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8-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8-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8-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8-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8-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8-3《琵琶行(并序)》。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唐代诗歌,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琵琶行(并序)》将使学生在感受古诗美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诗人白居易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技巧。本节课将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化理解力和思维深度。《琵琶行(并序)》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理解。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社会寓意,学生将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会从多元视角审视历史与现实,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表达个人观点,学生还将提高交流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

-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押韵等,以及这些特点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诗人通过琵琶女形象所寄托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等,及其对增强诗歌意境的效果。

-课文并序的结构分析,理解序文对诗歌内容的补充和深意。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主要包括:

-对于诗歌深层情感的理解,尤其是诗人对琵琶女命运的同情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识别和解析诗歌中的复杂意象,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并理解其象征意义。

-学生对于平仄音韵的辨识和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巧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将诗歌内容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分析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文化内涵。

举例说明:在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句时,学生需要理解“天涯沦落人”不仅指琵琶女,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遭遇,这种深层情感的理解是难点。同时,学生需要掌握“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的意象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琵琶音色的美和琵琶女技艺的高超,这是对修辞手法理解和应用的一个难点。教师需通过对比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课文。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韵律特点、意象及修辞手法,为学生提供核心知识框架。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针对诗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和观点交流。

3.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诗中角色,通过情境再现感受诗人情感,增强体验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

5.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帮助理解诗歌意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唐代诗歌的了解,请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唐代诗人及其作品。

2.教师引导:提到白居易这位唐代著名诗人,简要介绍其生平及创作特点,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琵琶行(并序)》。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让学生自由朗读《琵琶行(并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对诗歌的背景、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三、课文探究

1.分析琵琶女的形象

a.学生讨论:分小组讨论琵琶女形象的特点,如才艺、命运等。

b.教师引导:总结琵琶女形象,分析诗人如何通过琵琶女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探讨诗人的情感

a.学生思考:诗人为何对琵琶女产生同情?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怎样的价值观?

b.教师讲解:结合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分析诗人的情感。

3.解析意象与修辞手法

a.学生分析:从诗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b.教师引导:分析这些意象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以及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实践与应用

1.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诗中角色,进行情境再现,感受诗人的情感。

2.小组讨论:针对诗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创作练习:请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琵琶行为主题的诗歌,运用所学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学生简要概括《琵琶行(并序)》的主旨。

2.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练习中的体会和收获。

二、深入学习

1.研究课文并序

a.学生思考:课文并序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序文对诗歌内容有何补充?

b.教师讲解:分析并序的结构特点,讲解序文对诗歌的深层意义。

2.分析文化内涵

a.学生探讨:从文化角度分析《琵琶行(并序)》,理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教师引导:联系唐代社会背景,解读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巩固拓展

1.课堂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如何理解诗中的‘天涯沦落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比较阅读:将《琵琶行(并序)》与其他唐代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

四、总结与反思

1.学生总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内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琵琶行(并序)》,撰写学习心得或分析报告。教学资源拓展一、拓展资源

1.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如《长恨歌》、《问刘十九》等,以加深对诗人风格和创作主题的理解。

-《长恨歌》展现了白居易对爱情悲剧的深刻描绘,与《琵琶行》中对人物命运的同情相呼应。

-《问刘十九》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可与《琵琶行》中的“相逢何必曾相识”形成对比。

2.唐代历史背景资料:鼓励学生查阅有关唐代音乐、文化、社会风貌的资料,了解《琵琶行》创作的历史背景。

-研究唐代音乐,特别是琵琶音乐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音乐描写。

-探索唐代市井生活,了解当时的社会阶层和人物命运。

3.艺术作品:欣赏与《琵琶行》相关的绘画、戏曲、电影等艺术作品,如宋代绘画中的琵琶女形象,京剧《霸王别姬》中的琵琶元素等。

-通过视觉艺术作品,学生对琵琶女形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戏曲和电影作品能够以不同形式展现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拓展建议

1.诗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仿写《琵琶行》,运用所学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情感表达,锻炼写作能力。

2.小组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分组,选择《琵琶行》中的一个主题(如音乐、人物、历史背景等)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报告、演示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享资源,互相学习,提高研究能力。

3.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将《琵琶行》与其他时期的琵琶题材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琵琶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4.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参加有关唐代文化的讲座、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唐代文化,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实地体验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后作业1.分析题:请学生选取《琵琶行》中的两句诗句,分析其运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阐述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句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示例:

-诗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分析: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琵琶女比作被呼唤多次才缓缓出现的人,同时“半遮面”既描绘了琵琶女羞涩的情态,也象征了她的身份和命运的不确定性。

2.作文题:以《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探讨她的形象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示例:

-作文:《琵琶女的坚韧与当代青年的担当》

-内容:分析琵琶女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对技艺的执着,以及这一形象如何激励当代青年面对挑战,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3.研究题:研究《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结合唐代音乐文化背景,分析琵琶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示例:

-研究内容:探讨琵琶为何成为唐代诗人喜爱的乐器,以及它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音乐的治愈力量、文化交流的桥梁等。

4.对比题:比较《琵琶行》与白居易的另一首诗《问刘十九》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对比分析。

示例:

-对比内容:《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与《问刘十九》中的刘十九,两位人物的情感状态、社会背景及其对诗人情感的影响。

5.创作题:仿照《琵琶行》的风格,创作一首以其他乐器为主题的诗,要求体现乐器的特点及其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表达。

示例:

-诗句:“古琴幽韵传深巷,月下独坐抚心弦。”

-创作说明:通过古琴的幽雅韵律,表达诗人在月夜中的孤独与沉思。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角色扮演法的运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诗中的角色,增强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共鸣。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2.创作练习的设置:通过创作练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这也促使学生在课后主动复习和深入研究《琵琶行》。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部分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表现得过于仓促,未能充分展开。

2.部分学生对诗歌背景知识掌握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唐代历史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