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0分)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1.下图是小雨展示的“楚”字的早期写法(由“林”和“足”构成)。请你据此猜想楚国先民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楚”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楚”字的词语。“楚”的本义“楚”的引申义含“楚”字的词语“楚”是一种丛生落叶灌木。(比一般灌木长得高,远看一目了然,清晰整齐;制成荆条韧性好。)清晰明了清楚有痛苦、心酸的感觉(1)“楚楚”连用表示鲜明整洁、娇柔秀美(2)3.小雨和小雯为学校作了一副对联。小雨写的是“情系中华竞芳华”,小雯写的是“根植荆楚育翘楚”。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见下图)。4.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诸葛亮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①______”;杜牧赤壁怀古,“东风不与周郎便,②______”。周敦颐借莲言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______。”岑参以花喻雪:“忽如一夜春风来,④______。”刘禹锡吟诗酬和:“沉舟侧畔千帆过,⑤______。”苏东坡望月抒怀:“人有悲欢离合,⑥______,此事古难全。”过三峡听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⑦______。”登黄鹤楼随诗人吟诵:“⑧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数不尽的经典润泽了荆山楚水,丰盈了中华文化。5.小雯搜集两个门店招牌名(见下图)很有语文味,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6.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1)容易读错的字:A.炽(zhì)热B.拈(zhān)轻怕重(2)容易写错的词:A.锐不可挡B.穿流不息(3)容易说错话:A.我惠赠给你的书收到了吗?B.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写的?二、阅读与鉴赏(45分)(一)(7—8题,共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章台①夜思②唐末五代时期·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③,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境内。②该诗选自《唐诗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④〔殊〕尚,还。这首诗先写“夜”,后写“思”。请结合提示,完成填空题。7.批注一:立象尽意。首联、颔联借“清瑟”“孤灯”“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写尽孤凄悲凉。8.批注二:炼字传情。尾联“又”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共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嗟(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时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微①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②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③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④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B)!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能及⑤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⑥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C),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选自吴曾《能改斋漫录》。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节)注释:①〔微〕贫贱②〔位相〕做宰相。③〔利〕谋求利益。④〔无乃〕莫非,恐怕,表揣测。⑤〔及〕(恩惠)到。⑥〔物〕人,众人。9.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夫不能利泽生民查阅词典(①沼泽,湖泽。②雨露。③加恩惠于人。)(2)尝诣灵祠求祷课内迁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无乃失于卑耶课内迁移(先帝不以臣卑鄙)(4)下以救贫民之厄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10.请将“也”“夫”“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A.()B.()C.()11.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12.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13.甲文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这里的“进”与“退”分别指什么?乙文中也谈到了范仲淹的“进”“退”选择,又分别指什么?(三)(共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中国红的文化内涵①红色,作为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色彩之一,自远古时期开始就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根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②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汉语中指称红色的词较多,如绛、赤、朱、丹等,它们同属红色,但颜色的深浅略有差别。“绛”是深红色。《说文解字》曰“绛,大赤也”。“赤”比“绛”稍浅,比“朱”要暗。“朱”与“丹”颜色相近,《康熙字典》就将“丹”直接释为“以朱色涂物”。若细较起来,“朱”是红心来的颜色,是正红色,而“丹”是从红色石料中提取的,比“朱”更加艳丽。③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尊崇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类以狩猎为生,猎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而人类一旦受到猎物的袭击,也会因失血过多而亡,红色与生命就产生了自然的关联。红色还是火的颜色,火的使用使人类从“茹毛饮血”步入“火燔熟食”,同时也为陶器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制作提供了条件,人类对火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中华文明发展至周朝,红色即为正统。《礼记·檀弓》就有“周人尚赤”的记载。此后历朝亦以红色为尊,汉初、唐宋皆尚赤,明朝的红色崇拜更是发展到顶峰。④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产生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在传统色彩观中,红色被认为是正统地位和尊贵身份的象征,如皇帝的用印叫“朱印”。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红色同样是传统婚礼的主色调,穿红嫁衣、坐红花轿、喝女儿红等等。红色还象征着忠诚。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仍以“红心向阳”“赤胆忠心”这些词,来表达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⑤到了近现代,红色被赋予“革命”意义,成为“革命”的代名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设计也体现了红色的革命象征,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也是通体绛红色,彰显了庄重、威严的国家形象。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在红色文化的形成和传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赋予红色新的文化内涵,不断开创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篇章。(文/吴月朦。选自2023年11月1日《文摘报》。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改。)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_。A.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细致,如绛、赤、朱、丹等同属红色,但深浅略有差别。B.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火的使用”,人类对火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C.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众多象征意义,在不断延续传承的同时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D.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15.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依据选文补充完整。16.红色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表达,如红牌、红线、满堂红、开门红等。请为下面语段横线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实现全年农业生产_________。我们一定要守住耕地保护_________,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A.满堂红红牌 B.开门红红牌 C.开门红红线 D.满堂红红线(四)(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海的声音①在海岛一个纪念品摊上,我的目光被几只雕有属相图案的贝壳吸引住了。“买一只吧,不贵的,五块钱。”摊主说,“把它贴到耳旁,就能听到海的声音。”②有这么神奇?我不信,但还是把这贝壳举到了耳边。嗬,还真是听到了一种声音,那么遥远又那么朦胧的一种声音,像是涛声,又像是风声……可是,真的是海的声音吗?③不等我发问,姑娘就用那好听的声音向我讲解道:“它在大海里待得久了,那潮起潮落的声音,就留在了里面。”④真是一个非常诗意的解释。⑤我买下一只,要把这“海的声音”送给女儿。坐在离岛的船上,极目眺望碧波万顷的大海,并将那贝壳附于耳畔。海的声音遂如漫卷而来的潮水,从遥远的天边涌入耳郭……那是激荡了亿万斯年的海,那是包裹了一个星球的海。此时此刻,它以无从捉摸而又生动逼真的声音,在我的心中展开了另一种景象。那是更为浩瀚、博大、壮阔而又空茫的海,是比视野内在烈日下蒸腾的海更有魅力的海。⑥我屏息倾听着,竟至有些痴迷。我仿佛听到了整个世界的深沉呼吸,带有凉意的海风不是吹在现实中,而是吹在想象里。前贤的呐喊此伏彼起,郑和的船队在浪涌间颠簸,邓世昌们的脸孔在海水和硝烟中隐现……大海在呼啸,海浪翻滚着,以心跳的频率撞击着胸腔……某一瞬间,我的灵魂出窍,钻进小小的贝壳中去了。海的声音又带我进入时空隧道,让我体验到了莫辩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⑦回到家,我把这宝贝给了六岁的女儿。女儿听说能听到海的声音,欢喜地接过。一听果然,却又心生疑窦,一再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便只好拿那姑娘的说法搪塞她。这样说着的时候,我却笑了。⑧几天后,女儿也不信了。她以自己的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她告诉我,她用任何一种贝壳,或者空瓶,或者纸筒,甚至用拢起的手掌,都可以在耳旁制造出这种声音来。⑨“什么呀,还‘海的声音’呢!净骗人!”⑩我又一次为这“海的声音”笑了。是的,女儿自然是对的。但我仍愿意相信,这贝壳,是一只收聚了海的声音的耳朵。它是想象的贝壳,文学的贝壳,诗的贝壳。(文/洪浩。选自2024年4月15日《人民日报》。)17.读一读描写“海的声音”的句子,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A.要读出“我”的意外,我这样读:“还真是听到了一种声音,那么遥远又那么朦胧的一种声音,像是涛声,又像是风声。”B.要读出海的深远,我这样读:“那是激荡了亿万斯年的海,那是包裹了一个星球的海。”C.要读出“我”心潮澎湃,我这样读:“大海在呼啸,海浪翻滚着,以心跳的频率撞击着胸腔。”D.要读出“我”的痴迷,我这样读:“海的声音又带我进入时空隧道,让我体验到了莫辩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18.下面是一则关于郑和的随文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写一则有关邓世昌的批注。(50字左右)郑和邓世昌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我仿佛听到狂风怒吼,海浪咆哮;看到郑和屹立船头,目光坚定,指挥着船队向大海更深处挺进、挺进……
19.文中写到“我又一次为这‘海的声音’笑了”,“我”为什么笑?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20.赏读第⑩段划线句子,这里把贝壳称为“耳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和深刻含义?(五)(共8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名著导读:我们曾学过沈尹默的《月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独立的姿态。带着这首诗阅读下面名著选段,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骆驼祥子》选段①虎妞刚起来,头发髭髭着,眼泡儿浮肿着些,黑脸上起着一层小白的鸡皮疙瘩,像拔去毛的冻鸡。②“哟!你回来啦!”非常的亲热,她的眼中笑得发了些光。③“赁给我辆车!”祥子低着头看鞋头上未化净的一些雪。④“跟老头子说去。”她低声说,说完向东间一努嘴。⑤刘四爷正在屋里喝茶呢,面前放着个大白炉子,火苗有半尺多高,见祥子进来,他半恼半笑地说:“你这小子活着哪?!忘了我啦!算算,你有多少天没来了?事情怎样?买上车没有?”⑥祥子摇了摇头,心中刺着似的疼。“还得给我辆车拉,四爷!”⑦“哼,事又吹了!好吧,自己去挑一辆!”刘四爷倒了碗茶,“来,先喝一碗。”⑧祥子端起碗来,立在火炉前面,大口地喝着。茶非常的烫,火非常的热,他觉得有点发困。把碗放下,刚要出来,刘四爷把他叫住了。⑨“等等走,你忙什么?告诉你:你来得正好。二十七是我的生日,我还要搭个棚呢,请请客。你帮几天忙好了,先不必去拉车。他们,”刘四等向院中指了指,“都不可靠,我不愿意教他们吊儿哪当地瞎起哄。你帮帮好了。该干什么就干,甭等我说。先去扫扫雪,晌午我请你吃火锅。”⑩“是了,四爷!”样子想开了,既然又回到这里,一切就都交给刘家父女吧!(选自《骆驼祥子》第十三章)《简·爱》选段①“我只求心安理得,先生,不要让太多的恩惠压碎,你还记得你说塞莉纳·瓦伦的那些话吗?——关于你给她钻石、呢绒那番话?我不愿做你的英国的塞利纳·瓦伦。我要继续做阿黛尔的家庭教师,用这来挣得我的食宿费,外加一年三十磅的薪水。我要从这笔钱里来开支我的衣着,你什么也不用给我,除了……”②“哦,除了什么?”③“你的敬爱,而且我也要用敬爱来回报你,要能这样,那这笔债就两清了。”④“嘿,要说到冷静和爱顶撞的天性以及固有的十足的自尊心,是没有人能比得上你的了。”他说。⑤这时,我们已快驶近桑菲尔德了。⑥“你今天愿意跟我一起吃饭吗?”当我们驶近大门时,他问道。⑦“不,谢谢你,先生。”⑧“如果允许我问一声的话,请问为什么要说‘不,谢谢你’呢?”⑨“我从来没有跟你一起吃过饭,先生,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现在要这么做。除非到……”⑩“到什么?你老爱说半截子话。”⑪“到我不得不这么做的时候。”⑫“你是不是认为我吃起东西来准像个吃人魔王或者食尸妖怪似的,所以不敢和我一起吃饭?”⑬“在这个问题上,我从来没这么想过,先生。我只是想仍像往常那样再过上一个月。”⑭“你应该马上放弃家庭教师这个苦活儿了。”⑮“不!对不起,先生,我绝不会放弃,我要像往常那样继续干下去,我还要像我已习惯的那样,整天都避开你。你想要见我的话,可在傍晚时派人来叫我,我会来的,但是别的时候不行。”(选自《简·爱》第二十四章)21.对简·爱来说,下列哪个人物像《月夜》中那棵“顶高的树”?请你选出恰当的一项()A.里德太太 B.罗切斯特 C.英格拉姆小姐 D.海伦22.选段中的祥子和简·爱分别选择“立着”还是“靠着”?请你结合选段说说。23.与选段中祥子不同,刚进城时的祥子“确乎有点像一棵树”,请说说那时的祥子是怎样的人?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任务一:24.自然界,树如人,能活出人的姿态;生活中,人如树,可展现树的风采。请你以《_________那棵树》为题,补充题目,完成一篇记叙文(可补充:窗外、儿时、欣赏、超越等)。任务二:25.《月夜》中说,“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在人生的成长中,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思考,请你以《成长应有的姿态》写一篇议论文。任务三:26.树会行走吗?树会说话吗?月宫中的桂树长什么样?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0分)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1.下图是小雨展示的“楚”字的早期写法(由“林”和“足”构成)。请你据此猜想楚国先民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楚”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楚”字的词语。“楚”的本义“楚”的引申义含“楚”字的词语“楚”是一种丛生落叶灌木。(比一般灌木长得高,远看一目了然,清晰整齐;制成荆条韧性好。)清晰明了清楚有痛苦、心酸的感觉(1)“楚楚”连用表示鲜明整洁、娇柔秀美(2)3.小雨和小雯为学校作了一副对联。小雨写的是“情系中华竞芳华”,小雯写的是“根植荆楚育翘楚”。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见下图)。【答案】1.
楚国先民在茂密的树林中行走。2.(1)酸楚;(2)楚楚动人。3.上联:根植荆楚育翘楚下联:情系中华竞芳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字的含义的理解。从“楚”字早期写法由“林”和“足”构成,可以推测楚国先民的生活与树林有关,且在树林中活动,如楚国先民们在灌木丛中行走、开疆扩土等;所以可以用“楚国先民在茂密的树林中行走”这样简洁的语句来描述。【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充。“楚”有多种引申义:①清晰明了;②有痛苦、心酸的感觉;③“楚楚”连用表示鲜明整洁、娇柔秀美;第一空要求补充“有痛苦、心酸的感觉”含“楚”字词语,如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或精神上受打击);凄楚:凄惨痛苦;酸楚:心酸苦楚;第二空要求补充“‘楚楚’连用表示鲜明整洁、娇柔秀美”的含“楚楚”的词语,如楚楚动人:形容鲜明洁净,美丽可爱,使人心动;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漂亮;楚楚可怜:本指幼松枝叶柔弱鲜嫩,惹人喜爱。后形容女子姿态娇柔妩媚,也形容神情凄楚,令人怜惜。【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和书写。拟写对联时应注意: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区分上下联可以根据平仄和意境。仄起平收,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通常是仄声(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通常是平声(一声或二声)。“翘楚”的“楚”是三声,为仄声,所以“根植荆楚育翘楚”为上联;“芳华”的“华”是二声,为平声,所以“情系中华竞芳华”为下联。再结合横批“立德树人”,上联写在右边,下联写在左边,工整抄写即可。4.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诸葛亮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①______”;杜牧赤壁怀古,“东风不与周郎便,②______”。周敦颐借莲言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______。”岑参以花喻雪:“忽如一夜春风来,④______。”刘禹锡吟诗酬和:“沉舟侧畔千帆过,⑤______。”苏东坡望月抒怀:“人有悲欢离合,⑥______,此事古难全。”过三峡听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⑦______。”登黄鹤楼随诗人吟诵:“⑧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数不尽经典润泽了荆山楚水,丰盈了中华文化。【答案】①.不求闻达于诸侯②.铜雀春深锁二乔③.濯清涟而不妖④.千树万树梨花开⑤.病树前头万木春⑥.月有阴晴圆缺⑦.猿鸣三声泪沾裳⑧.晴川历历汉阳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诸侯、锁、濯、涟、猿、裳、历历”等字词的书写。5.小雯搜集的两个门店招牌名(见下图)很有语文味,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答案】示例:我喜欢“三人行书城”,其中“三人行”化用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现“我们”要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表现本店的书籍很丰富,内容很有意义,欢迎顾客们三五知己结伴来到这里选用书籍阅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明确观点,结合店名的特点及店面经营的范围表述理由即可。示例:我喜欢“早点见面”。“早点见面”意思是:尽早和顾客见面,表现关系很亲密,情感很真挚。同时“早点”一方面指的是门店的东西很好吃,顾客希望与门店见面;另一方面暗示该门店为早点店,这里卖的是早点,顾客在这里吃早点的时候不用排队很久就能吃上自己心仪的早餐,表现该店的工作效率很高,早点很美味;一语双关,富有新意。我喜欢“三人行书城”。“三人行书城”中的“三人行”化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指的是几个爱好相同的人同行时,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表现在这座书城里有很多无声的老师——书本指导我们学习,我们应该要常来书城,向“老师”学习;店名富有古典气息,体现书店的儒雅。6.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1)容易读错的字:A.炽(zhì)热B.拈(zhān)轻怕重(2)容易写错的词:A.锐不可挡B.穿流不息(3)容易说错的话:A.我惠赠给你的书收到了吗?B.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写的?【答案】(1)A.chì;B.niān(2)A.锐不可当;B.川流不息(3)A.把“惠赠”改为“赠送”;B.删去“的作者”或“谁写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1)本题考查字音。A.炽(zhì)热——chì,炽热:形容温度极高;极热;(情绪等)热烈。B.拈(zhān)轻怕重——niān,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怕挑重担。(2)本题考查字形。A.锐不可挡——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B.穿流不息——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用词不当。“惠赠”是敬辞,这里形容“我”的书,应该是谦称,故可把“惠赠”改为“赠送”。B.句意杂糅。“的作者”与“谁写的”造成句子杂糅,故可删去“的作者”或“谁写的”。二、阅读与鉴赏(45分)(一)(7—8题,共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章台①夜思②唐末五代时期·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③,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境内。②该诗选自《唐诗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④〔殊〕尚,还。这首诗先写“夜”,后写“思”。请结合提示,完成填空题。7.批注一:立象尽意。首联、颔联借“清瑟”“孤灯”“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写尽孤凄悲凉。8.批注二:炼字传情。尾联“又”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7.①.楚角②.残月8.作者的无限秋思与哀愁,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本诗以“夜思”为题,全篇虽未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情的意象表达作者的“思”。开篇四句,首联、颔联意思是: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诗人听到了清幽的瑟声、悲凉的楚角,独对孤灯,看到的是窗外一钩残月,引起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因此首联、颔联中“清瑟”“孤灯”“楚角”“残月”等意象,展现了“思”的意境,写尽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感。【8题详解】本题考查炼字。尾联“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承“故人殊未来”一句递进一层,揭出思乡之苦。“故人殊未来”,长期不知“故人”音讯,凶吉未卜,于是他想到了写家书;可是山长水远,“乡书不可寄”,这就更添几分悲苦。时值秋季,芳草凋零,故人不来,秋雁“又”回,家书难寄。结句以景收尾。“秋雁又南回”,点出时当冷落的清秋季节,每每看那结伴南飞的大雁,诗人内心就不禁情潮翻涌,秋思百结。着一“又”字,说明这样郁郁寡欢的日子,他已过了多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无可奈何;“又”字将悲情推到了一个高潮,表达了诗人无限的秋思与哀愁,和无尽的思乡怀人之情。(二)(共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嗟(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时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微①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②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③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④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B)!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能及⑤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⑥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C),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选自吴曾《能改斋漫录》。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节)注释:①〔微〕贫贱。②〔位相〕做宰相。③〔利〕谋求利益。④〔无乃〕莫非,恐怕,表揣测。⑤〔及〕(恩惠)到。⑥〔物〕人,众人。9.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夫不能利泽生民查阅词典(①沼泽,湖泽。②雨露。③加恩惠于人。)(2)尝诣灵祠求祷课内迁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无乃失于卑耶课内迁移(先帝不以臣卑鄙)(4)下以救贫民之厄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10.请将“也”“夫”“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A.()B.()C.()11.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12.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13.甲文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这里的“进”与“退”分别指什么?乙文中也谈到了范仲淹的“进”“退”选择,又分别指什么?【答案】9.(1)加恩惠于人(2)曾经(3)地位低微(4)困厄10.①.A.夫②.B.哉③.C.也11.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12.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13.甲文中的“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乙文中的“进”指当宰相,“退”指当良医。【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根据查阅词典法确定选③。“夫不能利泽生民”译为: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泽:加恩惠于人。(2)用课内迁移法解释;“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译为: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尝:曾经。据此推测“尝诣灵祠求祷”的“尝”理解为“曾经”,“尝诣灵祠求祷”译为:曾经去神祠求签祈祷。(3)用课内迁移法解释:“先帝不以臣卑鄙”译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社会地位低微。据此推测“无乃失于卑耶”中“卑”理解为地位低微,“无乃失于卑耶”译为:这是不是有一点太卑微了。(4)根据语境推断法解释:联系上下句“上以疗君亲之疾”“中以保身长年”的意思“上可以治疗君亲的疾病”“中能够保身长年”推测,“下以救贫民之厄”中的“厄”的意思是“困厄”。“下以救贫民之厄”译为:下可以救助贫民的困厄。【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联系上文可知,这里是范仲淹描述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表现后发出慨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的,是什么呢?而“嗟夫”常放在句首,表示慨叹。所以“夫”应放在A处。B.联系上文可知,有人认为不当宰相当良医“无乃失于卑耶”,范仲淹回答“唉,怎么会如此呢”这里表示反诘语气。而“哉”是语气助词,常用来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或“呢”。“岂为是哉”意思是:怎么会呢?所以“哉”应放在B处。C.联系下文“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可知,范仲淹认为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治疗君亲的疾病,下可以救助贫民的困厄,中能够保身长年。这是肯定的。而“也”放在句末常用于加强语气或表达确定的语气。“果能为良医也”意思是: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所以“也”应放在C处。【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意思是: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矣”是文言助词,用于句末;“夫”文言发语词,用于句首,“……者”表判断;据此断句为: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大丈夫:有志向、有抱负的男子;志:志向;相:当宰相;理则当然:道理当然是这样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文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联系上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这里的“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表达了范仲淹忧国忧民之心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由乙文中“能及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可知,这里范仲淹的“进”指当宰相以利泽万民,“退”指当良医,以疗君亲之疾,贫民之厄,保自身长年。表现了范仲淹一生只想辅佐明君治理国家,为百姓谋利造福的利泽苍生之心。【点睛】参考译文:[甲]文: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他们在朝为官也担忧,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文:范仲淹还未显达时,曾经去神祠求签祈祷,说:“将来我能当丞相吗?”(然后抽签)结果表明不可以。然后又(再次求签)祈祷,说:“不行的话,那我就当个良医。”结果表明还是不可以。过了一会儿,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的志向。”某一天,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您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恐怕有一点太卑微了吧?”范仲淹回答说:“唉,怎么会如此呢?古人说:‘常常善于挽救他人,因而才没有被遗弃的人;常常善于拯救万物,因而也没有被废弃的物’,能够普济万民的,当然只有宰相能做到。既然(求签结果表明)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救人利泽万物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治疗君亲的疾病,下可以救助贫民的困厄,中能够保身长年。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三)(共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中国红的文化内涵①红色,作为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色彩之一,自远古时期开始就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根脉,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②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汉语中指称红色的词较多,如绛、赤、朱、丹等,它们同属红色,但颜色的深浅略有差别。“绛”是深红色。《说文解字》曰“绛,大赤也”。“赤”比“绛”稍浅,比“朱”要暗。“朱”与“丹”颜色相近,《康熙字典》就将“丹”直接释为“以朱色涂物”。若细较起来,“朱”是红心来的颜色,是正红色,而“丹”是从红色石料中提取的,比“朱”更加艳丽。③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尊崇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类以狩猎为生,猎物的血液是红色的,而人类一旦受到猎物的袭击,也会因失血过多而亡,红色与生命就产生了自然的关联。红色还是火的颜色,火的使用使人类从“茹毛饮血”步入“火燔熟食”,同时也为陶器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制作提供了条件,人类对火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中华文明发展至周朝,红色即为正统。《礼记·檀弓》就有“周人尚赤”的记载。此后历朝亦以红色为尊,汉初、唐宋皆尚赤,明朝的红色崇拜更是发展到顶峰。④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产生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在传统色彩观中,红色被认为是正统地位和尊贵身份的象征,如皇帝的用印叫“朱印”。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红色同样是传统婚礼的主色调,穿红嫁衣、坐红花轿、喝女儿红等等。红色还象征着忠诚。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仍以“红心向阳”“赤胆忠心”这些词,来表达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⑤到了近现代,红色被赋予“革命”意义,成为“革命”的代名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设计也体现了红色的革命象征,首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也是通体绛红色,彰显了庄重、威严的国家形象。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在红色文化的形成和传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赋予红色新的文化内涵,不断开创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篇章。(文/吴月朦。选自2023年11月1日《文摘报》。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改。)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_。A.自古以来人们将红色区分得颇为细致,如绛、赤、朱、丹等同属红色,但深浅略有差别。B.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火的使用”,人类对火的依赖自然表现出对红色的关注。C.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众多象征意义,在不断延续传承同时又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D.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15.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依据选文补充完整。16.红色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表达,如红牌、红线、满堂红、开门红等。请为下面语段横线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实现全年农业生产_________。我们一定要守住耕地保护_________,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A.满堂红红牌 B.开门红红牌 C.开门红红线 D.满堂红红线【答案】14.B15.(1)象征吉祥、喜庆(2)丹心(红心、忠心)(3)象征革命16.C【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章内容。B.根据第③段“中华文明发展至周朝,红色即为正统”可知,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周朝;选项中“中华文明以红色为正统起始于‘火的使用’”有误;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根据第④段“红色被中华文化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产生了众多的象征意义”可知,本段主要介绍了“中国红的文化内涵”。根据第④段“在民间,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红色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在门上挂桃木板,点红灯笼,放红鞭炮”可知,点红灯笼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因此第一空应填:象征吉祥、喜庆;根据第④段“红色还象征着忠诚。南宋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用“丹心”指代自己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仍以“红心向阳”“赤胆忠心”这些词,来表达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可知,红色象征忠诚,举例“丹心”“红心”“忠心”等词语,因此,第二空应填:丹心(红心、忠心);根据第⑤段“到了近现代,红色被赋予‘革命’意义,成为‘革命’的代名词。由于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为红色。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运动便都以红色与之关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以红色为标识,称‘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称‘红军’,革命根据地‘苏区’也称为‘红区’”可知,红色被赋予“革命”的意义,是革命的象征;因此,第三空应填:革命。【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满堂红:形容全面胜利或到处兴旺;开门红:指在一年开始或者一项工作开始时就获得显著的成绩。结合语境“今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实现全年农业生产”可知,第一季度农业生产已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全年农业生产开始就取得好成绩,因此,第一空应填“开门红”;红牌:①体育比赛中,裁判员对严重犯规的运动员、教练员出示的红色警示牌。足球比赛中被出示红牌的球员须立即退出赛场,并不得参加下一场比赛;②借指对有违法、违章行为的个人或单位给予的严重警告或处罚;红线:①指一以贯之的正确理论或思想;②指划定禁区范围的界线。根据语境“我们一定要守住耕地保护”的意思是,我们要守护住耕地,耕地是禁区,我们要保护耕地的界线;因此,第二空应填“红线”;故选C。(四)(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海的声音①在海岛一个纪念品摊上,我的目光被几只雕有属相图案的贝壳吸引住了。“买一只吧,不贵的,五块钱。”摊主说,“把它贴到耳旁,就能听到海的声音。”②有这么神奇?我不信,但还是把这贝壳举到了耳边。嗬,还真是听到了一种声音,那么遥远又那么朦胧的一种声音,像是涛声,又像是风声……可是,真的是海的声音吗?③不等我发问,姑娘就用那好听的声音向我讲解道:“它在大海里待得久了,那潮起潮落的声音,就留在了里面。”④真是一个非常诗意的解释。⑤我买下一只,要把这“海的声音”送给女儿。坐在离岛的船上,极目眺望碧波万顷的大海,并将那贝壳附于耳畔。海的声音遂如漫卷而来的潮水,从遥远的天边涌入耳郭……那是激荡了亿万斯年的海,那是包裹了一个星球的海。此时此刻,它以无从捉摸而又生动逼真的声音,在我的心中展开了另一种景象。那是更为浩瀚、博大、壮阔而又空茫的海,是比视野内在烈日下蒸腾的海更有魅力的海。⑥我屏息倾听着,竟至有些痴迷。我仿佛听到了整个世界的深沉呼吸,带有凉意的海风不是吹在现实中,而是吹在想象里。前贤的呐喊此伏彼起,郑和的船队在浪涌间颠簸,邓世昌们的脸孔在海水和硝烟中隐现……大海在呼啸,海浪翻滚着,以心跳的频率撞击着胸腔……某一瞬间,我的灵魂出窍,钻进小小的贝壳中去了。海的声音又带我进入时空隧道,让我体验到了莫辩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⑦回到家,我把这宝贝给了六岁的女儿。女儿听说能听到海的声音,欢喜地接过。一听果然,却又心生疑窦,一再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便只好拿那姑娘的说法搪塞她。这样说着的时候,我却笑了。⑧几天后,女儿也不信了。她以自己的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她告诉我,她用任何一种贝壳,或者空瓶,或者纸筒,甚至用拢起的手掌,都可以在耳旁制造出这种声音来。⑨“什么呀,还‘海的声音’呢!净骗人!”⑩我又一次为这“海的声音”笑了。是的,女儿自然是对的。但我仍愿意相信,这贝壳,是一只收聚了海的声音的耳朵。它是想象的贝壳,文学的贝壳,诗的贝壳。(文/洪浩。选自2024年4月15日《人民日报》。)17.读一读描写“海的声音”的句子,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A.要读出“我”的意外,我这样读:“还真是听到了一种声音,那么遥远又那么朦胧的一种声音,像是涛声,又像是风声。”B.要读出海的深远,我这样读:“那是激荡了亿万斯年的海,那是包裹了一个星球的海。”C.要读出“我”心潮澎湃,我这样读:“大海在呼啸,海浪翻滚着,以心跳的频率撞击着胸腔。”D.要读出“我”的痴迷,我这样读:“海的声音又带我进入时空隧道,让我体验到了莫辩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18.下面是一则关于郑和的随文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写一则有关邓世昌的批注。(50字左右)郑和邓世昌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我仿佛听到狂风怒吼,海浪咆哮;看到郑和屹立船头,目光坚定,指挥着船队向大海更深处挺进、挺进……
19.文中写到“我又一次为这‘海的声音’笑了”,“我”为什么笑?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20.赏读第⑩段划线句子,这里把贝壳称为“耳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和深刻含义?【答案】17.C18.示例:邓世昌率全舰战士撞向日舰,英勇就义。我仿佛听到邓世昌大声呼喊:“勇士们,冲啊,誓死卫国,与敌人同归于尽!”看到致远舰渐渐下沉、下沉……19.女儿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海的声音是荒谬的,我是为女儿的纯真可爱而笑,为自己不必执着追求海的声音的真假而笑。我知明明道海的声音商家的营销手段,但通过这个贝壳,我想起了古代先贤,产生了莫辩身在何处的独特体验,它激发着人们不断地追寻着、体验着生活的美好。2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贝壳比作耳朵,生动形象表现了贝壳的形状,也体现了贝壳能收集各种海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贝壳的喜爱和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朗读与重音。C.要读出“我”心潮澎湃,我这样读:“大海在呼啸,海浪翻滚着,以心跳的频率撞击着胸腔。”“呼啸”“翻滚”“撞击”等词语重读,使人感受到大海波涛汹涌、海浪撞击胸腔的动态之感。本项中重读“海浪”则是强调海浪而非其他事物翻滚的状态;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仿写。根据郑和的批注可知,在写邓世昌的批注时应先陈述邓世昌与海有关的英雄事迹,再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刻画邓世昌在海上的活动。言之有理即可。示例: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勇敢战斗。我仿佛看到海水翻涌,硝烟弥漫天际;听到邓世昌鼓励全舰战士们:“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事,有死而已!”【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解答时,先明确考查角度,找到句子在原文的位置,再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与具体语境或主旨结合起来,领会句子的含义。言之有理即可。根据第⑧段“她以自己的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她告诉我,她用任何一种贝壳,或者空瓶,或者纸筒,甚至用拢起的手掌,都可以在耳旁制造出这种声音来”可知,海的声音实际上是一种荒谬的营销手段。根据第⑩段“是的,女儿自然是对的。但我仍愿意相信,这贝壳,是一只收聚了海的声音的耳朵。它是想象的贝壳,文学的贝壳,诗的贝壳”可知,我又一次为这‘海的声音’笑了,包含了我对女儿说法的认同,女儿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海的声音是荒谬的。同时我也释然了,因为通过这个贝壳,我想起了古代先贤,想起了他们曾与大海有着密切的关联,海的声音又带着我进入时空隧道,让我产生了莫辩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它让人们不断地追寻着、体验着生活的美好。【2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时,先明确考查角度,本题要求贝壳称为“耳朵”的表达效果和深刻含义。言之有理即可。划线句“这贝壳,是一只收聚了海的声音的耳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贝壳比作耳朵,“耳朵”一词生动形象表现了贝壳的形状,“收聚了海的声音”体现了贝壳能收集各种海的声音的能力。结合第⑩段“它是想象的贝壳,文学的贝壳,诗的贝壳”可见,作者对贝壳的喜爱和赞美,小小的贝壳寄托了作者对文学、诗的幻想,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五)(共8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名著导读:我们曾学过沈尹默的《月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独立的姿态。带着这首诗阅读下面名著选段,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骆驼祥子》选段①虎妞刚起来,头发髭髭着,眼泡儿浮肿着些,黑脸上起着一层小白的鸡皮疙瘩,像拔去毛的冻鸡。②“哟!你回来啦!”非常的亲热,她的眼中笑得发了些光。③“赁给我辆车!”祥子低着头看鞋头上未化净的一些雪。④“跟老头子说去。”她低声说,说完向东间一努嘴。⑤刘四爷正在屋里喝茶呢,面前放着个大白炉子,火苗有半尺多高,见祥子进来,他半恼半笑地说:“你这小子活着哪?!忘了我啦!算算,你有多少天没来了?事情怎样?买上车没有?”⑥祥子摇了摇头,心中刺着似的疼。“还得给我辆车拉,四爷!”⑦“哼,事又吹了!好吧,自己去挑一辆!”刘四爷倒了碗茶,“来,先喝一碗。”⑧祥子端起碗来,立在火炉前面,大口地喝着。茶非常的烫,火非常的热,他觉得有点发困。把碗放下,刚要出来,刘四爷把他叫住了。⑨“等等走,你忙什么?告诉你:你来得正好。二十七是我的生日,我还要搭个棚呢,请请客。你帮几天忙好了,先不必去拉车。他们,”刘四等向院中指了指,“都不可靠,我不愿意教他们吊儿哪当地瞎起哄。你帮帮好了。该干什么就干,甭等我说。先去扫扫雪,晌午我请你吃火锅。”⑩“是了,四爷!”样子想开了,既然又回到这里,一切就都交给刘家父女吧!(选自《骆驼祥子》第十三章)《简·爱》选段①“我只求心安理得,先生,不要让太多的恩惠压碎,你还记得你说塞莉纳·瓦伦的那些话吗?——关于你给她钻石、呢绒那番话?我不愿做你的英国的塞利纳·瓦伦。我要继续做阿黛尔的家庭教师,用这来挣得我的食宿费,外加一年三十磅的薪水。我要从这笔钱里来开支我的衣着,你什么也不用给我,除了……”②“哦,除了什么?”③“你的敬爱,而且我也要用敬爱来回报你,要能这样,那这笔债就两清了。”④“嘿,要说到冷静和爱顶撞的天性以及固有的十足的自尊心,是没有人能比得上你的了。”他说。⑤这时,我们已快驶近桑菲尔德了。⑥“你今天愿意跟我一起吃饭吗?”当我们驶近大门时,他问道。⑦“不,谢谢你,先生。”⑧“如果允许我问一声的话,请问为什么要说‘不,谢谢你’呢?”⑨“我从来没有跟你一起吃过饭,先生,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现在要这么做。除非到……”⑩“到什么?你老爱说半截子话。”⑪“到我不得不这么做的时候。”⑫“你是不是认为我吃起东西来准像个吃人魔王或者食尸妖怪似的,所以不敢和我一起吃饭?”⑬“在这个问题上,我从来没这么想过,先生。我只是想仍像往常那样再过上一个月。”⑭“你应该马上放弃家庭教师这个苦活儿了。”⑮“不!对不起,先生,我绝不会放弃,我要像往常那样继续干下去,我还要像我已习惯的那样,整天都避开你。你想要见我的话,可在傍晚时派人来叫我,我会来的,但是别的时候不行。”(选自《简·爱》第二十四章)21.对简·爱来说,下列哪个人物像《月夜》中那棵“顶高的树”?请你选出恰当的一项()A.里德太太 B.罗切斯特 C.英格拉姆小姐 D.海伦22.选段中的祥子和简·爱分别选择“立着”还是“靠着”?请你结合选段说说。23.与选段中的祥子不同,刚进城时的祥子“确乎有点像一棵树”,请说说那时的祥子是怎样的人?【答案】21.B22.选段中的祥子选择“靠着”,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无奈之下他又回到了人和车厂,把一切都交给了刘家父女。选段中的简·爱选择“立着”,她和罗切斯特婚期已定,但她不要罗切斯特给的任何东西,除了罗切斯特对她的敬爱,她坚持像往常那样继续干下去,保持自己独立、自尊的人格。23.刚进城时的祥子是一个积极、向上、要强、自力更生、热爱生活,拥有骆驼一样坚韧精神的人。【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结合名著导读里的内容“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独立的姿态”可知,“顶高的树”指的是独立、自尊的形象。A.里德太太:里德太太是简·爱的舅妈。因其丈夫的嘱托抚养简·爱,但她及她的孩子们对简·爱并不好,后将简·爱送到洛伍德学校。对简·爱有偏见,傲慢自负,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B.罗切斯特:罗切斯特对贫富差距的观点,即世俗的观点不屑一顾,他是和简·爱一样重视平等、自尊与感情的人。同时,罗切斯特还是一个不会被家庭教条而束缚的绅士;C.英格拉姆小姐:英格拉姆小姐出身高贵,既美丽又多才多艺,可是她生性傲慢无礼,对人没有同情心。是一个只看重钱财与门第,却不懂得真爱的人;D.海伦:海伦就是个像个大姐姐一样照顾和安慰简爱,虽然学校的老师和校长对她又打又骂,可是她却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很坚强,可是太屈服于命运,是个很虔诚的天主教信徒;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本题要求结合选段名著内容分析,选段中的祥子和简·爱分别选择“立着”还是“靠着”。首先,我们需要对选段内容在的祥子和简·爱的性格有所了解。接着结合内容阐述他们是“立着”还是“靠着”的原因。祥子是《骆驼祥子》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选文讲的是祥子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后,自己被迫又回到人和车厂的情节。从选段最后一段“样子想开了,既然又回到这里,一切就都交给刘家父女吧!”,可以看出此时的祥子选择了听从刘家父女的安排,故选段中的祥子选择“靠着”。简·爱是《简·爱》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选文讲的是简·爱和罗切斯特确定恋爱关系,婚期在一个月后,在等待举行婚礼的甜蜜日子里,罗切斯特一腔热情地渴望与简·爱分享自己的财产与地位,这令简·爱反感。她没有屈从恋人的心意,而是大胆地表白:她要的是敬爱,而她也会报之以敬爱,这样“这笔债就两清了”。作者借此再次突出了主人公自尊自爱、追求独立人格的崇高品质,故选段中的简·爱选择“立着”。【2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从《骆驼祥子》原文“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设若口齿灵利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开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去跑”,可以看出刚进城时的祥子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注意,并且开始拉车时非常痛苦,脚脖子都肿了、抬不起来了,还是坚持着,努力这,奋斗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期望,可以看出祥子刚进城时是积极、向上、要强、自力更生、热爱生活。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任务一:24.自然界,树如人,能活出人的姿态;生活中,人如树,可展现树的风采。请你以《_________那棵树》为题,补充题目,完成一篇记叙文(可补充:窗外、儿时、欣赏、超越等)。【答案】例文:超越那棵树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棵树,它高大而挺拔,枝繁叶茂,宛如一位坚强的卫士,屹立在老家的庭院中。那棵树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存在的。小时候,我总是仰望着它,觉得它高不可攀。它粗壮的树干,像极了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那粗糙的树皮,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它茂密的枝叶,在风中摇曳时发出的沙沙声,都让我充满了好奇和敬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把那棵树当作一个目标,一个我想要超越的对象。它的高大和坚韧,仿佛在向我挑衅,激发着我的斗志。我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就像那棵树努力吸收阳光雨露一样。每当我遇到难题,想要放弃时,我就会想起那棵树,它在风雨中依然屹立不倒,我又怎能轻易言败?无数个日夜,我埋头苦读,灯光下是我奋斗的身影。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不断积累,不断进步。每次感到疲惫,我就会回到老家,站在那棵树下,感受它的力量,汲取它给予的勇气。终于,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当我带着这份喜悦回到老家,再次站在那棵树下时,我发现自己在精神上已经超越了它。曾经,它是我眼中遥不可及的存在,但现在,我明白了,它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我成长路上的激励者。它教会我坚持,教会我忍耐,让我懂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超越自我。如今,那棵树依然静静地立在庭院中,但它在我心中的意义已经不再仅仅是一棵树。它是我成长的见证,是我超越自我的象征。我会带着从它身上汲取的力量,继续前行,去超越更多的“树”,去迎接更广阔的天空。我相信,只要我怀揣着这份信念和勇气,未来的路,无论多么崎岖,我都能坚定地走下去,不断超越,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树”和“人”的联系。“________那棵树”需要我们先补充完整题目,所补充的词语将为作文的写作方向和重点提供指引。同时,要注意“树如人”“人如树”的相互关联和类比。立意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比如通过描写一棵树的坚韧生长,联想到人的顽强奋斗;或者讲述儿时与一棵树的故事,表达对美好童年和纯真的怀念;也可以写欣赏一棵树的独特品质,进而反思自己的人生追求等。立意要积极向上,展现出对生活、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第二,文体思路。题目明确要求写作记叙文。若补充为“窗外那棵树”,可以先描述窗外树的外观、生长环境,然后讲述自己在不同时期观察这棵树的不同经历和感受,如它在风雨中的坚守让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受到鼓舞;它为人们遮风挡雨、提供阴凉,让自己觉得也应该有树一样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等;若补充为“儿时那棵树”,则可以回忆儿时与树相关的欢乐时光,如在树下玩耍、乘凉,通过树的变化反映时光的流逝和自己的成长等,从而表达对童年快乐时光的怀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等;若以“欣赏那棵树”为题,可以详细描绘树的独特之美,如形态优美、生命力旺盛等,进而阐述从欣赏树的过程中领悟到的关于生命、美的真谛;“超越那棵树”,则可以把树作为一个竞争对手或榜样,讲述自己努力超越它所象征的某种品质或状态的过程。总之,写作时要围绕所补充的题目,紧扣“树”和“人”的关系,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任务二:25.《月夜》中说,“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在人生的成长中,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思考,请你以《成长应有的姿态》写一篇议论文。【答案】例文:成长应有的姿态成长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困难,也会收获许多喜悦和成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姿态,或坚定,或勇敢,或坚韧,或乐观。这些姿态见证了我们的努力与坚持,也勾勒出了我们成长的轨迹。成长应有的姿态是勇气。勇气是面对困难时的不退缩,是迎接挑战时的不畏惧。就像海燕在暴风雨中勇敢地飞翔,它不畏惧狂风的怒吼,不害怕海浪的冲击,始终坚定地向前。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只有拥有勇气,才能勇敢地面对并战胜它们。成长应有的姿态是坚持。坚持是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是在困境中的不屈不挠。杜小康在孤独的旅途中,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最终实现了自我成长。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失败,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成长应有的姿态是乐观。乐观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是在困境中的豁达与开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乐观的人总是能够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即使在黑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楼排水沟施工合同范本
- 商场开业花卉租赁合同
- 大型实验中心建设植筋协议
- 图书馆WIFI网络施工协议
- 城市活动巴士租赁协议
- 体育馆设施建设设计施工合同
- 学校宿舍水暖系统安装合同
- 燃气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制度
- 2023年上海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7章 电路
- 农民工安全培训制度
- 智慧教育大数据信息化顶层设计及智慧应用建设方案技术方案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详细解读课件
- 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A-说课稿1
- 婚内财产协议书(2024版)
- 张家口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 篮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国开作业《公共关系学》实训项目1:公关三要素分析(六选一)参考552
- 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XX部分:铅冶炼企业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2024中国铁路成都局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肺功能进修总结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