开挖石方开挖土石方砼3)砌石3)钢筋一491519579329493二溢洪道472320500.1三灌溉涵涵4196382088.6四防汛道路590740五施工围堰945拉机进行压实,搞好层间结合及施工段之间的结合。机械无法压实的部位,用蛙首先按设计要求选购二布一膜材料。在聚乙烯二布一膜进场时应由检测机构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在聚乙烯二布一膜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场入库,其运输和贮存应符合有关规定。施工前应对坝坡进行人工整修,按设计坝面修整平顺、光滑,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在铺设开始后,严禁在可能危害二布一膜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开挖、凿洞、电焊、燃烧、排大坝坝坡二布一膜采用人工铺设,方向为顺坝轴向。施工工艺应按以下顺序进行:铺设→剪裁→对正、搭齐→压膜定型→擦拭尘土→焊接试验→焊接→检测→修补→复检→验收。焊缝搭接面不得有污垢、砂土、积水(包括露水)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杂质存在,否则应用干纱布擦干、擦净膜面。铺设二布一膜时,二布一膜应自然松弛并与支持层贴实,不宜褶皱、悬空。施工中应及时清理膜下土料中的各种有害尖锐物体,严禁扎破土工膜。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不得将火种带入施工现场;不得穿钉鞋、高跟鞋及硬底鞋在复合膜上踩踏。车辆等机宜在气温5℃~35℃、风力4级以下并在无雨天气进行二布一膜施工。二布一膜铺设完毕、末覆盖保护层前,应在膜的边角处每的砂袋压边。铺膜速度与垫层及混凝土预制板施工相对应。检测、修补、复检、作,预制块安装施工时先铺设碎石垫层,碎石垫层铺设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护坡板无纺土工织物在施工前先以现场土料制成的试样进行淤堵试验,验证是否满铺设前应把场地整平,把杂物清除干净,铺放平整,松紧适度。在坡面上铺设应自下而上进行,如有破损必须修补或更换。砼浇筑主要有大坝上游坝面周边砼截水齿墙、坝顶路面、溢洪道衬砌、放水涵洞等。拌和机采用自动计量拌和楼拌制砼,配上料机一台,机动翻斗车、胶轮车或配合溜槽以及起重机吊罐或泵送运输入仓,平板振捣器或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的振捣方法施工。结构块体较大时,砼应避免在高温季节或高温时段浇筑。加强溢洪道石方开挖为320m3,石方开挖用手风钻开挖,因溢洪道石方开挖主坝前清淤及清基清表土由于不符合填筑土料要求,全部按弃土运出,土方回编号项目土方开挖石方开挖土方利用石方利用土方弃料石方弃料1大坝加固491549152溢洪道4723204723203灌溉涵洞419641964防汛道路590590合计10173470525847049157.4施工总布置第一条施工线在大坝上游侧和坝顶进行坝面周边截水齿墙浇筑、坝坡土方填第一条和第三条施工线难度较大,且场地狭窄,直接影响施工工期,由于浇**水库枢纽距**县68km,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对外交通状况能满足施工期的本工程对外交通的主要任务是承担施工期的物质,施工机械设备和生活物质本次工程属于加固工程,需对大坝、溢洪道、放水涵进行加固。场内交通现有部分简单道路,本次工程还要新建永久道路0.5km(防汛交通道路为了便于施工,需修建临时施工道路2.0km,施工道路路面宽4m,路基为渣土路基。根据本工程规模及施工条件,确定其辅助企业及设施项目主要有:砼拌和系根据主要工程项目工程量及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的施工强度估算其规模如下:钢筋加工厂建筑面积60m2,木材加工厂建筑面积80m2,为了便于管理和方便序号占地面积(m2)1砼拌和系统2钢筋加工厂603木材加工厂804钢筋工棚605水泥工棚507.5施工总进度该水库除险加固总人工为2.61万工时,施工应完成防汛道路施工、场地平整、供电及供水工程,并提前做好水死水位106.0m的工作。从工程施工总体安排及资金运用考虑,放水部分、大坝培厚土方及下游排水体施工安排在第一年11月至12月内渗膜及护坡、溢洪道工程安排在第二年1月至第二年3月内施工,坝排水沟工程安排在第二年4月内施工。整个工程施工工期安排为第一7.6主要材料供应编号工程项目水泥(t)钢筋(t)砂(m3)碎石(m3)块石(m3)柴油(t)一大坝加固49057146.79二泄洪道590.12991.13三放水工程638.6919.53四防汛道路4680.63合计2438.7472124771958.09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液压反铲挖掘机台22履带式推土机台23辆4履带式拖拉机台25蛙式打夯机2.8kw台26混凝土拌和机0.4m3台27柴油发电机组套18插入式砼振动器2.2kw台29平板式砼振动器2.2kw台1胶轮车辆潜水泵7kw台2电焊机25kVA25kVA台1木模加工设备套18工程占地与移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的拆迁占地和移民安置以《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及**县人民政府有关建设用地管理规定等为依据8.1工程永久占地对大坝按设计标准加高培厚;迎水面增设砼护坡;对大坝进行防渗处理,治理坝坡渗漏问题;增设大坝下游坝坡排水设施和排水棱体;对溢洪道进行拓宽加固;将原放水涵洞挖除,重建放水涵洞;维修防汛公路;增设管理设施和观测设8.2工程临时占地**水库加固工程施工临时占地项目有:施工临时道路、弃料场、施工辅助企8.3补偿费用本工程地面附着物主要为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上面的树木补偿。据现场9水土保持设计9.1编制目的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需重建溢洪道、新增大坝坝基及坝体防渗加固、整修下游坡脚排水设备、整修和完善大坝上、下游坝面护坡,重建本工程在施工期将产生一定量弃土弃渣,损坏现有林草植被,如果任意让地表裸露或弃土弃渣随意倾倒、堆放在河边、河滩、耕地中,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淤积河道,同时对土地资源也将造成不容忽视的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9.2编制依据9.3工程概况**水库工程位于**县**镇**村境内,建于1972年。本工程是一项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生态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由于**民政府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根据遥感调查成果,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特征主要是表现为水力侵蚀,其中又以面蚀和沟蚀为主要特征,其土壤侵蚀模数为267t/km2.a。9.4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项目流失率(%)坝区101735258491520983料场区2087619876100050500合计3104925161591514839.5水土保持方案道周缘、应种植灌木草皮,覆被植物当以爬山虎、葛藤等藤本植物为宜,以便其逐步蔓延,覆盖裸岩,增加绿地面积。渣场表面应覆土种树种草,使之9.6工程实施保障确保水保资金的及时到位,专款专用。严格验收制度。施工中要增强施工人员的水保意识,对弃渣与工程废弃物要集中堆放、及时清运,不可任意倾倒。技10环境保护设计10.1设计依据及标准10.2环境影响评价**水库是**镇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是全镇农业生产骨干工程,对全镇的社工程涉及大坝除险加固、溢洪道拓宽、放水建筑物重建,将有一定量的土石更严禁向水库倾倒,应选择适当的堆渣点堆放,以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破坏地工程施工期间,机械设备运转、机动车辆运输,料场开采等对周围大气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并伴随有噪声污染。施工人员生活区每月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施工机械设备排放的生产废水将对当地地表地下水工程施工期间,外来人员骤然增加,施工条件艰苦,卫生条件较差,可能引发流行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等的发生;加之水库有灌溉功能,通过水体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将提高水库的抗洪能力。目前,由于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