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案(第一课时)_第1页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案(第一课时)_第2页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案(第一课时)_第3页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案(第一课时)_第4页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案(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议题三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第一课时)◎课标要求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课时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解我国在国民收入分配中通过构建合理的分配关系,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2.科学精神用全面的观点认识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解释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提高科学认识问题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法治意识增强劳动致富、守法致富的法治意识。◎学习任务任务一国民收入的创造及劳动的意义任务二国民收入分配范围及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活动任务一国民收入的创造及劳动的意义活动1以我国GDP构成为例探究国民收入的创造典型案例: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986亿元。分产业增加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7%;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8%;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5%。如下图所示:分行业增加值来看,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1103.9亿元,工业增加值313071.1亿元,建筑业增加值72995.7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5686.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1561.7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970.7亿元,金融业增加值84070.1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74552.5亿元,其他行业增加值236974.3亿元。如下图所示:注:1.经济学中,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是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进行统计,两者间有误差,但为了方便比较,常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近似表示国民收入。2.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分析我国GDP的产业构成和行业构成,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国民收入是如何创造的认识。学生活动:阅读与分析材料,探究我国国民收入是如何创造的,并分享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提问:你知道国民收入是如何创造的吗?解析: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所获得的收入。从产业角度看,它来源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生产和服务产出;从行业角度看,它是由农林牧渔业、工业和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部门创造。归根到底,国民收入是由千千万万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的!设计意图:1.(图文导入,启发思考)用图文导入,启发学生兴趣;聚焦“国民收入是如何创造的”设问,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分享,了解学情。2.(真实情境,感悟发展)课堂引用我国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境,以图文形式呈现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活动2以科学评析不同观点为例探究如何致富探究活动:国民收入的创造离不开千千万万劳动者。近几年,“勤劳致富”的观念受到一些人质疑。有人说,辛勤工作没有用,再怎么加班加点、绞尽脑汁,工资还是不如房价跑得快。有人说,现在致富最快是“炒钱”炒股、炒房、炒字画、炒外汇、炒期货、炒基金……光想着劳动致富实在太傻。还有人说,少数垄断行业企业的从业者,无需太多付出就得到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和福利,个别人的“灰色收入”“黑色收入”更是惊人,由此失望、抱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评析案例中的观点来展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价值冲突中作出正确的判断,深化对劳动创造国民收入的认识,理解劳动创造财富,并将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学生活动:阅读材料中有关“勤劳致富”的各种观点,结合材料和身边的实例,评析各种观点。提问:结合材料和身边的实例,评析上述观点。解析: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设计意图:1.(比较鉴别,提高认识)通过评析如何致富的多种观点,引导学生在比较、鉴别中形成和深化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认识,弘扬劳动精神。2.(价值引领,立德树人)通过分析典型范例展示观点,给予学生研究问题、认识社会、澄清价值的空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在开放、辨析的情境中,科学面对不同的观点,通过自主辨识、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切实实现价值引领、立德树人。任务二国民收入分配范围及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活动3以政府、企业与居民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比重为例探究国民收入分配中各主体关系典型案例:读《1992-2020年政府、企业与居民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比重》趋势图和数据表,完成下列要求。(1)趋势图(2)数据表年份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200814.128.957200914.427.558.1201014.927.357.8201514.124.361.6201613.724.561.8201713.624.761.7201813.524.761.8201913.624.561.9202013.524.462.1(单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表,描述数据的变化,了解分配的概念,认识到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它们之间的占比关系到个人收入的多少,关系到“获得感”的多少。学生活动:阅读与分析材料,了解国民收入分配的概念及范围,思考并回答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变化趋势。提问:(1)你知道国民收入是如何分配的吗?(2)结合图表,说说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解析: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关系,直接关系人民的收入获得感,因此要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们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设计意图:1.(探究学习,获取新知)教师将国民收入分配的概念及范围这一理论性知识寓于实际案例中,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国民收入分配。学生对图文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国民分配中各主体及相互关系产生初步理解。通过教师点拨,能把知识讲解清晰透彻,并为学习如何进行分配、分配的原则等内容打下基础。2.(真实情境,真学真信)课堂引用真实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切实地观察到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培养学生从经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既提高科学认识问题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又让学生在分析中得出我国在收入分配中增加人民“获得感”的真实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课时小结同学们,国民收入的创造和分配,犹如做“蛋糕”和分“蛋糕”,它们之间密不可分,分好“蛋糕”离不开做大“蛋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